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集錦15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潛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夠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這天的李鎮西與昨日的李鎮西相比――我這天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這天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這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這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這天我組織班羣眾活動是不是比昨日更搞笑,我這天幫忙後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這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這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這天我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推薦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這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説當然也重要,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就應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當老師真好!一個暑假能有很多時間讓自己反思過去,展望未來,並能靜下心來看很多的書籍。真高興,我又讀了一本好書,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自己!”這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説的話;“做最好的老師!”這是他對自己説的話。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做最好的老師!”: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做這樣的老師,多麼有意思!

“做最好的老師!”,不用跟那些著名的教育家去比,因為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是自己永遠也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而是應該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能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這樣的境界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做到的。反思自己,真是很慚愧,因為每天繁瑣的工作,總是讓自己靜不下心來,好像就沒有心思去想自己做得怎樣,而是忙着把工作做完就行了,以“忙”和“累”為藉口,從來就沒有去反思過自己,去把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比。回想自己剛當老師時,心中立下的目標就是當“最好的老師”。

可很多時候,能想到的事,並不一定就能做到。既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就要努力改正,每天反思自己,是否有新的領悟,是否有新的收穫。

“做最好的老師!”是每一位老師應該追求的境界!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台,我的生命是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讀《做最好的老師》,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做最好的自我。證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最好永遠做不到,可是一個比一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意味着儘可能在自我的職業中到達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就我個人來説,也在不斷的反思自我,怎樣才能做的最好,也在時時刻刻的努力使自我做得最好,可是總是覺得不夠滿意,總是以別人為榜樣,總是問自我,自我為什麼就沒有人家那樣出色,自我也很努力,怎樣沒有人家優秀,所以困境總是困擾着我,自我壓力很大,也很鬱悶。所以總是給自我施壓,讓自我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過他人,至少不要讓自我落後。

隨着時間的推移,自我慢慢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別人的欣賞和讚揚中慢慢的放鬆了一些壓力,一路走來,慢慢頓悟出自我為什麼要和別人比呢?還是和自我比的好,怎樣和自我比呢?那就是今日我做了些什麼,是不是比昨日提高了。這段時間學習是不是堅持的很好,是不是比前段時間堅持的'好。今日的時間是否有浪費的現象,今日做的事自我是否滿意,如果滿意的話那就會很塌實,慢慢的自我變覺得塌實了很多,充實了很多,心境也就愉悦了很多。慢慢會樹立自信,自我便更加熱愛自我的工作與學習了。

經驗告訴我,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件事,日積月累我們會不斷的提高,慢慢的我們就會高興很多,歡樂很多!

作為一名老師,用良好的心態對工作與生活,用陽光的心態對待學生,對待你的課堂。你的學生同樣會收穫陽光雨露的的普照與滋潤,他們就會茁壯健康的成長!這樣良性循環,學生會越來越喜歡你,你離做最好的老師也會越來越近。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活力的行為,也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某種人生夢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只管登高不問高”,儘可能每一天自我能做好的事,哪怕暫時遭遇挫折與不幸,最終也將贏的人生的歡樂,這叫“道是無情卻有情”。

做最好的老師,讓我們內心收穫一份寧靜,讓我們遠離浮躁,讓自我更加踏實與充實。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這學期我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感觸很深。其中一篇吧童年還給童年,印象非常的深刻。

為了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充分發展,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幼兒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幼兒的知識和素質,還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

教師要把理論轉為實踐,這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理論並運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提高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除了學習、培訓外,主要依賴於教育實踐及其實踐的反思和他人評價來調整、改進教育技藝。

讀後感《做最好的老師》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幼兒教育技藝為主題,和讀者們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較強又富有啟示的示例及評析,是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師益友。幼兒時期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響,教育不當反而會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扼殺他們的潛能,教育方法得當很重要,而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齡較小,開學初情緒不穩定,總是哭鬧着不肯來園,我從《做最好的老師》中到啟發,用小遊戲成功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

從“爭吵轉化為交往”明白了教師不必急於解決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是充當審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思考、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親親香寶寶”轉化為“讓我聞聞你香香的手”來激勵我班幼兒自己洗手。

我從書中受的啟示還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思考教育對策,在帶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何不借鑑他人的方法策略呢?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親愛的朋友,有空不妨來看看《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説不定你也能從中得到實用的幫助哦。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讀李振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讓我收穫頗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四章《走出教育誤區》中的一節《教育也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節中,李老師這樣説:根據我的教訓,教育者要儘量避免在這四方面對學生心靈造成傷害:打學生,用語言傷學生的自尊心,冤枉學生,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對他絕望。

當我讀到這四個方面時,感覺有如五雷轟頂,映照出我的種種不足。其中,冤枉學生這一條,使我備感慚愧。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

