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活着讀後感(通用)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活着讀後感(通用)

活着讀後感 篇1

這本書一定要一次讀完,如果讀一半放下心裏難免會堵得慌,只有讀到結尾才能領略福貴對命運的釋然、超然。當然,餘華的文筆也會吸引你讀完的,只是決定於心裏有沒有面對苦難的勇氣。

一開始能感受到作者刻畫人物和生活的功力,他會把一個動作、眼神表達地非常飽滿,同時還帶着詼諧幽默的筆風。開篇的幾段文字如同大劇上演前的小插曲,吸引着你逐漸走進他構想的那個現實中去。

因為開端筆鋒過於飽滿,我在被吸引的同時,也隱約預感到後面悲劇情節會越讀越揪心。不過隨着福貴的`劫難接踵而至,在悲的後面也藏着剎那喜悦,在不幸的遭遇裏隱藏着萬幸。大時代下該有的悲劇,基本都壓在了福貴一人的身上,他能熬下來並且最終看透命運的無常,以超然樂觀的態度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生活,這是閃光點。

餘華選擇福貴這個人物,作為烘托本書寓意的載體,開局已經處於人生巔峯了,殷實的家底、漂亮賢惠的老婆、聽話可愛的娃,如果説整個情節是福貴生命感悟的教育史,那麼他從起點上就不是個把錢當回事的人。就是因為他開局擁有太多值得平常人羨慕的東西,所以才最適合作為悲劇的主角。從擁有到失去,家財、地產、房子、面子、親人、希望,剝了個精光,一次次試探着他承受力的底線。

全書以福貴講述自己的一生為主線,從“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開始,也從“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結束,變化只有一個“卻”字到“的”字的轉變。這個歷經劫難的嗓音,洗盡鉛華、了卻困惑、離苦得樂,初見時令人莫名感動,聆聽完嗓音裏的故事,感動昇華為認可和悲憫之情。可見故事結構之嚴謹,用詞之精確,如同外科手術一般,將福貴生活的那個現實劃開、解決、縫上。甚至連作者不願意接受的骯髒,也隨着“男人挑着的糞桶”挑了回去,還是沉甸甸地壓着“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終究是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以蒙太奇的手法,從他構想的現實又回到了自己的現實。

活着讀後感 篇2

很久前就知道這本書,是通過老師的介紹;今天才翻,緣於她的介紹。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着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着。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一般,緊緊地扣着他的呼吸。從闊少爺到佃户,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並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折時她並不驚慌,懷着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讚歎;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着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裏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麼短暫的生命卻經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裏從來不喊累,那麼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餵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麼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於他來説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着是一種折磨!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淨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後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着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於父母的理解和對弟弟的愛護;最讓我心酸的是她為了一段地瓜和別人爭奪,僅僅為了給家人一點乾糧;最讓我痛心的是由於啞而遭受的欺凌;最讓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時,她卻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後悄然離去!想起她,活着就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對在書中短暫走過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對活着的詮釋……

一個個走過的人,讓經受了坎坷的福貴,最後近乎了麻木,對於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來,於是,那頭夕陽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活着讀後感 篇3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

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

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

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台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

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台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4

這本書題為“活着”,寫的卻是“死亡”,這是一部為內心而寫的著作,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苦難後依舊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故事講述了男主角福貴兒的一生。福貴兒年輕時沉迷於吃喝嫖賭,一言不合就打媳婦兒家珍。有一天,家產被敗光了,輸給了一個叫龍二的人。親爹被氣死了,家也被人奪了。

福貴兒終於洗清革面,懷着兒子的媳婦兒卻被岳父接回了城裏,後來又帶着兒子有慶回來了。娘生病了,福貴兒去城裏買藥被國民黨抓走,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活了下來,遇到解放軍,回了老家。回家後孃死了,女兒病成了啞巴。(看到這裏,我以為作者會寫龍二霸佔他的妻子之類的,不僅沒有,反而龍二的結局出乎意料)

福貴兒回來後,土地改革開始了。龍二因為不肯分田產,被槍斃了。福貴兒很是感慨,如果當初他沒有輸光家產,現在死的就是他了。到這裏,我以為好日子就要來了。沒想到,現實永遠沒有更慘,只有最慘,真正的悲劇才剛剛開始。

