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7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麗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7篇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1

今天我要介紹的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孫蒲遠老師寫的《美麗的教育》一書,全書有八章,但與其他教育書籍不同的是,書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栩栩如生而紛繁多樣的師生現實生活,與我們的教育實踐更為貼近,看來感觸更深。書中讓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孫老師對學生那份濃濃的愛心。正如本書封面上寫到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説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的好惡將回成為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要求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習慣,班主任常説的話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座右銘,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重輕重的作用……”也正是這個原因,孫蒲遠老師的感傷人格對其學生產生了非凡的影響力。這是一部生動形象的學生心理學和教育學,也是新的教育詩篇。

孫蒲遠老師的教育特色,在細微之處求效果。多年以前,孫老師發現學校給三好學生頒獎狀時,校長雙手把獎狀遞給學生,可有的學生卻用一隻手把獎狀隨意抽過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領獎台。孫老師感到難受,她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是班主任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從此,她開始培養學生尊重別人雙手接物的行為習慣,並且每天訓練。每天發作業本時,孫老師總是雙手遞給學生,如果學生忘了,單手來接,她不會遞出去,直到學生伸出雙手。久而久之,她的學生們形成了習慣,遞給來勢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雙手來遞。孫老師相信,這種良好的習慣會使孩子很有教養的對待長輩。閲讀了《美麗的教育——寫給年輕的班主任》一書,孫蒲遠老師在建設班集體方面的經驗對我有了很大啟發

首先引導學生及家長特別注意欣賞和學習同學身上的優點,這幾乎成了孫老師的第一法寶。她説:“老師在班上常説什麼,常做什麼,對集體輿論起着導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學們的長處,常常強化這些地方,同學們的情緒就會是愉快和穩重的。”人人都喜歡聽好話,沒有一個人願意整天被包圍在批評與指責中。我們班就有一個軟硬不吃,經常控制不住自己行為的小男孩。確實這樣的學生着實讓我頭痛,但與其整天他惹事,我來應付處理,還不如抓住教育的主動權,放開胸懷給自己一點信心,更給學生增加自信心。於是,我試着觀察學生各方面的閃光點,一但發現優點,就以各種表揚的方式有書面的,口頭的;個別的,集體的等等,從而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對班主任有了好感,老師所説的話就更有分量了做起工作來就變得事半功倍了,。正如孫老師説的:“老師對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勵他向更高的層次邁進;老師的一次賞識,也許就能引起他創造的源泉;老師的一句鼓勵,足可以喚起他抬起頭走路的自尊;老師的一句讚揚,説不定就點燃了他內心要求上進的火花。”善於把表揚作為班主任工作藝術的教師,就意味着贏得了教育上的主動權。因為這樣做,容易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能夠創設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後進生的轉變。

其次要培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習慣,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班風。孫老師在講到有關批評學生的話題時説:“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要害,是在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孩子在犯錯誤中長大的,但這並不等於錯誤無所謂。能否認清是非對錯,是能否成長進步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一看到學生違規就氣不打一處來,批評了再説。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每次違規的背後肯定有一個理由,而班主任在下結論之前應該瞭解這個“理由”。老師可以將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感受説給學生聽,用以感化學生。

讀完《美麗的教育——寫給年輕的班主任》一書,我受益匪淺。當然,孫蒲遠老師在樹中所體現的教育智慧,不是我三言兩語就能概括得了的,這是一本通俗易懂,卻又包含深刻教育內涵的班主任教科書,正如孫老師在後記中寫的“學生的進步是我最大的幸福。當我看到膽子小的孩子變得開朗了,攻擊性強的孩子變得文質彬彬了,不愛學習的孩子知道主動寫作業了,情感淡漠的孩子變熱情了……都會從內心產生由衷的喜悦。”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老師也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2

兩年前就讀過孫蒲遠老師的《美麗的教育》一書。近段時間我再一次從學校的圖書室借來了這本書,繼續研讀。再次讀這本書,覺得收穫更多,更大。可以説孫老師是在用自己細膩的愛抒寫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因愛而美麗,因愛而神聖,因愛而光芒四溢。作為教師,沒有人不知道不愛學生的。但是,怎樣去愛?怎樣用自己的愛來感化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孫老師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

