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集錦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我不知,你也不知。

哲學,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學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世界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若是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的話,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那豈不是像《浮士德》中魔鬼所説:“一世勞苦有何益?到頭終把眼兒閉。”

蘇菲作為少校所寫的書中人物,少校是她的“上帝”,控制着她的思維和行動。而少校也只是本書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賈德決定着他的一言一行。而賈德先生呢?還有跟他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我們呢?

我認為,我們也許也是被某種類似於“上帝”的存在決定着言行舉止的。這種想法,有點接近於“宿命論”。這聽上去有點悲觀,其實我自己也難以接受。若是連寫下這行字都是被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控制的,那未免也太可怕了。

這使我感覺到,自己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個體”,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思想,簡單地説,就是“自己”不存在。我現在寫下的話,是“我”説的呢,還是“上帝”説的呢?我只是這一場鬧劇中一個完全按照導演的劇本表演的角色罷了。這樣説仍然不安,因為演員至少還知道劇本的內容,而我們並不瞭解。我覺得我們更像是提線木偶,被控制着一切。

於是,我們被所謂的“控制者”所決定感受到的由物質組成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你也許會説,與“我思故我在”的道理一樣,由我能利用觸覺、嗅覺、聽覺、味覺、視覺等感受來感知到世界中物質的存在,從而證明這些物質的存在。可是,按照帕克萊的説法,這只是一種體驗,你並沒有感受到物質,因為在夢裏也可以有這種體驗。對於他這種説法,我似懂非懂,有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

於是根據我對書中柏克萊理論的理解,得出以下結論:笛卡爾所説:“我思故我在”,雖然説自己的思想也僅是一種體驗而無法證明肉體的存在,但一定能證明“思想”這一晉升產物本身的存在。那既然肉體的存在不能被證明,我們就只好判斷,自己只是“活”在思想之中,或像書中父伯特所説:“受到心靈的包圍。”

按照此理,因為我不能感知到他人思想的存在,所以我也可以否認。於是,他人都成為了心靈所虛構的產物,這與很多人小時候所疑惑的“這世上是不是隻有我是有思想的人”相似。我相信若你們也是有思想的生物,就肯定不只我一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

不過經過多次思考後,我把上訴觀點否認了,因為思想並不是“物質”。我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我不可能單憑自己一個人而豐富自己的思想,這一切肯定是憑藉他人的思想建立的,而我一定能感知到。怎麼感知呢?通過文字和語言。雖然我不能感知到“文字”、“語言”本身的存在,卻能感知到它們所流露出的思想,這之間肯定有一個奇妙的轉換,我還暫時不能解釋。不過,總算是證明了“這世界不只我一個個體”的説法,可喜可賀。

我知道目前我思想的漏洞還是很多,而大多數思想都是藉助於他人而產生的,所以我承認自己的無知。不得不説,《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給了我與哲學3000年曆史上的各位哲人對話的機會,我感到十分欣喜。雖然我算是把這本書讀完了,但這肯定不是最後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我完全掌握這門哲學課程。

我將會回到那隻白兔的細毛頂端。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我很喜歡希臘神話,我認為希臘的神離我很近,因為他們擁有普通人所擁有的特性,蘇菲的世界-讀後感。而中國的神讀我來説太遙遠了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於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説可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麼關係,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於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知道這是什麼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特別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至於《蘇菲》一書究竟寫的是什麼?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學史,也可以是科學的發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祕類小説……“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

之後作者化身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為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於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祕小屋,就這樣神神祕祕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後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麼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才開始揭祕。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

也許作者想説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説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以這麼有特色的方法來寫小説不是很可愛麼?做一回小説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愛情小説一點關係也沒他有可以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是人發現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讓人對哲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個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非常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讓人們發覺到世界上還有非常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不只是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責任。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瞭解哲學的心情。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作者帶領讀者跟隨一個可愛聰穎的小女孩從遠古羅馬暢遊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那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討論的題目以及這些哲學家們的經歷和遭遇,都詳細的收錄書中,生動自然的將整部世界哲學史演義出來。內容廣泛卻不紊亂,作者細心的將書中內容分成多章節,每節都有題目點出章節的中心內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節都闡述藴含了它的真理,詮釋了看似高深難懂的哲學問題。這樣的分節讓讀者讀來輕鬆,也就自然容易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能夠在談話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點,使其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卻由於過於直言,被他曾指責過的上層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蘇格拉底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結束也要堅持真理。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於為了真理而戰,為了真理而犧牲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問題卻藴涵着非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着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等於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凝結着文明的精華,彌散着哲學的氣息。在這樣一本小説裏,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學史,本身就極具魅力。一直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生澀難懂,但其實一直是我不瞭解哲學。這本小説系統地涵蓋了各種哲學思潮。隨着小説人物在書中不停的追逐和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越來越深入的使我瞭解到以前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給非常多哲學著作敲了鍾,或是指明瞭路。非常多研究哲學的學者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不能普及和推廣,

