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推薦)設計書籍14篇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3.07W

設計書籍 篇1

一、幼兒書籍材料的綠色運用

(推薦)設計書籍14篇

綠色設計發展趨勢是使用天然的、綠色材料,如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可再生材料及可回收材料,有毒、有害和有輻射性的材料必須避免。眾所周知書籍設計材質中紙張運用最多,在幼兒的書籍設計中市場上採用最多的是銅版紙雙面覆膜,但這種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製品一樣難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覆膜後的紙張也無法再次回收利用。據英國《經濟學人》一篇統計報道,中國人的一年紙張消耗是人均1.81棵樹,所以紙張的過多運用並不環保;幼兒的理智判斷能力差,行為衝動性強,如果紙張的韌性和牢度不夠也會被幼兒撕壞、咬壞。因此,幼兒書籍的材質設計與成人書籍設計不一樣,既要滿足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又要滿足社會生態環境保護。那麼棉布作為幼兒書籍的材料運用,似乎可以協調這一問題。布質書在發達國家十分普遍,在我們國家20xx年開始問世。如是一本名為《蘋果的故事》的布書,書採用的材質是棉布,在棉布上可以印刷文字、圖案。書的每頁都在棉布裏面填充海綿,以此增加棉布的厚度,方便幼兒胖乎乎的小手拿、抓、握、翻、壓等,可以訓練幼兒手指肌能和觸覺。柔軟的書籍頁面對兒童的閲讀也是一種保護,不像紙質書籍會出現由於紙質太硬、太薄而劃傷幼兒手指的情況。棉布材質的幼兒書籍反射率低,對兒童眼睛不刺激,嘴咬不壞,手撕不壞,髒了可以清洗,既能減少幼兒塵埃過敏機率,又可以反覆使用,提高書籍的使用壽命,甚至可以完好無損的傳給下一代。與紙質的幼兒書籍相比較,棉布幼兒書籍具有質量輕、無毒害、天然、環保、柔軟、安全、易清潔等優點,材料運用的安全性、無毒性、易操作性、耐損性等都體現了幼兒書籍設計的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處理,相信這種棉布材質的書是很多家長給幼兒的第一選擇。

二、幼兒書籍的綠色印刷

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對於世界的感知除了動手以外,有時候會通過嘴巴,喜歡什麼或對什麼好奇會用嘴巴舔或咬,這勢必是傳播疾病的渠道,所以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接觸一切物品都需要極高的安全性,同時又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他們通過書籍來了解世界。在成人的書籍閲讀中有時候手上也會粘上油墨,而油墨中含有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所以在幼兒書籍設計中還要特別強調綠色印刷。綠色印刷是指印刷中要建立環境保護意識,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保護人體健康,消除印刷中由於環保問題造成的危害,給人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印刷工藝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傳統採用的礦物油墨顏料中含有鉻、汞、鉗等重金屬元素。如果把含有這些重金屬元素的油墨用於幼兒的書籍印刷,與幼兒密切接觸,而有些幼兒又喜歡吃手或用嘴接觸書籍,可以想象這對幼兒的健康會產生多大的危害,比如有些幼兒血液裏查出鉛中毒,就是因為幼兒書籍、玩具中含有超標的重金屬元素、揮發性有機物等。因此,我們應該追求一種“印以墨為先,墨以質為本”的原則,幼兒書籍的印刷尤其提倡使用環保型油墨。環保型油墨目前是以植物油為主體的油墨,如水性油墨、紫外uv油墨、大豆油墨等新型環保油墨。大豆提取的植物油屬非礦物油,這種油墨不含污染大氣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無臭、無毒。這樣的油墨應用到幼兒書籍的印刷中可以保護幼兒的健康,除此之外,在滿足信息識別、保護、方便等功能的條件下,還應該提倡用量最少、工藝最簡化的適度印刷,對印版版材、印刷材料、後期加工等方面都要優先考慮環境的效益以及人體的健康。

三、幼兒書籍功能的再設計

綠色設計思維概念中包含產品的多種用途設計,包括通過變化可以增加樂趣的設計,避免因厭煩而替換的需求,其能夠升級、更新,通過儘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來延長壽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組件。至於幼兒書籍設計中如何進行這方面的綠色設計,可以借鑑產品設計的例子。圖2是一個產品廢棄物的功能再開發的例子,YWater是針對孩子的一種低卡路里飲料,喝完飲料後扔掉這個形象生動的Y型瓶子實在可惜。設計師通過一個Y結(YKnots)將這些瓶子連接起來,可以進行各種立體形態的組接,訓練孩子的立體空間思維想象,所以很多瓶子就可以成為LEGO(樂高)一樣的玩具。由廢棄物到玩具物,通過巧妙的設計拓展其使用功能,延長使用的生命週期,這也是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思維。在幼兒書籍的可持續性發展中,也可以從書籍功能方面入手,讓一本書不僅具有閲讀的功能,還能通過設計來延伸、拓展其功能,提高書籍的使用價值和週期。

我國兒童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陳鶴琴曾説過:“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當幼兒書籍遭遇玩具,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也是一種不錯的設計理念。玩具書既有書的內容和形式,也擁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比起一般的傳統幼兒書籍,其寓教於樂,好看好玩,可以長久的保留下來。一些兒童立體書甚至引起成年人的喜愛和收藏。圖3是一本幼兒布書,講訴農場裏小動物的故事,整個設計是一個可以儲物的布袋,裏面裝滿了農場裏的小動物,每個動物後有魔術貼,打開布袋之後。小朋友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隨意安排小動物的位置關係,形成一幅幅圖畫,可以互動玩耍,看圖説話等,側面還有文字對應收納小動物的口袋。這樣的幼兒書籍設計讓孩子即使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書籍內容興趣有所改變,也不會丟棄它,因為它閉合以後還可以當儲物的提袋或抱枕。

四、幼兒書籍視覺的人性設計

除了將綠色環保意識引領書籍設計之外,以人為本,儘量減少盲目的視覺刺激和視覺污染,加強人性化的視覺設計也屬於綠色設計的範疇。幼兒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還不能進行系統性閲讀,他們的書籍設計中以圖形為主,文字為輔。色彩一般都採用高純度的色彩,在幼兒書籍的整體設計中首先應考慮如何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將這些信息要素簡潔直觀地展示給幼兒讀者,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幼兒階段的認知為,過於複雜、繁瑣的圖形很難在第一時間引起幼兒視覺的共鳴,所以在圖形的設計上不宜太複雜,多以具象為主,形式簡約,才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空間設計上要注意圖形、文字的面積、位置、空間關係,善於空間的留白處理,讓幼兒的眼睛可以得到短暫的.休息,在色彩的處理上注意色彩三要素,即明度、純度、色相之間的對比和調和的關係。雖然兒童的色彩以高純度為主,但仍然要注意高純度的色彩之間儘量減少大面積的強對比以及強刺激,以保護兒童眼睛視力的健康。圖5是名叫《噼裏啪啦》的圖畫書,書中文字和插圖都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佐佐木洋子專為幼兒編繪、設計的。在圖形的設計上,三個主角動物的造型類似幼兒簡筆畫,形象簡潔、生動,一下就能引起幼兒的共鳴。在色彩的設計中,從明度、純度、色相中尋求對比和協調,如主角動物色彩小面積的高純度與背景大面積的低純度調和,以此讓畫面主體在突出的同時避免產生過分的色彩視覺刺激。文字的字號大小適中,適合幼兒的閲讀,從書籍整體的空間佈局以及編排設計上都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人性化的閲讀空間。

五、結語

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資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幼兒書籍設計中引入綠色生態設計是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從設計與人、設計與環境的角度去思考幼兒書籍設計;從書籍材料、印刷、功能、視覺設計等方面倡導綠色設計和綠色消費,讓它在滿足幼兒對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慾的同時具有安全、自然、環保、人性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書籍。

設計書籍 篇2

目的:在於將儒家“和”思想運用到書籍設計中做到相得益彰,總結出基於儒家“和”思想指導下的設計理念從而提升書籍設計品質。瞭解閲讀對象與書籍設計的溝通橋樑做到意境融徹,以儒家“和”思想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運用從而提升讀者閲讀體驗。方法:通過將儒家“和”思想運用到書籍設計中,從而探索現代書籍設計的新出路。結論:研究儒家“和”思想的內涵,將其應用到書籍設計當中,能夠提升現代包裝設計的文化性,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文化認同,並且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現代書籍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引言

