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中華老字號稻香村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稻香村起源於1773年,距今已有243年,當時叫“蘇州稻香村茶食店”。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食稻香村糕點後,讚歎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御題匾額,名揚天下。

中華老字號稻香村

資料: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時稱“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1926年被迫關張,1984 年年初復業,至今有30多家直營店和100多家加盟店、一個食品配送中心、一個14萬平方米的中心工廠和一個4萬平方米的原料加工基地的規模,生產中西糕點、熟食製品、速凍食品、休閒小食品等十二個系列的400多個品種,年銷售收入達40億元。

北京稻香村是北京第一家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廠家,深受北京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在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便經常前往購物,並記載在《魯迅日記》中達10餘次。

北京稻香村開創的京城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持續至今。在1984年,延續百年的稻香村傳承人劉振英先生,成立了北京稻香村公司,並於1994年組建成立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至2005年,企業正式更名為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發展歷史: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其產品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多次記載。後因故歇業,但稻香村開創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

1984年,這個派系的第五代傳人劉振英先生恢復了這個享有盛名的`老字號食品企業。

1984年復業後的北京稻香村在以劉振英為首的老一輩工商業者的苦心經營下,以獨具特色、品質優良的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讚譽,以前店後廠的經營方式和優良的服務爭取了市場,生產經營發展迅速,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北京稻香村從 1984 年年初復業,已經走過近30個年頭,稻香村已經發展到了35個直營店和百餘家加盟店的規模,企業的管理方式逐漸從傳統經驗管理向制度化、現代化管理邁進,位於昌平區北七家高科技工業園的新加工廠已經投入使用,以原來低科技含量、勞動密集型、半手工操作為。主要特徵的傳統生產模式得到轉變,食品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工業化程度也得到極大地提升。

工藝介紹:

用料講究 花樣翻新

北京稻香村食品講究“四時三節”,端午賣粽子,中秋售月餅,春節供年糕,上元有元宵。用料講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陽的,因為那裏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濃郁,嚼在嘴裏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峯山的,因為那裏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氣味芬芳,而且必須是在太陽沒出來時帶着露水採摘下來的;龍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華的等等。做工講究“憑眼”“憑手”,例如熬糖何時可以端走全憑師傅的經驗,早一分鐘沒到火候,晚一分鐘火候又過了,這就是所謂的“憑眼”;“憑手”則是指將熬好的糖剪成各種形狀,這全是手工活兒。

郭玉生心裏明白,自己做的是字號活兒,料要用最好的,貨不能有半點馬虎,年節打“連班”(加班)他親自到油麪間去查看,油是不是少放了,火候是不是到家了。郭掌櫃更懂得主顧是衣食父母,買東西沒帶現錢的他敢賒,留下訂單的不論多遠保準按時送上門。

為了把北京稻香村這塊牌子叫得更響,郭玉生和他的門人鼎力開發南味食品,不惜重金從上海、南京、蘇杭、鎮江請來名師,一個個風味獨特的產品紛紛擺上櫃枱,肉鬆餅、棗泥麻餅、樟茶鴨、寸金糖……越來越多的人們走進北京稻香村,拎一盒老北京糕點匣子,買幾包酥糖或幾塊薰魚,北京稻香村的食品在京城真正成了敬父母、送朋友的饋贈佳品。

北京稻香村也成了許多文化名人經常光顧的地方。作家謝冰心、清華大學著名體育教授馬約翰、京劇名角譚富英,都經常到北京稻香村購物。1912年5月,魯迅先生來到北京,寓居宣武區南半截衚衕的紹興會館,這裏離觀音寺稻香村僅有兩三里路。據《魯迅日記》記載,從1913年到1915年期間,短短兩年多時間,魯迅先生有記載的到北京稻香村購物就有15次。

有一次,謝冰心和吳文藻夫婦來到店裏,買了一些熟食和南糖,店夥計包好算賬時,冰心夫婦才發現身上沒有帶錢。夥計跑上二樓請出了掌櫃的。老掌櫃一見是熟人,滿臉笑意,忙説:“東西您先拿去用,下次來一塊算就行了!”多少年之後,冰心老人憶起此事,對稻香村誠信的生意經仍讚不絕口。

傳統經營模式

郭玉生將店鋪就選在了最為繁華的前門外觀音寺(大柵欄西街東口路北)。鋪面坐東朝西,三間門臉,二層小樓,進門後左邊是青鹽店,右邊是茶食櫃,門楣上一塊黑漆金字匾額“稻香村南貨店”。

開張這天,門庭若市,生意興隆,郭玉生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南店北開的夙願終於變成了現實。

北京稻香村前店後廠(又叫“連家鋪”),自制各式南味糕點、肉食,既好看又好吃,不但花樣翻新,而且重油重糖,存放數日不幹,在氣候乾燥的北京很受歡迎。

當年北京稻香村生產的冬瓜餅、姑蘇椒鹽餅、豬油夾沙蒸蛋糕、杏仁酥、南腿餅等在京師是初次露面,讓習慣吃北方“大餑餑”的京城人享受到了精緻的正宗南方美食

這家南味雜食店沒多久就“火”了起來,大街小巷一傳十,十傳百,食客絡繹不絕,上到名人百官,下到平頭百姓。

據《舊都百話》記載:

“自稻香村式的真正南味,向北京發展以來,當地的點心鋪受其壓迫,消失了大半壁江山。現在除了老北京逢年過節還忘不了幾家老店的大八件、小八件、自來紅、自來白外,凡是場面上往來的禮物,誰不奔向稻香村?”而稻香村前店後廠、自產自銷的經營模式也是京城糕點鋪中的異類,這種經營模式逐漸被後來的餑餑鋪、食品鋪所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