但《蘇菲的世界》改變了這一現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哲學史,本身也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命題,隨着探求進程的步步深入,使我瞭解到更多的哲學原理。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是在欣賞一部人類文明通史的真實演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蘇菲的世界》講述是從女孩蘇菲一天放學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拉開序幕。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蘇菲傳授哲學知識,蘇菲瞭解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這些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的故事。這整本書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饒有興趣。雖説是哲學書,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又使人感受到了這本哲學書獨有的魅力。雖然我對這類書籍還十分陌生,但在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我卻覺得讀起來毫不費力,並沒有我想象的哲學書那樣深奧乾澀、枯燥乏味。

“我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看上去雖然普通,甚至提問的人會被別人笑稱為“呆子”但是這兩個問題是藴涵着很多的哲學意義的。我剛看到這兩個問題,先是覺得簡單,但後來細細一想,就覺得這兩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是誰?萬一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那我是誰呢?世界從何而來?什麼是世界?它是怎麼形成的呢?世界中包含着什麼呢?這似乎有些令人頭疼,但也很有意思,因為沒有一種文化不關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這就是哲學,比較饒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門課程。似乎在哲學課上,提出問題要比解答這些問題簡單得多。當然,哲學家不光要提出問題,還要去解答這些問題。

蘇菲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術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而哲學家則是想看清楚整場魔術表演的奧祕而冒險死命攀到兔毛尖兒上的人。由此看來,哲學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為了探詢奧祕不怕生命危險的、與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稱作“搗蛋鬼的”。哲學家對一切都感到驚訝,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一樣。但是我,並沒有哲學家的精神,我是一個習慣了周圍環境的人。哲學是包涵科學在內的一門課程,因為哲學家在解答一些他們所提出的哲學問題的時候,往往要用到科學來加以解釋,其答案看起來便更為可靠。但哲學又不同於科學,在研究哲學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豐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對大自然一無所知的時候,用神話來將它加以解説。這看上去一點兒也“不科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風靡全世界的哲學啟蒙書,可以説,《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令我對文學有了不同見解的書,文學,往往是感性的,而《蘇菲的世界》則是理性的。關於類似的問題在書本中舉到很多,是作者對人的本質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的一本書。我知道我沒有完全把這本書的深層含義與精華完全讀透,讀明白。但是我知道了,哲學,是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思考的。它甚至比我的高分還要重要。我要把《蘇菲的世界》好好保存起來,等我再長大了一些的時候,我要再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咀嚼,與生活相結合地再去看一遍,再來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內涵精髓。因為這本書不同於別的書——它是一本哲學書,而且是一本通俗的哲學書,簡單易讀,但又含義深刻它是值得我們去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一本書。每一個歲月過去,我對《蘇菲的世界》又會有不同的理解。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在看《蘇菲的世界》之前,就聽很多人説這本書很好看。要是單看書名,幾乎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所以,在書香博客的任務下達後,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讀這本書。結果,買了這本書後,感覺被騙了。《蘇菲的世界》是掛著故事之名的哲學書。

所謂的故事就是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快過15歲生日的小女孩蘇菲,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着小女孩的小日子。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不請自來的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導引下,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她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稱得上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它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從幾千年前的北歐真話,古希臘神話講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談到了當代哲學的潮流。時間上跨越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直到近現代。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哲學巨匠也在書中依次粉墨登場。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現代哲學之父卡迪爾,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隨後是“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黑格爾,再後是十九世紀中後葉的馬克思、達爾文以及同時代的尼采,最後法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薩特。

從哲學書來看,《蘇菲的世界》在創作出版後不久就成了暢銷書並被譽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藉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本書在闡述哲學觀點時運用的例子生動有趣;書中通過一個女孩的角度來思考哲學,增加情切感,使哲學更易懂;寫作方式很有創意,哲學家通過書信來教導哲學,此外,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

