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2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

在我們的生活裏,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採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籤”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當地説出自己的'感受,畢竟我們是有情緒的個人,允許有情緒,但直接表達就好,不必用過分偏激的語言或者行為來提醒對方我很失望、生氣、憤怒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麼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為,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為,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遊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的,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説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後,説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麼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轉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2

這幾天空閒讀了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剛開始僅僅把它當成心靈雞湯類型的書。打算就這樣翻翻就得了,但是實際上看完以後發現確實是一本好書。

作者首先講了問什麼要非暴力溝通,作者早年生活在南非,在那個年代,他被白人當成黑人,而黑人又把他當成白人,因此兩頭受欺負。後來作者去了美國,在美國他也沒有因此受到公平的待遇,他經常會被美國人當成猶太人,也會因此經常捱打。他居住的地方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暴力事件,多人在這場衝突中喪生。這讓作者明白原來暴力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讓問題嚴重。

《非暴力溝通》還説明了非暴力溝通的意義。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概括了它的意義:雖然我稱非暴力溝通為“溝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注於更可能滿足我們人生追求的方向。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説出觀察結果。非暴力溝通並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它只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將評論和觀察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非暴力溝通的`主要點是表達,比如表達觀察結構,表達感受,表達需求,表達感受,表達請求。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真實需求來處理,一切以需求為中心。

總之,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學會溝通和表達。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3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大家初次看到時會覺得溝通怎麼會和“暴力”扯上關係呢?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我的閨蜜、大學老師隆重推薦給我的。她告訴我能從本書中找到人與人之間以及家庭成員之間溝通的祕籍。我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而且大學聯考在即,他此時的心理狀態,包括和父母的溝通問題以及我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讓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我希望能從自身改變,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讓生活變得和諧並充滿歡樂,所以我迫不及待的閲讀起來。

本書的作者和創始人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Marshall Rosenberg)。他早年生活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滿暴力的生活環境促使他去了解是什麼讓人們互相傷害,以及什麼樣的交流方式有助於矛盾的和平解決。這個願望引起他對臨牀心理學的興趣。1961年,他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得了該專業的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卡爾·羅傑斯。1963年,他創立了非暴力溝通模式。非暴力溝通作為一種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個層面和各種環境中,幫助預防和解決學校、家庭、商業、醫院、監獄等環境中的矛盾與衝突。20xx年,盧森堡博士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書中説到的暴力不是我們字面理解的狹義的概念,書中提到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出於對生命的愛而希望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改變,從而有助於生命的健康成長。

本書提到非暴力生活的'關鍵——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貪心。有愛、表達、感受、傾聽、感激等關鍵詞代表了作者對非暴力溝通的精髓,通過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和指責的模式,並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的處事方式,讓我們的內心逐漸變得平和,積極的行動,重獲生活的熱情。

通過看這本書,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日常,“不得不”的生活模式拉開了我和家人的距離,不擅長的表達令我的工作黯然失色。我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吸收書中的精髓,改變自己與家人、同事和朋友間的溝通方式,真正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享受和諧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氛圍,能夠讓自己在未來的生活中處處充滿激情,充分享受生活中的各種樂趣。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的後記部分,作者講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表面上看,這故事似乎與此書沒有多大關係,但認真品味,感覺這故事是把握全書精髓的鑰匙。這把鑰匙告訴人們:在與他人或與自己溝通時一定要充滿愛心,不然書中介紹的那些溝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話術,而這樣的溝通其實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溝通中,愛心為何這麼重要?因為這可以有效防止我們在溝通時,掉入人們習以為常的打標籤,先入為主的陷阱。語言是人類用於人際溝通的偉大發明,只有掌握好這工具,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但語言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們周遭的客觀和主觀世界。把顏色數字化後就會發現,在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萬種顏色,相比之下,人類用於描述顏色的詞彙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詞彙是穩定的,但詞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心態下,對不同的人是會變化的。比如讀了《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的某一章節後,飽經滄桑的人説“懂了”,初出茅廬的人也説“懂了”,雖然是同一個詞彙,但詞義卻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何在本書的379~381頁,作者拒絕用業內公認的學術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溝通的.原因。如果沒有愛心,是無法更好地瞭解和把握很多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心理狀態的。

