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電影

關於電影作文集錦五篇

欄目: 電影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電影作文集錦五篇

電影作文 篇1

首先,我想表述一下關於我個人對於觀後感的理解,觀後感就是一個人看完電影之後,內心出發的情感和內心的宣泄,觸碰到內心靈魂的自省,我想這是觀後感最原始、最本質的東西。假如加以文學色彩表達出來,觀後感變成了一種文本。以上所述,是我為寫《恥辱》觀後感的一點小小的鋪墊。

看了《恥辱》之後,我大多是在感到無奈,因為很多時候命運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征服而獲得幸福的,在這部電影裏,每個角色都是受害者,是歷史傷害了善良的人們,在傷害與被傷害之間,隔着人性的弱點,他們在歷史的籠罩下屢屢跨過了道德的界限,黑人曾經在自己的土地上被白人蹂躪,後來黑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又傷害了白人,可是,黑人和白人在受傷害之後,都在痛苦並堅強的繼續活着,這也是這部影片的價值所在,給我的感受是一種無奈和生存的艱難,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故事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卻感受到他們的痛苦。

影片中教授這個角色,可以説是一個有着高尚的文化底藴卻做了違背道德的事,本身教授這個角色是一種道德觀的象徵,一個有信仰的人,往往在人們的常理之中,教授是不會不做道德行為,可是他卻做了。是什麼讓他跨越了道德將信仰化為烏有?而被他玷污的盡然是他的學生,同時也是一位普通的黑人,教授不單是違背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行為準則,同時也走出了道德底線。這些也為往下的故事發展奠定了基礎。恥辱的教授選擇了逃避,逃亡住在住在鄉下的女兒。之後在鄉下發生的一切,讓教授徹底的崩潰——女兒被黑人的孩子玷污了,正如他自己玷污黑人的女兒一樣,然而女兒不止一次被黑人玷污,自己xx了黑人女兒自己女兒又被黑人xx,這是恥辱的交易,傷害無價值的進行彼此互換,誰贏誰虧並不重要,因為換的是傷害,多一點少一點彼此都傷着了。

這是讓一個人感到沉重而深思的問題,我想無論哪個時代的人來看這個問題,它都是那麼的沉重。不幸的是,這份沉重壓在了去傷害別人又被別人傷害的人身上,這也是“教授”角色存在文學價值之處,傷在女兒身上同在父親的心裏,教授知道xx女兒的人之後表現出的憤慨足以看得他被傷得多深,可是這個時候他並有看到自己,在女兒堅持不報警之下,教授開始慢慢的發現了自己內心的靈魂也並不是純淨的,更重要的是,女兒被xx之後懷了孕並執意要生下來作為自己以後不被傷害的工具。

在這萬般無奈之下,教授迴歸了道德底線,向被他傷害過的女孩的父母道歉,可以説這是一個痛苦與恥辱交加的道歉。一個並不完美的結局卻反映了教授內心的複雜性,也給難以釋懷的苦澀文學。影片中教授的女兒這個角色,一個住在屬於黑人地盤的鄉下,在被蹂躪多次之後,卻沒有勇氣報警,黑人老農一步步的佔其土地卻還找人來傷害她,這是為什麼?因為她要繼續那裏生存下去,她明白這是傷害卻任由命運的捉弄,被xx之後懷了孕並要生下來以此為自己日後生存在片土地的上的道具,我想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裏,她生下的不是“新生”而是永久埋在內心的傷痛。

原因她越界,她是殖民主義者,在黑人眼裏,過去是,現在式,將來依然是,所以白人再黑人土地上是多餘的,因為他們曽經被傷害過,窮人翻了身,就會變本加厲的使喚人,被踩過的民族站了起來就會狠狠把別的民族跺在腳下,由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成了隔閡的兩個世界。

在故事中,教授女兒不能説其懦弱,因為她一個人住黑人的領地上,可是她並沒有那麼勇敢,因為她在受到傷害之後並沒有去捍衞自己自己的尊嚴,我想她捍衞自己的.尊嚴並沒有沒有錯,集體的尊嚴和個人的尊嚴有時候不對等的,為了捍衞自己的生命和尊嚴,她可以勇敢的站起來,可是她並沒有,因為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白人女子,生命讓她承受了過多的民族成分在裏面,因而忘了自己的尊嚴,當然這樣,這些話也可以用來形容黑人。