“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體現了中國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智慧,在調整階級關係、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同時也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供了理論基礎。它不僅僅是一種思想,在中國長久的歷史文化看來,儒家“和”思想已經被衍生成一種兼容幷蓄的藝術形式,並且被廣泛運用到建築技藝、園林、書法、繪畫等藝術設計領域。本文通過對儒家“和”思想進行梳理,使其與書籍設計相結合,總結出基於儒家“和”思想指導下的設計理念,進而從視覺元素、材料選擇、書籍造型和裝幀結構上研究如何在現代書籍設計中體現出具有儒家“和”思想的設計理念。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談書籍設計中的適度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任何事物的審美和慾望應該有理性地、適度地抒發,去達到情感和思想的互融互通。正是因為有“中和”儒家思想的引導下,人們才會更加滿足自己當前的生活從而做到知足常樂、控制慾望,只有做到儒家思想中的適度原則,才能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睦共處。在書籍設計中,近年來隨着電子讀物的普及,加上有些設計人員為了迎合某些書商的要求,對書籍過分裝飾一味地追尋表面視覺上奢華高雅的書籍裝幀形式,出版商也越來越看重書籍外觀,而產生了很多過度包裝的書籍,因為在他們看來現代紙質書籍具有了擺設和收藏功能,這種看似提高書籍價值的行為對於書籍本身來説其實是一種病態的表現。過度包裝不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對消費者的心靈進行了腐蝕。書籍自古以來就是傳播知識、教書育人的主要媒介工具,如果過度的最求外觀上的好看與銷售價值只會適得其反。儒家的“中和”思想要求書籍裝幀設計師在設計創作過程中尋找最佳的平衡點,讓書籍設計的外在體現出對稱、平衡、協調和統一,並對稱美、秩序美來帶動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諧,讓人的身心、人與人、人與自然處於圓融的狀態,實現真正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談書籍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儒家思想常常強調“天人合一”,其中以人為核心,強調人與天地、自然的和睦共處。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引導人們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不應當以佔有自然、破壞環境為目的,而應思考如何與自然融為一體,世間萬物本身就屬於自然界,人們不是要逃離自然的環境、改造自然的規律,而是要融於自然、親近自然,實現生命之美與自然之美的相互契合。因此,在書籍設計中應體現“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抑制無限制的`慾望,避免向自然無限制地索取從而造成大量的破壞,儘量採用以自然、可回收的物質和材料作為書籍紙張製作材料,提倡綠色設計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儒家思想中的“文質並重”談書籍設計中的整體理念

孔子明確了“文”與“質”的關係,提出“文質並重”的思想理念。“文質並重”是強調形式和功能的統一,避免出現“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的極端現象,使“文”和“質”和諧統一,相得益彰。在書籍設計的功能上,以服務於人為根本目的,在表現書籍內在內容的基礎上提升讀者的閲讀體驗。同時,文質兼備又強調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優秀的書籍設計應該實現裝飾和其承載內容的統一,用形式來表現其自身的精神。

結論

儒家“和”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出發,書籍設計也應該以讀者為主體進行設計,設計呂敬人先生曾評價的:“今天的書籍設計師要塑造書籍的生命。設計師需要思考如何體現書的文化氣息,讓人在愉悦中享受到書籍傳遞的信息,説得直白一點,設計者要做的就是在書籍文本和讀者之間架起一道橋樑。”書籍裝幀設計無疑就是書籍的精粹所在,好的書籍設計可以讓讀者在未翻開書籍前得到某種預感,也可以讓讀者於第一印象時就失去翻開的慾望。這種能夠拉近讀者與書籍的心理距離,就是書籍裝幀設計中包含的儒家“和”思想。達到能夠吸引讀者閲讀興趣、激發讀者探索意識的目的和意義。

設計書籍 篇3

班級: 學號: 姓名:

剛開始接觸書籍設計,我們只知道封面設計、扉頁設計,最後把插畫設計也算進去,覺得做一本書很簡單,通過學習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書籍設計是立體的也是平面 的,這個立體由很多平面組成,不僅從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書脊三個面,以外到內,隨着人的視覺流動,每一頁都是平面的,每一面都要進行裝幀設計,給人 以美的感受,這讓我明白了網格的重要性,想當初葛教師給我們上網格課的時候我還不屑一顧呢!等到自己排版的時候才知道網格在排版上的作用,根據不同類型的書,可以產生不同的韻律變化,吸引讀者的眼球,呆板的排版則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

書籍裝幀設計是我們平面設計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在這6周時間裏,我們主要對成型工藝、版式設計、整體設計製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在教學中,老師強調書籍設計的形式與閲讀功能、平面特性與立體形態之間尋求和諧關係。為了使我們的設計能符合現代書籍加工工藝的要求和規範,提高實用性的設計能力,老師帶領我們實地參觀了印刷廠和裝訂廠。通過對書籍加工過程的具體接觸及部分示範,使我們進一步理解書籍整體性設計的意義。為了提高我們的空間想象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老師蒐集了大量的優秀書籍實物和圖片資料。從書籍 平面到立體型態的塑造、從設計到加工工藝等,通過對這些實例進行分析講解,使我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創造性的設計能力。

書籍成型工藝、書籍裝幀、印刷工藝、字體編排與設計型成的總體上的書籍工藝此類課程,讓我們充分的瞭解書籍的製作與發行等一系列的相關知識,是出版美術專業的主要課程。 不管是設計、印刷、裝訂,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了該課程的整體性,各各環節緊扣缺一不可,對設計者的設計能力、藝術修養、文學修養,以及對消費人羣的心理把握無不是一項巨大考驗。

書籍裝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讓我們充分了解到了書籍設計與裝幀藝術,深刻地感受到了該課程的整體性與統一性,整個課程的佈局,從 對書籍的`深入瞭解到對它的設計,再進行印刷,最後裝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氛圍,結合我們各自特點,從整體到個別的輔導,使我 們對書籍裝幀能更深入地瞭解和學習,我們瞭解到書籍的製作過程與流程等的相關知識,以後對書籍也有了更進一步地瞭解,對於未來都具有一定影響。

它同時也是一門工藝藝術,沒有書籍裝幀,一本書也不可能成型。通過我們對書籍成型工藝、字體編排與設計、印刷工藝的學習,使我們更 深入一步的瞭解書籍裝幀,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和統一性。整個課程的佈局,從對書籍的深入瞭解到開始設計,再從圖形、文字的編排、處理等不同方式進行設計,最 後到書籍的印刷和裝訂,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該課程的整體完整性。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給了我們濃厚的設計氛圍,以及耐心地指導,使我們更好的把握此 課程的學習及深入,瞭解到了書籍工藝一系列製作流程和深遠的意義。通過對“書籍裝幀”課程六週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導,我對此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從老師那裏學到了很多,更難得的是,老師對此課程的研究和探索,能把知識更直接、更形象地教授給我們每一位同學,同時也保證了此課程的教學質量。

我個人認為這一課程都有其不可獲缺的重要性,必須整體把握才能使最後之作品更加完善,所以在思路創新的同時,多借鑑以往成功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畢 竟書籍的作用不公在於藝術欣賞,而且肩負傳遞信息,記載歷史等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以後可能會比較少的接觸書籍工藝,但比課程對我們一生的影響都具有着重 大而深遠的意義。

下面是我對此課程的幾點看法:

1.講課的形式:首先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圖文並茂,並針對於重點能重複強調,能使得我們起進一步深化。

2.教學方法:此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了互動的形式,師生間零距離交流方案。並將方案通過投影儀進行分析講解,同學間相互學習,探討。

(1)瞭解“書籍”的幾種結構和形式,蒐集分析一些“書籍裝幀”的資料,

(2)通過網絡或圖書館蒐集一些特殊材料的“書籍”,將其進行分類,更進一步深入。

(3)在瞭解了一些資料的情況下,由我們親自動手製作(精裝、平裝、特異)三本書籍,主要針對封面(封套、護封、內封)、環襯、扉頁、目錄、勒口,及正文的編排等等,都得到了訓練。

3.此課程所達到的目的:此課程產生了一定的效果,班級每位同學最後都獨自完成了2-3套作品,同時大家對“書籍裝幀設計與實訓”也能夠進行正確的分析。

4.針對“書籍裝幀”教材的看法:

(1)對於初接觸“書籍裝幀設計與實訓”的人來説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2)此教材以解讀的形,直觀、容易理解(讀圖為主)。

(3)在文學解釋方面,通俗易懂,內容概括全面,並針對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分析。 總之,此課程在一種遊戲般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也調動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六週的學習,我們的作業可以證明一切!

設計書籍 篇4

摘要:近些年隨着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價值觀和審美觀也在不斷地發生着轉變。隨着社會不斷髮展進步,人們對於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也越來越關注。通過對我國書籍裝幀進行深入調查發現,以往在裝幀的過程中沒有或缺少情感化設計元素,對於書籍裝幀領域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相關從業人員迫切需要以此為切入點,研究如何在書籍裝幀中利用情感化設計元素呈現出更具情感化的設計,為書籍裝幀增添新的生命力,增強書籍的吸引力,使書籍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讀者的認可。

關鍵詞:書籍裝幀;情感化設計;設計元素

縱觀我國書籍裝幀的發展歷程,即便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對於書籍裝幀工作非常喜愛,並且為此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在不斷地思考如何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在書籍裝幀過程中體現情感化設計元素,是書籍裝幀領域的又一場新的革命,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國書籍設計水平,還能使得眾多設計人員的才華得以展現,使得書籍裝幀更加具有藝術性和審美性。所以對於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元素的體現進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書籍整體裝幀中情感化設計的內涵

最早提出情感化設計這一概念的是唐納德諾曼。他認為情感化設計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上,第一個層面是感官層面,第二個層面是行為層面,第三個層面是反思層面。這三個層面代表着人們對於事物認知的三種層次,就閲讀書籍而言首先人們看到的就是書籍的外表,也就是視覺對於物質的第一感官。然後人們在閲讀書籍的過程中,具體的感受就代表着行為層面,是書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體呈現。人們在閲讀書籍後,思想上會對於書籍產生一定的情感,人會因為書籍的內容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又或者對自身進行深刻反思。對於書籍的整體裝幀而言,要立足於我國書籍裝幀發展現狀。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元素的體現,就是以書籍整體裝幀的物質性作為重要基礎,再將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現出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入情感,從中也可以體會到和感知到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所具有的整體性和持續性的特點,這種書籍裝幀中的情感化設計元素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散。書籍整體裝幀設計與書籍中的內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書籍裝幀中的情感化設計需要具備引導性,能夠使得讀者在閲讀過程中將情感世界與書籍產生共鳴,從而起到一定的積極效果。如果書籍裝幀設計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讀者的關注,而將眾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書籍裝幀中,不僅會使得讀者忽略或誤讀書籍中的內容,甚至還會對讀者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誤導。