愛學生就要學會寬容,也曾讀過這樣一篇短文:寺廟裏的老師父看到牆腳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無聊時偷溜出去玩耍,便搬走小凳蹲在牆腳。那夜,小和尚踩着師父的背翻過了牆,惶恐不安,師父拍拍塵土説:”天涼,多加件衣服。“從此小和尚再也沒有翻牆出去。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很大樂趣。

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如果你三十歲,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歲,你也曾經有過自己的八歲或者十三歲,所以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為前提的。在孫老師的班裏,上課的時候學生也可以去上廁所,這也許沒有什麼驚奇的,但讓我驚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時間長了還沒回來的情況,孫老師會讓另一個學生帶着手紙去廁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學碰到了什麼困難?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孫老師是一個多麼寬容的老師呀,在她班裏的學生真是感到幸福。孫老師的這種做法讓人有些擔心的問:您這麼寬容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一上課就去廁所的習慣?孫老師搖搖頭説:”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孩子沒有這樣,在孫老師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

反思自己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總是以一種挑剔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總關注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甚至常常氣極敗壞、聲色俱厲:“昨天上課遲到,今天怎麼又來晚了,下午叫家長來吧!”不能容許學生的反覆。再看看孫老師,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從心靈深處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所以她的學生都願意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我從中體會到若真想成為學生的良師,就必須讓學生從心裏接受你。而讓學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處理上就要向孫老師那樣放下老師高高在上的姿態,真心對待這生,學會寬容,學會理解。

愛學生就要關注學生,孫老師在《“愛學生”是什麼意思》一文中説道:老師愛學生主要是對學生誠心誠意的“關注”。你要細心的發現他的閃光點,認可他的努力,鼓勵他點點滴滴的進步,理解他的苦衷與需求,關心他的生活與學習,幫助他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充分發揮他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樣的語言是樸實的,這樣的愛是具體的,所以學生能夠感受到孫老師的愛,學生能夠被這樣的愛點燃希望,積極向上。

我們班中的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平時上課的時候很認真,一雙大眼睛會很專注地注視着你。雖然成績並不太盡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績也稍有進步。快臨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來談話,表揚她的進步,並問她平時的作業爸爸媽媽有沒有幫忙輔導下?誰知,她立刻眼淚汪汪了,哽咽着説道:“他們鬧離婚很長時間了,爸爸一直都住在鄭州不肯回家,媽媽也沒辦法正常工作,家裏亂得一團糟。”“啊?”我大吃一驚。是女孩太乖巧還是我忽視了她?平時班級中孩子家裏有點事,總寫在臉上,肯定是我忽視了。只好安慰了幾句。

愛學生就要真正理解學生,一次,孫老師接過學生送來的一團看不出模樣的用畫報貼成的東西時,想笑,看着學生莊重的樣子,她忍住了笑,努力發揮着自己的想象力,終於看出來了:“一個機器人!”“對極了!”學生高興地叫道。試想,如果老師隨意一句:“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啊?”會是怎樣的結果呢?詩人泰戈爾説:“愛是理解的別名”。理解有多深,愛就有多深。只有瞭解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有師生情誼。有了感情,才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當看到後進生小郭舉手時,孫老師激動地對全班説:“郭某能積極參與學習,我們特別歡迎,他就是念錯十個地方,我也不批評他。”這暖暖的一句話裏,有鼓勵、有尊重,更讓其他同學對小郭也十分尊重。結果這個孩子只在一個地方打了磕巴,沒有唸錯一處!這個孩子爸爸原來幾乎天天打他,家裏幾天就得買一把新掃帚,孫老師及時與他爸爸進行溝通,爸爸就沒再打過他。一天,他突然問孫老師:“孫老師,你哪天過生日?”“你問這個幹什麼?”他哭了,一邊哭一邊説:“您對我太好了……我想長大了報答您……我有您這樣的老師覺得很幸福……”孫老師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地握着他的手。孫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

