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解決問題評課稿(彙編1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1.8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要怎麼寫好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決問題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解決問題評課稿(彙編15篇)

解決問題評課稿1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解決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加減法實際問題的結構,使學生初步感受用符號表示條件和問題所具有的簡單明確的優點。

例題加法是教學重點,主要是通過看圖瞭解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結構,通過理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繫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後,倪老師先告訴學生“︷”和“?”合起來表示問題,讓學生想一想表示什麼意思,告訴學生表示“一共多少個”以後,再讓學生看圖説説意思。在説的時候,老師會提醒學生觀察“?”在圖中的位置,看看不同的位置有什麼不同的意思。在學生都能看出“?”的不同處之後,我再進行總結

相比例題,其實“試一試”對學生來説,理解和列式都更難一些。出圖後,倪老師先引導學生通過直接觀察並藉助在例題學習中獲得的經驗認識到圖中的括線及下面的數量‘10個’表示一共有10個蘋果,籃子外面有3個。籃子上面的‘?個’表示要求的'問題:‘籃子裏面有幾個蘋果’。講解清楚後再讓同桌互相説一説,充分理解後再讓學生利用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列出相應的減法算式解決問題。由於減法是難點,因此對減法算式的理解要比加法更細緻,列式之後讓學生説説為什麼‘10’要寫在減號前面,充分理解減法含義。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對看圖列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學生做對一定要捨得時間,讓學生多説,只有在充分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學生才會真正理解。另外,由於學生才一年級,一切都處在學習、成長階段,因此像看圖列式還要告訴學生:求籃子裏有幾個蘋果,不應該像以前一樣去數,有時是數不出來的,而應該用小腦袋去思考!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是首次接觸到括線,更是首次接觸到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所以作為老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解括線的含義,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總結解決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倪老師雖然注重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但在總結方法這一環節做得還不夠!應該引導學生比較加法和減法兩類實際問題,讓學生清晰得知道問號的位置不同,就是所求的問題不同。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知道了合起來的總數,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只有通過這樣的比較,才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的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解決問題評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上午好!隨着我縣第三教研協作區集體活動的開展,我曾參加學習過多次,可以説每一次的學習,都讓我在教學經驗上成長一大步。今天來到二國小習兄弟學校的經驗,我深感榮幸。下面我就熊老師的這節課談一下自己的一些膚淺的看法和感受:

熊老師的這節課最主要的閃光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畢業班的後期能大膽的使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説明熊老師思想進步,善於學習新教法,很是難能可貴。

二、“三疑三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交流。在本節課中熊老師三次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去自學例5,探索新知,再後來的解決問題中能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去解決問題,應用的.恰當得體。

三、注重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學習例5時,熊老師先組織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先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係有了明確的瞭解,進而引導學生用比例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四、練習設計,緊扣例題。當學生順利的學會例5後,熊老師圍繞例題設計了大量的練習,練習題形式多樣、靈活。特別是後來的學生自己出題並解決,把課堂氣氛帶入了高潮。

但就本節課我也發現了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

一、“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使用的太過生硬,僅僅在課堂開始幾分鐘聽到了老師問學生在看到課題後想知道什麼,就草草了事了。雖然後來老師小黑板出示了設疑自探,可是這裏的“疑”還是老師設的,學生只能順着老師的思路來走。

二、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雖然課堂中熊老師三次使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可除了第一次多少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小組合作的味,後兩次的使用完全沒有小組合作的意義和作用。

三、課堂學校氣氛太過於沉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整節課中老師的身份還是相當於太陽,學生的身份還是地球,只能圍着老師的問題轉。沒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自主性。

四、課堂中應多加一些對學生的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應給予指導和鼓勵。並且在評價時要做到有激勵性,發展性,讓學生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信心。

針對以上情況,我想對熊老師提出一些自己粗淺的建議:

一、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做到真正的放手給學生,既然已經使用了“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就大膽的使用,哪怕是運用的還不成熟也沒關係,必定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二、在小組分工上還得下些功夫,要讓學生明白在小組合作時,他們應學什麼,怎麼學。這樣學生就不會漫無目的的在那乾巴巴的坐着不知所措了。

三、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語言和鼓勵性的語言。特別是六年級的後期,學生已經轉入全面複習了,本來就很乏味,老師更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拙見,如有不當之處望大家能諒解。同時我希望各位領導和同事們有好的方法和經驗能不吝賜教!

