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87K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讀書心得(通用15篇)

關於讀書心得1

“生活裏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裏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

讀一本好的書,就像魚兒撲進白色的海浪;讀一本好的書,就像被太陽直射的人們遇見一片綠蔭;讀一本好的書,就像在陰霾中迷失方向的人們尋見一米陽光。對於人類來説,書籍是我們精神上比不可失的營養品,它給予了我們知識與道德。

倘若要將每一本書都比作交響樂,那麼我認為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像《月光曲》,總能使迷茫的人們找到方向——一樣的恬靜,一樣的毫無雜質,都給人以一種滿滿的非寧靜而無以致遠的感覺。而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則以一種渾然不同的風格來面對讀者,相似於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高爾基筆下的每一個字詞,在貝多芬《命運》中的每一個音符,無不夾雜着悲痛的心情,無不透露着痛苦的種種遭遇,毫不吝嗇地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訴”出他們埋藏在內心的'苦。

當你的心中有一團雲霧而遮蔽着陽光的時候,看看書吧,它會如同清風一般吹走那團雲霧,還你光明!當你遇到問題而不知所措的時候,看看書吧,它會從一字一句中透露着你想要知道的答案!書,真是個神奇的玩意兒,當你的心中充滿着厚重的灰塵,它輕輕一撫,便帶去你心中的縷縷塵埃!

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去讀書嗎?只有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書中,去了解書中的每一個人,即使是不起眼的匆匆過客;試着去走進他們的內心;去洞察他們每一句話,每一個神情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去揣摩他們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中的種種含義。直到任何一個角色的任何一句話也能夠影響到你的情緒——可以讓你潸然淚下,可以讓你忍俊不禁,也可以讓你忿忿不平。如此,你便成功了,這時,你才真正懂得該怎樣去讀書!

我們該怎樣選擇一本好書?一本好的書是你知識的主要來源地,因此,選擇一本好的書則是至關重要。一本好書是不論出處、價格、作者以及出名與否的。只要適合你,便可以論為好書——適合你的身份,適合你的年齡,適合你的心理及大腦的接受能力。這樣的書,才能夠稱之為是一本好書!

當你無所事事而處處遊蕩的時候,請勿繼續虛度青春與年華!書籍,才是人類最為美好的歸宿……

關於讀書心得2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每每看到我校記錄本上的這句話,我心中都會飄過一縷書香。一本好書,猶如美酒,猶如清茶,使人回味,心曠神怡。翻開《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便看到鄭傑校長誠懇而謙遜的書序:“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書有千般,人有萬種,古今中外,好書總能給我以啟示,以信念,或以激勵,以示範。讀罷此書,作者真誠坦白、氣定神閒的態度和通透細緻、娓娓到來的觀點引起我極大的共鳴,使人恍然一悟、酣暢淋漓。譬如他提出教育不應以“乖”為準繩,教師有義務保護學生自然本性;提出教師應該保存柔美,應該有女性之美;提出教師應為當教師尋找充足的理由;提出要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的新型評價體系;教師和學生都應當學會傾聽和讚美等。以下幾點讓我最為記憶猶新。

一、讓教育迴歸生活

“做會生活,有情趣,會擔當,擁有遠大理想與目標,能夠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具有人文氣質、山海品格的現代國小生。”這是青島一所國小教學樓上粘貼的口號,使人耳目一新。無獨有偶,這本書中同樣有這樣地道的觀點:讓教育迴歸生活,迴歸人。

書中的這一段我印象很深刻:教師要藉助生活進行教育,用生活化的方式教育,以及更積極地構建一種有利於情感、道德成長的校園生活。鄭校長説,具體到實際:教育要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自發的交往,交往的“頻度”和“深度”;教育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機,隨時進行教育;教育要學會等待,給予學生良好的期待,而後等待生活的轉機;教育要靠自然情感流露,要關注每個人的感情生活,讓每個人體驗到真實的“愛慾情仇”。

這樣的觀點讓我醍醐灌頂,也與課程改革、校本班本課程的提出、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平時上課正是缺少這些呀!新時代教育和課程給師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回歸生活,用自己的體驗結合課程暗默地、潛在地和間接地將教學和課程以外的隱性知識傳遞給學生,真正擺脱“教書匠”的身份,成為為“人”而教的教育者,讓學生獲得除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之外的,也是更為缺失而重要的態度、動機、價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長。