家珍得了軟骨病,幹不了活,家裏負擔加劇;政策變化,家裏越來越窮;曾經的戰友成了縣長,卻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兒子有慶(有慶死於為縣長夫人輸血,抽乾了血而死);女兒鳳霞與城裏的偏頭二喜結婚,死於生產;女兒死後,妻子家珍不久於世;年幼的外孫被接到鄉下與自己同住,自己年邁貧窮,生活艱苦,讓孫子死於吃豆子撐死。

多年以後,年邁的福貴兒牽着他年邁的.老牛,哼着歡快的小曲兒,給在鄉間收集歌謠的“我”講述了他的一生。本書故事篇幅並不長,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看到結尾,我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可能我內心在期待某種逆風翻盤,從始至終故事卻都在朝着反方向發展。

可能越是窮苦的人才越能體會到這種與生活作鬥爭的辛酸,和災難降臨時無能為力的苦楚。曾經我因一些生活瑣事與朋友爭吵,看完這本書再去回顧那些瑣事,與生死比起來,那又算得了什麼?曾經我所堅持並奉為真理的“對”與“錯”是否侷限了我的眼界與格局?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會放下,學會寬容,學會柔和。《活着》也是如此,把自己當做富貴兒去歷經滄桑後,剩下的只有感激,感激曾經經歷的一切,感激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感激未來將創造的一切!

活着讀後感 篇5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閲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餘華的《活着》,便到閲覽室借來並急迫的讀完。

《活着》的作者餘華以第一人稱的敍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後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為生的佃户。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他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為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後母親病死。以後他的`兒子有慶在為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於產後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後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繼續活着。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着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着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着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活着就是一種修行。

活着讀後感 篇6

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餘華直接以《活着》為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着》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箇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遊手好閒,“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裏漸次上演。

他進城為母親買藥被抓了壯丁,在戰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輾轉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後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説世上真有因果報應的話,那麼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無數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卻令人驚歎。他並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裏堅定着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最後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屍,終日以黃牛為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絝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我認為他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為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後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後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餘華以《活着》為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温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説着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難中靜靜綻放。

活着讀後感 篇7

《活着》這本書的作者餘華,説實在話,因為讀書少的原因,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作者。説來慚愧,國小和國中總會有各種理由推辭,使得讀書經歷不多,但對於讀書,我還是很嚮往的。《活着》這本書我已經全部看完,之前也曾針對這本書寫過幾篇類似讀後感之類的篇幅。因為語文老師的介紹,我接觸了這本書,也是第一次對一本書分析得如此透徹,花費幾張紙的筆墨去介紹。

書已經讀完一個月多了,再回想其其中的情節,更多了一些奇特的感覺。今天,就讓我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方式來總結一下這本書——《活着》。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主人公福貴,在我的眼中,從書中我見證了他的一生,從他的玩世不恭到後來的勤懇努力,一生的坎坷讓這位老人飽經滄桑,卻又懷着對過去的'回憶,情感堅持地過着自己剩下的餘生,我感受到他的堅強和他對逝去親人深深的感情,令人動容。而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妻子家珍,當福貴家境敗落,一無所有的時候,家珍從遠處踏着堅定的步伐回到茅草屋中時,心中不免為之動容,一個如此放蕩不羈的男人卻仍讓他不離不棄,她的善良和對丈夫的愛令我深深牢記。説到這裏,便想到了可憐的風霞,從童年時的衣食無憂,再到少年時的失聰變啞,再到後來被父母狠心送人,風霞的一生充滿了變數,但一切的一切沒有改變她的本心一那份對父母的愛和責任,她擔起來許多不屬於她的責任,而終於找到自己的歸宿時的那種喜悦讓我看到了她那份渴望愛情的少女心,只是結局太令人感傷,為何總會是這樣的結局,這令我不得不深深陷入對中國當時社會現狀的思考,當時的底層社會並沒有真正獲得自由、平等,當時社會昏暗到令人難過,還有那可愛的小有慶,腦海中總會浮現他與小羊親暱的嬉戲,卻因一場醫療事故被無情地奪去了生命,許多同學都在讀到這裏的時候留下了眼淚。

讀完《活着》對生活進行全新的思考,讓我們的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實現價值,好好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8

