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51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優秀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很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會教我們知識,也會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開篇就講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很清楚,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很相近,但長大後,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人的性情才有了差別。我覺得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在和諧社會環境,良好的教育氛圍,做一個善良的人。“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是多見識天下事理,懂得計算、計量,這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覺得這句話告訴我要做一個尊老愛幼,懂禮數的好孩子。

讀完《三字經》,讓我想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2

放假了,我要讀一本書。爺爺説:“再讀一讀《三字經》吧!”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背過《三字經》,但是不懂得什麼意思。這一次我要和爺爺一起讀,儘量讀懂一些。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王應麟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的。《三字經》全文1320個字,三字一句,通俗、順口、易記。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它是中國傳統蒙學的讀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字經》裏有好多成語故事。如“孔融讓梨”、“孟母擇鄰”、“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這些故事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

《三字經》用360個字概括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講了許多歷史故事。為我們今後學習中國歷史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很喜歡《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兩句話。意思是説,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所以要懂更多的道理,就應該從小認真學習。

《三字經》結尾時説:“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3

在五月份下旬,我認真地讀了《三字經》,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 《三字經》向人們講述了古代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中我知道昔孟母為了兒子的學習,不斷更換他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兒子還不學,就讓他懸樑刺股,可真是個好母親!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稱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長知識,這對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大的幫助啊!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經》沾邊的事,比如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現在的小孩,也一點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歲就能幫父母暖被,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卻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點也沒想回報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別。

《三字經》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它流傳至今,仍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我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4

她輕手輕腳走進了王奶奶家的陽台,關上了陽台的門,悄悄地洗起衣服來!

直到上了國小,我才明白,原來下棋和學習一樣需要不懈的努力。它們也幫助主人蕭蕭在下一屆的'書法大賽得了第一名。忽然,它看見了一座小涼亭;我傷心的差點要哭了。沒過多久,我們就看到了我們英俊的教官。

書中那一個個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前幾天,我剛好讀到了這幾句:“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通過爸爸的講解,我知道了這幾句主要講晉朝時有個叫孫敬的人學習十分刻苦,為了防止晚上讀書打瞌睡,就將自己的頭髮扎住,用繩子吊在屋樑上;而戰國時的蘇秦在讀書睏倦時,則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精神。

他們都沒有老師的監督,卻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看到這些,我想起自己每到週末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就總是想着看電視、玩電腦。跟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比起來,我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幼不學,老何為。

”現在我們不知道努力學習,等到長大後,沒有知識和本領,還能有什麼作為呢?小故事、大道理。《三字經》,它教育我們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5

《三字經》僅僅只用幾千字,就概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值得我們驕傲。

《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於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於教子的句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於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後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裏,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家喻户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

總之,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欣喜之餘,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6

我有一本《三字經》,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剛上國小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我還記得那時我還不認識字,每天睡覺前總喜歡纏着媽媽給我講裏面的故事,真是百聽不厭,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

我最喜歡的有其中幾段: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講的是學生受教於家庭和老師,如果主觀不努力,致使學業無成,這是不應該的,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會一事無成。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段講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會少説錯話,少做錯事。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這一段講的是夏朝的開創者禹稱禹王,商朝的開創者湯則稱湯王,加上週朝的文王、武王,史稱“三王”。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這一段講的是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為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能。自古聖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麼最終必然成為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這本《三字經》,都讓我感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裏面還有很多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次讀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7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8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讚揚;只是為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這樣,我拿着《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採蜜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後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為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國小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將來怎麼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着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9

老師經常説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於是我讓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三字經》。雖然當我讀了之後,不是很明白裏面的道理,但是通過爸爸耐心的講解,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書裏面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的地方。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花了很多心思。不僅監督我的學習,給我買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請了家教給我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説我幾句,我還會很不高興。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為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的很多,也讓我今後長大了能好好做人和做事。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0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

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説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

