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4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59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4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前幾天,我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事和蕭紅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寫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在這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茫然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的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為了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在不知不覺中,手中的那本《呼蘭河傳》就翻到了最後一頁,而我的心情卻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忽然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輕輕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心久久不能平靜……

《呼蘭河傳》這部小説在藝術形式上是比較獨特的,沒有完整的情節的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

小説以一位小女孩的回憶起筆,以"我"的思緒跳動和變化來謀篇佈局,以"我"的視覺來攝取眾生相,借"我"的內心感受來透視作者對生活,對事物的評價,寫得格外真切,細膩,自然。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荒涼的,寂寞的。蕭紅的童年也同樣是寂寞的,她19歲因實在不想結婚而漂泊在外。

《呼蘭河傳》這本書唯一讓我感到温馨、快樂的,就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時光。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了,他和蕭紅一起在後園玩耍,一起唸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動物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蕭紅在園子裏很快樂,這可能是她一生中快樂記憶最多的一個"天堂"吧!蕭紅在這兒可以忘記一切不高興的事。玩膩了,就跑到祖父那裏去亂鬧一陣,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鏟地,她就鏟地。年幼的蕭紅竟然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祖父教她,她又不仔細看,又玩其他的了,這一章是這本書最能感到温暖的。

但最悲慘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小團圓媳婦,這個只有十二歲的鄉村女孩是非常健康、快樂、開朗的。就是這麼一個開朗、純樸、機靈的鄉村女孩,卻被身邊的惡風舊習的周遭加愚昧之人慢慢折磨而死。由擰大腿、刺手指到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由用燒紅的鐵烙腳心到跳大神,由畫花臉到吃全毛的雞……這些都還不夠,還被滾燙的開水燙的撕心裂肺叫喊……在這一連串的折磨下,小團圓媳婦終於死在了半夜。

正如矛盾所評價的,是"一篇敍文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作者並沒有敍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只是將家鄉小城的種種瑣事,如淙淙小溪般娓娓道來。

呼蘭河,蕭紅的家鄉,她在介紹呼蘭河時,先給人塑造了一個整體的印象,萬分荒涼,然後再一點一點地詳細介紹。小城裏的人們,每天過着平淡無奇的生活。每當有小石子擊破沉寂的水面,都會引起注意。人們為着那些不經常發生的事情興奮着,不管那些事情是好的.,還是壞的。透過平淡的文字,我們彷彿能看到蕭紅在歎息,在哭泣,為了那些呼蘭河人生存狀態的無奈與可悲。一切的殘忍,在小城裏都被看作最極其平淡的事。

人的人生,就這樣被蕭紅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了,生與死的意義,在這裏,一切都沒有顏色。人,如同樹上的一片葉子,似乎自己的出現,就是為着有一天能無聲無息地重歸塵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作者短暫的一生中,唯有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其中卻也充斥着寂寞,她的樂園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蕭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很小時候,那無憂無慮的時光,永遠沒有糾結和悲傷。每個人都有童年的記憶,像一幅畫展現過去的芬芳豔麗,像一首詩吟誦那逝去的歲月,像一隻,記錄下成長的點點滴滴。那我的童年去與蕭紅的相比,相差如此之大,好似兩條平行線一般,永遠沒有交集,重疊的可能。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知道了蕭紅童年在呼蘭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下了呼蘭河是一個並不熱鬧的一個小村莊,敍述地寫出了她的家和那美麗而沉寂的大公園。祖父,二伯……在蕭紅的筆下讓我知道了那個小村莊的民俗風情和那些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蕭紅告訴大家,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在蕭紅家的大花園裏,她的快樂童年回憶全部都裝在這個大花園裏了。她和祖父一起在這個大花園裏笑聲總是在盪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鏟地,但蕭紅不會,拿不動那鋤頭杆,於是祖父便把鋤頭杆拔下來,讓蕭紅單拿個“頭”來鏟。因為不知那個是苗那個是草,所以用鋤頭亂勾一陣,把菲菜當野草割掉了。還有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蕭紅搶過來澆,但她並不是往菜上澆,而是往天空澆,還説:“下雨咯!!”