對於這一點,我真的很欣賞作者喬斯坦賈德,他一定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我很喜歡他對“哲學是什麼?”的解答:什麼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於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宇宙是兔子,人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真是太生動形象了。

這本書可以説是我課外看的第一本學術性的書,收穫還是很大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學科。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也沒有想象中難懂,它還與科學有着一定的聯繫,是一門值得學一下的一門學科。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每一個人都是一彎載滿基因的小舟,當我們將小舟裝滿貨物並且耗盡最後一滴燃料,到達生命的彼岸時,小舟會隨波而逝,但貨物不會。

——題記

生命源起於何方?普及世界的科學早已完美地向我們詮釋了生命這樣看不見也摸不着的東西。但是生命會是一塵不變的嗎?還是……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又捧起了《蘇菲的世界》,陷入記憶與生命的空隙……

一、你是誰

“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後,便拆開了信封。裏面有一張約摸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着:你是誰?”蘇菲接連收到許多這樣的怪信之後,也同我一樣,陷入了無盡的困惑當中。那麼一剎那,蘇菲突然覺得生命是那麼渺小,世界也那麼得渺小,甚至宇宙也是如此,進化論以及DNA等等科普技術所能達到的地方都無法超越人類對生命的思考。

我是誰?如果你願意這樣反反覆覆地問問自己,你也許也會漸漸墜入恐懼的深淵——人的心靈是空虛的,生命之舟在永遠無法飽和的海水中航行。

這時,我空虛的眼淚終於流下我的臉頰:生命的價值何在?

二、生命的詮釋

“我們應該體認到我們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裏,每一個細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蘇菲坐在石階上,她同我一樣,空虛的內心終於得到了那麼一點點的慰藉。那麼一瞬間,蘇菲的生命與價值終於有了交接,而回轉一響,人的一生不就是一直在努力尋找生命的價值嗎?

什麼?人的生命就在尋找生命?那麼人的生命結束時,一切難道都回到了原點嗎?生命是輪迴的,而生命的價值沒有輪迴,只有直線。

此時,我的淚水彷彿在我的臉龐上漸漸凝固了。

三、生命之舟

“蘇菲,我們就是這個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物運到下一個港口時,我們就沒有白活了……”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擊着蘇菲的心絃,在她那美麗的少女的心上彈奏出了一曲壯觀而宏偉的交響樂,生命不是一樣真實存在的事物,但它卻時時刻刻滲透到我們的靈魂中。

我願意把生命比作一彎小舟,當小舟被製造出來時,我的船艙內空空如也。然而,當我漸漸開始裝載貨物,我的心靈便得充實起來。後來,人們為了讓我承載更多的貨物,將我改造成大輪船,我開始用我那堅硬的甲板抵擋一切困難,用我那充實的靈魂掌握船舵。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我偷偷地開始遠航,我不敢回望我那身後的故土,我的生命終於開始遠航。我不敢奢望我能得到多少的讚譽,也不期待我能做出多大的壯舉,我只是享受成為我自己的那一份光榮,享受能夠親手填充我生命的那一份光榮。

我親身經歷過暴風雨,也切身體會過冰山的鋒利,但是我未曾後悔,我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生命不就是那小舟嗎?我的心終於不再感到空虛。我會用我飽滿熱情的心靈去實現我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份價值,最後滿載貨物到達生命的彼岸。

我擦乾了淚痕,合上了這本能教會我生命的書,我把它輕輕地放回書櫃中,我不會忘記它,因為它擦乾了我模糊的雙眼,讓我看清了生命的價值。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許久沒有沉下心來去讀一本書了。之前聽過一句話,大約是這樣説的:如果時日長久不讀書,也沒有心生愧疚,那麼這個人就無藥可救了。好在我還有愧疚之心,想來我還“有藥可救”。

好不容易閒暇下來,有時間去讀一本書了,遂決定與鄉村教育家的小夥伴們一同讀《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鉅著,它既是哲學,也是小説。“哲學從不指導生活,哲學就是生活”。我不求像哲學家一樣辯證這個世界,我只尋一顆努力生活的心。我要通過本書的引導,思考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安寧,過精神更加自由的生活,對自己的心靈、精神進行修煉和提升。

其一,活着的意義

活着的意義,這是蘇菲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每當蘇菲專心思索活着這件事,腦海中便會馬上浮現死亡的念頭。反過來説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麼美好。蘇菲的祖母在生病後説過類似的話。她説:“現在我才體認到生命是何等可貴。”大多數人總是要等到生病後才瞭解,能夠活着是何等的福氣。

