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集合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1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集合15篇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

這個暑假,在我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時,對它並不是很感興趣,那些晦澀難懂的言語,讓我只粗粗瀏覽了幾頁。然而當我第二次靜心地閲讀後,這本書讓我有了一種親近自然、迴歸自然的感覺。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梭羅描寫他在瓦爾登湖畔的獨居生活,記述了梭羅兩年多裏的見聞和思索。

梭羅崇尚質樸的生活,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與動植物們談天説地,似乎動植物才是他的摯友;冬天,站在冰凍的湖面上四處觀望,看着麝鼠在湖面上搭的窩穴,這樣的風景也別有一番風味;每天清晨,森鴞在遠處的樹林裏與梭羅打着親切的招呼:“你好。”梭羅從不斥責來偷吃玉米穗的紅松鼠,從不介意它每次臨走前搶走一個大玉米穗,也不抱怨它每天清晨來家裏上躥下跳、大鬧一番而把自己吵醒,也從不驅趕來啃食土豆皮的野兔。梭羅就是這樣一個與自然和平相處的人,在他的世界裏,自然界裏的一切事物都是他最親密的朋友。

梭羅寫的這本書的主旨是:迴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現在大多數人不辭勞苦換來的物質生活。在瓦爾登湖畔獨處的那段時光裏,梭羅在小木屋旁開墾荒地,春種秋收。自己種的糧食能供自己吃飽就行,衣服穿暖就行,不追求奢侈和舒適。正如書中所提到的那樣:“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謂的舒適品,它們非但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反而對人類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所以那些最明智的.人從不追求奢侈和舒適,他們生活得比窮人還要簡單清貧。”比如我們生活中穿的衣服,梭羅是這樣説的:“衣服,首先要起到維持我們身體熱量的作用,其次,在我們這個文明社會裏,它是用來蓋裸遮羞的。所以,你們不需要無休止地往衣櫥裏添置新衣,很多重要的事情依然可以順利完成。”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很多人只是盲目地為自己披上華麗的新衣,以此贏得他人的尊重。還有些人,在寒冷的冬日仍不穿保暖的大衣,為了讓自己不顯得臃腫難看,穿着單薄的衣衫在外出行。可見這些人已忘記了衣服最本質的作用。

大多數人追求物質生活,不乏被家庭責任,工作壓力,物質需求等枷鎖所禁錮,限制甚至扼殺了人們的精神追求,使人們只能看見自己眼前的那些蠅頭小利,卻忘記、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而人們為追求物慾,就整日整夜地、不辭勞苦地工作,所以他們就根本沒有了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時間,也沒有閒暇時光陪伴親友,聯絡感情。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如梭羅所説:“這不是真正的生活。”

親近自然,迴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2

三毛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

讀書筆記摘抄

書名:《撒哈拉的故事》 人名:三毛

內容概要:三毛以率真、樂觀的筆風記敍了她和丈夫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難忘歲月。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屬於散文形式。她並沒有這段波折的故事裏過多的揮灑筆墨,但就是那幾句輕描淡寫的字句仍可以使我們深刻的感到她那段生活裏的苦不堪言卻愛莫能助. 好詞好句:當時我多麼痛恨自己的貧乏,如果早先我虛心的學些攝影的技術,能夠把這一切我看見的異象,透過我內心的感動,融合它們,再將它創造記錄下來,也可能成為我生活歷程中一件可貴的紀念啊!

感悟: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流浪——流浪——流浪遠方,也許做人,就應該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灑脱。

其實故事很短,但我看了很久,09年一直看到10年的現在。其實這樣已經説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讀了,也不是想寫什麼讀後感,也寫不出讀後感,只是想借這個理由更博罷了。

既然是以這個理由,又要忍不住嘰嘰喳喳幾聲。看完這本書,我就產生了很強烈的要去旅遊的慾望。當然,也想去沙漠,撒哈拉是不太可能了,我想去西藏,因為它神祕;我想去內蒙,因為有大草原,因為有高超在;我想去北京,因為去內蒙要路過的嘛,因為表弟在那裏讀書,有導遊了額;我想去廈門,因為都説鼓浪島很美;我想去雲南,因為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看來我真的很想去很多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是現在能去得成的。 --

三毛和丈夫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條件艱苦,薩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畫,一個藝術館,她也能和鄰居們相處融洽,她能開着他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她能從沙漠中,從薩哈拉威身上發現一個又一個故事。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很多事情。要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就能經意或不經意地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我向往的不僅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祕的沙漠,我向往的還是三毛對生活的那種態度,還有她生活的狀態,我覺得她很幸福。

