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故鄉》讀後感彙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6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鄉》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讀後感彙編15篇

《故鄉》讀後感1

從魯迅的《故鄉》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塵封的大院。

童年的魯迅,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必須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閏土還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沒有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看完《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劇中主人公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魯迅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讓我們把它作為座右銘吧!

《故鄉》讀後感2

我流着淚讀完了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它充滿了小男孩比利的童年回憶。

每當我看見這本書穩穩地立在書架上是,我都會不時的想起那個小男孩,想起那兩隻可愛、勇敢得浣熊獵犬老丹和小安。那時一個夏天,小男孩比利想買兩條浣熊獵犬,所以就想攢錢,過了一年,他攢夠了錢,就去買了兩隻獵犬。比利每天出去都要帶上。但好景不長,一年冬天,比利帶它們出去打獵遇上了山獅,老丹想都不想就衝上前去,山獅就把它給抓死了,小安慰了救老安,也死了。我想都不敢想如果我是比利,那我該多麼傷心,甚至絕食。我始終不敢相信老丹和小安的結局會是那樣的悽慘,老丹為了救比利失去了生命,小安更加情深,因此也沒了寶貴的.生命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失去過兩隻小狗,一隻是黃褐色的小狗叫東子,另外一隻是黑色的拉布拉多叫黑貝,要知道我是多麼的愛它們啊。

讀完這本書時,知道比利和我的遭遇是如此想象我不禁失聲,連晚飯都不想吃了。

我哭的原因是因為三點,一是因為老丹和小安是為了主人比利而死,我非常感動;二是知道他和我的遭遇差不多,我很同情;三是看見老安和小安就想起了東子和黑貝,我很傷心。我一生一世都不會忘記五隻小狗;東子、黑貝、老安、小安還有小龍女。

《故鄉》讀後感3

魯迅寫的《故鄉》,講述了他與閏土小時候的一些事情。讀了《故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魯迅與閏土深深的友情。雖然認識的時間並不長,但友誼已經十分的深厚了!閏土會捕鳥、看瓜!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魯迅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都和魯迅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在和閏土的交往中,魯迅學到了不少新鮮的知識,得到了不少的樂趣,所以魯迅在那段時間很快樂,可正月過了,閏土必須回家。一開始,他們還相互送了幾次禮物,但後來再也沒有見面。我明白了: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只有好好珍惜時間,快樂才是永遠的。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諺語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也告訴我們應當珍惜時間,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

《故鄉》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我國有名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寫的短篇小説《故鄉》,看完後,我有無盡的感想,那個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閏土,那個為生活麻木生活着的章閏水,那個説話直言直語地林祥嫂,在我的腦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故鄉》這篇短篇小説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二十年後回到故鄉,見到閏土後大吃一驚——閏土早已被生活折磨的失去了童年那種稚氣、活潑了,引起魯迅的深思,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覺得,現在我們雖然是共同坐在一個教室裏讀書,似乎沒有任何差別,然而隨着時間的推遲,十年後,不!五年後,我們就會出現明顯的分歧,有的開始為生活奔波,有的走進了高中門。想走哪一條路,就靠現在——六年級的自己!六年級是國小畢業班,是最美最關鍵的一年,為國中打好基礎,國中學不好,你肯定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你就比更別想進大學的校門了,實際上就比人家矮了一大截了。

這篇《故鄉》,使我受益無窮,鞭策我前進,我決定在這一年裏,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為以後的人生道路墊好基礎。

《故鄉》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小鴨子尋故鄉》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記敍了小鴨子一出生就尋故鄉的事。