蕭紅快樂的童年不禁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那一次,奶奶在樓頂拔野草,我也跟着拔,我看到綠油油的菲菜,不知那是野草還是菲菜,心裏頭想“這草長得真夠大和夠多的,今天讓本姑娘看見了,絕不手下留情!”我大叫“看我的拔拔功”。沒一會,那菲菜就被我連根帶須起拔掉了。奶奶一看我,哭笑不得地對我説“焮賢,你把菲菜都拔掉了”。

而且,呼蘭河裏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後釘一個鈕釦,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隻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着抱走一個。據説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着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呼蘭河雖然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前幾天,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述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以往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述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杯具……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杯具在那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一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讓我不明白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僅只是呼蘭河,它能夠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人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終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境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樣樣,就怎樣樣。

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呼蘭河傳》是一首敍事詩,一幅多彩的山水畫和一串悲傷的歌謠。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和暗淡的畫面.帶我去了呼蘭河——號的一個小鎮。

作者蕭紅向我們展示了小城市的人們屈服於傳統、迷信、無知、麻木甚至殘忍。作者無情地鞭打他們,但也同情他們。

書的開頭解釋道,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戲劇的舞台。汽車翻倒了,馬卡住了,豬窒息了。所以人們忙着抬車和馬。有人説要拆牆,有人説要種樹,但沒人説要填坑。也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和固執。他們不知道如何順應社會和命運。這是小城鎮人民的悲哀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抨擊他們沒有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有限的思想。

書中有一個孩子曾經掉進泥坑,是學校校長的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校建在龍王廟裏,與龍王相撞,才懲罰了人們。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去上學。可以看出,當人們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開心扉的時候,卻過分迷信、不重視教育,這説明人們屈從於傳統,愚昧無知。他們也寫下了他們可憐和悲傷的想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婦。她只是一個12歲的女孩,應該是最活潑的,但在一個無辜的'年齡,她已經是一個妻子,被婆婆虐待,掛了三個月,只是為了讓她服從。可以説,生不如死,就像一個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後,人們用各種民間療法和偉大的神來虐待她,甚至讓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暈倒一次。儘管她很窮,但沒有人願意幫助她。最後,他悲慘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愛她自己的錢。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們的迷信、無知、麻木和殘忍。他還對媳婦團聚表示同情,並批評當時的社會風氣極其惡劣。

事實上,小城市的生活並不糟糕,但它們只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創造出來的。

團圓媳婦、王小姐、馮偉最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以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和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它以通俗的故事來批判封建倫理、社會風氣、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讓人一口氣又一口氣,這種情緒久久不能抑制。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寒假,正似箭一樣,一下子就沒有了;正似一陣風,一瞬間就不見了蹤影;正似飛機一樣,在天空中立刻飛遠了。我在這個寒假裏,閲讀了六七本書,如:《百萬英鎊》、《三國演義》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蕭紅創作的《呼蘭河傳》。

蕭紅,她是一位孤獨的女詩人,原名叫張廼瑩,是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最負盛名的女作家。1911年6月2日出生於黑龍江呼蘭縣(就是現在的哈爾濱市呼蘭區),與張愛玲等女詩人,並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她在1942年,在香港病逝,時年僅31歲。她在短短的八年裏創作生涯中,留下了60萬字的文學財富。

這一本書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寫的是呼蘭河的風景和情感;第三、四章是談談家中的親人和生人;第五、六、七章“描繪”的是獨立的.一個有特點,有個性,很特別的人物。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要七十歲了。祖父對我特別和藹可親,每天,祖父都在後園裏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就戴個小草帽;祖父裁花,我也栽花……長大了,我也就經常拉着祖父的手,帶他一起去後園玩。一入後園,就立刻變成了另一個世界了。而且,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開心的一笑,常常笑的跟小孩子似的。祖父長得很高,身體無比健康,手裏總愛拿着根手杖,嘴上則不住地抽着旱煙管。每一見到小孩子,他都喜歡開個玩笑,説:“你瞧,天空飛着個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帖子給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邊下,有時放在袖口裏頭。他就説:“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子啦。”然後,小孩就向他要帽子……