二、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

對於剛剛簽完教師和班主任書的我們來説,一些詞語立刻在腦海中顯現,形成一條“紅線”:不能毆打辱罵學生,不得體罰、變相體罰、侮辱、變相侮辱,不得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可用冷漠待之。我們深深覺得:教師確實越來越難當,面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真是黔驢技窮,可謂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可是,誰都知道,對那些必須管理的學生,教師必須有強而有力的懲戒手段,有效地控制這一小部分“害羣之馬”的行為,那麼最終受傷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學生。而且,教師已被請下了神壇,“一日師終身父”的角色一去不復返了,家長和社會便更加難以倚仗。教師就這樣,帶着鐐銬而無能為力。那怎麼辦,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又保護教師自己呢?

面對如此窘境,新的師生關係呼之欲出。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首先不是以血緣,其次不是以感情來維繫的,它建立在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之上的與學生的.平等關係。而且,據鄭校長所説,教師對學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鐵不成鋼”,更不必要求每生必成功,只要對每一名學生盡心盡職,就算是對這份職業有所交待了。只要不是不作為,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懲戒學生是可以的。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尊重學生人格,懲戒合理並公正,符合相關程序,而且能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被懲罰是為孩子長遠計,這樣的懲罰和教育是有效的,當然也是合法合理的。鑑於此,我的班主任工作“懲戒”這一部分更加有理可依、有的放矢了。

三、再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索然無味、直打瞌睡、牢底坐穿,凝神關注、怦然心動、記憶深刻、讓人振奮——這些都是聽一堂課過後的感受,我們教師都願他人聽後是後面四個詞的感受,可是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有前者的時候。那麼,我們的課堂少了什麼呢?我們究竟要多帶些什麼東西進課堂呢?

讀到鄭校長的觀點,深以為然。一堂課,看似什麼都已配齊,卻乏味無聊,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這堂課沒有“精氣神”。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之中,將所有人的心緊緊地抓在了一起,令人無力掙脱,只有馴服,直到下課,尚意猶未盡。一名好教師,自踏入課堂的一刻起,帶到學生面前的不僅僅是知識,也不僅是課堂的組織程序,同時還有精氣神——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每一個亮相,每一個細微的神態,每一句話語,其背後的神妙的東西,都是那麼重要,以至於決定了一堂課的吸引力。

那要怎麼做才能具備這種“精氣神”呢?我幸運地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如果日常練好兩個功夫,則經年必成:一是每堂課不僅帶着智力、體力去,還得帶着心去,盡力忘我,忘了“我”的驅殼,忘了“我”的身份,忘了年齡,忘了功與利。讓去了塵埃的一顆心充滿魅力、超凡脱俗起來,學生便會隨着我們遨遊天外。二是平日裏不斷學習與感悟。學問通達、為人練達,厚實的個性匯聚真善美,從此我們與課堂一道“形神兼備”,閃耀魅人光彩。

教育的力量就取之於這奇妙的精氣神啊!

不知從何時起,教師必修的功課便多了讀書這濃墨重彩的一章。正所謂: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還有人説:“一日不讀書,心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堅持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樣的好書為友,對教師而言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它讓你的心是寧靜的,又不是死氣沉沉的,像秋天裏的樹林,樹林裏有鳥,還有微風,天氣也很爽朗;它使你多了自己都未曾覺察到的親切,使你內心厚實,永葆魅力,精彩無限。

關於讀書心得3

《童年》—讀書筆記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樂的,想要什麼有就會有,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的,而是悲慘,悽苦的。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慘,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精神使人感動,但他也為這吃了不少的苦頭,經常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和高爾基簡直是天差地別,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關於讀書心得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猶如一壺清茶,那淡淡的清香,滋潤心靈的淨土,在這個寒假裏,我就閲讀中國現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精編。