八十六歲的奶奶,已經走到了風燭殘年,她總愛絮絮叨叨地講她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記不清是第幾次,奶奶在絮叨的時候滴落了淚珠兒。一個八旬的老太太,白髮、褶皺、佝僂、滿口假牙。一次次,在聊起生活的時候,聊起兒孫後代的時候,她流下了渾濁的淚珠。她愛説,那時她很年輕,能做地裏好多的活兒;她愛説,她親手帶大了五個孩子,有兒有女才是好;她還常説,看見最小的兩個重孫,心中不由地感覺疼愛。一畝田、幾棵樹、殘餘的夕陽……這些都可以是她落淚的原由。

每當奶奶絮叨的時候,我不忍與她多説,卻又想與她説説。我知道,這是一片枯黃的葉子,提前看清了泥土的走向;這是一個日漸衰老的人,把不捨存放在淚珠,把熱愛安放在乾癟的胸膛……

其二,柏拉圖“永遠的真善美”

柏拉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恆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恆不變的事物。他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善”、永遠“美”的事物上。

“真善美”意思是指原始的、本質的、真實的、真誠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這是文明社會和諧發展所必須追求的境界。這亦是一個人所追求的理想心境。

比如,冬日裏,當我從門前的空地經過,陷入孩子們流動的潮水,看見一串串小小的笑臉,看見翻飛的跳繩和雞毛毽。這時候天空晴朗,風移動着幾片雲影,這時候我就覺得孩子們是純真的、是快樂的,我的心境是美的。

再比如,清晨,我迎着太陽出發,去往學校。那些雲朵、那些風吹、那些來來往往的行人、坐騎以及枯槁,都快速地擦過眼簾,去往身後。輕輕地,從眼睛滾出一顆淚珠,掛在睫毛,晶瑩、剔透。它折射太陽的光芒,塗抹着那些雲朵、那些風吹、那些來來往往的行人、坐騎以及枯槁。於是,追求美的心便感覺到滿目繽紛陪着我走了這一程七彩的路。

追求“真善美”,背後是我們所得到的快樂。它推動着人類社會進一步往更高形態發展。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春日的傍晚最是煎熬。白日的熱浪頑劣地四處流竄,遲遲不肯消散,夜晚的濕潮悄然而至,宣誓主權,分寸不讓。煩悶的躁意在胸腔膨脹,黏人的濕熱從尾框如蛇般鑽入脊樑。

孩童盡興的歡呼開蕩在原野,母親站在門前眺望,聲聲催促拉開夜生活的序幕。墨汁暈染的雲浪從天穹湧現,青山頂與遠天際嚴絲合縫,夜的暗色模糊了輪廓,山與天就這樣忘我般依偎,其間不慎泄了點的缺口,風聲簌籟,樹影婆娑,萬物靜默如迷。

不經意間,風舌捲起書篇的頁腳,一頁,便是一個世界。

“哲學”一詞,寫起來不過寥寥幾筆,但若非要闡釋其中的內涵,哪怕僅僅選取其九牛一毛,翻來覆去地提練萃取,最後呈現在探索者前的也是一片難以橫渡的瀚海。

我們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在得他人啟示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默認了人類存在的合理性,而未去深究其本質,懷疑其原理。為什麼有人類,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被選擇向更高級智慧演化直至演變至如今的整個人類種族及其意識形態的是人類而並非其他物種,諸如此類抽象卻真切存在的疑問太多太多。

人們以其敏感的靈魂,通透的心性,天賦的智慧感受到了“哲學”的大概輪廓,其中極少數部分的人利用得天獨厚的靈性打通了這個體系的部分脈絡,在這之中又有佼佼者連貫脈絡,暢通結構。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一個體系逐漸成型,並由此不斷衍生分支。最終成長為蓬勃向外的茂樹。樹上的果愈長愈壯,越結越多。哲學家們是這精神伊甸園的勞農,投身於晝夜不休的栽培修剪,果實成熟落地之後,便任由眾人採擷。

我們便是享受着美味果實的一員,面對難以攀爬的高樹,眾人或望而止步,轉身另一個世界;或無奈、無力痴痴坐等。就算是勉強消化幾本書,真正轉為己用的又有多少呢?

