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吶喊讀後感12篇(必備)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吶喊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吶喊讀後感12篇(必備)

吶喊讀後感 篇1

在我讀過的書籍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百姓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鬥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麼地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温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在我認為,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並且培養人為人處事的'的能力。

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鬆;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才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爺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讚美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它的價值有多麼珍貴。正如高爾基爺爺所説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使人爬上高峯。但是爬上高峯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藴含着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去讀那些幾乎彙集了天下所有骯髒之物的不利於健康的書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識、尋找樂趣,而是在使自己墮落,會使自己變得庸俗、無知。

在一本書中,又使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自己覺得離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

我想,書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吶喊讀後感 篇2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第二本超經典的小説集,它是本名著,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在《吶喊》中刻畫了1個個“從昏睡中步入死亡”的不幸者。魯迅先生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所以他以這些人為例子,寫成文章來警醒世人。不要讓他人也成為那種可憐又可悲的沉睡的人。

《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便是1個沉睡之人的例子。孔乙己他好吃懶做,整天無所事事。可他自身家境貧寒,科舉制也已廢除,他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存在了。為人抄書來賺錢,卻因為好吃懶做,“坐不了幾天,便連人和紙張筆硯,一齊失蹤”連請他抄書的`人都沒有了。可就這樣,還經常來酒館喝酒,成為了“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且不拖欠酒錢“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對於1個不幹活的人,這些錢從何而來?從文章子句中我們能發現,這些錢竟是偷來的!1個讀書人,為了仕途,為了未來的生活,讀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年,最後的結果竟是這個樣子!連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也無了!真是不可謂不悲哀!我忽然間就有個1種魯迅先生在日本,看影片中一羣中國人圍看擊斃中國人,還一臉麻木,甚至是喝醉酒版的喝彩!那是魯迅先生的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理了。

《吶喊》中的另一篇文《故鄉》也是國中時學過的課文。從小在一起玩耍的戴銀項圈的閏土長大了,再見到主人公時,已不復年少時的天真無邪。再見到“我”時的那歡喜又淒涼的神情,以及到後面的“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這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的情形。

《吶喊》不愧為歷史名作,是中國和世界的文化瑰寶!魯迅先生的文筆裏帶着淡淡的幽默和諷刺意味,卻又帶着憤怒和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也鼓舞着現在的中國人。魯迅先生不是唯一1個醒悟和站起來的人。在他之前,更多的是在他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醒了過來,站了起來!即使是死也不能改變他們改變中國的信念!正是他們的努力,成就了我們現在的名字—中國人!

吶喊讀後感 篇3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讓我再次想起《紀念劉和珍君》中先生的憤慨……

不知道書店是以怎樣的心情,在銷售排行榜首上寫下“吶喊”二字的,至少對於我來説,這是一種驕傲。儘管它只是一本老書,儘管它的定價遠低於同類書籍,儘管驕傲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吶喊》被擱在一個不起眼的書櫃上,倒給人一種超凡脱俗的感覺。我小心地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認真地閲讀起來。雖然讀《吶喊》已不是一遍兩遍,但它每次帶給我的震撼卻總是有增無減,彷彿每一次閲讀都是與先生心靈的交流。嬉笑怒罵、悲歡離合,雖然置身於外,卻又深入其間;雖已永遠成舊的故事,卻永遠能給世人新的啟迪,這大概就是《吶喊》之所以被稱為經典的原因吧。

合上書,突然想到先生離開我們已七十多個年頭,不知道先生在天之靈,如果看到當今文壇的風氣,看到他的舊作在某一書店重登榜首,會作何感想:是焦急的吶喊,是失望的彷徨,還是點上一支煙,面對眼前叢生的.雜草,冷靜地思考?

