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6.09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1

我們常常漏掉的美好事物,對於孩子而言,一切都是這麼充滿生機和樂趣。我們很少充滿熱情的去感受世界、發現美麗,卻總是惱怒憤恨於外部世界帶來的諸多壓力和惡劣。赤子之心,不僅是對情懷的熱衷,更是對世界萬物的熱愛。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事物來源和存在的人,才能積極經營自己的人生,把握住存在的美好。龍應台先生曾寫過: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我想正是這樣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才能讓她在寧靜的觀察後沉澱,才能讓她在一片浮躁的土壤上,開出了不一樣的花朵。也正是這樣一種熱愛,讓她能在經營生命的延續時,從容不迫,娓娓道來。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2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閲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着母親的眼睛,聲音裏透着驚異和喜悦,一個字一個字地宣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

説着説着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裏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裏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着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3

一直以為龍應台是女中“豪”傑,她的文章正如她的名字一樣——豪氣萬丈。但是,品讀了《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之後,讓我看到了她久藏背後的另一面,一改在我心中的印象,原來,她還細膩、柔軟、温情、耐心、極致。

龍應台用質樸平淡的語言將自己如何陪伴兩個兒子——安安和飛飛成長的故事敍寫得生動活潑、滑稽可愛,同樣做為母親的我,在這質樸平淡的背後能感受到她對兩個孩子的珍愛和傾注。因為真實,所以它具吸引力,拾起這本書我便幾乎不肯放下了。

讀完這本書,我還以一名教師的角度審視了這本書,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讓我非常之敬佩的一點——耐心!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媽媽會訓我、罵我、對我感到不耐煩,有時還會把我晾一邊,要是一直糾纏於一個問題的話定會自討沒趣地收到各種“懲罰”。在我的身邊,我的弟弟,或是小夥伴的媽媽也總有打罵他們的時候。但是龍應台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充滿了耐心,她不會厭煩於和安安的對話以及安安的問題,反而還會和安安互動,滿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發提問,從不厭倦,哪怕安安的話還説不完整、表達不清;她可以講一百回的《西遊記》;她還可以幫孩子們拯救那“噁心”的老鼠。

教師,是個需要耐心的職業。面對學生的反覆提問,面對學生的重複錯誤,面對學生的調皮搗蛋,面對學生的幼稚要求,教師應當如何面對?從龍應台老師身上一一可以習得,繼而內化,付諸實踐。

第二,要理智地選擇教育材料。書中提到《白雪公主》、《小紅帽》、《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兒童讀物,他們憑藉角色的成功塑造、善惡分明、故事情節之引人入勝等優勢已經流傳至今,為孩子們喜愛,但是其中諸多血腥場面、各種殘忍手段的描繪確實應當引起社會、家長和教師的重視,這些真的適合講給幼兒和兒童聽嗎?聽到這些“精彩”殺人場面,不管是近看他們微弱的判斷力和極強的模仿力,還是遠看他們品質和意識的養成,我們應該想想是否適合將這些內容從小就代代相傳?

教師的職責之一是正確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內容,而後呈現和教授給學生,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學習資源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剝奪它的豐富,但我們可以成為為學生服務的過濾器,保護好孩子們難得的純真、温和和善良。

龍應台是一個成功、稱職的的母親,這一切,都源於她對孩子偉大而又無私的愛。我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稱職的教師,必然要有大愛之付出,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正如於漪老師所説“師愛要超過親子之愛,親子之愛是基於血緣關係的本能的愛,師愛帶有鮮明的理性色彩,包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讀了此書以後,我覺得我是好人,因為我喜歡孩子,很喜歡!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4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對書的題目感到好奇,可是隨着閲讀的進行,我越來越被作者富有智慧的愛感動着。

安安是一個可愛率真,又有點調皮的小男孩,通過封面上的圖片,我們可以聞到他衣服上因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氣息。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有時温柔似水,有時有因孩子的調皮生氣抓狂的媽媽。