二、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的重要性

對於我國的圖書市場進行深入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圖書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書籍裝幀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趨勢。圖書裝幀想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對於圖書裝幀設計必須要給予更多的情感關注,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書籍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加吸引讀者。書籍裝幀中融入情感化的設計理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人們從對於書籍的本體認識已經逐漸上升到行為水平或更高的層次,可以説情感化設計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想要在激烈的圖書市場的競爭中脱穎而出,就必須要找尋有效的措施,加強情感化元素與書籍裝幀的良好融合,這是一條必經之路。書籍整體裝幀設計中情感化設計元素的體現,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的情感、認知心理等眾多角度出發,如果不能堅守這一原則,那麼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也終究是徒勞的。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元素的體現,是裝幀技術不斷髮展的必然要求。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也隨之應用在書籍裝幀中去,對於新技術的應用,不僅要求能夠熟練地掌握,使得技術體系越來越成熟,同時還需要尊重新技術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技術的融入並沒有使得書籍裝幀領域發生任何的變化,那麼新技術的應用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所以隨着裝幀工藝的不斷髮展,書籍裝幀也必定會融入情感化設計理念。

三、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元素的思考

(一)材料的情感化設計

1.傳統紙張具有的情感魅力

紙張是書籍表現的重要媒介,傳統紙張具有屬於自身的獨特魅力,紙張材料具有的質感使得書籍的美感得到了強化。厚度、紋理都是紙張所具有的特性,能夠對人的多種感官發起衝擊,使得人們對書籍產生了情感,是紙張架起了人與書籍之間溝通的橋樑。紙張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於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智慧,紙張也成了書籍裝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紙張也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國傳統的紙張,這種紙張是利用傳統的造紙術,通過手工加工製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歐洲紙,這種紙張是利用機械設備生產製作的。在我國紙張與學術領域和藝術領域發生着非常密切的聯繫,紙張不僅僅只能被應用,同時還能被觸摸和感覺到,因為手工紙張在製作生產的過程中,應用的原料和製作工藝都會存在巨大的差異性,紙張也是以鹼性存在的,是非常適合承載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一些紙張能夠散發出清香的氣息,能夠激發人們對於書籍的喜愛,更能幫助人們良好地融入到書籍所構建的情感世界中去,這也正是書籍裝幀中情感化設計元素的重要體現。

2.新型工業材料中的情感創意

紙張的機械加工技術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材質上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工業發展迅速的今天,人們在紙張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選用工業材料代替傳統的`紙漿,生產的紙張更加適用於現代印刷技術。除了這些經常會應用到的紙張外,一些特殊性的紙張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能夠體現出情感化設計元素,例如:現在的一些兒童書籍,為了能夠滿足兒童的心理認知特點,將一些仿毛皮的材質融入到兒童書籍的畫面中去,增強畫面的立體感,提升兒童書籍具有的吸引力。

(二)印刷的情感化設計

在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今天,紙張的材質也呈現着多元化的特點,能夠支持不同的印刷工藝,使得在書籍印刷中也能體現出情感化的設計。首先,需要講述的就是凹凸印刷工藝,凹凸印刷能夠使得圖形的立體感覺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還能夠支持二次印刷,這對於紙張的材質有着較高的要求,只有印刷技術和紙張材質的良好契合,才能將凹凸印刷所具備的優勢最好地呈現出來。這種凹凸印刷方式在書籍的封面設計中經常可以看到,可以使讀者的觸感更加強烈;其次,需要講述的就是3D印刷技術,這種印刷技術在我國的印刷領域屬於先進技術,該種印刷技術將立體成像與印刷技術進行良好結合,使得平面印刷能夠呈現出來的效果更加強烈和奇特,打破了以往傳統印刷技術所呈現的平面和靜止的形式,使得平面形象更具生動效果,為平面賦予了生命力。

四、結語

書籍是承載文化、智慧的重要媒介,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於書籍裝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將書籍裝幀與情感化設計理念進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有效地提升書籍在圖書行業的競爭力,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還能有效地增強圖書具有的吸引力,使得書籍與讀者的情感世界產生更美好的共鳴。

參考文獻:

[1]蘆揚.淺談中國發展中的書籍裝幀設計[J].藝術科技,20xx(12).

[2]甘芳芳.交互體驗在立體出版物中的應用與探究[J].藝術品鑑,20xx(3).

[3]李永霞.書籍裝幀中的封面設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xx(1).

設計書籍 篇5

 1. 課題的依據,意義和實際應用方面的價值?

我選擇的題目是”xxxx書籍設計,從”書裝”的整體意義上來認識,可以説沒有書裝就沒有書籍,就像精神離不開軀體,之所以選擇該題目是因為“xxxx”尤其是中國xxxx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在世界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市場對該類書的設計大多都是簡裝,單冊,封面設計也比較單一,因此我決定做該書的裝楨設計讓xxxx文化得以完美得以展現。

我在設計中的一些想法都可以通過材料、顏色、形式、版式、字體、插圖等都可以通過書籍裝楨設計表現出來,而我以“xxxx”為主題因為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經久不衰的,它必定是會受到喜歡此文化的羣眾的收藏,同時“xxxx”書籍設計可以表現的獨特,生動而富有意義,從不同的視角將其更加完美地展現出來,必定吸引更多人閲讀和購買。

2.本課題在國內外的設計現狀?

書籍是現在世界上用於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主要途徑。書籍從人類文明產生至今,作為一種大眾媒介的傳播工具越來越發揮着它自身的作用,書籍的裝楨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並形成了專門的科學。

從世界的發展來看一個國家書裝水平的高低,書籍種類的`多少,印刷量的大小已經成為衡現在社會進步和發達的一個標誌。書裝走過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路徑,而由於不斷的發展現在書裝已不再是簡單一頁頁的裝訂,而是裝楨設計者對書籍的二度藝術創作,是裝楨藝術家思想和智慧的結晶。

書籍設計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綜合的藝術門類,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時還有吸引讀者的功能。

3.課題設計的內容及擬採取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xxxx的內容實質,並通過自己的閲讀加深對自己所要裝楨對象的內容,性質,特點和讀者的需求並做出正確地分析和判斷。

書籍裝楨即是立體的也是平面的,這種立體是由多個平面而組成,不僅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書脊三個方面,而且從外入內,隨着人的視覺流動,每一項都是平面的,所有這些平面都要進行裝楨設計,給人以美的感覺。

對“xxxx”書的設計我採用以材料、形式、版式、字體、插圖等多個方面整體、獨特、而全面的來展現其內容。

4.課題設計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做“xxxx”書籍設計,主要的難點我認為應該是風格和形式的確定,以及色彩、材料、形式應隨着一些特殊情況而有所調整和變化。所以我的解決方法是大量的蒐集相關信息資料,然後對其進行科學地分析,整理以便了解中國園林的精髓以及讀者的需求,並由此對該書的外觀和內容以及其他方面色彩和圖案進行更好的設計,並研究市場上此類書的特點,吸取其精華來更好的完成

設計書籍 篇6

書籍設計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尋求自我的定位。在傳統紙文化的背景下,觀念由狹義向廣義轉變,從裝幀到書籍設計,轉變的是思維方式,在技術與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中,完成由裝幀到書籍設計概念的時代過渡。材料與工藝的多樣在書籍設計中彰顯個性,版式的自由發展使其不再拘泥於傳統的豎排文字,空間得到了極大關注。概念形態的奇思妙想正在顛覆書籍固有的長方形六面體模式,從內到外、多層次、全方位,圍繞書籍的本質功能進行探索,進行着書籍建築形態的構造遊戲。而如今,視覺文化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電腦屏幕成為了我們觀看的主體,作為書籍設計主要要素的文字也跳出了紙張的控制,躍然屏幕之上,成為了新的載體存在。從電子書的興起到電紙書的出現,再到時下流行的微閲讀的大眾傳播。新科技、網絡文化的流行,使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開機化的生存方式,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圖文並茂的版面設計,方便快捷的閲讀等這些適合大眾傳播的閲讀方式都在衝擊着傳統。將剛剛由 “讀文時代” 進入 “讀圖時代” 的人們一下子又推進了 “感官信息時代” 。書籍設計也在伴隨着文化的傳承中不斷髮展創新着,這些新的變化給了我們一個機遇,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如何使得書籍設計兼具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體現出時代特徵,從而實現文化傳達和溝通,這也許正是傳承的意義。

1.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文化從地域上來説是以河南區域為主體的黃河中游地區的歷史文化。在我國曆史上,這裏自古至唐宋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從歷史的角度強調了中原重要的地理位置。以此地域形成的中原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構建體系和思想特徵,擁有着屬於中原人民特有的風俗習慣,始終引領着華夏文明的走向和文化發展的方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

作為中華文明體系的開端,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從內容上看,中原文化包含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等史前文化;從伏羲作網到大禹治水的農耕文化;造就了龍圖騰和 “龍的傳人” 的神龍文化;形成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政治文化;誕生了老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聖賢文化和以整體治療、多角度觀察、奇特技術、和諧用藥等手段著稱於世的中醫文化;集百家大成者的思想文化;塑造了以聖人為特殊羣體影響社會的名流文化;造就了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木蘭從軍、岳飛抗金、包公斷案等英雄神話;產生了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文化的起源,以仰韶彩陶、唐三彩、汝瓷、鈞瓷等瓷器製作技術,冶鐵、制銅等發明為主的科技文化;創造了中華文化重要載體的.漢字文化;掀起了尋根問祖的姓氏文化熱潮;推動了宗教文化、武術文化的發展,與此同時也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太昊陵廟會、洛陽花會、信陽茶葉節、馬街書會、開封夜市等民間節會,開封盤鼓、汴繡、朱仙鎮木版年畫、南陽玉雕、周口雜技等民間藝術,以及以洛陽水席為代表的豫菜飲食文化。從形式上看,中原文化在中華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特點上看,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基礎性、包容性、開放性、原創性等五大特點。中原文化是中華文明之根,華夏之源。隨着歷史的發展,中原文化不斷地與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延展,以兼容眾善、融合之姿吸納外來文化,並在融合中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的發展趨勢,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2.中原文化在書籍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

