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36W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

彭老師講授的《風娃娃》非常精彩,聽後使我受益匪淺。彭老師整個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彭老師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課堂亮點紛呈,特別是以下幾方面給我感受最深。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5篇)

一、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激發學生的內心體驗,培養學生的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很快地走近文本,其中很好的一種教學策略就是使用創設情境法。在彭老師的這節課上,可以看到老師設計精心。在課堂教學中,貼出了風娃娃的圖片,風娃娃有着圓圓的臉、胖乎乎的手,十分可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出示一封風娃娃的求助信,讓學生帶着要幫助風娃娃的想法進入到課文學習。再如:動作演示法,老師講到風娃娃吹動風車一段,教師問:“風娃娃是怎樣做的?動作“深深地吸氣,使勁吹”,在體驗到風娃娃的動作給人們帶來快樂後,引導學生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二、注意多種形式朗讀,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在本課中,彭老師注意指導學生通過小組賽讀、男女生互讀、自由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還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如:“如果你是小秧苗,你會對風娃娃説什麼?縴夫們笑了,會對風娃娃説什麼?”引導學生進行説話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生能概括出: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着幾件事。接着彭老師引導學生學習關於風娃娃為什麼吹風車?怎麼吹?結果怎樣?的段落,接着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接下來的段落。學生在理解課文上就有目的、有方向,對重點內容能夠自己找,自己總結、自己感悟。

四、善於運用表揚,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對好習慣的養成。

在課堂上,總能聽到彭老師對學生的表揚,。“我欣賞你!”、“讀得真不錯!”、“今天進步真大,老師真為你高興!”、“你們真的太棒了!”、“表現那麼好,我真的很感動!”每一次的表揚都是那麼那麼自然,那麼自如、那麼真切,讓學生更願意投入到學習中。彭老師還不忘記引導學生好習慣養成,如“不動筆墨不讀書”、當老師在板書時學生空手跟着寫、班裏學生鼓掌表揚進步的學生後,學生會説“謝謝!”、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快有慢,彭老師引導學生要學會等待、要有耐心等,每一句話語都滲透着彭老師的教學技巧和魅力。

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2

上一週,我校舉行了基於標準的課堂教學展示,幾個老師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收穫頗豐。其中閆瑩瑩老師執教的《長城》一課,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

《長城》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第一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閆老師的這節課總的來説,她做到了讓學生在閲讀中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為什麼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表達方式。另外,藉助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

課堂伊始,閆老師先讓學生觀察比較長城遠觀和近看的兩幅圖的不同點,讓學生找到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接着讓學生自讀感悟,圈點畫。學生在學習這兩個特點時,她先從插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長時,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裏”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還設計了比較説明,形象展示了長城的長度。

在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時,讓學生自己觀察,上台指長城組成部分及其用途。這為學生理解後面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高大堅固。在瞭解了長城的特點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聯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給學生出示了當時修築長城的人數,藉此讓學生感受修築長城的艱難。但是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就變少了,缺乏自主學習,自主想象的機會。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3

今天,兩次聆聽了師傅王老師的語文課《白鷺》,一次是我們六(4)班,一次是他們六(3)班。面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上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也給了不同的感受。讓我這個徒弟獲益匪淺,從中學習到了許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下面就説説王老師的這節示範課給我的感受:

1、注重課內外的結合與延伸。

王老師在課前為學生尋找並介紹了一句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引導學生明白美在於我們學生要具有一雙慧眼,善於去發現美。進而出示了兩首古詩《絕句》、《鷺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古詩中的美,讓學生在初步觀察之後,講述出其中的美,讓學生體會到發現美並不十分困難。進而王老師告訴學生其實在我們的課文中也有許多美的地方,這樣就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事實上,王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這樣,讓學生從課文中發現美,認識美。可以説,這個理念是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

2、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師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研讀“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這兩段文字時,就引導學生抓住“適宜”兩個字,通過找詞語、讀句子、説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閲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王老師在教學時就非常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王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説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例如“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句話的理解,教師就引導得非常好。”

3、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王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就這堂課而言,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歌?”“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詩?”對於詩和歌的理解其實已經比較到位了。對於詩可以結合詩的結構來理解,而歌我想是否可以這樣來理解:因為白鷺是那麼的美,讓人看了忍不住對它讚美。而歌是讚美方式的一種。這裏的歌可以是讚美的意思。課堂中讓人覺得有些混淆不清了。

