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音樂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4篇

欄目: 音樂 / 發佈於: / 人氣:2.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4篇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

課時:1課時

課業類型:音樂鑑賞

教材分析:本節課以欣賞為主,講授為輔來感受體驗兩首爵士樂《南部之子》和《不知為何》。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去了解爵士樂的興趣和願望,簡單瞭解爵士樂的起源和發展史,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爵士樂的節奏特點。

《南部之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悦的心情,並運用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種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音樂。演奏樂器為小號,鋼琴,爵士鼓,主奏樂器為小號。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稱為“爵士樂之父”。

《不知為何》樂曲速度徐緩,樂曲瀰漫着淡淡的憂鬱和哀愁,色彩沉鬱。演奏樂器為吉他,鋼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諾拉?瓊斯,被譽為“爵士公主”。

課程目標:1.通過對比欣賞,引導學生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徵,並瞭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

2.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瞭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及相關爵士音樂的知識。

3.由於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正確引導學生對爵士樂的審美標準,探索爵士樂對當代音樂的影響。

教學重點: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爵士音樂的風格特徵,並介紹有關爵士樂的知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基本把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結合做一做模仿爵士樂的節奏練習。

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比欣賞:民歌《茉莉花》 爵士樂《茉莉花》

請學生説出兩首歌曲的風格特點,並討論對此類音樂風格有何理解,引出課題——爵士樂。

二、新授

1.學生通過欣賞,結合自己對爵士樂的最初印象,討論爵士樂的基本風格,瞭解爵士樂隊的基本構成。(展示爵士樂隊演奏照片,認識樂器)

教師補充(幻燈片)爵士樂產生的時間,源頭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2.感受、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1)通過欣賞布魯斯音樂片段,請學生總結音樂特點:憂鬱、悲傷、變化音多、節奏複雜、難掌握。

教師補充:(幻燈片)布魯斯(又譯藍調)意為在感情上悲傷、憂鬱的意思。布魯斯是南北戰爭後,在黑人民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產生於19世紀末,由非洲被販賣至美國南部莊園中做奴隸的`黑人所哼唱的勞動歌曲、靈歌和田間號子結合而成。

板書布魯斯音階:將主調音階(1 2 3 4 5 6 7 1)的(3 5 7)級音降低半音,在音效上給人以苦樂參半,多愁善感的聽覺衝擊。(鋼琴演奏布魯斯音階,從音響上讓學生感受其效果)

(2)通過欣賞拉格泰姆音樂片段,請學生總結音樂特點:適合跳舞的舞曲音樂,節奏歡快。

教師補充:(幻燈片)拉格泰姆美國流行音樂形式之一。產生於1900年前後美國經濟十分繁榮時期。從南部和中西部來的樂師,維持生計,就利用小吃店、咖啡館、酒吧等各種公共場所的鋼琴彈奏供賓客娛樂的鋼琴曲。這種音樂只注重節奏變化而不注重旋律、情緒歡快而別具一格的鋼琴音樂稱為拉格泰姆,意思是令人發笑的拍子。

互動:請學生跟着音樂的節奏,打拍子,讓學生感受爵士樂的節奏特點——重拍後移,初步感受爵士樂的節奏特點。

(3)瞭解爵士樂的即興性

爵士樂帶有很強的即興性,早期的黑人爵士樂師多不識譜,演奏時只是憑着靈感,對熟悉的曲調自由地進行變化演奏。

(4)總結爵士樂的特點:節奏多變,多用切分音

布魯斯音階,奇異感覺

即興表演

3.欣賞“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南部之子》

思考:1.早期爵士樂的演奏風格?(情緒特點和演唱風格)

2.仔細聆聽演奏中使用的樂器?(主奏樂器和伴奏樂器)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悦的心情,並運用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種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音樂。演奏樂器為小號,鋼琴,爵士鼓,主奏樂器為小號。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稱為“爵士樂之父”。

互動:節奏練習,兩聲部節奏練習(出示譜例),進一步體驗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加深學生對爵士樂風格特徵的印象。