這樣更加讓我覺得有必要趁着年輕的時候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大學這剩下來的兩年,我不能到兩年後的今天發現自己一事無成,不想自己錯過看看這個大千世界最好的機會。我是真的想去旅遊了,和朋友一起,可以是偉春,可以是曉羣,可以是妞,可以是寧姐,可以是還有很多人,我希望我們能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記得我們曾經走過一樣的路,分享過最美麗的風景。

我想象着我們揹着旅行包站在廣袤的大地,鏡頭拉得很高很遠,這樣的我們就顯得很渺小,我想象着這樣的畫面;我想象着我們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間,感受着真實的“風吹草低見牛羊”,我想象着我們登長城那種痛苦卻也暢快淋漓的樣子,我繼續想象,想象異域風情,想象海闊天高。

記起來要把自己拉回現實。為了這些夢啊想的,我還是奮鬥去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3

幾周以來沒有動筆,讓我突然明白一個道理。成功為什麼只是絕對的少數,原因只有一個:對夢想的絕對追求。反之被生活的苟且打敗得狼狽不堪。

我自認為是毅力比較強的一個,但在小寶的啼哭聲中,在堆積如山的工作面前,我所摯愛的興趣也只能退讓一邊。沒有完整的時間讓我靜下心來,更找不到靈感。看書就成了在零碎的時間裏最好的填補。

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看完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書上的序言提到: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儘管我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依舊沒有讀懂這本需要安靜的書。就摘抄一些經典名句,不為影響你,只是證明我來過。

1、人類在過着靜靜的絕望的生活。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莊,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安慰自己。……可是不做絕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徵。

2、我要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穩穩當當,生活得斯巴達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東西,劃出一塊刈割的面積來,細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壓縮到一個角隅裏去,把它縮小到最低的條件中生活真的是需我用心去過,體會。

3、不管你的生活多麼的卑微,你還得面對它,繼續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詛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麼壞。當你最富時,其實最窮。吹毛求疵之人即使到了天堂也會挑三揀四。哪怕在貧窮,你都要熱愛生活。即使在貧民窟或是富人區,陽光在窗户上的'反射都同樣閃亮,積雪同樣在早春融化。我覺得內心寧靜的人,無論生活在哪裏都像在皇宮一樣,心境開朗,生活知足。在我看來,城市裏的窮人通常都過着最獨立的生活,也許是因為他們偉大到能毫無愧色地接受施捨。很多人是不屑於接受城市裏的支援的,可是實際上他們往往採用不誠實的方式來維持生活,他們不但不超脱的,而是不光彩的,像聖賢一樣把貧窮看成花園裏的花草來培養吧!不要自找麻煩地尋求新花樣,無論是新的朋友或衣服。温故而知新,回到舊事物裏去。

用書上的最後一句話作為結束,這本書我還是要讀一遍的。立此存照!

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4

在家裏閒着的我饒有興致地選中了這本《瓦爾登湖》開始閲讀。“時間無非就是供我垂釣的河流”,“寄無窮希望於黎明,因為黎明不會在我們熟睡中拋棄我們”,沒有一點迂腐和胭脂氣的文字,未必要表達什麼看法,梭羅只是傳達一種源自山野的自然氣息。這樣的態度讓我感受到一種平凡心靈的感動,也讓我下定決心用心去仔細品味這本書。手指在書頁間流連,我彷彿聽得見蛙聲和鳥啼,看得見湖水的波紋和林中的霧靄。我彷彿聞到了梭羅,他的生命力、他的個性、他的獨立、他的態度散發着的智慧的香味。這樣的梭羅如自然之子,如人生導師,帶給我深沉的感動。他教會了我要有足夠的耐心,把心沉下去,遠離煩躁和世俗功利。他用質樸的聲音,歡快自信的語調向我描述他純粹的生活。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他想隱居時,他就來了,他覺得夠了時,他就去了。這樣的隨性和自在令我心頭一顫,我所看到的社會中的大多數,樂於譴責隨性和理想化的態度,他們在時代的江河中被裹挾着向前奔跑,在日復一日的庸碌中安於現世穩妥,在年復一年的重複中忘卻最初的理想。

“我們需要看到我們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們從未漂泊過的牧場上自由地生活。”梭羅這樣説到。他是一位智者,不同於庸庸眾生,但他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他來到瓦爾登湖,是為了得到領悟,然而瓦爾登湖將其所有的智慧都慷慨地賜予了這位虔誠的訪客。誠如他在書中指出的那樣:“至少我是從實驗中瞭解到: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這樣的隱居對他來説是一種生活的實驗,無關無病呻吟的避世情緒。

“我也沒有像鳴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靜靜地微笑,笑我幸福無涯。”梭羅性格中最能感動我的可能就是那種與大部分人的性格最不同的東西,也就是他整個人的獨特性。他也許比別人更多地逃脱了概括,逃脱了歸類。像一棵樹——他有不斷伸展蓬勃向上的枝條,他有不忘初心深深扎入土壤的根鬚,和享受陽光雨露的綠葉。他靜靜站立在瓦爾登湖畔,眼中飽含深情,在他的心裏流淌着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瓦爾登湖的憐愛。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5