2、對這樣一篇充滿詩意的課文,其中的美自不可言,教師還得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文章語言文字的美。就本課而言,讀好讀美課文的訓練還應加強。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4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陽光課堂觀摩,我有幸聆聽了我校幾位語文老師的課,聽後收穫頗多。周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巨人的花園》,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老師在這節課上,努力創設了一種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讓整節課成為了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舞台,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課堂上,周老師讓朗讀成為學生閲讀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藴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覆品讀、體會巨人的心理變化。教學時,周老師先讓學生找出巨人的言行,反覆品讀,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範讀等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因為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這個地方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面重點句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這句話的理解。這一部分,周老師指導得非常到位,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已經完全進入到課文設置的情景中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課文裏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説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他想告訴巨人什麼呢。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後,他心裏火辣辣的,為什麼火辣辣的,他感覺到了什麼?……周老師就指導學生進行想象、揣摩、練説,最終讓學生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懂得了“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5

《科利亞的木匣》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對於三上年級的學生來説篇幅較長。蘇青青老師具有極強的處理教材的能力,研讀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三個重點句子,使學生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道理。

一、有效的詞語教學。

在詞語教學中,蘇老師引領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讀,如領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實現生字新詞的多次再現。特別是教學“玩意兒”這個詞,要求學生讀出兒化音。這對於平時極少接觸,而且又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來説,有極大的難度。蘇老師就指導學生:“看,咱們的舌頭就像手指的指尖。”接着,邊讀邊示範,利用手勢教給學生髮音的方法,易懂易學,很容易地就攻破了兒化音難讀這一難關。然後,老師又問學生:“科利亞的木匣裏有哪些他心愛的小玩意兒呢?”理解了課文中的玩意兒。後來在文本學習時又問學生:“科利亞那麼珍愛他的木匣,你猜猜除了書上的,可能還會有什麼?”孩子們盡情説出自己衷愛的玩具,踴躍發言,接着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情朗讀,使詞語的教學更加飽滿,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詞都是有色彩的、充滿活力的。

二、真實的情感體驗。

教學中,蘇老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設身處地的來體會科利亞當時沒有挖到木匣的心清,比如:“如果你是科利亞,你沒有找到心愛的木匣心情怎麼樣?”“你是科利亞的朋友嗎?誰是科利亞的朋友?”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和文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換位,真切體會到了科利亞當時的心情,這對學習語言是很有幫助的。

三、對話中明白道理

新課標提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文內容的教學中,蘇老師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問:“我不禁想問問我們班的科利亞:你的算術不管用了嗎?法西斯把木匣挖走了嗎?難道你挖得方向有錯?到文中找找原因吧。”

孩子們馬上從旁觀者成為了當事者,從閲讀課文為變為經歷生活,孩子們學習起來也興趣盎然,也構築了蘇老師獨具特色的充滿生命力的.課堂。在課堂上,蘇老師還使用了flash,演示了科利亞分別在五歲和九歲時邁出十步後的距離,讓學生形象而又直觀地感受到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原因,並從中明白了道理,輕而易舉地就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明理後深化主題

學生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道理後,老師抓住這個重點句子問:“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在孩子們深入列舉之後讀句子。“孩子們,我們的周圍又在發生什麼變化?”學生從人的變化,生活中的變化説到了自然界的變化,之後再讀句子。“別看老師那麼高,以前也和你一般大呀!”再一次讀句子。入情入境,讓學生在讀中步步深入地體驗情感,讀得有感情,上升到讀出滋味,其間,與學生一起在情與情、心與心的相互交融中享受着讀書的幸福。

從這節課,可以看出蘇老師對語文的深刻理解,語文該怎麼學?要悟、要品!蘇老師抓住了這個真諦,語文教學得心應手。整節課,蘇老師緊扣文本,圍繞教學目標,抓住三個重點的句子環環深入展開教學,創設了各種情境讓學生反覆朗讀,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發揮,讓學生自己去悟,自己來表達,在師生、生生、生本各種形式對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細細揣摩文字背後的含義,使學生在讀中悟文,讀中悟情,讀中悟理,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這節課,極具親和力的蘇老師用心觸摸心、用情引領情,和學生共同走進了科利亞的內心世界,共同享受學習的樂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帶給我們一節美麗的課堂。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6

各位領導、同行們,大家早上好!