解決問題評課稿3

今天聽了朱xx老師和惠xx老師的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會用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而對這兩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而一一列舉也是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時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時在列舉的時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對發展思維也很有價值。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兩位老師精心設計教學,巧妙構思課堂,課上學生也積極配合,踴躍發言。現就以下幾方面説説自己的想法。

一.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在理解題意後明確列舉的優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列舉的方法,並能主動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學中,教師呈現給學生的例題:如用22根1米長的小棒圍長方形,有幾種圍怎樣圍面積最大法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我們要選擇一一列舉的策略,選擇其他方法容易出現什麼問題?這一點兩位老師做的比較到位,通過展示了幾位同學的作業情況,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有的答案重複了,有的答案遺漏了,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接着老師順其自然的提到了列舉法,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擾後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些。

二.語言簡練,但又充滿引導性。

整個新授過程,教師是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來自己探索實踐的,如引導學生明確題意時“你想到了什麼?”、“圍成的是什麼?”、“1米長的木條,你想到了什麼?”……問題簡練,但每個問題都能引導學生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思考。

三.課件清晰有效。

兩位老師製作的課件很清晰,能讓人一看就明白課件表示的意思。在展示五種不同圍法的長方形花圃時,兩位老師的處理方法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將5個長方形放在一起比較,非常容易就能看出長6米,寬5米的長方形的面積最大,充分發揮了PPT的優越性。

兩位老師的教學效果留給我們的思考是很多的,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要給予關注,及時、有效、科學地評價,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

解決問題評課稿4

參加了國小數學聽課評課的學習。兩堂精彩的練習課帶給我們不僅是教學的`學習,更是教育思想智慧的碰撞,讓我們受益匪淺。

高老師的《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最難忘的是,潘老師的笑容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整堂課都是笑臉相迎,很坦然,透着一股大將之風。整堂課,潘老師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帶着問題去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先是通過男生女生人數的例子做一些基礎練習,強調單位量乘以對應分率等於對應量。然後進一步做了喝礦泉水的例子,此處非常精彩,不僅是學生,而且讓我們也明白了除了常規的方法,比較還可以比分率,也可以比單位“1”.一道題,潘老師挖得很深,多樣化思想融入其中,令人佩服。接着利用條形圖進行練習比較,原型為買衣服打折問題,其實是異曲同工,萬變不離其宗。

總之,這兩堂課都很好地詮釋了“聚焦練習課例打造綠色課堂”的教學理念。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有層次的進行練習設計,貼近學生學情,聚焦練習難點,挖掘練習的生長點。希望以後這種活動多多開展,讓我們成長更快。

解決問題評課稿5

一、教學特點

(一)情境創設為教學目標服務

1.課前交流,也是為本課解決問題服務的。比如:堆雪人的問題。堆4個雪人,每個雪人需要5個鈕釦,

2.分析問題時注重了學科的整合。讓學生在反覆的讀題中比較兩個題目的區別。

(1)堆4個雪人,每個雪人需要5個鈕釦,一共需要多少個鈕釦?

(2)堆2個雪人,大雪人需要5個鈕釦,小雪人需要4個鈕釦,一共需要多少個鈕釦。比較下面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學生1彙報:用畫圖的方法解決了

(1);學生2:畫了兩組4個鈕釦,兩組5個鈕釦。

2.問題設計很有意義。都是求2個人,一共需要多少個鈕釦,但是,

(1)兩個雪人需要的鈕釦是1樣多的,而(2)是一大,一小的兩個人,雖然也是兩個人,但需要的鈕釦總數卻不一樣多。這樣設計的好處,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非常重要。這樣的設計,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説教,無效的分析和無賴的強化。讓學生在讀題中,在思考中,在交流中,在比較中形成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教師的教學特點鮮明

1.設計有味。

2.評價真誠。評價語言細膩得體。

“一個用認真的思考幫助了同學,一個通過同學的幫助,改正了錯誤。多好的兩個孩子呀。”

3.引導科學。該講的地方講,比如,

(1)是求4個5是多少?