《蘇菲的世界》也許是所有這些果實中最適於普通民眾口味的典型。在文中主人公蘇菲與女孩席德雙視角交替出現,縱橫書內外的時間與空間。

書中的蘇菲在信件的引導下,從對哲學的一竅不通到漸入佳境,書外的席德則以相對於蘇菲世界的“世外人”身份向書中小世界深思。

翻開這一本書,哲學這個藝術家在艾伯特與蘇菲這亦師亦友的兩人的交流中漸漸清晰。它的真實,它的荒謬,時常令人琢磨不透。它既自然而然,卻也超脱常理之外,追根溯源皆有據可依。讀音細細品味,既因自己淺陋的認知而甚感羞愧,又在領悟了些許哲理後忍不住撫掌稱妙!

最後的章節,席德與父親眺望着海灣。父親告訴席德,一切的伊始都源於數十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就好像是一個東西解體一樣,四處流離而後自由生長。

我們都是數十億年前熊熊燃燒的那場大火所爆出來的一點火花,而每當我們仰望天空時,其實就在試圖尋找回到自我的路。

天上一朝日月,人間幾度春秋。轉瞬即逝的百年比之於蒼茫的宇宙卑小如蟻,但我們也是星辰,轟然一響也可留有餘熱,痛斥無知深夜,奔向文明銀河。

詩人的筆下,海面浮躍粒粒星子,大海如蘇格拉底一臉哲學。

我的魂魄已得啟蒙,猶船之四周皆亮燈塔。

四面通明,八方風平,雙槳蓄勢,一腔孤勇,萬山無阻。

星火作蓮燈,哲學託舉起文明,人類駛向無限的可能。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

這是14歲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後收到的一封神祕的信。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開始瞭解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這是《蘇菲的世界》裏的內容。《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哲學導師艾伯特向一名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的過程,介紹個哲學的發展史。改書自1991年出版以來,長期雄據各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截止到95年5月,該書便以創下120萬冊銷量的天文數字。一部《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生哲學史,它不僅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而且還對人的發展——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梔燈。

《蘇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世界級作家喬期坦,賈弗。他的作品以《蘇菲的世界》最為著名。

我起初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現在才發現哲學是最接近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接近的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秩序與自由等。哲學給予人們的是智慧,是使人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改變。哲學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示,使人產生改變,使人更超越更具智慧。哲學的發展與科學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説是在看哲學史,不如説是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發展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在熟悉不過。它反襯着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更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美國的《新聞週刊》曾這樣評價這本書:該書是一個將學術作品通俗化的傑出範例,未曾修習過哲學概論的人可以把他作為一本最佳的入門讀物,對於學習過此門課程但以忘卻大半的'人而言,本書則是温故而知新的知新的得力之作。

由此可見,《蘇菲的世界》在哲學上的意義深遠而悠長。哲學是做人的智慧,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且此書將深奧的哲學描述的較為通俗,是一本很好的讀物。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來寫哲學,也通過導師艾伯特引領小女孩走入哲學殿堂來向讀者介紹了哲學的發展史。書中描述的哲學導師艾伯特也是此書中的關鍵人物,他對小女孩的指導是成功而有智慧的,他自己就是哲學最好的代名詞。

在現在這個社會,科學是被大眾所承認的。其實,哲學和科學是缺一不可的。哲學沒有公式來精確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覺悟的。科學給予我們的是知識,而哲學給予我們的是智慧。

《蘇菲的世界》所表達的有很多,我所領悟到的不過是些許皮毛。無論如何,哲學的智慧是該每個人都去學習和探索的。《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書中藴含的哲學道理智慧無窮。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應該好好去看看這個世界,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哲學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人對於活着這件事非常驚訝,因此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學性的問題。所以,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題記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諸如這樣的問題,你們有想過嗎?或許,你想過給自己換一個名字,然後對着鏡子做自我介紹,卻覺得這像是別人在做自我介紹;或許,你想過宇宙是如何產生的,但最終,在從無到有的這個問題上,你並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此種種,到最後,你不耐煩了,告訴自己,瞭解自己的小世界就好了,何必刨根問底,追根溯源,想一些根本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呢?於是,你不再好奇了,開始專心研究自己的功課,久而久之,你習慣了身邊的所有事物,這些問題也開始變得無人問津了。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啊!為何人們都只對諸如“你考試考多少分哪?”“你數學作業的最後一題怎麼寫的呀?”這樣的問題感興趣,而不對有關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問題感興趣呢?難道你不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裏,卻不問問有關這個這個世界的問題,這樣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很不恭敬嗎?

