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人類簡史讀後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類簡史讀後感15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讀完人類簡史,感慨於作者對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來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通過時代的不斷演化而來的。智人從一個不起眼的動物變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不斷努力的結果。然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當時中國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但是最後卻是別國的探索精神發現了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可見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説起澳洲,在原始時期,智人到達澳洲,那時很多大型野生動物,但為什麼智人能戰勝他們,有人認為是自然選擇,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人卻認為氣候變化不足以讓這些大型動物滅亡,智人學會用火,幫助了他們狩獵,同時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動物認為智人這種體積小的動物對他們不能造成威脅,可能也是加之氣候的影響,導致了大型野生動物在澳洲的滅絕。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人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農業時代的出現,相對來説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好過,他們需要下地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需要彎腰插秧,澆水,除蟲,於是演化出了頸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滿足於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出現了貨幣以及銀行。這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有其最本質的原因,因為需要了,因此就出現了。

文章最後談到了快樂,一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難免不同,這是世界上總有一種人不學習也聰明,沒有錢也快樂,但那個人絕不是你。我們既然通過幾千多年的演化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在生活中,要多從大的視角看問題,也許會快樂很多。作者:小仙女在江湖

人類簡史讀後感2

書籍介紹從人類誕生到如今的發展史,其中包括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融合、科學革命等幾個階段,以及每次重大變革對人類的影響。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會對世界有另一種認知。

下面內容想什麼就寫什麼吧!

隨着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影響逐漸加大,自然法則或許會因為人類而改變。同時人類自身的發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還是被戰爭毀滅?或是被人類親手創造的某種東西奴役?

科技的種類越來越多,而哪些才是人類進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發展為了金錢?還是為改善人類生活?

人類的生活空間從小族羣到“地球村”,在活動範圍擴大、視野變廣的條件下,可以尋找全世界同樣愛好的人,可我們在擁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羣”時,同時也疏遠了身邊的實際的“社羣”。想象的“社羣”難道會比實際的“社羣”讓我們更加不寂寞嗎?

現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擔心被野獸吃掉,戰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區燃起。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一個朝代有現在這樣安全和“自由”。

説到自由,自由與平等生來就是在矛盾的對立面。個人的自由與人類的平等似乎從進入農業革命開始就無法解決。並且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信仰,一個資本家、一個佛教徒、一個回族穆斯林、一個共產主義者、一個犬儒主義者……現在看來,這些人坐在一起吃飯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不妥,但回望過去,不用説中古歐洲十字東征,即使是上個世紀,這個場景都可能讓人無法想象。現在面臨的或許不是信仰之間的衝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麼。

歷史已逝,未來可期,珍惜現在。

人類簡史讀後感3

合上書,心裏有一種驚訝一種疑惑,茫然,或者説的更好一點一種衝擊書裏談論了一些之前從未想過的問題。或許之前我又有思考過快樂是什麼,但卻從未想過讓一部分人長生不死的後果是什麼?人類的科技又將走向何處?科技的盡頭是滅亡嗎?或是什麼別的東西?往前看,1.3萬年前的智人的到來毀滅了最後一個人類土着部落。往後看,那真是隻能仰觀宇宙之大了。

結尾的部分與其説是一種歷史,倒不如説是一種預言。作者給我們描繪了未來的一種可能性。科技走向巔峯,人類在進行自我改造的過程中滅亡。

那真的是滅亡嗎?抑或是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當今的人類在思考科技進步,帶來了什麼,是否會造成人類自身的毀滅。當回首過去,我們已經改變,並且製造了那麼多的東西,我們的思想改變也是那麼巨大。曾經的我們,習慣性的'形成聚落,聚集在一起生活。我們穿衣服不是為了遮羞,而是為了禦寒,我們對於自己聚落的人,公開透明。而今天社會我們卻不斷強調自由,個人空間,這些概念。曾經的我們,腦海中只有眼前的一碗飯,只有捕殺獵物獲取生存,道德之類的東西,在當時我們的腦海中可能還不如一碗大米來的實在。