其實,我們的作家們,不,書販子們,你們才真的應該好好反思自己,在這七十多年的歲月中,你們都做些什麼!看看中國文壇在你們的帶領下成什麼樣!當國外的科幻小説、言情小説大舉入侵中國文壇的時候,你們是隨波逐流,還是急流勇進?當博客、論壇使文學大眾化的時候,你們是繼續高昂起頭顱,還是捲起褲腳混水摸魚?當各大榜單被那些快餐文化佔據的時候,你們是否想過還擊?當文壇商業化的時候,你們創作時想的是榮譽?還是鈔票?當文壇娛樂化的時候,你們是否有過自我定位:作家,還是名人?憤怒中,我又看到先生的背影,在昏暗的燈光下,他點起一支煙,吞吐着憂慮和感傷。他時而思索,時而疾書,他在用筆和敵人戰鬥,他在用心為中國文壇、為迷惘的國人吶喊!

當年先生棄醫從文,為的是根除國人麻木愚昧的封建頑疾,而如今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拾醫術,抓一服良藥,專治見錢眼開、崇洋媚外的頑症?

離開書店的時候,又看到那張排行榜,驕傲已經退去,更多的是擔憂:“吶喊”的大旗將由誰來扛?這時,幾個“紅領巾”人手一本《吶喊》走出書店。想必是老師建議他們買的吧,《吶喊》登上榜首的功勞多半要落在他們的頭上。

回首,卻看到更多的孩子在“暢銷書”、“口袋書”海洋中迷失方向……

救救孩子……

吶喊讀後感 篇4

吶喊!吶喊!中國人民站起來啦!一本《吶喊》,曾經激勵了多少舊社會的年輕人。

出自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運動事情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併為新文化運動吶喊。”魯迅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矛盾。儘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己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為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為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儘管,那個社會是不會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出的勇敢挑戰,是反對封建社會的第一槍。

而《孔乙幾》則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幾,是封建社會的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治的毒害下,魯迅先生只會“之呼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並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憐的魯迅先生,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儘管魯迅先生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同情魯迅先生那?在茫茫人海中,魯迅先生就只能這樣走下去。“孔乙幾還欠十九個錢那!”是啊,魯迅先生的債誰幫魯迅先生還那?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説説〈阿q正轉〉,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魯迅先生是魯迅的代表作。魯迅先生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的貧苦你們阿q的典型形象。魯迅先生同樣可憐,一無所有,受欺凌與剝削,只能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曾經的.魯迅先生,渾渾噩噩,苟且偷生,在聽到辛亥革命後,魯迅先生卻嚮往革命。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魯迅先生被槍斃時結束,魯迅先生的死,魯迅先生的死又是一場悲劇。阿q,這個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卻正是那個年代廣大農民的縮影。阿q的命運揭示了農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魯迅的小説,有思想,耐人尋味,魯迅先生讓迷陷於封建制度的人們都清醒起來。那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該做些什麼那?就讓我們一起跟着魯迅一起吶喊,吶喊吧!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的生活,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吶喊讀後感 篇5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吶喊讀後感 篇6

魯迅先生是我很崇敬的一位作家。他筆下的“三味書屋”、“閏土”、“社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這些文章就像小草一樣清新自然。可他的另一本小説集《吶喊》卻像聲聲驚雷,在那個陳腐黑暗的年代喚醒了許多“鐵屋子”裏的清醒者,讓黑暗的舊社會有了反抗的力量與希望。《吶喊》是拯救民族,為革命先驅助威的號角,是讓沉睡者覺醒,讓勇士們振奮的戰鼓!

魯迅原本是要學醫拯救病人的生命的。可在那民不聊生、戰火紛飛的年代,手術刀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把手中的刀換成了拯救國人靈魂的“槍”,用他自己的話説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為新文化運動“吶喊”助威,“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開學第一天“第一課堂”裏愛心大使李連杰叔叔説我們這一代的任務是繼承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把它們發揚光大。讓我們祖國不但國富民強而且精神上也要站在世界頂端!

