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走近陶行知》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近陶行知》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走近陶行知》讀後感

《走近陶行知》讀後感1

讀一本好書對於一個人來説受益良多,《走近陶行知》,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樸的言語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平民教育”、“學校觀”、“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於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説,這是生活現象的説明,即教育現象的説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於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衚衕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讀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秀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揚光大!

《走近陶行知》讀後感2

當我在讀《走近陶行知》這本書之前,對陶行知先生的認識是隻知陶公其名,不識陶公其人而已。但是當我認真地讀完這本書之後,真是受益匪淺,走近陶行知,進而走進陶行知,讓我能夠更好地看世界,看社會,看教育,看學生,看生活,看人生。讀完此書後,我的收穫頗豐,它不僅讓我詳細地瞭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添加了更為豐富的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偉大教育家高尚靈魂所帶來的強烈衝擊。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畢生教育實踐的寫照。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對體罰、諷刺學生,他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當代教師,我意識到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醜俊,都應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殉私情。而且我認為,現在的孩子個性強,在教學中,要尊重他們,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對他們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真心理解、尊重學生,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這份愛,從而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做教師要有一顆善待每個孩子的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積極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的熱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有時我們會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冷靜下來想一想,以本着愛學生的心態來看待學生,想想這些學生或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去熔鍊鍛造。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打開了綠色通道。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就像我們學校的座右銘“愛可以創造一切”,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温存慈祥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麼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生效果。

由此我認為,我們現代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更是成為學生心靈的慰藉者,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