無論是請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計劃做某事,人們都希望能心想事成。當請求和計劃能滿足真實的需求時,心想事成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那麼怎麼才能發現真實的需求呢?作者告訴我們,不能簡單去聽需求方在説什麼和做什麼,因為同一詞彙可能會有不同的詞義,同一行動可能會有不同的動機。只有通過觀察和感受,不要受説什麼、做什麼的干擾,才有利於找到最接近真實的需求,所提出的請求才可能被接受。

1943年夏季,還是童年的作者一家搬到了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搬來後的第二個星期,他家附近一處公園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暴力事件,這個事件萌發了作者對非暴力溝通的關注。《非暴力溝通》首發出版的具體時間無從查考,不過據網上的資料,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作者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就已被用來為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學校項目提供糾紛調解和人際交流技巧培訓了。

20xx年1月,《非暴力溝通》一書的漢譯本由華夏出版社翻譯出版,此時距首部蘋果智能手問世己過去了兩年。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幕的徐徐拉開,給世界帶來了數不清的顛覆性改變。對於《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也不例外。個人感覺,至少有兩點對《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提出了挑戰。其一是信息不斷以翻倍的方式暴增着,而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卻仍然是不變的24小時。結果人人都很匆忙,時間也被高度碎片化。浮躁的心態,讓打標籤成了人際溝通中的標配;其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藉助智能手機,在各類網絡社交平台上進行不見面的溝通交流。這樣的溝通交流,不僅因為萍水相逢而極度缺乏信任,而且面對面溝通交流時,那些豐富的動作語言也難以被感知。在這種情況下,《非暴力溝通》中介紹中的那些方法如何來加以變通運用?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5

《非暴力溝通》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説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温和式溝通。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難道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説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傷害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與衝突就是因為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內心的需求與感受,並用温和的語言表達出來。

艾提·海勒的日誌中寫道:“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為。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衝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麼痛苦,一旦為所欲為,是多麼危險!”我們常常在第一眼的時候就妄自下了批判與看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就往往導致雙方之間產生誤會。

非暴力溝通就是突出強調這一點帶來的傷害性有多大,書中介紹了實用的溝通模式。首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隨便地批評指責別人。第二,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是在未細心觀察上解讀為批評指責。人們容易混淆觀察與評論,傾向於聽到批評而反駁對方。比如,他是個懶惰的人。這就是評論。他是個四五天都不出門的人。這是觀察。有人認為他不經常出門就認定他是懶蟲。但未曾細想,幾天不出門的人就是懶人嗎?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念於人就是一種暴力溝通的'表現。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對方;責備自己;體會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體會對方的需求與感受。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為自己辯駁。相反,如果直接説出我們的需求與感受,人們就比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迴應。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時,要具體明確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個星期出門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和感受,幫助我們在傾聽同時與他人建立聯繫。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6

小時候犯了錯,我通常是還沒開口便止不住地抽泣。

奶奶會對我説:你先別哭,好好地説,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地説出來,就行了。

媽媽會説:你再哭,把事情弄成這樣,還敢哭,知道錯了沒?

如果説要把《非暴力溝通》用一句話總結,便是:把事情説具體了,不要大而化之,在上升到某種意義層面上前,先就當下的事,有條理地表達出前因後果,再説出當下的真實感受,便是好的溝通,或者溝通的根底。

於是,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奶奶和媽媽對我的教育方式,奶奶是老人特有的慈祥,母親是典型家長的威嚴樹立,奶奶引導我建立溝通的前提——真實表述事情的過程,母親告訴我延續溝通的'條件——表達感受。彼時年幼的我當然是無法將這兩種溝通方式結合在一起來看,但是隨着和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早年養成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得以顯現,特別是在看完《非暴力溝通》後,引發了更多共鳴。

全書六百多頁,作者用了1/6的篇幅,在開篇講“讓愛融入生活〞、“是什麼矇蔽了愛〞。愛和信任,就是翻開溝通的大門,“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

作者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就是愛的語言。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

那麼,怎麼開口呢?

