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故鄉》有感精選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故鄉》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故鄉》有感精選15篇

讀《故鄉》有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叫《故鄉》的文章,看完之後我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是由魯迅先生寫的,主要講了魯迅先生在外地生活20年之久後因犯了傷寒而回到故鄉,可人、物的變化卻讓他感到一陣悲涼,特別是小時候與他一起玩的:閏土。

閏土會用胡叉捉猹,還會用斗笠和樹枝抓麻雀,他還見過跳魚兒……閏土心裏裝着無窮無盡的魯迅所不知道的新鮮事,因為魯迅只能看到院子裏的那個四角的天空。在與閏土的交往過程中,魯迅每一天都過得快樂、充足,並從閏土那裏學到了許多他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

然而,當魯迅先生再次回到故鄉時,看到的卻是另外的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啊!那是閏土嗎?他身材雖然增加了一倍,可他先前的紫色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已經都腫得通紅,一點兒也沒有小時候可愛的樣子。"更讓人一驚的是:閏土一見到魯迅,馬上就跪着説"老爺"。為什麼二十年前的那個活潑能幹的閏土竟變成了現在這樣唯唯諾諾、奴顏婢膝的形象呢?我想在封建社會的壓迫下,他們不得不遵從那時的主僕關係;並且在戰爭的侵犯下,人們都過着悲慘的生活,社會也隨之越變越壞,否則閏土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讀完這篇文章我覺得:現在的我們生活在當下,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下,沒有社會的階層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的,與那時相比我們現在真是太幸福了!

讀《故鄉》有感2

這個寒假,我讀了好幾本課外書。但是我最喜歡的是《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它主要介紹了男孩比利和兩隻獵犬——小安和老丹之間生死與共的情誼。其中最讓我難忘的要數比利和兩隻獵犬參加捕浣熊比賽的故事了。比賽中,他們遇到了重重困難,小安和老丹有好幾次遇險,在大家都放棄尋找它們時,比利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找到了兩隻獵犬。而小安和老丹也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先後贏得了銀將杯和金獎盃。

在這個故事中,我對比利所擁有的愛、信任、責任、誠實和勇氣感到敬;也被兩隻獵犬那顆忠誠的心打動了。當兩隻獵犬的生命走向盡頭時,比利傷心欲絕。這也給他的童年記憶留下了深刻的回憶。我有一隻可愛的小倉鼠,它的名字叫”小布丁”。我很愛它,喜歡在空閒的時候陪它一起玩。它也很喜歡我,喜歡在我身上”瞎逛亂串”。如果有一天我家的小倉鼠死了,我肯定也會像比利一樣傷心不已。

這個温暖心靈的故事是我的最愛,它會讓你一遍一遍地讀,每一次都感動落淚。

讀《故鄉》有感3

在暑假中,老師要求我們讀三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魯迅的作品集《故鄉》。這本書是我從圖書館借的。當時,我毫不猶豫的把這本書從書架上拿下來,迫不及待的想細細閲讀。

這本書包含了魯迅一生所著的各種各樣的散文和小説,展現了他的才華橫溢以及獨特的寫作技巧。

在“散文輯”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阿長與《山海經》。文中,魯迅通過回憶童年往事來敍述他與阿長的故事;通過童年對長媽媽的情感以及她名字的來歷、外形的特點進行詳述。告訴我們魯迅原是尊重阿長,但阿長謀害了隱鼠,已導致他對阿長的敬意慢慢淡化了。雖然如此,可阿長的一個舉動又喚醒了自己對她的敬意。我想,別人不肯做的,也不願意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消失了。

在“小説輯”中,令我難忘的是許多名言以及他獨特的寫作手法。就拿《孔乙己》中的最後一句話“大約孔乙己已的確死了”來説吧。這句話原是個病句。因為“大約”和“已經”互相沖突了。可魯迅卻敢大膽地使用它。這樣就表達了魯迅對孔乙己死活的懷疑。還有《閏土》中的結尾部分“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這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的後半部分,被世人當作是他的名言,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樣,廣為傳頌。

這本書讓我認識魯迅、瞭解魯迅,從而成為讓我希望可以閲讀更多魯迅著作的一扇窗。它讓我真實的感受到他的才華橫溢以及獨特的寫作技巧。從而拓展了我的知識面和閲讀量。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愛讀書!