讀餘華的《活着》時,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其中,有三次落淚讓我刻骨銘心。家珍確診軟骨病的時候,有慶死的時候,鳳霞出嫁的時候。

前兩次落淚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傷,壓抑到讓我忘記了哽咽。鳳霞的出嫁則是一種積蓄已久的慰藉,可這種慰藉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並沒有倖存太久。

這本書是中國舊社會的`縮影。寫得太過真實,就好像我能聽到子彈炮火擦過耳旁,福貴和春生在絕境裏死命地逃跑,家珍被疾病折磨的呻吟,二喜困在水泥板裏發出的最後的吶喊……這一切事發突然,讓旁觀的我都忍不住捶胸頓足。

活着?活着。一切都有跡可循。舊社會地主少爺福貴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他躲過子彈,跑出煙霧,早已丟失了前半生的瀟灑與恣意,幾番周折,好不容易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家,可迎接他的,卻是更為沉重的苦難與折磨!妻女兒孫相繼死去,死得意外又悽慘,就好像生活給他編織一次次美夢,卻讓他承受一次次的打擊。活着是他最後的歸宿,也是他最終的理想。

“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小説的結尾,福貴已經沒有活着之外的事物了。一頭同他一樣年邁的老牛,成為他暮年的精神伴侶。累了就休息,休息夠了就勞作,沒有過多堆砌的事物,簡簡單單的活着。或許,這就是小説創作的初心,福貴為了身邊的人事流浪奔走,經歷多方劫難,最終迴歸到自身,一個人活着,就是要獨自承擔生命的重量。

看完小説後,我還是有些埋怨餘華的。中國的小説和影劇總會留點希望的種子,帶給讀者最後的慰藉,可《活着》沒有。也許,餘華就是想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生命的延續都是美好的,都有其必要價值,年輕的生命是,年邁的生命亦是如此,活着本身就不容易,而延續生命則更難,每一個個體自有其存在價值,這才是活着的意義。

活着讀後感 篇9

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活着》,感覺真的是本不錯的書,卻很難從裏面準確的汲取出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看的過程一直很平靜,聽福貴講着他一生的經歷。隨着他命運的不斷輾轉,對這個人的愛恨也是一直髮生着變化。起初,福貴是一個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不過,剛開始也只是以事不關己的心態看待他的一切行為,直到,他竟然打了為他懷了孩子的家珍,才開始憤恨。

家珍是個善良的女人,一輩子跟了福貴,算是沒想到一天的福氣,不過,卻在這樣磨難的一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後來的'福貴,對她還是不錯的,每天揹着她出去散心,這也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幸福了吧,值了。對她,我一直抱着一種崇敬和心疼的態度。

鳳霞倒是沒什麼感覺,覺得她的一生挺好,雖然耳朵聾了,嫁的是個偏頭,但是,偏頭女婿對她真的是沒得説,算下來,她也比那個時代的其他女人幸福了些吧,起碼比她媽強。

有慶是讓我最震撼的一個男孩,他對羊的那份心疼,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自己養的那兩個小羊,那天媽説要把它們賣了,我蹲在羊圈看着它們心疼老半天呢。

有慶的死是讓我看這篇文章心情最暴躁的時候,特別是醫生的麻木,讓我突然就有種想殺人的衝動了,別説福貴,就我一個女生都看不下去了,活活的一個孩子就突然這麼沒了,是誰誰受得了啊。要是誰的親人被這麼不明不白的折騰死了,誰如果沒有想把那抽血的護士和醫生給整死的衝動,那他肯定不正常。太滅絕人性了!!!

那個年代是個怎樣的年代,具體的我摸不清楚,只是很慶幸自己能出生在那個年代之後,少經歷了那麼多世態炎涼、生離死別。在我感慨現在生活的種種不好時,讀了這篇文章,我就開始逐漸感覺平衡了,比起他們,我已經很幸福了。

那麼多人都去了,留下了福貴。也許活到最後的並不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但是,活着,起碼還能感覺到哪怕不幸福和不快樂。

只剩下福貴了,就剩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連苦根也去了,可是福貴沒有放棄生活,這點我很佩服他,他仍然堅持活着……

看完這篇文章,最大的感慨就是——人,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強的面對人生!