在這初冬時節,我們歡聚清茶飄香、人傑地靈的大寨,共同參與、見證雲縣教育局舉辦的三優活動,更感榮幸的是我能代表國小語文評委組向大家彙報國小語文組的競賽情況。

下面,我將通過四個方面向各位領導與同行彙報我們組的評課情況。

一、感受

1、活動組織嚴密。縣教育局高度重視此次活動,十月份就發文要求各鄉鎮精心準備,這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

2、各鄉鎮對活動高度重視,選派的選手年輕、優秀,能代表各鄉鎮的最好課堂教學水平,並能引領全縣的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3、大寨鎮黨委政府、教辦、學校全力支持,使活動得以成功進行。

4、大寨完小教師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我們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們真誠樸實的笑臉和一聲聲禮貌的稱呼、問候以及好學的精神也深深感動了我們。

二、課賽的亮點

本次課賽是對我縣一學期以來的課堂教學改革情況的檢閲,所以意義深遠,它既是對我縣課改工作的一個小結,也將對我縣今後的課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參加國小語文組競賽的共有來自12個鄉鎮及雲縣愛華完小的13位教師,課賽內容涵蓋了國小一到六年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參賽教師年輕化,最小的教師雖僅有21歲,但他們給我們展示了新時代教師積極向上的風采與陽光健康的精神風貌,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十三位教師的整體素質都較高,他們精心準備,風采各異,為我們提供了十三節精彩紛呈的優質課。

1、授課教師有語文意識,能把握住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來教學。有依據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意識和理念,設計課時從教材解讀、學情分析、教法學法的選擇、目標設定及環節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學內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學段目標突出教學特點;教學呈現方式上注重文段選點鋪設,注重朗讀理解感悟,基本杜絕了肢解文本來學習語文的做法,努力在點與面上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

2、教師角色定位準確,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教師的組織、主導作用明顯,面向全體學生,從一個“請”的手勢、點頭、微笑或翹大拇指等動作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師生參與、互動交流氛圍濃郁,如幸福鎮的李仕玲老師執教的《老人與海鷗》就是通過教師不斷的引導使學生深入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師的基本功紮實,知識底藴豐富,課堂目標定位準確,教學設計能力高,環節設計合理,能體現以學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學設計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慾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愛華鎮的沈嗣瑜老師的《月光曲》的小組合作部分的設計就較為新穎,利於學生參與、合作探究;有的教師語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親和力,便於與學生平等相處;有的教師板書工整,設計既能體現文章脈絡,又較美觀。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體現情感目標。各位教師利用創設情景、多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領學生走進所創設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鳴,從而感受人間真情,並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師、湧寶楊永晶老師執教的《假如》就是在讓學生充分閲讀、感悟的基礎上引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抓住詩歌的補白點續編詩句:假如我有神筆,我會……有的學生説要給盲人帶來光明,有的學生説要給農民畫出糧食,還有學生説要給自己的外婆畫一個會煮飯的.機器人等等,學生稚嫩的語言讓人感受到童真的可愛與美好。

5、課堂教學評價不再單一,出現了多元評價的現象。如慄樹的王祖偉老師執教的《七律·長征》和大寨王仙老師執教的《假如》就出現了學生對教師的朗讀評價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應該是一個可喜的轉變,表明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具體的轉變。

6、現代教育技術成功引進課堂。雖然我縣各個鄉鎮條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將多媒體用於輔助教學,而且大部分多媒體課件設計精美,把文字、圖片、視屏、動畫、音樂等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這是教學資源的主動擴充,也是教師教育觀念進一步轉變的體現。特別是偏遠的慄樹、後箐等鄉鎮的老師努力打破了條件限制,大膽嘗試運用,尤其年輕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製作效果和使用熟練程度都較好。

7、多種資源、多種教學方法並用,豐富語文課堂。文本、課件、卡片、頭飾、簡筆畫和講授、朗讀、遊戲、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穿插課堂,生動了課堂,並且真正輔助了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其中愛華完小的潘紅梅老師巧妙地運用優美的體態語言幫助學生學習,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生動傳情,而且活躍了課堂,引起了學生的強烈情感共鳴。

8、注重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老師們重視課前遊戲,輕鬆活潑的遊戲能使學生放鬆心情,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慾望,使他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再者,無論是導入還是課堂學習與交流展示各環節之間的銜接,教師們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用生動的語言、故事、音樂或課件創設出生動的情景和互動的氛圍,幫助學生儘快進入學習情景,儘快感悟文本所藴含的情感,如漫灣的字文香老師的導入就是通過自己的現場演唱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順利進入教學環節。

9、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激勵,激勵語言和激勵方式豐富多彩,有的激勵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如潘紅梅老師的“這個小組開始學習了”或“這個小組真會合作”等,促使別的孩子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學生;忙懷的周文俊老師跟讀書讀得好的學生握手等等。