小鴨子比其它鴨子都大,它老愛問問題。一天,鴨媽媽告訴它鴨子的故鄉在一個叫“河”的美麗地方,小鴨子發誓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故鄉,於是它趁鴨場管理員不注意逃了出來。尋找故鄉的路上危險重重,它決定先找水喝。小鴨子發現了一小汪水,誰知這是一隻老龜的領地,老龜招待小鴨子喝了水,送小鴨子上路了。小鴨子在途中發現工廠裏都流出髒兮兮的水,再往前一點,小鴨子發現了一條“河”,它高興的跳了進去,卻又發現這不是河,而是黏糊糊的泥水,小鴨子馬上就要陷下去了,它大喊“救命啊!”,一頭大水牛把小鴨子救上岸來,大水牛聽了小鴨子的遭遇和經歷後,勸小鴨子回家,它的家鄉已經沒有了。小鴨子卻倔強地搖了搖頭,它想:我一定要把這一切告訴人類,讓他們還我們美麗的故鄉。

這個故事給我很多感想,希望人類不要再濫伐森林、開墾荒地,造成水土流失這種現象,也希望工廠裏冒出的黑煙不再污染空氣,流出的.髒水污染清澈的小河了。請還動物們一個美麗的故鄉,還給地球她原來美麗的容貌吧!

《故鄉》讀後感6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它温暖心靈,讓我一次次落淚。這是描寫了小男孩和兩隻獵犬的友情,作品探討了勇氣,拼搏,愛與死亡的永恆主題,情節個個引人入勝。

內容是這樣的:生長在奧沙克山區的男孩比利非常想要一對浣熊獵犬。為此努力工作,兩年後終於買下了兩隻小獵犬:老丹和小安。

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共同捕捉浣熊的美好時光。勇敢善戰的老丹和小安讓比利成了一名優秀的浣熊獵手,並在獵浣熊比賽中得了金獎盃。

有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惡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地老丹有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的小安拒絕進食,最後死在了老丹的`墳墓上。比利在搬家的那天去了老丹和小安的墳墓上告別,他驚喜的發現墳上長出了紅色羊齒草。據説只有天使才能播下羊齒草的種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要用毅力和勇氣實現夢想。還告訴我們想得到任何東西都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整天苦苦哀求別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另外,這本威爾遜 羅爾斯的成名作也讓我明白了“死”的意義,死是人生中階段與過程,所以我們要尊重死亡,並安然的接受這一事實。

這裏的主人公擁有的愛,信仰,責任,誠實,勇氣與堅持有廣度有深度,有分量,令人敬畏!

《故鄉》讀後感7

這本書是爸爸給我買的,這本書是著名的美國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寫的,這本書是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對獵犬的故事。

現在就讓我來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吧!男孩比利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憑着艱辛的勞作和頑強的毅力,他最終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老丹和小安。比利與愛犬形影不離,一起穿越山頭·,尋蹤冰河,捕捉浣熊,結下生死與共的情誼。勇敢忠誠的老丹和小安獲得捕獵比賽的金獎盃,追蹤到了最為狡猾的浣熊鬼,在奧沙克山區,為比利贏得崇高的聲譽。然而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惡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地小安也不願再獨活於世。當自由天真的童年走向盡頭,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有老丹與小安,還有他們墳頭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美麗紅葉下掩埋的童年記憶。

讀了這本書,我最佩服的獵犬老丹,因為它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主人,所以這是我佩服的獵犬。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有困難必須勇敢面對,不能退縮。聽了我的介紹,一定是動心了吧,心動不如行動,快來問我借吧!

《故鄉》讀後感8

故鄉,一個温暖的家;故鄉,一個隨時可以回去的家;故鄉,一個親朋好友可以陪伴在你左右的家……

讀了顧老師的《故鄉的那一縷炊煙》我才明白,故鄉的“風景”是如此之美。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從故鄉一路走來,從泥濘的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走來,走過大山走過鄉村,走過城鎮,一路磕磕絆絆,我終於帶着夢想走進了都市……

是呀,這句話説的沒錯。這個世界上的農村人有多少不想去大都市的,有着許許多多的“都市夢”卻無法走出這連綿不斷的大山,只能在鄉下過着無聊乏味的日子。可見他們是多麼渴望着大都市,期望走出這個小山莊。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去看看那未知、美麗、夢幻、遙不可及快樂的世界。

