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書籍作文八篇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書籍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書籍作文八篇

書籍作文 篇1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看似只是一張張帶字的白紙,當你翻開它,並用心去讀時,你就會體會到:書,就像一節節樸實的台階,指導我們走進智慧的殿堂。

從小我便對書籍有着不小的興趣。才識字不久就能磕磕絆絆的讀起童話。在這裏我感受到了公主的天真和單純,領略了自然的美麗,也意識到了説謊的可怕。那時我在童話中初識了書籍。

上學時,我正式認識了書籍這個朋友。原來他不止一個樣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我領略了詩歌的魅力,‘’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李白的豪爽氣概。‘’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是王勃和杜少府真摯的友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男子對姑娘的愛慕之情

直到我漸漸長大我才知道,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沒錯,我迷上了書籍中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説。而且越發不可收拾,成績開始下滑。最終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下才離開了這個深淵。原來我喜歡的打鬥畫面在名著中也可以看到。我開始從名著認識更高尚的他。

三分天下是三國的戰略;西天取經是西遊記的艱難;揭竿起義怒上梁山是水滸傳的義氣

書您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從一些小説中,我體會到了在社會中的艱辛;從名著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筆下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從古詩中,我認識到了古人的志氣;在故事書中,其中的精彩情節讓我流連忘返;從百科全書中,我得知了許多問題的答案;從工具書中,我知道了許多我不知到的東西;從歷史書中,我知道了中國的輝煌的過去;從作家筆下的小説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愜意。

書,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我以後一定會堅持讀書的。謝謝你,給予了我許許多多的知識,讓我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我與書籍有個約定,做一生的摯友。像書學習。

書籍作文 篇2

內容提要:《西遊記》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人,不具困難險阻,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他們這種不屈不撓,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

推薦理由:唐僧師徒四人,他們不畏艱險,征服邪惡勢力的鬥爭精神,他具有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他掃蕩妖魔鬼怪,不但是為了保護唐僧取經而其也為民除害,嫉惡如仇,敢於鬥爭,有膽有識的救世精神,我覺得讀了這本書,對我以後有很好的作用,應為這種精神對我們在工作的地方很有用,如果我們在廠裏遇到了挫折,我們也不要輕易地放棄,如果放棄了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如果堅持了還有一點希望,所以我們要向唐僧師徒四人去學習,這樣我們以後遇到困難,就不會輕易放棄了,所以我要向他們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習,這樣我以後在廠裏的工作就可以一帆風順。

書籍作文 篇3

閲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

——題記

書,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帶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書,是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前進的方向;書,是一泓山泉,滋潤我們乾涸的心靈;書,是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智慧的大門……

小時候,聽着媽媽講的故事入睡,是一種幸福的回憶。回憶中有小紅帽的智慧,人魚公主的'善良,蝸牛爬金字塔的堅忍……認字之後,我就迷上了一本本童話和寓言書。在《格林童話》的世界裏,我認識了白雪公主。她的經歷讓我懂得:心地善良的人最終會得到好報,惡人必將自食其果。我知道了青蛙王子和公主,他們的故事使我明白:愛的力量是無窮的,邪惡在愛的面前終究會被驅散。

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童話也成為了我的記憶。我開始看一些自己曾經誤認為是最枯燥乏味的書。那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最初讓我咬着牙看了一下午依然不知所云。可後來,我發現自己走進了一片更廣袤的智慧森林。順着魯迅的墨跡,聆聽那聲聲的吶喊;品讀《圍城》,去詢問“城裏”的人為什麼想出來,“城外”的人為什麼想進去;伴着遙遠的絕響,和餘秋雨一起搜尋文明的碎片……書,讓我品味生活的樂趣,在美的享受中讀懂人生。

書陪伴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給了我前行的力量,帶領着我攀登知識的高峯,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我想,你正是我心中沉澱着的那一泓清泉。相信,我和你的故事會隨着我的成長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書籍作文 篇4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當我剛聽到這句話時,並不明白它的意思,直到後來才漸漸明白。

我與書的淵源,得從我的幼兒園時説起。那時,我不認字,並不喜歡滿是一些長篇大論的文學作品。直到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店時,我偶然發現了一本名叫《我爸爸》的繪本故事。我一翻開書,就被裏面的精美的圖畫吸引住了,我彷彿看見了“我”的可愛的爸爸。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愛上了閲讀。後來,我便把圖書館的繪本區給“攻克"了。

再長大一些後,我便不滿足於簡單的圖畫書了。也正是這時,我發現了一塊“新大陸",那就是配有插圖的故事書。因為當時有很多不認識的字,配以插圖,就好理解多了,實在不知道的,就尋求大人的幫助或是自己把故事編寫下去。有時,我還會編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比如:“我的青蛙王子新傳”、“白雪公主奇遇”等等。我那時格外喜歡《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因為它們給我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幻想。