讀《故鄉》有感4

許多人曾把絢麗多彩的朝陽描繪成徐徐向我們走來的花枝招展的少女,更多的人也曾用五彩繽紛的語言描繪出火紅的夕陽西下之後,在這一派迷人的夜色之中,偶然捕捉到了星光的星光倩影……

遠處閃爍着的聖潔的光,已分不清哪裏是燈哪裏是星了,這裏是燈的海洋,這裏是星的海洋,仰望空間,那天幕上競鑲嵌着無數晶瑩的珠寶,就像那驟然揭開的灰色的貝殼,柔軟的裏層競孕育着一層迷人的飽滿的珍珠,萬頭攢動。然而這裏與之不同的是,天幕中閃爍的光是銀白色的,這,不禁使我又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潔白的荷花!但我覺得,這裏,難道不比那“剛出浴的美人”般的荷花還要醉人嗎?這竟使我的貪婪的私慾發作起來,伸開雙臂去捕捉它來盡情的玩賞。然而,那又是怎樣可笑的妄想啊!它們是聖潔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當我微微動了一下,由於痴神仰望而有些痠痛的脖頸的時候,與我眼光平行的遠處,居然呈現出一片奇祕的海洋,海面上波光粼粼,但沒有洶湧的波濤,沒有吼叫的海風。然而這裏並不是寂靜的,聽,那裏有清脆的“嘀嘀嘀”的聲音,噢,還有兩顆閃亮的流星在後面緊緊追逐。

啊,那故鄉的夜晚!那迷人的星光與萬家燈火!

讀《故鄉》有感5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一書講述了主人公比利的家在美國奧沙克山區一個美麗的峽谷中,他最大的心願是得到一對獵犬。他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依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攢錢終於買來了他心愛的獵犬——老丹和小安,並與兩條獵犬一起捕捉浣熊,得到了捕獵比賽的金獎。比利不輕言放棄的故事,不由讓我想起了學打籃球的事。

打籃球是一件十分累人的體育運動項目,爸爸媽媽希望我通過鍛鍊快點長高,於是為我報了籃球課。一開始,我天真地認為打籃球只不過是去隨便打打比賽,充其量也只是玩玩而已。我去上了第一節課後不禁“大失所望”,教練説先要熱身半小時,休息5-10分鐘,再運球30分鐘,然後打比賽30分鐘,最後是沿着球場跑上10圈。這就是我們一節課的內容。

第一節課,我們的熱身是從一個小遊戲開始的,名字叫“運球抓人”。需要一隻手運球,一隻手抓人。首先輪到我來抓,我是這裏的新生,其他的都是老生。他們一個個東躲xx跑到我前面引誘我,一會又走到我身後嚇唬我,他們就像一條條靈活的魚在水裏遊動,我怎麼也抓不住他們。我又氣又惱,心裏直埋怨教練為什麼不給我安排到新生班裏,簡直不想再學了。這時我眼前浮現出《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主人公比利用了兩年時間才攢到50美元買獵犬的情景,而我卻連一個多小時的運動都想放棄不做,頓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我想我也一定行的,於是咬咬牙堅持下去。

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時間,我喝了一大杯水才緩解了口渴。這時,我卻感到大腿的肌肉又酸又痛,如果這裏有張牀,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躺上去。此刻,大腳趾處也傳來了一陣痛楚,原來經過剛才的熱身,我的腳趾上居然起了一個大水泡。短暫的休息時間在教練的口哨聲中很快結束了,我一跑腳趾頭上的疼痛就一陣陣向我襲來,教練卻責備我偷懶。我心裏有委屈又惱火,明明事出有因,卻被人誤會。我忽然又想起了比利,他不就是我的榜樣嘛,不就是一個多小時的運動而已,我一定可以挺過去的。這樣為自己一打氣,似乎腳上也不再像剛才那麼疼了。

到了打比賽的時間,腳上的水泡更痛了。我正準備和教練説自己腳上已經長了一個大水泡,比賽不參加,讓我在一邊休息觀賽。話到嘴邊,我又想起了比利得到一對獵犬的經歷。我想他當時遇到的困難比我難多了,但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難道打籃球這點小事就能難倒我嗎?我相信我也一定能夠堅持並完成的!出乎意料的是,教練居然安排我打主力。我一次次想起比利的故事,那些情節就一次次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教練宣佈我們以四比三的成績打敗對方時,我興奮地大聲叫了出來,沒想到我不僅堅持下來,還在比賽中為我們隊出了不少力。此刻,我完全忘記了腳上的疼痛。

比利靠堅持和努力工作換來了心愛的獵犬,每當我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我便會想起他,他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給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讀《故鄉》有感6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是一本同傑克·倫敦《荒野的呼喚》和埃裏克·奈特的《靈犬萊西》一樣,是美國最偉大的寫狗故事之一。

本文主人公~比利所擁有的愛,信仰、責任、誠實、勇氣與堅持的力量,和愛犬共度難關,結下了生死與共的友誼。

比利的兩隻勇敢與忠誠的獵犬—小安與老丹,為主人贏得了捕獵比賽的金獎盃,在奧沙克山區為比利獲得崇高的聲譽。然而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山獅,勇敢的老丹用生命護住了主人,而深情的小安也不願在獨活於世……

