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簡析老莊美學對魏晉時期繪畫的影響論文

欄目: 繪畫書法 / 發佈於: / 人氣:9.8K

一、老莊的美學

簡析老莊美學對魏晉時期繪畫的影響論文

老子的哲學體系以“道”為中心。道可道非常道,“道”為何,雖然其性質並不明確,但他確實是作為有意義的無償的否定者而出現的,有唯物論的傾向。從美學角度來説,老子除了諸如“道”、“氣”、“象”、“有”、“無”、“虛”、“實”等哲學範疇,後來經過歷史的推演進而轉化為美學範疇,在中國古典美學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老子説過:“美事相對於他的對立物惡而存在的”,莊子發展了老子的這個思想,莊子認為,作為宇宙本體的“道”是最高的絕對的美,而現象界的“美和醜”則不僅是相對的,而且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莊子從美與醜的相對性和美與醜的相互轉化等幾個方面指出美與醜的相對性,在美學史上有很大的貢獻。莊子在論述其相對主義美醜觀時,把它和氣聯繫在一起,他認為美和醜之所以可以相互轉化,不僅在於人們的好惡不同,更根本的是在於美與醜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的本質都是“氣”。無論自然物還是藝術品,最重要不在於美和醜,而是有生命力,體現了宇宙的生命氣象,這種宇宙的生命力就是“氣”的表現。

二、從魏晉藝術作品看老莊哲學的影響

(一)顧愷之《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為顧愷之為西晉張華“女史箴”所做的插圖。張華寫“女史箴”目的是勸戒賈后,畫現存九段。《女史箴圖》是一幅反映人物畫風貌轉變的成功典範,既在傳統教化功能統治下的女性題材繪畫逐漸轉向體現繪畫的審美功能。以形神關係為核心來思考繪畫藝術問題,應當説是魏晉時期繪畫藝術的特點,也是中國繪畫美學開始趨於獨立的標誌之一。魏晉時期的人物畫已相當成熟,對於人物容貌、個性特徵的突出描繪比以往更甚。

作為衞協的學生,顧愷之並不簡單追隨老師:“不備該形似”的趣味,而是很注重人物形態的寫實。因此顧愷之作此畫不僅為賦配圖達到勸戒化宮中婦女的目的,他對每一個情節的設計以及當中人物的描繪都是極為生動傳神的,充分展示魏晉時期人物化的審美品格。

(二)《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七賢磚畫被發現於南朝墓中,東晉畫家喜歡畫竹林七賢。文人平時好談竹林七賢,最高統治者表彰竹林七賢,帝王及顯貴陵墓壁畫畫竹林七賢,足見竹林七賢影響之大。

整幅畫南北對稱,給人視覺上的均衡感,每個人之間以闊葉,銀杏,垂柳,鬆,槐樹等同根雙枝樹做間隔,既為整幅大型壁畫,又獨立各自成一畫。符合中國古人崇尚對稱的審美心理和追求。將不同時期的任務由於志同道合而繪製在一起,反映了魏晉時期思想與技術創新方面的活躍,也反映了魏晉時期“貴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會風尚。整個畫面氣勢宏偉,加上技法嫻熟,陽刻線條優美流暢,是極富時代特色,目前流傳於世的六朝繪畫的“珍奇瑰寶”。欣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中的人物形象,嵇康頭上梳着蓬鬆的髮髻,解衣寬帶,坦胸露乳,箕踞而坐,目送歸鴻,手揮五絃,神意傲散。磚畫中流露着七賢飄逸不羣,傲岸卓絕,放蕩不羈的精神氣質;流露着優美雅緻散淡自然的生活情調;流露着詼諧自然玩世不恭的本性;流露着對於政治迫害的恐懼和對威脅的憂慮。這些描繪都極為生動傳神的體現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氣質。

(三)王羲之與《蘭亭序》

在先秦、兩漢哲學和美學所奠定的基礎上,魏晉時期的美學獲得了全面的發展。這一時期高度重視審美與藝術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書法藝術真正走向的自覺,王羲之及其《蘭亭序》正是書法藝術走向自覺的書法典型作品。從前僅有的幾篇書論和後世書家的記述中,主要表現出兩點:

(1)王羲之的'創作心態。在東晉時期機儘管書法藝術的地位得到了確立,大量的書論湧現,眾多的書法家和欣賞者無不顯示着書法藝術的自覺,他不主張特別為書法而苦心勞力,只是把書法當作一種陶冶性情的活動來看待,正是由於這種書法創作“無意於佳”的心態,使得王羲之的書法“乃佳”這也正是道家“無為而無所不為”和玄學有與無思想指導下的書法創作心態;

(2)王羲之“尚意”的審美情趣。王羲之以“意”論書,他的書論總的精神是追求“意”的表現。三月三日這天,王羲之與同好在“崇山峻嶺,清流激湍”的優美山水中盡情地宴飲,賦詩,何其暢快!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才使得王羲之完成這件行書作品時達到了一種無意識的超功利狀態,這種“無我”的創作心態,才使得《蘭亭序》表現出一種“出水芙蓉”的自然美。

魏晉時期的繪畫書法藝術受玄學興起的影響,較之前的藝術風格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變化,她彰顯着強烈的“個人主義”。所以李澤厚先生曾説魏晉風度主義是一種“個人覺醒”,其程度都是空前的。受老莊哲學的影響,藝術家們更加放縱自己的情感,這所謂的“情”強烈的影響着魏晉時期藝術的變化,似的魏晉時期的藝術在整個中國藝術史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宗白華著.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