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優)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優)

呼蘭河傳讀後感1

這充斥着北風雪雨的東北小城,彷彿麻木了紮根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春來秋去、日出日落,是那麼無關緊要,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時光馬不停蹄地掠過小城裏千篇一律的節奏。前兩章,蕭紅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描述了一座小城裏,人們流水線般的日常。那平靜如死海的生活,把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現在陽光下,沒有一絲波瀾。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因為空虛,所以熱切地等待他人的糗事來旁觀。因為麻木,所以肆意嘲弄着比自己窘迫的不幸人。因為可悲,所以從未想過對命運掀起一絲掙 扎。“人活着是為吃飯穿衣。”一百年前有人如是説,一百年後的今天,是否還會有這個聲音?第三章,蕭紅開始敍述她童年的世界,屬於她的後園,屬於她和祖父的象牙塔。説實話,我是驚訝的。

小娃有小圓,偷睡蒿草裏。我沒想到,那一幕幕可愛調皮的形象原來是蕭紅的童年剪影。曾經讀過蕭紅的生平,那充斥着沉鬱、漂泊、固執又傳奇的人,原來小時候也如所有的孩童一般,有着天生的小惡趣和發現世界每一處美麗的明朗。

忘記了,蕭紅也曾天真爛漫。可能旁人總是喜歡偷偷給傳奇的人生蒙上一份悲情。

我從蕭紅的筆下,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對兒時無憂無慮新鮮自由生活的'迷戀,祖父對她百般疼愛的渴求。只有相思無盡處,越長大,離故鄉的根便越遠,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接下來,團圓媳婦的悽慘離世、其婆婆的愚弄可恨、有二爺的可悲無知,都未能真正將我的心擊垮,雖然那眾眾壓抑的人生已經讓我的心感到黑壓壓的傷痛。

可直到,直到...直到,馮歪嘴子的堅強和樂觀,平凡和善良,隱忍又自聲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普普通通的小城,卻承載了作者數不盡的回憶,平淡樸實的語言,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美好與淡淡的悲傷。

原本我對《呼蘭河傳》的內容並不感興趣,甚至在觀看時,日常無趣的劇情讓我有昏昏欲睡的感覺。但隨着越來越深入地閲讀,書中所描寫的奇妙的世界讓我深陷其中,反覆品味。本書共分為七章節,每個章節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個整體,而我要重點描述的便是第五章。

第五章講述了小團圓媳婦被眾人的封建思想所毒害,最後被折磨致死的故事。這個短短的故事,卻讓我看完後,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為當時愚昧無知的社會感到悲哀。小團圓媳婦僅僅只有十二歲,卻因自己對遭到婆家的毒打反抗,被認為是“鬼上身”。為了驅鬼,她的婆家用盡各種方法:跳大神、抽帖子,用熱水燙等等,無所不用,但這些做法卻大大加速了她的死亡。原本我想要譴責小團圓媳婦婆家的種種行為,可仔細一想,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給新媳婦下馬威是尋常事,是為了教出好媳婦。後來,她的婆家也是花了重金去幫小團圓媳婦驅鬼。雖説這些人的本意都是好的,但又有誰來為小團圓媳婦的性命負責呢?她還只是個孩子,擁有着大好的未來啊!

小團圓媳婦無疑是當時社會的犧牲品,也是當時千千萬萬婦女的`一個縮影。即使其中的少部分人不甘命運,奮力與眾人對抗也只是徒勞,她們成為了社會的異類,最終落得不幸的下場。更多的人還是被迫選擇了順從。那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幫助人的名義,最後卻讓多少無辜的生命受到傷害。這是時代的悲哀。所幸,隨着時間的流逝,社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人站了起來,吶喊出他們不同的聲音。

現在,人們的思想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頑固迂腐,但曾經的血淋淋的悲劇,時時刻刻提醒着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3

我剛從書店裏出來,手上還拿着《呼蘭河傳》,不由又想起了蕭紅阿姨寫的《祖父發園子》 ,那 時的蕭紅是多麼調皮,可愛呀!於是,今天上午我再次翻開了《呼蘭河傳》,再次去探索呼蘭河 這座小城的奧妙。

