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通用(6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

對於語文教學的重點感覺自己總是把握不好,本週讀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觸。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再注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三條建議中就告訴我們教學的重點“要教會兒童學習。”“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地讀和寫。”這是語文學習最根本的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我們班的學生學習習慣就非常的不好,讓我很傷腦筋。為了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學兩個星期裏,新課我進行的特別慢,注重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督促他們每天做好預習,及時複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尤其是學會傾聽和舉手發言。教他們上課做好課堂筆記。作業也是重點從規範寫字開始訓練,每天讓他們堅持練字打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好轉。現在語文上課的積極主動性大大加強。

從現狀來看,學生學習習慣有待加強,大多數的學生還只是被動的接受。尤其不會主動的思考。“在閲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閲讀。”今後我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把學生領進語文學習之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2

————讀《給教師的建議》第23條

這條建議説的是激發學生為自己好好學習,成績進步而感到自豪。教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每次發試卷的時候,學生們的神情各不相同。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帶着自豪和放鬆,抿着嘴,卻不住想笑,在班上,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更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選“三好學生”的時候,學生無一不是從成績好的`學生開始選的。但這畢竟只是少數學生。如何讓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自尊感?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通過開展一些全員參加的活動來達到目的。比如,讓孩子集體創作手抄報,自編故事和童話,舉行“讀書交流會”,此外,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開展師生共寫日記,背誦古詩文,背誦經典詩歌等活動。

通往這一目標的途徑,就在於要使知識、智力的豐富性成為學生個性的自我表現。讓學生體驗到知識、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種道德尊嚴。造成一種風氣,使他們感到不學無術、對書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總之這條建議提醒我要注重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自尊感,並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以熱愛學習為榮,以不愛閲讀為恥。只有不斷地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們才有可能快樂的學習。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3

站在如今時光的高度,俯望經歷過的夏日,一個學期就快結束,那時為了應付初入教學時的膽怯,在網上瀏覽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有關教師教學的方法與建議。我帶着眾多疑惑開始閲讀這本書,漸漸填補着我腦海裏關於教學的空白。

有句名言説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國小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每一條推薦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閲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觸頗深,啟發非淺。讀完此書發現,雖然此刻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應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4

在每天的教學工作中,你有沒有這種體會:"沒有時間"。每天的時間被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教育學生等工作佔據着,沒有一絲空閒。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第二小節中講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文中也提到了這一令人苦惱的問題,但看完之後使我深受啟發。書中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閲讀中來。“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們大河一般。” 要給孩子們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閲讀則是給教師提供“水”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優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持之以恆的讀書會讓你的備課變得輕鬆,在課堂上不再是照本宣科,你的課堂將變得充滿了吸引力,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課堂上,自然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將被調動起來,課後輔導的時間就減少。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5

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少人覺得這句話比較片面。其實好與不好,就是標準確定的問題。對於有的孩子,提一桶水太輕鬆了,可是對於較瘦弱的孩子來説,提半桶水已經累得要命了,怎樣評價他們呢?很顯然,對於我們的教育,使不同的'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發掘自身的潛能,就是完成了我們的教育使命。換言之,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為了趕上其他孩子,已經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勞動和汗水,成績卻不如他人,還要遭受老師同學家長的的歧視,就是教育的最大失敗。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標準多樣化,正是對孩子們人格的尊重。

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高瞻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6

最近,我們一直在閲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關於閲讀,作者向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有效的方法。我認識到,學生需要閲讀。

書中講到:在國小各年級,我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學習閲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那麼學生的學習就要感到困難了。換句話説,就是必須教會少年學生同時進行閲讀和思考。這一能力的心理學複雜性,就在於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發腦的內部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閲讀。而相反的是,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恰恰在於他們有較好的閲讀能力,而這種好的閲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

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教師必須注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正確在表達思想的能力。這時候,到思想的詞的源泉裏去旅行,已經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習慣了。所以,就讓我們時刻牢記:孩子需要閲讀,請教會孩子閲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