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集合)《三字經》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 篇1

《三字經》想不大家都不陌生吧,它與《百家姓》、《千字文》並列成為三大國學經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及一些民間傳説。

《三字經》全文一千一百多個字,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着很有節奏,作者是王應麟,但是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藝術瑕疵,不過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魅力人被世人所公認。

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也確實如此,它有着永垂不朽的生命力,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它有着課本上學不到的歷史故事和做人道理,還附這一個個小故事呢,比如:《以人為鏡》、《乘風破浪》、《鐵杵磨成針》等等。都告誡着我們該如何面對生活。比如像《鐵杵磨成針》中的:李白小時候是一個很是貪玩的'小孩子,有一天,他逃學出去玩,在一個小路邊看見了一個老奶奶,老奶奶正拿着一個粗粗的鐵杵,在巖石上反覆磨來磨去,李白看了很是奇怪,就跑過去問她,老奶奶説:“孩子,我正在磨針繡花呢!”李白很吃驚,問道:“老奶奶,這根鐵杵這麼粗,你怎麼把它磨成繡花針呀?”老奶奶笑道:“乖孩子,知道水滴石穿嗎?只要我一直在這兒磨,總有一天啊,這粗粗的鐵杵就會變成纖細的繡花針的,明白嗎?快去  瞧!這下你對《三字經》應該瞭解了吧。你可別看它僅一千多字,它的內容可豐富了。説到這裏,我倒想起了在生活中《三字經》所教給我做人的道理呢!

那天下午,我們約好了和楊雯雯一起出來玩,在好樂多門口見,那時正趕上是夏天,天氣很燥熱,我們就站在那裏一直等着她,朋友們都等不及了,孫曉倩跳出來大罵道:“楊雯雯也太過分了吧?她自己慢得像只蝸牛,還要我們在這裏受罪,真是的,像她這種人,算什麼朋友啊!我們自己走了算了。”她們似乎都很贊同,但我只是淡淡的應付了一句:“再等等吧!”雖然我也有些受不了了,但我不能走,應為這是我想到了三字經裏的一句話——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是,雯雯是沒有信守諾言,但我們不能像她一樣,我們是有道德的人,做好別人的榜樣才算是。”我對她們説。她們聽了這話,態度有了一些轉變,我們依然在那裏等,一直等到她來了,但似乎誰都沒有對她提過這件事。

讀了《三字經》,我真是受益不小啊,不僅學會了待人處世要寬容、有誠信,還學會了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等等數不清的東西,這全得歸功於《三字經》啊,既然這樣,那就讓我們大家都愛上國學經典,瞭解歷史文化,感受一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傳統的無窮魅力吧!

《三字經》讀後感 篇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想必大家對這幾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經》可以説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並且老少皆宜,雖然它由三個字組成,卻藴藏着許多道理,簡單的敍述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裏面所講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小時候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唱歌一樣,卻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卻悟出了極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歡的一句“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學以致用,每讀到這一句就讓我想起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這樣,我想起自身的經歷:幼時我的母親總會為我報許多的興趣班,唱歌、舞蹈、書法、電子琴等霸佔了我的業餘時間,而且還非常的辛苦,當時我非常的牴觸。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有時間去接到這些愛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門門功課,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本領沒有丟失,隨時可信手拈來,必竟“藝多不壓身”,而且還能讓人“藝高人膽大”,可以讓我在同學們面前自信的秀出來,我才理解了母親的用意。當然,單有才藝是不行的,學習也得強,也正是有了國小時的奧數那種“撥雲見山”的感覺,讓我對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優異成績。想想如果當初我像淘氣包一樣,拒絕了所有的興趣班,沒有當初的努力付出,現在會是怎樣的後果——我將會一無是處,估計連學習的`心情都沒有。所以説孩子要從小培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要讓自己後悔一輩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想必這一句是膾炙人口。一塊美玉若不經雕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所以説我們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朝着它前進,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不斷的磨礪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終有一天會學有所成。

説到這,想必大家對《三字經》有深入一點的瞭解了吧,如果我們將《三字經》中的精髓悟透,那將是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自己的能力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越。所以讓我們好好的學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將所有的“寶藏”裝進大腦,這樣我們才能走上人生巔峯!

