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關於教育讀後感(3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57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育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教育讀後感(3篇)

關於教育讀後感1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一本隨筆集,正如作者肖川自己所説的,隨筆就在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他的隨筆折射着一種靈性,時刻有靈感的火花在閃爍。的確,讀肖川的隨筆是一種享受,一種教育的享受。

面對新課程日趨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比絕大多數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無論是《教育給了我們什麼》,還是《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或者是《完美的教學》等,都滲透着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的思想和理念。他説的大學聯考制度,是"全面的豐收,導致全面的平庸。"説得真是精彩極了,"大考小考的排隊分等,使學校成為造就敗者的場所,進而導致厭學和恐學,導致內心的畸變和人格的扭曲。"我們不得不也思考,教育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呢。

我曾看到自己國小時威風凜凜,才華出眾的班長,經過無數次教育地"洗禮",高中過後,簡直判若兩人,人不但變得傻呆呆,連基本的人際交往也不會,面對昔日的老同學居然一句話也不會説。難道這就是教育給我們的嗎?這不得不讓我們去《審視教育目標》,肖川博士又很好的告訴我們"現代社會……需要培養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廣博深厚的基礎文明的教養,具有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具有自由與責任的意識和能力。概括地説,就是有靈魂,有頭腦,有專長,能夠創造幸福生活和服務社羣的人。"他希望我們的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並且闡述了新課改下的學習方式,在我們學習新課程的同時,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讀一番,因為"有效的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肖川博士直達理性和內在的教育表達,讓我佩服不已,有時我在想是什麼讓肖川博士有那麼多教育和寫作的靈感呢?我想一個不善於思考,一個不懂得吸收,一個漠視生命,一個不懂得生活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的。此時的我只想更好地,更多地去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讓這一把激情之火同時也能點燃我!

關於教育讀後感2

假期裏,我捧起了學校下發的'《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真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説,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要相信你付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關於教育讀後感3

周國平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哲學家。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學思想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讀者們大都能從他的文字中得到啟迪和智慧。《周國平論教育》是作者第一本系統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隨筆。作者思考教育問題,是從其哲學專業背景出發的。他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多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過,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構成了作者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在書中, 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籲我們的教育迴歸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來。他認為教育的使命就在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就在於讓人成為人性意義上的正真的人,並幸福地生活着。

在書中的第一輯,作者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第一條箴言: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第二條箴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第三條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脱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第四條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第五條箴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第六條箴言:大學應是大師雲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第七條箴言:教師應該把學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麼事。比如説,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二輯《閲讀與素質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個愛好,或者説是癖好,那就是閲讀,通過閲讀積累知識、生成智慧、涵養品性,閲讀對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作者認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閲讀經典。作者寫道:“一個人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可以稱作讀者的(同樣,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是閲讀)。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徵:第一,養成了讀書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讀書趣味;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

這些,引起了我的深思。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教師,有必要博覽羣書,汲取精華,並在此基礎上言傳身教,促使學生也養成讀書的習慣,積澱豐厚的文學底藴,從而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Tags: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