讀完《美麗的教育》一書,細心的感受着孫蒲遠老師的教育心跡。她讓我明白教師工作的效率不在於花多少時間,而在於工作是否科學,是否有規律,要善於在工作中有新發現,產生新思路,創造新方法。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孫蒲遠老師為榜樣,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3

讀完了《美麗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美麗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

説到班主任工作經驗,我應該最沒有資格,我從事班主任工作僅僅三月有餘,要問這段時間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説:雜、亂、煩!從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晚上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清點一天的工作,卻覺得一無所獲,班上有幾個孩子太調皮,管都管不住,怎麼辦?班上的後進生成績太差,每次小練習都只能給我個位數的成績,怎麼辦?有些孩子太懶,不按時完成作業、作業不認真、字跡馬虎,默寫都默不及格,怎麼辦……無數“頭疼的事兒”把我的思維五花大綁,急得我喘不過氣!這麼麻煩的工作,難道僅僅靠一個“愛”字就可以解決,一開始我不相信,我覺得學生不聽話就要批評,懲罰,實踐證明自己的這種思想並不完全正確,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現在我也試着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找到自信,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我發現學生越來越聽話,對待學習也認真了,對班級的活動也積極了許多。

書中講到了怎樣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愛好,培養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班風,這幾方面我感受很深,好的班風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正常的教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加強班級的凝聚力,我把我們班的值日生具體到每個人,比如下第一節課擦黑板是那位同學,下第二節,第三節,打掃教室的,打掃衞生區的,抬菜的,分菜的,送餐具的,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做,讓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小主人,都能為班級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前段時間舉行的跳繩拔河比賽,我們班有三十二個同學參加了比賽,每個同學都能積極的準備,通過這次的活動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同學們體會到了勝利的喜悦。在我們班只要是做錯了事,學生都會主動地承認錯誤,並大膽的説出對不起,我覺得這一點學生做的很好。

在讀愛的教育這本書時體會着孫老師的工作方式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孫老師有一顆寬容的心。因為她深愛着學生,所以她能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在孫老師的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是可以犯錯誤的,是可以被原諒的。即便孩子犯了很大的錯誤,令人十分氣憤,老師最好也不要聲嘶力竭、暴跳如雷,説過頭的話,做過頭的事,有失教師的尊嚴,破壞了教師的形象。 反思自己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總是以一種挑剔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總關注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甚至常常氣急敗壞、聲色俱厲:“你昨天才向我保證,今天怎麼又犯了,還是教家長來吧!”不能容許學生的反覆。再看看孫老師,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從心靈深處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她在把學生當作人來教育,所以孫老師的學生都願意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我從中體會到若真想成為學生的良師,就必須讓學生從心裏去接受你。而讓學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處理上就要向孫老師那樣放下老師高高在上的姿態,真心對待學生,學會寬容,學會理解。

那麼,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切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作者孫老師似乎也很重視這一點。在全書的第一章中就多次提到關於師生的民主平等、體會學生感受等這方面的內容。這些都與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消除隔閡有着內在的聯繫。而整個第二章更是大談“尊重”,可見孫老師很注重消除教師高高在上的現象。因此,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先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看待,這樣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才能與學生溝通,為以後的教育打下基礎。擁有好的教學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們常常讓自己的學生學會好的學習方法,同樣道理,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舉個書上的例子,一個教師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追蹤記錄”的計劃,時刻追蹤自己對學生的話語是否妥當。每個老師的性格、舉止、言談不可能都完全一樣。確定自己屬於“温和型”“健談型”“可愛型”或其他哪一類的教師,試着把這個定型保持下去,不要經常變動,你總不至於讓學生一天面對一個不同的你吧!在此基礎上,再慢慢掌握其他一些教師必需的技能,來不斷地完善自己,相信你,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老師,一個同學心目中的好夥伴、好榜樣。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4