走出去的人,也有着走出去的痛。那些從深山老林中走出去的人,也有着一些不為人知的苦。他們不是被欺負就是被刁難。要不是為了生活,他們也不想出來呢,要不是為了兒女,他們才不想出來呢……

是呀,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要成天抱怨命運的不公。

《故鄉》讀後感9

《故鄉》是魯迅先生的一篇《魯迅》名作。

看完《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劇中主人公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魯迅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激勵半夢半醒的國人,用還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急切希望沉睡的國人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做為一名中學生,我應學習他做事一絲不苟,他的每字每句時刻在啟示我:大千世界有着深刻的道理,豐富的知識,高尚的道德。在現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我應該抓住機遇,不斷學習總結虛心向同學請教,從一點一滴做起,克服一切困難,敢於面對一切挑戰,早日挑起大梁。

他寫作的目的是喚醒我們封建社會裏的那些知識分子。

《故鄉》讀後感10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都會有在故鄉的回憶:一花一草,一水一木;一隻昆蟲,一個故事。這都包含了我們對故鄉的喜愛!

魯迅(1881至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這本書主要講了魯迅小時候在故鄉的故事。直抒了和小夥伴們玩耍的'快樂時光。一些有趣的人與事,或是一本書。也都是魯迅先生快樂的例子。

關於魯迅先生,“橫眉冷對,戟獨仿徨;以筆為槍,戰士的形象。”這種原有的思維是不是已經定勢了?遠不是這麼簡單:他的愛心,他的情趣,它的豐富多彩。常常被遮蔽、被忽略了。魯迅從故鄉走向開闊的世界與人生。愛是他創作的根。也許,只有讀懂了魯迅的大愛,才算真正讀懂了魯迅。本書從“愛與夢”“人與事”“觀與思”等角度,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可愛可敬、真實可信的魯迅。是一部為學生讀者編選的魯迅讀本。先生的諸多名著,如《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風箏》、《雪》等,被選入中國小語文教材,代代相傳成為經典。

故鄉的路,坑坑窪窪。時代的改變,讓泥地成了水泥路。正如魯迅所説:“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讀後感11

《故鄉》這本書寫了魯迅回到故鄉紹興準備搬家到北京。描繪了少年的時候朋友和鄰居的變化,從中體會到思念可以改變人的性格。

少年時的閏土非常勇敢。幫着爸爸看西瓜地,經常遇到獾,而獾的習性十分殘暴,全身上下都是刺,它還是雜食動物,很可能會咬人,可是小閏土不怕,勇敢地拿叉子與獾打鬥,不怕刺傷,最後獾慌忙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來過。

少年時的閏土非常聰明,因為“我”與他聊天怎麼捕鳥的時候,他迅速而流利地説出了捕鳥的.方法 “要在下雪過後,掃出一塊空地,用短棒支起一大竹匾,撒下秕穀,看鳥雀來吃時,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長大後閏土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有着十分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提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他説話的時候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結結巴巴的,顯得讓人感到他十分的麻木,跟以前活潑勇敢的閏土完全不同了,這讓作者感到十分苦惱,非常傷心。

看到原先活潑開朗的少年閏土變成了麻木的閏土,真讓我失望,心情與着作者一樣,我真想現在的閏土變回原先活潑開朗的閏土呀!

《故鄉》讀後感12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賣草莓的小女孩兒,她的草莓最甜,不過,她卻從來不收錢,這是為什麼呢?快來看看吧!。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賣草莓的小女孩兒,它的草莓是鎮上最甜的,每一個都多汁飽滿,個個都很大。有一個青年每天都來這條街上買草莓,但從來沒有到小女孩兒那裏買過草莓,這一天,他走到了小女孩兒草莓店的前面,就想去買一個,當他走過去了以後,伸手品嚐了一個,姆,好甜呀,那個青年就説:“我要買全部的草莓!”,小女孩説:“不可以,你一次只能買二十個!”。青年很奇怪,就説:“你快一點買完,就可以回家休息了,還可以在拿一點草莓來買呀?”小女孩説:“不行,今天就這一籃子,只有明天才有!”。

