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三年級數學《面積單位》評課稿3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29W

三年級數學《面積單位》評課稿1

司老師的課,我聽過很多次,每次都給人別樣的感覺。面帶微笑,親和力極強,課堂上激情澎湃,容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引導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功底深厚,善於思考,對課標鑽研得透,教材重點難點把握得準,教學效果很能好。下面我就上午聽的《面積單位》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的想法,這節課的特點,我用三個字概括:新、活、實。

三年級數學《面積單位》評課稿3篇

一、新

理念新,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來,我們進行“三公開”教學的成果。新課程的教學觀就是自覺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體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從而建立起新型教與學的關係。這節課,學中做、做中學,學生充分動了起來。“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環節設計適時巧妙,通過小組的互幫互學,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並能準確運用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做,便於學生樹立空間觀念,增強幾何直觀,達到課標所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目的。

二、活:

1.教法靈活,用啟發式教學,學生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參與學習,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各器官參與學習。

2.用活教材。教師不拘限於教材,注重挖掘課程資源。教師能利用周圍環境中和數學有關的信息,形成資源,教室中的鐘表、開關盒、粉筆盒、牆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機器人等能為我所用。數學變得不再空洞,不再是乾巴巴的數字、符號和抽象圖形,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行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進而喜歡上數學,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3.教活學生。只有課堂活起來,學生才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司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提問題,會提問題。只有思維動起來,才是真正的生動課堂。

三、實

1.教學過程真實。體現在環節安排科學,邏輯性強。先講dm2/。後講cm2和m2,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讓學生明白,數學概念的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內容安排上,先製造衝突,讓學生明白學習“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然後熟悉實物,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接下來,讓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現“面積單位”的價值,最後結合實際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解決問題,環環相扣,水到渠成。所以這節課上得很實在,

2.讀、寫、説三個習慣的培養落實。讀、寫、説習慣的培養是去年以來,教學常規所抓的重點工作,本節課中,教師上學生讀目標、讀教材,讀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只有讀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們知道,看到不等於看見,看見不等於看清,看清不等於看懂,看懂不等於看透。看,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寫的方面,認真板書,給學生以示範,讓學生上台書寫面積單位,在自己本子上寫。讓規範、正確的要求落到實處,説的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説清楚,説準確,説完整的話,培養學生敢説,會説,能説的習慣。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節課無論準備得多充分,學生配合的多好,但終究有提高的'空間,存在着這樣和那樣的不足,正是因為有缺憾,有不足,才有了教研的必要性,才有了每一個教師進步的可能。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水平精益求精,最後達到爐火純青、遊刃有餘的境界。可以這樣説,課堂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永遠在路上!

這一節課如果説有建議的話,我認為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更充分些,整節課都是教師在引着學生按既定的“路線圖”走,也就是説,預設有餘,生成不足。課改的實質就是教中心轉為學中心,師中心轉為生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幫助學生學習的人。只有重視生成的課才理會有內涵,才更精彩。這種基於解決學生自已提出問題的課堂學習才是真學習,比如這節課上,當討論“1平方米究竟有多少個1平方分米時”,有學生提出64個時,教師急於完成預設的教學流程,説下面我們再研究,讓學生高漲的情緒一下子就冷卻下來。這個環節究竟如何處理,值得研究。

二是一節課只能有一箇中心,一個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課堂的主要環節,導入、拓展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和重點進行。比如導入,碗的大小指的是容積,而這節課學的是面積,有點不對照。結課前的拓展,講面積和長寬的關係,不是不可以,但下課鈴已響,學生的心已走了,再講意義已經不大。再者,練習量也不足,可見前面用時過多,時間分配不太科學。

