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東坡肉歷史典故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79W

導語:“東坡肉”,是“浙菜”中的一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據説,在宋朝的元佑年間,蘇東坡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上任伊始,便得知轄區內的西湖水患不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坡肉歷史典故,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東坡肉歷史典故

東坡肉歷史典故

在浙江城鄉有一道家喻户曉並與宋代大文豪蘇軾有關的名菜,叫東坡肉,已流傳近千年,其故事相當有趣。

蘇軾(1037—1101),北宋大文學家,名子瞻,號東坡居士,所以人們都稱他蘇東坡。因他曾兩度做過杭州的地方官,併為當地人民羣眾做了些實實在在的好事,所以蘇東坡的事蹟在浙江民間流傳極廣。至今人們仍稱西湖那條湖堤為蘇堤,相傳東坡肉的流傳還與修蘇堤有關。

蘇東坡早年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因與當時的革新派王安石政見不同,自動請調到地方做官,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以後還到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當過知州。1079年因所謂的烏台詩案受到彈劾,被捕入獄,幾個月後被貶謫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做了團練副史這樣一個掛名小官,其實質是流放。在這個時期蘇東坡心境之悲涼、門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過那時黃岡一帶豬肉比較便宜,蘇東坡在貧寒境遇中常親自煮豬肉與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詩一首介紹他煮豬肉的經驗,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鮮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可見東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謫居黃州時開始的。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馬光一派重新執政,次年蘇東坡奉調回汴京做官,但這時他與保守派在對待王安石新法的積極意義上看法發生分歧,於是再次被貶為地方官。1090年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時蘇東坡發動杭州數萬民工疏浚西湖、修築湖堤、興修水利。老百姓為感謝這位太守,便把豬肉、紹興酒(黃酒)等送給蘇東坡。蘇東坡則吩咐家人:把豬肉燒好後連黃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勞民工。誰知家人誤認為將豬肉和黃酒放在一起煮,於是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用這種辦法燉出來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別有一種風味!此事一時傳為佳話,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紛紛傳頌蘇東坡的功德,同時也紛紛仿效他的烹調技法,從此,東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傳統名菜,名揚四海。

東坡提樑壺的傳説

在宜興窯場丁蜀地區,在民間流傳最廣、最深、最普遍的故事,莫過於「東坡提樑壺」。

傳説宋朝大學士蘇東坡晚年不得志,棄官來到蜀山,閒居在蜀山腳下的鳳凰村上,他喜歡吃茶,對吃茶也很講究。此地既產素負盛名的「唐貢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還有「海內爭求」的紫砂壺。有了這三樣東西,蘇東坡吃吃茶、吟吟詩,倒也覺得比在京城做官愜意,但這三者之中蘇東坡還感到有一樣東西美中不足。什麼呢?就是紫砂茶壺都太小,怎麼辦呢?蘇東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壺?對,自己做茶壺自己用!他叫書僮買來上好的天青泥和幾樣必要的工具,開始動手了。誰知看似容易做卻難,蘇東坡一做做了幾個月,還是一籌莫展。

一天夜裏,小書僮提着燈籠送來夜點心,蘇東坡手捧點心,眼睛卻朝燈籠直轉,心想:哎!我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一把茶壺?吃過點心,説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雞叫天亮。等到粗殼子做好,毛病就出來了:因為泥坯是爛的,茶壺肩部老往下塌。蘇東坡想了個土辦法,劈了幾根竹丬丬,撐在燈籠壺肚裏頭,等泥坯變硬一些,再把竹丬拿掉。

燈籠壺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個壺把。蘇東坡思量:我這把茶壺是要用來煮茶的,如果像別的茶壺那樣把壺把裝在側面肚皮上,火一燒,壺把就燒的烏漆墨黑,而且燙手。怎麼辦?他想了又想,抬頭見屋頂的大梁從這一頭搭到那一頭,兩頭都有木柱撐牢,靈機一動説:「有了!」趕緊動手照屋樑的樣子來做茶壺。經過幾個月的細作精修,茶壺作成了,蘇東坡非常滿意,就起了個名字叫「提樑壺」。

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後來就有一些藝人仿造,並把這種式樣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樑壺」,或簡稱「提蘇」。

東坡提樑壺應創制於民初

傳説中「東坡提樑壺」的傳統定型款式創制是北宋蘇東坡,這顯然不是歷史事實。民間傳説只是反映了陶都宜興人民的一種心願或民俗民風,那麼,事實是怎樣呢?蘇東坡事實上嗜好的煮茶用器應該是「銚子」,是由水壺或藥壺改型並移作煮茶之用的銅器銚子,被稱作「銅石銚」的,而紫砂石銚的創制應該是清代書畫名家尤蔭根據周鍾贈的蘇東坡銅提石銚仿製的「白泥大砂壺」,這就是清嘉道年間制壺名家楊彭年改制、加工、定型,並經不斷改進、演變,終趨成熟的紫砂傳統經典之作「彭年石銚」早期之作──「提樑石銚」。這和「蘇東坡提樑壺」的造型完全不同,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今定型定名款識「東坡提樑壺」的創制,是在1932年春天。當時為準備參加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品展示問題,宜興職校校長(陶校前身,紫砂職業教育創始人)王世傑,多次邀集丁蜀山陶業粗、溪、黑、黃、砂、紫砂六大行業工會代表、窯業主代表、藝人代表、地方名士、校董出謀策劃,羣策羣力。座談會期間,再討論展品的題材時,有人講起了「東坡提樑壺」的故事傳説。王世傑很感興趣,認為這是絕好題材,就組織紫砂藝人專門討論故事傳説中的「東坡提樑壺」。