《三字經》讀後感 篇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

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三字經》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説明《三字經》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藴含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中還列舉了許多意義匪淺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温席、孔融讓梨等,其中蘇洵二十七歲方才學習的故事讓我受到一些啟發,説的是北宋散文家蘇洵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淞,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闢,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蘇洵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現代的我們所缺乏的,由此我們更應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

《三字經》讀後感 篇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喜歡讀《三字經》,不僅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陶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更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的第一個句子,第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哲理。“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我明白少年時代要懂得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要必須要敏而好學。

古人常雲:百善孝為先。只有在家能恭敬地侍奉父母,尊敬長兄,在外才能尊師重教,誠待友人。古往今來,凡是孝子,莫不受人尊敬。所以《三字經》裏就有這麼一句:“首孝悌,次見聞”。雖然我現在還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但我相信隨着年齡的一天天增長,它將影響我的一生。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因為這裏面講了兩個非常有名的典故: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

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仉氏一人織布,挑起生活重擔,但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他們原來居住在鄒城以北馬鞍山下,附近有一塊墓地,年幼的孟子便時常跟着別人埋墳頭、哭喪,跟着喪葬隊伍玩鬧。仉氏認為在這樣的環境,孟子很難成才,便搬家到城西的廟户營。這裏離鬧市近,年幼的孟子無心學習,整日受商賈影響。孟母認為這樣下去,依然無法讓孟子成才,於是再次攜帶孟子搬家。這次他們搬到了學堂附近。每月七年級,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孟子也依樣模仿,學習禮節。孟母見了,心下寬慰,把孟子送入學堂讀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非常生氣,她當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把已經織好一半的布匹剪斷,並對孟子説:“你荒廢學業,就如同我剪斷織布。布要一線一線地織才能連成一寸,繼而才能一尺,才能一丈。學習也要日積月累,只有堅持不懈,方能成才。你今日如半途而廢,就像這被剪斷的布匹,成為無用的東西。”孟子聽後,猛然覺醒。他羞愧之餘,發奮苦讀,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人尊為“亞聖”。

這兩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是多麼的至關重要,而孟母教子有方是多麼令人尊崇。

熟練《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三字經》將伴隨着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 篇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就是我國家喻户曉的《三字經》。

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家喻户曉的《百家姓》與包羅萬象的《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俗稱“三百千”。《三字經》雖然成書年代最晚,但它的字數內容之長,覆蓋讀者之廣,教育作用之深使它後來居上,因而被人們稱為“蒙學之冠”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三字經》不但是“蒙學之冠”,還是“國粹之寶”,它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藴含了歷史、地理、道德、傳説等內容,其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可真是“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呀!怪不得它會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讀了《三字經》後,我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要厚道,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同時要增廣見聞,學習知識,明白數理變化,要通過研讀各類文章來提高自己的修養……”。

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非常感動,黃香在四歲時,就懂得給暖被褥;孔融四歲就能把大梨讓給哥哥,自己拿小的。這種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德行,不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需要通過努力學習才行。而我從出生到現在,竟然從來沒有給長輩讓過“梨”,説來慚愧,吃玉米時我挑最大的;買物品時我挑最貴的;甚至在我盛飯時,總把自己一碗盛得滿滿的,給爸爸、媽媽一碗盛得很少。記得有一次,爸爸給我和媽媽做了二碗香噴噴的炸醬麪,當爸爸問我要哪一碗,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大的一碗。吃着吃着,我發現媽媽從麪條裏夾出一個荷包蛋。哈哈,有荷包蛋,太好了,但是我把碗裏的麪條翻了一個底朝天也沒發現荷包蛋的蹤影。我眼巴巴地看着媽媽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心裏想着:一大碗的.麪條也沒有一個荷包蛋好吃呀!都怪自己不孝順。如果能像孔融一樣,把大的一碗讓給媽媽,我就能吃到荷包蛋啦。我感到慚愧呀!這是爸爸對我的教育啊,使我懂得了“謙讓、孝順”這個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時也知道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判斷,而要深刻理解其內涵後才能下結論。

通過讀《三字經》,使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字經》讀後感 篇6

寒假期間,學校要求背誦《三字經》,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麼用?我極不情願地向書店走去。誰知拿起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的《三字經》,我竟一眼不眨地看兩個多小時,直到肚子唱起空城計,我才匆匆付完錢,興高采烈地向家裏奔去。

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五年級,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三字經》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為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紗袋,當作現在的電燈泡照明,用來晚上讀書;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非常的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説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一代代的後人。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一想自己,感覺十分慚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學校是全市規模最大的學校,老師教學水平也很高,可以説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可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知識。可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學習不刻苦,有時還做違反紀律的事,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 篇7

《三字經》是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卻的入門之書。據材料引見,《三字經》是中國近年來傳佈最廣的啟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全文結構嚴謹,文筆天然流利,深入淺出,講究押韻,朗朗上口,很是適合背誦識記,百讀不厭。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輿、*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普遍流傳而又言簡意賅。