對比欣賞:“爵士公主”之稱的諾拉?瓊斯演唱的《不知為何》

思考:1.通過對之前歌曲的欣賞,對比這首歌曲的風格?(速度和音樂情緒)

2.演奏中使用的樂器?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徐緩,樂曲瀰漫着淡淡的憂鬱和哀愁,色彩沉鬱。演奏樂器為吉他,鋼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諾拉?瓊斯,被譽為“爵士公主”。

4.知識拓展:爵士樂的藝術價值,格什温與《藍色狂想曲》,請學生自己找一找這首鋼琴和樂隊中的“爵士的影子”。

5.討論: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播放歌曲《夜來香》,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匯舞廳”“和平飯店”等,靡靡之音,其音樂演奏形式與歌曲創作都表現出國人對爵士樂的吸收與借鑑。)

爵士樂的現狀?(步入開放的中國,爵士音樂已逐漸走進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欣賞到不同風格的爵士樂)。

欣賞:《海底總動員》主題曲《飛越海洋》

推薦同學們課後蒐集《海上鋼琴師》和《出水芙蓉》的音樂欣賞,進一步瞭解爵士樂 。

三、小結:

1.通過欣賞、討論、練習基本掌握爵士樂的風格特徵。

2.比較兩首爵士樂作品,並通過欣賞輔助作品,從中對爵士樂的產生、發展等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並總結爵士樂的主要特點。

3.共同探討了爵士樂對當代音樂的影響。

四、佈置作業:

課後認真欣賞老師推薦的兩部音樂,留意身邊還有哪些具有爵士樂風格的歌曲和樂曲?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2

一、培養目標:升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

二、主要課程:

聲樂、鋼琴、

三、課程設置簡況:

2、樂理視唱練耳:總學時:190,周學時:2,開設5.5學期

內容提要:通過視唱、聽辨等教學途徑,提高學生音樂聽覺的敏鋭性和精確性,並積累音樂語彙,豐富音樂經驗,促使學生在音樂注意力、音樂記憶力、音樂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視唱能力,為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3、聲樂:總學時:190,周學時:2,開設5.5學期

內容提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主要內容為: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鳴、歌唱的咬字、發聲的.訓練、中外歌曲演唱、藝術表現等。

4、形體訓練與舞蹈編排:總學時:224,周學時:2,開設5.5學期。

內容提要:形體訓練由芭蕾基礎訓練的扶把動作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多風格組合的訓練兩大部分組成,任務和目的:

1.克服學生自然形態的各種毛病,有一個正確的體形;

2.訓練音樂感,舞姿的準確、舒展。舞蹈編排:即“編舞技法”,激發學生在深入生活蒐集創作素材的基礎上,選擇表現的題材,確定表現的主題,具體着手創作,把舞蹈要表現的主要內容、人物形象、性格和情緒,以及段落結構、體裁、風格、形式,用準確、規範的形體動作加以表現。

3、鋼琴:總學時:170,周學時:2、2、3、3,開設三學期。

內容提要:基本技術訓練。彈奏的基本姿勢、手指、手形、關節、腕、肘、大臂、小臂、肩身體的彈奏要求。識譜的基本知識、各種符號、術語。指法練習,音階練習、琶音練習,和絃練習。練琴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演奏方法,音樂的基本表達形式。斷奏、連奏非連音。起呈轉合,旋律線、高潮點、練習曲、中外樂曲、復調音樂、音樂的各種體裁、各種題材。

四、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11-20周為文化學習。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3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對音樂感受能力不夠強。針對這一現實情況,現將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感受和反思簡述如下:

一、教材內容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 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裏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改變教學方式,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於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

三、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作為音樂老師,我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因 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通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 真備課,精心設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反思,請給指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初步瞭解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種歌唱方法的演唱特點。培養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

教學難點:

知道歌曲有三種歌唱方法並能加以分辨。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課間播放歌曲《我的太陽》