“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説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如刑警探案,首先都不會直接下定論,而是先回到原處,儘可能地復原現場,再逐一尋找證據,通常我們所遭受的“語言暴力〞後,最先感受到的是情緒,但是為了解決暴力本身,情緒的衝動並不是答案,只是我們表達的推動力,我們需要像探案一樣,首先一五一十地表達出我們聽到的或者説過的語言現場。“接着,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悦、開心、氣憤等等。〞

非暴力溝通的一方面是老實地表達自己,另一方面是關注對方,用同樣的方式,先去觀察對方的言行,再以此為根底,發現對方的需求。也許心門不只一扇,我們依次翻開,去互相展現,對方才能看到門後那個你的真實世界,才願意張嘴説出愛或者有關愛的語言。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7

這個周的學習讓我知道,不僅要體會到自己的需要還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書中説的家庭主婦的例子就跟現實的我一樣,先把情緒發泄了,事情還得自己做,然後還覺得委屈。

學習以後,可能還是控制不住發泄情緒了,但是我會馬上意識到,會心裏問自己,我的需要是什麼,我希望對方做什麼或者給我什麼樣的反饋。很多時候,我對自己太苛刻了,不寬容和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所以才會出來很多情緒,然後把這些情緒歸責於別人。我應該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責。

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對別人提出請求的`話,應該越具體越好,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瞭解我們的目的,有助於溝通的進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請求和命令的區別,這也有助於我去理解PET這本書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説No了,我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麼使他無法説Yes,除非我充分體會了什麼妨礙了他同意,我不會試圖説服他。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8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創作的一本書,希望通過非暴力溝通,讓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愛、和諧和幸福,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非暴力溝通,瞭解那些不經意間的傷害,從而把握語言的技巧,當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深深的被它吸引。

當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瞭解到了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它被稱作“愛的語言”,是借用聖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後自然的愛—即“非暴力”。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不經意的話語,而對別人造成傷害,而我們往往卻不知,不明白為什麼兩人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疏離,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感到越來越陌生。正是因為這些作者出於某種原因,經過不斷的體驗人生,從而找到一種溝通方法,採用這種方法來談話和聆聽,不再條件反射一般粗魯地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多謝愛與理解,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生活更加美滿,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含義。

作者在書中寫到:“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

其實,作者在書中也給出了答案,就是因為某種語言和表達方式,所以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就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終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説自己想説的話,往往就忽視了別人的感受,一直不經意的話語,從口脱出不計任何後果,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卻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同樣的,當我們沒有得到滿足時,也常常會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常常伴有憤怒,冷漠等等,同時在我們得不到滿足時,我們卻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請求和想法,常常選擇逃避或者急進的方法來表現自己內心的不滿,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都或多或少的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從而使兩個人之間越走越遠。

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不妨冷靜下來,去思考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冷靜下來,我們不妨試着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書中説到,非暴力溝通的要素主要有四個,即觀察、體會、感受、請求,每一點都清楚的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就像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所説,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善於體會和表達感受,是溝通更為順暢;學會表達自己的請求,只有你説出來,別人才能知道你需要什麼,從而滿足你。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認真去感受,就能看到世間的美好,反之,當你去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那麼你看到的將是一片灰暗,當你不如意時,不妨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去思考,去解決,去體會。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9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讓我相見恨晚的書,那就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是國際性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化和聆聽的方式,讓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讓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且傾聽他人。”

