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1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2W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鋭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下面給大家分享《人類簡史》讀後感,歡迎借鑑!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12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1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數百萬年前,然後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我們讀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歷史事件,看歷史的熱鬧,而是要看歷史究竟給予了我們哪些啟發和思考,歷史無法改變,但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思考價值卻可以給我們以啟發,並讓我們有機會創造更好的世界。那麼本書究竟帶來了那些有價值的啟發和思考呢,以下幾點是我讀完之後的一些啟發:

人類也是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我們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並不意味着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而進化的速度很可能是非線性的(越來越快),想象下在長達數百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大部分時間處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而在大約10萬年前才真正有了智人這個物種,而大約7萬年前,隨着智人的認知水平的大爆發,人類才第一次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1.2萬年人類有了農業革命,而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是近幾百年的事情,可以看出人類的進化正在加速前進,而7萬年前可能出現的是一個奇點,從此人類的認知水平飛速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仍然在進化的過程中,大腦,身體,以及心理層面很多都還跟原始的動物類似,正因為如此,在現代社會,人類很多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籍當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在不斷進化,我們也需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和我們認知上的偏差,也許我們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持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思想侷限性。遠古時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比如教學,職業軍人等),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侷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曾經在16世紀到19世紀,當西方國家將非洲的黑人當做奴隸販賣到美洲時,這些黑人並不被當做同樣的人類看待,他們只是被想動物一樣對待(就像我們現在對待家畜一樣),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如今美國也有了第一屆黑人總統(同樣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被認為是殘忍的,要知道也許在數億年前我們可能是同一個祖先。)。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美國更是在前段日子,正是宣佈確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搞清楚了資本主義和信貸到底是咋回事。資本主義的精神要義在於用賺來的錢投入到更多的生產研發當中,使得這些錢成為資本,從而賺取更多的錢。而資本主義大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信貸。信貸就是人們在沒有任何資本的情況下,僅憑信譽來貸款,放貸的人是投資於未來,是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這些貸出去的錢可以為其賺回更多的錢。可以説當今經濟就是靠着資本主義和信貸來支撐的。

隨着科技的發展,未來人類的進化可能就會有賴於機器(這裏包含人工智能,神經控制機器,各種其他仿生設備等),也可能通過基因改造,讓人類的進化發展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當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後能夠控制人類,帝國成為未來人類真實場景(人類意識可能會被機器控制,這一點是非常有可能的,到那個時候,人類的進化也許就結束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斯蒂芬霍金,比爾蓋茨和Elon Musk等一眾大佬強烈地表達了他們對人工智能的擔憂。)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阻止科技進步的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同時要嚴加防範其可能為人類帶來毀滅性打擊的科技力量。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2

《人類簡史》這本書閲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很多,接而引發很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出慨歎“哦,原來是這樣的。”中間休息着看了些小説,由於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麼。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朋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麼?”,

想了想分離朋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覆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麼,就是講的歷史,然後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

歷史留給了我們什麼?為什麼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然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重採集、調查、實驗、數據的整合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我們習氣用經歷。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瞭解尤為深入,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後是有無數學者、學術團體的實驗,數據研討整理。並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範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歷”、“指導説”,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歷了,也不論這個“經歷”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説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3

花了幾個月,斷斷續續讀完了《人類簡史》這本書。感觸頗多。作者很多想法相當獨特,特別是結合了很多生態環境歷史,更具有順服力。把人類歷史説成是“從動物到上帝”,理念構思得巧妙,證據也令人信服。

相比而言,中國歷史學者科學素養略差,懂生態環境史的人又不太精通社會政治人文歷史,短期內估計還沒人寫的出這麼精彩的歷史書籍。本書的缺憾就是中國或亞洲史料極少,故事都是以西方為主,太不把其他地方的人當人看了,算是本書的不足之處吧。

説來奇怪。初高中階段,我非常不喜歡歷史,不知為何大學之後卻有點入迷了。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特別是好史值得細細品味。正如作者所言,歷史並非用來預測未來,但歷史可以擴大我們視野,讓我們知道人類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這本書還真令人茅塞頓開,不愧為一本牛書。過幾年後,我必定還要再讀一遍。

