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母雞》的評課稿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6.13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母雞》的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母雞》的評課稿

《母雞》的評課稿1

今天下午聽了我校顧老師的一堂《母雞叫咯咯》的音樂課,對於音樂知識,我是門外漢,但是當我置身於顧老師精心創設的美妙音樂氛圍中時,深深地被陶醉了。

整堂課顧老師用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設計了趣味活動,讓學生置身於一個發生在農場裏故事的音樂教學情境中,在歡快的遊戲中藴涵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如通過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學習多聲部節奏;通過"接龍下蛋"的遊戲感受節拍。歌詞“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很難記又拗口,為了解決這一音樂教學難點,顧老師先讓全體學生跟音樂模仿母雞下蛋時向人們報喜的樣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分角色邊朗讀邊念歌詞,使學生很快熟記了歌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顧老師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並且安排了歌表演、創編歌詞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中。多媒體的應用,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更直接地體會了這種情緒。在每個教學環節上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讓學生在開心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感受了音樂,表現了音樂。

《母雞》的評課稿2

《母雞》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老舍的另一篇佳作,課文主要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三維目標明確,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輔助教學目標的達成和重難點的突破。教學中,該老師創設了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閲讀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達到得意與得言和諧統一。

1、思路清晰,結構層次鮮明。教師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1)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呢?(2)後來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通過這一鮮明的情感對比,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2、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簡約而不簡單。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以學生的快速閲讀、默讀,瀏覽為主,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閲讀空間。教學重點由細節理解轉向線索引領;從師生互動轉向學生自主學習;從課內閲讀引向課外閲讀。例如,在學習討厭母雞的部分時,老師做了簡要處理。學習不敢討厭母雞的部分,則留給學生大塊的時間,自讀體會,然後彙報交流。整節課,每個孩子有充足的時間,靜下心來,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步步深入地讀。

3、上出了濃濃的語文味。本課設計站在了單元主題的高度,實現了單元組情感上和學習方法上遷移,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的氛圍中,讀書、思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學有所得、學有提高。主要有以下三個亮點:

(1)注重閲讀方法的運用。這節課老師訓練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出文章內容。在自讀自悟,品讀朗讀中學生大量接觸語言文字材料,整節課散發着較濃的語文味,學生在訓練中有效提升了語文素養。

(2)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老師不僅關注文本“寫什麼”,也着力於“怎樣寫”,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重點關注這樣的內容是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將“感悟內容”與“學習語言,揣摩表達”有機結合起來。讓學找找作者從哪些具體事例寫出來母雞的討厭;想想作者情感由討厭到不敢討厭,這樣對比的寫法有什麼好處等等。學完課文後還讓學生比較老舍的《母雞》與《貓》在寫法上的不同特點,不僅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動物的可敬、可愛,同時也使學生學到寫文章方法,為以後的寫作打好基礎,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

(3)、注重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教師安排學生素讀《柱子上的母雞》,感受外國作家筆下母雞形象,體會寫法特點,拓展學生閲讀量,實現課內到課外的延伸,一篇帶多篇的閲讀教學。此時,學生被普里什文詼諧幽默的語言吸引着,被作者筆下那隻母雞無私廣博的母愛感動着,體會到中外作家不同的表達方法。課後老師推薦學生閲讀屠格涅夫的《麻雀》和列那爾的《母雞》,通過同類文章的閲讀,不斷拓寬學生的閲讀量。

總之,本節課散發着語文的特有的芬芳,流淌着師生間真情的表白,學生在高昂的情緒中主動學習,取得了較佳的教學效果。

《母雞》的評課稿3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聽丁老師的課,給人清爽舒服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賞心悦目,對我的啟發很多。下面我就講講自己的幾點看法。

1、字詞教學,穩紮穩打

也許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完全有能力自學生字,但是生字詞的教學即使在高年級階段,老師還是有義務提示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丁老師的這堂課便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如:在學生朗讀生字詞時,有幾個詞比較難讀,比如“一撮兒、小疙瘩”等難讀詞語,丁老師就及時地進行糾正,並讓多錯的孩子重讀,讓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易讀錯的字音;雖然所用的時間不多,但是這對於學生而言,生字詞的讀音掌握還是紮實的。