説到練習,我想多説兩句,“語文靠念,數學靠練”,這句話,什麼時候都不過時。前段時間,英國引進了華東師大出版社的國小版《一課一練》,這是上海國小的教輔,中國的教輔走出了國門,引起了輿論熱議,也讓我們迴歸到教育常識,一定的做題是必要的。一段時間裏,我們教育上有種傾向,一説書包重,就提出拋棄教輔,一説減輕過重課業負擔,就砍掉習題訓練,這些實際上都是矯枉過正,我們對中國本土的教育方法要自信,題海戰術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練習不可或缺,這也符合教育規律。説到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問題,我非常贊同張卓玉的觀點: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他説,關鍵不在於學習的量有多大,而在於學習的內容、方式和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當學習是實現外在目的的手段時,不論學習的量有多大,學習本身就是負擔。他還説,作業之所以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主要原因不是作業量的過大,而是質的過低。評價學生負擔輕重的標準,首先看學生作業的意義、價值,即使是幾分鐘的作業,先要考慮是否有必要讓學生做,如果沒有必要,再少的作業也是負擔。其次,看學生對作業的態度,是否樂意做,只在樂意做,高興做,作業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所以,減負的根本途徑在於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還在於教師責任心和教學水平。扯遠了,回到這節課上,瑕不掩瑜,總體説,這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不妥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三年級數學《面積單位》評課稿2

我們數學團隊的張**老師本週為大家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面積和麪積單位》。在這節課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1、創設整體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開課伊始教師創設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開的玻璃店給鏡框鑲玻璃的故事導入新課。很快的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展開學習。效果很好。

2.引導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

在學習面積的概念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什麼是面積,並在教師有層次的習題設計中,不斷完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概念,使我們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3、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例如,比較黑板和電視機的屏幕的大小,用的`是觀察法;比較數學書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疊法;比較兩個不同的長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擺法……這些學習方法的傳授是非常必要的。

4、環節清晰,探究目標明確。

5、多媒體的運用為本節課情景的創設,重、難點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議:

在學生探究之後應多給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教師不要急於講解,應有意識的去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相信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一定會解決這些問題。

三年級數學《面積單位》評課稿3

有效評價是建立在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對教學活動的合理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設計上,也就是當我們的教學目標把握準確到位時,我們的教學評價就會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這時有效的教學評價就會促進教學目標在數學課堂上完美達成,當我們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順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時,我們的有效教學評價就會促進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想、實踐、交流、推理、驗證、抽象、概括等過程,學生在老師為他們提供的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發展各種能力。

下面我就樑老師早上執教的《面積和麪積單位》一課與大家作簡單的交流:

一、準確的評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1.知識性目標: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理解面積的含義有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這個物體的面積,二是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面積。

2.過程性目標: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化,豐富自己的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課堂中有這樣幾個片段:

兩張紙誰大?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樑老師説:“你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擺圖形時,展示彙報中樑老師問:“為什麼沒有選三角形擺?”學生説:“有空隙”。樑老師説:“説的多好呀!”使學生感受到選的圖形在擺的過程中密鋪。

教學面積單位的規定學生回答以後,老師説:“説的真棒,語言規範。”

課堂小結時,樑老師説:“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

樑老師用準確的評價使的這些目標都得到有效落實。

二、 釐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

這節課各個知識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理解面積的含義,引入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當一眼能看出大小時,直接比較,當一眼看不出在大小時,需要重疊的方法比較,當重疊的方法也無法確定誰大時,需要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然後學生經歷用不同的形狀做單位的測量活動,知道正方形做統一面積單位的科學性,空間觀念的培養除了在以上每個知識中進行之外,還有專門的習題進行培養。

樑老師對本節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她設計出了順暢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教學活動。

三、 評價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加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樑老師在課中就很好的落實了這一目標。比如:

課前交流時,師:你們對老師有什麼瞭解嗎?生:你姓樑。師: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師:涵涵、彬彬,你們想得到它們嗎?學生用好奇而熱切的目光望着老師手中的吉祥物,異口同聲:想要。師:這可不能輕易給你們,如果你們課堂上勤學、善思、好學、會問,就會得到老師的獎品。

全課小節時,師:你覺得哪位同學表現的好?(學生思考片刻,推薦了一名他認為表現好的同學)師:為什麼?他在哪個方面表現的好?學生回答後,老師接着説:我也覺得這個同學表現的好。不僅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還表揚了發言的同學。

總之,樑老師在本節課中,用有效的教學評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促進了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為學生未來工作、生活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