最後,讀完《人類簡史》不得不説,雖然有不少人是蠢貨,人類也犯錯,但人類真是太牛了。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4

我懷着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瞭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瞭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為什麼智人能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脱,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説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着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5

作者在第六章後半部分論述了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我們的各種法典條例是想象。

作者用標緻汽車公司的例子説明“公司”也是出自於想象,是虛構出來的概念,之所以能夠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為董事會這麼相信,公司請的律師也這麼相信,辦公室的同事這麼相信,銀行人員也這麼相信,所有人都這麼相信。想要解決到現有的想象,就必須想象出更強大的東西才行,這就是社會的發展。本章最後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脱離想象所構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當你真正地意識到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錢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籃球遵守的規則是想象,你的親密的人是想象,就連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許你能感受到一點點不同?釋懷?自信?抑或感覺有趣?或者其他感覺?在高中的時候,自己也曾想到這些,也曾認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會是自由的,但卻不知覺已經忘卻自由的概念,為身邊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錮。

第八章,歷史從無正義,”不管是自由人/奴隸、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只是虛構的想象所建構出來的。然而歷史的鐵則告訴我們,每一種由想象建構出來的秩序,都絕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象和虛構,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結果。舉例來説,許多贊成奴隸制度的人就認為,這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如果你問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為什麼贊成種族階級制度,他幾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絕地來場偽科學講座,告訴你不同種族之間本來就有生物學上的差異。

比如説,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麼特殊之處,讓他們天生更聰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奮“,但是事實證明,很多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當別人試着給你灌輸思想的時候,你就當他們在放屁好了,聽個響就過了,最終要有自己的對於事實的理解與認知,堅定自己的立場。”正義“,這裏在我看來不如説是”公平“,歷史從無真正的公平,這點我始終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義部分,讓我對於生命的意義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簡單來説,生命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快樂,這個和我之前的認知符合。對於快樂,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領入了另一個層級。什麼是快樂呢?”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單。相反,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快樂還有重要的認知和道德成分。價值觀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覺得養小孩就像是個悲慘的奴隸,得侍候一個獨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覺得自己真是滿懷着愛,正在培育一個新的生命“,”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論是你想要實現什麼,最終你獲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錯覺。人類的生命從純粹科學的角度來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我們常説的,誰死了地球還不是照樣轉?哪怕有一天人類滅絕了,宇宙還是該怎麼運行就怎麼運行。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謂的快樂,就是讓自己的價值觀被集體的價值觀所認同,換句話説就是讓自己的想法儘量和身邊的人的想法一致,這樣覺得得到了認可,覺得生命有意義,從中得到快樂。”這個結論聽起來似乎很叫人難過。難道快樂真的就只是種自我的欺騙嗎?“

我想現在是的,設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類了,沒有價值觀的束縛,沒有他人的輿論壓力,沒有法規的約束,你現在所能想到的快樂是不是完全都沒有意義了呢,因為在那時自我欺騙已經得不到快樂了,並沒有人在乎你,也不會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讓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沒提到的章節也很耐讀。本書能夠讓人重新審視人類,對生命的意義加以深入思考,對人類的發展也有所警戒,實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6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本書從天地萬物開始説起,一本看似是講歷史的書中,卻囊括了包括心理學、生物學、金融學、宗教學的思想。本文一直想突出的一個重要思想便是“平等”。

不由和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不謀而合。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致是説人其實也是地球上一種平平常常的生物,和鄉間的花、地上的狗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大家都是在社會上平等的生存着而已,無所謂誰比誰更加高貴。如果按照道家和本書的思想,那人們生活中很多嫉妒、攀比的心理就顯得毫無意義。既然人和田間的芻狗都沒什麼差別,那人和人之間能有什麼不同呢?大抵不過是一種心態罷了。

從佛家的觀點來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每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為了名和利而奔波。一旦看破這點道理,很多時候我們就能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是看待身邊的人,也更能看清這個世界。