在我小的時候,也有一隻像老丹一樣的家犬。它個頭高大,但十分温柔。它那是總陪在我身邊,一起嬉戲,一起打鬧,一起進食,一起受罵,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比我兄弟還兄弟,它是你在我出身後爸爸抱來的,比我小了幾個月,所以我把他當成了“弟弟”。

很多事情一晃這麼多年,也都忘了,我都記不起它的名字,我只記得在幫它洗澡時的樣子。

那天我和它玩耍時,玩出了很多汗。晚上我洗好了澡,把它喚進浴室,放滿了水,把它抱進去,它乖乖的站着,眼睛微睜,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就像個去度假的富翁似的。

我先把它身上慢慢的淋濕,用小手給他慢慢的按摩,可能是用力大了,它轉過頭用舌頭舔了一下我的手,眨了幾下眼睛,頭一斜,又慢慢的躺了下去。我停止了按摩,摸了摸它的頭,給它上了沐浴露,一邊給它洗澡,一邊還給它唱兒歌:“我還是個烏龜顛倒,哦哦哦哦,走起路來唱唱跳跳,哦哦哦哦”我左擦擦,右擦擦,把它身上的毛都擦的亮閃閃了,然後又給它沖水,它開始有點抗拒,但看了看我,馬上很乖了,剛衝完,放好水龍頭,它就歡快的站起來,抖來人抖身上的水,一下子水花四射,我笑着用小手捂住了臉説“別鬧了別鬧了”,它似乎聽懂了,停了下來,伸着舌頭,搖着尾巴,在一邊看着我。我拿出吹風機,一邊給它吹,一邊用梳子梳它的毛髮。它感覺舒服極了,不時的看看我,用舌頭舔舔我的小手,汪汪的叫兩下。洗完澡我把它帶進它的小狗窩,它開心的就進去睡覺了。

如今它已經不在了,但每次在路上看到其它的狗狗或是看到關於愛犬的書,我都會想起兒時的玩伴,我記憶裏的小白狗!

讀《故鄉》有感7

男孩比利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老丹和小安。生活中,他和它們形影不離,相依為命。經常一起穿越山嶺、尋找冰河、捕捉浣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遇到了山獅,老丹為了保護比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對此,小安也不願意獨活於世。見此情景在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僅只有老丹和小安情誼,還有那充滿傳奇和幻想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紅葉下掩埋的美好的童年記憶。

讀着讀着,不知是何時,我默默無言的眼淚已經流到了臉頰上。浣熊犬為主人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我通常認為這僅僅就是狗對主人的忠誠而已,其實我發現這裏面還有主人和犬相互之間真摯偉大的愛,以前我看到許多描寫狗忠誠的句子都不以為然,但這本書卻讓我難以忘懷,我真正體會到了“忠誠”的深刻含義,猶如春蠶到死絲不斷的這種精神。同時,讓我懂得了要牢固樹立一顆感恩的心,就像學生對老師,孩子對家長一樣,永不忘懷。

讀了《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使我堅信:動物和人類有着豐富的情感,它們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同樣我們要像善待人類一樣善待它們,因為那紅色羊齒草就是我們美好的見證和回憶。您説對嗎?

讀《故鄉》有感8

在這個學期裏,我們學習了魯迅故鄉童年時的魯迅就向生活在地獄,天天寸步難行,但長大後卻豐衣足食。而童年時的閏土小時候生活在天堂,天天無憂無慮地玩耍着,長大後卻成了別人的奴隸,給別人做牛做馬。中的一篇短文,叫做少年閏土,可是在課堂上老師推薦我們去看,我們班上的人就一個都沒去看,所以我準備,在寒假裏去看。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去看,閏土是其中的一個角色,他就是農民的一個代。閏土的少年時光,多麼美好,抓鳥刺查十倍關於多麼快樂的生活,可中年時的閏土那是多災多難,生活灰暗的不能行,這就是什麼的?不信呢,不是因為世界的黑暗,而是人類的黑暗。一個閏土可能還算好,可是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人,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閏土一樣的人,他們都和閏土一樣過着多災多難的生活。

