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教育心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1

"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這是李鎮西老師所着《我的教育心》中讓我產生極有感觸的一句話。任何一個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能善於"反思錯誤",就能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師者如此,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如果能在平時的教育中引導學生自己反省錯誤,進行自我教育,遠比教師的批評教育更有成效。記得九年前初當班主任帶第一屆學生的時候,我就犯過錯誤。由於是第一屆,就猶如自己的長子,處處高標準,嚴要求。學生表現好時,怕他們驕傲自滿,就輕描淡寫,沒有給與相應的表揚。表現不良時就與別班作對比,表揚別班所長,誇讚那個班級的學生有多麼優秀,希望學生"知恥而後勇"。例如有一次語文單元測試,我把班級裏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的人數與其他班級的情況做對比,嚴厲地批評了學生們考試成績不理想。教室鴉雀無聲,學生們都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時,我一度認為,自己的教育深入人心了。

可直到學校做了關於班級凝聚力的調查,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班的學生們班級認同感偏低,認為自己的班級不如別的班級。就連班長小黃也不認可自己的班級。

看到結果後,我陷入了深思,反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我們班在年級段裏的綜合評價還是不錯的,搭班的老師們也都給予了肯定。為什麼學生們自己對班級的評價比老師們的評級還要低呢?回顧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發現自己對學生們的批評偏多了,導致他們缺乏自信,自我評價偏低。後來,我在班級的教育管理中,加強了激勵教育。在學生的行為表現中,多多表揚同學們的優秀表現以及同學們取得的各種進步。利用家長會、班會等大型班級活動,表揚班集體中的優秀人物,優秀事蹟。我發現,學生們的班級認同感大大提高,在班級裏學習也更加開心了,歸屬感和凝聚力都變強了。

吃到反思失誤帶來的"甜果"後,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也開始使用"錯誤反思"的教育模式,由原來的批評教育改為引導學生做自我反思,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尋找彌補錯誤的解決方案。《我的教育心》中也講到"對國中生來説,他們的心靈中本來就存在着固有的美德因素,因為從幼兒園起,他們就受着來自不同方面的良好教育;到了國中階段,即使是品德再惡劣的學生,其心靈中也有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絕不是一塊處女地,而是一片已經或正在生長着美好幼苗的肥沃田地。教師的責任在於發現、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有缺點的雜草。因此,教育工作着面對學生,首先應該不是灌輸,而是發現;同時也教會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克服缺點。"

一次"作業漏題事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次我讓全班同學做1至10題,共10道題目;結果,第二天改作業時卻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只做了第一題和第十題,漏了當中的八道題目。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那麼多人同時偷懶?於是將作業發還學生讓大家補做,學生大呼冤枉,原來這次如此統一的"作業遺漏事故"是班裏的"調皮鬼"小豪引發的。

那天,我讓數學課代表把作業要求寫在黑板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豪趁大家還沒有注意到,就偷偷把"1至10題"當中的"至"擦掉了,並改成了逗號。而他自己卻完成了10道題目。

得知真相後,我非常惱火。當時已經臨近期末考試,複習正緊張進行,我本打算講評這些題目。可是,班級的教學計劃被打亂了,只能讓同學再補做,延後講解。課後,我把小豪請進了辦公室,他還嘻嘻哈哈地笑。因為在他看來,自己成功地跟老師和同學們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

我嚴肅地對他説:"小豪,在老師眼裏你一直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所以我想你這次只是一時貪玩,沒考慮後果,並不是怕別人學習成績超過你,故意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效果,對嗎?"小豪立即嚴肅起來,使勁點了點頭。"那你知道這個玩笑後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嗎?"我追問到,"知道,造成了絕大部分同學沒有完成作業,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他説。

"既然你已經認識到犯了錯誤,你準備怎麼彌補呢?萬一今後有同學效仿你的做法怎麼辦?"他想了想,回答説:"我認真學習,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努力考100分!我還做好監督,不讓別的同學亂擦作業。""既然你自己承諾了,我就把你的決定告訴大家,給那些受影響的同學一個交代"我説,小豪同意了。