這本書共分為七個章節,分別是:小城風貌、城中盛事、我與祖國、荒涼的.院落、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每一個故事都特別讓人有輕鬆之感。越往下讀,心頭就會沉重一些,讓我置身於書中,流連忘返。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人們是多麼迷信呀!人們跳大神、糊陰宅、放河燈......利用這些來保佑一生平安,他們卻渾然不知這一切都是假的;東道二街的泥坑,曾淹死過多少條鮮活的生命,比如:雞、鴨馬......卻沒有一個人去填那個坑,因為人們認為一切都是天意,呼蘭河的人們還是愚昧的。人們居然認為跳大神可以治病,放河燈可以讓野鬼投胎,糊陰宅可以讓人們在陰間擁有一切,人們所謂的“盛宴”就是讓十二歲的女孩洗澡,人們還用“治病”的跳大神當成“表演”當地人民是多麼愚昧、麻木。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生活是多麼刻板單調呀!人們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每一年必有跳大神,放河燈、廟會......

這些重要的活動有一個人多麼渴望吃豆腐,但家裏沒有錢,他説他以後要賣豆腐,這樣也行是人窮志短吧!

呼蘭河的人民還是自欺欺人的,他們知道他們生活貧窮,無法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只能自欺欺人地説“沒事兒”

合上書,腦中浮現出呼蘭河這座小城。啊!呼蘭河!你是一個充滿如此世俗氣息的地方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4

窗外幾束陽光從窗簾的細縫裏射進來,在夕陽的照射下,書櫃彷彿鑲上了一層金邊,格外吸引人。我悄悄地打開書櫃,挑出了《呼蘭河傳》,在陽光的沐浴下心無旁騖地讀起來了。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慘又富有傳奇色彩的蕭紅。正因為她那寂寞獨特的童年生活才給了她靈感,她創造了一個個色彩鮮明的人物:頑強的馮歪嘴子,可憐的團圓媳婦,慈祥善良的祖父……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帶着那個年代的印記,帶着呼蘭河的鄉土氣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一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罵她。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團圓媳婦“治病”,燒柴架鍋,讓她脱光了衣服,在鍋裏“煮”,她最後痛苦地死去。我看到這裏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真想衝進去跟他們説明真相,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愚蠢無知。我對團圓媳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同情、憐惜,為她叫屈。同時我體會到了舊社會愚昧、無知的恐怖,真是吃人的社會呀!作為女孩子,我很幸運生活在這個新時代,生活幸福,人人平等。

我讀這本書不像讀其他書那樣輕鬆愉悦,心情非常沉重,我見證了人物悲慘的命運,也感受到了蕭紅童年的'寂寞、呆板。“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蕭紅如是説。可見,《呼蘭河傳》是她心靈的家園,精神的故鄉和靈魂的安生之處。

合上這本書,我回憶着,我感受到了蕭紅濃濃的悲情愁緒……這種愁緒像有魔力,它抓着我的心,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這部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敍述中,我彷彿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在這本書前面描寫出了呼蘭河這小城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這兒的人們愚鈍、麻木、安於現狀的精神狀態和灰色的生活,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淡淡的`活着,淡淡的離開,讓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他們的腦子裏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為人應該順應天意,順意社會,但是天意到底是什麼呢?他們是那麼愚昧無知,那麼的封建,在無形中竟成了劊子手。這才是多麼的可悲啊。其中最大的悲劇就莫過於小團圓媳婦的死。他才十二歲啊,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卻過早的被賣給胡家做童養媳。明明是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為愛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她,用燒紅鐵烙她的腳心……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以為,這樣打她是為了她好,但最終卻因為“好心”幫她治病的婆婆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無法意識是自己做錯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在這裏,呼蘭河不再僅僅是隻是呼蘭河,而是在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為迷信、愚昧、無知,上演着一出出悲劇……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成了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這部作品在思想上繼承了魯迅對中國人民性質的剖析與批判;在語言上,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鬱感傷。被越來越多的後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後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關於書,呼蘭河留給作者的,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雖然沒有美好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我希望你能買一本回家看一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説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醖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脱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鈎等弊病。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説,和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的大致內容相差不多,都是圍繞作者童年生活為線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或所見所聞串聯起來,揭示了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態與社會風貌。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頑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個可憐的團圓媳婦。團圓媳婦十二歲,有一頭又黑又長的頭髮,她臉長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健康,大方,愛笑,這些在當今社會都是優點,但在呼蘭河,小團圓媳婦在廣大婦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為這樣,安然媳婦被婆婆毆打,婆婆嘴上説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卻不分晝夜的打,凡是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也會找她出氣。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種迷信的方法為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進開水中洗澡,説是可以驅邪。但,凡是個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團圓媳婦也是一樣。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來來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團圓媳婦渾身像火炭那般熱。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天,小團圓媳婦死了。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粗暴無知的,看客和江湖術士的騙局,親手把一個健康的女孩兒送進了墳墓。