童年時的魯迅就向生活在地獄,天天寸步難行,但長大後卻豐衣足食。而童年時的閏土小時候生活在天堂,天天無憂無慮地玩耍着,長大後卻成了別人的奴隸,給別人做牛做馬。

從魯迅幾十年後見到閏土是閏土叫他的第一句話是老爺中,寫出來閏土這些年受到的多災多難,反映出了魯迅痛恨舊社會的高尚品德

可那是幾十年前的社會了,現在我們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已經好多了,每家每户都能穿上衣服,也能吃上吃的。可卻還有一些地方的人過着這樣的生活,而我們作為未來的新動力,應該要努力去學習,然後去打破這些黑暗的社會,讓人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讓他們不要在想以前一樣被黑暗勢力欺壓。

讀《故鄉》有感9

讀了魯迅先生的《故鄉》,體會到了很多事情,但其中還是希望最為突出。

一個社會,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成尊卑不同的上下階層。上級層層剝削,下級無奈受剝削。某些人甘於受別人剝削壓迫,然後去壓榨、欺壓比他們還下層的人民。某些人雖然對壓迫表示痛苦,但卻無力反抗,同時沒有想過去反抗。有些人在壓迫下變得壞了,人際交往出現問題。人與人之間是厚障壁,無法溝通交流,也無法互相理解,更不能友好相處。有的'人卑鄙,尖酸刻薄了,潑悍了,庸俗勢利,貪婪了,有的人麻木愚昧,抱怨,對生活消極了,有的人冷漠,壓迫人民,不顧人民只顧自己的利益了。在這個社會,城市與農村都很貧窮荒涼,灰濛濛的陰影籠罩在上空。這便是魯迅先生所處的年代。

我感受到了在那個年代裏生活的苦和人民的苦,感受到了舊中國的落後衰敗。魯迅先生生活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當然感覺非常黑暗、迷茫、無助。

的確,魯迅先生願意創造美好未來,但沒有人能與他結伴而行。這是多麼悲哀而又激憤的事實啊!

但魯迅先生仍懷有希望,保留着希望的種子,願意去尋找肥沃的土地,探索方法,將實踐變為美好的現實,開創新的生活,開出漂亮的花朵。雖然希望有時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我認為它是必要的。人有了理想希望,才能去追求,去探索。在沮喪灰心時給予力量,驕傲時給予警示。希望真的是極其重要的。在黑暗的社會中,魯迅先生就是因為有希望,才構造出了一點點的想象,給他慰藉,為他點了一盞燈。在那個灰濛濛的地方,有如雲朵移開一塊,透進幾縷陽光。

在生活中,各個方面我們都應擁有希望,讓自己向成功一點點靠近。有了希望的種子,只要找到合適的土地,任何時候都能生根發芽,開出花。

讀《故鄉》有感10

進了學校,小強和娟就分開走了,因為他們的寢室在不同的方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根本不知道要讀那篇文章。離開地球是我的無奈,離去也是我的選擇;可它突然把剛才吃進肚子的食物吐了出來,然後又去吃,吃了又吐,吐了又吃......這樣折騰了好幾回後,終於把食物真正地吃下去了。

然而鄉愁並非主要的,最讓人感到悲哀的卻是閏土的巨大改變。那個金黃圓月下西瓜田裏的閏土不見了,站在作者面前的是一個捏着長煙管裹着薄棉衣在冷風中瑟瑟發抖的農民。閏土悽苦的生活是什麼造成的呢?是那個社會。這一切都讓人感傷,鄉愁夾雜着作者對故鄉破敗的感慨,不免有萬種滋味齊聚在心頭的感覺。惟有希望才會讓人在寒冬裏感到心底的一絲温暖。哀傷與希望的交織可以説是《故鄉》的基調。

對我來説,回憶故鄉的時候只有留戀,因為自己的快樂的童年留在故鄉。

從鄉下小鎮來到北京,進了一所美麗的大學,卻喪失了我的聽覺,除了麻雀、灰喜鵲,和嘰嘰喳喳的烏鴉,我聽不到其他的鳥叫。我盯着那羣飛遠的麻雀,告訴自己它們是黃鸝,是杜鵑,是布穀鳥....

我聽不到麥叢裏斑雞一長一短的叫聲,我聽不到松樹林裏金翅兒的啼鳴,我聽不到秋空裏“滴滴水”的清脆的裂響,我聽不到屋檐上燕子的歌。

我也聽不到溪流的塗塗的聲音,也聽不到晨霧裏不知名的蟲子晨曲,我也聽不到原野上黃牛的長哞和陽光裏曬太陽的豬患快意的呼喊......

我再也沒有看到自由飛翔的羽翼,再也沒有看到夕陽裏飄起的炊煙,再也沒有看到拖着鼻涕打鬧的童年......