10、重視了雙基的教學與鞏固,低年級教學突出了識字教學;大部分課堂重視朗讀訓練,通過教師激情範讀、配樂朗讀、聽錄音和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清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並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內化為自我認識,使自我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11、大部分教師注重教學拓展,既重視利用教材教學,又不僅僅侷限於教材內容,而是根據學生實際大膽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字文香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就不侷限於高山與流水,還引導學生感悟明月與清風,從而使學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義。

12、注重學法指導,例如李仕玲老師的給文章批註,潘紅梅老師的學法歸納、引導。

三、有待改進之處

可以説,即使一節成功的課也會存在或多或少的敗筆之處,正視不足能讓我們更快成長。縱觀十三節語文課,亮點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們忽視。

1、目標設定上把握還欠妥,有些課設定的目標過大,過全,導致課堂容量太多,難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些課目標設定上有偏向,沒有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過於偏向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2、問題設計不夠精煉,瑣碎問題過多,有些課通篇都是問題,而效率不高。

3、選點之後的分析過多,強化閲讀感受的時間安排過少,而且部分教師包辦了學生能歸納總結的地方和內容,對學生信任不夠,導致教師不敢放手,致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更好發展,個性得不到張揚,心靈得不到放飛。

4、教師們的評價語言及與學生交流後臨時生成的語言呈現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評價語言過於單一和無意義,不能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

5、多媒體的運用輔助了教學,但有的教師忽視了它的輔助作用,過多依賴媒體,該板書的不板書,該示範的不示範,有的甚至過多脱離課本而用課件代替,失去了媒體的輔助作用;有的教師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課件上的錯誤不能當場糾正,甚至連音樂播放的聲音都不會自行調整,這些都在提醒我們掌握適應現代教育的教學手段刻不容緩。

6、大部分教師採用了小組合作形式,但大都沒有取得很好的實效,自主、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師所設計的合作探究問題過於淺顯,沒有探究的價值,學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有的小組合作只有形式,沒有內容。

7、對學生的激勵做到了適時適度,但忽略了對學生的表揚既要有肯定,也應該有委婉的指導和引導,不能只説“你真好”或“你真棒”,而應明確好在什麼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師甚至濫用激勵語,讀個課題也表揚説真聰明,難道這不是一種明顯和無意義的語言賄賂嗎?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沒有絲毫的好處。

8、教師要進一步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努力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規範普通話發音和板書的正確示範,儘量杜絕口語化和隨意性較強的現象。

9、有的教師對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視而不見,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只顧按着設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感覺把學生當成了協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對學生的錯誤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師面對學生的唱讀不加以指導。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7

聽《和時間賽跑》:總的感覺是老師用語文的規律和特點教語文,體現了真語文的特點。一是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比如寫字詞讓學生分析比劃筆順,找出段落詞語,分析課文,從原因、怎麼、意義和幾個寫法角度分析,這都是語文的基本內容。二是這個班的學生謙詞敬語使用得特別好,不僅問候老師,每次答完題都説,我這樣答對嗎或可以嗎等等。三是這個班的學生説話的衝動特別強,足見老師平時對他們的訓練和鼓勵。

這堂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還可以更“語文”些,也就是説,更加自覺地用語文的辦法解決語文的問題。比如,如果把這篇散文的哲理性再深刻分析透,特別是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對啟發思維和分析作者深意都會有幫助。還有,為什麼不從這篇課文的課題入手,説:我們平時都是和同學賽跑或和其他動物賽跑,你想過和時間賽跑嗎?如此提問引入話題,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另一方面還可以告訴學生修辭知識。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8

前段時間,在學校組織的“以朗讀為主”的閲讀教學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江老師的一堂真實、生動、高效的家常課。

《將相和》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通過記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來讚揚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讚頌他們的愛國思想。江老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梳理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幾個小故事的小標題後,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然後適時加入資料袋內容,銜接準確,不留痕跡的給學生擴充了課外知識容量。

教學出始,江老師引導學生讀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用這句話統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江老師先引導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説這句話時帶着什麼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後體會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後,然後問學生:“藺相如的職位高於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請快速讀課文小故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動作,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説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於是,學生動手在文中找到了相關的'語句,自由彙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後迴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另外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以教師講多講少為準繩,而是體現在無論是思想教育,還是語言文字知識教學都教在點子上。“以讀帶講,以點帶面”在讀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課的教學中,江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句子,學生體會到了再談理解。於是學生們邊讀邊動手在文中找出重點語言,自由彙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這麼設計,脱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品讀,交流,感悟,漸漸的人物形象鮮明瞭,精神品質領會了,閲讀的重點訓練項目也得到了訓練。