新課教學

1、美聲唱法

A、導入新課:歌曲《我的太陽》導入

B、美聲唱法:美聲唱法一詞出自Belcanto,這是18世紀流行於意大利的一種歌唱方法,其目的在於造就美妙的歌聲。

C、欣賞歌曲《黃河頌》片段。

D、結合實例講解美聲唱法的演唱特點:聲音悦耳、圓潤靠後,具有聲音本質美的聲音。要求聲區統一,聲音連貫不斷,音準完美,講究聲音的.位置、共鳴、氣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國》導入(教師親自演唱)

提問: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間唱法”“中西結合”的統稱,也成為中國唱法。

C、欣賞歌曲《大阪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瞭解民族唱法的特點:注重聲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實、明亮靠前、語言十分講究,注重聲請並茂,韻味濃郁。

3、通俗唱法

A、導入:同學們平時喜歡唱些什麼歌曲

鼓勵學生積極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娛”為其表現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點:無嚴格的技術規範,把“自娛”作為重要表現目的,強調其“傾訴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眾化的口語化。

D、討論,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適合我們?

4、請學生分辨三種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讓學生嘗試用三種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體驗各自特點。

6、小結。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生、説教學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音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中的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中第十五節《貝多芬》。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別是《第23鋼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欣賞《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引導學生能夠了解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及內涵,初步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啟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和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二、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對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有自我欣賞能力,但這種能力與認知基礎卻由於時代背景的.巨大差異而使學生對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存在一定鑑賞困難,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音樂作品不懂得如何進行欣賞。因此改變這一狀況是上好本課程的關鍵,是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採用對比檢驗、模仿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古典藝術所帶來的美。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首先是,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體會作曲家百折不撓的一直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

其次,是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講解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增加學生對於曲式結構的瞭解,為以後更好的鑑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後是知識與技能目標:

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及《熱情奏鳴曲》的音樂片段,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以及古典主義的音樂特點;區別交響曲作品及奏鳴曲作品的不同,並能夠試着演唱《歡樂頌》這個樂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能夠試着哼唱主旋律,掌握奏鳴曲式的結構是分為呈示、展開、再現三個樂章;以及貝多芬所創的交響曲的四個樂章的結構。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一、聆聽《憶秦娥·萎山關》、《誰不説俺家鄉好》、《我和我的祖國》及《祝酒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認識歌曲所反映的時代特點及社會內容,進而瞭解當代創作歌曲的基本特徵。

二、在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認識歌曲的體載及風格,掌握藝術歌曲及羣眾歌曲的基礎知識。

三、瞭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專業創作歌曲的繁榮景象。

教學內容:

一、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二、音樂知識:羣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三、欣賞《憶秦娥·婁山關》

四、欣賞《誰不説俺家鄉好》

五、對比欣賞《祝酒歌》與《飲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創作於1986年,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表現了人民對祖國滿懷深情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歌曲為二部曲式結構,圓舞曲節奏貫穿全曲,曲調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

二、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作於1935年2月,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指揮轉回貴州改打黔軍,搶佔婁山關,殲故兩個師,取得長征途中第一個大勝利。

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在貴洲省遵義市北的婁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婁山,橫亙於遵義桐梓間,是烏江與長江的分水嶺。“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佈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作。

三、《誰不説俺家鄉好》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於1961年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曲調優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好的思想內容,表達瞭解放區軍民對家鄉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讚頌。

四、《祝酒歌》作於1977年。歌曲表現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羣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歌曲為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結構。1980年被評為優秀羣眾歌曲。

五、相關音樂知識:羣眾歌曲和藝術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從歌曲本身説,並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説羣眾歌曲多為分節歌曲,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歌曲則詞曲緊密,細緻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重點:

欣賞《憶秦娥·婁山關》和《誰不説俺家鄉好》。

教學難點:

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學生在抒情流暢的圓舞曲節奏風格的音樂聲中進教室。

師:請問同學們是否聽過老師播放的這首歌曲?

生:……

2、老師歌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國伴隨着歌聲成長,歌聲鼓舞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點題第十七單元。

二、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1、剛才你們聽得《我和我的祖國》感受到什麼樣的音樂情緒呢?