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媽媽也不是完美的媽媽,可是他們彼此完全無條件接受對方,深愛對方,特別是媽媽。當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當安安與弗瑞第偷了東西,媽媽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愛引領着安安成長。

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們面對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並不完美,也會犯錯,也會調皮,老師、媽媽們,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寬容的心,讓我們慢慢來,不必急着控制、糾正,容許孩子犯錯並從錯誤裏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

在別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是最可貴的權利。

作為母親,作為老師,我們真的應慢下自己的腳步,就像牽着蝸牛去散步一樣等着孩子長大,耐心地陪他學會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鈕釦,耐心地為他重複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養育孩子,就像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我們靜下心,慢慢來,不要急。有時候,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慢一點兒,慢慢來。就如文中這樣一個讓人看過一遍就難以忘掉的鏡頭: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陪着你慢慢地、堅強地成長,即使我們的腳步像蝸牛一樣緩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長很長,慢慢來,你會聞到鳥語花香,看到清風明月,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5

本來我對龍應台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有朋友讓我讀一讀她寫的《孩子你慢慢來》這一本書,在搜索中我才發現這是一本很暢銷的書,適合廣大的母親和教育工作者來閲讀。而且我非常喜歡的李薇校長也曾經在講座上極力推薦這本書,於是我也對這本書產生了好奇,買來後也想去深入地瞭解她。

一拿到這本書,看見的是封面,上面有一個母親笑着看着遠方,母親胸前站着一個孩子,望着母親的臉,封面的背景全部為黑色,給我沉悶、壓抑的感覺,從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起我就沒有認為封面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不光是封面,而且裏面的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那就先從照片説起吧,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麼鮮豔甚至有些泛黃,傢俱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鈎,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閲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讀了這本書,龍應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們借鑑。在《尋找幼稚園》一章裏,書中龍應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親説在華安3歲半時帶回故鄉,去找幼兒園,但是那家幼兒園有着國小的課程表,孩子因為天氣不好而不準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統一行動,而華安在德國都是自由活動,就是玩玩玩!她會想:這真是三歲的孩子需要的嗎?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問兒子的一句話:“你喜歡去媽媽學校還是喜歡實驗?”兒子爽快地回答:“喜歡實驗國小”,我有些不惑,為什麼呢?兒子回答:“因為實驗國小裏下課可以自由地活動,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而你們學校走廊裏不讓跑。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我們過分擔心着孩子們的安全,也是學校老師工作的一項內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就會限制孩子的許多活動,先吃好飯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書,不能亂走,走路散步必須得排好隊,不能自由走,還有上課、上廁所、洗手等活動都是整齊劃一的集體活動,孩子稍有調皮搗蛋的行為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我們是否也應該想想,這些孩子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我是一位國小的老師,我也很愛班級裏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他們面目猙獰。讀了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不禁被她內心深處的母愛和款款深情所打動,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親照顧教育兩位兒子的生活點滴,宛如涓涓細流撫平了我躁動的心靈。平時班級裏孩子的頑皮,天真,可愛歷歷在目,“媽媽,起牀啦!”安安用手撐開媽媽緊閉的眼瞼,像驗屍官撐開死人的眼瞼…。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我對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現在細細想來,我和大多數老師一樣,對自己班級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給他們過多的要求,比如因為擔心孩子們操場跑得太過分,我讓孩子們在操場上可以跳繩、踢毽。如果發現他們在操場上掄繩,我會讓他們在操場上跳皮筋。反正不準就對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場上坐着聊天,這真的是一種煎熬,還有班級裏的很多家長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一窩蜂地都去學鋼琴、學古箏、學繪畫、珠心算、圍棋等,把孩子當成了集萬千期待於一身的無奈選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免會急躁,而不會讓孩子“慢慢來”。