是呀,我們盛唐時期,一走出國門,迎來的.都是崇敬羨慕的目光。比如唐僧。外國人一聽説是中國來的,都會讚歎道:“您是大唐來的高僧啊!”語氣是多麼崇拜嚮往啊!不像前些年我們去日本。導遊不敢給我們發隊帽,他怕我們大聲喧譁,在外國人跟前丟了中國的臉;還老提醒我們在公共場合不要擁擠、插隊;男同胞上廁所要“上前一步”……可見我們在老外的眼中素質是多麼差啊!是呀,這些年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但精神文明沒有跟上。這就像一個跛腳巨人,是無法跑到世界前列去的!

今天,我也要學學魯迅先生當年吶喊的精神,大聲呼喊:同學們!讓我們繼承祖先們深厚優良的文化傳統,接過建設精神文明的大旗,努力學習,為發揚祖國文明而奮鬥。來吧,小主人們!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人人講文明,懂禮貌:向老師敬個禮,向同學問聲好;幫媽媽掃掃地,幫老人捶捶背……大家都從小事做起,先管好自己再幫幫別人。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中華民族一定會成為物質精神的巨人,邁着強健的腳步走向世界。加油!

吶喊讀後感 篇7

從國中我們就開始學習魯迅先生得作品,近段時間按重温了《吶喊》這部小説集,中學階段我們學過裏面得《孔乙己》,《朝花夕拾》、《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篇目,當時也就為了應付學習而讀一下,根本沒體會到其中得含義,現在仔細一讀,才知道魯迅先生吶喊得真諦。

《吶喊》給我們描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得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得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得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得剖析和比較徹底得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得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得強烈願望。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得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得憐惜和悲傷。他希望人們振作起來,希望清醒得中國人民能夠喚醒麻木得其他民眾,故而以吶喊為名。

《吶喊》都是以貧苦大眾為主人公,而且不同得篇目樹立得形象也不一樣,都是當時社會中得典型,揭示了種種深層次得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得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得剖析和比較徹底得否定。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得就是《孔乙己》一篇,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得典型形象,窮困、潦倒、迂腐、麻木得孔乙己,在封建科舉制度得毒害、摧殘下終被封建社會所吞噬。作者抨擊了國民精神得麻木和社會對苦難者得漠視,同時對腐朽得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鋭得譴責。本篇得藝術特色在於結構嚴謹,先是開端,交待了環境和氣氛;其次發展,介紹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説中心——提示了社會得冷酷無情。小説經營謀篇,工於匠心。特色之二在於以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稱“我”——酒店小夥計耳聞目睹得情況來寫孔乙己,他得肖像刻劃,對話,經歷,都通過“我”得概括敍述來表現,由此塑造得人物,顯得真實可信,從而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吶喊,在這個時代,同樣需要;吶喊,在這個時代,同樣重要。

魯迅先生小説裏得主人公形象在我們得社會不復存在,也讓先生得遺願得以實現。我們這一代要繼續努力,更好得建設祖國,把中國變成民主富強得世界大國。

吶喊讀後感 篇8

小説集《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小説集《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吶喊讀後感 篇9

魯迅的所有的作品中,《吶喊》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也許是因為這本書當中的大多數文章都是學過的,因此讓我覺得熟悉。也有可能是因為魯迅的別的書我都沒一本喜歡的,再幹脆一點説,要麼是看不懂,要麼就是覺得“悶”!悶的不想讀,比如像《阿Q正傳》,我也只是草草翻了兩頁。言歸正傳,説説《吶喊》吧,《吶喊》中的作品都沒有對人物生活經歷的敍述,人物的性格也都是從特定的事件以及一些生活片段中所體現出來的。比如説閏土,作者並沒有寫他具體的生活情況,只是從他的一些外貌描寫和語言,神態描寫。以及母親對他生活的一些敍述上就可以看出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再加上自己兒時的一些回憶與現實場景的強烈反差表現出來。