讀了這本書之後,回想起來,我發現似乎有很多次的爭吵、埋怨、不滿的事情如果用上非暴力溝通,情況就會變的很好,記得前段時間,我跟媽媽吵了一架,因為我總是喜歡在房間梳頭髮,而我的頭髮又喜歡在喜歡在梳頭髮的時候掉很多頭髮,媽媽就很生氣,覺得這樣子不好,問我為什麼不去衞生間梳,我是因為我梳頭髮要對着鏡子分劉海,早上起來頭髮實在太亂,但我當時心裏憋着氣,就回了句,我喜歡唄,你管我。媽媽頓時氣了個倒仰,回想起當時的情況,我應該學着引導着媽媽把生氣的情緒都説出來,或許那時我也已經冷靜下來,並能把這次衝突解決好。由此可見,如果把非暴力溝通運用好,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吵,會多一點好的溝通。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把非暴力溝通運用好,讓生活多一點“愛與和平”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0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特別頑皮而母親總是“以柔克剛”地訓導我:“瑞漢,看到茶几下的兩雙髒祙子和電視機旁那三雙,我不太高興,因為我很看重整潔。”接着,她沉心靜氣地向我問道:“你是否願意將它們放進房間或洗衣機?”母親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馬收拾好雜物,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可惜現在卻沒有多少機會感受她的“嘮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但《非暴力溝通》絕對不只是一本提高語言修養的書,經過一個多月的閲讀,我彷彿找到了一個“新大陸”。或許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惱,為什麼大家總是不懂我呢?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時,我建議你要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們的言語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這本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內心的和諧、自我理解、改善關係。

美國著名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藴含着人與人之間語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簡潔,勾勒出我閲讀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腦海中構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我的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機緣巧合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來培育母子間的尊重與愛,懷惴着這份難忘的經歷,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來看一些家長對孩子語言上的批評,有時候遠勝於他們肢體上受到的傷害。

當我把這本書的內容給悟透後,自己的內心莫名有一種幸福感:一次約會時,我便把它分享給女友楊曉雯,當時我潛意識只想讓她更多地運用於與顧客的語言表達上,畢竟她是做服裝銷售的,一段時間過後,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對於我們親密關係的處理上也頗有好轉,不再試圖分析對方有什麼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體會我們內心的需要,至此,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難得的平和。

我曾經讀過《關健對話》,但《非暴力溝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產生的來源,為什麼我們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容易產生暴力的狀況?並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案,如果説這本書是《關健對話》的升級版,那一點都不為過。實際上此書還可以當作改善國家政治摩擦的潤滑劑,有時候雙方在點燃戰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靜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尋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決紛爭,相信我們採取的這種溝通方式定能改變着當下乃至未來的局勢。

非暴力溝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並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及文化環境做出調整,它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怎樣的字眼進行交流。工作總結靜謐的夜色,一個人進入非暴力溝通的世界,彷彿見到了青春期的母親和現在的情人,她們倍伴着我一起成長,雖不能改變全世界,卻可以讓彼此獲得愛、和諧與幸福。這是一本終生受用書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1

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説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現代社會老人倒了路人不敢扶的現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冷漠、虛偽,其實是我們彼此的行為造成的。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段新聞,説的是城管的工作人員勸攤販遵守市場規定,結果雙方大打出手,工作人員受傷。這期間的問題就是溝通模式的異化造就了人際關係的緊張,人與人之間的無情正是源於我們自身的無情啊。如果雙方能夠從對方的角度思考進行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就會妥善解決。

許多老師認為自己依法執教,不體罰學生,根本與暴力扯不上關係。但實際並非如此。本書把“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教師涉及使用武力的“身體的`暴力”比較容易辨別、發生的概率也比較低。

但是,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往往連自己都很難察覺,發生的頻率也就更高。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優秀教師的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現,我們的語言有時候的確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隱蔽的暴力”雖然沒有肢體上的衝突,但它同樣偏激。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2