我曾仔細地讀過本單元的課文,本單元除古詩外都是我國古代優秀作品的節選或改寫。教學本單元課文,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從每一課的內容中吸取有益的啟示,鼓勵學生讀原著中同課文有關的部分,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名家名篇進入課本,本就是要起範例作用,學習作者佈局謀篇,遣詞造句,如何表情達意。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9

現在我重點來講講《泉水》這一課這節課。陳老師能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説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有以下幾點和大家探討。

一、讀中品味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因此,陳老師能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為主

陳老師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國小閲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陳老師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説話、寫話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聽了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一小濃濃的教研氣氛,教師們濃濃的朝氣!這是一種好現象,希望以後能多多向你們學習!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0

一、先請執教人何老師説説自己的授課思路和講課後的感悟、反思

二、評課:何老師對自己的課説出了自己的認識,下面按從低到高年級的順序由老師們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評價。

三、今天借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們請在座的領導,為我們指點迷津,給與《認識圖形》

《認識圖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塊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和球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課。它的編排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知到“面在體上,面由體生”的思想。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比較等初步認識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幾個平面圖形的最表面的特徵,使學生能準確分辨並説出每個平面圖形的名稱,它的難點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

老師在設計上以“感知——操作——鞏固——應用”為主線,突出數學思想的滲透,注重數學方法的指導,關注學生的認知需求,營造了“互動、主動、

靈動”的數學課堂。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關注認知基礎、輕鬆駕馭課堂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材料為載體,幫助學生學習。本堂課老師在課的一開始就説請來了三個老朋友,你能説出它們的名稱嗎?這是複習,同時又是瞭解學生的認知,更是為後續教學服務的。

二、突出數學思考,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課的教學歸根結底是數學數(素)養的培養。雖然本堂課的參與者還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但老師在課中卻十分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培養,表現在如何將面描到紙上?告訴學生把物體的一面放在紙上,拿筆沿着邊描出來。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陳述操作過程,培養他們數學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使學生獲得對圖形最直接的體驗,體會到“面從體出”。

三、動手操作,鞏固理解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辨認這四種圖形,老師又設計了“擺一擺”這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小棒擺出這些圖形,並説出擺這些圖形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學生説:“我發現擺正方形時每條邊用的小棒一樣多,擺長方形時,上下兩條邊用的小棒一樣多,左右兩條邊用的小棒一樣多”;“我擺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圓不能用小棒擺出來”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歸類比較的過程中明確了每種圖形的特點。這樣,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每種圖形的基本特徵,進一步鞏固了對四種圖形的認識。

四、有效設計問題,感受數學魅力

本堂課無論是課中的習題還是鞏固練習,都能緊扣教學內容、符合低段學生心理需求,同時又將觸角伸向周邊的學科,實現數學學科和科學學科的有機整合。如在學生認識了基本的平面圖形以後。老師出示的各類安全標誌,讓學生説説它們的名稱再講含義等。這是學科整合的良好體現。

五、聯繫生活,實踐應用

數學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在這個環節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裏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樣設計就是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然後,課件出示交通標誌牌,説説它們的形狀,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的教育。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1

一、課前導入,乾淨利索,直入主題;談話質疑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7課:(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發現?你想了解什麼?(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為什麼是人類的老師?)

生:回答。

評價:

1、課題就是中心,直入主題,乾淨利索。

2、啟發學生質疑,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閲讀、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篩選出了中心問題,為後面的探究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從而提高了探究性學習的實效。

二、在教學中注重於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在初讀課文時,老師提出了自學要求,讓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把學習的空間完全留給了學生。在彙報交流的時候,老師儘量的讓學生互相交流,放手學生,讓學生自己理解字詞。在檢查課文朗讀時,也是讓學生自讀自評。

三、注重評價。

在教學中,教師非常注意對學生的評價。不論是讀課文,還是回答問題,老師都會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評價,而且注重學生間的互評。

建議:

一、再次讀課文後,老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講到人類的老師有哪些,他們教給人類什麼,並讓學生先同桌交流,再集體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一名學生上台板演,其他學生一邊看,一邊對照自己畫的。

評價:對這個環節的設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集體交流,就應該指名讓學生彙報,其他學生可以補充。這樣既避免了一個學生在上面寫,其他同學在下面乾等,造成的冷場局面,又可以讓學生經歷傾聽和參與表達的過程。如果這樣,不但使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還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最後,老師用大屏幕出示人類的老師教給人類什麼?邊放課件邊板書,忙了個不亦樂乎。

評價:這個環節,我認為還是先讓學生彙報,老師可以點撥。最後讓彙報的幾名學生一起上台板書。這才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了學生。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2

一、本次活動的特點:

第一,充分展示了“四維立體四段式”教學模式的優越性,有些老師的課很精彩,顯示了豐厚的教學功底和較高超的教學藝術,青年教師年輕有朝氣,知識底藴豐厚,容易與學生溝通,且虛心好學,在課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師的風采。

第二,顯示了各備課組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為了上好公開課,各備課組認真組織備課、聽課、評課,有些老師寧願調課也要參加聽課,一是為了汲取他人長處,二是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借鑑,同時也通過評課給授課教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第三,全員參與。三級語文老師共12名統一安排,並將課調在下午上,目的是讓更多的教師能夠聽上課。公開課的順序是先八年級,再九年級,最後七年級。

第四,展示了老師的反思水平。有人説過,沒有反思的教學是難以提高的。我組青年教師劉萍、關小榮在評課之後,主動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抓住亮點,發現問題,反思失誤,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五,顯示了我組教師積極進取的精神。桑豔麗、宋俊芳、陳改花老師在評完課後,除了主動反思之外,虛心的聽取了老師的建議,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也是一位優秀教師快速成長的促進劑。

第六,聽評課積極性高,參與聽課人數多。聽課人數共107人。其中聽11節的教師:趙國榮李斌陳改花桑豔麗馮全福馮清潔;聽10節的教師:宋俊芳關小榮;聽9節的教師:劉萍;聽6節的教師:郭新定;聽3節的教師:張強民秦彥軍。

二、公開課的優點:

1、堅持運用“四維立體四段式”教學模式授課。

十二名語文教師都能嚴格按照新課改的標準上好課,環節齊全,備課認真,基本功紮實,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展示精彩!

2、目的明確、胸懷全局。

一節課要完成什麼教學任務、學生從這節課掌握什麼知識、本節課的知識難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節課的重點要反覆強調、哪些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難以掌握、哪些知識點學生自己讀書就可以掌握;課堂上要預設什麼樣的問題才能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什麼樣的例子可以舉一反三,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這節課的.內容學生課上能掌握多少,課下需要多長的時間來複習鞏固。授課老師對這些應該心中有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數劉萍、郭新定、李斌、趙國榮四位教師。

3、課堂設計精、結構巧

做文章切忌平鋪直敍,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儘管我們運用統一的“四維立體四段式”教學模式授課,但課堂生動的導語、巧妙的點撥、對學生智慧的啟迪、富有節奏感的設計、層次分明的環節、引人入勝的問題設置,會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減少學生的課上疲勞,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李斌老師的課,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張弛有度,學生的興奮點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掌握了相對枯燥的語文知識。這樣的課讓學生緊張而快樂,“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成了課堂的主宰者,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極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方法靈活。

在我校的“四維立體四段式”教學模式的課堂上,所説的課堂氣氛活躍,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學生思維的活躍。好的課堂總是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維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氣氛活躍還指課堂氣氛的和諧,師生之間有平等的交流和對話,老師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權威,老師不能對學生隨意呼來喝去,對學生的反應能正確引導和評價,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尊重學生由不知到知之的過程,允許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允許學生出現的思維錯誤,允許學生從錯誤裏爬出來。只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才能達到課堂氣氛的和諧。

教學方法的靈活,指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指老師面對課上突變問題的靈活反應,還指老師課堂上的授課技巧。把課堂教學當作一種藝術對待,我們在“模式”的大框架下,對教學方法方面的探索就會更上一層樓。

5、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課堂語言親切。

成功的課不會是知識的乾巴巴的羅列,總是力求以學生的生活為背景。因為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處於發展中,理性思維往往需要感性的材料做支撐。比如馮全福、張強民授課時舉身邊的例子,挖掘身邊的課程資源,讓課堂充滿了趣味。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3

今天第二節課,我聽了xxx老師上的一節生動有趣的公開課,獲益匪淺,現在由我對這節課作如下評説: X老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美、感染力強。既求新又求實,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課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導入,畫龍點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散文。情景導入時,X老師用那聲情並茂、富於文采的語言,引領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在品味祖國奇山異水的同時,激發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導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解朗讀、方法多樣

作者簡介上,X老師採用了讓學生簡介的辦法,簡潔明瞭地進行了介紹。字詞講解採用卡片式,解決方式新穎。課文朗讀上,重點突出,有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範讀、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等多種方式,能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課文朗讀時,教師給予了充分的學法指導,還採用適時點評打分的方式激勵學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穎

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組疏通文意,然後每人一句進行翻譯,教師適時點評、鼓勵,形式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都能動起來,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增強了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

四、感知內容,層次清晰

感知課文內容部分,x老師的分析富有層次性,能夠通過三個有梯度的問題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課文內容,效果明顯。