我的故鄉有座荒家,裏面埋葬着我的夢想,我的靈魂,我的心。有一天它會裂開,跳出一隻金褐色的蟋蟀,它震響雙翅,進入我的夢鄉。關於希望

以前看過豐子愷先生的一篇短文,叫做《實行的悲哀》。大意是説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打算的時候興致勃勃,充滿了激情,可是真正實行起來了,卻會發現不過爾爾,難免有些失望。他特憊舉了學生放假的例子,大概也是我們當學生共同的感受吧,即放假前對假期的生活充滿了憧憬,真到了假期,想像中豐富多彩的生活其實也平淡得很。他把這形容為一種“悲哀”。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小説時,我就深切地為這種“悲哀”所籠策。當然,還有一句更流行的話能將這種悲哀表達得更加貼切,那就是“相見不如懷念”。

其實,細緻地想一下,也許會有這樣一個結論:人的想像力總比現實的可能性要大。當把一件事情想像得很美好時,現實不會那麼美好;當把一件事情想像得很糟時,現實也不至於那麼壞。於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可能就是要比生活在憧憬中的人要平靜一些,不至於在大喜大悲中大起大落。

按照上面的説法,豐子愷先生文章的題目就應該改作《憧憬的悲哀》了。不是嗎?是我們自己無端地構造出一個“美好的假期”,而最後只能在現實中跌落;是“我”一直念念不忘早已不存在的月夜下的閏土,才會感到“氣悶”和“悲哀”。

想到這裏,就愈感到小説結尾處的深刻了。“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原來讀這句話時,總覺得好,但不知道好在哪裏。現在才發現,它是在敍述一種人生態度。魯迅先生説的“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意思並非讓人們放棄希望,而是把希望放在一個並不顯眼的位置,不要讓希望總是佔據自己過多的視野。在現實中踏實地走着,這樣就不會總是失望,於是路有了,離希望也更近了。

我想魯迅先生的告誡也許特別適用於我們年輕人。從小就在 “長大了以後要當科學家”、“長大了以後要當藝術家”的口號中生活慣了,倒是很少被教育去認識現實中的困難。於是總是在失望中去接受現實,好像現實和理想總是矛盾的。為什麼不能從一開始就平靜恬淡一點呢?這就會有更多前進時的喜悦,更少受挫時的沮喪了。

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是需要理想和勇氣的,但這遠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走,並且要一直走下去,持之以恆,永不放棄。

讀《故鄉》有感11

如果説哪一本書能讓一個愛犬的孩子感同身受、悄然落淚,能讓讀者為小主人公的勇氣擊節歎服;能讓讀者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局扼腕歎息、重新去思考理想、信念與友情的涵義,而讓美好的情愫在心中索繞不絕,心生無限神往,這本書就是——《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過多少書籍的陪伴,它們如同腳下一塊塊的鋪路石,迤邐向前;它們如同一盞盞星燈,為我照明,或如清風明月水河澹澹讓人心曠神怡,或如晨露撫面葦草呵足一般讓我開懷大笑;或如星垂平野月湧大江般讓人生敬畏,或山鳴谷應萬壑雷動般讓人迴腸蕩氣。而這本書卻讓我百感交集!

家住林邊的男孩比利如此迫切地想擁有兩條小狗,但並不是隨便任意品種的狗都能打發的,而是唯一的——一獵犬!開始我不由訝然失笑,並且不無嘲諷:小小年紀,為何如此不切實際呀。既然生活那麼拮据,而獵犬又那麼昂貴,肯定得不到父母的應允。果然,比利遭遇了重重困境,導致體重驟降、偏食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我可沒見過如此痴心不改的孩子。曾經我也想養過狗,可是爸媽語重心長地告誡我養狗不僅是玩耍,而更多的是肩負的責任,讓我望而卻步,就此鳴金收兵了,所謂識實務者為俊傑嘛,可不像比利那樣愚頑不化。比利一味橫下心來,不再茫然無措。他想盡了辦法,用整整兩年時間積攢來的五十美金買了兩隻小浣熊獵犬,給它們取名老丹和小安。讀到這裏,之前的譏諷嘲弄早己遁無蹤跡,取而代之的卻是震撼與感動:比利的一意孤行不正是堅韌不拔、矢志不渝、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嗎?遠大的理想、近切的目標不正需要這樣的毅力方能實現嗎?相形之下,我不由為自己輕易妥協與放棄而汗顏!就拿最簡單的事例來説吧:每次去旅行之前,都信心滿滿的打算每天寫下所聞所見的旅行日記。開始數天洋洋灑灑地如約執行了,可堅持不了一星期旅途的勞頓與潛滋暗長的惰性便佔據了上風,讓半途而棄敗下陣來。我心中豁然洞開:樹立高遠的志向不容易,而日復一日不離不棄地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更非易事!