一次上課鈴響了。我站在教室門口“監督”學生上課。同學們大多都飛快地回到教室。第二遍鈴響過後,我突然看見我班頑皮男生小勇興沖沖地跑進教室。我想:“這小子肯定是跑到操場上玩了,才會遲到!肯定是這樣的,準沒錯!”一下課,我把他叫到講台前,嚴厲地批評他上課遲到。平日裏大大咧咧的他這下可急了,我看到眼淚在他眼圈裏打轉。“您冤枉人,我根本沒玩。一年級二班的小同學在廁所裏沒有了紙,我給他送了紙才回來晚的!”我的腦中“轟”的一下,是呀,為了改掉他的一些壞毛病,我讓他多多做好事的!我知道錯怪了他,連忙道歉。他卻氣乎乎地走了,以後幾天都不怎麼理我。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學生,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注意到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學生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我們不能拿老眼光去看人,這樣很不利於學生改正錯誤。有時老師由於急躁的情緒或一時不冷靜會説出一些過火的話,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羣之馬,我怎麼會遇上你這樣的學生!”“咱們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個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無藥可救了,還是回家自學去吧!”“你永遠也學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陽就從西邊出來!”這些定性的話、消極的斷言,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了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嚴重抑制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時,教師一句傷學生的話,就可能使學生永遠不能原諒老師,產生對立的情緒,教育工作就更難進行了。

李老師的書通俗易懂,是他多年的經驗總結。好好讀,認真品味,我們一定有很多收穫。相信學生,學生具有可塑性,是我最大的讀書體會。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近期閲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作者的教育表述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

李老師在序言中的一段話讓我頗有感觸:“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説,“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實話實説,讀書時我從未有過當老師的想法,現在卻站在了三尺講台,參加工作的最初幾年我是想過離開學校的,但最終還是留下了。因為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做老師,所以,最初幾年的工作做得很失敗,是領導眼中的“後進生”,遇到過很多挫折,產生過很多煩惱。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與其悲悲慼慼地當老師,倒不如高高興興地當能讓自己更從容。由於起點低,那些明星教師和骨幹教師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目前的我是無法企及的,我只想與曾經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現在的我,儘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暫時遭遇挫折乃至不幸,到最後也必將贏得人生的快樂!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在讀過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後,受益匪淺,摘抄一部分,自己享受也和朋友有共同語言的朋友享受。

“喜歡孩子”和“愛學生”當然有聯繫,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兒——前者更多的是一種天然的感情傾向,和品德沒有多大關係;而後者雖然也屬於一種感情,但更藴含着一種教育者的責任,他與師德有直接關係。還可以從另一角度推敲這二者的區別:“喜歡孩子”可能是憑個人的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愛學生”則意味着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善待這類學生的缺點,包括寬容他對教師的“大不敬”!——摘自《愧在初為人師》

有些老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的“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着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老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情感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目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她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樣,我們便把自己尊嚴的.豐碑建立在了學生的心中!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摘自《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基礎教育界近來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説話。”這對於過去教師偉岸的站在講台上俯視學生無疑是一個進步。但我理解這句話中“ 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即教師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這裏需要説明的是,所謂“蹲下去和孩子説話”,不應該被視為一種“更高境界的師德”——如果“蹲下去”純粹成為了一種姿態,那説明教師的心並沒有“蹲下去”,所謂肢體的“蹲下去”不過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已,骨子裏還是把自己看得比學生高。——摘自《在平等中培養平等》

教育,不能以任何神聖的理由剝奪孩子的童年;這話反過來就是説,教育,應該把童年還給童年。……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8

我常常思考“做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為了解開這個疑惑,我翻閲了許多書籍,直到近期讀了李鎮西老師撰寫的《做最好的老師》,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説到“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戰勝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

那麼,如何做一名好老師呢?答案很簡單。首先,要擁有一顆關愛幼兒的心。一個受幼兒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關愛幼兒就要走進幼兒的世界,與幼兒做朋友,讓我們俯下身去張開雙臂給幼兒一個愛的'抱抱,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注他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幼兒的心裏,與幼兒心與心的溝通、交流。

當然,僅僅擁有愛心是不夠的,優秀的老師還要擁有耐心和責任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對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老師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去引導。例如,我們培養幼兒見到老師要問好、不隨地丟垃圾、上課發言要舉手、要幫助其他小朋友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對幼兒來説是一個反覆訓練、積累並形成思維慣性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養成需要老師反反覆覆的耐心引導。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當每一位家長放心的將幼兒交到我們手上,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生活的照顧上,我們都需要對幼兒的人身安全、衣食飽暖、甚至是每天的心情負責。幼兒教育是一項非常細膩又極其瑣碎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就有可能危及幼兒的人身健康。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排除煩惱、如何識別危險,讓幼兒在一個愉悦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安全的成長。