我們是變了的,和原來的人類完全不一樣,但不是説原來的人類已經滅絕了。

我們不一樣,不過是傳承和改進。

未來的人類呢,可能已經擁有我們無法理解的思考方式,生活習慣,社會規則,道德規範,倫理教條。儘管安尼得特人無法理解莎士比亞的戲劇,我們也無法理解未來人類的思想。

但他們同樣會是我們的傳承和改進,那或許是下一次軸心時代的來臨,賦予他們新的精神世界。我們和他們站在兩個不同的時代上,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第一次對未來有了模糊的預判。而且這些未來的第一代還將從我們手中誕生。

有動盪又不安,才能於烈火之中有蜕變。假如冬天將要來臨,那麼春天還會遠嗎?

人類簡史讀後感4

對於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或許,快樂在於追求幸福;或許,快樂在於有目標,有理想,併為共奮鬥終生……但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只看了我們表面的發展,卻沒有深究:我們是否真的比祖先過得快樂了呢?《人類簡史》講的是智人7萬年的進化史。其實,我們自認知革命以來,一直生活在一個虛幻而縹緲的世界中,所謂的金錢、帝國、宗教都是源自人類的想象。這些想象使我們得到了發展,卻也讓人類的野心愈發膨脹,進而躍入慾望的深淵,無法自拔。慾望不僅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更有可能會使人類因此而滅絕!

子曰:富貴於我如浮雲。在我看來,我們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祿而約束自己,迫使我們勞累終生呢?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罷了。書中寫道:“現在埃及人民比他們的祖先有更完備的醫療系統,更舒適的房屋,但卻仍有許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貧苦,命運的不公”,原因正是在於他們有一顆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心,不斷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滿足,更要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因成功而欣喜,更無需因挫折而悲傷,這樣只會耗費心神。我們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觀上的感受。長此以往,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澄淨明潔,即不受外界喧囂的污染,也不受所謂“快感”的影響,自然也不再有什麼痛苦可言。

快樂就是知足常樂;快樂就是靜觀花開花落,笑看雲捲雲舒;快樂就是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人類簡史讀後感5

隨着時間的推移,科學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代表了歐洲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權威的衰落與消失,歐洲在經歷了中世紀晚期危機後,開始步入近代。

文藝復興運動於十四世紀中葉開始興起,這場延續了近300年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的思想解放運動通過復興古典文化反對神學等封建落後的思想,開始逐漸地解放人們被束縛的思想。人們不只是聆聽教皇與皇帝的命令,而是更希望能去“表現”自己的思維,因此文藝復興時期也被稱為表現時代,這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隨後十六世紀具有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又稱宗教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英國、美國、法國先後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近代歐洲同時也是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地理大發現讓歐洲人不再滿足於歐洲大陸開始走向世界,一些歐洲國家開始進行殖民擴張,經濟貿易和科技迅速繁榮發展,並在工業革命中達到了高潮。殖民擴張促進了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但也激發了各種矛盾與戰爭,人們開始致力於創造一個美好和平的新世界。

古代人們的野蠻與獨有的藝術,中世紀的封建思想,近代歐美國家的迅速發展,這些歷史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陌生的',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了解它。因為每個時期的人們都會受到一種侷限性,朝着自己當下的利益前行,甚至閉關自守,滿足於當下。作者在最後一章曾引用一個法國人的話:“人們生活中最好的幫手就是諷刺和同情,諷刺引發的微笑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同情導致的哭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潔淨無瑕。”當我們走進人類的整個發展史時,我們也許會諷刺那些昏庸迷信的人,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們,同時,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更長遠,更深刻的反思。

