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你的誤區讀後感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你的誤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你的誤區讀後感3篇

  關於你的誤區讀後感1

美國心理學家韋恩·戴爾所着的《你的誤區》是美國亞馬遜的高評暢銷書。開篇是一個小故事:演講者想要向一羣酗酒者證明酒精的危害。他拿出兩杯裝有清澈液體的杯子,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純酒。他把一隻小蟲放入清水杯,小蟲游來游去;再把小蟲放入純酒杯,小蟲在眾目睽睽下死了。演講者問酗酒者對這件事的看法,酗酒者回應説:“我覺得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喝了酒,體內就絕不會有小蟲。”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小蟲”,就是基於你的價值觀、看法、偏見和個人史,你只會聽到和感受到你想接收的信息。這本書就是教人摒棄“小蟲”的。

首先是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不能由別人來認定:你是有價值的,因為你認定自己有價值。靠別人來認定的價值是別人的價值。自卑曾一度很困擾我,直到現在我還在努力訓練自己增強自信。而且自我價值感過低是沒辦法正常地愛別人的。首先要愛自己,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而且美好的。一旦認定自己很好,就不必藉助要求別人的行為符合你的意思,來加強自我價值。這個誤區在很多家庭教育中都存在,很多缺乏自我價值感的父母要求孩子努力上進只是為了彌補自己當年的某些遺憾。

其次是不需要他人的認可。個人根據自己的良知和所處文化的適用法律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不是由他人命令指示應該如何做。你所做的每一件事絕不可能得到每個人的認可,但如果你自認為有價值,即使沒有得到認可,也不會感到沮喪。別人的不認可只是人生的自然結果。——這點我是認同的。

但作者看來這是教育失敗的產物,學生被訓練成為為達到所定標準而做事,從而害怕自行思考,照別人的期望去做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這點我並不認同。學校只解決基礎只是體系構建的問題,其它的事,學校不交,也沒義務教。把一切歸因於教育體系就如同一個成年人把一切歸因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樣。

叔本華説:人幸福的本質,在於自己的“體格”。體格包括健康、人格、能力、親人。人最大的悲哀是不在自身的本質中去尋找幸福,而在“別人看待他是什麼” 中尋找幸福。共勉。

  關於你的誤區讀後感2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為我知道雖然身處法制社會,但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之外,還存在着暗規則和潛規則。在我們這些尚未踏入社會的學生眼裏,潛規則多代表不公平,是一種自己無能為力卻不是不好的存在。但是就是這種潛規則遊戲,畢竟不是理想國。可是有一點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享受過潛規則的惠處。通過品讀這本《你的誤區》,我對公平和潛規則有了重新清晰的認識。

作者在書中寫到"倘若世界富有如此的組織性,以至於一切都公平,沒有任何生物能夠生存一天。烏鴉禁止吃蠕蟲,每個人的利益都不得不照顧到。"這是我們正視公平的第一步。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是給我們公平的希望,讓我們能看到公平的一面。我們強調公正,我們強調平等,我們強調民主,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是否真的感受到了所謂的完全公平呢?公正不存在,我從未存在,也永遠不會存在。我們以教育為例,相信有無數人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古有科舉考試,現有會考、大學聯考、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從古至今權勢的力量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變一場考試的結果。我相信大多數人會説考試已經是最高效地排除不公正的考驗和方法。好,那我們就換一種思路。同樣是接受教育,接受參加考試。同樣只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廣大農村孩子,受希望工程救助的孩子,生長在偏遠山區的孩子拿什麼跟北上廣等大城市含着金鑰匙的孩子們比拼呢?貧苦家庭的孩子只有幹不完的農活,有弟弟妹妹照顧,相對上大學而言,對他們和對他們的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生計。他們的理想通常會被現實所打破。而城市裏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呢?一個孩子背後有父母,有爺爺奶奶,有姥姥姥爺,沒有人捨不得讓他們受一點點苦。對城市的小孩而言,或許很難想象到九年義務教育對很多人而言是一件夢寐以求的事情。那麼,這樣所謂能改變命運的考試,公平了嗎?同樣,我記得有個老師在課堂上説,在他年輕的時候,高等教育並未完全普及,可遠的學校少之又少。畢業後的去向是聽從國家的安排,國家把你分配到哪去就到哪去,現在我們在選擇大學時的確有很多選擇,但是增加的是同輩的競爭。畢業後一份工作有幾百人、幾千人或是更多的人在和你競爭。到底哪種算是公平呢?公平其實從未存在。

公正只是一種神話似的理念存在,世界以及其中的人們每天都不公平地存在着。你能選擇快樂或不快樂,但這和你所意識的公平截然無關。我們在競爭中失去機會,責怪水平相當或者根本不如自己的對手利用了潛規則才能取勝。我們憤怒,我們不滿,可是,自我挫折的行為並非對公平的渴望,而非事事公平,缺乏公正的現實導致的結婚,非公正是一種常態,潛規則更是一種常態。

我們的認識中存在種種誤區,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以熱情飽滿的態度與人交流,我們一定會活得更加精彩!

  關於你的誤區讀後感3

感覺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本《你的誤區》足足花了我兩個月的時間。曾一度説過一月兩本書的,現在看來實現起來難度比較大。牀頭擺了好多書,每每入睡前翻幾頁後帶着思考入睡,有時能想出個所以然,但往往最多的是在夢中思考,醒來什麼都不記得了……

《你的誤區》這本書描述了很多人類所特有的心理,如高興、悲傷、憤怒等。深入淺出的剖析,讓人時時產生共鳴。書中也提到了很多解決的辦法,但是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強大的內心修煉。單單這兩點就足以抵抗外界帶來的一切困擾。

喜歡書中描述的一類人,這些人熱愛生活,從來不自怨自艾、悲天憫人,有着超強的適應能力,熱衷於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們將生活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抱着積極的態度,欣賞着這繽紛的世界,感受着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就像弗蘭克林説過"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書中描寫的這些人,不就是很好的寫照嗎?

有些人常常煩惱、抱怨……其實還是自己沒有信心或者能力不足的表現。這點從我自身來講,也時常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舉個小小的例子來説,領導給你安排一項任務,看似和你職責無關緊要,而正好自己的能力去做這份工作比較吃力,這時候,煩惱和抱怨就開始了,一段時間的煩惱和抱怨就會讓人產生牴觸心理,繼而消極的情緒開始擴張,最後很糟糕的完成了任務。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把這些抱怨煩惱的時間,用來學習、提高自己,就會得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你的誤區》確實説的很有道理,很多時候人類煩惱的事情都源自於自己,源自於你想要得到別人的稱讚、想要得到別人的敬仰、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否定……看看我們煩惱的根源,都是內心在害怕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因為害怕別人對我們產生不好的感覺,所以連説"NO"的勇氣都沒有,每次別人有事相求,不管能不能幹,總是一股腦兒的把事情接下來,然後加班加點,捨去休息時間去做,到頭來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好,自己也累得一點精神也沒有。這樣惡性循環,估計人會崩潰,我想那些被稱之為"便利貼"女孩們也有這種感覺吧。

之前的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不過慶幸的是,這種現象已經解決了。現在的我,每天都非常開心,工作效率也很高。在"今日事,今日畢,明日事,提早做"的原則下,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生活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的短暫,讓我們從現在起做個幸福的人吧……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