我終於合上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這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好書!這本書有太多的內涵,在閲讀的時候,我不僅想到了自己作為名幼兒園老師與龍應台的差距,同時我彷彿也與龍應台女士共同的温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着她育兒的經驗,經歷,感受和內心的美好憧憬,一邊回味我與兒子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終我坦誠地承認:和龍應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為自己也是一個母親,同時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和學校的學生時,時常會有困惑:現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級要讀二年級的學業,二年級要讀三年級的學業……紛繁的早教機構、親子教育無孔不入,嬰兒出生後就面對了一個競爭如此殘酷的社會,父母時刻被提醒着要為孩子的教育早作準備,讓孩子學得快、學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們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難免會浮躁、會困惑——教育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種快餐消費呢?吃快餐的確能管快管飽,但是最終的結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惡性循環。

孩子不是我們實現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會競爭激烈的犧牲品,如果他們長大後回憶起他們的童年時能感到快樂,就足夠了。

當寶寶跌倒時,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從地上爬起;當寶寶搭的積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幫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厭其煩地重新搭建;當寶寶不原意和別人分享玩具時,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遞給別人,看着他如何適應這個社會學會與人共處……看着孩子一點點長大,同他一同體會成功的喜悦,享受這樣的過程,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其實,孩子在不經意間,已經長大。

我和兒子也走過龍應台女士所走過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經歷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為我心愛的孩子的未來做些什麼,比方記錄可愛的孩子的成長,比方記錄養育孩子的艱辛,比方記錄我們共同的快樂……做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孩子,但終因瑣事而放棄,所以,我很愧疚。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6

龍應台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的,理由是什麼,沒有……可能是因為她的筆法,也可能是她的書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難説……

孩子,你慢慢來,是朋友推薦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壓根就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一樣,週四在噹噹下訂單,週五收到書,或許是因為“樂學會”,所以我花了3小時不到,就把這本書看完,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就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散文或記事文?

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在我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遊,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説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彷彿似跟你説話的語氣,和一個個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

書,其實很薄,內容很簡單,可是,當看到如此簡單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時,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7

龍應台女士是個聰明的媽媽,做她的孩子是幸運的,我也希望有這樣的一個媽媽,在對付孩子的諸多問題上能選擇理智的做法。

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有這樣一句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台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我也希望我的媽媽有耐心,雖然不一定有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但為了一點小事兒不要那麼着急多好啊。我想,每一個孩子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陽光、誠實、肯努力、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等等,這個孩子不一定會會從容文雅,不一定待人處事,不一定在生活上完全自理,但請媽媽不要着急,所以希望有一個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耐心且有愛心。

其次還希望媽媽像龍應台女士一樣很理性,能努力去思考如何尊重孩子。她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一書適合所有已經或將會成為母親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裏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温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

就像封底所言:“這本書裏的龍應台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所以希望媽媽或者老師像龍應台一樣懂得孩子,尊重孩子。

而且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温馨的感覺。如“天上的雲,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雲的背後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龍應台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多讓人羨慕啊。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所以這本書特別地温暖,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8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歎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像熱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為他的父母遮陽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到最後穩健的攙扶着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後來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國語言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最後,站在媽媽曾經最愛的廚房裏做飯……曾經的第一次,到後來的無數次,曾經的手把手,到後來他帶着曾經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於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為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繫鞋帶,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過那兩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帶子,看着他那個小小的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於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所有的慢慢來……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9

“維克多是個早產兒,他説話晚,吐字也不清楚,六歲時就被診斷為認知能力低下……”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維克多的父母並沒有放棄。相反,他們一直堅定地站在維克多身後。給他温暖給他鼓勵。特別是維克多的父親,他説的每一句話幾乎都在表達對兒子的信心。

第一次,在維克多剛出生不久,父親就説:“沒關係,雖然維克多的個子瘦小了一點,但他以後又不用像我一樣幹體力活兒。看他又細又長的手指,説不定將來他能成為鋼琴家呢!”