接着,比利開始不斷訓練老丹和小安。他訓練他們如何將浣熊趕到樹上;在月黑風高之夜帶着老丹和小安到荒郊野嶺打獵,比利無論做任何事都傾心投入,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隨着情節的深入,我對比利的崇敬之心亦與之俱增,待到他與獵犬們榮獲捕獵浣熊的金獎盃時,我真替比利倍感歡欣!

然而跌宕起伏的情節讓我的心提到嗓子眼。有一回他們打獵時遇見兇猛的山獅!老丹奮不顧身地去保衞比利,被山獅奪去了生命。而小安不願獨自苟活於世,也追隨而去。這份濃情厚誼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肺腑,讓我想起那句古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真叫人生死相許",那是對友情與愛的詮釋與扣問!友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獲的一部分,友情的典範照亮歷史的長空直抵當下: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的情誼;荊柯為報知遇之恩留下"士為知己者死"的果敢與豪情;亦有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為朋友呂安挺身仁義直言而獲罪,"臨刑自若、援琴而鼓"式的清正高潔;更有如同為蘇門四學子的蘇東坡與黃庭堅亦師亦友、亦莊亦諧的友情,他們互相調侃對方的字,蘇東坡字形偏橫,而黃偏縱,蘇東坡戲稱黃字像樹稍掛蛇,而黃庭堅謔説蘇字像石壓蛤蟆,這份曠達的情誼穿越時光依然温暖着今日!而我們同樣在友情中互相砥礪奮進!

比利搬家之際,驀然發現老丹與小安的墳中長了一株美麗的紅色羊齒草,正契合了書名,讓我掩卷沉思。我查閲植物百科,紅色羊齒草是一種羽狀蕨類,現已絕跡。我突然想起書中一個古老的傳説:一個印第安男孩與女孩在暴風雪中迷了路,被凍死了。人們發現他倆時,看見他們之間架起了彩虹一般的紅色羊齒草,於是,人們就認為那是仙境的聖物,能讓男孩與女孩獲得重生!我顧悟:美好的信念與希望不會消散,它們會紮根土壤永駐人間!

讀《故鄉》有感12

《故鄉在遠方》是一篇寫故鄉的散文。但與一般寫思念故鄉的抒情散文不同。這讓我想起了我與我故鄉的故事……

文中一共描繪了作者經歷的四個“故鄉”。這四個故鄉每一個都是那樣美,然而作者對四個故鄉的感受都各不相同。

在作者的筆下,故鄉是一個接一個變化着的。而自己卻是一個處處無家的流浪者,不知道哪兒是自己的故鄉。

作者筆下的“故鄉”不只是單純的地域概念,更多的是指“精神的家園”,一個安放感情的地方。所以,“故鄉”隨性而動,因情而生,所以只要作者“還會繼續流浪”,就會處處為家,就正如題目所説,他的故鄉在遠方。

作者原生活在水光瀲灩——山色空濛的西湖,但作者漸漸地感到杭州與她格格不入,從而走向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

我的故鄉在美麗的產白山腳下的吉林省,這裏是我安放感情的地方,我從小生活在這裏,這裏有我童年的記憶、生活的痕跡。如今的我仍然生活在這冰雪之地,但十年後,我會離開這裏,總是在走,一邊走,一邊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長的種子。隨遇而安,落地生根,像一羣新時代的遊牧民族,一羣永無歸宿的流浪移民。

我想,在我內心的深處,自己對那片土地仍有深深的熱愛,我愛那片土地,因為在這篇土地上,有我快樂的童年、心愛的親人、傷心的淚水,那是一種來自靈魂的親切,是血濃於水的親切,由不得你來拒絕。

還記得年幼時在門前與小夥伴玩剪刀石頭布,每個嘴邊洋溢着幸福,昔日的朋友可能都已經外出打拼,但不要忘了大家來自同一個故鄉,擁有同一份記憶……

故鄉總是留給我們太多美好記憶,種種感情不能表達我們對故鄉的情義。在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總能體會到其他地方體會不到的温馨與舒適,因為這是我們的故鄉,它從來沒有拋棄過我們,永遠都是我們傷害了它。

也許多年以後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離開了父親姐妹,可我總會想起我的故鄉。也許我已經年多半百,在繁華的都市,熱鬧的水鄉或是偏僻的高原……但是我依然忘卻不掉生我養我的長白高地……這就是我與作者共同的地方,生我養我的地方和親人至死不忘!永遠不會抹掉我童年的記憶!我的志向雖然在遙遠的地方,可愛故鄉的心永遠也抹殺不掉,這就是我與作者用同感的地方,我愛筆者的幾個故鄉,更愛我美麗的大美長白山!將來無論我走向何方也不會忘記你!