梭羅的獨居並不讓他感到孤獨難耐,除了思考這件事讓他忙碌外,還在於他鐘情自然的程度近乎狂熱。

他的超驗主義哲學在他對自然的崇拜和熱愛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他認為人們一輩子為了多餘的財富和貪婪的物慾去工作是愚蠢的,是對造物主的褻瀆,他希望人們卸下身上無謂的'負累,去盡情享受自然,於是他發出這樣的呼喊:“去釣魚打獵吧,儘管去更遠的地方,趁着年輕,你要紀念你的造物主、儘管無憂無慮地在黎明甦醒,踏上探險的征途。盡情享受大地吧,但別佔有。

世人往往缺少冒險精神和信仰,所以他們忙於買賣經營,過着奴隸般的日子。”我常常驚異於梭羅描繪自然的能力,語言精妙絕倫,卻毫無矯揉造作的嫌疑,字字句句都讓人被他對自然發出的由衷讚歎吸引,並有種立刻不帶分文,不攜行囊地向自然狂奔的衝動。

一抹晨光可以讓他傾情謳歌歐若拉女神,一滴露珠可以讓他看到青草的真情,他可以煞有介事地拿着放大鏡匍匐在草地上當一場蟻羣搏鬥的熱忱的看客,為其中受傷的敗將扼腕,並致像悼念英雄一樣致以敬意。

他這樣去描述一條狗魚在湖面捕獲一隻蟲子:“有條狗魚雖然只是在不是湖面上的一隻蟲子,卻很明顯打破了整個湖的安寧,於是這個簡單的事實,這起水族界的謀殺案,就如此被精美得讓人稱奇的波紋公之於眾。”雨後的彩虹讓他興奮地感歎自己彷彿是上帝的選民。自然的四季每一季在他眼裏都有看不完享不盡的風景,他卓爾不羣的獨立人格讓他在俗世是孤獨的智者,是逾越規矩的浪子,而如果迴歸自然,他更像是大自然裏最安分寧靜的公民。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6

第一次看到“端的是”“斷斷乎”覺得蠻有趣,看的次數太多都乏味了。但是總體講來,我還是挺喜歡這一版本的翻譯,從目錄就能體現出美感。

《瓦爾登湖》就是那種沒看過卻一定聽過的書,放在書架好久了,上環境法課再次被老師推薦,才翻開這本書。

起初,我以為梭羅寫的是瓦爾登湖的美景,看第一章節時,我才知道到我錯了。再看一些我又以為這本書是絮絮叨叨略顯乏味,起初有些看不進去的。在斷斷續續看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讀書狀態的不在線。一開始我對此書的定位是名著,是通篇的景色描寫(是我孤陋寡聞了),基於這種錯誤的認識,讀書讀的很浮躁,像是敷衍了事。

我這個表達困難的人來寫一篇書評就真的表明我喜愛這本書的程度。描寫瓦爾登湖美景的文字表達很出彩,讓人心馳神往。居住兩年以後,作者離開了他親手打造的`簡易小木屋,離開了瓦爾登湖和紅松鼠,大胖鴨。用作者的話來講,他是對這種生活方式的一種探索而並非久居,他又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放下繁文縟節,捨棄奢侈與多餘,梭羅對瓦爾登湖與精神世界都進行了一次探索。書中不乏寓意,諷刺,但是不必非得每句話都琢磨出一點兒道理來好印證這本書飽含真知灼見,作者也非硬要塞給誰一點大道理,不必要和自己擰巴了,逼迫自己來看這個書。找一個安靜點兒的地方,安靜下來去領略一下瓦爾登湖的生機勃勃,去隨着作者反思一下人類為何踐踏了童話卻又追尋着童話,我看這本書也就輕鬆愉快。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7

對於梭羅,在松林中漫步是那麼愜意,眼前的一切就是一種享受,但對無暇於此的人就是另一種感受了,亂七八糟的枯枝爛葉有什麼美可言。就像清楚自己光環加身的人是不同於常人的,不應是迷信,大概是一種幻想,想象力過於豐富的人吧。

柏克農莊是個幽靜廣闊的地方,有一家人在這裏租了田地與破屋,雖然能掙得麪包和牛奶及其他一些飲食,可為了這些,他們就要沒命地幹活,身體能量消耗殆盡就會吃更多的食物來補充,也不是很划算。但這家人還是覺得值得,他們哪裏知道自己要負擔得到政府庇護的各種耗費。其實不用這樣拼命的勞作,他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只要換一種生存方式,比如垂釣等有趣休閒又能有所收穫的方式。生活需要技巧,拼命雖然勇敢,如果不加計算,在生活面前就可能會失敗。就連他們的飲水也沒有湖水好喝,非常渾濁。