一、愛是關注

孫老師在《“愛學生”是什麼意思》一文中説道:老師愛學生主要是對學生誠心誠意的“關注”。你要細心的發現他的閃光點,認可他的努力,鼓勵他點點滴滴的進步,理解他的苦衷與需求,關心他的生活與學習,幫助他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充分發揮他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樣的語言是樸實的,這樣的愛是具體的,所以學生能夠感受到孫老師的愛,學生能夠被這樣的愛點燃希望,積極向上。

記得班中的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平時上課的時候很認真,一雙大眼睛會很專注地注視着你。雖然成績並不太盡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績也稍有進步。快臨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來談話,表揚她的進步,並問她平時的作業爸爸媽媽有沒有幫忙輔導下?誰知,她立刻眼淚汪汪了,哽咽着説道:“他們離婚了。”“啊?”我驚了一下。“三個月前就離了。”是女孩太乖巧還是我忽視了她?平時班級中孩子家裏有點事,總寫在臉上,肯定是我忽視了。只好稍加安慰了幾句。愛是關注,在工作中,往往會以這樣那樣的理由忽視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細節上的關注。

二、愛是寬容

在孫老師的班裏,上課的時候學生也可以去上廁所,這也許沒有什麼驚奇的,但讓我驚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時間長了還沒回來的情況,孫老師會讓另一個學生帶着手紙去廁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學碰到了什麼困難?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孫老師是一個多麼寬容的老師呀,在她班裏的學生真是感到幸福。孫老師的這種做法讓人有些擔心的問:您這麼寬容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一上課就去廁所的習慣?孫老師搖搖頭説:“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孩子沒有這樣,在孫老師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

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總是以一種挑剔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總關注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甚至常常氣極敗壞、聲色俱厲:“昨天上課遲到,今天怎麼又來晚了,下午叫家長來吧!”不能容許學生的反覆。再看看孫老師,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從心靈深處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所以她的學生都願意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我從中體會到若真想成為學生的良師,就必須讓學生從心裏接受你。而讓學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處理上就要向孫老師那樣放下老師高高在上的姿態,真心對待這生,學會寬容,學會理解。

三、愛是理解

一次,孫老師接過學生送來的一團看不出模樣的用畫報貼成的東西時,想笑,看着學生莊重的樣子,她忍住了笑,努力發揮着自己的想象力,終於看出來了:“一個機器人!”“對極了!”學生高興地叫道。試想,如果老師隨意一句:“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啊?”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得入木三分,“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孫蒲遠老師是理解孩子的,她謝過男孩,並把那個機器人認真地夾在教科書裏。

孫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詩人泰戈爾説:“愛是理解的別名”。理解有多深,愛就有多深。只有瞭解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有師生情誼。有了感情,才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

四、愛是尊重

當看到後進生小郭舉手時,孫老師激動地對全班説:“郭某能積極參與學習,我們特別歡迎,他就是念錯十個地方,我也不批評他。”這暖暖的一句話裏,有鼓勵、有尊重,更讓其他同學對小郭也十分尊重。結果這個孩子只在一個地方打了磕巴,沒有唸錯一處!這個孩子爸爸原來幾乎天天打他,家裏幾天就得買一把新掃帚,孫老師及時與他爸爸進行溝通,爸爸就沒再打過他。一天,他突然問孫老師:“孫老師,你哪天過生日?”“你問這個幹什麼?”他哭了,一邊哭一邊説:“您對我太好了……我想長大了報答您……我有您這樣的老師覺得很幸福……”孫老師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地握着他的手。

讀完孫老師的書,我情不自禁地對書中調皮而又可愛的孩子露出了笑臉,也被孫老師的教育方法折服。反思自己,很多時候會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學生太調皮,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孩子,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思想;成績的鐐銬,應試的傾向擾亂了心智,所以學生的缺點在我眼中被放大。可孫老師的學生從沒有見到老師時有畏懼的感覺。他們都願意圍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與老師交談,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與老師分享。因為他們喜歡這樣一個對他們寬容的老師。