紫砂藝人、各紫砂營業公司、各陶器廠亦提供了清末傳統單把提樑壺款式的壺樣。特別是一把清光緒年間的任伯年刻花卉提樑壺,壺身為燈籠圓壺,厚圓蓋,鈕扁圓,一彎式流,前提樑用一段橫把呈彎弓形狀,後豎搭一段把架在彎弓上,直至壺後身傳統的接壺把處將提樑把嵌接。此件藝技、格調、形制均較別緻。王世傑根據清末傳統單把提樑的'款式,結合清末雙樑橫豎架接提樑的架勢,設計出初步圖稿,正式定名為「東坡提樑壺」,並將圖稿分發於紫砂業界,由各陶器公司、各陶器廠、各陶器作坊聘請藝人制作。其中「東坡提樑壺」製得成功的,為民初制壺名藝人汪寶根。

汪寶根,號旭齋,民初制壺好手,擅花貨,善傳統壺式,從師汪升義,為著名藝人吳雲根、朱可心的大師兄。民國之初,宜興利永陶瓷公司創辦之始,即被聘為該公司技師,為民國初期紫砂花貨器好手之一。汪寶根製作的「東坡提樑壺」,制工嚴謹,圓純精緻,氣度神韻,特別是流把處理巧妙,渾成一體,與民間故事傳説中的「東坡提樑壺」相得益彰,情趣意合。作品製作成功,全窯場引起轟動。

另一藝人束金壽,照圖製作亦獲成功。束金壽在「東坡提樑壺」壺身表面採用紅泥漿「粉紅」處理,效果比較明顯,較好地表現達了「東坡提樑壺」的主題立意。

「東坡提樑壺」造型形制,是根據傳統的單把提樑、雙把提樑壺型轉化演變而來,在王世傑手中定型定名。將傳統提樑定名為「東坡提樑壺」比原先壺名更貼切,更接近主題,這就是「東坡提樑壺」創制的原因、過程。

東坡提樑壺的典型之作

「東坡提樑壺」的典型之作,應該是民國好手汪寶根、馮桂林及當代好手範洪泉所制之器。

民初好手汪寶根創制「東坡提樑壺」獲得成功之後,得到紫砂業界的承認。汪寶根為參加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品展示,將創制成功的「東坡提樑壺」壺形放大,製成一把特大型「東坡提樑壺」。該壺氣勢恢弘,神氣十足,壺面用鐘鼎文、古錢幣裝飾鐫銘,將傳統文化與金石書卷有機結合,將蘇東坡品茗立意之主題充分發揮。民國21年,王世傑設計,汪寶根製作的「大東坡提樑壺」一舉榮獲美國芝加哥世界工藝博覽會優秀獎章,為紫砂贏得了榮譽。

在汪寶根之後,民初好手馮桂林也創制了一把梅樁為題材的「東坡提樑壺」。該壺充分發揮他自己的梅樁特長,在原作基礎上作了較大的變動,改動點主要在壺流、壺鈕、壺把上,均採用梅樁節枝處理,疤痕累累,蒼老勁挺,疤瘤處理上枯枝新芽,新穎別緻。特別是「東坡提樑把」,曲折奇特,每個疤瘤均採用不同處理,在深沉肅穆的格調中煥發着勃勃生機,既表達了梅樁「東坡提樑壺」的主題立意,也充分顯示了馮桂林的高超技藝。

當今好手範洪泉的「東坡提樑壺」創制八○年代。宜興紫砂工藝廠著名高級工藝師範洪泉,在傳統「東坡提樑壺」的基礎上,設計製作了這把高105公分,壺身直徑為70公分,可容水100公斤,該壺造型古韻,樸雅堅緻,可同時供600人品飲的特大「萬壽東坡提樑壺」。壺身正面,由當時78歲高齡,以畫猴出名的老畫家趙宏本先生,精心繪製了一幅「靈猴獻壽圖」。壺身另一面,則由紫砂工藝大師譚泉海題詞賦詩,還用篆書鐫刻了「飲者長壽」和詩文。「萬壽東坡提樑壺」集壺藝、書畫、陶刻諸藝術為一體,成為難得的壺中珍品,其有相當高的觀賞價值,也充分體現了紫砂藝術的魅力,可謂創「東坡提樑壺」之最。

Tags:東坡肉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