我當時心裏想,他從來沒考過100分,也不太可能實現這樣的高目標。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最後,他真的在考試中取得了100分。我很鄭重地表揚了他,他也為自己兑現了諾言感到高興。從那之後,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成績也越發穩定。

國中男生正處於青春期,往往比較頑皮,也經常愛惹點小事,犯些小錯,如果一味地批評、責罰,反而會令他們更加叛逆,更愛跟老師唱反調。倒不如給予他們充分地肯定,並引導他們看清自己的錯誤行為,再抓住他們反省自身錯誤的瞬間,讓他們確定改進的目標和方向,並鼓勵他們朝着這些目標而努力。這時,他們往往會因為老師的寬容而表現得更加努力。而後,再趁熱打鐵,肯定他們取得的成果,放大地讚賞他們的努力過程,激勵孩子再進一步。如此反覆,就能建起教育良性循環的軌道,使孩子超越自我,實現螺旋式的上升。

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老師一味地盯着孩子的錯誤,帶着有色的眼鏡去看他們,把孩子視為有前科的"犯人"。如果,老師因為學生一次或幾次錯誤就給孩子做了不良定性,就相當於給孩子的人生抹上了一層灰色。相反,老師把握住了這些錯誤後的教育機會,會激發許多學生的潛能,給孩子的心裏拉起了一道彩虹。

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犯了錯誤之後,不要輕易地原諒自己,要拷問自己的心靈,我為什麼會犯錯誤?這樣的錯誤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藴含着怎樣的教育遺憾、教育缺陷?這樣的錯誤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圖?哪些是有着自私而可怕的動機?我是否真正從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用真誠和嚴肅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失誤,勇於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能使教師變得更加成熟,"真理之川"將從"錯誤之渠"中流過。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李老師的《我的教育心》。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自傳”,他説這是我30年從教經歷的全程寫真。

李老師這絕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個個“榮譽”的堆砌,不,該書首先是真實地展示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級活動,一次次心心相印的靈魂交融,一次次山窮水復的躊躇迷茫,一次次峯迴路轉的絕處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歎息發軔深省的失敗教訓——對真誠的教育者來,這些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為學生累,為家長累,為領導累,為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李老師説:“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這很難,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為名利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

李老師説得多好呀。這顆童心的“純粹”實際上就是叫我們不為社會世俗所紛擾,不為追逐名利而累心,不為利益受損而喪氣,要將教育當成一種信仰。看看當前社會現狀,有多少人將此作為一種信仰來做?多數老師只是將教書當成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罷了。有多少人不計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當成是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們要想獲得一種職業幸福感、快樂感的話、僅僅這樣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難很難。

從教之初,當踏上講台的那時是多麼的激情滿懷,豪情萬丈。心裏有點太多的夢想想要實現,有高遠的目標想要追尋,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原先心中種種美好被無情撕得支離破碎。時光流逝是真兇?殘酷現實是元首?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誰是真兇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葉,重新撫平那累累傷痕。看見《我的教育心》後我心為之一動。讀完此書,心中思緒不禁洶湧起伏。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心生鏽?怎樣才能讓自己職業疲倦之心重新點燃新的希望?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當成一種信仰,要保持一顆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遠永遠。正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我們有時候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我們當初的出發的目的。找回當初出發的原點,認準我們前行的方向,帶着一顆純粹的童心,懷着憧憬與理想,讓我們重新上路。我從這些樸素文字裏,看到一個成功者的“成功祕訣”: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體驗成長樂趣,就可以擁有一顆快樂之心!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3