最近有幸參加了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的講座,她講了一句話“如果這輩子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極光,你的三觀會改變的”。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指那個時候你就會意識到,原來人類在這個世界上這麼的渺小,反而很多事情會看開很多。我們現在都面臨着太大的就業壓力,每個人都陷入在深深的焦慮之中。轉念一想很多時候真的沒有必要那麼的看重自己或者看清自己,帶着一顆海闊天空的心來看這個世界,一定會開闊很多。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7

(一)

在閲讀這本書後,我發現本書和以前讀過的歷史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適先生所説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設又是在現有的證據上做出來的,也不能説他不對,能將歷史寫得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書難怪可以獲得好評和眾人推薦。

本書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給我們簡單介紹人類的歷史,而是作者從各類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觀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哲學和人類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認為過去的人類並不比現在的人類過得差,他們比現在的人類可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加豐盛,人也更為自由,平時通過採集和狩獵可獲得鍛鍊,也不易於感染羣體性疾病。當人的負擔過少,慾望較少,人也會更加的快樂和容易滿足。

其次,他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農業革命是歷史上的最大騙局。表面上看,人類通過大面積耕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得人口激增,並不斷髮展壯大,實際上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資源環境的破壞,各種政治權術以及殘酷的戰爭,最主要的是人類的自由被大大束縛於土地之上,芸芸眾生耗盡心血產出的糧食也提供給某些精英分子,而他們卻史上無名,為他人做嫁衣。

最後是他對於人類的未來之思考。人類無論處於哪個時代,都應該思考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如果我們不能認清人之為人的特點,人類的獨特性,一旦我們發明出比我們更聰明的物種,我們該何去何從?

(二)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並不意味着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真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持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着侷限與包容。遠古時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侷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三)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説,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裏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類簡史》這本書除了能提供圓圈外的未知,還給讀者講訴了已知的圓圈內的新知,刷新了讀者的人類史觀,這就是一本歷史書能掀起這麼大波瀾的原因,年輕的以色列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憑藉這本書聲名鵲起。如果説《槍炮、病菌與鋼鐵》描述的是人類發展自然史,《人類簡史》講述的則是人類發展人文史,將人類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觀歷史進程讀本,也是一本處處深刻的思辨哲學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對大多數讀者來説已經耳熟能詳,是什麼原因讓與多數動物一樣從事狩獵採集的智人經過短短的時間就統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沒錯!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8

本書簡述了人類從動物通過不斷的進化演變,變成至今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級動物(上帝)的過程。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演繹出人類一步步的變化。其中,書中有幾個觀點,比較觸動人的思考:

1、關於人類體格的進化。作者把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的體格與農業社會階段相比較。由於農業耕作的需要,人類的體型與採集狩獵時期相比相對沒有那麼健壯及靈敏。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的科幻片中的畫面,試想隨着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體力等粗重活都由機器人所代勞,繁瑣的事情都由計算機來處理。人類只需開發和創造更多的程序及機器人即可。由此推導,將來人類的大腦將越來越發達,身體四肢將越來越羸弱。或許到了後期,人類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個大腦即可了。

2、關於信仰的力量。人類從單個的個體到羣體再到部落到現在變成了國家、社會。為了維繫社會秩序,產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當然還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們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約束,失去對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無限膨脹,就會做出許多傷害自然、傷害他人的事情。如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酒駕、兒童拐賣以及當街砍殺等現象。當然,若信仰過分被強調或被利用,也會出現危機,如早前法國遭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等。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必須使用得度才能國定家安。

3、關於虛構與想象。書中有很多的觀點都會提到,制度是人虛構出來的、金錢是人虛構出來的、宗教信仰是人虛構出來的其實,除了我們的實體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人虛構出來的,換句話説人類就是生活自己創造出來的想象之中。而如果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都成為了我們共同認可的東西,或者説成為一個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那這些虛構與想象就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巨大的約束和影響。但有時人類卻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追逐,去傷害自然、傷害身邊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在改造客觀環境的同時,為世界帶來了人類文明,也成為了全球的霸主。未來人類的腳步將如何在地球上繼續走下去,回頭想想,功績、名利、金錢真的這麼重要嗎?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們覺得重要而已。

綜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篩選而滅亡還是進入一個新的進化階段?這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這美麗的地球以及發揮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9