活着讀後感 篇10

《活着》講述了農村人福貴的悲慘生活經歷。福貴原本是一位富有的年輕大師,但他沉迷於賭博,最終失去了家族企業。他很窮,很窮。他的父親很生氣,母親病得很重。福貴去看醫生,但他被抓成了一個強壯的男人。戰場上九死後,他終於回到了家鄉。中年的福貴努力工作,想找到一個温暖的家。但命運是非常不公平的。他的親戚一個接一個地死於疾病,死亡的方式非常不幸。最後,福貴白髮人把黑髮人送去,只留下他和一頭老牛住在一起,但他也可以過上更自由、更輕鬆、更隨意的生活。

福貴的一生可以説是跌宕起伏。當他年輕的時候,他只專注於快樂和放蕩。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中年時,他的家庭正在衰落,他的父親和母親一個接一個地去世。他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努力工作。在他晚年,在經歷了所有親人的痛苦之後,他獨自一人和老牛生活在一起,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他的一生生生動地展示了現代中國基層人民的變化。各種各樣的災難降臨在他的`頭上,他的經歷讓讀者感到同情。他艱難地生活在接下來的打擊中。他是個英雄。生活的意志是他不能剝奪的。

人們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超越事物而活,活着!這兩個詞給了生活一個簡短的總結,但也給了世界最大的勇氣,有些人生來就知道他們為什麼活着,有些人直到死後才明白生存的真正意義。

在我看來,我想像江洋先生在《百年演講》中寫的那樣:保持一種滿足的心態是完善你的思想、淨化你的思想的最好方式。所有的快樂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物質上的精神勝利。我們如此渴望命運的波浪,最終發現生活中最美妙的風景,是內心的平靜和平靜。我們一直期待着這個世界的認可,直到最後,我們才知道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的,與他人沒有任何關係。世界上的許多事情,生活不會帶來死亡,例如,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看法,而生存往往是工人對他人經歷的評論。我只是根據我自己的意願,真正清醒,從內心實現它的價值。

活着讀後感 篇11

我活了十六年光景,在父母所謂的價值觀下成長,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活着呢?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它們盡情地展現婀娜的姿態,也就在這個季節,我的爺爺請人給他打了一副棺材。他説“跟病痛對抗了這麼久,我累了。”聽到這句話我打了一個寒顫,皺起眉頭對他説“你還活着呢,説不定希望會發生呢?”

曾幾何時,有個熟悉的場景一直在我腦海回放,那是富貴在給家珍準備棺材。家珍當時岌岌可危,鳳霞不願相信啊!人還活着怎麼可以輕易放棄希望呢?終於,出於對生命的渴望,家珍越過了這道坎。

生活不就是度過一個個的坑和坎嗎?有時候你感覺有一步邁不出去了,可你還活着,那有什麼可怕的。

只有在爺爺躺進棺材那一刻起,我才真正相信他的形體已經沒有生命機能。

他走後沒多久,來了很多人,我想為把我從小帶大的他在眾人面前流次淚,但我知道他跟病魔對抗時,六十多歲的老人會痛苦得用皺的乾枯得不成樣子的`手抓緊牀單。如果活着是這麼狼狽,他更想衝破身體的枷鎖,達到精神自由地活着。那我又有什麼好流淚的呢?

萬千世界有許多種活法,那些還存有生命氣息的人總是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們為了名利活着。那些追逐虛榮的人,是為了得到他人讚揚而活着。

我這個年齡的人,在學校為以後實現自己夢想努力着。在讀書之餘,經常有陽光透過樹葉映射到我桌子上。這時我就喜歡眺望不遠處的房子,那裏有個農民在每天扛起鋤頭在忙農務。周圍池塘不時有扭動身軀跳起來的魚,也有偷偷恢復生機的枯鬆。

時間流逝如白駒過隙,也許過十年後,我會過着普通人的日子,不平庸也沒有天賦異稟,又或者顛沛流離每天為生活焦頭爛額。但是人還在世上,還能呼吸,還有心跳,就不應該放棄對人生的希望。

人應是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帶不進棺材之外的東西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2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讀後感 篇13

曾幾何時,我就是那位收集歌謠的旅人。

我遊手好閒,卻對鄉村生活心馳神往。我尋,尋遍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我尋,尋遍每一條田野小徑;我尋,遊手好閒也期許迎來蜕變。於是,我尋着一支支歌謠,懵懵懂懂地試圖理解,何為生活?何為生命?