這本書即深動又感人,而且,還保留着當時時代的痕跡與特色。她童年最喜歡跟和藹可親的祖父玩,即開心又幸福,每天想睡就睡,想玩就玩。自由自在的像在天空飛翔的鳥兒,快快樂樂,沒有煩惱。我也很嚮往她那種快快樂樂,無煩惱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她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説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悦。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為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裏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抬貨的抬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裏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裏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抬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説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裏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呼蘭河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只有兩條大街,街上僅有數的過來的幾家店鋪,兩家學堂,裏面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合起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彷彿又看見人們自娛自樂的活動,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的娘娘廟大會;彷彿看見了河面上的白菜燈、西瓜燈在漂移;彷彿聽見笙、管、笛、蕭的聲音久久盪漾在蕭瑟街道上;彷彿又想起了那個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上的黑暗,與人們的無知。小團圓媳婦原來是個樂觀的十二歲小姑娘,卻因為人們帶以開玩笑的態度而被滾燙的水燙死。一個叫“馮歪嘴子”的人,與同院的王姑娘成家,卻因大家的羨慕和嫉妒、冷嘲熱諷、在絕望中離去。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文中的小團圓媳婦實在是太可憐了。開始,胡家因為她的開朗無緣無故的打她,只是單純的想來個下馬威罷了。更可悲的是鄰居竟支持説該打。終於她被折磨的生病了,可左鄰右舍卻還看熱鬧,提議用滾燙的熱水醫,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啊!硬生生地被折磨死去。

心痛着,悲憤着,那個時代的人是多麼的愚昧啊!生活的貧瘠並不可怕,知識的貧瘠才是最可怕的,它不僅僅是斷送了一條鮮活的生命,更是奪去了無數人的良知!我慶幸生活在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時代,一個擺脱愚昧落後的新時代!我生活的世界,身邊難免也有些人,看到別人落難,不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幸災樂禍;也有人,看見別人好而眼紅,冷嘲熱諷。但這個時代,更多的人擁有一顆包容的心,美好的心,在疫情面前,有不畏生死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有不懼困難辛勤工作的`社區工作者和警察叔叔,有無數個奔波在外,為我們送上温暖的志願者,他們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的讚歌!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在蕭紅的筆下是那麼的美好,也許就是這樣積極樂觀的美好心態才讓蕭紅永不停止憧憬和追求的腳步,才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女作家吧。灰色的時代終將逝去,生活在新時代的我更應心存感激和希望,勇往直前,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有個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後轉來轉去,祖父在後花園幹活兒的時候,她就搗亂,祖父教她念詩,她喊得津津有味,兩個黃鸝鳴翠柳,硬生生被她説成兩個大梨子鳴翠柳!哈哈,和我一樣是小吃貨一枚的她是誰?她就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被魯迅先生極力推薦的作家蕭紅。

生於呼蘭河,在人生最後兩年的時光用文字編織了兒時家鄉的夢,她用對生命的熱情譜寫了:她家的院子,呼蘭河小城,祖父,小團圓媳婦兒,有二伯,馮歪嘴子。那是她祖父的園子,在這裏,一切都是自然的',無拘無束,有愛着她,慣着她的祖父。我想,此時的小蕭紅一定很快樂。園子以外呢?小城裏的人卻一個比一個荒涼,一個比一個無助。那麼美好的後花園,那麼無助的呼蘭河小城

媽媽見我看時傷心,就説:舊社會的呼蘭河糟蹋人啊,你還是別看了!説也奇怪,蕭紅筆下的人物身世雖淒涼,但透過她火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她一直在找尋希望。

她説: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黃瓜願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多美好的文字,她一定特別想念她的祖父,一定特別嚮往自由。

正如同生活中的我,也喜歡大自然裏的無拘無束。一有空閒,便常常跟着爸爸一起侍弄他精心培養的盆景花草,這是菖蒲,那是紫藤,還有梨花、梅花、玉簪花,我樣樣知曉。如果爸爸有了興致,偶爾還能蹭到山上,到小溪抓抓小蝌蚪,看蟋蟀打架的機會,我要是和小蕭紅認識,一定有聊不完的話!不同的是,我們對於得到自由太容易了,而這份自由、快樂,只是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兒時的回憶,是她如黑夜般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新時代的我們不用再經歷呼蘭河小城人們的苦難,封建社會的壓迫。這個暑假與《呼蘭河傳》相遇,給我的成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我不禁覺得讀書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普普通通的小城,卻承載了作者數不盡的回憶,平淡樸實的語言,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美好與淡淡的悲傷。