寫文字我還是偏愛在電腦上打字,喜歡鍵盤發出的“滴滴嗒嗒”的聲音,喜歡打開word新建文檔時候頁面簡潔清爽,喜歡加快打字速度然後心裏默默驕傲“我打字真快”。更重要的是,端端正正坐在電腦前,泡上一杯濃郁的咖啡,器械的敲打鍵盤。才是想象中該有的寫作的樣子。

每年大大小小的節日一堆,特別是情人節。要真的講究起來每個月的14號都是情人節。而情人節的“套路”也大致相同:提前幾周就會有營銷號開始發一些“情人節給女朋友送禮”、“七夕給喜歡的男孩子送什麼好?”的內容。也會有小情侶開始詢問“200元以下情人節送什麼禮物好?”到了情人節前,單身狗開始哭泣“坐等情人節吃狗糧”、“誰的男朋友更有錢大賽開始”。異地戀情侶甜蜜地抱怨不能相聚。而早有打算的小情侶在偷笑;到了情人節,秀禮物的秀禮物,沒禮物的秀聊天記錄…情人節過後又該幹嘛的幹嘛了。

千篇一律。不過是滿足大家對情人節的想象罷了。

我們做的很多事情,不都是單純為了滿足一種想象嗎?自己的想象,父母的想象,社會的想象。

男婚女嫁,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為了滿足自己的想象,我們做了很多多餘的事情,卻不自知。

為了滿足父母的想象,我們有苦難言,一舉一動得聽父母指揮,我們違背了自己的感覺。

為了滿足社會的想象,我們審視自己的言行,承擔着社會壓力,怕被人議論。我們活在體制下,努力在個性化和體系化中找平衡。

誠然,想象給我們帶來了壓力。可也正是想象,成了我們彼此之間的樞紐。以色列的一位歷史學家在《人類簡史》這本書裏面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

正是我們智人獨有的共同想象,才使我們種羣脱穎而出。若非是我們的這種共同想象,智人就不會因為相信某個故事,想象某個主觀意識上的存在而凝聚在一起。

最大“自然”團體是150人,超過這個數字,就不能靠着彼此認識,互相瞭解而運轉這個團體。而我們靠着共同想象,突破了這個限制,只要我們都相信一個共同的故事,即使我們之間根本不認識,我們也能共同合作。

十字軍東征便是一羣陌生人相信凡是參加遠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過,死後直升天堂。而使西歐許多階級的人投身於這場征服戰爭中。

國家也是一種想象,只要我們都相信這個國家主體,國土確實存在,我們就會為了國家而付出。公司也是一種想象,公司不是由它的員工,它的大樓,它的資金而構成的,就算這些都不存在,公司也還是在那裏的。公司並不是一個實體對象,而是我們的一種共同想象。

民族是國家的想象社羣,“消費大眾”是市場的想象社羣。其中的成員不可能像過去村落一樣彼此熟識。它們努力説服我們是一夥的,有着共同的過去,共同的利益和未來。而這些都只是一種想象。民族和消費者都只是一種主體間的現實,只存在於我們的集體想象中,卻有着強大的力量。只要13億的中國人相信有中華民族存在,同樣認同國徽,同樣相信中華民族的故事,就能凝聚在一起。而消費者彼此都是陌生人,因為有着相同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就能相信大家都是一夥的。

我們被自己的想象綁定着,由共同的想象而連繫着。你要怎麼理解想象?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10

我知道感覺這種東西不可靠,比如去年看這本書,如果沒有這篇讀後感,我基本已經不記得書中許多內容了,時間可以將感覺變成沒有感覺,有時會完全失憶,還好有當時有寫讀後感,下文成文於17年年初。

星期六,下雨,沒有去上班,也沒有什麼緊急的任務,也沒有壓力和動力去做些什麼,或者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本質吧,其實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你去很焦慮,去太奮鬥的,似乎感覺這種觀點很消極和頹廢,但歷史經驗總結告訴我們,越亢奮越激情的觀點往往比較假也比較危險,反而比較灰色和平淡的思想越接近真實。作者從更長久時間,更宏大的空間來觀察人類,應該説比我平常看的角度更高更遠一些,得出來的結論應該相對更通透些。