歷史向我們展現的一切,都能成為我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訓誡。

人類簡史讀後感6

很喜歡這本書。讀完意猶未盡。

作序的高毅老師説,本書已離開了歷史而走向了哲學,而這個哲學,不止是歷史的哲學,它同時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深以為然。同以往的歷史讀物相比,貫穿全書的是對人類發展的思考。本就知道自己身為個體的渺小,但站在歷史的長流中,方看到,整個人類也只是發着微光。會吃驚於人可以稱之為人只有600萬年的歷史,演化用了250萬年,真正開始認知革命便只有7萬年了,農業革命1.2萬年,而我們最最引以為豪的科學革命僅僅有500年曆史,工業革命200年……如果不看這些數字,大概在我心裏,人類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久到數字都顯得虛無。

或許很多人也會有相似的想法,畢竟在地球上,人類就是“萬物的主宰”,不管承不承認,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大概是全人類的價值觀。食物鏈頂端的地位讓我們自視太高,早已忘卻人類也只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

又想到作者關於幸福的論述。物質水平可以不斷提升,精神的愉悦卻不會同步增加。甚至時至今日,關於幸福,我們依舊給不出一個確切的定義。是人類自己賦予了事物意義,本就產自想象,又怎能用一個飄渺的概念去定義另一個更加飄渺的.存在。所以,幸福是什麼?我有些難以描述自己的想法,只覺得,若以全人類觀去看生命,底色一定是悲涼的,畢竟這個時間的維度遠超過個體所能承載的;但幸福是活着才能明白的滋味,而活着,是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的事。幸福應是當下的、真真切切的體驗,這種體驗到來的時候,我不關心人類,我只在乎我自己。

要怎麼説,該是心存敬畏,活在當下吧。

人類簡史讀後感7

作者視角宏大,不拘泥於一國一土一時代,而是類似於外太空史學家,對人類的歷程進行復盤。覆盤了人類歷史上三大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

1.認知革命開啟了歷史,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人類的語言不僅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傳遞根本不存在的事務信息,即虛構的能力。而虛構,不只讓人類能夠想象,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一起”想象,從而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照作者的觀點,國家、宗教、公司、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所有這些概念其實都是虛構的,而正是因為這些虛構,使智人能夠靈活合作,並且創造出“文化”。

2.農業革命加速了改變,農業革命的影響,意義深遠。告別了狩獵與採集時代,人們開始固定安居下來,有了村莊、城市等。動物的命運也跟着改變,人與人之間因為有個固定房子也開始有了我們與你們的邊界,在推動建築學發展的同時人的心理也在演變。生產力的提升培養了社會的精英階層:國王、戰士、宗教人士等等。

3.科學革命創新了局面。基於作者的觀點,金錢、帝國、宗教是凝聚人羣的三種力量。有限責任公司的產生是人類很重要的發明,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做有效的互信系統。

4.歷史是二級混沌系統,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永遠無法預測。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永遠無從假設。瞭解歷史,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拓展視野,瞭解更多的可能性。

5.科學革命是無知的革命。科學革命之所以產生在歐洲,根源在於當時歐洲人巨大的好奇心。承認自己的無知,即留白,並付諸於行動去探索。

6.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

7.現代經濟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為我們原因信任未來,資本家也願意將利潤再生產。

人類簡史讀後感8

最近閲讀了《人類簡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變對我觸動頗深,尤其是在認知革命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敗自然界中強大的生物,擊敗同時期不同的人類族羣,依靠的就是羣體間的合作,這種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類的DNA中的。

從一開始的河邊有獅子,到八卦,直到最後的虛擬故事,早期智人藉此走上了一條與DNA進化不同的通向頂點的進化之路。這和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可見知識和可知知識是如此的相似,靈魂轉向所面對的理念何嘗不是一羣人虛擬出來的。我們人和幾千頭黑猩猩在會場中截然不同的表現,不是因為我們有紀律,有約束,而是潛藏在我們精神深處的某種虛擬的存在,而我們相信它,有時候會把它稱為信仰,有時候會是原則,有時候會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實它就是根植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某個虛擬故事。