直到那個夏天,我遇見了一位樸素的老人,向我講述了他的故事。

原來,這位老人名喚福貴。年少時,福貴是有名的闊少爺,嗜賭成性,後而輸光了家產。此後,命運便像與其開玩笑似的,接二連三的奪走了他的親人們。如今的福貴早已鬢已斑白,只能同一頭老牛共度晚年。

我側耳傾聽着,彷彿找到了什麼別樣的靈感,不能自已。

久久,見老人清了清嗓子,站起來,拍抖走身上的泥,又召喚起他的老牛去了。

記得有那麼一刻,我就坐在原地,愣在那兒,既感歎於富貴一生的'艱辛,又驚訝於這位老人講訴時的輕鬆和難以置信的平緩。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老人對自己的評價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裏。

我似乎尋覓到了什麼。

一位輸光家產的敗家子,一段中國二十世紀艱難暴力的時期,分明湊成了一部家庭的悲劇。可對於已至暮年的福貴而言,他更像是去欣賞一出精妙絕倫的佳劇。他沒有喊叫,沒有進攻,沒有惶恐,沒有自怨自哀。活着似乎就是一種力量,他試着忍受,於是贏下了他的世界。

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在我心中瀰漫,我走着,尋着。眼前羊腸小道都像是現在的我。

路,狹窄而漫長,前方是漆黑的,看不清路的盡頭,未來將駛向何方?我也忍,忍受生活的鞭策,我也享,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我呼吸,我欣賞。機械地走着,無休止地尋着,生活束縛了我的生活。

我彷彿看到一雙渾濁的眼睛凝望着我,意味深長地向我微笑。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路的一端似乎響起了這麼一句話。

如飲甘露,如灌醍醐就是這樣的感覺吧?包袱的人生,為名利,為金錢,到最後孑然一身這又何必?

我抬起頭,望向前方。因活而活,為自然而活,泰然地活在當下,所有的美麗都藏在我的腳下。

幾縷陽光從縫隙中照向大地,追尋着,路的前方明亮了!

活着讀後感 篇14

張藝謀拍了這部電影,很有名氣但是沒有看過,只知道這是大背景下的小説。讀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準備成為時代下渺小的一隻,站在岸邊被滾滾而來的潮水打濕鞋子,去觸碰歷史的馬車揚長而去掀起的灰塵。但讀完之後卻是意外的平靜,有一點點的無奈,只是人生本就具有的無奈。沒有擰巴,沒有怨恨,彷彿小説里人物的命運都與時代無關。

餘華的筆觸細膩而有抓力,我好像也和小説中的人物一樣穿着布衫,一同經歷着這一生。印象很深的'是文中有一處描寫餓了一段時間的男主人公和兒子把作為家裏唯一財產的羊賣了,換回來米,在回家的路上,月光灑在路上,像灑滿了鹽。讀到這的時候,嘴裏也鹹了一下,沒有經歷過捱餓,就想象着連續吃了很多天的大米粥,今天突然加個冒油的鹹鴨蛋,夾出一點放到粥裏,有點滋味了,剩下的還要留着以後吃,我想就是這種感覺吧。書中講羊是性價比很高的財產,能產奶能賣羊毛只吃草,男主人公的兒子每天餵羊,感情很深,但我想回來的路上,男主人公更多一點的是能吃上一段時間米的欣喜,能不被餓死的欣喜。書中像這樣簡單自然的描寫有很多,也是在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

作者餘華在自敍中寫道“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在小説中,看到了時代,看到了被時代拉扯着的命運,更看到了一份簡單的意志,是希望,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的人性的善良。

很感恩自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在一定的範圍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努力做什麼就能成為什麼。不用擔心是否有明天,而是去想怎樣讓明天更好。深處其中可能不會覺得,與書中的時代相比,現在這個時代真的給了我們很多。我想無論在怎樣的時代裏,我們都可以作出選擇,選擇做個善的人,選擇努力的生活。曾經想過,下輩子要做什麼。想過當一棵高高的大樹,驕傲的立着,看世界變遷。想過做一隻國寶大熊貓,過着吃吃喝喝賣萌的生活。現在更想做人類,去接受世界,接受命運的安排,有思想有性格,去感受一切好的、不好的情感,去渡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