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雕塑

五代雕塑作文

欄目: 雕塑 / 發佈於: / 人氣:3.14W

中國五代十國的雕塑遺物分石刻、彩塑、陶塑、木雕、鑄像等,造型基本上沿襲晚唐藝術風格,以纖柔華麗、注重寫實為特徵。

五代雕塑作文

石刻 五代石刻藝術相當發達。迄今發現五代石刻圓雕共兩批,均屬陵墓裝飾。①1942年在四川成都三洞橋發掘前蜀光天元年(918)王建墓(永陵),墓內發現13件圓雕石刻,其一為置於該墓後室石牀上的墓主王建像,高86釐米,頭戴襆頭,身着帝王常服,端坐几上,鎖眉睜目,神態威嚴,與《五代史·前蜀世家》稱“王建……為人隆眉廣顙,狀貌偉烈”的記載相符,堪稱優秀的古代肖像雕刻;其他12件為圓雕神將半身像,高約63釐米,佈列於中室棺牀兩側,皆着甲戴盔,面向棺牀,作扶抬衞護狀,形象孔武有力(見王建墓雕刻)。1971年在王建墓前約300米處,又出土一尊石翁仲,身高3.18米,連座高3.53米,系用整塊青石雕琢而成,戴冠着袍,拱手執笏,佩環首刀,蹬雲頭靴,神態端嚴,軀體偉碩。②福建省福州市北郊戰阪鄉蓮花峯下的閩王王審知墓,系後唐長興三年(932)遷葬墓,墓前存石翁仲與石獸共10件,石翁仲分武士、文臣兩種,武士像高165釐米,身披甲胄,拄劍肅立;文臣像高2米,拱手執笏,貌甚恭謹,氣勢略遜於成都永陵出土者。

五代的石刻浮雕遺物更為豐富。前蜀王建墓中室石棺牀的東南西三面束腰處,浮雕24個樂舞伎。其中,南面中部2舞伎呈揮袖對舞狀,其餘22個均為坐部樂伎,各執樂器演奏,面容豐腴,姿態多樣,生活氣息濃郁。1950年在江蘇省江寧縣發掘南唐烈祖李□欽陵,墓內中室北壁頂部刻雙龍戲珠浮雕,兩側下方石壁浮雕大型持劍武士像,戴盔披甲,神態威武;後室石槨壁浮雕纏枝牡丹,石板地面上雕刻江河山嶽,刻工頗精細。此外,五代南唐時期 (937~975)重修的江蘇南京棲霞寺石構八角形5層舍利塔,其須彌座束腰部分有佛傳故事(釋迦八相)浮雕,畫面景物稍嫌繁瑣;塔身第 1層有高浮雕的菩薩、天王、力士像,其中的`持劍天王像,氣宇軒昂,動感強烈,最足稱道;其餘各層每面鑿龕,內雕小坐佛;塔檐下浮雕伎樂天人及供養天人,姿態亦生動活潑(見棲霞寺舍利塔浮雕)。

南京棲霞寺舍利塔浮雕

彩塑 甘肅敦煌莫高窟遺存五代時期彩塑39身,以第261窟為代表,所塑天王頭戴皮盔,穿長身甲,為當時西域少數民族青年武士的典型裝束;菩薩上身披巾,下着衣裙,半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神態恬靜安詳。創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的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殿內佛壇上存一鋪彩塑,包括佛、弟子、菩薩、金剛、供養等像11軀;其中,弟子形象睿智樸實,菩薩及供養像面形豐潤,儀態端麗,保留着較多的中晚唐彩塑風格,為現存五代彩塑佳作(見鎮國寺彩塑)。

陶塑 五代陶塑題材多為男女侍僕,格調柔弱。江蘇省江寧縣南唐二陵(李□的欽陵和李□的順陵)出土陶俑190件,包括文吏、武士、伶人、內侍、宮嬪、舞姬等,基本上沿襲唐俑形制,除少量伶人、舞姬姿態較生動外,多數陶俑塑工粗略。1979年江蘇吳縣七子山五代吳越墓出土男女侍俑共8件,身高約26釐米,皆模製而成,衣褶施刀刻,形象嫵媚,體態勻稱,塑工謹嚴。

木雕 五代木雕存世作品有江蘇蘇州虎丘塔第 3層塔宮中發現的檀木雕觀音像龕,約屬五代吳越遺物,通高19.3釐米,中央主龕內雕刻手持捻珠的觀音立像,旁刻手捧蓮花的善財童子;兩邊扉龕內,雕刻菩薩和飛天,刻工蒼勁,描金塗朱,格調富麗。

鑄像 五代時期銅材短缺,而冶鐵業有所發展。江蘇吳縣七子山五代吳越墓出土男女銅侍俑8件,男戴襆頭,女挽雙鬟髻,身着長袍,面容飽滿,作籠袖而立狀,高約24釐米,厚 0.8釐米,皆模鑄而成,俑體僅有前半身,形若竹爿。現存河北滄州舊城內大周廣順三年(953)鑄的大鐵獅,長5.3米,高5.4米,寬3米,重約40噸,系用數百塊約30釐米見方的鐵塊分節拼鑄而成,頭南尾北,身披障泥,揹負蓮盆,作昂首奔走、張口怒吼狀,氣勢頗威武,體現了五代末年後周地區鑄造鐵像的卓越技藝。

Tags:雕塑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