對於一個讀過大學的人,像梭羅那樣遊蕩着生活似乎不值得,但當人看到梭羅眼前的景色,感受在曠野中享受到的`美好感覺時,誰還能有什麼反駁呢?他無牽無掛,隨處為家,按天性自然成長,生命像常年的綠植一樣鮮活。在空曠的野外,生活不是枷鎖,是休閒遊樂,用物質謀生但不為佔有物質。世人卻把自身包裹起來,鎖進了各式各樣的屋子裏,怎麼能不成為生活的奴隸?

人們本該探索真知,潔身自好,尋找自己高貴的靈魂,體驗人生的新奇有益的感覺,卻每日為生計辛勞,疲憊不堪,走不出生活的陰影。

不要用繼承下來的舊方式在如今迥異的世界裏謀生,在生存面前,人們要勇於探索,向未知領域挑戰,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8

《穿越天空的心靈》讀書筆記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一本名叫《穿越天空的心靈》的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它講述了:主人公盛欣怡媽媽病逝後,沉浸在孤獨無依的恐懼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和“丸子軍團”的`幾個“小丸子”成了朋友,受到“小丸子”們的影響,盛欣怡也開始接觸到以前幾乎都不敢碰的動漫,她迷上了宮崎駿的世界??那是讓心靈飛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純真,這是成長中的又一次跨越和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大多數動漫作者是宮崎駿。宮崎駿的動漫主要是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融入其中。我其實也是宮崎駿的粉絲!前不久,我看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故事奇特而有趣!在看的過程中,我不僅看到了宮崎駿在動漫裏的奇思妙想,還看見了宮崎駿在動漫中讓人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動漫在大人眼中幼稚而膚淺,看多了還會影響學習。其實,有些動漫幫助你勵志;有些動漫可以讓你想象力豐富;有些動漫可以培養你的幽默感??

書中提到了不少宮崎駿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風之谷》。故事描述了被污染的毒森林散發出陣陣毒氣,為此人們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才能進入森林。人們認為空中的毒氣源自於毒森林,所以他們想方設法要除去毒森林。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是毒森林吸收了地球上的毒氣,從而淨化了空氣!

讀到這裏,我不禁為人類的愚蠢而感到憤怒!我想宮崎駿應該是反對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而在這裏告誡人們。現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樣的環保標語。可大多數人還不是隨處扔垃圾,對樹木亂砍亂伐!現在每年就有十六億噸泥沙流入黃河,土地更是嚴重荒漠化。這些現象告訴了我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讀了《穿越天空的心靈》這本書,我真的感觸很深。我希望大人們能少反對看漫畫,因為動漫也是一種學習!最後,我希望大家能夠當地球的小主人,讓我們的環保方面蒸蒸日上!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9

一、温暖向陽,真景實感

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下班回來總是大叫:“快開飯啊,要餓死啦!”白白被他愛了那麼多年,回來只知道叫開飯,對太太卻是正眼也不瞧一下,我這“黃臉婆”倒是做得放心。話説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他喝了一口問我:“咦,什麼東西?中國細面嗎?”“你岳母萬里迢迢替你寄細面來?不是的。”“是什麼嘛?再給我一點,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絲:“這個啊,叫做‘雨’。”“雨?”他一呆。我説過,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説話自然心血來潮隨我高興,“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荷西還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內的“雨”,然後説:“你當我是白痴?”我不置可否。“你還要不要?”回答我:“吹牛大王,我還要。”以後他常吃“春雨”,到現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做的。有時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心裏有點悲傷。

這是第一篇《沙漠中的飯店》中的一個語段。簡簡單單一道菜,在三毛口中成了千金難得異常珍貴的寶貝,在三毛手中變成了他處難尋的人間美味。以三毛慣用的對話,使我能依稀想象到那時情景,疲憊歸家大大咧咧的男子,奔向期待已久的晚餐,女主人內心不滿逗弄不熟悉中國文化的丈夫,丈夫看穿了妻子美麗的謊言,訕訕的但仍然支持她,且不再刨根問底。有自嘲,有無奈,有搞怪,有喜愛,一幕簡簡單單的畫面,只屬於兩個人的異國生活,對於三毛來説再苦再累也沒有關係,只要身邊有他,他和自己有個家。

文章中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他們一起築造屬於自己的小窩,一起去公證結婚,一起去荒山採集化石,一起去海邊打漁,一起做過很多很多事情。語言的對白,三毛的情感變化,周邊環境的刻畫,三毛她一直有着樂觀積極的心態,看着這個世界,記錄自己的生活。發自於內心的文字就這麼深深的打動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我們大多數無法擁有如三毛般的又單調又豐富的生活,但當我們走進書中,奇特的感覺已讓人滿足。