在社會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大神的眷顧可貴。他們迷信,明明去看看醫生就能解決的事,卻因為他們的無知,把好好的人推向無底深淵。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了呼蘭河的民族風情,以及人們對鬼神的無比敬仰之情。在我看來,他們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現代社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為有了法律的存在,現代社會才變得井然有序。而舊社會時期,人們往往以利益為重,不念情義。在現在看來,人類最珍貴和最應該擁有的品格是--捨己為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8

本書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敍述中,我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這裏的村落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密佈,除了灰暗別的毫無色彩。這裏的村民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淡淡地活着,然後淡淡地離開,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他們腦子裏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為人應該順應天意,順應社會,但天意到底是什麼?他們卻無從知曉。他們是那麼愚昧無知,那麼封建,無形中充當了劊子手。這是多麼可悲啊!

其中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小團圓媳婦的死。她才十二歲啊!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卻過早地被賣給了胡家做童養媳。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為愛笑,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打她,用燒紅的鐵烙她的腳心……

小團圓媳婦的'婆婆認為,這樣抽打她是為了她好,但最終卻因為幫她治病的婆婆的“好心”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錯。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下,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輕輕地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不自覺的悲從中來。我真為這裏面的人感到悲哀,他們日復一日地生活着,從來沒有任何變化,生活中也沒有色彩和花樣。周圍的人又是那麼冷漠和遙遠,每個人之間彷彿都隔着一堵厚厚的牆,這樣壓抑的環境怎麼能生活下去呢?這樣的生活又是為了什麼呢?

從作者的筆下,我看到了作者無聲的哭泣和吶喊,似乎想喚醒那些麻木的心靈……

呼蘭河傳讀後感9

讀完《呼蘭河傳》,歷史的背景就清晰了許多。

嚴冬封鎖了大地,有趕車的車伕,賣饅頭的老頭,賣豆腐的人。人們沒有道德的約束,看見翻滾在地上的熱乎饅頭就你衝我裝地搶了起來。十字街上,人們只認“李永春”的藥鋪,卻不去專門的拔牙店,只因被拔牙的標誌嚇住。

東二道街有個大泥坑,兩旁的住户只會把牆修得貼近泥坑,好讓來往的人踮起腳尖,攀着光滑的牆面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即便是有馬不慎掉進了泥坑中,也只會看個笑話。

呼蘭河城裏有放花燈的,有唱野台子戲的,有娘娘廟大會。正如作者所説:“至於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作者的家裏有個儲藏室,裏面存放着七大姑八大姨的東西。每到後院鎖住門時,作者就翻騰出一些有趣的東西,有次還找到一個小紅燈籠,讓有二伯點上燈跑出去玩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都很悲哀。團圓媳婦整天被婆婆又打又罵,以至於受了傷。婆婆則四處找偏方,跳大神,求占卜都沒用。

最終還是離開了婆婆。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之前也很受歡迎,可自從嫁給了馮歪嘴子就被人指指點點。為什麼呀?因為馮歪嘴子是磨倌!地位不高,王大姐的地位也變得不高了。

這就應該受到別人的偏見嗎?我想這完全是一場悲劇。

《呼蘭河傳》的那個年代,有人過的悲苦,有人過得熱鬧。但有很多的陋習沒有改變,甚至在今天就是禁止的。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動,就是生長在老一輩的人們的生活。作者的童年也很豐富,見識了許多的活動。現在的人們更應該從中認識到一些東西。吸其精華,棄其糟粕!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把我帶入一個小城呼蘭河。

書中作者蕭紅給我們看小城裏的人屈服於傳統,迷信,愚昧,麻木,甚至於殘忍。作者不留情地鞭撻他們,可是也同情他們。

書一開始就交待了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戲劇大舞台,車翻了,馬陷了,豬悶死了,於是人們忙着抬車抬馬。有人説拆牆,有人説種樹,但未有人説去填坑。也可見這些人是多麼愚昧,不知變通,不知順應社會,順應天意,這是小城人的`悲哀,也是當時社會現狀。作者鞭撻他們不去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思想被限制。