孫老師是幸福的,她愛她的學生;孫老師的學生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這樣愛他們的好老師。我想,之所以我不快樂,是因為我整天都埋頭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的問題之中,這些使得我疲憊不堪。我要向孫老師學習,以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孩子,為孩子們描繪出美好的未來,激勵孩子們為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我要做真正快樂的、研究型的教師,讓學生每天都看到我真誠的微笑。孫蒲遠老師就是是一個終生快樂的形象,這一切都源於愛。愛,使她苦中有樂;愛,使她不斷學習;愛,使她多才多藝;愛,使她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正如孫老師在後記中寫到的:“學生的進步是我最大的幸福。當我看到膽子小的孩子變得開朗了,攻擊性強的孩子變得文質彬彬了,不愛學習的孩子知道主動寫作業了,情感淡漠的孩子變熱情了……都會從內心產生由衷的喜悦。” 教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教師也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5

你象一絲絲春雨,將“美麗的教育”滲透到我的心田。今天重新拾起,你的美麗依然.

有幸讀了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孫蒲遠老師寫的《美麗的教育》一書,全書有八章,但與其他教育書籍不同的是,書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栩栩如生而紛繁多樣的師生現實生活,與我們的教育實踐更為貼近,看來感觸更深。書中讓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孫老師對學生那份濃濃的愛心。正如本書封面上寫到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説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的好惡將回成為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要求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習慣,班主任常説的話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座右銘,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重輕重的作用……”也正是這個原因,孫蒲遠老師的高尚人格對其學生產生了非凡的影響力。孫蒲遠老師,融43年的心血與智慧於一爐,譜寫着栩栩如生的兒童生活,展現着愛的力量。這是一部生動形象的學生心理學和教育學,也是新的教育詩篇。全書共八章,羅列了大部分班主任可能會碰到的178個問題。聯想到我自己,班主任工作也多多少少碰到過一些類似的問題,因此我也很喜歡這本書。我愛我的學生,我的學生感到幸福,我也感到幸福;我的學生感到快樂,我也感到快樂;同樣,我也得到了他們最真摯的愛,愛是沒有時間、距離的。

美麗,它不是指花枝招展,光彩奪目。樸實無華,潤物無聲才是持久永恆的美。淡淡的,從容的,心平氣和的,就是一種美麗的心情。一個老師只有先成為擁有平和心態的人才能成為好教師,因為這樣的教師心中才能真正寫下“愛“字。孫蒲遠老師就是這樣一個脱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從心靈深處理解和關愛兒童,面時生理機能有障礙的學生,學習特別吃力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她給了他們更多的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是孫老師的小天使。試想:一個急功近利,心氣浮躁的教師怎能做到這樣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呢?

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比以往何時候都要喧囂熱鬧,生存和競爭是大多數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要做的重要事情,這當然也包括教師。他們積極上進,不甘人後,為了做出成績日以繼夜地撲在工作上,這種拼搏精神是值得人讚賞和敬佩的。可是,你可曾看到,一邊是教師在各種比賽載譽而歸,不勝榮光,一邊卻是學生對教師敬意的缺失。難道是老師不夠水平嗎?當然不是。他教學功底紮實,在課堂上揮灑自如。那是為什麼呢?原因出在他的追求上。要超過同行,成為名師!於是他要不停地參加培訓學習,不停地鑽研教材,不停地參加各種比賽,不停地拿各種獎。他在意本班的成績排名如何,在意學生在競賽中能否獲獎,在意自己的論文能否發表,他在意好多好多的和名利有關的事情,與同行們的競爭佔據了他大半個心房。這樣功利的他,還能平心靜氣地聆聽學生的聲音嗎?一個不會進入學生內心世界的教師怎能收穫學生的敬意呢?孫老師書中的諸多案例都是懷着一種安安靜靜的心情完成的,不氣不惱,不温不火,就連她寫的每一個文字也都流淌着靜謐的氣息。只有心態平和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寧靜的文字吧。