原本我對《呼蘭河傳》的內容並不感興趣,甚至在觀看時,日常無趣的劇情讓我有昏昏欲睡的感覺。但隨着越來越深入地閲讀,書中所描寫的奇妙的世界讓我深陷其中,反覆品味。本書共分為七章節,每個章節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個整體,而我要重點描述的便是第五章。

第五章講述了小團圓媳婦被眾人的封建思想所毒害,最後被折磨致死的故事。這個短短的故事,卻讓我看完後,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為當時愚昧無知的社會感到悲哀。小團圓媳婦僅僅只有十二歲,卻因自己對遭到婆家的毒打反抗,被認為是“鬼上身”。為了驅鬼,她的婆家用盡各種方法:跳大神、抽帖子,用熱水燙等等,無所不用,但這些做法卻大大加速了她的死亡。原本我想要譴責小團圓媳婦婆家的種種行為,可仔細一想,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給新媳婦下馬威是尋常事,是為了教出好媳婦。後來,她的婆家也是花了重金去幫小團圓媳婦驅鬼。雖説這些人的本意都是好的,但又有誰來為小團圓媳婦的性命負責呢?她還只是個孩子,擁有着大好的未來啊!

小團圓媳婦無疑是當時社會的犧牲品,也是當時千千萬萬婦女的一個縮影。即使其中的少部分人不甘命運,奮力與眾人對抗也只是徒勞,她們成為了社會的'異類,最終落得不幸的下場。更多的人還是被迫選擇了順從。那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幫助人的名義,最後卻讓多少無辜的生命受到傷害。這是時代的悲哀。所幸,隨着時間的流逝,社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人站了起來,吶喊出他們不同的聲音。

現在,人們的思想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頑固迂腐,但曾經的血淋淋的悲劇,時時刻刻提醒着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蕭紅,是民國時期一位有學問的女子,也是一位作家。一生坎坷使她飽經風霜,在社會的舊風,人們的愚昧中,她寫下了一部《呼蘭河傳》。

“呼蘭河這小城裏住着我的祖父。”蕭紅在一個章節裏這麼説,她告訴我們,她童年的快樂時光多半是在祖父的園子裏與祖父共同度過的。記得以前在學習《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老師曾跟我們講過,在舊社會中,許多人都是“重男輕女”的,蕭紅的父母也是這樣,她的祖母信一種教,自然也不喜歡蕭紅,所以,唯一幸運的是祖父很疼她,是她最親的人。她寫自己在祖父的園子裏摘花、拔草、種小白菜,又寫自己把韭菜當做野草拔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的“傻事”。“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是自由的。”這是蕭紅描寫在祖父的園子裏自由自在的一句話。這讓人既是羨慕,又對這個小姑娘產生憐憫之情,一個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孩子,只能從她的祖父那裏獲得童年應有的一份快樂?

蕭紅總是保持着樂觀,她對這舊社會裏的酸甜苦辣都存在自己的觀點。呼蘭河干旱時,整個河道里都是爛泥,不時會有一些牲畜陷在裏面,雞、鴨、豬還有馬,如果這隻牲畜還有一口氣,人們就奮力把它救上來,如果沉下去溺死了,它的主人就到市場上把它給便宜賣了,這樣一來,許多窮人也吃上了肉,也有人依葫蘆畫瓢,把家裏的瘟豬拿去賣,有人懷疑,賣主就説是呼蘭河上淹死的,然後這人就將信將疑地買走了,反正到最後也沒有吃死一個人。