這本書看上去很深奧,其實它告訴我們的就是人世間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一種情感——愛。冰心對小朋友的愛,對偉人的愛,對親人的愛,對世界的愛,都融入在這一紙紙油墨之中。讓我們一起品味冰心這滿滿的愛吧——“因為我若不是在童心來複的一剎那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繁雜之心,來寫這通訊。”這簡單的一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字裏行間流露出冰心想讓孩子們擁有一個純真的童年,體現出冰心對孩子們的愛;“你最愛的`人,抱着最苦惱的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從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時你要佯歡詭笑的在旁邊伴着,守着,聽着,看着,一分一秒的愛惜恐懼着這同在的光陰!”這句話以強烈的語調,闡述在母親病重時,冰心心中難耐的痛苦。不需要太多的筆墨,冰心滿滿的情感就自然地流淌,流淌……

在這厚厚的一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散文《南歸——貢獻母親的在天之靈》。這篇文章雖然只描寫母親臨終前的幾天,卻讓我們看見母親滄桑的一生。消磨、怔忪、孤懸、恐怖、寒風、黯然、彎顫,這一個個讓人心驚膽寒的詞語,讓我們感受到冰心心中的痛苦。“到夜九時,母親的臉色更加慘白。頭搖幾搖,呼吸更加急促。”這句話讓我們所有人感受到一種恐懼。“他突然回身,兩臂抱着頭大哭起來。那時正是一月七夜九時四十五分。我們從此時無母之人,嗚呼痛哉!”從冰心能把母親去世時間記得那麼清楚和強烈的感歎詞,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冰心對母親的愛,是多麼真切呀!

冰心的愛,有對孩子純真的愛,對偉人尊敬的愛,對親人真切的愛,以及對世界感恩的愛。光從冰心的文字就可以看出,只要是曾經施捨過她的一切事物,冰心都會愛它。正如她自己説的,有愛就有一切。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冰心的散文是清麗的,文字是典雅的,思想是純潔的。讓我們也像冰心女士這樣,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用愛給生命添彩!

關於讀書心得5

好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大門,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用不盡它的利息,萬萬不可輕視這些需要漫長形成卻至關重要的好習慣的培養。

有什麼思想,就有人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人麼養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習慣對於人的影響是不可否認不容忽視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當然,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改變習慣是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良好的習慣來保障行動的正確執行,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操控習慣,而絕不能被習慣所操控,所以説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成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醒悟—改變—反覆—鞏固—穩定的過程,所以,剛開始不要着急,要一點一滴的堅持,只要不動搖,朝着一個方向不停止,堅持行動,就有了習慣的雛形,再一點堅持,習慣就成熟了,好習慣越多。

讀書讓我體會到了另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那裏也有小樹,也有鮮花,也有歡樂的小朋友。只是你只要用心體會,就能發現更加豐富的東西。我永遠也忘不了那《綠野仙蹤》中桃樂西和她那機智勇敢的夥伴們;也永遠忘不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的辛苦;還忘不了《木偶奇遇記》中那知錯就改的小木偶。

所以,讀書是快樂的,讓智慧伴隨人生,讓成為習慣。一起來讀書吧!

關於讀書心得6

這星期,我們讀了《再被狐狸騙一次》,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鳴。上海人。我節選了其中一篇《會貿易的`狐》,作為讀後感。

這篇文章講得是:一天,“我”捉到了一隻可愛的小狐狸,把小狐狸放進籠子裏。第二天,母狐帶了一隻紅腹角雉來到“我”家,想和“我”交換小狐狸。可沒換成,它便用一隻死老鼠、一泡稀糊糊的狐狸屎、狐狸尿、拔“我”家的母雞毛來做報復。

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人要講信用,不能言而無信,貪得無厭,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辦到,千萬不能失信於人!就如: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關於讀書心得7

閒餘在家翻看之前淺讀過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安娜卡列寧娜》,《野草集》。我讀書很慢,對於經典都需要時間來揣摩,揣摩一縷淡淡抑或一股強烈的思想。在《大學》正步走來時,兩千多字卻不知耗費多少日夜星辰,顯示謄寫,感受背後千年流光歲月的力量在筆尖遊走。下載朗誦音頻,感受古韻猶存。剛開始逐字逐句的翻譯推敲,連段成篇,整理整體思想。又分篇成段,提取思想,感受每個小節的獨立卻又緊緊相依。獲得這著作中的瓊枝甘露受益一生。淺嘗則止,故淺談此《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短短數千字,卻藴含無限玄機與道趣。古人説:“大學者,大人之學。”大學之道,內聖外王之道。內聖外王,修己治人。 久久傳誦的三綱八目,在《大學》中娓娓道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八目為修己治人的諦音。至於三綱:明明德,親民,此為至善,又為其總綱領。反覆誦唸卻只能通曉隻言片語。大學之道又不只只碎語可以詳盡。

