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朝花夕拾》讀後感15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錄,雖然與《吶喊》文體不同,但我總覺得這兩本書是相互襯托的。《吶喊》是一本很嚴肅的書,讀完它總會有一種緊張感,為當時中國的境遇而緊張,《朝花夕拾》則不同,雖然其中也有對封建舊文化的批判,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濃厚的生活氣息,一種給以心靈的慰藉。

《朝花夕拾》讀後感1500字

是誰説過,回憶是不斷被拼湊才能被記住?在《朝花夕拾》的幾個片段中,我讀到了這位在舊中國闖蕩的俠客少有的柔情的一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俠骨柔情吧?

首先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耳熟能詳的文章,文章一開頭就用細緻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有趣的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這簡直就是一副令人羨慕的兒童樂園。魯迅先生在這裏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抓小鳥,那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童年生活。由此我不得不想到了現在的孩子們。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給自己的孩子報了補習班,五花八門的藝術班被家長們列入了考慮範圍,即便知道孩子學了幾次就不想學了,只是在補習班上發呆浪費時間,他們仍然認為這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多麼殘酷啊!蔡康永説:“父母愛自己的小孩,如果只是為了延續後代或者是為自己增光抹彩,這種愛就太荒蕪了,充滿了交易的感覺,這種愛當然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仍會不寒而慄,這種荒蕪的愛。”很多父母也許並不是出於功利之心,只是不想讓孩子比別人“矮一截”,但似乎這種強制的方法總會給孩子帶來太多傷害。童年只有一次,家長所應該做的不是剝奪他們自由的時間,而是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同時加以正確引導,這麼做的成果絕對好於強制他們去上各種補習班。

令我瞠目結舌的是最近鬧的比較兇的一位媽媽,人稱“虎媽”,她對待自己的孩子採取十分嚴苛的教育態度,方式之狠令人咂舌,可以想見那個家庭很少充滿所謂的温馨。當然,最後這位媽媽成功了,兩個孩子都有了出息。為此,她還寫了一本書將自己的心得介紹了出來。我不禁愕然,這位母親,你是真的愛你的孩子嗎?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給孩子心靈上留下的創傷又作何解釋?素質是薰陶出來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養的,給孩子報藝術班,也應該以孩子的愛好優先考慮。當代中國教育千瘡百孔,所謂素質教育不過是紙上談兵,分數已經成了衡量孩子好差的唯一標準,孩子們如同帶着腳銬跳舞的'舞者,腳銬越重,舞跳得越漂亮,一個人的能耐也就越大,知識的學習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一切只是為了考試。魯迅先生早就提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呼聲,這呼聲在今天顯得尤為現實。

相形之下,魯迅幸運多了,他的長媽媽比“虎媽”好上不知多少倍。很羨慕魯迅童年這位稱職的保姆相伴,有人在研究現代文學缺少生活味的原因時説,上世紀現實主義風格的每個詩人和作家少時總有一位擅長於講故事的長輩陪在身邊。如此看來,魯迅的文學造詣和長媽媽有很大的關係了。

長媽媽是魯迅的保姆,滿肚子的舊規矩,也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之一。但是在魯迅的筆下,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名婦女的淳樸與善良。她在除夕夜一本正經的告誡魯迅過年要守規矩;她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她給魯迅解釋什麼是“長毛”;她給魯迅買《山海經》……淳樸的交往構成了幸福的生活畫卷,可惜現在已經無處找尋了。放眼世界,我們越來越來相信自己的力量,以為靠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個人主義氾濫,總是覺得別人會處心積慮的對待自己,不能與別人作最淳樸的交往。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越來越冷漠,“想得太多”也許是唯一的解釋。我常想,這種人性上的缺失,該用怎樣的GDP來彌補?

無論是《吶喊》還是《朝花夕拾》,對中國文學史都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前者作為現實主義的代表作提醒我們銘記曾經;後者則讓我們體會到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世界仍有美好的一面,仔細品味魯迅先生的作品就會發現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枯燥。相反,它的生命價值含量更高,帶給我們的,是對生命更深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