確實,我們的世界,就像是魔術師從禮帽中拉出來的一隻白兔。只是這個白兔的體積極為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非常驚奇。然而,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毛皮,並且呆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頂端。可是,深入兔子的毛皮,又會有什麼好處嗎?不論我們研究什麼事物,都需要有好奇心啊,世界很大,我們遠遠還沒有了解完全,為何這麼快,就要滑向兔毛深處呢?且不説龐大的宇宙,暫且就説地球吧,抑或是你生活的那一小塊地方,你真的能拍拍胸脯説,是的,這塊地方,我全部都能完完全全瞭解嗎?如果你覺得你不能做到的話,那麼很遺憾,你已經開始逐漸深入兔子的毛皮,你不是一個孩子了,但你也沒有成為一名真正的哲學家。你需要一個哲學家真正的來拯救你,把你拉到兔子的頂端細毛上。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被一個哲學家拯救了。一天她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奇異的信件。當然啦,這封奇異的信件,就是那位哲學家寫的。裏面的內容,便是我們開篇的那兩個問題。就這樣,在一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一些哲學家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由一名叫做席德的女孩的父親所寫的給席德的生日賀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和她的老師艾伯特運用他們的哲學知識,發現在他們的生活中,有一件極其哲學性的事件在發生。他們是書裏的人物,有一個人在外界操縱或是監視他們的所有行動。他們運用他們的哲學頭腦逃離了監視範圍,來給這個人(也就是席德的父親)一個教訓。

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故事啊,你想過其實你自己其實可能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是書中人物嗎?這不是很有可能,但也許是一個事實。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都是宇宙漫天繁星中的一粒星塵。

人生如星塵。曾經有人説過一句話: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更加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誠然如此。

所以,保持你的好奇心吧!做一個真正好奇世界、瞭解世界的哲學家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我讀高中時一位好友送我的生日禮物,因為那時候這本書正是熱銷的時候,很多的報紙雜誌都登出評論,説這書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但那時的我只一味沉浸在武打、科幻中,看到這本到處都透着哲學味道的書籍,腦袋都大了,避之惟恐不及,但好友的心意我倒仍很在意,好好的鎖到了書櫥裏。這次國慶回家,閒着,便順手翻起學時的書籍解悶,不經意間便看到了這本《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説。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這本書和偵探小説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幾小時看下去。

就着“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着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融匯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而在一本小説裏,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裏。

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瞭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説”,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説,但也是一本系統地涵蓋各種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着小説人物,在哲學傳統中,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我越來越深入的瞭解了以前從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瞭解了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

《蘇菲的世界》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鍾,或者是指明瞭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只能專供教科書使用或大學生寫論文時作為抄襲的“寶囊”,卻不能普及和推廣,那麼哲學理論的創造又有什麼意義呢?《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多麼有趣,又多麼奇怪,甚至多麼平凡。

看完後,我不禁又想,以我現在的應該説還算成熟的思想去看這本書,我有這些共鳴,那麼當時尚是高中生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否會想到應該把現在的很多哲學、歷史書籍串在一起,可能更有利於考出好成績?呵呵,只是此時非彼時,幸虧那時錯過的一本書,今天又補上了。

我重新把《蘇菲的世界》放會到書櫥中,準備等再過幾年,有了閒暇工夫重温一遍,或許又會有不同的感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近來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的一本書。未看時,我就聽同事説起這書,説是講哲學的,有點難看下去。一聽“哲學”二字,我的頭一下子大了,心想一定是枯燥無聊透了。但這次由於開展名著推薦閲讀,幾本書在班級間相互輪換,《蘇菲的世界》是我所教的班級首輪分到要閲讀的書。推薦給學生看,做老師的豈能置身書外?於是我翻開扉頁,僅僅看了這書的概述和幾位大家的評點,我就知道我錯了,同時也為結緣此書而慶幸。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祕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

在很多人的眼裏,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正如馬德蘭·藍格爾説:“《蘇菲的世界》一書讀來清新可喜。作者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不俗,也是一個絕佳的教師,使讀者能以閲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這本書吸引着我們跟隨蘇菲在神祕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指引下,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你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史。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

看《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形而上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

如“蘇格拉底”這一篇章中,提到了如下的幾句話: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只有自己內心真正明白的才算是智慧”