青年剛要付錢,小女孩就説,這草莓不要錢,你非要給錢的'話,你想給多少給多少!。青年很又很奇怪,就所受丟了兩塊錢在桌子上,就走了。

那個青年想去學一學是怎樣種出這麼甜的草莓的,有一天,他就偷偷跟着小女孩兒走到了一個山上,突然,那個小女孩不見了,只見到三隻狐狸,兩隻小的一隻大的。這時,青年才知道,原來這麼甜的草莓是狐狸種的,所以比人類種的更甜一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美麗的神話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你沒發現罷了。

《故鄉》讀後感13

《我愛故鄉的楊梅》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重點寫了楊梅的外形、生長季節、顏色和味道,自立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

楊梅的味道是甜中帶酸的,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嘗一嘗。當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楊梅給孩子們嚐個鮮的時候,小傢伙們的眼睛都亮了,把楊梅拿在手中就是不捨得吃。輕輕咬一口,仔細觀察果肉裏面的顏色,細細品味楊梅特有的味道,再讀一讀文章中的句子,不用老師多説,那表情,那感覺,好得不得了!

這讓我想起我家門前有一棵楊梅樹,可楊梅成熟的`季節我總是不在它身邊,每次看到那翠綠的葉子,徒生滿樹的思念。

人們很難看到楊梅開花的瞬間,因為它總是選擇在寧靜的夜裏悄悄綻放。大人們常説,就算你眼睜睜地盯着看一夜,你也聽不到、花心掙脱束縛的聲音,看不到花瓣伸懶腰般地舒展,而次日,當鳥語吵醒沉睡的大地時你會驚訝地發現,滿樹的楊梅像是煥發新春,一朵朵,一簇簇的花朵兒正在沐浴朝露,對着早起的人們憨憨地微笑。哎,我也想我家鄉的楊梅了

《故鄉》讀後感14

最近,在媽媽的要求下,我看了魯迅先生寫的小説——《故鄉》。

儘管作者描寫的故鄉就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紹興,但這篇文章對我來説實在不易讀懂。原因有四:

1、文中有些字和我們現在的不太一樣,如“哪裏”寫成了“那裏”;

2、有些事物是我沒碰到過的,如胡叉、秕穀之類;

3、有些字詞是作者自己編造的,如“猹”、“弶”等;

4、當然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體會文章背後所要揭示的深刻含義。

這篇小説主要寫的.是作者回到故鄉,看到了小時候的玩伴閏土,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變得衰老、拘謹和麻木,完全不像小時候那樣可愛、機靈和富有活力。經過對兒時的閏土與現實的閏土的比較,可以知道作者對兒時的故鄉、兒時快樂的生活、兒時的閏土非常懷念,對現實社會的破敗感到非常不滿。

作者筆下的故鄉那麼淒涼、那麼黑暗,居然能把一個如此活潑的人變成一個麻木不仁的人,我無法想象那就是我從小成長的地方,那就是我美麗而親切的外婆家。幸虧我生活在現在這樣幸福美好的時候,不用為生活擔心。我的生活如此多嬌!

《故鄉》讀後感15

在這個寒假中,我看了很多本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還是《故鄉》。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後面的一句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在(故鄉)這篇小説裏描寫了兩個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一個是現在的故鄉。過去的故鄉以閏土為中心;現在的故鄉主要描寫了成年閏土的變化,這肘的閏土己經不是小時候的.圓潤、可愛與活力,而是在生活的

重壓之下,變得衰老、拘謹與可悲。

從魯迅的《故鄉》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塵封的大院。童年的魯迅,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必須要看瓜田

,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閏土還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沒有 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才是

真正的金子。

從閏土身上可以看出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的苦難,我們應該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新中國、一個新社會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