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書中第一部分講到,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並不是我們的感受的根源,聽到不中聽的話有四種感受。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只是淺表的意識到前兩種感受,不是內疚就是指責別人,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書中第二部分講到有助於人們健康成長的七種需要,比較具體,我們認識到人們的需要是什麼。書中第三部分講從“情感的奴隸”到“生活的主人”,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關心他人。在生活中,最近我們家的關係比較和諧,我娃她爸以前很不喜歡我説話語氣和方式,以前他做家務什麼的.,不是很願意,但還是做了。最近通過學習,改善自己的説話方式和積極傾聽。週末本來我早上做早餐,誰知孩子她爸七點鐘自己起來做早餐,帶娃的的時間也比往常多了,晚上也給娃講一會繪本故事。

書中説的只用了一點,其它很多部分目前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還有點距離,有時候不忙的時候,會想想剛才的表達是否滿足自己需要和體會到他人感受。通過每天的學習,自己的生活會改變越來越多,同時也謝謝各位同學的每天陪伴,相信我們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3

在我們的生活裏,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採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籤”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當地説出自己的感受,畢竟我們是有情緒的個人,允許有情緒,但直接表達就好,不必用過分偏激的語言或者行為來提醒對方我很失望、生氣、憤怒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麼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為,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為,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遊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的,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説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後,説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麼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轉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4

《非暴力溝通》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説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温和式溝通。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難道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説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傷害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與衝突就是因為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內心的需求與感受,並用温和的語言表達出來。

艾提·海勒的日誌中寫道:“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為。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衝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麼痛苦,一旦為所欲為,是多麼危險!”我們常常在第一眼的時候就妄自下了批判與看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就往往導致雙方之間產生誤會。

非暴力溝通就是突出強調這一點帶來的傷害性有多大,書中介紹了實用的溝通模式。首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隨便地批評指責別人。第二,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是在未細心觀察上解讀為批評指責。人們容易混淆觀察與評論,傾向於聽到批評而反駁對方。比如,他是個懶惰的人。這就是評論。他是個四五天都不出門的人。這是觀察。有人認為他不經常出門就認定他是懶蟲。但未曾細想,幾天不出門的'人就是懶人嗎?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念於人就是一種暴力溝通的表現。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對方;責備自己;體會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體會對方的需求與感受。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為自己辯駁。相反,如果直接説出我們的需求與感受,人們就比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迴應。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時,要具體明確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個星期出門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和感受,幫助我們在傾聽同時與他人建立聯繫。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身體暴力都源於語言,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帶來的不同感受,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的確傷人竟然不自知,這些傷害不露聲色,僅用隻言片語便使我們遍體鱗傷,進而激怒受害者時,馬上將小問題發展成“身體的暴力”,使他們情緒失控、難以自已,做出無法挽回的事。

對方的“暴力”反擊時,讓我們才覺悟到自己説話的得失,傷害了對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時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傷害,彼此之間變得冷漠、隔閡、敵視。真是説者無心聽者難受,不會表達真實感受和願望,不能傾聽對方的`需求,困於暴力溝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讓我們學會轉變談話和聆聽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地説出傷害人的話,學會了好好説話温柔以待,言語上不再批判、指責、詆譭、猜忌、比較、命令、嘲諷、否定、説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口不擇言等無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們堅硬的盔甲,直至內心深處。

非暴力學會創始人阿倫。甘地説,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無情。

而改變溝通方式則是轉變生活方式,改變無情世界的最佳途徑。

《非暴力溝通》教給了我們一種溝通方式,通過表達與體會觀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體請求,明確表達內心,提醒我們覺察和內省,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與需要。

只説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事實,不要妄加評判,不要用有色眼鏡看人看事,憑主觀意識下定義;

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連同自然而來的情緒,不要試圖影響他人判斷,而將感受與想法混為一談;

在表達需要之前,先擯棄自己的情緒因素,不要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為,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

出於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希望對方做些什麼,清楚表達出來,請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傾聽他人的感受與需要,詢問和反饋,有效地幫助對方。

不要吝於表達感謝與讚美,大方表達與接受。

古人説“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溝通方式,多來自於生活中的不經意的習慣。非暴力溝通源於愛,讓我們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難題,讓愛、關懷與歡樂融入我們的生活。

Tags:非暴力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