2、生:……

3、師:由調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圓舞曲節奏貫穿全曲,歌曲創作於1986年為二部曲式結構。

4、介紹曲作者——秦詠誠:生於1933年,江蘇菱榆人,1948年參加革命文藝工作並開始學習作曲。1952年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學習,1954年畢業後留校任都,瀋陽音樂學院院長等職。作有《我為祖國獻石油》等歌曲和聲樂協奏曲,交響詩等作品。

5、欣賞樂曲(帶問題:歌曲表達什麼情感?)

6、生……

7、師總: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人們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也是人們發自心靈深處的愛國情感的昇華。第一樂段以敍述性的音樂語言展開樂思,運用比喻的手法訴説我和祖國的親密關係。第二樂段曲調轉入高音區激情迸發,情緒逐步高漲,最後結束在高潮上。這首歌屬於聲樂藝術中的羣眾歌曲。

三、音樂知識:羣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羣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羣眾歌曲的歌詞通俗易懂,其內容大多與政治、社會活動有關,它體現人民羣眾的理想願望,表達人民羣眾集體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調以雄壯豪邁者居多。音域不寬,結構整齊,節奏鮮明,易於上口,適於羣眾集體齊唱。如《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我國羣眾歌曲的歷史,可追溯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抗日抗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羣眾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藝術歌曲源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其特點是歌詞通常採用詩歌,着重個人感情的抒發和內心體驗的揭示,曲調與歌詞緊密配合,表現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較複雜,深刻體現整首歌詞和各句歌詞的內容,感情細膩,優美感人,抒情性較強,伴奏不只是做和聲的襯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畫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來,我國作曲家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如《玫瑰三願》、《我愛你、中國》等。

羣眾歌曲和藝術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有時,很難嚴格地將它們區別開來,從歌曲本身來説,並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説羣眾歌曲多為分節歌曲,羣眾歌曲的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歌曲則詞曲緊密、細緻地結合在一起。

四、重點欣賞的歌曲

今天我們欣賞的幾首歌曲分別創作於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時期,因此,其風格不盡相同,並在類別上又可分為藝術歌曲與羣眾歌曲,有的特徵較為明顯,大家有共識即可,有的特徵不明顯,大家可以討論研究,不一定下結論,不要糾纏在某一歌曲屬哪一類。重要的是探究過程。

(一)欣賞《憶秦娥·婁山關》

1、介紹作詞創作背景: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指揮紅軍轉回貴洲攻打黔軍,這次戰鬥,打了兩天:2月25日黃昏,微雨陣陣,乍陰乍晴,直到26日拂曉,經過反覆多次肉搏,擊潰王家烈部四個團,再克婁山關,大霧瀰漫,山黑月小,毛澤東的《婁山關》詞,即作於此時。當時,婁山關戰鬥是勝利了,但長征的戰略任務受到挫折,毛澤東的心情不免有幾分沉重。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在遵義市北,是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圖等

3、學生朗誦《憶秦娥·婁山關》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倉山如海,殘陽如血。

(提問學生詞寫的什麼內容?)

生:……

師總:“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曲上片和下片組成,上片是大軍過婁山關的情景,有聲有色。風吹聲、雁叫聲、馬蹄聲、嗽叭聲、長空、濃霜、殘月,下片是描寫大軍向婁山關進軍的情景。

4、介紹曲作家——陸祖龍

生地1928年,江蘇常熟人。1946年在清華大學學習並參加校管絃樂隊吹單簧管,同時學鋼琴及作曲。1949年參加解放軍南下工作團。50年代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文工團指揮兼創作組長,總政歌舞團指揮等職。曾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創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國永遠是春天》、重唱《三個戰友》等。

5、師: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佈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長短、強弱錯落有致的音調三連音的號角聲與連續附點馬蹄聲陣陣響起,一下子把我們的聽覺視野引入緊張的戰鬥場景之中。

6、欣賞樂曲(帶問題欣賞上、下片音樂如何表現?)