於“明明德”即弘揚光明品德,此以修身為目的,將本身藴藉的品質加以培養再發揚以至引領周圍人一起“明明德”,恰如《論語》中能近取譬,推己及人的聖言。即使是自己獨立風霜,為何不疊柴成堆,共同燃起春日的温暖。於“親民”,即使民新,便是讓大家時時自我更新,如一日去污,則日日不停地使自己保持潔淨身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字煥然一新,將過去積累與心得污邪日日滌除,內心清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是的,日日新,便有所得,得到一份寧靜,收穫一點啟迪都比那些渾噩俗世來的意味幽幽。最終回到“止於至善”何謂“止”?停止抑或終止?論及至善。善字相當廣泛,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道德或目標的高點。目標每個人都會定製,有高估,有貶低,也有中肯可行,但最重要的是知其所止,知道什麼時候停止,停在什麼地方,停在什麼程度上。埋頭苦幹忘乎所有,有錯。蜻蜓點水淺嘗而止,也將徒勞無功。故恰到好處,此思想可灌注到學習之道上。至於如何應用則自有自身的妙趣。

“停車坐愛楓林晚”,懂得停,才領略勝過二月陽花的楓葉,別操勞在山水墨畫中。 三綱之物便輕描淡寫概括淺思,按規律辦事,從止於至善到明明德再到親民,紮根於土,枝繁葉茂。八目款款而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方法途徑,修養身心的法則,故修身為根本,最終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目的',大學之道也可成為君子之道,君王之道。格物致知,熟悉的四個字又會暗含怎樣的智慧,專研分辨事物而達到認識態勢,此過程需要實踐,實踐是格物致知的手段,空談與古人的一紙理論卻拘泥得很多,不可動彈的 歷史文字,或許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才能另闢蹊徑。那份屬於自己,而不是道聽途説並傳閲四方,略顯愚昧。真誠,正心。真誠,真心誠意。在文中體現為慎獨行,立身體,即君子應表裏如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獨自閒居也應保持好操守,不可放縱自己,對妻子相敬如賓,對來往之人也要尊重慎獨行。誠意之後為正心,心為意志真誠易被感情所役使,端正心智來駕馭感情,用理智來修養身性。正心為修己的最後一步,心正故路直,路直才能一往無前,往往路斜了,不是空費光陰,迷失方向,讓心點亮一盞燈,正路在前。 修身恰如武俠小説裏修仙無般,修身論心,粗俗點便是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無論結果怎樣,在過程中利己利人。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之後的必然結果,孟子之言,家為國,國為家,雖然家法不似國法強制實行,確實一種靈魂的固式,維繫傳統孝悌的條框,治國先齊家,平天下先治國,皆以身作則,如此循環,悉讀此中絜矩之道,民心向背,德本財末,仁人可愛憎人,不僅枚數治國之法。於己而言,修己才是最重要的。寥寥數段,粗糙地概括了這所謂經典。經典的方向又何以至此。方向前踏可正過往不堪扭曲。正踏可堅韌前進的思想靈魂。對未來卻是一盞小桔燈,指引前進。何謂學之精尖?靜心沉思,去浮躁之氣。為何青年總哀歎學業不繼?似乎把每節課聽得鍋瓦瓢盆都裝滿了。可是滿的是負擔而不是實際有用的。格物致知,剔除水分,只有乾糧才能維繫前進的能量。量思過往,用先輩的老手藝,去探索過往的自己,從不美好的自己裏,找到更好的自己。現在的路,不是一心向前,就會走對方向,就會走出自我,真誠正心。閉上眼,眼睛所及始終為表面。心之所及才是最真的。走在無際的馬路上,卻不知微妙的坡度,欺騙着你墮落。心正,其更甚微處,我也無法詳盡,實在可惜。