工作中的競爭壓力,生活中的鎖事煩惱也曾讓我帶着一臉灰沉的心情走進教室。學生天真爛漫的陽光笑臉沒有引起我的審美興趣,相反,我的目光越發顯得狹隘,看到的都是學生們的缺點:怎麼那麼愛吵鬧?一點兒也不遵守紀律;反應真慢,連這麼簡單的題也做不了;素質真差,專門欺負弱小同學……一連串的糟糕塞滿了我的眼球。於是,批評學生和埋怨別人成了我處理問題的主要方式。後果可想而知,不僅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我的工作情緒也陷入了可怕的惡性循環。在工作中不能發現快樂,創造快樂!其實,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工作中不要急於求成,一切都以一種自然的,平和的心境面對,那麼局面就可能完全不一樣了。腳踏實地,對學生增加尊重和寬容,對於他人的評論也會不予理睬,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認為高興事。這樣,你才會享受到教育工作的美麗,你才會發現美麗原來是藏在平和的心態中。

許多人感歎班主任工作枝蔓紛雜,回首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發現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又好像什麼也沒做,墊起歲月砝碼的日子,就這般消逝於平庸的忙碌裏,忙了三五年又忙了三五年,驀然回首,生命除了收穫一把年紀,別無所獲,我們給學生解釋過“碌碌無為”這個成語,此刻,這成語又是如此真切地描述着教育本身的生命狀態。現代教師需要在蠟燭燃燒照亮學生的同時,擦亮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需要改變,改變工作的狀態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改變蠟炬成灰後連淚也幹了的喑啞人生。“投入工作,贏得樂趣”,正是書中給了我啟示,正是調整了心態,改變了對學生的態度,我才收穫了很多,每年的教師節,是我最高興的日子,我會收到往屆學生最真誠的祝福。假如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教育事業中發掘出快樂和幸福,用寧靜的、美麗的心情來看待我們辛苦的工作,那麼在未來的生活中,春日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為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美的生活!就教師而言,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賞心悦目的心情至關重要。用發展的眼光去讚美,所以做孫蒲遠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作為一名教師能夠從《美麗的教育》中領悟教育的真諦,你的學生也將是幸運的。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6

利於暑假中近十天的時間閲讀了《德國教育的"美麗與哀愁"》讀完之後感受頗深,德國教育並不是表面看到的自由、輕鬆,只能説"美麗與哀愁"並存的教育。

本書共十五章,每一章中都通過案例讓我對德國教育有了一定的的理解。

下面我來説一説讓我印象深刻和有所感觸的幾點內容:

一、德國教育:先鬆後緊

幼兒園基本不學習,讓孩子自由玩耍;國小學習內容難度不大,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有不錯的成績;德國國小生畢業後,如果學生將來想讀大學,就要進入"文理中學";文理中學學業繁重,得到好成績也非常不容易,學生功課作業也很繁重;德國大學"寬進嚴出",不容易畢業,是最考驗一個人學習能力的時候;有點專業畢業率只有20%,論文以及答辯也極其嚴苛,所以德國的大學文憑含金量很高。而中國正相反,中國孩子小時候累的不行,到了大學,反倒輕鬆,中國很多大學生"躺着都能畢業"。的確中國的大學的確很好畢業,只要各門學科及格,英語四級及格,甚至只要達到學校給劃的分數線基本就可以畢業了。但是這樣的畢業,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畢業生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的原因之一。

二、德國教育的"平均主義"傾向明顯

國學校"沒有名牌、沒有重點、沒有排名",從城市到鄉村,每個學校的硬件、軟件都相差無幾。大部分家長們不必為了孩子太過於折騰,家門口的學校就不錯。德國人認為"受教育是人的權利,學生不是商品,不能靠學生賺錢"。德國絕大部分學生就讀於公立的學校,從國小到大學,都享受免費的教育,普通民眾不用太操心孩子的"學費"問題。德國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的課外活動,每個學校都會給孩子提供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後興趣班,這個和我們的興趣小組有着相同的理念,都是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三、德國沒有户籍制度,沒有城市户口、農民工等的劃分。也買沒有借讀費、贊助費等,只要孩子在德國,就可以免費上學,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這一點上值得我們學習。

四、德國課堂:在遊戲中學習,在團隊合作中完成任務,德國學校寫寫、畫畫、剪剪、貼貼的學習方式比較多,枯燥的練習比較少;大家關心的是: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有意思,課程設置要吸引孩子,這一點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問題引領,四步自學"教學模式。