二、有感而發,發人省醒

撒哈拉沙漠相比大多數城市,居住的人並不多,但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故事,也有事故。那個年紀輕輕就結婚的十歲女孩姑卡,被人粗暴地拉上車卻被當地居民看做是好樣的,在結婚初夜被公然暴力地奪去貞操卻讓屋外的男人歡呼,這是封建落後的傳統習俗,以致姑卡寧願服用避孕藥來暫時逃避過早的婚姻生活。這是三毛無法去改變的,而我們也同樣只有無盡的唏噓。憐惜弱者命運的同時,也感慨於自己現在較為民主自由和諧的生活。人,要懂得珍惜啊。

另外還有一個啞奴的故事,讓我印象很深。三毛和荷西一次去當地財主家裏做客,認識了一個不滿十歲的男孩,財主的奴隸,謙遜有禮,完全沒有那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生活狀態。機緣巧合,他們認識了男孩一家子人,男孩同樣是奴隸

但是很有才幹的父親,一個啞奴,老實巴交有點痴傻的母親,一個普通女人。生性善良的三毛給予了那一家子一些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慰藉,禮尚往來,啞奴也為三毛家裏的裝修助一臂之力。可恨的是,奴隸交易在撒哈拉是合法的,奴隸被財主派出去打工掙錢,奴隸得到的只有一點點。因着當地的法律,啞奴一家無法成為自由人,而啞奴因他過人的`種植才能被財主賣給另一個奴隸主去綠洲發展農業。最後的最後,啞奴得到了三毛贈與的毯子和錢,掙扎的狂奔回家,跌跌撞撞撲向他的太太和孩子,留給這個家他所能留下的唯一,茫然地被拖着拽着走向未知的未來。而這同樣是讓人感到悲哀的,一家人被迫分離,弱小的妻兒,有才幹的男主人,無法脱離的禁錮。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啞奴他的心是自由的是温暖的,不知他們是否已被拯救。三毛以她的視角,一個“外地人”的視角,無聲抨擊封建落後的沙漠社會,並不犀利諷刺的文字透露出的意味更為深長。世界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可地區發展的進程是不同的,從小的地方看大的世界,世界是複雜的,人性也是複雜的。我們所能做的,或許並不是很多,但在情況允許之下,施以援手,留給這個世界不幸的人們一點點温暖,我相信,終究會好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三、粗知初識,人性魅力

通過一期電視節目粗知三毛,通過一本書初識三毛,三毛與眾不同的很重要一點是她獨特的人性魅力。在三毛的故事中,三毛作為各種事件的親歷者或是旁觀者,是較為感性的。她可以默默接受鄰居們的索取不求太大的回報,她可以儘可能幫助需要的人,她會為了生計和丈夫奔赴遙遠的海邊打漁,她會勸導陷入無果虛假的愛情的雜貨店店主的弟弟,她還會在那動盪的社會默默支持站起來可力量薄弱的撒哈拉威人。她不排斥並不公平的社會,而是盡力的去融入它,她無法改變很多很多,但也不會因此拋棄自己的本心。當愛情轉變成為親情,熱烈變為平淡,她還是堅持下來了。些許的有錢任性,即使入不敷出也堅持對荷西不動用父親寄來的錢財的承諾。她感受着這個世界,而我們跟隨着她,感受着另一邊的世界,不同於我們身處的地方。

拙劣的文字難以表達我的內心,唯一能肯定的事,我為自己閲讀了這本書而感到幸運。三毛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將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一本本去品讀去體會,我相信我還能看到悟到很多很多。

20xx.12.5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0

瓦爾登湖很安靜,安靜得彷彿是靜止的畫面了,讓人難以置信。而旁邊小魚小鳥的嬉戲,似乎也只是風吹過,活躍着但終究是安靜的。或許這是一個令世界沉澱,洗盡塵垢的地方。本該是這樣的,就像是天堂一樣的地方,但沒有。

作者用波瀾不驚的語言寫着,字裏行間滲滿瓦爾登湖寧靜的湖水,卻仍掩不住內心的洶湧澎湃。在這裏,靜止,似乎是歸屬了靜止;而沉默,依舊是沉默的.還念。

痛,和徹底的痛。但卻很平靜地痛着,因為痛得深刻。

愛,和温柔的愛。但卻很平靜地愛着,因為愛得真實。

寂寞也便是靜止了,和瓦爾登湖一起。原來的至美的風景,卻只能活在記憶中了——是的,它沒變,是我們變了。只是這一種變,讓我們自己陌生起來。或許,更遠離了這一種寧靜了。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1

