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春節歷史淵源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7W

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可大家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不知道的話就一起看看吧!

春節歷史淵源

春節歷史淵源

春節也叫“年”,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它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古代先人把五穀的生長週期叫做“年”。“年”字的寫法又為“稔”。據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證,“年”字是果實豐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也是穀穗成熟的樣子。由此可見,“年”原是寓意豐收喜慶的美好日子。《穀梁傳·宣公十六年》記載:“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大有年”為大豐收。在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建議實行“太初曆”,規定以夏曆的孟春之月(即農曆一月)為歲首,以一月七年級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各朝代基本都沿用夏曆。直到清朝末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引進西洋曆法,以公曆為標準紀年,將公曆1月1日稱為“新年”。但民間仍按習慣沿用舊曆即農曆,鑑於此,1914年,北京政府規定以農曆一月七年級為春節,自此農曆歲首開始稱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一月七年級正式稱為“春節”。

春節雖定在農曆一月七年級,但年節的活動卻不止於一月七年級這一天。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起,一直到一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一月七年級為高潮。這段時間人們開始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張燈結綵,燃放爆竹,貼春聯、年畫,相互拜年。所有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附:春節作文

“歡度春節”這些標語在電視機廣告上經常可以見到,也正是這些標語為春節添上了歡喜的氣氛。

每個人都在春節前上街購物,買件新衣服,新鞋等等。而我也不例外。聽説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換然一新,來一個好運。我覺得春節也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當然對於我們來説是好的,有假放,有利是收。而對於清潔工來説,新年可是很辛苦的一段時期,他們在春節期間要打掃的垃圾增了很多。其實我們在開心的同時也不要破壞東西和亂扔東西,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所以我們不要在公共場所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東西,只有這樣才能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 政府也為人們能做到“歡度春節”,特意舉辦了一個煙花晚會。這個晚會是在十九那晚舉行的,那晚有許多人到來,人們甚至要擠到出公路去了。煙花開始放了,首先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束束多彩多姿的煙花射上天空,再在空中爆,好象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接着又有更多在空中爆開時的姿態多樣的煙花。人們在觀賞的期間還不時傳出一陣陣的“哇”聲。

但是在晚會完了,人們散去之後,牌坊(地方名)卻變成了“垃圾場”了,垃圾是隨地都是。這是清潔工人可忙個很,他們個個都彎低腰撿垃圾。我當時看到這樣的情景想:那些清潔工撿完後一定是很累的了,明天就是大年七年級了,也要做得那麼累,真是很痛苦!所以我們不要亂扔東西了,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 到大年七年級那天,我很高興得的和家人到廣州玩玩。當我們來到廣州後,廣州給我的感覺是一個繁榮國際大城市,街上往來的人很多,但他們也比較是守規的。我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他們能自覺得把不要的東西扔到垃圾桶裏,雖然也要一小部分人是不大守規矩的。但和我的家——肇慶相比可有一定的差距了,雖然肇慶比以前有所進步,也能在電視上宣傳一下環保和提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我覺得還是不夠。這些規章制度還不是對廣泛的人民起作用,而我們本身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必須加強教育,而只有加強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的主要途徑。

所以我們必須加強環保意識的教育,使我們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使我們的家——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