2、以情促學,思路清晰

《母雞》是通過描寫作者對母雞看法的前後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一向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過程中,丁老師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讓學生快速找出文中兩處寫作者對母雞態度變化的句子。從而讓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化,有着很強針對性。

3、關注語言特點,指導寫作方法

以往的教學我們都比較關注課文的內容,比如我們經常會問學生,文章是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什麼?現在的新課標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語言特點,即作者是如何寫的.,通過學習作者的寫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丁老師這節就比較關注文章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方法,比如在教學課文4到8自然段時,丁老師就提了這樣的問題:那作者是怎麼寫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而不是問學生你從哪裏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僅僅是一個問題不同,體現不同的教學理念。然後在交流過程中,當學生講到一個句子時,丁老師就會引導學生關注句子的語言特點,如第五節,丁老師説作者就是這樣抓住動作,把一隻負責、勇敢的母雞栩栩如生地帶到我們眼前。在教第六節時,丁老師這樣小結:作者就是通過這種對比寫出了對母雞的喜愛之情,等。這樣的引導和小結,讓孩子關注到文章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方法,為後面的小練筆和本單元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4、精心設計課堂小練筆留足課堂實踐時間

語文課堂提倡給學生更多自主實踐的機會,一節課應該是聽説讀寫相結合,所以一節課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動筆寫寫,培養孩子寫的能力。丁老師這節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通過多次試教,反覆琢磨小練筆的題目,最後讓學生運用本節課學到抓住動作,運用對比等寫法寫自己熟悉的一個動物的一個特點,這樣的設計既把本課的寫作方法落到了實處,讓學生紮實掌握,又讓學生有話可寫。

《母雞》的評課稿4

我有幸聆聽了曾老師執教的《母雞》一課,感受頗為深刻。

閲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給兒童一份文學的滋養”期待的是無非闢一條蹊徑,引領孩子觸碰文字,感悟文字中躍動的生命,以潤澤心靈。可如何在教學中“給兒童一份文學的滋養”呢?曾老師執教的《母雞》一課匠心獨具。我擷取兩大亮點與大家分享。

亮點一:挖掘文本祕妙,教學苗條健康

一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教學點,教什麼、不教什麼就顯得尤其重要。這既需教師精心研讀文本,與作者、編者對話;更要潛心研究學情,以學定教。曾老師不僅做到了,而且很好地挖掘了文本祕妙,教學苗條健康。

首先,老師很好地與編者對話,關注了略讀課文的編排特點,緊扣略讀提示展開教學。三個問題中有兩個來自略讀提示,此外,沒有多餘枝節,為“向分析式閲讀教學説再見”提供了温牀,實現了教學的“簡簡單單”。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突破略讀提示問題之一“這是一隻怎樣的母雞”抓住了文本中最敏感的語言。 《母雞》一文,從真實的閲讀經驗看,母雞各種不同的叫聲顯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將文本內容、文本意圖、情感傾向等都擰到一處。在教學中,曾老師非常睿智地抓住這一祕妙引導學習:劃出描寫母雞叫聲的句子,想想母雞當時在想些什麼?帶領孩子直奔關鍵句子。我想,這是智慧的抉擇。

教師就是這樣巧挖文本祕妙,較好地落實了課程標準20xx修訂版指出的“要從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內容,體會情感而得意。更要關注語言形式、表達方法而得言”的指導方針,闢一條簡單的道,在簡簡單單中給予孩子文學的滋養。

亮點二:還原文字密碼,讀寫紮實有效

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深入文本,還原激活文字密碼?曾老師自有高招。

1、讀中還原密碼。以讀為本,永遠是語文教學最有效的手段。曾老師特別注重讀的引導,從開課的自由讀、默讀、到課中的範讀、表演讀,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尤其是教師的範讀,為孩子的朗讀做了很好的示範,讀出了語言的情趣與滋味。