(2)是求5和4的和一共是多少?先讀題,還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題意,並且解答。該練的地方就練。

比如,第一組練習做

(1)有5串糖葫蘆,每串糖葫蘆上有6個山楂,一共有多少個山楂?

(2)草莓有6串,山楂有5串,這兩種糖葫蘆一共有多少串?

4.注意利用了學生的錯誤資源。比如,糾正了學生們錯用的單位名稱。第三組練習題。滑雪的有3組,每組有5人,滑冰車的3人。

(1)滑雪的一共有多少人?

(2)滑雪的比滑冰車的多幾人?

二、教學思考

1.上課老師要注意傾聽。上課的哨音早已吹響,老師過5分鐘後才説上課。老師也應該注意傾聽呀。

2.要注意按教材的編排意圖進行。圖上有什麼?(你看懂了什麼?),你會解答嗎?你解答的正確嗎?

三、教學反思

為什麼沒有用書上的例題?書上的例題,一共有多少張桌子的問題。如果用書上的例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基於此用東北的雪景貫穿全課。問題,去了情境,抓核心關係。的數量關係要找出來,加和乘就是表示這種關係。對於錯誤資源的利用。用4個5相加,引導非常有道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了還不夠,對了還要尋找最好的優化思想。我們已經會乘法了,用加法算式對不起,你不對。接下來,一個熊,兩個熊的問題,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把兩個式子進行對比,讓學生自我頓悟。思考:學生已經會了,還需要不需要畫釦子?

聽了靳老師講的'這節解決問題的課,我感覺最大的亮點是給我們展示了一節環環相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首先,在課堂設計上,以練習為主,在練習中提升知識的運用。教學中,靳老師從剛開始的温故互查環節,就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6個步驟,然後讓學生以這6個步驟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從出示的例題,以至於後面的練習題,都是圍繞這一思路完成。每道題都分析了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裏可以看出?它們成什麼關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以下兩個問題討論,並嘗試列示。解答完後提出還需要檢驗。通過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熟練運用解題步驟:整個教學環節都貫穿在這一環境中,這種聯繫實際的方式,學生倍感親切,興趣盎然;同時能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其次,靳老師緊緊圍繞教研主題主題“重點導學、疑點導練”,教學目標明確,在導學時言簡意賅。例如:每一道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裏可以看出?它們成什麼關係?”這些問題作為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關鍵去共同交流,然後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在疑惑中解決問題,成就了高效的課堂。

最後,我覺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較好。課上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很快掌握了本節課知識。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鬆,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建議:

1、引導學生説出檢驗的方法。

2、有些題可以適當的計算一下。

解決問題評課稿6

本節課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學生在探索解決遞增遞減問題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輕鬆地學會了用表格列舉法來解決問題,進而形成運用表格列舉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1、導入親切自然。在上課伊始,教師以學生熟悉的植樹活動為素材引入,接着出示了歡歡等4名同學在為小樹立警示牌,保護家園的情境圖,能吸引學生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

2、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年級學生理解問題有困難,而這又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遞增遞減的問題。康老師出示題目後沒有直接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是先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關鍵句,分析問題。出示問題後,老師:以後每年比前一年多種一棵樹什麼意思?生:意思就是8歲種了1棵樹,9歲那年種了2棵,10歲那一年種了3棵,11歲種了4棵樹。教師又問:歡歡種樹是從幾歲到幾歲?具體哪幾歲?這兩個問題很好的幫助了學生理解問題,也培養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3、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空間。

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解決問題環節,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再梳理,精心設計問題進一步引發思考,再總結,引入表格列舉法。既讓學生體會了表格列舉法的優越性,也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

4、練習環節的設計,教師也費了很多心思,尤其是練習二的設計。學生很容易混淆“第五天”和“五天”兩個概念,教師把這兩者在一個問題中同時出現,學生通過對比,印象會深刻。