第二次,爸爸帶着維克多來到兒童諮詢中心。諮詢師要和爸爸單獨溝通,小維克多就一個人在侯客室裏玩起了魔方。因為爸爸説過“借用的物品在歸還時要保持原來的樣子才行”,他就轉啊轉,一定要把魔方復原。門開了,剛聽完諮詢師“宣判”的爸爸看到了大汗淋漓的維克多。諮詢師並沒有耐心等他把魔方復原,她只是把魔方從維克多手中搶走了。但爸爸卻笑着對維克多説:“沒關係,你什麼都沒做錯。所以,什麼也別擔心。”

第三次,父親從維克多的書包裏翻出了被維克多的老師和同學嘲笑的“風”與“蟲子”兩幅畫。爸爸在仔細審視了這兩幅畫後説:“維克多,你畫得很好”,並把它們鄭重其事地掛了起來。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10

寒假有幸拜讀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感觸很深,書中淡淡的文字,簡單質樸的語言,藴含了一位偉大母親內心深處的母愛。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於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敍述發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非常的生活化。

龍應台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雲、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樸實、細膩,簡潔。讀罷展現在我們面前地是一幅幅歲月圖畫,很美,很温馨,又很有智慧。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似乎又若有所思。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一股暖流湧上心來,給了我無限的感動。我也是一個母親,相比之下,甚感慚愧。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於急躁,盲目否定。如龍應台所説的,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母親慢慢地走。尊重幼小生命,平等對待孩子,不能簡單粗暴的指責,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善良、正直、誠實、優雅和擔當……

在這裏我重點反思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在教育學生上的缺憾。沒有耐心,情緒化,對待調皮的學生,有時會很生氣,有時會大聲斥責。不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

有一次,預習鈴剛響,我去隔壁辦公室,老遠就聽到哈哈大笑的聲音從樓上傳出來,我邊走邊想着這笑聲是從何而來。會不會是我們班?於是,上樓直奔教室,想一看究竟。一進教室班長就對我説:“老師,劉嘉豪給他同桌講笑話,惹得大家大聲地笑。”她顯然很氣憤。聽班長這麼一説,我帶着滿臉的怒氣瞥了劉嘉豪一眼,此時的他也許意識到自己錯了,低着頭,看着桌上的書,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如果今天不給他點嚴厲的教訓,那以後怎麼管理?”想到這裏,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見他桌子上只放了本書,沒有本子和筆。

看到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看看你的表現。”他一聽,急了:“老師,別……別……。”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他竟然這樣對我説,我裝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走出教室,進了辦公室,一會兒,他也跟了過來,説:“老師,對不起,我不應該講笑話,逗大家笑,影響課堂秩序”。聽他這麼一説,我真想原諒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種種違反紀律的事,都與他脱不了干係時,説:“以前,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你也總是不斷地向我承認錯誤,這次我再也不給你機會。”説着拿起電話撥通了他媽媽的電話。不一會兒的工夫,她媽媽趕來了學校,得知他犯錯了,不停地數落着:“你真不省事,老毛病又犯了,這麼長時間對你苦口婆心真是白費了,我還以為你有所收斂,沒想到……”説罷,抬手欲打他,我一個眼神制止了她,媽媽相當生氣,這時的他呢,看得出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小聲對媽媽説:“媽媽,我錯了,下次再也不調皮了。”最後又轉過來向我道了歉。

説實話,這樣的結局,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從那天起,他那些過分的行為收斂了許多,也正是從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沒被寫在違紀的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沒有因我的勝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學着安安的媽媽,耐心地與他交流,讓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衝動不叫家長,換一種方式教育;我就會帶給他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上週四的一個課間,我讓他下節課課後找我,他沒有忘記,規規矩矩地進了辦公室。

