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大師和瑪格麗特》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師和瑪格麗特》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師和瑪格麗特》讀後感(精選3篇)

  《大師和瑪格麗特》讀後感1

一剛開始看這本書有點撲朔迷離,不知道什麼順序,先是魔王遇到了沒有宗教信仰的一羣人,柏遼茲詭異的死亡,接着又到了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處死耶舒阿的矛盾糾結。一直都沒有出現大師和瑪格麗特,所以看了簡介之後才理清了頭緒。可能還是看書的時候沒有靜下心來的緣故吧!説這麼多,也想表明,一般而言看不懂作品的就是大師作品了,要多看幾遍才行。

大師和瑪格麗特給人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感覺,他們註定不屬於這個世界,最後只有死亡讓他們逃離這個虛妄的世界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大師是一個很有才華很有堅持很有原則的作家,瑪格麗特是一個出身非常好並且已婚的美麗少婦,他們相愛了。

儘管文學界重重虛偽,作家們都是為了度假金錢盤算着,但是大師卻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堅持為了拯救靈魂而創作。瑪格麗特生活在一個富足的家庭,可是她並不快樂,她認為心靈的充實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兩個人就像是污濁的世界開出的兩朵蓮花,註定生死相依。希望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堅守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帶給人們更多的啟發。看《搜索》時也有一種感覺,葉藍秋和楊守誠彷彿是這個世界的異類,楊守誠因為誠實而丟掉了自己的工作,葉藍秋就像一隻蝴蝶一直在勇敢地和命運抗爭,堅持自己心中的堅持,純潔,最終還是敵不過無情的命運。不管世界怎樣虛偽,我們都要活出真實的自己,堅持最初的那份堅持。

總督耶舒阿千年的遺憾在於自己的怯懦,他沒有勇氣堅守內心的堅持,耶舒阿的談話讓他懂得了真理懂得了真善美,可是出於對權力地位的迷戀,他最後還是釋放了強盜巴拉巴,處死了耶舒阿。

為什麼這個世界的人都那麼貪婪虛偽醜陋?並非他們生來如此,也許他們和彼拉多一樣,內心也有善念,只是出於怯懦,害怕與世俗對抗,害怕失去世俗的地位和權利,於是背叛了自己的內心,走向了錯誤的一端。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彼拉多一樣出於那麼高的地位身不由己,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彼拉多一樣千年悔恨,大部分人也許連這一點都沒有領悟到!

  《大師和瑪格麗特》讀後感2

我愛沃蘭德,風流天下聞,你將得到你的安寧!

有人説書中的魔鬼,凜凜然有上帝之神,一改形象,時而教化眾人。而他那花樣百出的魔法,更是比上帝多了些諧趣。那一班馬戲團般的跟班,總在假語村言的人間道出了最真的真話。他們亦正亦邪的魅力是其他角色難以望其項背的。“然汝究為何底人也?吾之為力,本欲恆為惡行,然亦終成善事。”(《浮士德》)看來楊子“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理想,也不過是個烏托邦,魔鬼都無能為力。

沃蘭德看似漫不經心地公佈了早已確定的裁決:擅長投機的頭被切下,寫無妄之詩的送精神病院,愛財如命的生癌,精確到在九個月後死於莫斯科大學附屬醫院第四病房。還有大規模的“惡作劇”:變魔術灑出盧布,照出人們瘋搶盜用的嘴臉;又變出華麗衣裳,棄舊衣者皆成着新衣的國王,裸奔街頭。

於是,魑魅魍魎,人界的俗子們,一個個遭了難。倒是和古代的民間傳説相同,最公正的還是閻王爺。

不過,在神道魔道或者説在作者看來,世俗的善惡判斷之上存在更高的原則。他借魔鬼之口説:“要是不存在惡,你的善能有什麼作為?”而且,建立於人倫關係之上的善惡標準,不僅是相對的,還常與不膽怯的品格相悖。它常讓人“背起沉重政治謊言包袱”,犯不可原諒的罪過。善惡很多時候並無普世價值。一個世界的善人,根正苗紅的人,一經時空變幻,便可能從一個恪守規則射擊叛逃者的衞兵淪為一個德國統一後的罪人——如果你忽略了高於國家政權的正義所賦予你把槍口抬高一釐米的.權力和義務的話。

那麼,當布爾加科夫説“膽怯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陷”的時候,也許他談的並不只是宗教裏關於本丟·彼拉多的玄理。它不只關乎描述中的居住着上帝使者的耶路撒冷,也指向現實中游蕩着撒旦的莫斯科。宗教是存在於信與不信之間的東西,但你不能因害怕耶穌而假裝不願將其殺死,你也不能因為國家是否同意你相信而編造謊言。