總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名幼兒心中優秀的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9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美在理解、美在無私、美在偉大。它告訴我要用愛去教育每一個孩子。

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一舉一動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所以,愛就是潛移默化。

李鎮西老師在他“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但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論述,把我們引入了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讓人羨慕的愛。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的經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愛每一位學生的心。《做最好的老師》成了我的理想與追求,是我教師生命中一盞希望的燈塔、一本智慧的寶典、一個我隨時可以求助的良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

走進李老師,聆聽了他的心聲,使我對師愛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需要“愛”,但也許並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如何表達我們的愛!作為教育者我們認為只有一個“嚴”字,才是對學生的愛。曾經學生在課堂上稍微亂動一下,或者是亂摸一下鼻子和眼睛,我都會很嚴厲的對他批評,當時我認為這是對學生好,俗話説:嚴師出高徒!然而仔細想想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培養出的孩子再優秀,可是他會離你越來越遠,讀了李老師的書,我知道他常常利用假期和週末主動邀請學生和他一起到郊外踏青、野炊,和孩子們一起大聲唱歌、做遊戲,他對孩子的愛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多的體現在課堂之外,而他和孩子們的友誼也正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李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喚醒了我心中的童心,我也認識到之所以我會對學生的要求過於“高壓”是因為我缺少了那一分童心,對孩子的要求過於成人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變成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而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並不真正的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在教育時“向學生學習”,並且大聲疾呼真誠地為此努力着,努力追求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我們不妨也試着帶着一份童心走進孩子的心裏。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李老師書中那發人深省的觀點不得不讓我折服,李老師説,“師生之間平等的關係,不僅由教師所謂的師德決定,也是由教師職業特點所藴涵的必然要求。教師在從事教育或教學時決不可能是單向的,因為他面對的是同樣有着思想感情精神世界的人,因此教育的實施必然是師生雙向互動。教師必須有賴於學生多方面合作—即使是一種被動合作,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1

讀書是我的一大愛好,也是一種休閒。在閒暇之餘,總喜歡挑幾本書來慢慢品味,用課餘之時,我認真拜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從中讓我感觸頗深。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才深知,原來我對"教書育人"的理解是多麼的浮淺,對"教育"一詞只是表面的感知。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原來教育中需要"愛",而且是一種令人羨慕的愛。

在這本書中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令人激動的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平凡事例,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每一位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感受到了教育。通過讀這本書,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深思:"教書育人"的本質為何意?怎樣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針對這兩個問題,從這本書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1。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要重在"育"而不是"教",允許學生説"不"。

每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以嚴為主,學生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年齡雖小,有時也有他們獨到的見解,他們認為不好的'做法,完全可以説"不",不贊成,不去做,而做為教師的我們,往往一權專政。

2。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瞭解學生,認識學生?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善於聆聽學生的心聲。

對學生的瞭解和認識,不單單是對學生表面的瞭解,而最為重要的是對他們內心世界的瞭解和深入,讓學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師,更是朋友和親人,他願意把自己的祕密告訴你,願意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你分享,這才是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心靈的橋樑,這樣才能讓他們快樂、茁壯成長!

3。在教育中體現"愛"、奉獻"愛"

愛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行動,只有你付出了、奉獻了,學生會真實的感受到,哪怕一句温暖的話語,簡單的問候,或一次心靈的交流,學生都會銘記在心,倍受感動,"愛"需要用具體的行動來表達,需要你的付出、你的奉獻!

教育需要愛,愛要體現在教育中,有愛的教育,才能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2

今天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文,感觸很深。讓回憶起在教學工作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有一次上課,我發現有倆個男人互換了座位,我非常嚴厲的説:“你們倆個給我把座位換回來。”其中一個男生非常大聲説:“我就坐在這怎麼了?”作為老師,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我理所當然認為學生對老師就應該畢恭畢敬,因為他們是學生,就應該聽老師的話。最後在我的威逼下,男人很不情願的換回了座位。

課下我不斷在反思自己,並找了哪位男生談話,為什麼對老師這種態度,對老師非常不尊重。那位男生對我説:“老師,我並非故意要跟您作對,也沒有想過不尊重您,因為您當着全班説我,感覺很沒面子。”他的話突然點醒了我,讓我突然明白,在我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平等,也沒有跟孩子尊重,一起都是源於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不是平等的。我逐漸改變了自己對學生的説話方式,有時一個眼神,或者走到身邊的動作,就可以讓孩子們認識的`自己的錯誤。老師和學生平等與否,往往通過一些司空見慣的細節表現出來,而且這些細節都是不經意的。在逐漸改變自己的同時,讓學生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情況等等存在客觀差別,但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平等的。

基礎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説話”我理解這句話中“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放下”,我們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作為肩負教育使命的引領責任的教師,我們應該在思想上成熟,學識上淵博,但這不妨礙我們擁有一顆童心,童心與童心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也是在平等中培養平等。