他説暫時來看為什麼人類會比其它動物會更強大,因為人類可以組織大過150個體以上的團隊,但其它動物做不到,超過這個數目就沒有辦法協調。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人類可以做到呢?因為人類可以想象,可以想象一個神話,一個上帝,一個黃金,一個共同理想,比如共產主義,美國夢,比如共同富裕等,在這樣一些想象的東西的引導一下,超過萬計,億計的陌生人一直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着。

這些想象並非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組織刻意去創造播散的,這是人類天然的需要,雖然我們現在去理性分析,這些所謂的想象,理想其實可能都只是一個騙局,但並非是那些上層人的故意,其實你也是製造這個騙局的一份子,你需要,如果沒有這些理想,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活着?你的方向就是這些東西。比如阿旭説,他還想要生一個小孩,還想買一套房子,還想。生多一個小孩,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更多物質更多財富是現代社會的共同的理想,這些並沒有錯,是引導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

正因為有了這些共同的神話和理想,擁有這些共同的價值的人們,就會共同維護這些價值,溝通成本也大為降低,衝突也大為減少,也沒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些神話和理想是不是隻是一種想象,根本經不起推敲呢?就算有個別人提出反證,或者新的觀點,也會被視為異類,很難在這個共同體中生存,比如布魯諾反對地心説維護“日心説”,就為此丟命,這種例子很多。就象西方人基督教人都口口聲聲相信上帝,穆斯林都相信真主,很多中國相信佛教,就算內心不怎麼認同,也沒有幾個人會去公開對反對的。

這些共同的價值,也是人類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佛陀,沒有上帝,沒有真主,沒有金錢,這個世界可能大多數的人就沒有活着的意義了,那將一片虛無,人心將無處安放,行屍走肉般的生存。當代中國人,並沒有統一明確價值觀,有佛教,有儒教、有共產主義,主體應該還是金錢至上吧。經過科學教育的洗禮,出生在紅色時代的中國人,基本都是無神論的一代,質疑一切神靈,但金錢的資本主義一出現,卻幾乎都拜倒他的旗下。

經過人定勝天,經過無神無鬼,金錢萬能,經過傳統文化的迴歸,經過西方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影響(市場經濟,進化論等),學習和體驗了這麼多,有些相通,有些竟為互為相對。我們小時候就是一張白紙,被人畫來畫去,自己也想在上面畫幾個朵花,但白紙已經被搞得模糊不清,就象寫這篇東西的思路一樣,雜亂無章沒有邏輯。好吧,是不是就要流進那混沌的虛無中去呢?其實不想,是需要懷疑一切,但懷疑的基點在哪裏。如果一個人沒有價值的原點,他怎麼能作為人的存在基礎呢,所謂瘋子可能就是這樣的產生的吧,那些所有事情都看透的神人,和瘋子其實區別也不大,看透的人可以什麼都不反對,所有都是合理的。

好吧,其實你也沒有必要研究這些東西,你現在的你就是由你生長的這個時代和你生長的這塊土地來決定的,你並不是天外來物,像絕大部分人一樣,你做好世俗中最低要求的好人的那個樣子就好了,這樣你會活得相對舒服,在現在的中國,比如你應該有一個家庭,最好有些恩愛的樣子,最好你有一兩個小孩,並且將他們送到相對好的中學,大學中去學習,最好你的父母都健在,你時不時給點錢孝敬一下,並和他們聊聊天,解決一下他們的寂寞的老人生活,你最好做一個好員工,對領導尊重,對下屬關愛,當然你最好多賺些錢,這樣有利於你做以上這事情,也有利於解決你的內心的焦慮,因為現在的社會,金錢總量是這個時代社會地位的一種重要標準。當然你還應該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小理想,因為外在的刺激會有一個效用邊際遞減的過程,所以你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內心豐盈和歡娛。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11

從人類到上帝,是這本書的主旨。—尤瓦爾.赫拉利

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書,乍一看。啊,好有深奧的內涵,在通讀後,感受變了,這分明是一本通俗易懂,卻令人深思的一本書嘛!