讀《故鄉》有感13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裏寫的一句話,如此一句話,卻深深的紮根於我的腦海,至今還引我深思。

魯迅先生的文字,將我帶入了他回憶的浪潮裏,牽引着我步入了他的故鄉——紹興。兒時的回憶總是那麼美好,包括魯迅先生也有一份美好回憶,這份美好回憶來自於他兒時的夥伴,閏土。

“深藍的天空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 ”這些充滿童趣的文字,使我更加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在回憶兒時閏土時的心情,彷彿處於滿片的花海,蝴蝶翩翩起舞,陽光也傾灑而下。

在那樣一個備受壓迫、飽受艱辛、磨難的社會生活環境下,人們變得麻木、自私自利。文章中的閏土和楊二嫂的前後變化令我感到咋舌,從少年天真活潑的閏土變為現在滿臉愁苦、麻木遲鈍的中年閏土,從年輕、美麗、守本分的豆腐西施變成如今尖酸刻薄、搬弄是非、唯利是圖的楊二嫂,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體現了當時典型的市儈形象,不得不讓我感歎。

魯迅先生回到故鄉後,所見所感全都抒發在了這一片文章裏。

故鄉的蕭索景象和故鄉人的蜕變,使魯迅內心感到失望,並同時燃起對新生活的嚮往。

正如魯迅先生他自己所説的:“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許正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這份對未來新生活的嚮往和希望,也激發起我對自己充滿未知未來的嚮往和探索的勇氣。

伴隨着魯迅先生的回憶,我又深深的品味起那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語。

讀《故鄉》有感14

酣酣鄉水,思念無盡;美美鄉心,温暖無限。

她自歐洲踏過泛泛之途來美,尋不到家鄉的水,只可飲啜着異鄉異土的水罷。行旅匆匆,人亦匆匆,掀起心中煙沙,連心情變得麻木,而陪伴麻木的心的是無盡的;追憶着大陸故鄉的情茶和安居三十多年第二故鄉的安水,她的心裏,是對故鄉的以往無盡的思念,花開後花又落,思念一層疊一層。

淅淅瀝瀝的風雨迷濕了回鄉的念頭;混混亂亂的凡塵迷花了望鄉的視眼;無情無心的生活將人活生生地從故鄉剝離,剩下的只有痴鄉的心,以及家鄉最能安撫心的最美好的東西。

憶及往昔,在悠悠涼風的仲夏傍晚,大人們忙了一天的農活,坐在自家的庭院裏靜靜地享受這傍晚時光,梵歌載載,任時光的白馬馳過,等一聲塵埃落定。老舊廚房的燈光暗暗的越發温馨,炊煙伴着炒菜聲裊裊升起,伴之而來的還有讓人垂涎的飯菜香味。

躺在院子裏的竹製搖椅上,伴着花貓,搖一搖清風蒲扇,愉悦地聞着母雞“咯咯噠……”的聲音,看着鴨蛋黃一樣的夕陽緩緩地落下,慢漫地帶走白日炎炎的熱氣,胭紅的雲朵一層疊着一層波浪似得以太陽為中心往外湧,越外面顏色越發白皙,不過他們在時間的沖洗下終將黯淡了。白白的月兒彎彎,似一團小棉絮,在藍藍的天幕中早早地掛着,用柔美的眼神俯望着舊舊的民房,幽幽的山崗,緩緩地清。我愜意地躺在搖椅上,毫無壓力感,只等夏風薰心。

支一方方的小木桌子,架在院子裏,石榴樹下。拿幾條矮矮的小板凳,飯菜逐個端上來,擺上筷子、瓷碗,香噴噴的幾個簡單菜色,引得未成熟的石榴透着微紅的臉蛋紛紛低下頭來,似乎也想嚐嚐這鄉間晚飯。

爺爺拿着蚊香放在桌下,夜色未深沉,可那時明淨的天空從夕陽落下的山崗透着微微的亮撒滿了滿天的星星,眨着好奇的大眼睛痴痴地望着誘人的小鄉村;涼潤的晚風晃着院子裏的石榴樹,温柔地拂過我的臉頰,用泥土和樹葉的想起刺激着我的嗅覺,揚起妹妹的長髮,又帶着飯菜的香味戀戀不捨地走向遠方。峨峨遙山,俯瞰清河,淌淌清河,醉望遙山;柔柔的月兒用柔柔的月光柔柔地撒向月下大地;螢火裝點着燦爛仲夏,對荷蛙鳴,蟀歌連綿,燈光,音樂,組成一個樂隊,在美美的夏晚忘情的演奏。