由於以上的理解,我們的教育本身就產生了新的取向。我們究竟是把教育變成一種管理,還是引導。是相信兒童,等待兒童成長,還是用一個個強硬的條條框框,不斷地規範孩子的成長。在我看來,如果我們選擇了第一種,那麼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像《浪潮》中的孩子們一樣,陷入權威主義的漩渦,雖然聽話,雖然守紀律,也僅僅是一時的,在很多年之後,照樣會回到原本無序的狀態,而痛恨過去的老師。

只有真正的身體力行,讓我們的德育發揮真正的作用,深深地進入孩子們的腦海中,讓孩子們真正的信仰,喚醒沉睡在內心的道德,自能成長,自守規則,在自然中受到引導,不斷成長!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該去堅守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9

或許每個人都曾想過,我們的祖宗是什麼模樣?我們來自何方,又去往何處?在這本書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這本書與我們以往所熟知的歷史書大相徑庭,超宏觀的視角,異想天開的腦洞,生動有趣的語言,讓我們拿起就很難放下,看完後直呼刷新三觀。人類如何登上食物鏈的頂端?金錢、帝國、宗教如何橫掃全球?在作者的敍述中,這些複雜的歷史現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現在眼前。他用幾近於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類從東非一個普通動物羣族,到如今遍佈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發展歷程。

這本書中,作者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學革命四個方面綜合概括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跟着作者的筆跡,我們可以很順暢的瞭解人類自從誕生到如今的整個發展過程和每一個重要的變革。作者只用了區區400頁,就鋪陳開智人的整個歷史過程,各種精彩令人拍案叫絕;箇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萬年前,智人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東非的角落中可憐兮兮地生活着。但其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躍升成為整個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從歷史進程來看,人類並沒有一個鮮明的目標,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人類經歷三次革命的洗禮,力量空前強大,可是我們究竟是比以前更快樂還是更痛苦,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發展沒有帶來快樂,那麼它的意義又在何處?作者最後提出,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天下危險,莫過於此。或許,我們該好好思考下這個問題。

人類簡史讀後感10

《人類簡史》中提到這樣一段話:時至今日,這個40億歲的自然選擇系統卻面臨了一項完全不同的挑戰。在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裏,科學家正在努力改造生物。他們打破自然選擇的法則而絲毫未受處罰,就連生物最基本的原始特徵也完全不看在眼裏。誕生於20xx年的CRISPR—CAS 基因編輯技術已成功運用到定點敲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簡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間的傳遞。

20xx年,我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團隊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飾的`細胞植入了人體,中國也成了世界上首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這表明基因編輯技術相關的臨牀研究已然拉開了帷幕,而早在其一年之前,來自中山大學的中國科學家已經成功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飾人類胚胎細胞並將成果發表在Protein & Cell上。

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在嬰兒出生之前運用這樣一個過程消除嚴重遺傳病基因,可以有良好的治療效益。但其他人認為,這樣的工作已經跨越了道德界限。事實上,很多遺傳學家也認識到,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中存在潛在的技術風險和負面的社會影響。

1、胚胎本身已經是一條新生命的開始,而從胚胎中提取實驗用幹細胞導致胚胎死亡,有褻瀆生命的嫌疑。

2、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變的基因是可遺傳的,這具有極大的潛在危險性,而且可能造成的結果仍然未知。

3、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如果得以允許對人類全體倫理觀念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進而造成倍的甚至成指數級的傷害。從胚胎基因編輯開始逐步放鬆底線甚至允許克隆人的研究,將極大損害人類社會的基於倫理關係的穩定性。

中山大學的科研人員本身為了人類福祉而進行胚胎基因編輯實驗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得不反覆提醒我們的是,針對胚胎基因編輯的工作已經逼近了人類的道德底線,而我們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包括制定相關的法律和評估社會影響等等。

人類簡史讀後感11

如果説有些書適合通過紙質書,而不適合通過電子書閲讀,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雖然書名是簡史,但是整個文章思路與常見的歷史類書籍不同。作者的關注點,不是各種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類進化,如何從處於食物鏈中層的普通動物,一步步發現到今天這樣可以改變自然法則的物種。這個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遠,遠至幾百萬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帶上帝視角。