在開學之前,國立中山大學就對新生布臵了悦讀感,其內容就是這本厚重其內的《大學》,有人叫苦不言,便是草草了事,便不再深入,也有人翻閲揣摩終成些許,收穫頗豐。為什麼學校讓我們閲讀《大學》呢?作為現代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後知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着學習壓力,家庭壓力與未來就業的壓力,在這浮誇的社會中,失去了原有的平靜,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外加外在平凡,內心卻糾葛重疊,矛盾激烈。在這物慾橫流,文化氾濫的社會狀態之下,歐美文化的強勢入侵,日韓文化的侵襲與社會中的云云總總的負面,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只是庸庸碌碌,蝸居與宿舍,對着虛無的屏幕傻笑,對着單調的鍵盤不住的敲打;貪於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讓時間貶值,抑或根本無視時間的存在,離去“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愈發的消磨意志,沉淪在自己挖掘的深淵之下。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也是必須實踐的課題。將此作為終生考試製度,考核的不僅僅是道德,更多的是對道德的堅守。其次作為學生,學習永遠是第一任務,為以後的前進加油,該怎麼學習?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展。畢竟現代社會綜合性強又具有多變性,將自己打造成多稜多面,才不至於短板水溢,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既然選擇了就有責任去完成初心。

正如:“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才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更甚者付出性命。況且不是説一時半會之事,古有張飛,雖有些許計謀,卻無法阻止他暴戾,草率的性格,處處得罪鞭笞不快之人,最終腦袋搬家也是意料之中。 《大學》之道,在於修身,在於立志,在於奮鬥。無道德,無修養,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鬥,不奮鬥,便終不可“外王”。這樣便又墮入到無盡的深淵。要積極反抗,提高自身修養,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不積小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關於讀書心得8

説起讀書,長了這麼大,還頭一次審視讀書。因為從自己當學生開始到身為人師,我們都時刻與書為伴,只不過我們太習以為常了,甚至沒能夠好好靜下心來,去品味以下讀書的感覺和收穫。

學生時代的讀書感覺,一個字“累”,儘管自己沒有在高中畢業時,把所有的書都撕掉,燒掉,但也毫不吝嗇的把它們裝進口袋給賣掉了,可以想象那時候的書對學生的壓抑。

走上工作崗位,發現在學校學的知識已經不能夠使自己從容的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求知面孔,甚至無法控制他們靈活的四肢,使得課堂內外,散亂不已。這時,一種再度學習的願望油然而生!

先是看影像資料,聽一聽他們的育人技巧。後來發現,看影像資料侷限性太強。變改為看書。隨時隨地都能夠翻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看的書自然就多了起來。最七年級個月兩本,發展到一個月4本,讀書筆記也用了一個又一個。有時候,我還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日記裏,不時被女兒翻閲,她也有了寫讀書筆記和寫日記的習慣。

自從看書以來,對書中的理論知識不太感興趣,甚至感覺作者有羅列無用的東西以充當作品的內容之嫌。對讀書者來説,學不到任何東西。這可能就是人們為什麼對現在的書有這麼一種看法“現在不管是不是個人兒都能夠寫書!”

對人類最具影響力的《論語》,我看完之後,方感覺出書人競如此的不負責任,同樣的一句話,競在書中出現兩次,並且命名在不同的章節中,賦予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看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讀書中,我曾經發現了一個戲劇性的時刻:生病輸液時,是我們讀書的最好時刻。靜靜的躺在病牀上,認真的'讀着每一句話,慢慢的去品味書中的道理和智慧。唯一的缺陷就是無法把精彩的部分、哲理性的話語記錄下來。等你有時間在去記時,也許找不着了,這時候是最可惜的了。

書,還是要繼續讀下去的,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在有書讀的日子裏,我們生活的很充實。讀過很多書之後,我們會發現眼神中充滿了定力。我們不會在無所適從的面對變換無窮的世界,我們因此會從容的度過每一個精彩的時刻!