個人覺得不足之處有:

1、針對低年級學生,練習題有些多。以至於後面沒時間進行回顧反思,交流評價。我覺得練習中一個遞增問題,一個遞減問題就可以了,這樣就能騰出時間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以及方法進行梳理,做到融會貫通。

2、在處理練習題時,教師只是讓學生展示了算式。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説説每一個加數是什麼?怎麼算的?學生對這種遞增、遞減求和的問題理解的會更深刻一些。

解決問題評課稿7

5月5日聽了一年級曲曉豔老師的《解決問題》一課,解決問題教學在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嗎,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師注重解決問題一般步驟的滲透。

教師在出示問題情境後,引領學生“知道了什麼”來梳理題目信息説,然後“怎麼解答”最後重視學生的檢驗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檢查。檢查是個很好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檢查過程和一般的計算等題有所不同,它既是對自己做題過程認真與否的'檢查,更重要的是對解題思路的反思,既可以順向根據解題步驟再思考一遍,又可以根據結果逆向思考。

2、教師重視學生動手操作活動。

學生年齡小,思考問題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本節課曲老師用微課來講解搭配的方法,然後用學具讓學生操作。

3、注重學生自主交流能力

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時,老師讓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一人擺,一人説想法,學生思路得到了溝通,達成一致。

解決問題評課稿8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是學生在學習了利用單幅線段圖解決問題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用畫線段圖收集和整理信息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複雜的問題。劉茜老師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雖然對整個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準備充分,事先準備了多塊小黑板。課始,她先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接着出示一道複習題:梅山國小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寬6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樣的設計,符合學情,學生既複習了長方形面積公式,也為新授打下了伏筆。接着,把複習題改為例題,例題的敍述結構完整,條理清楚,但對學生而言畢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因此,部分學生讀題後會處於似懂非懂、無從下手的狀態,獨立畫圖梳理信息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及時地發現學生狀態,針對學生困難進行指導。劉老師首先讓學生試着畫一畫,並在巡視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

一是圖沒有畫完整;

二是對增加部分的長度沒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圖的大小比例。通過“對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對畫圖進行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突破難點。

幾點建議:

(1)教師語言要明確、有啟發性。特別是本節課知識難度較大,所以問的問題要明確,使學生得到信息後馬上明白要考慮什麼問題,使學生迅速理清解題思路。

(2)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既共享了資源,又明確瞭解決問題的思路。

(3)教師要充分利用示意圖幫助每一個學生理解即長方形的寬是不變的,它既是現在長方形的寬,也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解決問題評課稿9

解決問題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據《標準》的理念,解決問題的教學要貫穿於數學課程的全部內容中。《新課標》提出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這樣看來,低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是國小應用題教學的基礎,學生如果在這個學段對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和解決問題方法掌握的如何,那麼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後的學習。因此,必須從基礎抓起,給學生一個結實的階梯。下面結合朱老師執教《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實踐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教學應當以乘除法一步應用題的教學為基礎。分析數量關係是一件非常枯燥無味的事情,如何讓學生對它感興趣呢?朱老師於是將分析數量關係放到學生熟悉的事情中去,去遊玩的情境中去,這點做的很好,學生在情境中能很快地提出問題。法國著名文學巴爾扎克説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該歸功於“如何”。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説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問題是創新的起點。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點撥學生,用什麼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實踐證明,對低年級學生來説教師精心創設情境,從設置的情景中啟發他們提出數學問題,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情景的設置對整堂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友國老師的課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生成中提升,數學情感在互動中生成發展。平凡的課堂就在動態生成中煥發出了別樣的精彩!