高年級後,我又愛上了名著,比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伯內特的《祕密花園》,斯比麗的《海蒂》,格雷厄姆的《柳林風聲》……我對這些書愛不釋手、百讀不厭,好像它是一位我至親的故人,一杯讓我細細品味的茶。

書籍是我的營養品,讀書時,我會感覺我正吃着最甜美的食品,滋補着我的心靈與靈魂。書籍,正是我最需要的營養品。

書籍作文 篇5

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小小的書架上也擺了很多書,有《格林童話》,有《愛的教育》,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這些書我都愛不釋手。我愛看書是從生活中的幾件小事受到的啟發。

有一次,我興高采烈地把剛寫好的作文拿給姐姐看,我一臉得意地站在姐姐面前,自以為是地説:“我的作文是不是寫的很好啊?”誰知姐姐瀏覽了一遍,就脱口而出:“枯燥無味,沒有細節,建議你多看作文書。”我瞬間“石化”愣在原地,過了好久才説:“這可是我費盡心思才寫出來的。”我沮喪極了,灰溜溜地逃回了房間。坐在書桌前,我隨手翻了翻作文書,突然看見題目是《醉蚊子》的文章,這篇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緻,好詞,好句也很多。相比之下我的作文生硬多了。我仿照文章上的細節描寫,重新修改一遍。我把修改過的文章給姐姐看。我緊張極了,生怕又寫不好。姐姐笑眯眯地説:“不錯呀!提高了很多。”聽到這句話後我一蹦三尺高,那篇作文後來還當範文在班裏朗讀了呢。從此,我的小書架上多了幾本作文書。

還有一次,我的科學試卷裏出了一個難題,我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答案。回家後我去問爸爸,爸爸正在看報紙,他看了一眼題目説:“張瑜,你要學會自己尋找答案,去查查資料吧。”我應了一聲,又回到房裏尋找科學書。我找了很久,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我給找着了。我結合自己的思路和書上提供的資料,馬上就把題目做完了。我拿給爸爸看,他直誇我能幹,我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

通過這幾件事,我知道了多看書的好處。現在,我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收穫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讓我們一起與書為友吧!

書籍作文 篇6

什麼是“綠色文化產品”呢?正版書籍,就是綠色文化產品之一。以前既不明白什麼是“綠色文化產品”,又不明白為什麼提倡看正版書籍。今天才明白,原來,正版書籍雖然昂貴,但好處也很多。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正、盜版書籍。

盜版書籍,顧名思義,“偷盜版權”的意思。它們的製造者為了得到更多利益,將一本作家辛辛苦苦寫出來的原版書籍複印出來,如採用質量差的紙張,不獲得作家授權等惡劣方法,使得一本書的價格大幅度縮水,甚至少一半以上!而且貪便宜的讀者買了盜版書籍後,作家的正版書籍賣不出去,也得不到版税,讓自己數年的心血一上市就化為泡影,怎能讓人不氣憤呢!

再有,我們的國家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按照預定銷售量印刷書籍,然後進貨到書店。但如果盜版書籍發行後,很多人都去買盜版書籍,而不買正版書籍。而這些書最後只能以低價賣掉,使國家蒙受巨大的損失。這種行為,在可氣的同時也很愚蠢呀!

以上,就是盜版書籍的壞處。希望大家以後不購買盜版書籍,選擇綠色文化產品,伴我一生健康成長!

書籍作文 篇7

近日,我報名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以獲取一個高中教師資格證書。其中一門考試科是《教育學》,按照規定不得不購買這門課的複習資料是一本內部編印的《現代教育學》。

客觀地説,這本內部資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錯誤的毛病外,編者羅列了《教育學》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材料詳略得當,也算是一本編得精緻、實用(針對考試)的當代《教育學》彙編。可我在仔細閲讀之後,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沒有一點充實的感覺。書中大量篇幅闡述的這個名詞、那個概念,這個模型、那個學派,這種規律、那種原理,這種意義、那種作用給我的感覺實在是在玩文字遊戲,這些紙上談兵的空頭理論除了增加考試的難度外,對指導一線教師提高教育水平實無裨益。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理論工作者總在忙碌着翻譯國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傳統教育的精華,教育理論書籍種類是越來越多,書是越寫越厚。可不知他們思考過沒有,為什麼社會和人民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滿意度卻越來越低?這難道與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脱節沒有關係嗎?難道與政治體制發展滯後和教育發展超前沒有關係嗎?