書中有一個小孩曾掉入泥坑,是學校校長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堂建在龍王廟裏衝撞了龍王所以降罪於人。因此甚至有人不想讓自己孩子上學。可見人們過度迷信,並且在最需要接受教育開放思想的時候不重視教育,説明人們屈服於傳統,愚昧無知。也寫出他們思想閉塞的可憐與悲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她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本應是最活潑,天真的年紀卻已為人妻,被婆婆虐待,吊起來打了三個月只為讓她聽話,可以説生不如死,如囚犯一般。更是生病後人們用各種偏方,各種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讓她在開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雖看她可憐卻無人願意幫她解脱。最後痛苦悽慘地離開人世。可是婆婆只心疼她自己的錢。作者將人們迷信、愚昧、麻木、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對團圓媳婦的同情,批判了當時惡濁不堪的社會風氣。

其實小城裏的人生性不壞,只不過在這樣社會風氣下鑄就了這樣的他們。

團圓媳婦,王大姑娘,馮歪嘴他們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思想,麻木冷漠的社會風氣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用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黑暗社會,用司空見慣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禮教,社會風氣,麻木冷漠的人性,讀來讓人唏噓感歎,心情久久不能自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是中國舊時代的一座普通的小城,住在那裏的人過着“荒涼寂寞”的生活,在他們眼中生活的最大意義就是安靜地活着,然後安靜地死去。小説中的團圓就是這樣一個聽天由命的人物。她想活下去,卻被害死了。到底誰是殺害團圓的兇手?

小團圓是老胡家的`童養媳,只有12歲。“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着很大的辮子”,“她臉長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但是街坊鄰居們和她的婆婆對小團圓媳婦並不滿意。他們看不慣如此大模大樣的團圓媳婦。就此婆婆開始了對小團圓媳婦的管教。她用極其毒辣的手段對付小團圓媳婦,每天打她八頓,罵她三場,把她的大腿擰得青一塊紫一塊……

沒有一個好心的鄰居出來勸阻,直到哭聲沒有了,婆婆説小團圓媳婦被鬼替身了,偏偏這時候好心的鄰居們紛紛跑出來了。有人主張給她扎個紙人做替身、有人主張在她臉上畫個花臉……在這些“好心”鄰居的倡導下, 小團圓的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了。

婆婆請來了大神。命令小團圓媳婦當眾脱衣,趕來圍觀的人山人海,婆婆抱住小團圓媳婦,撕掉衣服,直接拿開水從頭上往下澆。小團圓媳婦不停地掙扎。圍觀的人並不關心她的死活,只是覺得沒白看一場熱鬧。

明明是旁觀者不正常,正常的人卻被當作了病人。可以説,幾乎所有的“好心人”都是害死小團圓媳婦的兇手。但是真正殺害她的是人的冷漠。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鎮子的問題,甚至不是一個時代的問題。看看如今開放文明的社會,為了蹭個熱度,抱着鍵盤俠的心態敲着鍵盤,隔着屏幕對別人指手畫腳,我們又比《呼蘭河傳》裏鄰居好到哪裏去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裏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裏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自由自在的語言讓人感覺她生長在一個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她是個女孩,在上世紀時,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父親的毆打,母親的冷言冷語,祖母甚至拿針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壓地她喘不過氣,而祖父卻給她晦暗的生活照進了一絲光亮,祖父讓蕭紅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這是她後來創作靈感的源泉。

前四章蕭紅寫了自家園子裏的故事,後三章寫了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小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她受盡了苦難,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鐵烙、用針扎,有時還不停地打她,有時被折磨暈了就被水潑醒繼續折磨,這一切正因為婆婆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最後她因為人們的迷信被活活燙死,那時,她才十三歲。但是周圍的人只是看熱鬧,直到她被燙死後就把她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在路邊有一個大水塘,時常有孩子掉進去淹死,卻無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後他們在茶餘飯後時討論葬禮時吃什麼下酒菜,他們冷漠、麻木不仁、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快感、他們毫無同情和温暖、他們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後的扎彩,又感歎起了人死後有多麼風光。

現在雖然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舊;屢見不鮮: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扶,路邊有人乞討卻沒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人卻被人辱罵……

朋友啊,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關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裏的植物也是自由的,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裏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裏的'植物也乾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蕭紅的文字,總是無止盡地沉落下墜,看着讓人又喜歡又心疼。這樣的女子纖細敏感偏偏缺少足夠的愛,她童年時,母親父親都不喜她,唯一親厚的爺爺沒有多久也去世了,當諾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卻還有一生的路要走,而這一生,荊棘滿路,無人相伴,究竟要怎麼走。