全書主要分為四部分,解答了人類如何進化至今的問題。第一部分認知革命,讓智人慢慢產生了有別於猿類和其他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語言來溝通,還有虛構的故事和想象的規則,讓人類有了文化及傳承的雛形。第二部分農業革命,是人類從遊牧型的採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羣落,人類也開始慢慢能馴化其他物種(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規模合作網絡,慢慢產生了文字和階級。第三部分人類的融合統一,人類慢慢產生了金錢、帝國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學革命,這部分使人類產生了質的飛躍,人類可以操縱甚至創造的自然資源更多了,全球化進展也得到了飛躍,甚至可以改變原本的自然法則。

但是,看似一切的進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進化嗎?現在的我們真的比幾百萬年前的採集部落的.人幸福嗎?真的不一定。人類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曾經住在歐洲的人不知道世界還有美洲澳洲,現在可以自在旅行。未來會不會發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時人類又會怎樣?

據説作者的這本書,在每個國家出版之前,他都會做點微調,所以在閲讀中,以中國做例子的點還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電子書總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好書,推薦閲讀。

人類簡史讀後感12

全書大部分內容都讓人看起來欲罷不能,驚歎於作者廣闊的視野、豐富的學科背景、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深入淺出的敍事能力。提出的一些觀點,如“想象的現實”,對金錢、資本主義與帝國的關係的討論,對現代資本主義文化的討論及與前現代文化的對比等,以及用認知革命、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等將人類的歷史進行串聯,討論了幾大革命的重要意義和對其的不同看法(比如農業革命實際上是一場“騙局”),並以此將人類歷史劃分成不同階段進行分析,使人能夠以“置身事外”的“他者”視角來審視人類發展的歷史,反觀自身。書的末尾談到了對於“快樂”或者“幸福”(作者好像並沒對二者進行區分)的認識以及可能的歷史發展,這是以往的歷史學從不會討論的內容,而這也與作者寫作此書的初衷密切相關,即引起“智人”對自身發展和行為的反思,希望“智人”能夠認真思考和把握自身的發展方向。不過,可能正如作者所説,大部分的歷史學家更擅長做“事後諸葛”,所以,總體來講,作者對於目前為止人類歷史發展的'分析確實更趣味十足,更耐人尋味,而對未來人類發展方向的思考可能讓我稍感無趣(大概是因為沒有提出比較新穎的觀點,或者説並沒有提煉出完整的理論問題?)或者説不能認同。

總之,這本書雖然內容龐雜,涵蓋各個學科,還間插不少故事,但並不會感到凌亂。在作者精心的設計安排和嚴密的邏輯框架下,反而顯得全書深入淺出,豐富有趣,可讀性極強。對於翻譯者也不得不特別提出來點個贊,一句話就是,這本書完全不像翻譯過來的,感覺就是一箇中國人用中國話寫成的,可以想見翻譯的水平之高!

強烈推薦閲讀!

人類簡史讀後感13

超五星的推薦這本人類簡史,作者視野的縱深似乎延展到了目前科學認知的極限,以人類誕生、生存、發展、進化為脈絡,訴説自己的大歷史觀。大,大到前無古人,大到橫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文學、心理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神學等等多種基礎學科,並以此為支撐。儘管有些細末的觀點還不完全認同,但求同存異。並且作者跳出人類回看自己的做法實在高屋建瓴。對人性的審視、批判、反思,平和客觀,價值觀超正,更看得通透徹底。相比浩瀚的宇宙和地球的億萬年進程,人類仍渺小的像一粒沙子,甚至自己承認了自己的無知,但破壞力卻和生物鏈的位置一樣高居榜首。

舉幾個小例子。

印象最深的兩個諷刺:

一、一位名為弗裏茨·哈伯(Fritz Haber)的猶太化學家在1908年發現可以用空氣製備出氨。而戰時的德國人靠着空氣當原料,製作爆炸物。而且,這項發現還讓哈伯贏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獎,但可以想見他得的是化學獎,可不是和平獎。