以河南地域為中心的中原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造就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徵,同時也成為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河南省 “十二五” 規劃建議提出,要建設文化強省,增強發展的軟實力和支撐力。充分發揮中原文化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突出 “根文化” 傳承弘揚,推動中原文化 “走出去”,建設華夏文明重要傳承區。弘揚中原文化關鍵在於文化信息是否能夠傳播出去,而傳播的關鍵在於承載信息的載體。

書籍正是利用文字、符號、圖形承載着人類的思想和情感,敍述人類文明的進程,在文化發展中起了不可忽視的傳承作用。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對於中原文化的探索至今沒有停止,這不僅是設計本源的問題,同時也是對中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從根源和基礎性上加強中原文化系列書籍的出版,從設計者的角度強化中原文化認同感

中原文化內容豐富,但精品書籍為之甚少,從出版者的角度而言加強與中原文化相關書籍的出版,提升文化傳播的責任意識十分重要。從書籍設計者來説進行設計之前必須深入瞭解書籍內容的文化內涵,使得書籍內容和設計形式達到文化上的高度統一,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從而實現文化傳承。這是作為一名書籍設計者基本的職業素質。所以在藝術院校書籍設計課程學習階段,拓展學科領域,在專業教學中逐漸滲透有關中原文化的課題練習,從基礎上加深中原文化的認識,這對於中原文化在書籍設計中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河南地區剪紙藝術歷史悠久,藝術內容大多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造型複雜而多變,這種特有的紙工藝同樣肩負着傳承中原文化的使命。學生通過實地對河南本地的剪紙藝人進行採訪調研,採用筆錄和攝影的手法,記錄了河南地區剪紙藝術形式,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完成關於河南地區剪紙文化的書籍設計。(圖1)整體書籍採用傳統的線裝形式,以現代印刷工藝為技術基礎,結合剪紙藝術特徵進行整體設計,從書籍封面到版式設計無不滲透着中原文化的豐富色彩。整體設計淳樸、濃郁,又具有傳統文化特色。作者在書籍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對課程的學習,同時也加深了對剪紙文化的瞭解。

(2)從開放包容性上注重書籍設計載體的形式轉變,發揮文化傳播者的主導作用

中原文化通過書籍載體的傳承,必須注重傳統書籍設計形式的創新,信息傳遞的有效性以及書籍的藝術審美,從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構築書籍設計的空間藝術,這樣才能帶給讀者感官享受的同時真正提高中原文化的傳播價值。如今電腦和手機等電子載體分擔了文化信息傳播的部分功能,使其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也讓文字的創作者得到了無限的空間進行創作,影響着文化的傳播也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書成為了書籍本身的獨立藝術,這是數字時代的積極表現。傳統書籍在文化傳播中不會消亡,文化的傳承形式既要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又必須積極探索新的途徑,結合時代技術,迎合大眾閲讀的傳播方式,才能適應不同層次的讀者羣,從而形成從 “線下” 到 “線上” 全面的中原文化傳播體系,推動中原文化的發展。例如: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是中原民間文化中的突出代表。朱仙鎮年畫構圖飽滿、線條粗獷簡練、造型誇張古樸、色彩豔麗,體現了當地濃郁的藝術特色。設計者通過《探祕朱仙鎮年畫》系列書籍設計,把朱仙鎮年畫這一悠久的民間藝術通過書籍設計進行傳承,與此同時通過現代電子書、微博、微信的載體平台進行線上書籍文化的推廣,從多種渠道進行中原文化的傳承獲得良好的效果(圖2)。

(3)從原創性角度加強中原文化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書籍設計者在進行創作的同時也是對文化的理解再現,通過對中原文化內涵的深入分析,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資源為設計靈感,在進行書籍設計時能夠充分提煉關聯文化元素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應用創新。從石器時代的陶器紋樣到後母戊大方鼎的青銅造型,從南陽畫像石到朱仙鎮木版年畫,從豫劇戲曲人物到少林宗教中的裝飾圖形等,這些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孕育出的造型,都是書籍設計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資源,把它們根據書籍內容進行設計形式的提煉和打散重構,可用於書籍封面、內文的版式設計中去,強化中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木版年畫中豔麗的色彩對比,剪紙藝術的中國紅,唐三彩中的黃、赭、綠,泥泥狗中的黑,宗教文化中的五色等這些傳統的色彩和圖形一樣,充分體現了中原色彩觀念,借鑑這些色彩語系進行提煉,作品簡約鮮明對比強烈。漢字是組成書籍設計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在書籍設計封面設計中不僅要熟練把握漢字的基本結構,同時也要深入瞭解漢字的內涵。而在正文中,宋體字是運用最為廣泛的字體形式。目前針對宋體字的設計種類就有幾十種之多,通過漢字字體的創新能夠進一步促使中原文化與書籍設計的交互融合。從中原文化中提煉出來的這些圖形、色彩、文字不僅能夠充分表達出中原文化特色,在書籍設計中也能更好地起到傳播與交流的作用。

總之,中原地區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數不勝數,這為書籍提供了內容,也為設計提供了靈感。書籍本身是最具文化氣息的藝術形式,在傳承中原文化的道路上,扮演者主要的角色。設計者要以新的視角和方式捕捉文化信息,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從內容到形式的統一,傳統到現代的融合,在設計中汲取文化的養分,在書籍的載體中傳播着中原文化內涵,探尋一條文化的傳承之路。

設計書籍 篇7

調研時間:

20xx年03月31日

調研地點:

得一文化廣場

調研目的:

關於對書籍設計的實踐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書籍的種類也不斷的增多,現在的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書籍:科普類的,教育類的,雜誌類的,教育類的等等這些書籍這些書籍在市場上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我們這次的調研也是對各方面的書籍的各項設計和裝幀進行一些實踐性的瞭解!

對於在市場上的瞭解,在市場上流通最廣的還是一些那些簡裝書籍,因為他們大多數是傳達知識的,他們價格便宜知識種類多,是一般平民能看得起的書類。

對於那些書籍的封面也是極為重要,因為這是羣眾認識一本書的'第一步,只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如果把一本書的封面設計好了能夠引起羣眾的注意,是他能很快的拿起這本書去看內容。

在這次的調研過程中,對於各種書的封面都相對的瞭解了一下,對於那些小説類的名人散文類的書籍的封面都設計簡單大方,一般是以字體來裝飾封面,封面顏色主要以暖色調為主一般發灰色,這就是這種書的特點。科普類的書是以色塊和一些圖片還有字體的設計來裝飾封面的,封面顏色大對數都是冷色調,不過也有暖色調。還有教育類的,一般是通過一些關於教育類的圖片來封面的,設計的比較規整,在市場上種類最多的還是雜誌類的書,他們的方面都放置多個圖片進行一些排版,有的是整個封面就是一張圖片,設計的比較時尚!

這次我主要看的是一些畫冊,相冊之類的書,封面冷暖分工明確,這類書即使除了封面,就連裏面的內容都是吸引人注意的!因為它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圖片,文字性的東西很少。這種書的封面都是一些作品來進行封面裝飾的,一些是名人專輯,或許還放置名人的照片,這種書的扉頁除了對這本書的介紹,其他的還是張作品圖片,它裏面還對一些作品進行分類,都很細緻!還有一些關於名人專輯的書,他們在扉葉就對書專輯的主人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封面和封底是他的經典作品。因為我是一個酷愛繪畫的學生。我想以深入瞭解這些內容,將來為自己出一本專輯。

最後總之這次調研的結果使我非常滿意,為設計好一本書當然也需要經常的這樣的調研,要多次的實踐,才能把一本書設計的更好。

設計書籍 篇8

 摘 要:處於技術水平、市場需求、美學趣味不斷變化的今天,書籍的裝幀設計很難有永恆的判斷標準。但除了上述三個要素外,滿足讀者需求才是書籍裝幀設計的最終目的。讀者對書籍通常有閲讀和使用方面的舒適、安全、方便、快捷、省力等生理需求;同時也有審美、情感等多方面心理訴求。“以人為本”的書籍裝幀設計要求把讀者放在首位,把人性化設計滲透在圖書開本、紙張材料、內文版式、文字、色彩等裝幀細節中,使書籍裝幀的最終形態符合讀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關鍵詞:裝幀設計;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1.前言

處於技術水平、市場需求、美學趣味不斷變化的今天,書籍的裝幀設計很難有永恆的判斷標準。但除了上述三個因素外,有一點則是不變的,那就是設計中對人性的追求。信息的接受者並不是機械的、被動的受納器,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主體。書籍設計師只有把讀者放在首位,使書籍裝幀的最終形態符合讀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才能使書籍在適應不同讀者羣的實際要求中更趨多元化、合理化。

2.讀者的生理需求對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

書籍的裝幀設計在滿足讀者生理需求的層面上並不是簡單的使用功能的滿足,其中更滲透了對讀者的人文關懷。設計者在讀者便於閲讀、便於使用和便於記憶等生理需求方面通過各裝幀要素體現這一關懷。