滿篇滿紙,都是回憶,滿眼滿心,都是蕭索。這書不該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説,你若望向深淵,深淵也會回望你,我只怕,蕭紅她已在深淵。芸芸眾生,各有自己的無奈掙扎,保不準什麼時候一個念頭就放任自己墜落,跌進無邊黑暗裏,永遠永遠都不想醒來。而我絕對不能這樣,我連那個崖邊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為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個妻子,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那以後,每次馮歪嘴子去吃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説:“少吃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吃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後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為艱辛,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着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裏話,真實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今天,我讀完了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民國是一個非常棒的時代:大步前進,人才濟濟。但是讀了《呼蘭河傳》我才發現,民國時期的人們原來如此愚昧,不思進取。

首先,書中用了很大筆墨來寫了民國時期的人們。我總結了幾個關鍵詞:不思進取,愛佔小便宜,愛管閒事。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不思進取的。每天傍晚,小城呼蘭河都會有賣豆腐的人在街上叫賣。因為豆腐在當時有點貴,所以窮人吃不起。但是吃不起就更想吃,饞了很久。但是等賣豆腐的人走了後又忘記了,不想着怎麼努力掙錢買豆腐。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愚昧的。在娘娘廟前有很多賣“帶”的人。婦女們都爭着買“帶”。因為據説“帶”可以“帶”出一個兒子。這些婦女不想着調養身體,而是去買“帶”,非常無知,迷信。而且每當有人病了,人們就請“跳大神”的。但其實“大神”也是一個普通人。為了吃雞,大口破罵請神人家的'病人,把請跳神人家的雞拿回家吃。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啊。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愛佔便宜的。冬天路很滑,一個賣饅頭的老人打翻了幾個饅頭,人也摔在地上。有路人在他還沒站起來之前就把饅頭吃了。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愛管閒事的。一個普通下等人馮歪嘴子,他每天在磨坊裏打梆子、磨面。在他的妻子王大姑娘生下第二個孩子去世後,很多人開始傳言小孩會夭折,他會上吊,自刎~~~~~~~

《呼蘭河傳》寫出了民國時代人們的無知、麻木,但這就是那個時代真正的模樣。

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有一個人給了幼年的蕭紅很大的歡樂,這個人就是祖父。祖父給了“我”很多歡樂:在後園裏我和祖父搗亂;我把小白菜種子踢飛、鏟地留下一片狗尾草、澆菜時往天空潑水、和祖父學詩把玫瑰花插在祖父帽子上~~~~~~這些事情成了“我”童年最重要的暖色與愛。

《呼蘭河傳》揭示了當年真正的呼蘭河,一個讓作者愛的深沉、愛的熱烈的呼蘭河;一個讓作者恨的無奈的呼蘭河。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感觸很深。它以蕭紅小時候的角度來寫,寫出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這本書的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隱藏了人世間的心酸苦澀,細嚼起來無不浸在其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愚笨無知,竟認為婆婆打媳婦是應該的。因為小團圓媳婦不怕羞,太大方,長得又高,吃飯吃三碗,她就要教訓小團圓媳婦。她把小團圓媳婦打傷了,打病了,就請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賠了五十吊錢給雲遊真人醫一醫,直到把媳婦折磨而死為止。

這讓我想到弟弟出生前發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幾天,奶奶在老家請了個算命先生,説是正月初六初七是個大吉日,這個吉時生的孩子會又聰明又勇敢。奶奶信以為真,還特地上廟裏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媽媽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脹,爸爸正準備送媽媽去醫院,奶奶連忙勸住,説等到明天再上醫院,那個日子吉利,生出來的孩子聰明。可是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媽媽肚子裏的羊水破了,嚇得爸爸連忙叫救護車送媽媽去醫院。手術過後,醫生告訴我們,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媽媽肚子裏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險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聰明又活潑,可是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就像書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直到媳婦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她的無知讓人覺得可憐又可恨。

《呼蘭河傳》這本書,雖然反映了當時社會崇尚迷信的風氣,斥責當時人們冷漠的生活態度。但它又是一本難得的散文敍事大作,像一首敍事詩,講述着作者在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

《呼蘭河傳》不僅是一首詩,還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