二、形成一定的應用題教學模型

《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可見讓學生建立一定的應用題教學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而應用題教學模型的建立這一內容的教學主要表現在數量關係分析能力的培養.因此,低年級簡單應用題的教學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求出正確的結果,還應該使學生認識和理解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讓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其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能力也要得到很好的發展。朱老師在解答乘除兩步計算應用題時讓學生明確:求什麼問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各條件間的數量關係如何。讓學生能很好地突破這個難點,問題也就解決了。全班學生在投身於教學活動之後,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經歷”、去“體驗”,數學的知識和方法在現實的活動中得以理解和發展。學生在解決課堂中老師提出問題的同時,還注重同學間的交流與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比如説,老師提出小猴與大猴採桃子多少後,不是馬上讓學生回答,而是在全體同學積極討論後,讓各小組推薦代表講出依據以上條件可以提出什麼樣的具體問題,讓學生在同伴的商量中學會了相互間的補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樣在交流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思想也與同學們進行了溝通,產生思想的火花,促進這學生的學習。

當然朱友國老師這節課仍有不足點,:讓學生交流時呈現給學生的問題應當是簡約的,學生的質疑的深度還不夠,學生只顧表現自己,而沒有注重同伴的感受,所以本次教學中朱老師在課前制定相關的合作要求時,應充分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們在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中進步,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這才是完美的課堂教學。另外,課堂教學應體現民主,回答好的問題,對發言人應予以肯定,鼓勵,對於回答錯的同學不能橫加指責,而應給予一定的積極發言的安慰獎。而不是在同學們的笑聲中結束該同學的發言,只能以你的想法很奇特的方式加以鼓勵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滿意的坐下,而不是挫傷其積極性。當然這節課也還存在着其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其一、整個教學過程受教學課件的牽制,一步步展開,如碰到課堂教學突發事件如何處理呢?其二:因低段的學生,教師的語言還要適當充滿童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的活力。

解決問題評課稿10

今天上午聽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用加減混合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課,受益匪淺。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有待我們學習和借鑑。雷老師雖已年過五旬,但他不服老的敬業精神,以及課堂上獨特的教學風格為所有的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還注意研究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從整體上看,他們都完成了教學任務,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我認為本節課以下幾方面處理得好:

一、課前複習練習。

對二年級學生來説非常有必要,而且要長抓不懈。

二、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

通過創設情境“美術興趣小組作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於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例5時,教師注重了三個環節的教學。

1、在“知道了什麼?”環節教師重在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個問題是“美術數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時明確兩個數學信息:女生有14名,男生比女生少5人”。

2、在“怎樣解答?”環節中,第一個問題是舊知,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數量關係的分析解決問題較為容易。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教學的重點,關鍵要教學兩點:一是引導學生理解“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義,即就是求美術小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過分析,會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或結論作為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息。同時還應注意,學生用“14—5+14=23(人)”解決第二個問題,也予以肯定。

3、在“解答正確嗎?”環節,教師重在梳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再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結論是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息等。

在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策略與方法進行相應的梳理,引導學生學會連貫地思考,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養成反思的習慣,同時使學生充分感受加、減法計算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四、注重知識的拓展。

通過4道鞏固練習,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勵他們大膽的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並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並在鼓勵學生想法、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讓他們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總之,雷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數學語言簡練,很具有感染力,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同時,他教態親切自然,注重課堂中的評價語,師生關係融洽,老師上得輕鬆,學生學得專注,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

解決問題評課稿11

今天聽了陳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一課,首先感到陳老師的教學過程實實在在,沒有花架子,雖然有點平淡,但整體教學結構合理,把握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主線”,通過讓學生觀察、發現、整理信息,使學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來探究新知,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其次,陳老師能重視新舊知識的梳理,重建轉化意識。如組織學生回顧“我們曾經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過那些問題?”,這一回顧,幫助學生把原先一些分散的、零碎的知識點:“計算小數乘法時,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分數除法時,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 “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推導圓柱體積公式時,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有機地整合了起來,使學生看到了一個整體的數學知識鏈。新舊知識的梳理,不僅教會了學生數學學習要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還讓他們更加領會了數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轉化——能幫助我們把新問題都轉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經解決過的舊問題,更方便我們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總之,本節課陳老師始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想一想、自己説一説,在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