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1

《三字經》是一本國學經典。距今已經流傳了七百多年,家喻户曉。《三字經》裏包括道德、天文、歷史、地理各方面的知識。

《三字經》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小故事。其中讓我記得最深的就是《孔融讓梨》孔融四歲時,客人送了一筐梨給他家。黃澄澄的梨洗得乾乾淨淨的放在桌上。哥哥姐姐們一擁而上,爭着搶着要吃大梨。而孔融站在旁邊看着。父親看見了就大喊:“你們幾個不要在這邊搶了,讓孔融來給大家分梨。”孔融走過去把兩個最大的梨分給了母親和父親。然後依次分給哥哥姐姐。最後還剩一個小梨,孔融就拿了最小的梨。父親問:“孔融,你自己為什麼沒有拿大梨?而是把大梨讓給哥哥姐姐?”孔融説:“老師教我們要尊重父母,友愛兄妹。我年紀最小,就應該吃最小的。”

父親聽了點了點頭。轉身對其他孩子説:“孔融年紀最小都知道尊重父母,友愛兄妹。而你們一看見梨就上去搶,不是先拿兩個大梨給父親母親。”

聽了父親的`話,那幾個孩子都低下了頭。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妹,不要什麼事都只想着自己。

《三字經》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哦。讓你在快樂的小故事中學習大道理。學習時不會讓你枯乏無味,而是有趣地學習。這樣開心地學習才能把背的東西牢牢記住,不會忘記。《三字經》真是一本特別特別好的書。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2

寒假期間,學校要求背誦《三字經》,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麼用?我極不情願地向書店走去。誰知拿起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的《三字經》,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匆匆付完錢,興高采烈地向家裏奔去。

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五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3

在炎熱的夏天,我會伸開雙臂,讓茂盛的樹葉遮住強烈的陽光,還大地、人們一片清涼;“謝謝,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還是謝謝你。然後在書桌的桌面的左上方有一個小枱燈,旁邊有一個綠色的按鈕,只有按一下,小枱燈就亮了起來。當我醒來時,我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而我的周圍也變成了茂密的樹林?

教之道,貴以專……”當我和同學們站在舞台上飽含深情地朗誦三字經時,我的心情是多麼激動啊!三字經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裏面藴含着無數發人深省的道理。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它不但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做事,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啟迪。在整篇當中,我最喜歡開頭兩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它的意思是:人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人與人的'本性相近,但生活習慣、行為卻相差很遠。既然人的本性都是都是善良的,後天為什麼會有那麼大差別呢?我覺得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才有了善惡之分、美醜之分、高低之分……才有了“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

如果我們處在一個貧苦的環境中,我們就會變得堅強;如果我們處在一個處處受人關懷的環境中,我們就會變得脆弱。這是多麼值得人們深思的道理啊!同學們,三字經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其間藴含的道理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永恆的經典吧!六年級二班周勁鬆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4

《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讀後感覺很有收穫。

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温席”“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對“孟母擇鄰”的故事印象比較深刻,“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為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學那麼辦喪事的人哭泣;母親就帶他把家搬到了鬧市,他又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最後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國曆代朝代中最長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後,我對周朝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通過《三字經》中對歷史朝代變化的`詳述,瞭解了朝代變化的過程和原因。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從小就應該立下鴻鵠大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成為棟樑之材。

《三字經》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小一本《三字經》,它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讓我在讀中享受着,成長着。

《三字經》優秀讀後感15

記得去年,書法老師對我説:“段錚一,再過一個月,省裏有一個少兒書法比賽,要求選手當場寫字,並評出最優秀的一幅。我希望你能在這一個月內,好好練習取得好的成績。”我十分有信心能獲獎,學習幾年的書法,藉此機會,來看看我的書法水平。回到家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獲得一等獎。從那以後,我每天認真練習,為了每一個字,我常常練習十幾張紙,直到寫的和書裏差不多了,才去練習下一個字。經過長期的堅持的練習,我在比賽時發揮的十分良好,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説,也應該是兔子贏得這場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正是因為兔子不堅持到底,它恃自己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它沒有因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反而,它卻更加鍥而不捨地堅持爬到底。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的烏龜獲勝了。

再我們的學習中,一定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決心,三是恆心。所以説,學習有了這“三心”,還能學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