有人説,人的身上有兩種屬性並存:動物性和社會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減少動物性,增強社會性。“人之初,性本獸。”意指人生之初的嬰兒和動物幼崽類似,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其實是對自身生存和種族延續的適應,一句話説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義就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用持之以恆的方法加以引導,以減少人的生物屬性,增加人的社會屬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當作教育的本質屬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識。但就是這個共識,在我國卻正在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淡化、弱化甚至是異化。我們的教師,為了學生的分數,不惜為學生作假;我們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分數,不惜一切代價,更不讓孩子做家務怕耽誤學習;我們的社會,以有錢有勢為成功的潛規則,而不管成功的方法和過程,造成社會價值取向嚴重偏離社會道德的軌道。分數,成了學生的命根;考試,成了教師的法寶;升學,成了家長的目標;升學率,成了學校炫耀的資本。這些不良現象,屢屢被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慮,可這有什麼用呢?為此,我認為一線教師已經到了非仔細思考現行教育不可的時候了。故不揣淺陋,談談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應該尊重生命、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種動物,其生物屬性中最重要的一點生命和生存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人又是一種高級智慧生物,有其思維、邏輯和情感,教育應該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維護每個人的尊嚴。作為實施教育作用主體的教師,也就應該把關愛學生生命、關愛學生健康、關愛學生身心發展,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數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教師。

教育應該教人“求真”。陶行知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的現行教育充斥着虛假,這將會給成長中的學生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我認為,當學生從天真無邪的兒童成長為一個初具是非判斷力的少年時,教育中、生活中的種種虛假和醜惡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所造成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他們將會比“狼來了”這個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虛無望和無所適從。而作為幹“良心活”的教師,應責無旁貸地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社會、瞭解真實的生活、瞭解真實的人,可這有多難啊!因為,我們教師作為普通人,誰又敢説自己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個教師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師都能成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應該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憐憫之情即為“善”。教育應該讓人常存感恩、憐憫之心。我堅信,一個常存憐憫之心的民族,才是最偉大、最強盛的民族。日本經濟發達,可野心昭昭,為其不改,永遠也不會強盛。因為一心想稱霸的人,其實內心是懦弱的、可憐的。教師教學生求善,當讓學生對生命萬物常存憐憫之意;對父母、師長常存感恩之心;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教育應該教人“求美”。賞心悦目謂之“美”。廣義的“美”應該是“真”和“善”的完美結合。作為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求真、求善,那麼讓學生悟出何為“美”就會水到渠成。如果能讓學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現在這樣蒼白無力了。我常想,試圖以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政治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結果無異於緣木求魚甚至是南轅北轍。因為很多學生看透了虛假,又怎能相信書上的“崇高”的謊言?惟有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聖人境界。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後才是教人“求知”。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人認為已經做好了,因為現在的應試教育已經將追求知識的掌握做到了極至。其實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學會學習,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時髦的説法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而不是像現在大行其道並被多數老師屢試不爽的對學生強行的“硬灌”“死揪”“填鴨式”的“知識轟炸”。須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來,中國教育讓人真正“求知”的路還很遙遠、漫長。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同時也是紙上談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拋磚引玉,則願足矣!

書籍作文 篇8

“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是我生活中的一大嗜好。雖然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想看什麼東西打開電腦便會搜到,但更多時候,我還是愛燈下捧一本書,平心靜氣,帶着耐心、帶着愛意、帶着對知識深深的渴求,靜靜地、細細地品味和體會,讓那一股淡淡的墨香透入心底。

但現在的書籍卻越來越讓我感到困惑和失望了。

休息日,攜子漫步於書店矗立的書架前,徜徉在浩蕩的書海之中,本意是讓他接受一下文學的薰陶,待頎頎然打開一本包裝精美價格不菲的書,卻發現其中的內容俗劣不堪,掛羊頭賣狗肉,令人興趣索然。

我認為書籍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其本身所藴含的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審美愉悦等價值是首當其衝的。“開卷有益”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在人多經商,口常言利的今天,書籍也不幸被蒙上了一層銅臭。書籍的商品化運作,使許多書一味追逐所謂的“熱點”、“賣點”,迎合某些人的無聊情緒和低級趣味,從而使書籍的教育作用喪失殆盡,甚至使“開卷有益”淪為“開卷有害”。像某些名人最基本的語法知識都不懂就寫自傳,詳詳細細地寫其吃喝拉撒,諸如“今天早上又打了個噴嚏”“早餐只喝了三口牛奶吃了一片面包,”之類的小情調,(還算對得起讀者,沒把剛放的屁記錄在內);像某些明星把個人紛紜而不專注的情感經歷當作資本,大書特書所謂的婚變、緋聞之類的私生活為能事;再如,某些所謂的新新人類、美女作家,打着反傳統的旗幟,着力標新立異,不能“香”出名,寧可“臭”出名,不惜用“身體”寫作,“胸口”寫作,在作品中充斥着吸毒、性、失控、瘋狂和墮落----試想,這樣的書有什麼教育意義,書的社會價值何在?那些正在成長的少男少女讀了這樣的作品能不感到精神迷惘、無所適從?

捧讀父親的藏書,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魯迅的《狂人日記》……使我能想象得出當年它們就象暗夜的燈火,前進的鼓聲,照亮了父輩們迷失的心靈,鼓舞了他們奮進的腳步!而身處21世紀的我們,將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我們的後代還有如此的幸運嗎?

嗚呼,為書籍擔憂!

Tags:八篇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