《瓦爾登湖》不是那種容易讀完的書,它需要許多個靜謐的夜晚,和一杯香茶。大學時曾幾次起了讀心,都是開了個頭沒有結尾,直到在寧波舟山的一個青旅裏,我又見到它,竟然如痴如醉,我知道時機終於來了。我不認為有什麼一生必讀的書,也不認為在某個階段就該讀什麼書。讀書跟戀愛相似,需要奇妙。當時下單了六本,第一本就拿起老朋友般的《瓦爾登湖》,起初讀得輕鬆,非常理解梭羅,整個少年時期我都致力於活成一座孤島,且下定決心不跟世界和解。可是讀到中段,發現梭羅主張的並不是隱士般的生活,他本意實在號召自然的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花了一些功夫去理解,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和段落,美得像詩。尾聲,梭羅依然是個悲觀的形象,而我是一個看起來相當悲觀實則樂觀主義的人,有一些想法想記下來,讀書的point稍縱即逝,給自己留個念想,也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瓦爾登湖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小鎮康科德,看圖片就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湖,但是因為梭羅在那裏生活的時間和那段時間裏他的所思所想,我對這個湖有了另一種感情。我會去那裏旅行,對我而言它不僅僅是景點,或是一個地理學意義上的湖泊。所謂詩和遠方,就是自己賦予的,當我終於站在瓦爾登湖畔的那一刻,我就找到了我這部分的遠方。不過説實話,我失敗過,十七歲讀了《邊城》,興沖沖跑到湘西鳳凰,結果大失所望。但,這不妨礙我繼續尋找其他遠方。

我願我行我素,不願塗脂抹粉,招搖過市,引人注目,即使我可以跟這個宇宙的建築大師攜手同行,我也不願——我不願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亂的.、瑣細的19世紀,寧可或立或坐,獨自沉思,聽任這19世紀擦身而過。

好像大師都願意我行我素,都不願意塗脂抹粉,招搖過市,引人注目。粉塵如我,都十分渴求這份獨一無二,另外還有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永存,花費大量時間社交是浪費生命的行為,我不願意活得拖沓。梭羅不願意生活在19世紀,遠隔兩個世紀的我,以及我認識的大家,不也是不願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亂的、瑣細的21世紀嗎?一方面證明了梭羅思想的永恆性,一方面體現了人的一種困境,想要逃離日常生活和自己的時代。就像高曉鬆那麼懷念80年代,説起來就是大師輩出,搖頭晃腦,可我最懷念的事90年代,説起來也唾沫星子一堆。狄更斯説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極盡享受之慾,也奮力吐槽反抗。每個作家都有一片僅僅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僅僅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

活在當下,我告訴我自己。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2

曾國藩曾經説過:“看書猶如攻城略地,開拓土宇”。我非常喜歡這句話,認為它非常形象,閲讀時獲取知識與攻城略地的成就一樣“過癮”。這是唯心的臆想與感受,在功利主義氾濫的時代總是顯得天真和幼稚,但或許正是這份天真與幼稚,我們才能讓精神的羽翼得以不斷豐滿,才能飛向有詩、有夢的遠方。

人們時常會在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清醒與茫然、希望與絕望中,糾纏、矛盾、掙扎。不管你此時是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選擇閲讀,我認為一本書總能給你帶來想要的心靈歸屬感。而我就選擇的就是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19世紀的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潮氾濫,刺激着人們對財富瘋狂的追逐,工廠的濃煙取代了裊裊炊煙,高樓的聳立取代了鬱郁的森林,機器的轟鳴取代了婉轉的鳥鳴,身在當時的美國,大多數的人們的精神空間受到侵襲,緊接着就是精神城池的座座淪陷,但是面對這些,梭羅依然選擇“拒降”。他要徹底的擺脱無數的羈絆,他想要過他想象中的幸福的生活。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把斧頭,走進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裏,開墾自己的田地,建造自己的房屋,這裏沒有工業社會的喧鬧,沒有現代社會的浮華,他與森林、飛鳥對話;他在船上釣魚、吹笛…他驕傲的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

梭羅用温暖的文字記錄下他在瓦爾登湖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的生活狀態、思想感悟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他説:“從瓦爾登湖的水波中可以測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湖水就像一面鏡子,太多的人從中看到了自己被扭曲的'本心,卻有太少的人能真正拂拭心境,放下束縛靈魂的東西。但是梭羅做到了,他在大自然中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博大,崇高與神聖。他用熱情的詩句歌頌“瓦爾登湖”他心中的“女神”,他的“情人他這樣説道:“這不是一場夢,卻用於裝飾一行詩,我不能更接近上帝與天堂,甚於我之生活在瓦爾登,飄過的風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她最深邃的僻隱處也高高的躺在我的思想中”。