我和他談了好久,談到他期會考試考得不錯,表揚了他作業寫得整齊,交得及時;談到了他的日記比以前大有長進,肯定了他有堅持閲讀的習慣。並提醒他,如若能做到嚴格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相信他還會有大的進步。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莫大的自信,談話結束,他準備回教室時,恭恭敬敬地説了一聲:“老師,再見。”此時,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複着那句話:孩子,你慢慢來。老師對你有耐心。

是啊,在學生犯錯時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他們,容忍他們間的差異,效果會不同。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老師也會感到幸福。

孩子,你慢慢來。教育是長跑,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變化!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實!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長長的路,健康地走!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11

之前讀過龍應台先生的書,自己對龍應台先生的印象,停留在以筆為劍的女戰士身上。總見其冷靜而鞭辟入裏的分析,淡然卻毫不動搖的骨氣,卻未曾想見《孩子你慢慢來》帶來的是一種寧靜淡雅的閲讀感受,在她醉心於人母的温婉中,彷彿自己也洗去一身硝煙。這種對母子生活常態的描述,使閲讀者和作品之間形成一種温柔的張力。在書裏,我們看不到作者試圖對讀者的説教或者尋求共鳴,而是以最樸實細膩的描述來展現他們母子的生活點滴,這種描述本身就是意義。這樣直接乾淨的表達,引領讀者在觸摸到生活的同時展開關於人生諸多議題的思考。

讀《孩子你慢慢來》我想到了“熱愛”。這種愛的熱情,不止是一位母親對孩子與生俱來的感性,也是每個生命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和感情。

書裏寫道,每天早上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要給華安作嚮導介紹這個世界。“那路上,也看不完哪!這家院子裏站着棵蘋果樹,那家牆腳爬着株葡萄藤。拄枴杖的老太婆在花園新翻的土牀上放了一隻陶做的兔子、兩隻雪白的鴨子、一頂雨傘似的大香菇,香菇傘底下還坐着一隻綠皮醜青蛙——這些,你説華安會放過嗎?”藉由孩子的眼光,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新奇的世界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12

佐佐木正美在《關注孩子的目光》中將“管教”一詞的含義總結為“重複地教+不急躁的等待”。而維克多的父母等待的時間之長恐怕是大多數家長都不能相比的。

可惜的是,學校裏的老師並不是每個人都給了維克多關心和鼓勵,有的老師甚至讓維克多的內心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傷害。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將同等的耐心給予每一個學生。成績至上的原則面前,也許無數個像維克多這樣的孩子就此被老師忽略了。這是學生的遺憾,也是老師的遺憾。

孩子在成長的路途中,也許偶爾會沒有力氣,也許偶爾會遇到阻礙。這個時候,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是否能多給孩子些鼓勵,不急不躁地説一句“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書筆記13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話,講的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怎麼贏?才算是真正的贏在起點,又贏在終點呢?

一般孩子開始上學後,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家庭作業,而這個作業的問題,在上海,或者國內其他發達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兒園的中班,大班。就我們這個年紀來看,孩子的作業可以用浮雲來解釋,可是,就孩子而言,作業簡直就是惡魔,他們能花2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玩,卻只能在寫作業上堅持五分鐘之久,五分鐘後,無論作業有無完成,孩子肯定會做一些和作業無關的事,比如玩玩筆,折下飛機,看看窗外,發發呆,或者出來找找媽媽在幹什麼……

這種走神,對於孩子來説,是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美國的孩子花1個多小時寫作業,日本的孩子話3個多小時,中國的孩子呢?8個小時……即使我們有多大健忘症,忘記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關於不願意寫作業這件事,或多或少多應該還有點印象的吧。自己當年有多麼不願意寫作業,自己又是如何面對老師的質問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贏在起點,或者以這種方式來贏,輸一點點又如何呢?

早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政策,因為當時的大背景,父母總希望我們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們好,不論我們是不是做得到,那時,我們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驕傲,唯一的談資,唯一的希望……那麼,才走過那段路的我們,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願意走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