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電影

當下青春派電影中的原型探究論文

欄目: 電影 / 發佈於: / 人氣:2.9W

  一、引言

當下青春派電影中的原型探究論文

當下青春派電影興盛,2011年上映的九把刀原創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3年上映的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年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2014年上映的張一白導演的《匆匆那年》,這些青春派電影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還有即將上映的《左耳》《何以笙簫默》等電影作品,無一不在訴説着青春的青澀歲月。本文采用榮格的理論,從原型批評理論的角度探討這些青春派電影,用集體無意識的觀點去解釋人類內心深處無意識內容控制人類精神的主因。

  二、理論依據

原型(Archetype),出自希臘文archetypes意為“最初的形式”或“原始的模型”,“原型”在西方文化中的淵源極為深厚,含義也極為深刻。心理學大師榮格應是原型批評理論的始祖,在現代人類與遠古人類文化母體之間尋找一條復古的橋樑,榮格將弗洛伊德個人無意識的理論加以拓展發展成集體無意識理論,所謂集體無意識就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它在每一世紀只增加極少的變異,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心理內容”。這種集體無意識現象就叫做原型,用我們所熟知的海島比喻就是,大海上高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識,水面下潮汐運動顯現出來的代表個人無意識,那麼深海下的海牀則代表集體無意識,這是一種集體的、普遍的、非個人意識的現象。集體無意識就其本質而言,是整個人類進化歷史中精神性的遺傳,深深地注入了我們的內心深處,是一種先驗的存在。榮格説:“原型是人類原始經驗的集結,它們(榮格往往把原型作為複數)像命運一樣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其影響可以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被感覺到。原型構成的集體無意識,是一種與所有的個體皆符合的行為方式,這是一種普遍的表現方式,普遍地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通過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行動表現出來,進而影響着每一個人的心理和行動。原型意象本質而言就是原型的象徵性表現,從榮格的原型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人類的無意識內容一旦有所表現,便會以意象的形式呈現,榮格認為“每一個原始意象都凝聚着一些人類心理和人類命運的因素,滲透着我們祖先歷史中大致按照同樣的方式無數次重複產生的歡樂和悲傷的殘留物”。

因此可以得知集體無意識是經驗性的,縱觀當下的這些青春派電影,無一不涉及人類內心深處的集體無意識的心理領域,在一個羣體共同的幻想中隱藏着相同的情感模式,人們能夠共同地、自發地進行懷舊,把人類這種共有的感情反應用青春電影的形式展現出來,表現出人類集體無意識的共同情感,這種情感是超時空的,不論是什麼時代都會有這種原型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埋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是一種強烈又神祕的生命感受,是傷感的懷舊情結,是人們共同的生命體驗,屬於全人類。

  三、結語

青春是人生階段中最美的一段年華,當下的青春派電影用鏡頭記載了人們最美好的初春時節,電影中出現了原型的種種痕跡,這些原型的痕跡代表了集體的無意識,是人類世界從幼年到成年的一段集體的記憶,在每一種文化中都曾發芽成長,這些共同的記憶也是人類共同的心理土壤,當下的青春派電影,喚醒了人類心底世界中的集體無意識,我們在觀看青春派電影的同時,也從電影中尋找原型,感受影片中原型創作的各種表達方式,通過原型理論對青春派電影的重新解讀,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類內心的集體無意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