每當捧起李鎮西老師的作品,心裏總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一書,再次領略到李老師對教育的執着與熱愛,感受到了李老師身上那種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李鎮西老師説得真精彩!“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老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了,對學生的教育自然要順暢得多了。平時工作中,我也比較注重和學生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積極尋找和他們共同的愛好。學生愛踢足球,我不懂,大課間就天天和他們混在一起踢;學生喜歡繪畫,我就在作業的評語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們,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就儘量在每節課前給他們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樂、學習都很輕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參加學校“金牌主持人”大賽,下午就要比賽了,可兩個人的即興問答環節還沒有準備,於是午飯後,我帶着他們一起緊張地研究即興問答的題目。我們討論、記錄、分工,緊鑼密鼓地準備了一箇中午。雖然最終比賽結果不夠理想,但後來小淳在日記裏寫道:沒想到老師會和我們一起準備比賽,真讓我感動。老師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卻觸動到了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尋找“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

談及當前語文教學,李老師以自己的行動踐行着語文高效課堂。參加省級賽課,利用提前編輯好的“程序”課順利拿到一等獎,獲得了各級領導和老師的讚揚,但學生的反應卻是緊張,謹慎,不敢自由發揮。當去天津參加國家級賽課時,李鎮西老師大膽採用自己的日常教學風格,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老師也作為課堂平等的一員參與討論,課堂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後,很多爭議的聲音傳來,有的説這課堂不像語文課,有的質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能體現等等,但上課的學生們卻歡呼:我們從來沒有上過這麼真實自然的公開課!這堂課真正體現了李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課的好壞,我認為應該是以學生的收穫來判定。當然這裏要強調的是收穫了什麼?怎麼收穫的?才是關鍵。這也是我正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下,對語文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會教學,而且要教會學生;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滲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學生閲讀,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想起今年廣東大學聯考的滿分作文試卷,無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獵廣泛。教育的路上,充滿坎坷,但要像李鎮西老師那樣享受教育、執着於教育、沉下心來做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中人”。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4

最近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讀罷,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李鎮西老師樸實的言語中飽含着教育的熱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發現教育的天空那麼藍那麼廣闊。

一、愛,曲線地去表達

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往往愛之深,但往往表達方式不當,給彼此心靈和身體造成傷害。可謂,愛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愛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風和春風比賽看誰能把遊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風越猛烈的吹,遊人就越裹緊衣服。而春風月温暖的吹,遊人漸漸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見,良藥是苦口利於病,但學生怕苦。直接赤裸愛的表達,對於脆弱、敏感、叛逆的學生難以承受。愛的起點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不着急,慢慢陪着學生成長進步。正如李鎮西老師説“教育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之樹必須根植與尊重學生的肥沃土地上才會枝繁葉茂。

親而顯愛,愛而生信,信而樹威。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失敗的教育是,學生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因此,兩點之間最短不再是線段。教育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努力做一個可愛且有智慧的老師

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教育的觀念也需要轉變。學生較喜歡幽默風趣有童心的老師。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傳到授業解惑的時候,應摒棄教條、刻板。努力做到嚴肅而不失活潑風趣。所以老師要有教學專業知識外的大視野大智慧,試試恰當給也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幾分輕鬆和愉悦。

三、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良心工程

月亮既然選擇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駱駝既然選擇了沙漠,就不懼怕風沙和乾渴,堅持為行人帶路前行。

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不怕清貧和心苦,矢志不移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5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飛揚、絢麗多彩、卻又樸實真摯、情意綿綿。

該書以自傳體的形式介紹了自己從教三十年的經歷,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憂慮。讓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個真實、立體的李老師的形象。徘徊在書架前,一席話映入我眼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願意守住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其實就是一顆樸素而真實的心。”

這看似一顆樸素之心,卻充滿了對教育的無限摯愛,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現實的不斷挑戰,對自己的不斷超越。這顆心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他的這顆心既影響、薰陶着曾教過的千萬莘莘學子,更牽動、感染着當今不計其數仰慕他的同行。本書以成長為主線,以反思為主題,力圖比較客觀地展示作者走過的歷程。不僅作為老師的我們教授知識給學生們,反過來學生們也能教會我們怎樣成為一名好老師。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是我最大的願望。愛因斯坦説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也正是因為思考,成就了於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師。考爾德希德説:“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的表現,它可以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相信自己才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