如今的每個家庭都只要一個獨生後代,許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呈現都是家庭作風不良或教育不嚴而形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的權利和嚴格要求後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獨生後代有許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經》教育人們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以身作則、從國小起,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温暖牀蓆。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長輩,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呈現那麼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三字經》作者具有不凡的歸納綜合和言語表達能力,這從其對歷史的表述中便可見一斑,文中對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變遷,寥寥三百餘字,卻集其要點和精髓,讓人耳目一新,頗有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寥寥數字,卻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後順序,”三王“所指、三個朝代的建國君王、延續時間,以及從夏朝起頭摒棄禪讓、王位世襲等豐碩的.知識。

《三字經》雖然重在傳道,可是並非枯燥的説教,它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孝父、孔子拜師、趙普讀《論語》、公孫弘抄書、孫敬頭吊頸讀書、蘇秦錐刺股讀書、孫康映雪讀書等,這讓人在學習中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對為人、處事、求學、結交等方面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

《三字經》在結尾時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給子孫兒女留下什麼遺產。作者的立場是”人遺子,金滿?;我教子,獨一經。“他説世人留下許多金銀財富給兒女,我呢?教育後代,唯有一冊經書而已。在教育後代的問題上,很附和現代觀念。

解讀《三字經》能讓更多文化並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讀完《三字經》,能對我國傳統文化有進一步認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養,弘揚正氣。

《三字經》讀後感 篇8

《三字經》類似於現在的兒歌,雖每一句話很短,卻包含着一個個的小故事,所謂的短小精悍。從國小起,上學的第一天,老師就開始教我們這一個個小句子,並把意思告訴我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出生下來之時,並不會有什麼惡的思想的產生,每個剛出生的人並不會煩惱。然而,老者對世界的感覺卻很多,有些老者在年輕時做過不少好事,他們就會覺得世界是多麼的温暖,因為他們在帶給別人温暖的同時,也會自己感到温暖。而以前經常幹壞事的人,終究會為之前做過的壞事感到愧疚、後悔。所以要像新生兒那樣善良,給別人温馨的感覺。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個道理可以在《曾子殺豬》中看出。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她的兒子要跟去,但妻子不讓,於是騙小孩説等她回來後會殺豬給小孩吃。於是,後來曾子按照之前的諾言,給小孩殺豬吃了。如果當初曾子沒有按照這個諾言實行的話,小孩當時肯定會很傷心。因為他期待的事情到最後變成了大大的失望,在他長大了以後,便會把這種不守諾言的事情再實行到下一代,便會一代代的傳下去,變成了不好的結果。所以要從小對孩子好好教育,把好的知識、品行給予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過錯。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裏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以上故事所闡述的種。種道理都是古人將經驗總結下來的,是要經過多少時間的考驗,所以到現在都能長久流傳。讓我們思考着古人的話中道理去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吧!

《三字經》讀後感 篇9

本學期,學校科研處組織全體老師觀看百家講壇視頻: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併發了相關學習資料,這次學習,是我真正走進了《三字經》。看視屏之前,《三字經》的內容我知之甚少,只會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後面是什麼內我並不知曉。看了錢教授的解讀之後,我對《三字經》有了新的認識,我感到自己太孤陋寡聞了,我要補上這一課。

《三字經》是故人智慧結晶的經典,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它採用敍事和倫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典故,從上古社會到清朝結束,把各個年代都列出來了,文路清晰、流暢。《三字經》的內容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背,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藴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使人看了受益匪淺。從《三字經》中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既能用來教育學生,又能啟迪心智,既是一本難得的幼兒啟蒙讀本,又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比較欣賞這幾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古人尚且知道,教育孩子受環境、方法、時間、恆心的影響,我們現代教師更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更好的發展。為人師、為人母的我感到慚愧。我知道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我要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作為一年級的數學老師,不單單是教學生會做題就行,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使成長中的'學生走正確的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要教的東西很多,要教學生懂理,尊敬師長,友愛同學;要交學生懂得謙讓,互相幫助,寬以待人;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傾聽他人;要教他們做到彬彬有禮,井然有序……

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養,通過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作為教師,要了解歷史,借鑑歷史,取其精華,發揚光大,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學生時,就會引經據典,同時運用聖賢的智慧,教書育人。讓我們認真學習《三字經》,繼承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 篇10

我讀了三字經的最後幾個字——“英英八歲了,可以吟詩”到“禁慾,要努力”。它講述了古代聖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哲學。有幾個詞對我影響很大:“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學習;當我強壯時,我行走;當我去見國王時;當我去人民;當我出名時,我給我的父母看;當我在前面時,我在後面;當我在後面的時候;當我勤奮好動的時候,玩耍是沒有用的。”這幾句話主要是説我們年輕時應該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間。這樣,成長為一個國家。為了人民和他們自己。它還能讓父母和長輩感到自豪,造福子孫後代。