2、寫中激活密碼。在品讀了文本語言後,曾老師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尋找文字中躍動的生命。如課堂上有這樣的聲音:母雞不同的聲音傳遞着它不同的心靈表白,它都在想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這既是對文章的整體性和生命性的一種小心翼翼的呵護,又是對課文作為一種召喚結構、一種空白張力的主動迴應。孩子不再是文本的旁觀者,而是與文本融為一體,他們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不僅發展了語言,更體會到了一個“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偉大的“雞母親”形象。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此刻完美統一。

正是這些亮點,我們彷彿一位親切的大姐姐,帶領着一羣孩子徜徉在語言的世界裏,較好地實現了閲讀教學所期待的的“得意”、“得言”、“得法”。課堂上,教師、學生、文本以及編者四情共振,情滿課堂,孩子的生命由此得到滋養。

20xx年,新一輪課程標準正式投入使用。課標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老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大家都在期待語文教學的美麗轉身。

有了這份期待,我想教師教學中可否更加放手一些,給孩子一片個性張揚的天空呢?如,閲讀了自讀提示後,學習目標可否由孩子析出,而非教師代勞?因為重要的,不是要孩子明白學什麼,而是要引導孩子明白怎麼學。再如,品讀表現母雞形象的句子時,句子的呈現可否不由老師直接給出,而是更加放手,跟隨孩子的理解去品讀,讓孩子與文本共振?因為重要的不是教師的精彩解讀,而是孩子的主動而興致勃勃的理解和體驗。

有了這份期待,引領品讀句子時,可否弱化一些對內容的關注而更多聚焦於作者風趣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因為重要的不是瞭解句子表現了什麼,而是句子是如何表現的。同時“讀前想後”、“讀後想前”、“邊讀邊想”的學法指導是否可以在本堂課教學中稍稍弱化?因為學法的行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朝朝夕夕之力。

有了這份期待,在最後的結課環節中,可不可以嵌入這樣的聲音:“孩子們,跟隨着本單元課文學習的腳步,我們感受到了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課後,建議大家讀讀選讀課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或者讀讀其他作家筆下的作品。”因為,重要的不是學習教材中的課文,而是以課文為契機,搭一個登高望遠的台,引導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走入更為豐富的文學的大世界中去。

《母雞》的評課稿5

《母雞》是老舍先生的又一篇膾炙人口的歌頌母愛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前後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先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因為它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與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下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聽李老師的課,有耳目一新,賞心悦目之感。

1、環環相扣,重點突出

整節課堂分為六步:複習導入,激發興趣;檢查預習,明確要求;初讀課文,體會情感;再讀課文,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總結寫法,進行《貓》與《母雞》的對比;拓展閲讀,豐富積累。

特別是教者抓住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進行重點賞讀。在理清作者一向討厭母雞的原因後,便引導學生對母雞如何疼愛小雞的段落進行深入品讀,聯繫生活經驗交流體會,感受母雞作為一位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體會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教者採用讀悟結合、配樂朗誦等方法很好地突破了本課重難點。

2、重視品評,體會情感

在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這第一部分中,雖不是課文的重點,但老舍寫對母雞的討厭確實寫得非常精彩,教者引學生讀出了討厭之情,感受語言的精彩,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獲益不淺。

在品讀母雞讓人尊敬之處時,李老師重點在引導學生感受母雞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主要通過品詞品句、配樂朗誦等感受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通過結合生活小事談體會,讓孩子們懂得怎樣做個會感恩的孩子,知識和道理雙豐收。使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情感薰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3、以比促寫,學生受益

語文教學讀寫不分家,豐富語言積累,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是閲讀教學的一大目的。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比較兩篇文章寫作方法的異同,引導學生去關注、借鑑優秀作品的寫作方法,提升寫作能力。李老師引領學生,通過讓學生比較老舍的'《母雞》與《貓》在寫法上的不同特點,不僅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動物的可敬、可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寫好這樣的文章都離不開敏鋭細緻的觀察,也掌握了一些好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受益很多。