我羨慕這樣的詩句,更羨慕沉浸在這詩境中的梭羅。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3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着無數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們別的一點什麼?梭羅説:“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在想,在現實的世界裏,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

由此,《瓦爾登湖》在閲讀空間中佔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時代。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於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現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築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陷阱,因而只能用迴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4

1845年3月底,我借來一把斧子,來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想在最近的地方給自己造一座房子。

由於我幹活不急不忙,只是盡力去做,因此,4月中旬,我的屋架已經做好,可以豎起來了。到五月初,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把屋框立了起來。7月4日,木板剛鋪好,屋頂剛架上,我就搬了進去。秋天鋤好地,趁着不必生火取暖,我把煙囱造好了,在此期間,我總是一大早到户外的地上燒菜做飯。就這樣,在入冬之前,我給自己造了一座密不透風,釘上木板,塗上灰泥的房子,屋子長15英尺,寬10英尺,立柱高8英尺,屋裏有一個閣樓,一間盥洗室,每一側有一扇大窗户,兩個活板天窗,一端有一大門,門對面有一座磚頭砌的壁爐。造房子的活全是我一個人乾的,加上零星材料,我花了28.125美元。

房子造好之前,我就想通過實惠的手段賺取10或者12美元,以滿足我額外的支出,我在房屋附近兩英畝半的鬆軟沙土種了點東西,主要是蠶豆,也少量種了些土豆、玉米、豌豆和蘿蔔,整個佔地11英畝,大多種松樹和山核桃,上一季節,每一英畝賣到8美元零8分。第一年,我沒什麼經驗,第二年,我在村子裏做木工活和測量,用手藝賺了13.34美元。而平常,我主要食物是用玉米粉和鹽做的麪包,後來,我改良了配方,用黑麥拌玉米,效果很好。而我的傢俱計有:一張牀、一張桌子、一個寫字枱、三把椅子、一面直徑三英尺的鏡子、一把火鉗和柴架、一隻水壺、一隻長柄平底鍋、一個煎鍋、一把長柄勺、一隻臉盆、兩副刀叉、三隻盤子、一隻杯子、一把調羹、一個油罐、一個糖罐、還有一盞塗漆的燈。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我自己做的,其餘沒花多少錢。

就這樣過了5年,我就靠自己的雙手養活了自己,並發現,一年只要工作六星期,我就可承擔所有的生活費用,整個冬天以及大半個夏天,我都在自由而寧靜的讀書。

同樣在這段時間裏,我曾經好好辦過學校,但卻發現我的支出抵消了所得。我做過生意,但是我發現,要想讓生意走上正軌,得要10年時間。然後,我又開始撿些黑果,運到城裏賣出去。可惜收效甚微。另外,我喜歡自由,同時不喜歡改變生活質地,就我而言,我發現,做短工最無拘無束,尤其是他一年只需工作三四十天就可養活自己,短工日落而息,然後就可以自由追求自己喜歡的的事情,不受勞動羈絆。

1845年7月4日,房子還沒建好,我曾經在森林裏住過一段時間,我到森林裏去住,是因為我希望生活過的謹慎一點,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我是否能學會生活教給我的一切,免得臨死前發現自己沒活過。我並不想過不是生活的生活,要知生活那麼可愛,我也不想與世隔絕,除非有此必要,我要深入生活,吸出生活的全部精髓,要堅強的生活,像斯巴達人一樣,剔除一切非生活的東西,將其化為烏有。然後再小心加以修理,將生活逼到每一個角落,將它的條件壓到最低限度,如果證明生活是卑微的,那麼就要將生活中的一切卑微之處弄清楚,然後公之於眾。如果生活是高尚的,那麼就通過體驗瞭解它,好在下次郊遊時將它真實記載下來。

對我而言,讀書之餘,我更喜歡閒暇帶給我的感覺,我喜歡生活中有一片廣闊的空間,夏日的清晨,我會像往常洗個澡,然後坐在陽光充裕的門前,從日出坐到正午,此萬籟俱寂,唯餘我獨自一人,而羣山環碧之間,則全是我出神遐思的影子。

通常,我們想好好過日子,運用我們學到的最新最好的方式來管理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就一定不會為無聊所固。如果你緊緊跟着你的創造力,它就會每時每刻給你一個嶄新的景象。家務活就是這樣一項消遣,如果我的地板髒了,我就早早起牀,把傢俱全部搬到屋外的草坪上,然後將地板灑上水,再撒上從湖裏撈出的白沙,用掃帚把它刮乾淨,刷白,這其中的認真勾勒每一個細節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