五、品味賞析,設計科學

品味賞析部分,教師能選擇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分析鑑賞能力。

作業設計,典型科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x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文言文示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還有很多,未盡之處,還望各位同仁再作評説。

該課誘導得法、點撥到位,學生思維活躍、參與積極。整堂課活實相濟、精彩紛呈,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現綜合評價如下:

一、厚實的教學內容。《蚊子和獅子》寥寥百餘言,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空間有限,但馮老師硬是從這單薄的課文裏淘出了厚實的內容:寓言知識介紹、寓言功用評價、寓言結構方法、寓言閲讀技巧、寓言寫作訓練、寓言語言賞析······。

二、濃郁的語文韻味。這是一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的精品課。寓言的閲讀與寫作自不必説,單是在字、詞、句、篇的領悟與解讀上也細入毫釐、絲絲入扣,甚至連一個引號也能夠嚼出不同的味道來。好的語文課不怕細,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乾”是要細嚼慢嚥才能出味的。

三、豐富的激活手段。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學生參與度高低與否,是與教師激活手段的多寡密切相關的,馮老師在這堂課上運用了引領、點撥、思辨、搶答、化解······一系列激活手段,使得課堂活動如行雲流水、氣脈貫通、瓜熟蒂落、順理成章。

四、顯著的教學效果。這堂課知識含量充足,教師引經據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廣;學生理解到位,回答問題有理有據,既學到了寓言的相關知識,又學到了寓言的寫作方法,還學到了大師們對寓言的一些精闢論述。

五、沉穩的教學風格。馮老師由於鑽研教材透徹,又能機動應變,故而課堂上的他指揮若定,進退有據,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漸入佳境。避免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亂、“逼供”、掛漏等毛病。 不足的是: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該強調的知識記憶沒有強調,特別是大師們對寓言的精闢論述。白璧微瑕,此課仍不失為一堂短文深教、細教、巧教的精品課範例。

八年級語文《記承天寺夜遊》評課稿

今天有幸聆聽了xxx老師的學區中青年賽課——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獲益匪淺。對於xxx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一課,我想作一個簡要的.評析。

xxx老師紮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從他的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課堂教學設

計、教學模式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緊密地與考試結合起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他的優點就一一顯現在我們面前:

(1)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課精彩

用“清風明月本無主,心閒便是其主人”詩句導入新課,引出“閒”字,並要求學生用“閒”造句。這個導課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對月色的描述,又為下面理解蘇軾的情趣、突破本課的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導課可以總領本課內容與主旨,高屋建瓴,實在精彩,可見xxx老師課前充分的準備及對文本透徹的理解。

(2)課堂環節完整、流暢,訓練有梯度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xxx老師熱情鼓勵,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老師教給學生簡單的翻譯方法,讓學生對照註解疏通翻譯,有疑惑處圈點或舉手回答,而後出示幻燈片“自我挑戰”,落實關鍵詞與重點句。指導與自讀相結合,訓練有梯度,把文言詞句理解落到實處。

(3)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疏通、翻譯課文學生再讀思考: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其實文言文的教學要學生在朗讀中慢慢地體會語感,從而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們平常的教學往往把朗讀和理解人為地分離開來,早自習就要求學生預習、熟讀至背誦,然後再上課也許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但對於理解文意卻存在問題。

(4)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xxx老師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並及時靈活引入材料:1、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並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2、為什麼作者眼裏只有竹柏並及時引入竹柏象徵義;3、何謂“閒人”你是如何理解“閒人”並及時引入餘秋雨及法國世界報對蘇軾的評價。問題設計雖少卻很有深度且給學生切實的幫助,切中肯綮且遊刃有餘。

縱觀全課,xxx老師的這一節課內容充實、具體,有深度、廣度,教法靈活、得當,教師熱情鼓勵、及時點撥,學生參與度廣,在基礎不太好的班級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紮實有效,着實不易。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陶庵夢憶》的一篇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説是表現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節課採取了“文本細讀”新教法,引發學生興趣,課堂節拍張弛有道,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讀促學。 羅老師的這堂課整體安頓井井有條,層次明確:對文本重視全面細密,從字詞的疏通,到朗誦的指導,寫景句子的咀嚼及內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潛説的一句話“徐徐走,欣賞啊!”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在文中找到一字來概述張岱的形象——痴,並引導學生去文中搜羅哪些方面展現出張岱的“痴”。羅老師抓住文中的一個要害詞“痴”解讀全文以及張岱所要展現的愛國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國之思,祖國之痛。整篇文章圍繞一個“痴”字展開,由情入理,逐層展開。