“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

讀着先哲的真知灼見,我深深感覺到哲學就是教會人們辯證思考,教會人們怎樣面對生活,怎樣生活得更好的一門學問。

讀完這本書,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接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源遠流長,曲折蜿蜒,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見底。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條閃爍着生命智慧靈光的河流,我們也許未能在這條河流中暢遊或深潛,但我們一定能領略到它的瀲灩波光。它會啟迪我們的智慧,教會我們思考問題認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説我們真該好好讀讀賈德這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説《蘇菲的世界》,你一定會為她着迷哦!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題記

——蘇格拉底是誰?蘇菲又帶着好奇心拆開了艾伯特給他寄的信——自從蘇菲收到一連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學,這次是名為《蘇格拉底》的信,我同蘇菲一樣,對蘇格拉底產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沒有人能夠比蘇格拉底更智慧了……”蘇格拉底聽到這句話後放聲大笑,搖搖頭,他説自己是無知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無知嗎?至少他們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們的選擇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樣產生而又怎樣毀滅的。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們做一件事:讓他的學生們穿越一片麥地,從中採摘一支自己覺得最大的麥穗。可是,學生們從麥地的頭走到麥地末,有些學生手中的麥穗太小了,有些學生手中壓根沒有麥穗。

哈!手中小麥穗的學生想——有麥穗的總比沒麥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學生想——與其採摘這麼小的麥穗還不如不採!從中足以可見,人類的滿足欲、貪婪欲有多麼大!

有人想問哲學家:您覺得您智慧嗎?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萬個問題更具有意義:——我是無知的。

我們可以明白:一個自認為具有無限智慧的人還會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嗎?一個自認為無知的人難道不會永不放棄?

在每時每刻,請不要忘記——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理就是這樣誕生於“無知者”的腦海中的。

在人類洋洋自得的時候,人類的無知毫無保留得呈現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們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的時候,亦是如此。

沒有一個真理的指引,個個自認為擁有智慧的的人都將變得無知愚蠢,從此智慧與無知的界線變得模糊而不清了,人類也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一個個狂妄自大的智慧者們指揮着謙卑的“無知者”,不錯,社會就是這樣腐敗的。

就如同蘇格拉底的死,他是為真理而死的。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覺得:他的生命就是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願意付出生命,讓狡猾貪婪的人類真正明白他們是最為愚蠢無知的。蘇格拉底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從一個社會底層出發,用他的無知來衝撞“智慧”的統治者們,最後卻被腐敗的社會判處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藥——人類又用自己的雙手毀滅了一個真理。

“無知”的蘇格拉底怎會向智慧的統治者們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蘇格拉底正確的見解導致了他正確的行動,他自己就是擁有真理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自認為智慧的人的無知的行動造就了腐敗的統治,自謙為無知的人用智慧的舉措鑄造了永恆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沒有正確的見解就沒有正確的舉措,沒有正確的舉措就沒有偉大的真理,沒有偉大的真理就沒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內心會有一種聲音:我是無知的,然而,我又要讓真理公開於世人的面前,我要讓世界充滿智慧的共鳴。

如果我説真理是一曲動聽的大合奏,那麼無知與智慧就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同每一個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樣,,那麼動聽,卻沒有瑕疵。

學會追求真理,懂得捨棄“智慧”,最後,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蘇菲明白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蘇菲的世界》是喬斯坦·賈德的一本非常有的哲學小説,讓我讀後深有。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哲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僅枯燥,而且非常難以琢磨。但是自從我讀了《蘇菲的世界》之後我的想法就改變了。

《蘇菲的世界》是通過一封封神祕而又引人深思的來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帶領我走進哲學的王國,遨遊哲學的世界。每一次通過一個個的問題,經過深深地思考,去哲學的道理:

一、我是誰?

“我是誰?”這是蘇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祕的來信,從此引發了她對身邊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對整個世界、的思考。

雖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都習慣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蘇菲”變成了“菲蘇”,那麼你到底是“蘇菲”還是“菲蘇”呢?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到底是誰?又為什麼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呢?”書上説:“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説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會存在,因此我便這樣合理的存在了吧!

就像我站在魯迅的故居里,魯迅先生曾經在這裏生活過,而我又站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突然之間我感覺人活着是件多麼美妙、神奇的事啊!而這個世界又是多麼神祕啊!

二、要有好奇心

書中來信的神祕人説過:“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是啊,我們學習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着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東西,可見有好奇心是一件多麼可貴的啊!

許多人小時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長大了之後,想法現實了,也漸漸習慣了這個世界,認為什麼都是應該的,卻丟失了好奇心;此時此刻,我也悲哀的發現我也正漸漸的習慣這個世界,認為有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奇蹟,沒有懸念,更沒有什麼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邊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這也是因為每個孩子都還沒有丟失最初的好奇心吧!

