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5.61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心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精選5篇)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1

愛學生是每位老師的天職,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名幹了13年班主任的老教師,一直以來自我感覺不偏心,我是愛孩子的,一切以學生為主,但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心,想想自己的過往,心中好慚愧。

讀到李老師寫的實習時對待劉江這個孩子的做法時,我心中的曾輝冒了出來,這是我一直不敢觸動的一個疤痕……

時間回到03年,我剛來到授田時,接任了一年級三班四班的語文課,當時剛剛來到這個新的環境,跟學校老教師瞭解了學校的現狀以及教學上的些許經驗,就開始進入課堂了,看到那些小不點們的課上表現,當年年輕的我,很不淡定,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坐好、聽好、學好,我除了獎勵加星來進行教學外,偶爾也有小小的嚇唬和懲罰的,也會發火或者不淡定,但我知道,我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人,但從沒想到,曾輝會因為這而轉學(其他老師分析説可能有別的原因,但當時家長來辦轉學時是説因為我)。

那是我來到學校第一次被派去濟南學習,並且只有兩天,就在這兩天裏,曾輝媽媽來到校長室説曾輝在我的語文課上很害怕,晚上睡覺老是做噩夢……此時,我沒在家,校長也只能聽一面之詞,也就是在這兩天,曾輝媽媽給孩子辦理了轉學手續,兩天後我回來時,校長跟我調查情況,我實事求是進行了彙報,結果讓我從那時就對這所學校心懷感恩,非常感謝領導的寬容,事後我也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和反思——不論什麼原因孩子轉學,自己肯定也有做的欠缺的地方,一年級孩子剛剛入學,幼兒園跟國小跨度也比較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由於我沒及時關注到這些,曾輝就成了我心中的一塊傷疤,甚至都沒找到機會跟家長和孩子進行溝通。

現在看李老師的文章,看到當發生類似這樣的事情時,李老師能夠及時發現情況,及時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道歉,再看看當年的自己,孩子的這些情緒怎麼就沒早注意到呢,怎麼就沒好好了解一下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呢?當知道事情的結果後,怎麼就沒再跟家長孩子溝通呢?……深刻反思一下,我覺得其實就是自己當時眼中的學生挺渺小,總以為小不點是不懂什麼的,這是個大錯誤啊,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相同的,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點我們應該先從宏觀上深入地進行學習,再認真仔細地將分入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進行詳細的瞭解,這才是作為一年級老師最應掌握的第一手資料。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2

最近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讀罷,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李鎮西老師樸實的言語中飽含着教育的熱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發現教育的天空那麼藍那麼廣闊。

一、 愛,曲線地去表達

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往往愛之深,但往往表達方式不當,給彼此心靈和身體造成傷害。可謂,愛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愛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風和春風比賽看誰能把遊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風越猛烈的吹,遊人就越裹緊衣服。而春風月温暖的吹,遊人漸漸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見,良藥是苦口利於病,但學生怕苦。直接赤裸愛的表達,對於脆弱、敏感、叛逆的學生難以承受。愛的起點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不着急,慢慢陪着學生成長進步。正如李鎮西老師説“教育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之樹必須根植與尊重學生的肥沃土地上才會枝繁葉茂。

親而顯愛,愛而生信,信而樹威。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失敗的教育是,學生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因此,兩點之間最短不再是線段。教育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 努力做一個可愛且有智慧的老師

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教育的觀念也需要轉變。學生較喜歡幽默風趣有童心的老師。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傳到授業解惑的時候,應摒棄教條、刻板。努力做到嚴肅而不失活潑風趣。所以老師要有教學專業知識外的大視野大智慧,試試恰當給也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幾分輕鬆和愉悦。

三、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良心工程

月亮既然選擇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駱駝既然選擇了沙漠,就不懼怕風沙和乾渴,堅持為行人帶路前行。

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不怕清貧和心苦,矢志不移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李老師的《我的教育心》。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自傳”,他説這是我30年從教經歷的全程寫真。

李老師這絕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個個“榮譽”的堆砌,不,該書首先是真實地展示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級活動,一次次心心相印的靈魂交融,一次次山窮水復的躊躇迷茫,一次次峯迴路轉的絕處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歎息發軔深省的失敗教訓——對真誠的教育者來,這些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為學生累,為家長累,為領導累,為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李老師説:“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這很難,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為名利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

李老師説得多好呀。這顆童心的“純粹”實際上就是叫我們不為社會世俗所紛擾,不為追逐名利而累心,不為利益受損而喪氣,要將教育當成一種信仰。看看當前社會現狀,有多少人將此作為一種信仰來做?多數老師只是將教書當成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罷了(不過,任何一種職業都是一種謀生手段。因為人們畢竟逃脱不了現實與生活。)。有多少人不計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當成是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們要想獲得一種職業幸福感、快樂感的話、僅僅這樣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難很難。

