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談美書簡》讀後感[優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談美書簡》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美書簡》讀後感[優選5篇]

《談美書簡》讀後感1

第一遍讀《談美書簡》只用了三天,因為朱先生深入淺出、妙例迭出的敍述完全把我帶進了那個奇妙的美學世界,儘管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論論着,但我去讀得津津有味。由於初讀時過於心急,錯過了不少珍寶,於是我第二次再讀時便採取了邊閲讀邊做讀書筆記的方式,筆記既包括原文的精華摘錄,也有自己當時的閲讀感悟。結果因為自己一向嚮往的“完美主義”,為了使筆記在日後更具參考價值,則第二遍的閲讀邊擴展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後來很多內容都讀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間認為,在美感經驗中,心所以呈現於心者只是直覺,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態度與科學的和實用的態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實用等,只是聚精會神地對於一個物孤立絕緣的意象的觀賞。1950年以後提出主客觀統一説,認為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為物的形象,然後提美。60年代,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把主觀視為實踐的主體“人”,認為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動性統一於實踐。

什麼是美?這個問題直到我讀完了朱光潛老先生寫的《談美書簡》才找到了答案——和諧就是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只要去細細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去仔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發現生活中無處沒有美。就拿羅丹的維納斯塑像來説吧!它雖然缺少了兩隻手,但裝上後反而讓人感到有些畫蛇添足。相反,正是因為那兩隻手的自然掉落,才給人一種和諧、自然的美感。

對我們而言。外表美不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美。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外表美只能取悦於一時,心靈美方能經久不衰。”我最近就聽到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名叫黎永昌的局長在洪水氾濫之時,跳入急流中,為了救一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小女孩,而犧牲。從這裏,就體現出了一個人的人情美和心靈美的統一。這是一個人無法去刻意模仿的。這是一種內心美的流露,就像黎局長一樣。

生活中充滿美,不是嗎?

《談美書簡》讀後感2

《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小書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一進行回答的提出,因此可以説比較淺顯易懂,雖然詳盡不是系統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啟發的作用。

比如在《奇特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創作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需要體現社會具有發展的某些規律並且歷史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中所典型人物應生活在眾所周知環境中,而不能與環境相脱節。在這裏,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殊中會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文學作品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奇特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一節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多年來把的傾注在美學史研究上心血學者把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讀者門派以及其歷史和影響向讀者嬉笑怒罵,無論是對於想要或者知識的讀者還是對於有志於美學研究擴展文學創作的讀者都有非常的益處。

在《談美書簡》中,作者以親身的經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對於怎樣大力開展學術工作,他教導説:“我們栽的是科學工作,是第二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嘲弄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品性頭腦和堅定的恆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外界影響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苟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習,做管理工作一點有益於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説老實話,辦老實事’,這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內容不謀而合。所也説:無論做什麼工作,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談美書簡》讀後感3

很難想象,這本《談美書簡》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歲高齡的老人之筆。晚年匯聚了一生的心血寫成了這本經典之作,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潛(1897—1986),中國現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主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等。作者晚年時回顧了自己的美學生涯和自己獨特的思想,也是給所有來信沒有得到回覆的朋友的一次集體回覆。

對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卻是望塵莫及的。通常我們對於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於這些問題,朱光潛老先生在此書中都一併回覆了,而且回覆的很詳盡,對於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都有了詳細的陳述。對於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説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對於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穫吧。我覺得這本書不但對中學生有益,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説也很有收穫。

這本《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提出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一進行回答的小書,因此可以説比較淺顯易懂,雖然不是系統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啟發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社會歷史發展的某些規律並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境中,而不能與環境相脱節。在這裏,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談美書簡》讀後感4

人是一個感性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來雖然美是客觀的,但她依然可以説是一個唯心主義的產物,美沒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方作者在文中舉得例子在《巴黎聖母院》這不鉅作中,雨果便對美字詮釋的淋漓盡致,文中那位既聾啞而又奇醜的敲鐘人再見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賽女郎是,結結巴巴地使勁連身叫“美!美、美…”我想這位敲鐘人一定沒有研究過什麼是美,這是他的肺腑之言,對於美的事物表象的讚歎,而後來他因為犯了錯而遭到毒打,是這位吉卜賽女郎給了她水喝。他依然對着這女郎贊着美、美、美,不過這不在是外表的豔麗之美,而是心靈的美,敲鐘人看清了靈魂的醜惡與美麗,所以後來每個緊要關頭他都成了這位女郎的`救護人,最後他們了一塊,他們都是美的,敲鐘人外表長得奇醜無比,但那美的心靈,粉飾了他並不美麗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驚讚“雨果畢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偉大作家”,他對美的表達十分的到位,現實與想象的結合,讓美變得立體,有了人的味道。

這些算是對美的一個認知,後來朱光潛先生説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這一點我也是非常認同的,美不一定是畫,不一定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對我來説語言就是一個很美的東西,你可以運用語言來描述任何一種東西,可以從語言中體會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樣,語言的運用也充滿着各種藝術手法,對於人物美的雕刻,風光美的讚歎。所以我認為假設想鑽研美學,文學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潛所説“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在的欠缺,而且會成為‘空頭美學家’”,美學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説是一個體系,而在這之中融合着許多門的學問,假設你都有所涉及,那麼我相信你對美學的認識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憑着對美學的喜愛,求知的精神,我也將會慢慢理解一些曾經生澀難懂的內容,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充實。

《談美書簡》讀後感5

這幾天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大體回顧一下,有不少收穫。這些收穫,不是在自己的認識領域開疆拓土,更像是考前老師拿着一幅思維導圖,把自己之前接觸過、學習過的一些東西梳理一下,昇華一下。甚至讓人有一種“嗨,這不都是一個題嘛!"的那種感覺。

《談美書簡》這本書應該是國中、高中階段的“必讀”書目中的一員,現在才讀,有種補課的`感覺。但是,在讀的過程中,我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些內容高中時候的我能讀懂嗎?

大概率是讀不懂的。頂多也就是似懂非懂,然後不懂裝懂。

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中學生是能很好理解這本書的內容的。“悲劇與喜劇的核心區別,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別,文學作品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係……”這些很多都是我上大學之後才慢慢接觸,然後還只是一種模模糊糊、感性的認識。作為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我尚且如此,我姑且厚着臉皮推測,半數以上的學生在高中應該也是不太能完全讀懂《談美書簡》的吧。

但是,肯定會有學生能讀得懂,他們也需要這樣的書把他們腦海中不太成體系的想法梳理清楚。我覺得這就是設立一些“必讀書單”的意義。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顧問”或“導師”,告訴你現階段你需要讀哪本,接下來應該再讀哪本。對於大多數人,我們只能“廣撒網”,把有營養的,學生能讀懂的、應該讀懂的,甚至以後能讀懂、需要讀懂的統統都列出來。我想這才是“必讀書目”的意義。

有人能在高中讀懂像“談美”這樣書,而我那時讀書更像是在“瀏覽情節”,就像視頻網站上“三五分鐘看完什麼什麼”。教了幾年書,接觸過不少非常優秀的學生,人與人差距真的是普遍存在的。那時候有人跟我説農村出來的孩子學文科考清華考北大什麼的要比學理科更難,我是有點不服氣的,覺得自己已經“懂得挺多了”。現在想想,大概率是隻緣身在此山中。差距這種東西,可能是“當事人”看不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