關於讀書心得9

這本書的主人公小託比,身高只有1。5毫米,他被全族人追捕這,因為他爸爸桑·羅爾奈斯拒絕公開一項能源發明技術的祕密,爸爸和媽媽美婭已經被人抓住了。“只差這一個毛頭小子,他們就可以在天堂團聚了。”偉大的鄰居——喬·密西説。喬·密西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壞蛋,但許多人都很佩服他,他有很多手下,比如説,大樹上有100個人,就有40個人是他的手下。

託比,我佩服你,我不敢相信,一個13歲的.孩子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氣魄,如此大的勇氣。託比,我祝福你,祝你早日恢復平靜的生活!

關於讀書心得10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學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在學習中,書本是一位無言的老師,是我們在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便是講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讀書要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因為這對於我們處在學習時代的人來説,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成員提供充裕的學習的資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為一名學生應認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夢想。有時,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佳作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一首好詩會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帶進一個神祕的世界,只有細細去體會才會是在愉快中學習。當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愛讀書,容易;如果一輩子都愛讀書,談何容易。無論誰都可以使自己的夢想成為現實,但要現擁有能夠實現夢想的信念,毅力,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當讀一本書時,我手裏總拿着一支筆,遇到共鳴以及有疑問,就在底下畫一條線,並簡單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寫在空白處,如果長時間這樣做,不但對閲讀與作文提供很大的幫助,而且有時候翻一翻,會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覺。我讀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讀完一篇文章,會寫成讀後感等等。這樣可以抒發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感,自己的自創觀點。閲讀體會分好多種,有的就是純粹感想;有的還可以是小論文,先説明問題,表明觀點,然後找論據,用看書學習得到的觀點,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段我學習都有什麼收穫,把它們都整理出來,用知識書或提綱等形式歸納起來。

學習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學習的真諦: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創新型學生。我們讀書就是要有春蠶的精神,蜜蜂的作風,蠟燭的風格,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奮力拼搏,樂於探究,無私奉獻的精神。

常讀書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要求多看書,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學習的突破夯實的根基,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

關於讀書心得11

今天早晨,我閲讀了一篇文章叫《百合花開》,使我陣陣感動。

講一個頑強小百合,長在一個高達數千尺斷崖裏。剛剛長出來時候,和雜草一模一樣但它有一個念頭:“我是一朱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我一定要開出美麗花朵。”懷着這個念頭,百合深深地紮根在斷崖上,努力吸收着水分和陽光。

春天一個清晨,百合經過重重困難,終於結出了自己第一個花苞。旁邊雜草嘲笑它,連偶爾飛過蜂蝶鳥雀,也勸百花不用那麼努力開花,在這個斷崖邊上,開出世界上最美麗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

百合不管他人怎樣想,懷這念頭,努力開花!百合終於開花了,但它不驕傲還是一朵一朵地盛開着,努力結出一顆顆百合籽。種子隨着風飄落在山谷、草地和懸崖邊上,到處都潔白百合。後來,這裏被人們稱為“百合谷”。

一株小小百合,竟有這樣念頭,着個念頭使它;在沒有充足陽光和水斷崖裏茁壯生長,這個念頭使它;不管別人嘲笑努力生長,這個念頭使它;盛開着潔白百合,結下小小籽。

關於讀書心得12

魯迅《希望》賞析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句話是魯迅先生在散文詩《希望》中所引用的來自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1847年7月17日致友人弗裏傑什—凱雷尼信中的話。意思是:“絕望即是虛妄”,這一點正與“希望就是虛妄”相同。理性一點理解,在《希望》中魯迅先生是想説,他曾經對世事有着非常大的希望,然而經歷過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如今發現那些希望最終成了虛妄。當魯迅處於絕望的迷茫之中,本以為最終的一切不過都是要以進入“墳”而終結,但卻又發現這絕望原來也不過是虛妄這樣看來,絕望與希望皆為虛妄,倒不如選擇懷抱希望,只是魯迅先生面對身體和靈魂均已漸漸衰老的自己,選擇了把希望寄託在了“身外的青春”——青年人的身上。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

這是魯迅先生在《希望》開頭的句子。寂寞來源於何處?魯迅説他的手在顫抖着,靈魂的手也在顫抖着,頭髮也已經斑白,時光的流逝,青春早已不在,這是他寂寞的來源之一;其二,作者的心很平安,已經激不起一點憤怒或者希望,包括憎恨。如果説這是許多年以後魯迅對自己現狀的描述,那麼許多年前,他也是充滿希望,血腥和鬥志的。然而也正是這些鬥志之後,“血腥的歌聲”過後,留下的是一片空虛,然而我為了抗拒這空虛的襲來,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但是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壓根就不能抗拒“空虛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麼?