從教之初,當踏上講台的那時是多麼的激情滿懷,豪情萬丈。心裏有點太多的夢想想要實現,有高遠的目標想要追尋,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原先心中種種美好被無情撕得支離破碎。時光流逝是真兇?殘酷現實是元首?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誰是真兇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葉,重新撫平那累累傷痕。看見《我的教育心》後我心為之一動。讀完此書,心中思緒不禁洶湧起伏。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心生鏽?怎樣才能讓自己職業疲倦之心重新點燃新的希望?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當成一種信仰,要保持一顆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遠永遠。正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我們有時候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我們當初的出發的目的。找回當初出發的原點,認準我們前行的方向,帶着一顆純粹的童心,懷着憧憬與理想,讓我們重新上路。我從這些樸素文字裏,看到一個成功者的“成功祕訣”: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體驗成長樂趣,就可以擁有一顆快樂之心!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4

在當今日益浮躁的社會,教育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如何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守住自己的靈魂,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相信會讓你有所感悟。

還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那段時間,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憧憬,投入了無限的激情:與“問題”學生耐心細緻的談心, 只要有機會就到班級上課,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覺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願意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當工作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得心應手時,我們對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對於這種情況,李老師給了五條建議:

1、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

永遠保持純淨童心的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為名利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我們的工作環境決定了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讓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種方法:和孩子們一起閲讀,看他們喜歡看的書,和他們一起説一説對書中故事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對優美詞句的賞析,會無形間拉近和孩子的心靈距離,也會讓你自己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機會的時候加入到孩子們的遊戲隊伍中,放飛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談談心……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都要去嘗試,要把純真保持到永遠。

2、要有愛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愛滿天下”從師範起就一直陪着我們,但是,當我們從教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對還能像最初那樣愛他們每一個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不再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開始慢慢喜歡成績出色的學生;不再有十足的耐心,對學生也有了些許“簡單粗暴”的痕跡;不再走進學生,與學生有了心理距離。這種種表現都説明了,我們沒有真正的愛我們的學生。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中的胡忠、謝曉君夫婦,為了大愛,捨棄了原本舒適的工作環境,堅守藏區12年支教,推選委員于丹説: 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裏,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這是真正的愛,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樣,難道我們還不能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中用愛心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嗎?

3、要善於積累智慧

教育智慧是大智慧!

4、要加強閲讀

在書香滿校園的學校工作,我們是幸福的,閲讀,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

5、要勤於寫作

寫作,是情感的昇華,是智慧的結晶。教育故事,教學反思,生活感悟,只要想寫,就及時記錄下來,那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守住自己的教育心,我們就是成功的教師!

  我的教育心讀後感5

每當捧起李鎮西老師的作品,心裏總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一書,再次領略到李老師對教育的執着與熱愛,感受到了李老師身上那種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李鎮西老師説得真精彩!“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老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了,對學生的教育自然要順暢得多了。平時工作中,我也比較注重和學生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積極尋找和他們共同的愛好。學生愛踢足球,我不懂,大課間就天天和他們混在一起踢;學生喜歡繪畫,我就在作業的評語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們,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就儘量在每節課前給他們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樂、學習都很輕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參加學校“金牌主持人”大賽,下午就要比賽了,可兩個人的即興問答環節還沒有準備,於是午飯後,我帶着他們一起緊張地研究即興問答的題目。我們討論、記錄、分工,緊鑼密鼓地準備了一箇中午。雖然最終比賽結果不夠理想,但後來小淳在日記裏寫道:沒想到老師會和我們一起準備比賽,真讓我感動。老師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卻觸動到了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尋找“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

談及當前語文教學,李老師以自己的行動踐行着語文高效課堂。參加省級賽課,利用提前編輯好的“程序”課順利拿到一等獎,獲得了各級領導和老師的讚揚,但學生的反應卻是緊張,謹慎,不敢自由發揮。當去天津參加國家級賽課時,李鎮西老師大膽採用自己的日常教學風格,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老師也作為課堂平等的一員參與討論,課堂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後,很多爭議的聲音傳來,有的説這課堂不像語文課,有的質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能體現等等,但上課的學生們卻歡呼:我們從來沒有上過這麼真實自然的公開課!這堂課真正體現了李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課的好壞,我認為應該是以學生的收穫來判定。當然這裏要強調的是收穫了什麼?怎麼收穫的?才是關鍵。這也是我正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下,對語文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會教學,而且要教會學生;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滲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學生閲讀,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想起今年廣東大學聯考的滿分作文試卷,無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獵廣泛。教育的路上,充滿坎坷,但要像李鎮西老師那樣享受教育、執着於教育、沉下心來做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