還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小團圓媳婦的慘死。那時候的人很迷信,誰病了就花錢請一兩個“巫師”回來大唱一通,然後開幾個純屬“胡鬧”的藥方。小團圓媳婦就是被愚昧的家人不停地扔進開水裏燙暈,然後用冷水潑醒,最後用厚棉被裹出一身汗來,給折磨死的。蕭紅親眼目睹了這件事,想起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心裏很是不捨。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想,像蕭紅這樣的童年,是正常人無法體會得到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呼蘭河是一個小鎮的名字,這個天天都沉浸在歡樂中的小鎮裏住着一羣儉樸的人們,他們大都是農民,整天靠種菜來維持生計,雖然他們很貧窮,但是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蕭紅一家就住在呼蘭河這個小鎮裏,她們家有一座大宅子,裏面有一個菜園和幾間草房,因為草房很陳舊,所以也生了不少蘑菇,蕭紅一家和其他農民家庭一樣,也不富裕,有時她們家還缺少糧食,就到屋頂採集那些生長屋頂上的蘑菇,來解決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

雖然如此地貧窮,但是貧窮也給蕭紅家帶來了不少快樂,每到傍晚的時候,呼蘭河這個小鎮裏面的人們都會悠閒地,快樂地帶着一家老小來到河邊,悠然自得地欣賞着夕陽落山的美好景色,他們看得是多麼入迷,直到太陽完全消失在西邊的天空中,人們才紛紛回家休息。我們這些住在城裏面的人沒有機會欣賞到這麼美好的景色,因為大氣污染,天空整天灰濛濛的,不像以前那麼清澈和明亮,我們只能在朦朧中迎接黑暗的到來。

蕭紅的祖父經常抽出時間陪她背詩文,祖父念一句,蕭紅跟着念一句,她最喜歡把詩句大聲地喊出來,吵得鄰居不能好好休息,祖父時不時帶她去自己的'園子裏無法無天地胡鬧一頓,不是一會兒捉蜻蜓,就是跟着祖父割野草,蕭紅一天天快樂地成長起來了,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而住在城市的大人天天忙着上班,沒有時間關注孩子成長,關心孩子,更沒有時間來陪孩子們玩耍,每到休息日,他們總是把孩子從一個“興趣班”接出來,送到另外一個所謂的“興趣班”,最終把孩子和大人都累死了。

窮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窮,人們可以擁有一個沒有受到污染的環境,可以擁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可以更加健康成長,在貧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得到的挫折和磨練就比其他人多,可他們收穫了比別的孩子更多的成功,所以窮不一定是壞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4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

——《呼蘭河傳》

魯迅先生曾有寫過一個有趣的人物——阿Q,而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有二伯也是一位阿Q式的.人物。他可愛,又可憐。

有二伯是一個要面子的人,如果我有東西吃不給他,他便向你要,你若給他,他又不要,真怪異!

有二伯有許多缺點,卻有一點令人敬佩,他很忠誠。有二伯在蕭紅家待了幾十年,除了偷點東西以外,從沒有做過什麼對主子不好的事,他忠心耿耿,按有二伯的話説,就是“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別的都敢。”

一個人忠誠,是立身之本,你若不忠誠,見風使舵,最終會被世人所唾罵。一個人不忠誠,就像一朵花沒有花蕊;一個人不忠誠就像樹沒有枝幹;一個人不忠誠,就像鳥沒有翅膀。忠誠,是多麼重要。

呂布,三國時期的第一戰將,他武功蓋世,卻為何被世人唾罵,因為他不忠,先後投奔丁原、董卓,被金錢所奴役,被董卓所收買,殺死了丁原。一位“三姓家奴”,不仁、不義,怎能流芳百世?只能遺臭萬年。

同是在三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讓我們敬佩,也不求功名,只為報劉備對他的恩,他忠心不二,為了輔佐劉禪,每日嘔心瀝血地尋找制勝關鍵。

忠誠,才是立身之本。

在明朝末期,吳三桂鎮守清軍攻入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崇禎皇帝期望他能守住這一關,不能讓大明帝國斷送在自己手上。可是,吳三桂讓他失望了,吳三桂大開城門,歡迎清軍入關。

從那一刻起,吳三桂再也不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了,而是一個賣國賊。他不忠誠,不為國家利益着想,就這樣,大明王朝從此消失了。

忠,人之本性。而吳三桂不忠,他的所有成就將從此煙消雲散。因為,只有忠誠才會有人信任,有人去關注。假若不忠誠,你不再擁有什麼。

忠誠,人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