幾多繁華少,那美好而瞬逝的韶華,我燦燦的年華,隨着成長的孤車駛過萬千風景,縱使世人所説的美景,我未見幾何,它們終是敵不過童年那夢一樣的仲夏夜,那故鄉的夏景。

水是故鄉甜,琦君讚美其故鄉的酣水,是對温馨的回憶一份難解的不捨;而我的心,在日漸繁重的學業裏,我只能用那空餘一點的年華,憶幾許風景,平靜心中因無風乍起的波浪

讀《故鄉》有感15

燈下,我緩緩合上書頁,感受着那植物纖維混雜着油墨的清香。汪曾祺先生那樸實又扣人心絃的文字,和他故鄉食物那天然又誘人的味道,在我腦中飛速又有節奏地流動。故鄉與食物那斬不斷的悠悠情思在我心間瀰漫開來。

從記事起就愛跟着媽媽天南海北地旅遊,除了風情,自然少不了美食的誘惑。但走得越多,吃得越多,愛得越多,家鄉烏鎮的味道就愈發濃郁。

小湖羊

羊是世界各地餐桌上津津樂道的美味。蒙古、新西蘭、土耳其,這些地方的羊肉名聲極大,且多受人稱讚,自然也包括汪先生。但我們烏鎮特有的,並不怎麼為人所知的小湖羊,卻別有滋味。

這種羊是我們故鄉這一小塊地方的農家總會養上幾隻的獨有品種。小湖羊是綿羊,但羶味很輕,肉質肥嫩。燒製這種羊的最佳場所是農家搭的露天土灶,多是用來紅燒,最佳就是配面。紅燒羊肉面用的是本地的手擀細濕面,勁道且吸汁。羊肚和羊肉都先燒得軟爛,鮮嫩且入味。沸水裏汆過的面配上羊肉、羊肚、羊湯,很快把湯汁吸足,撒上姜、蒜、辣椒末,大口下肚,面香與羊肉每一絲纖維的鮮香在舌尖融化,美味至極。舉筷就不捨停下,最後非得把臉貼碗將餘下的幾絲面連湯汁都吃個乾淨,才覺得滿足。

糕點

汪曾祺愛故鄉那些毫不起眼的家常甜點,我也對家鄉那些獨有的簡單糕點情有獨鍾。

姑嫂餅也許是最有名氣的。曾見一位作家大力誇讚姑嫂餅,在文章的最後卻言不知道姑嫂餅出自何處。真想走進書裏告訴他,姑嫂餅就是我家鄉的特產,鹹甜交融,入口品之,化為細粉,味道極香而不單調!

桔紅糕頗受當地小孩的青睞,味似桔味軟糖,但無奶糖之甜膩,入口甘,彈牙可口,細細嚼之,在牙尖跳躍的快感奇特,但不大為人所知。

還有一種就算鄰縣也無跡可尋的“稀有物種”,當地人稱之芽麥塌餅,黑乎乎的,軟塌塌的一團,“顏值”讓人敬而遠之。但它散發着一種菜籽油加青草混合的特殊清香味,軟糯香甜,有一種天然的草香,讓人回味無窮。這種獨特的香味正來自其最主要的植物食材——草頭。這種野草只有清明前後才發芽長葉,也就只有那短短几天適合採摘,所以讓人格外珍惜。

汪曾祺先生喜茶。家鄉的茶,除了清香的杭白菊,其他的種類就有點怪了,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茶。

薰豆茶味道最為有意思。採來鮮綠的嫩毛豆,鹽水煮後熏製成幹,牙口好的大人小孩喜歡抓上一把邊走邊嚼,鹹鮮,很香,但嚼多了咬肌就生疼了。所以人們更愛把它與切得細細的醃製曬乾的胡蘿蔔幹一起,待客時加入黑芝麻,熱水一衝,製成香茶。天然的豆香、胡蘿蔔香、芝麻香一起湧進鼻孔,黑、綠、紅三種鮮明的顏色在玻璃杯裏上下跳躍,喝上一口,鹹香中帶着天然的甘甜,清爽的口感,配着甜食來吃,那味道沒有更好的茶可以媲美了。

家鄉人待客還有一種鍋餈茶,煮熟的糯米均勻貼在大貼鍋上,用大鏟子刮成薄片,剷下,變身為一面白一面焦黃的鍋餈,涼透後密封保存,半年也不壞。同樣是拿水一衝,並加上糖,潤滑甜美,濃濃的米香瀰漫。媽媽説,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裏,鍋餈茶僅在招待貴客時才會奉上。如今,鍋餈茶里加上兩個糖蛋,就是我最愛的營養美味早餐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烏鎮就在天堂中央。寫着家鄉的食物,就想起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中寫到的:“不是為了寫食物而寫食物,而是為了鄉愁。”烏鎮的味道,就這樣濃濃的,與書香一般,縈繞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