解決問題評課稿12

《解決問題》一課,我認為這節課還是比較不錯的,教師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從整體上看,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態自然,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老師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能明顯的看到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朋友,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很輕鬆、自然。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吳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在導入新課時,利用低年級學生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創設了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在導入新課後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看看會有什麼發現,進而獲得數學信息,然後再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整節課上,教師評價形式豐富多樣。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充滿被關懷、被鼓勵的願望,對於學生而言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尤為重要。課堂上,教師能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進行言語激勵,還通過畫星星、獎勵小貼畫等進行形象化的榮譽激勵,這樣一來,能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張豐寶:本節課,老師能引導孩子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實例反覆練習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了新知 。

解決問題評課稿13

《用方程解決問題》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課朱老師能夠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注重學生的想法。

通過讓學生先自學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知識,體現出主體性教學的課程新理念。教學過程有條理性,教學效果顯著。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地球圖片引出海洋麪積、陸地面積和地球表面積,讓學生充分感知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如:出示自學目標後,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接着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讓學生充分的自由表述。

朱老師利用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大膽地放手學生自主探究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做到有的放矢,能很好歸納總結。在此過程中朱老師突出強調兩點:

其一是設誰為未知數,另一量怎樣表示;

其二是根據哪一個條件設未知數,根據哪一個條件找出等量關係。

三、重視指導,為新知建構提供條件

《課標》提出:“數學是人們對實現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向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學習中的這一形成過程,需要老師的“授之以漁”。朱老師讓學生畫出線段圖,清楚的看出數量之間的關係,並通過學生講解,讓學生更充分的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並能準確的找出等量關係式。

四、練習設計充分體現多樣性。

在學完新課後,設計的練習有填空、看圖列式計算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授課過程中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解決問題評課稿14

董老師的這堂課,以學生為中心,搭介平台,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又通過小組全作學習、動手體會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應用題的實際意義。我認為董老師的這堂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應用到生活當中去,解決身這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董老師在課的導入部分就創設了學生去雅戈爾動物園的情景,小記者去動物園帶來了一些數學信息,請學生仔細聽,並説説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把學生在生活中熟悉而非常感興趣的情景搬到課堂上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較好。

二、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產生多種資源,教師學會觀察、傾聽,充分利用來自學生的興趣的資源。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董老師非常巧妙而充分的利用了教學資源。例如,在鞏固階段,董老師出示了很多圖片,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提數學問題,並且請學生解決他們自己提的數學問題。採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分三小組,答對一題一朵小紅花。最後當比賽結果出現時,董老師非常巧妙地問學生第一小組至少得幾朵才能和第二小組一樣多。充分利用了各組得小紅花這個教材資源。

三、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注重小組合作交流,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活動空間和廣泛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潛能,教師也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賦予了課堂的活動空間。在小組學習中,教師僅僅是導演,學生真正走到前台來表演,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對知識的探索過程中,通過理解、認知、質疑、創造、體驗、交流和表現等一系列的活動,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得到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更為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董老師有效地開展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例如4人小組解決“斑馬比老虎多幾隻”這一問題,董老師明確提出學習目的、合作要求。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説一説,誰和誰比,誰比較多,誰比較少,最後再想一想怎樣列式。真正開展了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探究。

本堂課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個人認為董老師對學生評價的方式能不能再豐富一些,更能激勵學生一些,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解決問題評課稿15

《解決問題》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加法的含義,另一方面為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在本節課中,楊老師做得比較好的幾個方面是:

1、首先複習20以內進位加法,為本節課解決實際問題掃清計算障礙。

2、以啦啦隊表演為教學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再以“看圖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將解決問題的思路稍做引領,同時讓學生自主發現要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選擇的信息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混淆有效的條件。

3、在解決問題後,指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回顧反思:以“兩種算式有什麼不同”使學生明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兩個算式都用加法計算”,加深對加法的認識;再以“一起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使學生進一步理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本節課可以改進的地方有:楊老師上課的.時候激情還可以再足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由於新設備的使用,多數孩子上課比較頑皮,導致整理紀律渙散,多數孩子未能有效地參與學習中去。如果能及時調控好課堂紀律,多表揚優秀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我想本節課上課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