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四世同堂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四世同堂讀後感(15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1

20xx這個新版本一出,之前所有的版本就都成了殘本……一笑。

對比之前人民文學的那個100章版本來看,當初英文翻譯本刪掉了大量心理描寫,後13章幾乎全都是乾巴巴的劇情故事大綱,對於瑞全、金三爺、白巡長等人遇事後的想法幾乎隻字未提,角色形象大為減色。

尤其是最後一章錢先生的“自白”,雖然感覺和整個故事家長裏短娓娓道來的風格有點不搭(似乎視角突然變了),但是非常重要。

為此得給發現了全本並翻譯回來的趙先生磕頭……^^

另一方面,從翻譯的情況來看,應該算是標準的上海譯文風格,有點缺少老舍的京味兒,這也是很正常的。但讀起來還是感覺有一點違和。

舉個例子,第88章裏,瑞全殺了招弟的那一段裏。

人民文學的版本里用“親”字的地方,新版都用了“吻”。

舊版裏招弟對瑞全説“咱們從前相好來着”,標準衚衕小兒女的説法。新版的譯法是“咱們以前戀愛過”。

舊版裏招弟引誘瑞全“你拿情報來,我呢,就愛你”,説得十分不倫不類,符合她的`身份和對感情的認知。新版的譯法是刮辣鬆脆沒語病的“你給我情報,我給你愛情”。

區別很微小,應該是老舍原文翻譯成英文時,洋人沒法體會這種語言風格細節,字面意思直譯了,而舊版翻譯回中文時花力氣去融合老北京風格吧。

瑞全掐死招弟後的一段心理描寫舊版裏沒有,只有一句讓我覺得是《四世同堂》裏憂傷度極高的“他彷彿又聽見了她的笑聲,多年以前的清脆的笑聲”。

新版裏補了全文,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那時她還是處女”。

呃………英文版用的應該是vrigin這個詞,譯者直譯回“處女”沒毛病,但我總覺得這裏如果翻譯成“那時她還是個小姑娘”更好一些…………

四世同堂讀後感2

還記得第一看《四世同堂》這本書,是在我的國小時代。當時的體會並不是很深,而且許多的情節已經漸漸的模糊起來。

前不久,中央電視一台正在熱播《四世同堂》,不禁勾起我許多的感想,於是我帶着股激情,在此把原著讀了一遍。我總共花了三天的時間,才把這本書,讀完了。當時,真的感觸頗深。

也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那麼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説辭會那麼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裏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從沒説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

我想,無論世界在如何的.變化,我想我們的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我們要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這就是我讀《四世同堂》的讀後感,這本書,真的是很值得一看的書。

四世同堂讀後感3

《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説。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説,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衚衕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衚衕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現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説,全書分為《惶惑》《偷生》《饑荒》三部,近百萬字。

小説以抗日戰爭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衚衕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通過祁瑞宣、錢默吟、李四爺等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歷,生動真切地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態,以及他們在這段屈辱的歷史裏所經歷的人性掙扎,再現了那個時代眾多普通人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

小説氣魄宏大、視野廣闊。在抗日戰爭這樣一個宏大的歷史框架下,老舍先生用小人物們的故事記錄下整個民族的脈動,用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衚衕,濃縮了整個北平“亡城史”,也深刻地展現了戰爭時代廣闊中國的面貌,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微縮抗戰史。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規模較大、寫作時間教長的作品,也是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描寫平民戰爭創傷的長篇小説,堪稱中國抗戰文學史上“力透紙背的書寫”

四世同堂讀後感4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為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為什麼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鬥熱情,願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鬥,為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並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鉅的生活壓力背後,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鬥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鉅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於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着被日本鬼子佔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説,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為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説,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為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瞭解它,品評它。

四世同堂讀後感5

終於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氣讀了下來。這是一篇不錯的長篇小説,雖然小説最後以悲劇結尾,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那些愛國的人民對祖國的忠誠和愛戴。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爺的長孫,雖然他同瑞全一樣希望去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瑞全則不同,他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了自己的初戀做了特務的招弟,把一個新一代的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冠曉荷,他對日本人永遠是必恭必敬,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異議,就連日本官兵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

我想,這篇小説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去享受沒有戰亂,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讓我們去熱愛祖國,去熱愛生命,這才是老舍先生寫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離祖國,悲慘的漢奸一樣,被世後萬人唾棄。

四世同堂讀後感6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 等等。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後感7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題記

不必説月下獨望洞庭湖,嫦娥悽悽涼涼獨守月宮,詩人獨自依杆前“舉杯邀明月”,也不必説黎明林江傾灑下的一抹陽光,天邊的微微紅暈,單是這充斥着温暖而温柔的黃昏,就叫人心曠神怡,大飽眼福。