再來,便是那整天只會“之乎者也”的窮酸秀才孔乙己!哈哈,這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可以説是最為深刻的啦。本來,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老實人,可遺憾的是,他卻深受那應遭天打雷劈的科舉制度的毒害,放在咱們現代來説他就是個滿口“火星文”,別的什麼都不會的`傻瓜,註定要成為所有人的笑料。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讓我覺得他是那麼的可憐。為生活所迫,他只能去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為生,還要冒着生命的危險,最後終於是被打斷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到現在為止,我似乎怎麼也忘不了孔乙己最後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時,他被別人嘲笑因為幹了偷竊的事而被別人打斷了腿,卻依然固執的説:“跌斷,跌,跌...。”在眾人嘲笑聲中,坐在蒲包上用手慢慢“走”出去!看到這裏,鼻子竟然有些微酸。

當然,經典人物肯定不止這兩個,還有像華老栓用被統治者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自己的兒子治病的故事。一個革命者那滾燙的鮮血竟然被無知的民眾當成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哼!多麼的諷刺啊!這種強烈的反差,有力的揭露了長期的封建統治給民眾帶來的都是些什麼?是麻木,愚昧,無知,甚至失去了人的本性!

毛澤東在拜讀了魯迅的文章後説了這麼一段話:“魯迅是從正在潰敗的封建社會中出來的,朝着他所經歷過來的腐敗的社會進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潑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筆,畫出黑暗勢力的鬼臉,畫出了醜惡的帝國主義的鬼臉,他簡直是一個高等的畫家。他近年來站在無產階級與民族解放的立場,為真理與自由而鬥爭。”在這裏,不難看出毛澤東對魯迅的高度評價,“畫家”這個名詞用的好,一幅畫如果畫的好,那便是無聲的語言。魯迅用他的那支畫筆”默默的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最驚心動魄的畫!

吶喊讀後感 篇10

左手執一杯香茗,右手捧着書卷,我坐在桌前細細地品讀着《吶喊》。

《吶喊》,在那個黑暗陳腐的年代就如同平地驚雷一般,喚醒了神志早已麻木的中國人,使得黑暗的舊社會有了反抗的力量,《吶喊》就像是戰爭中激勵將士奮進的衝鋒角,就像是一劑咖啡,向沉睡者源源不盡地灌輸着鬥志與精力,讓沉睡者覺醒,讓勇士們振奮前進

魯迅原本從事的行業是醫學,但是那在民不聊生、陳腐黑暗的年代,為了麻麻木弱的中國人,使得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手術刀,而是提起了拯救國人,喚醒他們靈魂深處良知的筆,用他獨特的寫作手法來揭示疾病的根源,來根治人們的瘧疾。

看着魯迅寫的《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對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雜糅一體,用人物自語的方式“暴露家庭制度和禮教的弊端”,狂人出身於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了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而這一切的一切,僅僅只是因為受家庭封建制度和禮教的迫害造成的.嗎?其實不見得如此,因這種封建制度並不是僅出於這個家庭,而是源自於整個社會,源自整個社會的本質。

當中國處於盛唐時期之時,一走出國門,迎來的都是崇敬羨慕的目光,似如唐玄奘便是其中之一,外國人一聽説是中國來的,都會讚歎道:“您是從東土大唐遠道而來的高僧啊!”語氣中包含了無盡的崇拜與嚮往,不像前些年有一支中國旅遊隊去日本,導遊怕旅遊的人大聲喧譁,在其他國家人的面前麼了中國人的臉,因此都不敢發給他們頂帽,還老是提醒他們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譁,不要擁擠,插隊,就連上廁所都提醒人們要注意公共衞生。可見中國人在老外的眼中是多麼的不堪一擊。是啊,面對着中國的日益狀大,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但是人們的精神文明卻沒有跟得上世界的潮流,就像是少了一隻腳的巨人是無法屹立在世界的頂端,無法從眾多的國家中脱穎而出!

作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我們,應該要多學學魯迅先生寫吶喊時的那種精神,我們要繼承祖先們深厚的優良的文化傳統,接過封建精神文明社會的大旗,努力學習,為發揚祖國文明而奮鬥,讓中國人不再是外國人嘲諷的實際材料,我們即使是少了一隻腳的巨人,但我們一樣可以屹立在世界的頂端!