人類的起源並不突兀,早在兩百五十萬年前,人這一族,就已經在世界出現了。而智人的出現,則又晚了五十萬年。但在短短數百年數千年後,智人將世界“佔為己有”,其它人類種族全部消失,只要人到了某個地方,那便是洪水,一點兒渣也不留下。從七萬年前的“認知革命”到一萬二千年前的“農業革命”,再到五百年前的“科技工業革命”,人類只用了不到十萬年的時間,走上了世界頂端,而之前一直位居榜首的老虎、鯊魚,在智人的出現後,慢慢消失,它們想不懂,它們都幾百萬年未進化,智人在幾萬年前還是它們的食物,可現在統治世界?

在智人進化之前,非常好地利用了“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這道理,他們不斷戰鬥,吞噬,才走到現在稱霸世界的局面。現在很少人有想用,人之所以只有一個,單一的物種是為什麼,而以後,世界上會不會只有人這種生物?可能幾十億年前地球從未想過會在能量耗盡前壽終就寢,而人類的出現,已大大消耗了她的生命,可能幾萬,不幾千年後,智人這個物種會伴隨着其他物種消失,而滅絕,其它生物而是幸運的,因為它們已延繼了幾百萬年,而人類,在幾萬年前登上歷史舞台,而沒觀顧整個世界,世界就要毀在自己利益中了。

“最犀利的劍,視為最強的種族推動”。這一説明,終究會讓智人毀在自己手中。

  《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12

讀《人類簡史》,講真第一遍讀我是懵逼的,但硬着頭皮讀完了,第二遍讀的時候仍然覺得哪怕只是短短一頁都信息量很大,知識點單獨列出就可以寫一本幾十萬字的延伸,概念也一個接一個拋出來,完全讓我的大腦超負荷,前讀後忘。

第二遍讀完了,於是我思考為什麼。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段位,也許真的還夠不上一馬平川得閲讀這類書籍,雖然書名讓我一度覺得這本書是寫人類歷史的,但實際書裏很少涉及歷史事件,相反作者的觀點不少,為數不多的例證當然是來論證作者觀點的啦。

其次是閲讀過程的體驗。在童年和到高中讀理科之前,我的閲讀習慣發展到近乎看到文字就會去閲讀,看報紙連中間的小字也不會放過。所以這導致我對閲讀的體驗很敏感。説到閲讀的習慣,真的是在記事起就被外公培養起來了,印象裏這位老復旦人,除了陪我玩和打麻將,他似乎總是一壺清茶然後在看書。個體心理學流派創始人阿德勒有一個觀點:童年時期的一輩子。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當然童年受到的影響,在今後人生裏的解讀,完全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覺,上學時候語文或者歷史的教材,總是饒有興致得去讀教材裏的小字部分或者選讀部分,而且記得清清楚楚,相反正文那些正統科班的內容,總要強迫自己因為應付考試才去記住。而從學生變成社會人以後,面臨壓力和觥籌交錯的漫天信息,還有農藥,抖音等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閲讀只能靠碎片化的時間,比如我基本是在通勤的時候拿着Kindle閲讀或者聽英語,效率最高的是坐飛機的時候,但其實這狀態中的我們精神相對難以集中,所以也導致今天新聞,自媒體,推送和網絡小説成為首選,人的信息採集越來越趨於“skip”的形式,説白了,短平快,不然很難調動大眾閲讀下去。

這本書被無數大佬推薦過,而對於資質平平的我來説,只能成為一個曾經立下的flag被完成了,但不得不説的是,這本書最精彩的是在最後,從宇宙開始到生命產生,再到智人的出現和進化,直到今天的我們,有人可以搞清楚資本主義和信貸這兩個當下經濟的支撐以後,作者對未來的猜想,主要關於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這兩個元素基本無法現象和控制未來的情況,但也有可能人會被反牽制,對於進化這件事情,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片段。

進化和時間一樣,無法阻止,生而為人,利用正面,防範未然得來這世界走一遭,命裏有時終須有,無時莫強求,再緩慢也記得頑強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