2.1便於閲讀的需求

書籍的版式設計必須遵循人類的視覺規律。首先,版面的上、中、左部分被心理學家認定為讀者的“最佳視域”,其次是右邊部分。其次,為了快速順暢地閲讀,提高獲取信息的效率,書籍裝幀中要求行距要大於字距,一般是字距的一倍以上。同時,合理的字距通常是字高的1/2-2/3。略微增加字距和行距,或行距過窄,上下文字相互干擾,目光難以沿字行掃描,都會起到減緩閲讀速度的作用。對目標受眾為老年讀者的書籍來説,選用字號偏大、字體簡潔明瞭、色彩設計鮮豔、標題醒目的排式和版式,更有利於喚起其視覺注意,便於保證其閲讀的質量和速度。再次,書籍的分欄也要符合人體工程學。據實驗證明,每行字若用4號字超過100-110mm長度,或者用小於5號字超過80-90mm,閲讀時就會感到輕微疲勞,如果字行增加到120mm時,閲讀效率會降低5%,因此,為了閲讀的方便及保護視力,字行長度以不超過80-105mm為最佳[1]。同時在紙張材料的選擇上,設計時將圖書內頁表面印以淺淡色調或直接選用蒙肯紙(紙本色為淺黃色調)等低白度紙張,這樣可以減弱紙張的反光,不易引起讀者的視覺疲勞,減小對讀者眼睛的傷害。

2.2便於使用的需求

除受書籍內容、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外,書籍開本的多樣化也是適應讀者生活方式和日常閲讀習慣的結果。普通3開本和大32開本圖書具有文本信息量大的優點而廣泛使用。但以人的舒適尺度要求,以上兩種開本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稍大,在日常攜帶中只能沿書的脊背方向用手的虎口握持,較長時間的把握就會產生肌肉疲勞感。近年出現的窄32開本的設計類、文化教育類和工具類圖書因為開本新穎、攜帶舒適便利的優點而獲得市場和讀者的廣泛歡迎。再如詞典、專著類圖書的裝幀設計,因為此類圖書專業性較強,內容豐富,通常信息量巨大,設計者宜根據其內容的多少選擇合適的開本。過寬的書脊在視覺上不美觀,也造成取閲的困難,書脊的厚度應以單手易取放為合適。同時,像地圖冊、工具書等經常使用的書籍,所選用小開本,便於讀者閲讀、查看。而大型系列專著則應避免小開本,較大的開本外觀上更美觀、大方,便於收藏。

2.3便於記憶的需求

一些書籍的裝幀形式對讀者便於閲讀、加強記憶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書籍正文中對重點內容、引用內容等有限字體的加粗、變細、拉長、壓扁或調整字號大小的手法;或對標題或導語的字體、字號或顏色的特殊強調;或以及在每一頁的頁眉或頁腳添加該頁內容所屬章節的信息;還有在各章節前添加摘要、導語或提要,都可以起到在讀者閲讀過程中加強記憶的效果。

3.讀者的心理需求對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

書籍裝幀設計已不僅只限於閲讀習慣、便於使用等讀者的生理需求,不論是書籍中本身所承載的信息內容,還是外在的裝幀形式,它都包含着一種精神交往的過程。書籍裝幀設計者在這方面的努力,為讀者和圖書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搭好了橋樑。

3.1形式美的需求

文字的首要作用當然還是供人閲讀,除此之外,文字作為整個版面設計的裝飾性因素,在滿足讀者心理需求方面還發揮着靈動的美感效應。在具體的操作中,文字的設計會根據作品主題的要求,突出文字設計的個性色彩和組合魅力,給人以別開生面的視覺感受,充分展現設計者的信息表達得多層意圖,喚起人們的審美愉悦感受。首先,文字版式設計應會有一個總的設計基調,從空間關係上達到統一基調的效果,即以字體組合產生的黑、白、灰,從明度上拓展版面的視覺空間,而不僅僅是視覺刺激的變化。其次,針對不同年齡的讀者羣,編排設計也應隨之而變化。兒童書籍多以生動的畫面、奇異的開本來奪人眼目,將一本書溶入一種有圖有文、有聲能動、寓知識於玩樂之中,啟發式的設計正符合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與之相對應,中老年讀物圖書設計需要注重內涵,不可有過於膚淺的表面裝飾。適應他們的書籍編排就不能太跳躍、太刺激,應多一些平和,多一些人文氣息或懷舊情感。再次,根據不同類型的書籍,也要選擇不同類型的版式形式,如一般工具類書籍,在版面設計中要求比較穩定、諧調、有邏輯性,這樣才能表達工具書信息權威、科學、有條理及重規範的特點,才能使讀者對它產生一種信任的情感;而詩歌、散文的版面設計就豐富的多,可適當加寬行距與字距以獲得輕鬆、舒展的情緒,將內容的情感寄託於變化的格局之中。

3.2意藴美的需求

傳統的只作為物質基礎的紙張材料和印刷工藝,在現代技術的發展上也仍能表現出意藴美的特質。如寧成春設計的《鄉土中國》系列的書籍在設計中選用名為“芬蘭高級書紙”的特種紙。這種材質本身就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材質和色澤就是“紅中國”的感覺。同時製版為雙色,即從彩色固體中取紅、黃、藍灰度,黃版也變黑版,調好灰度,明暗、冷暖調子,長調給專色,增加層次,黑版使其調子短[2]。這樣一來,彩色圖片中暗部不顯處通過製版都顯露了豐富的結構層次,比原圖更清晰,別具風味。整套書凸現出濃厚的中國味道,讓讀者愛不釋手,讀者在閲讀時不但愉悦,還有陶醉之感,既達到了傳達知識的.目的,又能讓讀者享受書籍裝幀設計帶給他們的精神上的滿足。在紙上印以色彩、附着味道,也能營造出新奇之感。翻開一本書,書的味道會油然而生,有形的和無形的,材料本身的味道和印刷時油墨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人的嗅覺和味覺體驗。比如,《愛上咖啡滋味》,封面和內頁都使用咖啡色彩;《一杯安慰》和《菊花香》,更分別使用具有咖啡香味和菊花香味的特製油墨印刷,翻閲時散發出縷縷清香……以印刷工藝為依託,以紙張材料為媒介, 根據圖書內容和主題針對性地設計製作一些裝幀形式,照應了讀者對圖書的豐富細膩的感性心理訴求,深化了圖書內涵。書籍的裝訂形式也能發揮意藴美的效用。如吳勇設計的關於北京奧運的畫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是一本以北京奧運會重要場館的形態為基本元素的函套及內文設計,蝴蝶掛釘式騎馬訂與膠裝相結合的特殊裝訂工藝,都試圖表現出北京奧運會人文的、科技的、綠色的理念特性,整套書籍強烈的立體感設計在觸覺上也給人以很強的愉悦性。

裝幀設計中所包含的形式美和意藴美,雖然詮釋着不同的內容,但二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設計師在書籍裝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並把這些美表現得當,使二者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出書籍裝幀中讀者藝術審美需求。

4.倫理需求是書籍裝幀設計的目標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提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係的層次不同而產生的五種境界: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羣共存互愛的關係,而有倫理境界;因人羣組合互制的關係,而有政治境界;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他認為,介於學術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間的是“藝術境界”,其“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藝術境界主於美[3]”。書籍裝幀設計作為一種藝術設計應達到的功利、審美、倫理的三種境界,其中功利境界為基礎,我們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必須首先以滿足讀者的生理需求為前提;然後由低到高趨於倫理境界——一種以人為本的哲學境界,這種境界在現今日趨發達的書籍裝幀市場已經滲透到書籍裝幀的形式和內容的設計當中,在滿足讀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處處體現着一種人文關懷。

5.小結:

書籍裝幀設計中傳統的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已不能全面指代和解釋設計的本質和存在價值,對書籍裝幀實用與審美的價值判斷也應進一步提升到倫理境界,以大眾的利益需求為根本,才能更真切地認識當代書籍裝幀藝術設計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同旭,冀德玉.書籍裝幀[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46 .

[2] 徐雲浩.淺談材料特性對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J].包裝世界,2010(4):112-113.

[3] 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151.

設計書籍 篇9

教材分析: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愛書,更是一種美德。大凡愛讀書的人都愛護書籍,魯訊------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是愛讀書的典範,本篇課文記敍的就是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事。

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魯迅愛護書籍的表現。

第一層(1自然段)寫魯迅愛讀書,看書時對書籍非常當心。

第二層(2自然段)寫魯迅愛書,他精心地保存書籍。

第三層(3自然段)寫魯迅愛書,認真保持書籍的乾淨和完好。

第二部分(4自然段)寫魯迅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

寫作特點

1、選取典型事件表現人物性格,提示課文主題。

2、用詞準確,極有表現力。

3、先敍事後總結的“分------總”結構方式,使課文條理清晰,而且有説服力。

教學內容:愛護書籍

教學目標:

1、通過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學習他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12個生字,會寫出12個字。

教學難、重點:

1、理解“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這句話的意思。

2、學會寫出12個生字。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魯迅先生的故事。

教學時間: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書嗎?你都喜歡看什麼書?你們是怎樣看書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位名人看書的故事。板書《愛護書籍》

二、 新課探究

1、齊讀課題,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創設了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2、初讀課文,通讀文句,自學生字。

① 請同學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標記下來,要多讀幾遍。

② 學習生字,師:同學們都讀完了,生字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看你們認識了多少字(出示生字,認讀)

③ 説一説,你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的?(讓學生自由説)

(這個環節,符合學生的心理,學生能積極投入。巧妙設疑,引發學生的讀書的興趣,並且提出讀書的要求,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隨文識字不但提高了識字效果,而且突出了課文的重點。)

3、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1) 同桌互讀,師:同學們把生字讀準了,能把課文讀下來嗎?(相互讀,互相提提意見。)(標下自然段)

(2) 展示讀書,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誰願意讀給我們聽聽?(讀後評價,主要評正確、流利,肯定學生優點,注意表揚,激勵)

(3) 教師教師範讀。

(4) 師:同學們把課文讀通順了,誰能告訴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學生兩人一組互相讀,生生互動,讓學生評價,教師範讀,師生互動,體現了開放式課堂教學。讀書要體現過程,還要給學生練習的機會。)

(5) 找出課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

(6) 用自己喜歡的標記符號,畫出課文中能説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的語句。

(7) 小組交流,讀書,體會,説一説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什麼。(彙報交流,互談讀書體會。)

(8) 複述課文。

A談談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B簡單的複述這個故事。

(學生複述前,先練習,體現重視學習學習的過程。)

(9) 教師總結,師:同學們表現都很好,體會很多,今後,我們也要學習愛護書籍,學習魯迅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課文延伸:你們想一想,以後我們應該怎樣看書呢?今後你準備怎麼辦?