7、生……

8、師總:上片把戰地緊張肅穆的氣氛,紅軍戰士慷慨赴敵的英雄氣概和堅毅沉着的革命鬥志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下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戰士踏着前進的步代,表現出頑強的意志和人民必勝的信心,接着重複歌唱“雄關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多麼豪放勁健,把音樂推向高潮。在號角聲的過門後,疊唱“從頭越”昂首遙望,無邊青山,像大海的波濤一般,一輪落日,垂掛西天,發出鮮紅的血般光芒。音樂在重複“蒼山如海”時出現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後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無窮,其氣象闊大而雄渾,神韻雋永而悠遠。這正是視險如夷、無堅不摧的紅軍戰士的抒情,偉大詞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懷的形象顯現。

(二)欣賞《誰不説俺家鄉好》

1、介紹作品: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於1961年。故事片《紅日》是描寫解放戰爭——山東孟良崮戰役大捷的故事。這首歌曲是由在戰爭的硝煙中,為解放軍送糧食的農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紹詞曲作者——呂其明,安徽無為人。八歲入新四軍文工團。1949年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從事音樂製作,後任上海電影樂團團長。1959年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作曲和指揮。先後為《白求恩大夫》、《廬山戀》等近40部電影作曲,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廣為流行。還創作管絃樂序曲、交響敍事詩等。

3、欣賞樂曲(帶問題、曲調表達什麼感情?)

4、生:………

5、師總: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曲調優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的思想內容,表達瞭解放區軍民對家鄉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讚頌。歌曲為一段體,加上襯字拖腔的運用,更顯得民歌特色風味十足。“哎,誰不説俺家鄉好,得兒喲依兒喲”恰到好處,親切自然,給人回味無窮。這是一首羣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它喚起了人們對家鄉無限的眷戀之情。

6、同學們學唱《誰不説俺家鄉好》

7、請一些同學們站起來演唱。

五、拓展與探究

聆聽《祝酒歌》與歌劇《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加以比較,研究歌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祝酒歌》作於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於四川重慶,祖籍為浙江金華,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學讀書,開始學習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調中央樂團創作組,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90年病逝於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來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獨奏曲、歌劇、芭蕾舞音樂,還有京劇等。

(二)、欣賞《祝酒歌》

(三)、歌劇《茶花女》根據意大利作家小仲馬的同名悲劇小説改編,由威爾弟作於1583年。同年首演於維也納。《飲酒歌》選自《茶花女》第一幕

(四)、欣賞《飲酒歌》

(提問學生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

師總:兩者相同點:同是“酒文化”,

不同點:內容、形式、風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內容表現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羣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結構。風格是音調糅合了多種民歌風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調,又有江南民歌的風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樂的風格,又有進行曲的特點。音調活躍、跳蕩,很好地表達了歡欣、喜悦的情緒。

歌劇《飲酒歌》內容表現主人公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讚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微噢萊塔的詠歎調,則表現女主人公複雜微妙的心理矛盾。《飲酒歌》是歌劇形式(歌劇是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通常由詠歎調、宣敍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是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這是的歌劇合唱代表作。風格是輕快的舞蹈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和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動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六、課後作業

列舉你所知道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歌曲,並説明這首歌曲的體載(“藝術歌曲”、“羣眾歌曲”、“頌歌”、“進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課時

知識技能目標:感受音樂節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入領會歌曲情感,培養音樂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音樂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領會歌曲情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三、 教法、學法

教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啟發、點撥、引導為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

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體現歌曲內涵為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還有:情景創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 自己選擇編排)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方法的選擇 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 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 板書設計

五、 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多媒體教學課 所採用的的教具有 鋼琴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等

1、 導入 (5分鐘)

一般採用情景的方式導入(欣賞形式的課程多采用創設情景的方式導入) 也可以採用複習上節所學的方式導入自己編入一段 課程導入詞 (根據課程)

2、 新課(20分鐘)

(如果是欣賞性質的課程 新課設計多采用多聽 讓學生多討論 小組討論啊 教師引導提問 學生多聽 多想 多回答 然後再總結的方式去設計 目的 一個要讓學生 瞭解 體會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講解歌曲時代背景

2、講解歌曲作者

3、學生初次聆聽 體會歌曲情感

4、學生再次聆聽 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 畫出歌曲旋律線

(小組合作方式進行)

5、學生再次聆聽歌曲 帶着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聽歌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如果是教學新歌之類的課程 新課設計還是以學生為主導 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新課教學)