過去,我一直認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仍然很長。我沒必要這麼累,也沒必要這麼努力學習。我可以保留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但是現在我只知道時間過得很快,太陽和月亮跑得很快。對我們來説,學習的機會很少,如果錯過了,我們就再也不會見面了。知識就像一個黑洞,越來越大。今天你會學到這個,明天你會有新的知識,但是誰能保證你不會忘記前一天學到的東西?知識變得越來越大,就像人們吹的氣球一樣。即使你有三個大腦,你也不可能一整天都記得它們。因此,我們必須抓住近在咫尺的學習機會,決不能錯過。一旦我們想念他們,我們就再也不會記得他們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的快樂,這種快樂就像夏天的'冰,吃的時候就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這種幸福,但不多。如果你更喜歡它,意志薄弱的學生將無法控制自己,因此他們長大後將沒有學習的慾望和遺憾。學習的快樂是永久的快樂。它就像一杯咖啡。它最初有苦味,然後是輕微的苦味,然後是輕微的香味,最後是醇香。我們必須學會長久快樂。雖然一開始沒有香味,但它會越來越甜。這樣你就能愛上這種長久的幸福。

我想成為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咖啡”的有才華的年輕女性。

讀完三字經後,我在暑假做了一件錯事。我媽媽讓我讀三字經,這樣我就能瞭解更多的真相,不再做傻事。一開始,我想,“讀這本書有什麼用?我能學到什麼?”看完之後,我真的學到了很多。例如,如果一個人不學習,那是不合適的。年輕人不學習,老年人學習。這句話。這意味着孩子們不願意也不應該努力學習。如果一個人小時候不努力學習,他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或者到了老年就一無所知。有什麼用?從那以後,我努力工作,並對自己説:“你必須努力學習,不要成為一個無用的人。”還有一句話:勤奮和立功是沒有用的。放棄並盡全力是件好事。這意味着任何努力工作並取得進步的人都將有一個好的收穫,而那些只關心樂趣和浪費好時間的人一定會後悔。因此,我對自己説,“要勤奮,讓你的生活更真實。不要浪費你的時間,否則你會後悔的。世界上沒有後悔的藥。”

《三字經》讀後感 篇11

家庭教育到現在已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三字經》雲:“養不教,父之過。”即只養育孩子而不好好教育孩子,便是家長的錯誤。的確,家庭教育很重要,關係到子女的成長,關係到子女一輩子的事。

然而在今天,不少家庭的教育,似乎走進了怪圈,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有的家長先“溺愛”後失望;有的家長憑自己的主觀願望為孩子設計人生道路,強迫他們學這學那,一心希望他們成名成家,出人頭地;而更多的則是一定要他們考高中,考大學,最好再考研究生,出國深造……然而結果怎樣呢?許多是適得其反、落空的。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這些孩子厭學、怕學,甚至棄學,更別説有成才的可能性了。

每個孩子資質不一、情趣不同中,況且他們尚處於開始認識世界的階段,好奇好玩,缺乏經歷與磨鍊。在這個“學步”階段,家長應當培養孩子學會走路,讓孩子自己去邁開步子朝自己喜歡的路走去,而不是先去為他們設計走哪條路。就是説家長與其一邊為孩子指路,一邊拉着他們走,不如讓他們放開手腳,培養他們自己去探索去行走。當然他們有時會跌倒,甚至會遇到危險,但卻能使他們學會走路,學會走他們喜歡走又值得走的路。即使走得辛苦,走得曲折,但這是孩子在實踐中自己選擇的路,會走得越來越穩當,越來越有信心,會走行無畏,無悔。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學習成績並不好,卻對科技製作有無比濃厚的興趣,他的母親不僅不反對不指責,還鼓勵他,為他創造條件,給他買了不少做做玩玩的材料。我認為愛迪生的母親是最懂得家庭教育的,可以稱得上是家庭教育的模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是在孩子有了進步時能誇誇他,做了錯事能關心他,遇到困難時能啟迪他,即使碰到一再的挫折、失敗時出能信任他援助他。家長是家庭教育的執行者,應當是子女永遠最尊敬的教師和朋友。可是在我們周圍,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長——缺乏真愛,缺乏深情,或一味的.寵,或擔心懷疑——有點像封建時代的家長。有的只知道物質上施愛,有的總是着不放心不信任的目光看待子女。不少家長很少鼓勵、表揚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也只是輕描淡寫説幾句:“還要努力,不要驕傲”的説。家長們,請你們也常常用“我為你感到驕傲”這樣的話來誇誇你們的孩子吧。你們不知道孩子聽了這樣的話會多麼感動,其效果是千萬句蒼白無力的“教育”大道理無法比擬的。

願有更多的家長,能放開孩子的手腳,鼓勵他們去走,去跑,去飛,去開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