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老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對待他人。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3

最近一個星期我讀《做最好的老師》陶行知曾提出“愛滿天下”,所以他才能為學生做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深深明白應當把班級當作“家”,我班的小凡同學,學習成績在班中一向是處於中下等的,但開學初我發現他上課精神恍惚,課後作業總是拖拉,甚至連他最拿手的背誦課文也有了困難,還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比如上課招惹同桌,説謊。這在以前是從沒有過的,我十分擔心。每次學生違紀或發生變化,我總會想必須是有原因的,這時我們老師最忌諱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而是應當幫忙學生找出原因,解決根本問題。那天他因為背書的問題被留了下來,看到他那心煩意亂的樣貌,我決定先跟他談談,談話進行得比較順利,或許這事在他心裏已憋了太久,他太需要傾訴了。

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他的'爸爸,我把孩子的變化及孩子變化的原因告訴了他,他心平氣和地聽我講完,又虛心地向我徵詢恰當的處理方法。講完我如釋重負,跟家長打交道是要講究方法策略的,一不細心得罪了他,那就引火上身了。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孩子上課能認真聽講、進取發言了,作業也能及時完成了,一切都進入了正常軌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能幫忙他們“闖關”的是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更應當有老師無私而深厚的愛,我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多一雙觀察的眼睛,多一對傾聽的耳朵,多一次温暖的行動。

老師對學生的愛還表此刻尊重、理解學生上。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標準,其中有一條就是老師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能夠尊重每一位學生,即使是學生犯了錯誤,甚至傷害了老師,老師仍能一片誠心,寬宏很多地對待他。異常是當老師講課時出現錯誤,或批評錯了學生,或處理問題方法不當時,應當當着學生面大膽地承認錯誤,請求學生的理解和原諒,這不但不會失去威信,還會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思想境界高,學生會更信任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4

讀了魏書生老師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收穫了很多,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有以下三點:

一、做好教師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教師的威信,首先是建立在責任心上。責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師幹好工作的動力。一名教師,一旦有了較強的責任心,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一種親近老師、敞開心扉、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這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後進生的關注。李老師曾經説過:好學生大家都喜歡,你只有喜歡差生,對他們負責,那才是真正的責任、真正的愛。這點我感觸很深。

二、有了責任感還必須瞭解你的學生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做一個好的教師,首先必須瞭解和研究自己的學生,如此才能成功的`實施教育教學。

瞭解學生包括他的性格、愛好、優缺點、家庭成長環境等諸多方面。只有充分了解他們,你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因材施教,才能知己知彼,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三、這也是我要分享的第三方面,就是教育教學方法。

在諸位前輩面前談方法,這時班門弄斧。不過這是我看到這本書感觸深的地方:做個“問題”老師。

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思想在學生心裏,教師只要像助產士那樣辦事就好。這時蘇格拉底的形象説明。

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我們新課改形式要求下,要多給學生提問題,從課前預習到課上輔導點撥,再到課後拓展練習等等環節,提出問題,不要立刻糾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是否正確的結論。這樣既可以開發他們的潛能,又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牢固。課上多給他們時間解決問題,他們就會印象深刻,複習就會省時很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提出問題後,還要教他們方法,具體如何學習,如何預習,如何收集資料等等。就如昆體良所説: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幫助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方法,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輕鬆學習。這才是關鍵。

書中精華很多,要學習的實踐的也很多,教師本來就是一份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實踐總結,努力付出的工作。所以我要每天進步,每天努力,爭取邁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

李鎮西老師的書,可以説百讀不厭。《做最好的老師》更使我受益匪淺。雖然它不能真的像一盞明燈,總在迷茫的時候點亮希望,但細細讀來,它卻出事我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認識,解答了我困惑很久的問題——怎樣做才算是好老師。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冠軍的運動員不是好運動員——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這也身份中做到最好。作為一名教師,努力幫助那些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精心備課,希望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細緻地批改、輔導,希望每個孩子的數學成績能不斷提高;我嚴格要求學生,注意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我想法設法養學生的創造力……總是我進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名稱職、合格、負責的.老師,希望做一名好老師,讓學生喜歡自己。的確,我的付出受到很多學生的尊敬,但是總有些學生不買賬,常常有學生因“太嚴”而對老師心存敵意。我一直在想:是自己做的還不夠?讀了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是不夠,而是對於有些孩子,可能我努力的方向不對。

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作為教師,我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是啊,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我們追求的不是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而是讓這羣長相各異性格萬千的活生生的孩子個個都能健康地成長。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我們應該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僅做學生的老師,更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這這樣才能贏得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不斷品讀《做最好的老師》,我一再提醒自己:用愛心温暖童心,做一個真正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