接下來,我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理解:羅老師主要扣住“準、清、活、實”四個字。

一.教學目標立足一個“準”字。

根據課標要求,上好一堂課,要凸顯這堂課的“三維”價值,謀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這節課,我認為羅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有如下三個:

1.誦讀課文,積累本課的文言詞語。

2.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

3.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羅老師將教學目標分散開來,比如,誦讀課文後,由學生獨立完成目標一;學生理解課文後,進入課文重點問題的教學階段,師生共同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標二;在男生讀、女生讀之後,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從而完成目標三。

二.教學思路講究一個“清”字。

葉聖陶先生説:“教學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學如同寫文章一樣,有一條思路,講究思路教學。

我覺得這節課課堂教學思路:品痴景,近看張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張岱(領悟)——還原痴遇,演繹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張岱(觸發),最後順利到達終點。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語言上幾無難點,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卻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課羅老師先走進去,教學生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再走出來,教學生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進去,重點教學生如何理解白描寫法;再走出來,在難點處設置疑問,

巧妙引導,終於讓學生走進一類特殊的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感受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和人生抉擇。

三.教學方法注重一個“活”字。

把學生盤活,把教材教活,把課堂搞活??那麼,這些都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活”。俗話説“千個師傅千個法”。羅老師本節課運用了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教學法等。其中孔子創造的啟發教學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學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啟發教學法的運用。本堂課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因此,羅老師的“導”顯得十分重要。課堂上,她注意啟發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誘導學生在討論中提升層次和境界。幾個設疑,深入淺出,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問題,“得來全不費功夫”。

2.朗讀法的運用。有道是:學文千法,朗讀為本。就學習文言文而言,朗讀毫無疑問地應該也必須成為解讀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整個教學都是由“讀”引領的。圍繞着解讀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採取了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這其中有範讀、有齊讀,有男生讀,有女生讀,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和難點的突破都是以“讀”為載體完成的。從這次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應用靈活恰當,朗讀完全是有能力承擔起解讀文言的重擔的。

四.教學有效要強調一個“實”字。

課堂教學要做到實,還必須認真準備。記得有位教育家説過:“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説來,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這節課羅老師經過精心準備的。小到一個字的讀音,大到與本課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都認真對待,絲毫不馬虎。

文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無論哪種風格,都應該以認真解讀文本為基礎,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設計出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然而,語文課堂就像電影一樣,是個遺憾的藝術。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沒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一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情境,從而生成問題,提高他們探究質疑的水平。還有教學時間處理不妥當,前鬆後緊。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4

一年級學生進入校園,在教室中學習才兩個多月,但一堂課下來,幾乎沒有發現一個孩子隨意説話、隨意搞鬧,從頭至尾,每一個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於學習之中,是什麼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陳老師課堂上表現出來的那投入的狀態,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毫無浮華粉飾的紮實的教學過程,是“趣”字貫穿了整個課堂始終,才使得孩子們學得如此投入。下面,我從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激發興趣,感受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閲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閲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閲讀興趣開始。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陳老師首先通過猜謎語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激發她們喜歡影子的情感。然後老師通過範讀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讓她們更快的走進課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點,趣味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識字過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決定了我們必須讓課堂變得更活潑,更有趣,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教學時,陳老師採用了各種方法調動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1、對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認識“影”的時候,她是通過編故事的:一輪紅日照着京京,旁邊就有一片影子;認識“黑”的時候,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説説誰有辦法記住。學生則描述:“黑”的四點底就像黑色的墨水,裏就像瓶子。這樣趣味性的描述,將字形和字意有機地結合起來,識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一個生動有趣的過程,孩子們興趣盎然,學得愉快,學得有趣。

2、以遊戲形式識字。學習“跟着”時,陳老師請學生當她的影子來演一演。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學會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

3、歸類識字。當學習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時,陳老師還讓學生説一説這一類字的特點,並舉一些這類的字。

三、以“趣”學文,提綱挈領。

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一個或幾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教師應根據“課情”、“學情”因勢利導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陳老師在教課文時,以“影子有趣在哪?”這個主問題做為切入口,以“趣”字引領學生學習文句,將“趣”字貫穿對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讀。陳老師的這種提綱挈領的教學,讓孩子們的思維有了連貫性、整體性,這樣更有利於他們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説這節課還有遺憾的話,那就是課堂的時間分配。那麼最後的寫字環節學生會學得更加紮實一點。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5

尊敬的各位xx:

大家好!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xx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xx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xx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xx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拋出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本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xx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本,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裏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説,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閲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通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閲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xx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媽媽(寫右邊),緊接着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xx老師的發的説説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説,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