比如 1、聆聽歌曲

2、講解歌曲節奏 強弱規律 重難點不好唱的地方

3、設計發聲練習曲 (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4、學唱歌曲 示範演奏 教唱 跟琴學唱 跟錄音學唱 分小組討論歌曲情感 找同學示範唱 抽唱

5、互動環節 劃出2 3 4拍子 適合歌曲的`指揮手勢圖,教同學指揮,抽同學演唱,抽同學指揮 這樣全班互動下

3、 課堂小結 (5分鐘)

自己總結整個課堂教學 再次闡述歌曲 旋律 作者 情感等 肯定下學生

4、 課後作業

同學們將自己所學歌曲演唱展示給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朋友

下去聆聽與本課作者有關的歌曲 體驗歌曲表達什麼情感

六、 教學反思

(空在那兒 這個學生學習了這課後 存在的問題的反思 不用寫 空着就行)

在教案中體現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輔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四多“多聽 多想 多體會 多創作”等方式深入瞭解歌曲情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重視整個的創作過程,重視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性是本節課的宗旨。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

【過程與方法】

掌握有關“藝術歌曲”、“聲樂套曲”的基本知識。

【知識與技能】

瞭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熟悉對藝術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鑑賞作品,聆聽歌曲.探究藝術歌曲的藝術性如何體現。

【教學難點】

體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感受其作品的思想內涵。

【課堂教具】

多媒體、影視資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及導入

1、有這樣一首歌,(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着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什麼歌曲?(搖籃曲)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夢幻.甜美)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學生回答(貝多芬?莫扎特?海頓?)。

2、教師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我在課前引導)記得上一課的作業讓學生分組蒐集舒伯特的相關資料,在這裏請學生們討論.分享一下舒伯特的生平.藝術作品及藝術成就,我來歸納

小節:

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就顯示出他的音樂創作的特殊才能,他的一生在貧困中度過,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然後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及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等大量的作品,被稱為“歌曲之王”今天請大家和我一起認識舒伯特,聆聽舒伯特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輕鬆,互動活動也巧妙地拉近了師生間的關係,通過興趣進一步欣賞多風格流行音樂,激發起學生的聆聽熱情,為更好聆聽藝術歌曲做好鋪墊工作。

二、新課教學:

(一)欣賞

1.《魔王》

(1)提問與思考

①歌詞是誰的詩作?(歌德)

②反應什麼內容?有幾個人物?(敍述者.父親.孩子.魔王)

③什麼樂器伴奏?(鋼琴)

(2)聆聽《魔王》聽前提問:舒伯特怎樣把歌德詩中的氛圍和人物融入音樂中的?

討論小節:(不同的旋律音調錶現不同的角色.鋼琴伴奏的三連音表現逼人的氣氛.兩個特強的和絃表現父親精闢力盡.悲痛欲絕的痛苦心情)

3.《鱒魚》

(1)聆聽中文版《鱒魚》

A.表達什麼內容?(表達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不滿)(音樂開始,鱒魚歡快遊着,後來音樂緊張表現鱒魚遇到危險—絕望)

B.同學們能説説作品包含了哪些寓意呢?(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詞作者:舒巴爾特寫了很多抒情詩,由於政治原因被關進監獄,表達他嚮往自由的心情,渾水摸魚漁夫-統治者,受騙的小魚——羣眾,舒伯特看到深有感觸寫成了這首歌)

(2)聆聽原文《鱒魚》邊聽唱邊打拍子.(明亮的小河裏,面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游來遊,去像箭兒一樣)

(3)請學生試唱第一段歌譜;來感受.體會這一段音樂(教唱兩遍),多媒體-圖片,這就是鱒魚,我來彈奏,大家用“啦”唱出來,接下來我們一起唱歌詞…..我們怎樣才能才能唱出鱒魚活潑歡快的音樂形象呢?(速度稍快.跳躍性)再一起演唱一遍

教師小節:舒伯特以內容為中心,將鋼琴演奏.歌曲和詩詞融為一體,成就了音樂史上所謂的.“藝術歌曲”