吶喊讀後感 篇11

吶喊!吶喊!中國人民站起來啦!一本《吶喊》,以往激勵了多少舊社會的年輕人。

出自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運動事情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描述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併為新文化運動吶喊。”魯迅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矛盾。儘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的心境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描述了一個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我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為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為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儘管,那個社會是不會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出的勇敢挑戰,是反對封建社會的`第一槍。

而《孔乙幾》則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幾,是封建社會的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治的毒害下,魯迅先生只會“之呼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並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憐的魯迅先生,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儘管魯迅先生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同情魯迅先生那在茫茫人海中,魯迅先生就只能這樣走下去。“孔乙幾還欠十九個錢那!”是啊,魯迅先生的債誰幫魯迅先生還那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説説〈阿q正轉〉,大家再熟悉可是了。魯迅先生是魯迅的代表作。魯迅先生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的貧苦你們阿q的典型形象。魯迅先生同樣可憐,一無所有,受欺凌與剝削,只能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以往的魯迅先生,渾渾噩噩,苟且偷生,在聽到辛亥革命後,魯迅先生卻嚮往革命。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魯迅先生被槍斃時結束,魯迅先生的死,魯迅先生的死又是一場杯具。阿q,這個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卻正是那個年代廣大農民的縮影。阿q的命運揭示了農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魯迅的小説,有思想,耐人尋味,魯迅先生讓迷陷於封建制度的人們都清醒起來。那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該做些什麼那就讓我們一齊跟着魯迅一齊吶喊,吶喊吧!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的生活,為了祖國的完美明天努力努力!

吶喊讀後感 篇12

知道李開復,是源於他和微軟之間那場聞名世界的官司。李開復曾在微軟、谷歌中國這樣全球矚目的公司擔任副總裁,可見其不是泛泛之輩。李開復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裏,一直堅持着一個價值觀:“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他成功了,無論是在微軟還是谷歌,他都創造了奇蹟。世界,確實因他而不同。

其實,李開復的道路並不平坦,可以説是跌宕坎坷的,可是,他又能自信地面對一次又一次挑戰,成功地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峯。所以在我初讀《世界因你不同》時,我有種輕視它的感覺,因為自傳在我眼中一向是“自誇”、“吹噓”的代名詞。可是當我沉下心來讀下去的時候,我不是被他的崢嶸歲月深深地吸引,而是被他的自信抉擇所觸動:大學裏的轉系;離開蘋果到SGI;幾次離職又幾次上任......到20xx年辭職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也許在我們看來,如果他沒有加盟谷歌,並使它更出名,那他會是一個傻到透頂的人,因為他放棄了那麼多於我們而言的“肥差”。可是,反過來想一想,他的成功也正在於他對他的抉擇很有信心,並且認真的走下去,才成就了他今天的名聲和事業。

古往今來,還有很多與他一樣歷經坎坷取得成功的人。他們的.成功就在於:也許常常失望,但卻從不絕望。他們相信自己並且不停地與命運搏鬥,勝利了,將命運踩在腳下,失敗了,從頭再來。海倫·凱勒相信“信心是命運的主宰”,將命運的絆腳石遠遠拋開;居里夫人深諳“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克服重重困難發現了鐳;卓別林堅信“人必須有自信,這是成功的祕密”,於是締造了他在電影界的不朽地位;莎士比亞也説過:“對自己都不信任,還會信任什麼真理?”歷史上的一個個英雄因為自信,他們的世界也變得精彩絕倫、與眾不同。荊軻,勇敢地刺秦王;劉翔,跨越了多少障礙......

我很贊同李開復對成功的理解:不要小看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世界會因你不同。我們崇拜的每個偶像不是天生就是別人的偶像,他們都是由於自信才獲得機會直達成功的。哪怕是天才如周杰倫,若他沒有足夠的自信承諾10天寫50首曲子,今天也不會出現周董的名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