4、注重評價,享受樂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李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語言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的發展。如“你真是老舍先生的知音”,“你真會讀書”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學生在課堂敏鋭的感悟。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1、李老師在“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時,前面三部分教學不夠緊湊,浪費了點時間。在彙報交流老舍討厭母雞的原因時,又顯得過於詳細了,又浪費了些時間。所以導致對母雞形象的品讀這一重點部分品讀時間不夠,品讀交流還不夠充分,如果時間方面調配得合理一點,課堂將更完美。

2、李老師的課堂激情四溢,極富表現力,但是如果在評價互動的環節上,老師的語言更豐富點就更精彩了。

《母雞》的評課稿6

《小母雞種稻子》這篇課文中,高老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將同類字、相似字形放在一起加以教學,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字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生字的速度與效率,並結合“部件記字法”,把左右結構生字的教學,教得形象生動,易於學生記憶,注意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識字。範寫、分析、學生練寫,高效、實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感到輕鬆、愉悦,培養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興趣,“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長期堅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內驅力會更高。

另外,高老師還注意了在讀中時時滲透識字教學,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種”的.字形分析,滲透了品德教育。真正做到了“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母雞》的評課稿7

今天下午聽了我校陶淑靜老師的一堂《母雞叫咯咯》的音樂課,深深地被陶醉了。

整堂課陶老師用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設計了趣味活動,讓學生置身於一個發生在農場裏故事的音樂教學情境中,在歡快的遊戲中藴涵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如通過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學習多聲部節奏;通過"接龍下蛋"的遊戲感受節拍。歌詞“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很難記又拗口,為了解決這一音樂教學難點,陶老師先讓全體學生跟音樂模仿母雞下蛋時向人們報喜的樣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分角色邊朗讀邊念歌詞,使學生很快熟記了歌詞。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陶老師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並且安排了歌表演、創編歌詞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中。多媒體的應用,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更直接地體會了這種情緒。在每個教學環節上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讓學生在開心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感受了音樂,表現了音樂。

《母雞》的評課稿8

聆聽了林紅萍老師執教的《母雞蘿絲去散步》閲讀指導課,深受感觸:

1、感受繪本畫面的魅力,體驗觀察、想象帶來的快樂

優秀繪本中的圖畫是圖書的生命,它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着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藴與感覺。圖畫引導着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佩特。哈羣斯的成名作。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母雞蘿絲去散步》全書只有非常簡短的八句話,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頁才出現。這是一本純粹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成功範例。林老師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繪本的這一特點,引領孩子們“用心看圖,體驗心情,放飛想象”,在笑聲中理解畫面內容,感受着繪本畫面彰顯的獨特魅力,講述出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故事,把這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從而“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堂其樂融融。

2、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

閲讀是孩子個性化的行為與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每一個孩子由於其家庭背景、文化素養等方面的不同,對於文本的閲讀與感悟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保護和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不能搞一刀切,多用“疏”切忌“堵”。林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3、讓“閲讀”成為孩子真正“快樂的事”。

總能發現一些孩子不喜歡課外閲讀,把閲讀當成了一種任務,併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究其原因是他感受不到閲讀帶來的快樂,缺少一種身心愉悦的體驗。如何讓孩子愛上閲讀,並樂此不疲?這與老師推薦的書目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母雞蘿絲去散步》這個故事,選擇的故事內容非常有趣並令人發笑。當釘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時,你會笑!當狐狸一頭栽進池塘裏時,你會笑!當狐狸扎進乾草垛裏時,你會笑!當狐狸被面粉埋住時,你會笑……這麼有趣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孩子呢?課中,林老師一一展示繪本的插圖,再配上林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讀,還原故事情節,孩子們又一次走入文本,沐浴閲讀帶來的身心愉悦。這麼快樂的事,孩子肯定願意去做。於是,老師又適時推薦其他繪本,此時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閲讀。這種閲讀引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