(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根據課文內容,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加以擴展,學生受到薰陶感染,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

4、 學寫生字,造句練習。

(1) 小組內認讀,老師讀,檢查自學。

(2) 學生組詞。

(3) 教師範寫。

(4) 造句練習。

(5) 學生朗讀。

(寫字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採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5、 自我檢驗,總結提高。

師:學會了這個單元后你有什麼要説的?(引導學生自由説)

師: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愛護書籍還要做事認真的態度,對我們很重要,希望小朋友們努力做到這一點。

設計書籍 篇10

一、書籍裝幀設計理念的風格把握

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書籍仍有着獨特的感染力,人們自由地穿梭在書籍的四維空間裏。隨着視覺媒體的發展,書籍的裝幀設計也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開始融會現代美術的哲學思想。視覺媒介的多樣化使得知性世界更加成熟和深化。現代媒介與傳統載體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共存,它們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視覺信息的大爆炸,在上世紀末,知識界的變化如萬花筒般眩目。如今,傳統的印刷載體受到網絡化信息的衝擊,有調查顯示,西方青年每天所獲得的信息主要是來自網絡、電視或有聲電子文件,這對書籍出版造成很大的影響。面對挑戰,如何創造一個文字、圖象、色彩等在紙面上構架起的神祕世界,是擺在書籍裝幀設計師面前的難題。每一本書籍以作者的創作意圖為起點,加上編輯、出版社、設計師、畫家、攝影師乃至印刷工人、裝訂工人等的共同勞動才能最終成型,然後通過物流系統到達讀者的手中。這是一個非常嚴謹而高效的過程,是智慧與技術的結合。書中每一頁都是一個由眾多元素彙集而成的微觀世界。平面設計是懷疑、探尋和選擇的文化思想凝聚過程,思想凝聚時迸發的意念是設計的靈感。風格本身是一種理念,它是由理念的綜合體組成的,與創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將“風格”定義為形式的話,那麼它將變得毫無意義。設計者應建立書籍裝幀設計的總體觀,注重從內容到插圖、封面到版面、文字到圖片、紙張到印刷、黑白到色彩的統一,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視覺形象。

二、掌控書籍裝幀的整體設計理念

想要把握書籍裝幀的整體設計,需要設計者對書稿有較深的理解,具備良好的造型素養、掌握精湛的技術。書籍裝幀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是不可以分割的,就像音樂中的曲和詞一般,需要兩者的共同配合才能讓聽眾享受音樂的藝術魅力,不能孤立某一方面。書籍裝幀的設計內容和設計形式是一個整體。書籍裝幀的風格千變萬化,設計者應根據書籍名稱和內容尋找合適的表現形式。如果説書籍的內容是靈魂,那麼書籍的裝幀形式、裝幀材料,以及靚麗的外觀就是靈魂的載體。就像美術作品,寫實的作品傳遞故事,抽象的繪畫需要觀眾用心靈去感受,這或許就是傳統繪畫中講的“隨類賦彩”。如果書籍裝幀設計師從前端書稿、中端設計、末端讀者三個角度去思考,“賦彩”書籍裝幀設計的形式就是量體裁衣,書籍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就顯而易見。書籍裝幀的設計內容和形式有自身的藝術規律,比如一本書的書籍名稱、正文字號、書籍頁碼編排、開本、版心尺寸設定、凸凹版的印刷工藝、封面、扉頁、圖片、文字內容用紙、環襯等都有講究。如果設計師試圖改變這些內容的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就將變成另一部書籍。書籍裝幀設計充分展現出設計師的天賦和才幹。設計師在設計項目之初就要找到其必然性,達到裝幀設計與內容的統一。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書籍設計界的怪流——自由版式,這種形式(風格)有它的獨特性,但也和內容形成了有機的統一。90年代,雜誌設計上了一個新高度。在一些情況下,設計就是版式,它需要被周密策劃和賦予奇蹟,而不僅僅是映襯文章的配角。

三、全新媒介形式和閲讀方式對書籍設計的影響

世界正在進行着劇烈的變化,個人電腦已經普及,因特網正在風靡全球,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數字瀏覽成為新的閲讀方式。例如《Wird》雜誌已經要求讀者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閲讀以及與世界互動。其版式要求讀者從側面翻開雜誌並列着閲讀文字,凝視彩色背景上的相同顏色的文字。電腦、手機等應用了數字閲讀方式,色彩和版式設計更是要求推陳出新,符合更多讀者的個性需求。技術帶來了創新,也帶來了爭論。像《Raygun》和《Computerarts》這種試驗性的雜誌雖然獲得了不少設計競賽的獎項,得到了各大藝術院校對其風格的讚揚,並引起全行業的廣泛關注,但是眾多的雜誌編輯和傳統的設計師卻仍然全心投入傳統的書籍文化與形式設計研究中。《Waiking》雜誌的藝術總監曾説:“在幾年以前,事情就變的如此前衞,一些門也確實被打開了。每個設計者都以某種方式從實驗型的設計師那裏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即設計師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讓事物看起來更統一,以及風格如何起作用等方面。”要確保善變而嚴厲的目標受眾對設計者的作品風格有所反應、對作品的重點有所理解,“風格高於意念”的誤解在於將作品風格歸結為一種理念。

四、理解與詮釋書籍存在的意義

就設計者所處的角度來説,只要設計者能夠了解他們的讀者羣,並找到自己設計作品存在的理由,就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在書籍世界中,每一類書籍都必須滿足一定的讀者羣,否則就會被那些每天接受過多信息的讀者所忽視,而明確並始終堅持自己目標的書籍設計者必將脱穎而出。因此,有人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不設計。設計者要很好的駕馭書稿的.內容。設計者要清楚書籍裝幀藝術的前期工作,先對書籍的類別進行把握,史論性、科技類、專業性還是娛樂類等,必要的時候還必須對其內容有完整的瞭解。比如出版一本藝術家的個人畫冊,首先要對畫家的人物性格、個人喜好、生活哲學、藝術修養及思想、風格的傾向性等進行精確的分析和了解,這樣才不至於與作者的思想脱鈎,從而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這是一個較高的書籍設計境界。對書稿內容的定位較為重要,它體現了一種現代的設計思潮,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比如以民族性為主題的書籍,要注意在意識形態、文化內涵、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設計者要選擇適合這個民族及其文化的表現形式,探索一些有效的排版方法與視覺設計策略,使設計有明確的目標。比如筆者在設計《貴州盤縣少數民族服飾》一書時,就進行了一定的設計實踐。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書籍設計要充分體現讀者中各個層面的需求,如不同民族思想意識形態上的需求、不同年齡層次的政治需求、人類文化道德的需求、藝術欣賞與購買選擇的需求等。根據這些需求動機,設計不同的內容與形式。英國著名的設計師艾倫弗萊徹認為:“設計需要在綜合考慮方方面面的諸多要素之後,對所呈現的一種非同尋常的個性化視覺形式進行思考。”這種形式的目的是使版面更具有個性、形式美感,並且條理清晰、主次分明、主題突出,元素與元素之間更具邏輯性,達到最佳的視覺訴求效果,從而符合審美原則。書籍裝幀的視覺對比,可以突出版面個性,顯得生動活潑,但要注意版面整體感的把握。而元素之間的協調統一,可令版面簡潔化、整體化,而避免生硬、呆板。元素的單純容易使版面統一,手法的簡潔則易於整體的表達;相反,形式的變化多樣易獲得生動,也易失去整體的平衡。使用這種風格時要注意,它往往會忽視書籍存在的主要目的,誇張的版面構成會使很多的讀者敬而遠之。所以,設計者在進行書籍裝幀設計時要注意整體感。綜上所述,“整體統一”和“個性生動”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關係,設計者要顧及對比和協調的關係,以確保視覺集中、流程清晰、形式統一、主次分明、個性生動等,在整體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使書籍裝幀設計整體統一、突出主題,具有強烈的形式美感。

設計書籍 篇11

摘要:互動設計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兒童書籍互動式體驗設計是為了探索出新的兒童書籍設計道路,通過書籍與兒童進行互動,達到良好的信息傳播效果。本文將展開基於互動體驗的兒童書籍設計研究,分析了感官互動體驗設計、行為互動體驗設計和其他互動體驗設計,使兒童書籍更具現代化特色,增加兒童書籍的吸引力。

關鍵詞:互動體驗;兒童書籍;設計

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兒童書籍設計相比較,我國兒童書籍的設計無論是在藝術手法表現上,還是在色彩的搭配上,亦或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顯得過於單調和拘謹。因此,本文從書籍互動體驗的角度來探索兒童書籍設計的創新,從結構、材質等方面進行改造,使兒童書籍設計更具現代化發展特色。