魯迅用一個反問句告訴讀者,他知道青春已經逝去,但是他覺得自己“身外的青春”還在,這裏即時指年輕的青年人們。但是,這些青春,魯迅所看到的青年人的所作所為,和自己想象和希望的相去甚遠,所以他説:“雖然是悲涼飄渺的青春罷,然而終究是青春”,這其實是魯迅先生為青年人感到悲哀和內心深深的痛苦的寫照,現在的青年人,已經忘記了希望,忘記了血腥,忘記了鬥志......  接下來,魯迅先生引用詩人裴多菲的詩句,又説裴多菲愛國,為國而死,又説“然而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其實魯迅是想説,現在的青年人,他們擁有青春,給了你希望,讓你擁有“身外的希望”,但是,他們卻像娼妓一樣,在毀滅自己的青春,在毀滅希望,在拋棄你的希望......

魯迅《希望》文中,兩次引用“絕望之為希望,正與希望相同。”,其實是表達了兩種不截然不同的思想。第一次引用,他想説的是,希望和絕望都只是虛妄,因為這些青年們的行為,他們的“平安”,即使他們擁有青春,但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最終和絕望一樣,只是虛妄。

“我只得由我來肉搏這空虛中的暗夜了”,我想,這也是魯迅先生第二次引用裴多菲那句話的原因吧,雖然魯迅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青春了,但是他想以自己的筆頭,儘自己最後的努力,喚起青年人的鬥志和血腥,喚起他們的希望,去搏擊黑夜,奮勇向前。魯迅最後以“絕望之為希望,正與希望相同”結束這篇散文詩,是想告訴讀者,既然絕望是虛妄,希望也是虛妄,那麼為什麼不在虛妄中選擇希望呢?這裏魯迅是以否定絕望來肯定希望。這樣至少還可以去搏擊和復仇,可以去證明青春過。

這其實是魯迅先生對青年人的希望。

縱觀全文,魯迅先是表達了絕望,後又表達了要在絕望中找到希望的思想。在作品中,作者回顧了自己青年時的心境,其時正值辛亥革命前期。同時,他又引用裴多菲的詩句來表達現在的青年人的消沉讓人絕望的思想,但這也是作者寫作的原因,他希望藉此喚起青年人內心深處的鬥志和血腥,所以這也可以説是魯迅的希望,也是整篇散文詩的精華所在。

在我們今天看來,當年魯迅先生所説的青年人的消沉是什麼?是沒有革命鬥爭的精神和勇氣?是沒有為國捐軀的`膽識?還是沒有承擔起國家興亡的職責?如果不細細翻閲歷史,我想我們很難找到答案。

然而,對於今天的青年人,大學生來説,我們的消沉是什麼?是迷戀於這個日趨發達和誘惑的花花世界?是在校不做學術,談情説愛,考試只求通過的安於現狀?是進入一所大學,從來不思考自我需要,按照一個模式組裝的知識工具?還是找到一份工作,守着一份工資,安分守己和逆來順受的勞動工具?

其實,我們都是,至少現在的青年人中,大部分如此。

這不由得又讓我想到魯迅先生文中引用的詩句:

“希望是什麼?是娼妓”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好,變強大,但是我們做了什麼?僅僅是希望而已。這中希望,充滿了誘惑,充滿着美麗的憧憬,然而我們在美夢中的時候,卻與我們的希望漸行漸遠,是那些美麗的夢想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如此?答案是後者。很多人會説,長大了反而沒想法了,長大了變得穩重了,其實不然,只是,在我們用青春作為賭注的成長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去放棄希望,去安於現狀,所以我們漸漸變得沒有夢想和希望了,變得大同了,也就是常説的“穩重”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是絕望。