二、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點29分53秒。地球上第一顆原引爆。核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在看到這場爆炸之後,引述了《薄伽梵歌》:“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猶太人哈伯的發現,二戰被希特勒用來屠殺哈伯的同胞——猶太人。

原子彈的成功引爆標誌着人類從此有了自我毀滅的能力,恰恰因為這種能力,人類實現了自1945年至今,74年的相對和平,沒有再出現二戰那樣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給我觸動最大的是:面對流水線上的豬牛羊雞,人類無視它們的情感和主觀需求,冷漠的把它們看成了機器,產奶的機器、產蛋的機器、產肉的機器......

人類簡史讀後感14

從動物到上帝,其實這個書名很有諷刺的意味。

本書一步步的推倒,從幾千年的時間來看,每個時間段我們都覺得自己是上帝,支配者,卻支配的還是自己。並用一個想象的共同體維護着,作者並沒有説這個想象共同體(依靠文明 貨幣 民族 法律等等)是好是壞。但也推導出了,在這個共同體中邏輯的矛盾(美國獨立宣言對比漢莫拉比法典)以前看羅輯思維中説人類社會是個想象共同體,使大家擁有一個可以想象的`社會輪廓,並使人類進步,貌似很有道理。今天看了這本書,作者真實想表達的就是人類就是個動物,還不如蜜蜂社會。因為人類為了營造一個有階級的社會,杜撰了自由民主博愛這寬泛概念。

但支配人的是人自己創造出來錢這個概念,這個想象最大推動世界一體化(非領土),但作者從文明的角度再反過來看,世界一體化又摧毀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文明(包括中華文化,不可逆)並朝向單一穩定的價值觀。但這個價值觀本身又是矛盾,缺乏邏輯支持。從作者證明了證明人類進步的一些表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觀點來看,我認為作者認為無論技術和科技的進步,都無法改變這個階級的社會,因為總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把別人當成動物,而人根本沒有辦法徹底解決。

對此我認為作者是悲觀,從牛被關進籠子象徵人類被自己束縛(雖然牛數量達10億隻)再寫到小麥發展出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也沒使人過得更好更自由,反而......所以我判斷作者最為羨慕的是採集社會(繩文文化)哈哈...最後説句,羅輯思維沒邏輯。

人類簡史讀後感15

這本書是尤瓦爾·赫拉利編寫的,主要是從10萬年前到21世紀的人類發展史。

書裏面觀點特別獨特,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在書中第十九章從此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裏,描寫了人類生命的意義。

從我們所知的純粹科學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命本來就完全沒有意義。人類只是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演化過程中,盲目產生的結果。人類的行動沒有什麼神聖的`整體計劃,而且如果整個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個宇宙很可能還是一樣這麼繼續運行下去。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不能排除掉人類主觀的因素。但這也就是説,我們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只是錯覺。不管是中世紀那種超脱凡世的生活意義,或是現代人文主義、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質上都完全相同,沒有高下之別。像是可能有科學家覺得自己增加了人類的知識,所以他的生命有意義;有士兵覺得他保衞自己的國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義。不論是創業者想要開新公司,或是中世紀的人想要讀經、參與聖戰、興建新廟,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意義,都只是錯覺與幻想。

其實就像書中説的這樣的,生命意義是個人自我的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認知,也就會產生不同的生命意義的理解,所以我覺得愛因斯坦説的那句can be counted counts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説的特別好,因為意義這個東西源於個人,所以你自己才是最瞭解他的

在書中第二十章智人末日裏提到,有三種方式了能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生物工程,仿生工程與無機生命,並且這這裏説明了很多科幻小説描寫未來的場景就是宇宙飛船和人工智能這些,並沒有考慮到生物工程,當一個人比我們各方面都強10倍的時候,雖然他是來自於我們但是其實他已經是新的物種,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他會如何面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