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城南舊事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W

以下是聘才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城南舊事讀後感

篇一:城南舊事讀後感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到了一本好書,使我感慨萬千,讀過後蕩氣迴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城南舊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兒時在故鄉北京經歷過的記憶猶新的事情。

文章裏字字句句透着京味,讓人在覺得有趣的同時又充滿新奇;在文章的最後,又用了那麼一個感歎式的結尾,讓人在回味中又略帶憂傷,在憂傷中又為主人公的成長而感到興奮與激動,在品味之餘,又多了一點恍惚。一本書讀下來,既讓人在跌宕的情節中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又讓人覺得心中五味陳雜。真像是一位廚師,讓人枯燥的文字中感到文字的佳餚也是那麼的可口。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了一些道理。

成長的價值不是在於結果如何,而是在於過程是否有意義。如果成長的過程是殘缺的,無意義的,那麼,即使結果再完美,再稱心如意,成長也是一個無意義浪費時光的舉措而已。沒有意義,沒有感慨,沒有收穫,沒有坎坷,這樣的成長不叫成長,而是單純的消磨時光,浪費時光。不配叫做成長。

反之,如果過程是有意義的,即使結果並不那麼稱心如意,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成長的收穫,一次成長的蜕變,一次成長的磨練。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感到受益匪淺。我既明白了成長價值的所在,又欣賞到了一篇好文章,又使我長大了許多。

篇二:城南舊事讀後感

隨着“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彷彿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衚衕,彷彿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舊事”。

幾十年前,六歲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衚衕中,他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他從不在自己心靈的世界中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兒小桂子被家人遺棄,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幫助下,認出小夥伴妞兒就是秀珍離散六年的女兒小桂子,但在她們回家途中慘死在火車輪下,母女倆慘痛的經歷在後來英子人生中成為了無法忘卻而又時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噩夢。

而後,英子喬遷到新簾子衚衕,她認識到了一個以偷盜為工作的年輕人,他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竊,英子覺得她很善良,命運本不該如此,動盪歲月的背景下,這位年輕人在英子充滿童稚的眼中,既偉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他被英子無意揭發,並因此行竊中被抓,從此,在英子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時的英子眼中閃爍的淚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後悔的心靈。

還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一直對宋媽丟下自己的家庭,來照顧別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難料,在英子九歲那年,宋媽得知兒子去世,女兒被丈夫賣掉,父親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絕。然後便隨丈夫回家,留給英子的是長久的孤獨,留給宋媽的是無盡的落寞。曾經的依依不捨,曾經的朝夕相伴,在離別時都悄然隨風逝去,往日的悲歡離合,往日的陰晴冷暖,在失去時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終埋地下。這是她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畢竟骨肉相連,血脈相通。這給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憶,父親的音容猶在,暮然回首卻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黃土,雨淚紛紛;一方石碑,紅葉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法重來的童年,無法倒流的時光,無法改變的歲月。纏繞往復的悲劇輪迴解釋了黑暗的社會與美好祝願之間的強烈反差。《城南舊事》這本書以小英子的經歷為背景,這就給故事蒙上了一層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劇,也會使心中漾起一絲温暖,儘管小英子的童年曆盡艱辛,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遇事難遂人意,人生終難完美。一生中的缺憾會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許有天真,也有疑惑。可這畢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時光。這本書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變遷,也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本書後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該如此,她對生活的思索從未停止,也曾經不諳事理,對大人世界充滿疑惑。但仔細回想,英子的童年經歷卻並不意外,城南舊事只是窮苦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童年的沉重經歷是她情感深處醖釀過的一罈陳年老酒,往事辛辣而乾澀,但仔細回味,就能體會到它的香醇,回味到它其中流露的人間真情。

篇三:城南舊事讀後感

當我在斑駁的鐵箱子裏拿起這本書時,心中有種別樣的感覺。書已經有些潮,我把它晾在太陽下。我看着書的封面——這是比較老的封面了,封面上寫着書的題目——《城南舊事》。這是國小寒假的閲讀作業,父母給我買下。國小寒假讀完,寫了讀後感,就把它放在那個鐵箱子裏了。從此書就被遺忘。如今找到,像是撿起童年,我説不出事酸澀還是什麼,只覺得記憶突然被勾了起來。忍不住,我又讀了一遍《城南舊事》。

我的童年裏有它的影子。讀到文章的那個英子眼中的老北京,想到很多。我彷彿處在那個沒有變化的的街道,我卻不再是從前。從前的觀點是“童年已經被考試佔領”,現在的觀點是,説着這句話的`時候,就是童年。

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我看到了英子的童年,她的故事,第二次讀我看到了老北京,那個曾經的地方。林海音筆下的老北京的味道帶有一些孩子的目光,非常樸素。《城南舊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心動魄的情感波折,但一樣可以讓人沉浸在書中的那個世界。《惠安館》中的“瘋女人”秀貞被其他人躲避着,但是英子接近她。這就是孩子,孩子沒有想到其他東西,只要想看,就去看。孩子的眼睛是純潔的,帶着顏色看別人,他們從來沒有。英子和秀貞對話,不怕她,和她玩,我想也就只有孩子有一個童真的心可以接受了,英子一直在擁抱着這個女人。童年,就是擁有一顆有童年的心。可以不用理解,但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温暖。

英子的童年裏出現了很多人,但是隨着她的長大那些人都離開了。英子長大了。當我翻閲着這本書時,感到英子的悲傷。他們去哪了?其實,童年去哪兒了?童年是跟着駱駝的駝鈴走了,童年是跟着英子逐漸穿不上的衣服走了,童年是跟着那個滿身是傷的妞兒走了。

童年在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走了。

第二次看完這本書,我無法再把它放在鐵櫃子裏。摸着它不光滑的書頁,我把它立在我的書桌邊。讀完它,我想到了很多,包括我已離開的童年。

時間的沙漏在不知不覺中多了起來,躺在沙漏下的是我拿不回來,卻永存與我記憶中的東西。

我依舊想用從前寫的讀後感結尾:我彷彿聽到了,來自英子童年的,迴盪在老北京街道的笑聲,以及冬日裏那一陣悠悠的駝鈴聲……

篇四:城南舊事讀後感

偶然間在一本書上看到着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張愛玲與上海的關係不難理解,十里洋場,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卻是老舍。《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風貌與那個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於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翻開書架上塵封已久《城南舊事》,去探尋林海音心中的那個老北京,走進那一片斜陽古道,城南落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敍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簡簡單單的意象,一個一個的片段,像是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另一種生活。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着《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的世界裏,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駱駝隊、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説,童年時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那樣得純淨淡泊,彌舊温馨。

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説,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

我們要分珍惜美好的童年。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離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當我合上書,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都是那麼細緻動人,我一定會珍惜屬於自己的童年時光,讓世間的愛暖暖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