一、兒童書籍設計互動式體驗

麥克盧漢認為,傳統的書籍並沒有立體地展示其內容與形狀,顯得十分呆板、不平衡,若是能夠將多張紙摺疊起來形成多個空間,形成三維度的物體,那麼就可以為書籍設計提供更多的創意空間,提高書籍內容的傳播效果。該理論基礎為互動式體驗在兒童書籍設計中的應用埋下了伏筆。交互式體驗最先起源於人機交互,在不斷地發展中逐漸滲透到書籍設計中,意在從交互體驗中達到預期的交互效果。我國書籍互動設計的理念起步相對較晚,呂敬人先生提出在書籍中注入時間概念,塑造書籍的三維模型,使讀者能夠參與到其中,與書籍產生互動,從而獲得更多的感受和體驗。該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國書籍設計向着互動體驗方向發展,擺脱了傳統書籍設計的束縛,讓書籍更具現代化特色。

二、基於互動體驗的兒童書籍設計

(一)感官互動體驗設計

感官設計是加強書籍與兒童之間互動的橋樑,在書籍中從視覺、觸覺等方面來設計,會為兒童帶來趣味十足的互動體驗。第一,視覺互動設計。視覺互動設計需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紙張形式、色彩搭配、文字互動等,通過沖擊力十足的`視覺體驗來加強兒童對書籍內容的認知。比如:傳統書籍紙張的大小基本上為8開、16開以及32開,為了改變這些千篇一律的開本為兒童帶來更多互動體驗,日本藝術大師赤羽末吉所設計的圖書《蘇赫的白馬》,該書採用了24×64cm的超長橫開本,且使用的色彩明豔,展現出遼闊的大草原,並配以悲壯的故事,通過視覺的震撼效果達到身臨其境的目的,加強了兒童與書籍內容之間的互動。第二,觸覺互動體驗設計。儘早觸摸不同材質的物體利於兒童大腦的發育。目前,我國兒童書籍材料仍以紙質材料為主,選擇性較為單一,就此方面來看西方發達國家所選用的材料則更為多樣化。我國一些書籍設計者也參照了西方國家的做法來進行適當的改善,出現了一些以絲織品、布料或是化纖材料為書籍材料的書籍設計作品。比如:《小唐詩》泡泡書的出版,該書針對兒童的喜好,採用軟性塑料泡沫作為材料,整本書質地柔軟,色彩鮮豔,兒童可以在其中體驗無窮樂趣,增強了互動體驗。

(二)行為互動體驗設計

行為互動體驗設計是書籍設計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增強書籍的行為互動體驗設計能夠為兒童讀書增添更多樂趣,吸引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書籍的閲讀和體驗中。行為互動的方式包括翻動、撕裂、洞開等方式。第一,翻動。翻動包括正反方向翻動、組合式翻動、基於視覺殘像的前後融合翻動、切口翻動等體驗模式。比如:布魯諾蒙納瑞的作品《一夜的黑》,該書選用了拷貝紙,紙張具有一定的透明程度,內容相互映透,隨着書頁的翻動,小飛蟲若隱若現,草也深深淺淺,兒童完全可以融入到書中所描繪的場景中親身感受,利用視覺殘像的前後翻動模式增強了兒童的體驗。第二,撕裂。多數人都不會主動去撕裂一本書,本文中所指的撕裂不能理解為破壞,而是一種互動體驗的方式。該方式是指設計者忽略掉書籍剪裁的部分,讓讀者親自去體驗。最具代表性的撕裂設計書是朱贏椿所設計的《不裁》,該書沒有進行裁剪,而是需要讀者自己動手裁剪才能繼續閲讀下去,在兒童書籍設計中融入這種方式能夠加強兒童參與書籍的體驗,並使其更具探索知識的精神。第三,洞開互動體驗設計。該方式是在書籍的適當位置打洞,增強兒童的體驗。比如:英國較為出名的手指布偶書《搖擺的蟲子》,造型獨特,兒童可以通過洞中探出的毛毛蟲來體驗樂趣,加強與書籍的互動。

(三)其他互動體驗設計

其他互動體驗設計對書籍整體質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加入書籍附屬物。書籍附屬物的設計與時俱進,更加具備人性化特點,在兒童書籍上增加附屬物能夠讓兒童感受到由書籍到玩具過渡的樂趣,將兒童帶入到多維世界中,增強書籍的體驗。“有色眼鏡”讀書是一種較為有趣的附屬物設計,其能夠通過不同顏色的透明卡片來幫助兒童解讀更多文字、圖畫等,使用起來十分有趣。第二,印刷油墨引發創意。該方式是通過印刷油墨改造的方式來使兒童獲得更多的圖書信息,通常在書籍的插畫中使用。比如:在圖書中使用光敏油墨材料繪製插圖,只有在黑夜中才能夠看清圖畫的內容,像黑夜舞動的精靈一樣,提升了書籍的表現力,增強了兒童與書籍的互動。總之,書籍是打開兒童對世界認知的重要工具,在書籍中使用互動體驗式設計能夠增強書籍對兒童的吸引力,通過感官體驗、行為互動體驗以及其他一些互動體驗的設計來加強兒童與圖書之間的互動,讓兒童置身於書籍場景中,親身去體會書籍所傳達的內容。

設計書籍 篇12

【摘要】:時代的劇變使得書籍的裝幀必須要朝着更高的“非實用”層次發展,讓書籍的裝幀精美化、美學化,從而吸引讀者的眼球。正是由於此,書籍的裝幀在當下的環境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更面臨嚴峻的挑戰,對其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字】:書籍裝幀設計 材質 理念

一、書籍裝幀

書籍的出現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古今中外,中國的線裝書、西方的羊皮書、蘇美爾的石板書都是頗具時代和地域特色的書籍樣式。據考證,早在魏晉時期,我們士大夫階層接十分重視書籍的外觀和整體外型。陶淵明説過“書若其人,面甚為重”,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古人對書籍外觀造型的重視,這些,其實也就是當下書籍裝幀的雛形。

隨着人類經濟的發展,物質產品不斷豐富,人類對事物的要求不再侷限於實用性,而對美學等因素的考慮越來越多。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着人類科技的飛速進步,傳統事物正面對新生事物的衝擊都加快了變革的步伐。一方面裝幀很差的書籍即使內容充實也很可能壓在書店積灰,很多讀者甚至連翻閲的興趣都沒有。另一方面電子圖書的興起對傳統書籍形成了巨大沖擊,其豐富的圖像影音內容和高度的互動性使得傳統書籍望塵莫及,時代的劇變使得書籍的裝幀必須要朝着更高的“非實用”層次發展,讓書籍的裝幀精美化、美學化,從而吸引讀者的眼球。正是由於此,書籍的裝幀在當下的環境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更面臨嚴峻的挑戰,對其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傳統的書籍裝幀

誠如前文所言,基於物質資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雖然早在20xx多年前的羅馬時代就出現了專門的書籍裝幀部門,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書籍裝幀不論社會調查報告是在範圍還是形式上的發展都非常的有限,具體來説,傳統的書籍裝幀有以下幾個特點:

1.使用範圍有限。傳統的書籍裝幀使用的內容範圍和人羣範圍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會組織編訂的書籍,如中國的《四庫全書》,西方的《聖經》。同時使用裝幀較好的書籍的人羣,基本為上流社會的貴族或富商。

2.形式單調。一般來説,東方的書籍裝幀以線裝書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書為代表,同時內容以文字敍述為主,形式十分單調且長時間處於停滯狀態。

3.技術含量低。傳統的書籍裝幀基本就是將書籍組裝和保護起來,高級一點的裝幀也只是使用金銀等貴重金屬裝飾,本質上裝幀的技術含量和設計理念處於很低的水平。

三、當代書籍裝幀的要求和思路

時代在飛速發展,書籍裝幀在這個劇變的時代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變傳統書籍裝幀的觀念。傳統觀念將書籍裝幀的思維侷限在書籍的裝訂、保護、封面扉頁的製作等方面,但當今時代對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變得綜合性和複雜性,在裝幀過程中,如果我們將思維侷限在裝訂和封面這些方面,那對提升我們書籍的整體質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據新時代的觀點,書籍裝幀包括了書本中所有與文字、圖形、色彩、形態的有關係的設計和製作。

2.結合時代背景,書籍特色增強書籍的美觀性

美觀是書籍裝幀十分重要的一個作用和要求,在當下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書千字文》為例,來看看這個問題。這套書的裝幀給讀者的視覺衝擊是非常強烈的。首先,他用木盒製作了書的外套,並創造性地將朱熹文章片段運用現代激光雕刻工藝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讓讀者光是看到這震撼的封面便對書籍裏面朱熹的大作充滿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與朱熹生活的時代宋朝結合起來,展現了宋代印刷術的跨越式發展,使讀者的思緒一下飛回到千年以前。這樣的書籍裝幀,帶給讀者完美的想象空間和意境,創造驚人的銷售量自然不足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時代的發展使得任何一樣東西都可以一夜之間世人皆知,然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卻是無法複製的,這正好給了我們書籍裝幀的一個思路,那就是彰顯民族風情,使我們的書籍“僅此一家”,具有極強的獨有性。

我們之前展示了《小紅人》的裝幀設計,這本書至今也是中國書籍進攻國外市場的典範製作,當年在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多個國家取得了驚人的銷量。我們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小紅人》幾乎處處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元素裝幀設計理念。線裝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紙、扉頁的中國結設計、還有整本書的黑字紅底的對聯模式,可以説是頁頁有景,片篇有情。

四、大膽使用不同材質實現裝幀功能

書的材質早就不能在侷限於紙張,所以材質的多樣化也是我們現代書籍裝幀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為了吸引讀者或者更好地體現書的內容或時代特徵,我們可以使用木、鐵、塑料等多種材質。

五、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把書籍的現代裝幀理念用1個圖表示,對書籍裝幀的進一步研究對於我們提高書籍實用性和美觀性的整合將具有重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鄧中和.書籍裝幀創意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xx.103-193.