瓦爾登湖景色卑微,雖然優美,卻談不上宏偉,很少來此或不在湖邊居住的人感受不到它的魅力,然而湖的'深度與湖的清澈絕對是非同凡響的,值得大書特書,這是一個清澈的綠湖,長半英里,周長一又四分之三英里,佔地61英畝半,這是一個四季不斷的源泉,周圍長滿了松樹和橡樹,除了白雲和蒸發,看不出來龍去脈,而它的顏色,用春來湖水綠如藍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一段時間裏,我和一隻野鼠分享過住處和奶酪,見過一隻長翅膀的貓,一羣野鴨在湖中表演,更有甚者,我在一個草垛上還見識過紅蟻羣和黑蟻羣的的一場大戰,從日出一直打到日落,場面慘烈,不亞於世紀之戰。

而在瓦爾登湖旁,我做過的最大的一次冒險,大概就是肩扛一隻布袋,手提一根開刺果的棍棒,徜徉在林肯鄉無邊無際的慄樹林中,有時,我會採集一些野蘋果煮一煮,有時,我會儲存一些栗子,當然,我也會偷吃紅松鼠和鳥吃一半的果子,因為它們挑中的刺果果實自然不錯,挖魚餌時,我甚至也有挖到過一串野豆。

時間就這樣一週一週過去,森林中的每棵樹的性格也漸漸展露出來,對着湖水這面明鏡,這些樹林個個顧影自憐,每天早晨,這個畫廊的經理都要將舊畫從牆上取下,換上新畫,新畫的色彩自然更加燦爛,更加璀璨奪目。

1845年,瓦爾登湖第一次全面凍結時間是12月22日深夜。那之後,鼴鼠跑到我的地窖裏築巢,啃掉了我三分之一的土豆,甚至它們還用一些獸毛和棕色包裝紙做了一張舒舒服服的小牀。

我平安的經受了酣暢淋漓的暴風雨,並在火爐旁度過了一些歡快的冬夜,外面大雪紛飛的許多星期裏,我出去散步時,一個人都沒有遇到,彷彿那些駛向遠方的森林旁的火車帶着喧囂的世界早已離我而去。

我在湖濱的最後一個冬天之前,抱着濃厚的興趣,我曾經對瓦爾登湖底做過一個探測。我把舟劃到湖面上,用一根釣鱈魚線,在一頭綁上一磅半重的石頭,扔進水裏,測量出它的最大深度為107英尺。而如果從垂直剖面看,瓦爾登湖就像是一隻淺盤子,湖水平衡了一切高低不平的湖底,於是,我按照10杆比1英寸的比例繪製了一張湖泊的圖樣,並將水深一一標了出來,一共100多處,我這才注意到,標明最深湖水的數字顯然在地圖的中央,於是,我用一把直尺量了一下地圖上的長度和寬度,令我吃驚的是,最長和最寬的交匯之處,正好是此湖最深的地方。為了驗證這一點準確性,我又勘測了附近的白湖,結論依然如此,這令我對大自然的神祕有了更深的認識。

1847年9月6日,我最終離開了瓦爾登湖。在離開時,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無論你的生活多麼的卑微,你都要勇敢的面對,堅強的生活,不要回避它,也不要謾罵它,它畢竟還沒有你壞。最富的人往往也是最窮的人,就是在天堂,挑剔的的人依然會找茬。正如莊子雲,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同樣,我們所熟悉只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薄膜。大多數人還沒有潛到6英尺深的地方,也沒有躍到6英尺高的地方,我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此外,我們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酣睡。然而,我們還自詡聰明,在地面上建立起了秩序。這就像是太陽的光芒遮擋住了我們的眼睛,於是,我們就再沒能把目光投向太陽以外的宇宙的遠方。所以,我很期待,有一天,當我們只把太陽當作一顆小恆星看待的時候,我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靜謐的瓦爾登湖,晨曦的鳥鳴、花香、參天的巨樹,林間的松樹,樹葉間細碎、斑駁的'陽光,一間躲藏起來的木屋,一個逃離塵囂的“隱士”,讓瓦爾登湖多了一道風景。在瓦爾登湖隱居的梭羅過着簡單、純樸的生活,他發現每年勞動6個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的生活費用,他就獲得大量的閒暇用於閲讀、寫作、思考、與大自然相處。他告訴人們,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瓦爾登湖”,要有一塊自我沉澱之地。梭羅的一生都是那樣簡單而純潔,如同他所深愛的瓦爾登湖一般,照出了一草一木和真實的世界。

梭羅通過《瓦爾登湖》,將自己的聲音傳遍了整個世界,直到今天,還有無數的人在繼續聆聽。瓦爾登湖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向的,是我們心中一份瀟灑脱俗的寧靜,不被所謂的榮華富貴矇蔽,不隨波逐流,勇於堅持,堅守自己的本心。

現實生活的壓力與緊張,使我們每個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梭羅的世外桃源和簡約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後我們的期盼,至少是內心深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