她只是想忍着痛繼續活下去,給我們的是無奈,和憐憫其命運,其餘的,我們無能為力。我想着在這部影片中去談一個國與國之間的主權和人權問題,是過於誇大文學的魅力,我想更應該去關注劇中人物的命運以及現實意義,在我們這個時代裏,這樣的人物命運同樣比比皆是,道德的淪喪和民族的墮落,人文精神的失落感,生存的困惑...已經讓我們深深感到活在這個時代的無奈,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猜疑,人性屢屢地過了道德紅線,甚至忽視了道德的存在。

被傷害的不僅僅是被你傷害的人,而是一個時代的傷害,是一段歷史的感傷。但是,生存的理由還是那麼的堅定,時代在為我們設置了很多界限,不要輕易的跨越這些界限,否則不僅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日子疊着日子,要學會忍着痛苦,繼續堅強的活着下去,這是我看《恥辱》感受到歷史恥辱,同時也體會到人還在這個世上的不易。

電影作文 篇2

在我的印象中,拍電影可是離我們十分遙遠的一件事情,可這個暑假,我卻在媽媽和同學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一部令自己賞心悦目的“傑作”。

我們拍的這部電影可不是什麼大片,而是一部“校園微電影”。這是一部勵志的故事劇,關於檢驗人們道德底線的一部微喜劇。僅僅一個簡單場景的故事情節,聽起來太簡單了。就是亞亞飾演的老奶奶馬路邊摔倒,我和同學路過在圍觀路人的評頭論足中扶還不扶這麼一個心理過程。媽媽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努力寫劇本,我則組織我的同學提前模擬裏邊的劇情,經過我們前期的努力排練,終於可以開機拍攝了。這一刻我別提有多興奮了,我可是劇中的一名小主角。我要當演員了!可是接下來的連連碰壁讓我很灰心,原來這一切遠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來到拍攝場地,一切準備就緒,只聽媽媽一聲令下,我的心裏像揣着一隻小兔子,“咕咚咕咚”直跳。第一個場景是我和同學上學的路上,我們帶着僵硬的微笑蹦蹦跳跳的跑出來,可媽媽毫不猶豫喊了一聲“停!”我們疑惑不解,馬上跑到媽媽那裏回放看我們的表現,哎呀,我們自己都感覺表演的太假了,演的太不自然了。所以我們決定再來一次,這次我調整好狀態,努力表現,爭取再一次就過。可是演了一遍又一遍,不是我表情不對,不小心看鏡頭了,就是夏浩然自己笑場了,這次我們通過了,快結束時,妹妹又不小心跑出來穿幫了,直到我們拍第9遍的時候,媽媽終於亮出了OK的手勢,終於點頭通過了,所有的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誰?是誰?是誰撞到了我媽?小兔崽子,看我怎麼收拾你。”他的`表情特別好笑,我努力憋着,剋制着不讓自己笑出來,但我還是忍不住,最終,控制不了了,我哈哈的笑出了眼淚。這個男孩是張浩然,我們鄰居家的大個子男生,媽媽誇他每一個表情和眼神裏都是戲。儘管烈日當空,我們每個人都大汗淋漓,但每一個小夥伴都精益求精的努力做好每一個表演細節。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灑在我們的身上,媽媽告訴我們大功告成。路過的大人都在看我們這些小孩子瘋得這麼開心,媽媽也在一邊偷偷笑我們。回來的路上,媽媽去座上客給我們買了小零食作為對我們的獎賞,滿懷成功的喜悦我們一路玩笑嬉戲。

這次拍微電影,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原來每一個成功的演員都付出了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我相信鮮花和掌聲的背後是汗水和淚水。我更堅信,有了我們今天的付出,我們的未來一定會很燦爛!