比如説頗令人玩味的開篇:兩個蘇聯人——文聯主席柏遼茲和詩人無家漢討論着如何修改一首詩。“主要問題並不在於耶穌本人是好是壞,而在於耶穌這個人物本身在歷史上根本沒有存在過,關於耶穌的所有故事純屬虛構,全是不折不扣的神話。”那麼,存在與否就完全是文字遊戲了。

但它證明了一點——或好或壞都是活生生的人,而沃蘭德的“惡”的狂歡使其尤其真實——“快樂的需要,即使在這厭倦的世紀裏,他的力量還是這樣的強大。”(司湯達)相反,因膽怯而滿口謊言,不敢做好人也不敢做壞人,則使一個人不再存在——這不啻是一個人的最大缺陷。因為它不只是否決,而是一筆勾銷做人的資格。膽怯令人妥協。

除卻處處對虛假的抨擊,作者筆下真摯的情感更是讓人心馳神往。“誰在愛,誰就應該與他所愛的人分擔命運。”大師和瑪格麗特的愛情足以説是驚天地泣鬼神了。瑪格麗特那與眾不同的勇氣,確認了她做魔女的資格,並能夠在撒旦晚會中游刃有餘,充分發揮生命的恣意。她捨棄了很多,終究能夠以一個理解了五維空間的人的目光,俯視着三維的世界。“我身隱蔽,自由來去!我身隱蔽,自由來去!”“往下看,兩排稀疏的燈光迅速匯成兩條長長的光帶,那光帶又迅速消失在她身後。”

只有一個人不再膽怯,他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當你不再為説謊而扭曲性靈之時,你就收到了自由贈予人最美好的禮物,心靈的安寧。

“馬太:請求你把大師召到你這裏來,並賜予他安寧。

沃蘭德:你們為什麼不帶他到你們那個光明世界中去?

馬太:按功德,他不配得到光明,他理應得到安寧。”

也許,我們也不需要光明的烏托邦,它也不曾存在。光明是七彩光的泯滅化一,我們付不出這樣高昂的代價。撒旦的笑容,你須正視,不曾隱瞞。你將得到你的安寧。

  《大師和瑪格麗特》讀後感3

我是匆匆瀏覽了一遍這部小説,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其中的語言與情緒。對於小説我也不能有多大的見解,可對於小説的名字我卻有很大的疑問。説到小説的名字,首先想到的主角就是大師和瑪格麗特吧,但是大師在其中的戲份卻少得可憐,而撒旦沃蘭德完全佔據了主導,是不是該改名就"撒旦與瑪格麗特"呢?

想了很久,或許這也算是一個答案。在我看來正是大師創作的小説為這個魔幻故事打開了第一扇門。在小説開篇,撒旦沃蘭德帶着他的僕人對"莫斯科文學協會"主席柏遼茲講述了本丟?彼拉多的故事,沃蘭德不僅對基督的存在進行了證實,還栩栩如生地描述歷史上幾位主角的心理。遺憾的是,柏遼茲是唯物主義者,他和流浪漢詩人伊凡對此毫不信任。出於對這種瀆神想法的報復,沃蘭德便馬上預言柏遼茲將會在有軌電車底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原因在於安奴什卡打翻了葵花籽油。這就是一個荒誕。可是有誰想過魔鬼的到來本就是一個更大的荒誕。而是誰使撒旦來到這個世界。當然,就是大師。因為關於撒旦的一切我們都是從大師的小説中得知的,其中所有的荒誕、恐怖與陰霾都是出自大師之手。同時彼拉多的思想就是在大師的寫作中得到啟示而展開新篇。我想大師就是小説的砥柱,那麼小説名字就該是大師。

而説到名字,我們應該還注意到大師是沒有名字的。有很多人認為大師就是作者布爾加科夫對自身的隱喻。那麼大師是不是該叫布爾加科夫,或是別的什麼。可別忘了大師説過:"別提我的名字,它不再存在。"他拋棄了生活中的一切,甚至連名字也拋棄了。是什麼樣的苦痛才會讓人連名字都不要了呢?可是一個連名字都拋棄的人我們的猜想真的就是他的本意嗎?

小説最後,大師與瑪格麗特要離開莫斯科、離開這個塵世了,而大師低聲私語:"永別了!該理解它的意義。"最後,他們來到了撒旦給他們安排的"永久的棲身之地"。在這個"永久的棲身之地",他們能夠享受永久的平靜,不會再有人驚擾了。有這樣的"永久的棲身之地"嗎?有的,每個人都有資格也有機會擁有。但是不是誰都能找得到。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我想這就是對大師的寫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