我拿起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四世同堂》。家中所有的東西都靜寂地、一動不動地呆在原處,他們懶散地沐浴在夕陽的微光。我捧着書,坐到了光線最密集的地方——陽台,撥開書籤,翻書的聲音悦耳,然後緩慢地隨風飄走,消散在靜寂的大樓中。

樹葉在風中婆娑起舞,對立的大樓一半沉睡在黑暗中,一半甦醒在黃昏中,太陽儼然已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多了一絲違和感。閒了一天在家的我,沉浸在老舍先生細膩的文字中,書,也儼然與黃昏渾為一體。

看着《四世同堂》,眼前時而是民不聊生的北平,時而是温柔靜寂的黃昏天空;時而是監牢中被日本人折磨得皮開肉綻的無辜老百姓,時而是樓下蕩着鞦韆綻開笑臉的孩童,這兩個極端的世界,使我分不清哪是書,哪是黃昏。

我繼續讀下去,無意間,黃昏帶着它泛黃的光,透過欄杆,直直的射向地面,黃中帶着一絲微紅。微風吹拂,撩起了窗紗的一角,也吹起了人們的微笑。我竟由黃昏中,聯想到了遠方的湖面被飛鳥泛起層層漣漪,枝上築着的鳥巢中響起一些“新生命”的.喊叫,天真無邪,顯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果然,黃昏總能讓人想起美好。

我浸了,浸在了書的世界,書將我的心靈浸的純潔無暇。

我痴了,痴迷無限好的夕陽,讓世人忘記憂愁的黃昏。

隨着一頁頁書漸漸翻去,黃昏,這一篇章也漸漸離我們而去。暗了、淡了、末了、最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無窮的黑暗……

四世同堂讀後感8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 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後感9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題記

説到冠曉荷,我認為他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雖説他曾經很風光:討好日本人十分威風,大赤包作了處長,招弟作了特務,冠家有錢有勢……等等。他是如此信任日本人,想方設法的去給日本人送禮。但在我們竟沒想到的是冠曉荷死於他最敬愛的日本人手中,被最“親切”的日本人“消毒”活埋了。

這結局彷彿使我們意料之外的,又好像能被我們猜透。這也許就是他的'命吧!

他死了,他可憐。

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冠曉荷也有令我痛恨的一面。當冠曉荷被抄家抓捕的時候,他還混志不清的説:“這一定不是日本人乾的,一定不是!我待日本人如親兄弟一般,日本人不會害我的!這其中一定有誤會,一定有!”看到這我心底裏的悲憤之情油然而生,他真可悲,真可恨。他不能面對現實,不能明辨是非是因為是本人的矇蔽。而就是這種想要從日本人那升官發財的這種心理才讓他步入歧途,才讓他變得可恨。

冠曉荷為了做官,為了過上有品質的生活買過去做漢奸。別看他外表光鮮亮麗,温文爾雅,顯得自己很有品位,有氣質,其實他的內心是骯髒的,行為時噁心的,思想是齷齪的,實在可恨!他心中只有自己,非常自私,只要自己過上有錢有勢有地位的生活,國家亡了也與他無關,就哪怕世界毀滅了,他也不在乎,他心滿意足。這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他心中沒有“國家”這二字!

他賣國,他可恨。

這大概就叫做命中註定吧?我認為這是因果報應!

四世同堂讀後感10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四世同堂》,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個便籤,上面寫着三句話: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閲讀的文學經典;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老舍: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尤其是老舍先生説的這一句話,最讓我記憶猶新,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愛意。

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裏的'26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韻梅,李四爺,祁老太爺,孫七,天佑,馬老太太,錢先生,小順,祁瑞全,妞子,祁瑞豐,丁約翰,長順,冠曉荷,白巡長,大赤包,小文,藍東陽,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説經典名著。小説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户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敍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的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來的寫作經驗,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讓人廢寢忘食。

四世同堂讀後感11

去年生日同學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過後,有點慚愧,才看了一部!開始看時,就想着到時候看完了能寫篇讀後感,就像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候常寫的讀後感。此刻擺在自我的牀頭,卻總有些原因,讓你靜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寫寫感受,看後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豐、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樣的性格,走着不一樣的道路。

記得當時看到瑞宣的一段獨白時,自我就發了一個動態,與其説當時自我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説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寫道:瑞宣認識他自我,他覺得他的才力,智慧,氣魄,全沒有什麼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儘可能的對事對人盡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壞習氣減少他的石子的堅硬與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間,他的盡心盡力的`結果與影響差不多等於把一個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並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懷中,或隨便的擲在一灘臭水裏。