電影作文 篇3

看《漢娜阿倫特》是基於剛剛過去的一場舉世矚目的審判。《漢娜阿倫特》講的也是一場舉世矚目的審判,審判一個十惡不赦的“惡魔”——艾希曼。電影的開頭就是一個夜黑的晚上,從一輛公共車上下來一個手提文件袋的人,打着手電筒,在昏黃的路燈光下走着。然後駛來一輛卡車,卡車上下來兩個年輕人,抓住過客,拖上卡車,遠去,留下長柄的手電筒,燈光射向不可知的空間。這個被抓的就是艾希曼,接着而來就是審判。

阿倫特作為《紐約客》的特派記者前往報道該審判,並以《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一一件平庸無奇的罪惡的報道》發表五篇報道,引發異議,眾叛親離。電影與其説是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傳記,不如説是漢娜面對人生的一種抉擇,一個片段,一種態度。用一種思考的人生,來告訴世人,如何拒絕平庸,如何逃離平庸的惡。

艾希曼的審判以煽情的控訴開始,以600萬猶太亡靈的名義。但受控的艾希曼卻一臉無辜甚至茫然地聽着,好像在參加一場與己無關的公開活動。戴着眼鏡,眼神中還有一絲的善良、無奈以及同於社會的隨和,你怎麼也看不出這是一個罪犯,一個殺了無數猶太人的惡魔。在阿倫特的眼中,他是個“個人素質極為膚淺的”,缺乏深刻個性的平凡無趣、近乎乏味的人。艾克曼否認了法庭對他的指控,他説:自己只是執行命令,效忠朝廷。他形象地把自己比成一塊牛排,在法庭上煎烤,至於要烤成什麼味道,不取決於牛排,只取決於顧客和廚師。這讓我想起《朗讀者》中的漢娜(又是漢娜)。

漢娜是一個文盲,納粹統治下的一名集中營女看守,在轉移犯人去奧斯維辛集中營受死時,關押犯人的教堂發生火災,她沒有打開獄門致使幾乎全部的猶太人被燒死。戰後,她坐上納粹戰犯審判法庭的被告席。面對控告,漢娜覺得非常無辜,她只是在履行一個管理員職責,這份職責是社會所賦予的,她只是執行。她反問法官:“如果你是看守,你會怎麼辦?”是的,如果我們是漢娜,如果我們是艾希曼,我們會怎麼辦?我們也在做着政府賦予我們的工作,我們也在承擔着一定的職責,我們是否也在作惡?是否是作惡鏈條上的一環。現實生活的惡行處處可見,作惡者都是一個個普通平凡的人,甚至是我們的鄰居、同事、朋友,我們和他相處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他有什麼不一樣,可當惡行發生時,我們譴責惡行的同時,是否也應拷問這個制度,拷問這個惡行的現實基礎。

阿倫特見證了整個審判,對審判的結果沒有異議。但對審判的性質和過程提出自己的觀點。她關注整個過程,關注一個平庸者如何成為大惡,並提出著名觀點:“平庸無奇的惡。” 阿倫特認為:艾希曼之所以簽發處死數萬猶太人命令的原因在於他根本不動腦子,他像機器一般順從、麻木和不負責任。她再次運用極權制度的意識形態性質來分析這樣一個平庸無奇的人為什麼捲入深淵般的惡而無法自拔,問題在於納粹通過使用新的“語言規則”來解説他們的反常行為:“滅絕”、“殺掉”、“消滅”都由“最終解決”、“疏散”、“特殊處理”來表達。對於追求觀念的人來説,“一切都是可能的。”想想這些極端的詞語,這些過於情感化的表達在審判艾克曼的`一開頭就出現過。再想想:我們所經歷的文革、反右、肅反、整風的歷史,無一不是這樣的一種意識形態,在這種意識形態下,又有多少亡靈失去生命的空間,在這一意識相態下,有多少的漢娜、艾希曼在助長這種惡性。

漢娜的思考是深刻的,漢娜觸動了所有平庸者那不可示人的隱祕,但又不能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電影的結尾,丈夫問她:如果知道文章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是否還會寫?漢娜説:是的。