五、德國學校學語文:不把時間浪費在"咬文嚼字"上;看重學生閲讀,圖書館處處有,閲讀的活動無所不在;寫作內容"雜",從練習寫菜譜到讓孩子自編通話故事,不抒情,不矯情,客觀清楚的表達;學語言,背誦的活不多;對於閲讀,很贊同這一點,在我們二年級大閲讀中就能體會到,閲讀的好處,比一般孩子更有想法,更善於表達,更加鍛鍊自己的想象力,大量的閲讀,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養成好的習慣,增見識長學問,拓展思路,改變思維習慣,為將來的寫作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六、成績不好,不是學生不夠努力,德國家長認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好成績,成績好不好不是孩子的錯。當孩子沒有學習興趣、不夠勤奮時,很多家長不會把問題全部歸結到孩子身上,家長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學校、老師是否安排了足夠吸引孩子的學習內容,因為德國家長認為,如果上課的內容是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符合孩子的心理,那麼大多數孩子是願意學習的。因為勞動、學習都是人類的本能,人類就是從不斷的勞動學習中發展進步的,所以喜歡學習應該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首先要在自身找原因,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學習興趣,思維等,俗話説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七、德國學校評分"人為"因素大,排名這事離學生比較遠,德國不喜歡凡事都搞評比排名。分數不是學習的全部內容,不能按分數給學生排名,成績是隱私,沒有排大榜。對於排名,我們也一直強調不排名,不公佈分數,甚至只給A B C的方式,但在我看來,只有還有大學聯考,家長就不可能不關注分數,要想轉變這種想法,短時間無法完成。

八、讓孩子一生熱愛運動,德國人的運動情結很濃,兒童户外活動場所密度大、設施好,蓋房子先想着給孩子留塊地方玩耍,學校運動課豐富,目標簡單:孩子熱愛運動,這就夠了,增強人民體質靠運動協會,無需付太多費用,運動協會就能滿足一家老小對運動的不同需要。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運動課項目,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好習慣,增強體質,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九、德國家長,各式人物都有,德國家長和中國家長一樣,並不是統一標準模式,各式人物都有;但整體來説,德國家長有下列特點:比較文明,不會在公開場合訓斥孩子;不像中國家長那麼高度重視"學習成績、刻苦程度"等;重視孩子的感受和興趣;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重視規則勝過語言;注重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的地方。

通過閲讀更深層次的認識德國人,雖然他們的教育隨着社會進程也存在很多問題,但充分給孩子自由,基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對學習充滿興趣孩子保持對世界好奇,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書中的案例也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定啟發,更對今後如何教育孩子有一定思路,從中增長見識,擴展思路。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7

教師的魅力來自人格,以前我只是粗略的瞭解這句話,現在讀完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有這樣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各有所好。山水本是自然,就教師而言,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賞心悦目的心情至關重要。即使山不是很峻拔,也用悦納的心態去欣賞,即使水不是很清醇,也用發展的眼光去讚美,則是“山水”之大幸也。孫蒲遠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他們找到了一位好老師,孫老師用心發現着每一個人的閃光點。

愛在這本書裏體現的尤為深刻,教會我們如何去愛,怎樣才能做到真正去愛學生?

尊重,是愛的起點。尊重是人的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這不僅是成年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孩子這一不亞於穿衣吃飯,甚至比穿衣吃飯還重要的需要。從小被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説孩子會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來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被人尊重的孩子也會去尊重別人,如果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那麼我們整個民族的自尊感就會提高。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一味的重視孩子的成績如何,要給孩子真正的關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愛,是沒有疆界的。愛要寬容。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寬恕能觸及兒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兒童心靈中產生要改正錯誤的意志力。”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絕對不是對學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它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為前提的。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空間,給孩子一個温暖的懷抱。

《美麗的教育》使我明白了許多。教師的魅力來自人格,來自我們對學生無限的愛。我們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對待教師這個職業,以欣賞的角度來觀察每位孩子,愛無處不在,讓我遊走在愛的海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