當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狀態。可是就像瑞宣認識了他自我一樣,我彷彿也看到了自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夠細心謹慎,也沒多大的智慧與才氣,從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長是什麼?最怕問你擅長什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卻總有那麼一股勁,堅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還能做點什麼,我至少還能夠改變點什麼,我覺得,人就是要這樣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連你都不覺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過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或許,就是因為大多都是這樣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個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未來,此刻我的眼裏,我們的眼裏,大多都是完美。

四世同堂讀後感12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它是老舍先生寫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著作,可以説是“最老舍”的一部。《四世同堂》是以小羊圈衚衕的祁家做為核心,寫下了日本統治下的北平,那兒的人和事已經深深地映入老舍心中,怎麼也揮之不去,一個真真切切的老北京就在老舍的筆下,鮮活的展現出來。

書中祁家太爺的長孫瑞宣是一個愛國的`人。他愛國,想為國家效力,他想去抗戰,他認為自己有能力,理應為國家做點兒什麼。可是,瑞宣又是家裏的長孫,是要成為四世同堂的祁家頂樑柱的,瑞宣要顧家,要成為祁家的主力。在這兒,體現了瑞宣的“孝”,他雖然愛國,可是為了整個祁家,他只能選擇留下。同時,在瑞宣的身上,也有“忠”的存在,他有一條底線,就是不給日本人效力,不要日本人的錢。他支持瑞全去抗日,為國家效力。

瑞宣在北平成為了一個參與地下鬥爭的積極骨幹,一心一意為國而堅守小羊圈的百姓,他顧家,也為國效力,“忠”和“孝”在瑞宣身上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

《四世同堂》裏的人物,都被賦予了鮮明的性格,一個個人物成功的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活生生的老北京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翻開這本書吧,去欣賞一個不一樣的老北京。

四世同堂讀後感13

老舍是我國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很多,除了駱駝祥子,就是《四世同堂》了,這部小説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在遇到困難時應當勇敢的站起來,遇到外地時應當奮起反抗,而不是順從,否則就是自掘墳墓。在我們國家遭遇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和欺負是,很多老百姓為了得到一時的利益就放棄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讓更多的同胞遭受困難,這些人必將受到人民的唾罵!

故事講述了北京淪陷區裏祁家、錢家、冠家等各階層普通人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一樣選擇,祁家人和錢家人對日本人十分痛恨,錢家二少爺與日本鬼子同歸於盡,而冠家人去出賣自我的同胞,從日本人手中獲得好處,當衚衕裏所有的老百姓都艱難的生活着時,冠家卻因為勾結日本人生活的'有滋有味。之後的錢家人為了報仇與日本人周旋,進行了反抗。

在書中,我們看到冠家人一開始討好日本人,做出了禽獸不如的事情,而之後對日本人沒有利用價值了,變被日本人無情的拋棄和迫害,他們種下的惡因也所以收穫了惡果。可見,對待敵人,我們應當團結一致,哪怕是做出些犧牲,也不能改變自我的意志,這是民族存亡的精神信仰。

在日本侵華的時候,個人與國家命運的選擇擺在了所有人面前,而此時,國難當頭,卻仍然有很多意志力不堅定的人為了個人利益出賣民主和國家,為敵人做事,這是我們國家的恥辱!

四世同堂讀後感14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後感15

在爸爸媽媽的介紹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書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講述的是在日軍佔領北平時那兒一户人家由興旺轉為衰落的故事。書中,當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和日本人一起剝削普通百姓的時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燒。而當我看到桐芳為了殺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歸於盡是,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在全書的最後,瑞宣的小女兒小妞子因為吃共和麪,裏面的砂子、穀殼兒卡在闌尾裏而死亡,但與之同來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時,大家怎麼也開不起心來。戰爭帶去人們太多太多了。

合上書本,細細品味。這本書中最讓我氣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一樣的中國人,為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盡方法來折磨人,想盡方法來討好日本人,為的只是表面上的“優質”生活,絲毫不為北平陷落而感到傷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來了。但是在最後,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是的。當今生活比以前當時好了很多,但是,我們國家在國際上也聲譽不錯,又是奧運會、又是世博會,看起來光鮮無比,但是其實我們國家仍然還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現象。就如我們國家比比皆是的貪官,食品問題,還有前一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就是説人們為一個受災縣捐款三千萬,但最後受災人民總共只收到了幾百萬。而剩下的幾百萬又到哪裏去了呢?可想而知,這些錢應該到了那些上級貪官那兒了吧。那些人就眼睜睜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裏吃香喝辣、山珍海味。這些人就像書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藍東陽,只顧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們國家能越來越好,減少那些不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