[2]鄭軍華慧.書籍裝幀設計[M].上海書店出版社,20xx.1―46

[3]邱陵.畫家與裝幀[C].見:杭間張麗娉編.清華藝術講堂.中央編譯出版社,20xx.195-205

[4]楊永德.中國古代書籍裝幀[M].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設計書籍 篇13

內容摘要 :文章從書籍裝幀中的版式設計入手,論述自由版式設計給書籍裝幀設計帶來的新面貌和新活力。同時提出自由版式設計要與書籍類別相吻合,不能為形式而形式;主張在版式設計中要注入情感,昇華書籍內容,增加文化內涵,力求使書籍裝幀設計的藝術性與功能性達到完美結合。

關 鍵 詞 :版式設計 自由版式設計 藝術性 功能性

書籍誕生於書寫,是人類思想的最佳記錄,它的歷史進程似乎建立在三個因素上:“一種方便的載體的存在,一個文本按照能無限變化的模式複製並傳播。”①從這個意義上説,中世紀時僧侶抄寫在羊皮紙上的手稿以及我國古代的竹簡,就已經是完全意義上的書了。因為有了書籍此種載體,才有了今天對書籍乃至其版式設計的研究。

何為版式設計?版式的英譯為“layout”,意指在一個平面上展開和調度;具體到視覺傳達設計範圍內,某些外版書籍也把版式譯為“Type-graph”,字面意思就是圖片和文字的編排。而從現代的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出發,我們通常所指的版式設計是指在版面上將有限的視覺元素和構成元素進行組合編排,使信息的傳達有序而又美觀的一種設計方法。

在現存的版式設計中,最為古老的首推500年前以德國人古騰堡為代表的古典版式設計,其特點是以訂口為軸心左右兩頁相對稱,內文版式有嚴格的限定。字距、行距有統一的尺寸標準,天頭地腳內外白邊均按照一定的比例關係組成的一個保護性的框子。文字油墨深淺和嵌入版心內圖片的黑白關係都有嚴格的對應標準,古典版式設計在書籍設計史上統治歐洲數百年不變,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大市場。

20世紀初葉,隨着現代文明的產生,西歐又出現了網格設計,它是在書頁上運用數學的比例關係,通過嚴格的計算, 把版心劃分為無數統一尺寸的網格,以此來分配文字和圖片的一種版面設計方法。它注重比例感、秩序感、連續感、清晰感、科學性和嚴肅性。40年代後半期出版了第一件用網格的印刷品,嚴密的文字和圖片設計方案,貫穿全書統一的版面設計和對於主題樸實無華的表現,代表了新的潮流。藉助網格使設計應用在功能上、邏輯上和美學上獲得了發展。但是隨着設計的進程,慢慢發現網格設計限制性太強,沒有自由創作的空間,容易給版面帶來呆板的感覺,所以不少有識之士開展研究,力求打破網格的約束使畫面變得更具韻律感。

80年代後,計算機技術在設計行業中的運用使版式語言又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進入90年代後期,自由版式設計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並越來越受到重視。自由版式設計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無任何限制的設計,它是通過版式編排的自身元素自由組合排列的設計方式。它打破古典設計與網格設計的束縛,打破版式設計所提倡的統一秩序,是當代出現的具有前衞意識的版式形式和風格。

自由版式設計這一自由的、實驗性的手法首先來源於科技成果的突破,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使書籍裝幀的自由版式設計如虎添翼。最早推崇自由版式設計潮流的是美國設計師戴維·卡森,他的《印刷的終結——戴維·卡森的自由版式設計》一書打破了人們對版式設計原有的認識,它給人們帶來的欣喜和震驚至今讓人激動不已。文字的圖形化處理,畫面的任意性處理,不同段落的不同字體,段落之間互相穿插重疊,在某個興致所至的句子加線加框或反白,放大此字母而縮小彼字母,大小寫倒置,都是其設計的招牌特徵。表面一看,這些文字似乎雜亂無章,給閲讀增加了難度,實質上它隱含着巧妙的閲讀導向線索,令閲讀更添趣味,開創了新時代的設計新概念。戴維·卡森在版面設計的研究中曾對人的心理反應做過一個實驗,他試圖通過打散原有版式編排的秩序而達到實驗的目的,他發現自己所設計的雜誌很為年輕人所接受。於是他繼續這項實驗的研究,從而使該項事業得到了發展,為印刷傳媒爭奪了這個時代最年輕的讀者。儘管多數評論家把卡森的'風格定義為“激進設計”,認為是一種很無聊的設計,然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卡森的設計就如同不斷湧現出的網絡歌曲一樣,越來越為廣大年輕人所歡迎。自由版式設計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於藝術類、旅遊類、文學類等書籍的設計中,並受到推崇。

自由版式設計有其自身的形式規律,以及基本的設計元素:線條、形態、色調、色彩和空間等因素。比如《藝眾.設計.以訪談的名義》一書就是一個典範,它是自由版式設計成功的代表作。本書是韓國平面設計師安尚秀對他在中央美院所教授的 “版式設計”課程作業結集而出版的。設計者對每個人,每個被訪談人的個性與職業作了相關的瞭解,從而運用不和諧的點、線、面等元素與破碎的文化符號去重組,從而形成新的版面形式。該書成功的關鍵,一是融入了自己的個人情感,即在版式設計中加強“情感形象”的運用。二是在版式設計中充實了文化內涵,從而打破了書籍設計一成不變的套路,使內容與形式達到了完美結合。看了之後你會驚歎,啊!原來書還可以這樣設計。

同樣,呂敬人的《敬人書籍設計》一書,對編輯排版的字體、字號、字距、行距,空間處理等因素進行了創造性的工作和大膽的嘗試。呂式風格的訣竅是一個字,即“新”。在選題中立足於新的藝術家,而非平庸的藝術家。“人之耳目,喜新厭故”(郭熙),詩經也有“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詩文隨世遠,無日不趨新”,②都説明一個道理,藝術要創新。

旅遊類書籍《藏地牛皮書》,自20xx年出版以來受到了無數自助旅遊者和書籍設計者的追捧和喜愛,因為它不僅是一本旅遊書。它的獨特之處首先在於它的裝幀上,淺黃色的荷蘭蒙肯紙、全部塗成了黑色的不規則書邊,書脊一側開有兩個小孔,當書被翻得七零八落時,可以任意找一根繩子穿綴其中,以保障書的完整。書內別出心裁的手法比比皆是:手繪地圖、速寫、插圖、大量的攝影照片和書中橫、豎、斜排的版式;大小不一、字體不一、字距行距不一的文字排版;彩色與黑白的圖片相互穿插;字裏行間還配有許多手標之類的記號和用鋼筆隨意圈點的線框、箭頭,這一切是那麼的隨意、自然。豐富的版式即使不看內容,也足以讓讀者怦然心動了。其他如《麗江的柔軟時光》《灕江深呼吸》《自由自在新三峽》等都成功地採用了自由版式設計。

文學類書籍在設計中有很多也採用了自由版式。如“中華文學五千年”彩色人文歷史系列叢書,把文學史類的書籍變得輕鬆有趣。書中的版式設計在圖文編排中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有機結合,通過圖文互注以及多種視覺要素,全面提升了書本的閲讀價值,欣賞價值。

自由版式設計給書籍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添了新面貌,其革命性是肯定的。然而,在應用中不可失度,講究的“只是恰當”,否則自由版式設計不僅不能注入新活力,反而成了弊端。因為它是一種依照設計中字體、圖形內容隨心所欲地自由編排,並沒有一個標準去規範它,所以一不留心就會變得盲目而不着邊際。比如李漁叢書“閒情偶寄”系列中的《春光乍泄》《妖顏惑眾》,在一個版面中至少有5種大小的文字穿插其中,顯得版面過於雜亂,也影響了讀者的閲讀興趣。

在版式設計中一味地追求它的藝術性,把字號過分縮小,字體虛化、甚至重疊、復加、添加裝飾物,無休止提高成本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管版式排列的變化再“藝術”,讀者也不會認可。設計中一定要遵循可讀性、可視性、便利性和愉悦性的原則。閲讀是書籍裝幀設計的終極目的,好的設計就是能適合任何讀者的閲讀。設計者就如同一位投球手,有些設計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知道如何把裝幀的藝術性和功能性相統一,知道所設計的書籍的類型是什麼,知道如何定位。很難想象一個毫無“控球”能力的“暴投”設計家,他們所設計的作品,所拋出來的“球”能被讀者接住。

我們要學習自由版式設計的新思維、新方法,充分發揮自由版式設計的優越性,從而在書籍裝幀設計中靈活運用,為書籍裝幀設計增添鮮亮的一筆。

註釋 :

①《滿滿的書頁——書的歷史》,Bruno Blasselle 著,餘中先 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第13頁

②《標新領異“呂氏風格”——〈敬人書籍設計〉讀後感》,衞水山 著

設計書籍 篇14

崗位職責:

日常主要工作是出版社圖書裝幀方面的設計,包括封面、內文版式、圖書工藝等,如精通海報(包括圖書宣傳、電視電影海報)的設計,則待遇會相應提高。

任職要求:

熟練使用相關設計軟件,懂圖書印刷、裝訂、紙張相關知識,能和客户溝通。

Tags: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