而我們要做的,是一次思考和大徹大悟。錢理羣先生講座時曾説:“大徹大悟之後,人們還可能出現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既然一切都如此,都看透了,那我就什麼事也不做了,就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之,這就是《過客》裏的老人的選擇。在某種意義上説,正是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的選擇。周作人就説,我是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之。而魯迅的選擇恰好相反,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前面是墳,但是我還要努力地往前走,我要反抗,我要奮鬥。”我想,對於我們這一代生存在物質文化及其豐盛的時代的青年人來説,一何種態度去徹悟,去面對未知的挑戰,是我們讀了《希望》之後該思考的問題。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我們要做的,只是無論在什麼時候,給自己多一個希望。希望固然不會給我們一切,但絕望卻一定會使我們失去一切。當我們想以絕望來結束一切的時候,是以失去一切為代價的;正如我們企盼希望能給我們一切而到頭來終於失望一樣,都是虛妄的。與其將自己置於虛妄的絕望之地,不如擁抱希望,雖然希望不免會給我們帶來失望因而顯得同樣虛妄。但希望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燦爛的前途,如果我們不放棄我們心中的希望的話。

讓我們去肉搏這空虛中的暗夜吧!

關於讀書心得13

今天讀了《智慧之花》這篇文章後,感慨良多,不知心裏是激動還是難過。

故事中瑪利亞發現了男生們觸電後,並不是像我們一樣盲目地衝上前去,試圖把他們拉開,而且江雪在發現自己吃的冰糕是變質的後,她不是説自己知道這個冰棍兒不能吃了就行了,她還要告訴別的.同學,並且去消費者協會鑑定這個冰糕是好還是壞。

如果我遇到了別人觸電了,我一定不會一下子衝上前去把觸電的同學拉開,而是叫沿路的大人來幫忙。但是我如果發現我吃的是劣質冰糕,我頂多會告訴同學們不會再去買了,但我不會去消費者協會鑑定冰棍的質量。

比起她們來,我差得多了。是啊!正如同文章的最後一句話,顯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將愛心,勇氣和智慧融於一身。

關於讀書心得14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他像一個蛋糕,美味無窮;他想一棵蔬菜,補充我們的營養,也像一杯水,為我們解渴,我覺得讀書不僅有快樂,也有痛苦.比如我吧.

今天,我在我美麗可愛的小房間裏,準備看那又有趣又讓人入迷在其中的書.這本書是我最愛的'一本,在我家是皇冠級的,這本書讓我開懷大笑,笑的讓人肚子痛,這時事就來了,我媽媽疑惑的問:“小石頭,你是不是在打電腦呀,笑得那麼開心.”我連忙回答:“沒有,沒有,我沒有玩.”這事不是説過就過,一場暴風雨正在慢慢地靠近我,風雨來了,這時媽媽又説:“你到底有沒有玩電腦?”我不耐煩地回答:“沒有,沒有不是才跟你説嗎.”“你讓我我進來”媽媽説,我便起來開門,媽媽進來後,摸了摸我的連網器,媽媽生氣的説:“小石頭,為什麼連網器是熱呼呼的.”“我沒動我怎麼知道?”我平和地説,媽媽氣憤地説:“真的沒.”“真沒”我説,媽媽氣憤的頭上冒火,説:“做人要誠實,連網器是熱的,連網器是熱的就是有人玩過,證據在這裏,你又怎麼解釋,”“我”.“你別我了,叫你多看書,你卻玩電腦,趕快讀書”現在是狂風暴雨,我擋也擋不住!我只能答應哦,雖然現在收到了委屈,但是一想到書中的畫面,不禁讓人開懷大笑.

讀書有苦也有樂,有委屈也有歡笑,讀書能讓得到心靈進化.

關於讀書心得15

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階梯。”書,它可以使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意義。

讀書最大樂趣就是從中找到自己不知道事情。裏面有少年時期叛逆,美麗風景描寫,鮮為人知祕密或故事,探索奧祕,還有給人鼓勵感人事蹟。

讀書是一種休閒。煩悶時,讀書可以解悶;當你勞累時候,讀上一本書,它使你靈魂得帶到了解脱,不再有了世俗煩惱,融入了這本書世界,體會其中無限樂趣。

讀書給人恬淡、寧靜、心安理得快樂,是名利、金錢不可取代,書就像人類精神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缺陷。

Tags:讀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