的確,漢娜見海德格爾就是尋求思考的學問,思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為了尋求理性的思考,這點非議算什麼?一如電影開頭,電影最後漢娜點上一支煙,躺在沙發上,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電影作文 篇4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看完微電影《希望》後,我腦海裏浮現出這個想法。

《希望》片長15多分鐘,影片以在教育部關工委組織的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紅旗飄飄,引我成長”演講總決賽獲得一等獎的向南同學為原型,以這位本市德才兼優的中國小生事蹟為主線,在從梨園中撿到一個女士手提包,尋找失主的故事為開始,塑造了一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形象。

那是一個早晨,向南起牀後先把奶奶安頓好,正準備去梨園落梨,剛準備出門,奶奶説道:“向南啊,咱們那天在梨園撿的包,今天快還給人家去吧!”向南:“奶奶我也是這麼想的,丟包的人一定很着急!可我不是怕晚了落梨的好價錢嘛?!”奶奶:“今天咱不落梨了,走,帶着我,咱還包去。”向南:“好嘞!”向南騎着三輪車帶着奶奶去了梨園,讓奶奶在三輪車上等着,她去找失主。向南在尋找失主的時候,看見了一位記者在那裏拍攝景物,她心想:要是在電視上插播一條信息準能找到失主。向南連忙跑過去,跟記者詳細的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在記者問道向南的`名字的時候,她温暖的説道:“您叫我梨花吧。”通過這件事,讓我深刻了解到向南是個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的孩子,她不但學習好,而且孝敬老人,主動幫助別人:每天照顧奶奶,幫助奶奶幹活兒;在火車站給老爺爺讓座……這些事都值得我們學習,是我們生活的榜樣。

向南同學在參加“紅旗飄飄,引我成長”演講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為我校贏得了榮譽。“同學們,當每天清晨,我們站在校園的旗杆下,望着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印有國旗的戰鷹巡視祖國海空,當我們國旗飄揚的戰艦劈波斬浪軍演,當我們的中國民航在世界各地實行人道救援,當地人民伸出大拇指歡呼CHINA,我熱淚盈眶,心潮澎湃,由衷的高呼,我愛您,中國。”這段演講令我熱血沸騰,愛國,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的擎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我愛您,我的祖國母親!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是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這就是人生的價值,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在我這美好的中學時代中,感恩有向南同學這樣的榜樣在我身邊,感染我,影響我,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向優秀看齊,向榜樣看齊發奮努力,做一個誠實守信、文明有禮、孝老敬親的好少年,在人生的篇章中留下一片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風景!

電影作文 篇5

——《集結號》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

鏡頭從對準將軍改為描寫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撞槍子兒……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製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我們熟知的一些戰爭片中,敵人總是潰不成軍,好人往往以一敵百,而力圖還原戰爭真實的《集結號》將把人從神身邊拉回來,觀後感《戰爭電影觀後感》。

《集結號》的拍攝,既有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也有注重細節的巷戰鏡頭。《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過去一些戰爭片中“戰士”躲着炸點和子彈跑,“好人怎麼炸都炸不死的”的神奇場面,相反,這裏的“戰士”們迎着炸點上。

《集結號》的劇本非常簡練有力,比如過去戰爭英雄站起來一邊豪言壯語一邊機槍掃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自己還沒事兒,但這次不少英雄“剛站起來還來不及説一聲‘啊’,就已經中彈陣亡了”。馮小剛表示,影片希望從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們將脱下高大全的外衣,一個個真實地犧牲在戰場上。

正是因為每一次犧牲都非常寶貴,以往的戰爭片中經常出現的“主動請戰”劇情這次也不會再有,這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在《集結號》劇本中被做了更多人性化的細節處理,比如最英勇的排長焦大鵬,為了保留連隊血脈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撤退。馮小剛表示:“這部電影我要解決這麼一個問題,沒有一個人是願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須把這種真實感還原出來。劇中主角穀子地除了堅定不移執行命令,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士兵的生命。”

《集結號》的劇情以及場面刻畫給人以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英氣我們發自內心的共鳴!也許宣傳標語會是《集結號》的最簡潔有力的評價——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