三、沒有至善至惡

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有善良和,而那些、電影、戲劇、演義都在極力地宣誓“是永遠戰勝不了(善良)的”、“(善良)必勝”等等,,漸漸地人們也被這些看法所“感染”了,認為就是代表(善良),就是代表,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當我看完書中第三章後,我的看法就變了。

我跟着蘇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至善至惡,而這些都是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數人認為某種事物是好的,那麼這種事物就會被推崇的代表,反之就會被人們唾棄為惡的代表。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任何事物無論是至善還是至惡,似乎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我認為世界上並沒有至善至惡。

説實話,哲學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課題,讓人不得不去不斷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個剛剛步入哲學這個金色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佈滿夜空的星塵,但是,我相信,我總有一天也會成長起來,也會沿着哲學的階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處,去仔細地審視哲學這個大世界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這個假期,我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哲學的世界,讓人通過思考“你是誰”、“你從哪兒來”這類哲學問題,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書中哲學家艾伯特和他的學生蘇菲在研究學習哲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童話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很多超自然的現象。其中,一個名叫艾勃特的少校不停地給蘇菲寄生日賀卡,讓蘇菲幫忙將賀卡轉交給少校的女兒席德,蘇菲驚奇地發現自己和席德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有一天在逛書店時,他們發現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在讀這本書時,他們再次驚奇的發現,書中描繪的內容和他們現在的生活一模一樣,而且他們還發現,他們現實中的生活竟然完全按着書中的內容在進行和發展着。

因此,他們推斷自己只是艾勃特少校創造出來的書中的人物,他們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最後成功地從書中逃了出來,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他們發現,在這個世界中,他們能夠看得見那裏的人,但那裏的人看不見他們。在這個世界裏,他們找到了席德和他的父親艾勃特少校,而這時席德正好讀到了《蘇菲的世界》最後一頁,這頁的內容描寫的正是蘇菲找到了席德和艾勃特少校。

書中還有一個神話故事讓我陷入了思考,一羣人住在地下洞穴中,他們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腳都被捆着,只能看到洞穴的後壁,在他們的身後是一堵高牆,牆後面有一些人形生物走過,手裏舉着各種不同形狀的人偶,由於人偶高過牆頭,牆與洞穴之間還有一隻火炬,這些人偶則會在洞穴後壁上投下了明明滅滅的影子。在這種情況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這種“皮影戲”,他們自出生以來就這樣坐着,因此他們認為世界唯一存在的只有這些影子了。

有一個穴居人設法掙脱了鎖鏈,他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洞穴上的這些影子從何而來?當他轉身看到牆頭上的人偶時,他終於明白原來過去一直看到的都只是影子,他爬過高牆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還有藍天、白雲、鮮花、陽光,於是他再次返回洞穴告訴同伴,外面世界是那樣的美好,可以一起出去享受,可他的同伴卻認為他是個瘋子,最後把他給殺了。

書中的故事引起我的深思,我們是不是書中的人物?如果是的話,我們身處其中的這本書,究竟什麼時候會被寫完,而書的結局是什麼……

《蘇菲的世界》還描寫了很多哲學史和哲學家的故事。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我們看到馬就會認出來,而馬並不是都長得一樣,可多少不一樣的馬,我們都稱之為馬。柏拉圖認為,這是因為在我們出生時心中對所有事物都有一個模子,我們參照心中的模子馬,認出來面前的就是馬。而他最出色的徒弟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是因為先有的馬,人們看到馬後,才會在心中映射出來馬的模子。

而哲學家是怎麼產生的呢?舉個例子,魔術師變魔術,他可以從一個空空如也的帽子中拉出一隻兔子,我們不會奇怪,因為魔術師做了手腳,所以會造成我們眼中的這種非自然現象。如果我們把人類比作魔術師拉出的兔子身上的細菌,我們出生時站在兔子毛的頂端,對所有事物都好奇,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奇心漸漸被打消,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慢慢地就在兔子皮上安家樂業了。

而哲學家卻永遠保持好奇,放棄了舒適,不斷向兔子毛的頂端進發,就是想要看清魔術師的面目。

所以,保持好奇心,追求真理才是最重要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讓我受益頗深,不僅讓我瞭解到了哲學這門學科,還讓我學會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讓我們向兔子毛頂端進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