(二)引導學生總結“藝術歌曲”的特點:

歌詞:根據文學家詩作而創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編配的鋼琴伴奏;演唱水平:對演唱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目的:藝術歌曲是由作曲家為某種藝術表現的目的;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音樂的欣賞,瞭解到不同藝術歌曲的發展,在增加學生鑑賞的前提下,不斷加深學生對藝術歌曲的認識和聆聽,以便對當時藝術歌曲的內涵進行鮮明的對比,學習及後期熟練的演唱。

三、擴展與探究

提問: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以及中國藝術歌曲。

《搖籃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長江之歌》.《草原之夜》.《北京頌歌》.《江河萬古流》.《送別》李叔同等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再一一的聽了

備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只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對於音樂課程來説,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應不僅在於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更體現在薰陶、感染、淨化、震驚和頓悟等情感層面上。以上教學環節在尊重學生個體對音樂感受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樂曲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表現方式,注重了過程,強調了方法,不流於形式。

四、小結與作業

(1)舒伯特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將音樂與詩歌完美的結合,但他的作品並不是盲目的屈從於詩歌,而是賦予了詩歌新的內涵,使詩歌具有新的生命力,下課後我們可以再去欣賞一些國外的藝術歌曲

(2)藝術音樂的特點:

1、藝術歌曲是音樂史上特定的一種體裁。

2、內容多采用名人作品,內涵豐富,藝術價值高。

3、要求演唱者具備較高的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要有良好的音質,細膩的聲線,咬字清晰,情緒表達到位。沒有一定的音樂學習基礎的人,很難進行演唱。

4、演唱時比較嚴肅,風格也較為單一。

5、歌曲結構一般較為精緻,演唱時要非常注意細節。每個字每個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3)相同的地方:

不管演唱什麼歌曲,首先要理解,讀懂作品,體會到意境,然後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去演唱。用心演唱出來的聲音才能去感動聽眾感動自己。節奏是骨架,歌詞是靈魂,歌聲是血液。三者結合,才能夠完美的完成演唱。

設計意圖:力圖通過聆聽、介紹分析、探討、學生表演,大合唱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體現音樂以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時間,增強創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這個基本概念,並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作業:下課後收集中外藝術歌曲。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欣賞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

2.初步知道歐洲民間音樂的概況,瞭解風笛.排蕭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瞭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從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風笛與排蕭的不同之處,並説出主奏樂器.

教學方法: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李斯特曾説過:“人民的特性不僅藴藏在有考古價值的文物和古代傳説中,並且在當代口頭流傳的生動活潑的民間創作中。”今天讓我們大家穿越空間一起走入歐洲的民間音樂。

二.過程

教師課件展示本節課將從歐洲音樂的聲樂及樂器兩方面來介紹。

聲樂

(一)美聲唱法

1.學生思考你所瞭解的聲樂唱法有哪些?(美聲,民族,流行等)

2.課件展示教師介紹有關美聲的知識

3.學生演唱你所瞭解的美聲作品

4.聆聽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的《女人善變》

(二)歐亞唱法

1.聽《鳥兒在歌唱》學生體驗此唱法與美聲唱法的'不同。

2.教師介紹歐亞唱法的特點。

器樂

(一)風笛

1.學生聆聽風笛曲《漫步神祕園》,同時看書89頁,瞭解風笛特點。

2.學生簡述你對風笛的一些瞭解,教師補充。

3.介紹著名的具有愛爾蘭音樂風格作曲家詹姆斯.霍納,聆聽他的幾部經典愛爾蘭風格的影視音樂。

(二)排簫

1.學生聆聽排簫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同時見書89頁,瞭解排簫的樂器特點。

2.聆聽電影音樂《殺死比爾》中的排簫曲《孤獨的牧羊人》,再次體驗排簫的音樂特點。

三.總結

1.學生總結這節課令你印象深刻的音樂知識

2.學生小結歐洲音樂特點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音樂欣賞:

管絃樂曲《藍色的多瑙河》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本曲,使學生初步樂曲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麼是圓舞曲等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本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展開一定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 教師先彈奏一首圓舞曲類型的小樂曲,結束後提問:a剛才老師彈奏的歌曲每小節有幾拍?b如果將這樣的樂曲拿來伴舞也就是説將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話,那它應該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還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總結:其實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專用的名詞:圓舞曲也叫華樂茲(waltz)板書:圓舞曲是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曲。17、18世紀流行於維也納宮廷,19世紀起風行於歐洲各國,她的特點一般為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速度為小快板。我們今天這節課的主要任務也是欣賞一首世界聞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在欣賞樂曲的同時,我將同大家一起領略多瑙河上美妙的異域風情。

板書:

標題,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樂欣賞課上,我和同學們講過,如果要較好的欣賞了解一部音樂作品,如果條件的話,最好能瞭解一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樣為了能讓我們更好的欣賞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關於這首圓舞曲的.作者和創作背景的資料,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們。首先是這首圓舞曲的作者生平。板書:作者生平。約翰。施特勞期[Johann Strauss]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揮家。於1825年10月25日生於維也納一個音樂家的家庭裏。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維也納舞蹈音樂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組織樂隊,在國內外宮廷舞會、公園演奏,頗負盛名。老約翰原想培養自己的兒子當銀行職員,但小約翰卻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音樂,所以他就跟他父親樂隊的隊長學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學習作曲。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個十五人的樂隊當眾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親的樂隊分庭抗禮了。1849年,他的父親去世後,他便負責領導他父親的樂隊,從此,他不斷地創作樂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揮自己的樂隊,接受國內外無數次的定期邀請到處巡迴演出。他演出活動的活動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國的訪問,據説他在波士頓指揮十四場音樂會演出,音樂會在特地建造的大廈舉行,可以容納十萬個聽眾,而演奏者竟有二萬人之多,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揮給他當助手,盛況確實可謂空前。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金蛇狂舞》,感受、體驗其熱鬧、活潑的音樂情緒,體會江南人民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過程與方法】

在感受、體驗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聶耳及其創作特點,掌握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

【知識與技能】

帶感情哼唱作品,認識作品的創作手法,體會作品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反覆聽賞音樂作品,體會作者表達的音樂情感,認識瞭解聶耳及其音樂創作。

【難點】

理解並掌握螺螄結頂的傳統作曲技法。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為學生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剪輯視頻,並請同學們仔細留意:“視頻中出現的曲子的名字是什麼,你在哪裏聽過?”

學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師總結並追問:“這樣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現場營造了什麼樣的效果呢?”由此,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樂曲表達了什麼情緒?聽此樂曲可以想象一幅什麼樣的場景?(歡騰的情緒;營造了節日氛圍,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

2、請同學們通過以往的歷史常識結合課前的預習,簡單介紹聶耳生平,教師做適當總結。(聶耳,是我國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創作之中,也被稱為是“人民音樂家”。它的創作領域包括羣眾歌曲、抒情歌曲、若干電影音樂作品以及民間器樂合奏曲,代表作品《碼頭工人》、《鐵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曉》等等。)

3、樂曲的體裁形式是什麼?(民樂合奏曲)

(三)探究學習

1、再次聆聽《金蛇狂舞》,通過欣賞和觀察樂譜,學生劃分樂段,教師做總結。(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樂曲演奏主要由哪些樂器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覆交替組成循環結構,樂譜上已經標註了分段記號。以鑼、鼓等打擊樂器為主,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也使樂曲民族特色更加鮮明。)

2、分段聽賞音樂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聽第一段,這段音樂描述了什麼場景?(比賽開始時整裝待發,人聲鼎沸的場面。)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聽第二段,並思考:這一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段相比有什麼不同?作者是如何來表現的?(情緒更加熱烈,節奏更加緊湊、力度加強、速度變快。)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聽賞第三段音樂,並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別指的是什麼?(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

3、探尋音樂的創作手法。

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作品,並結合第三段的樂譜,教師彈琴,學生通過分組對唱、接龍的方式仔細展開思考:在這段旋律中你能否發現什麼規律呢?這是一種什麼創作手法?(樂句之間上下呼應、呈現出逐漸緊縮的形式,最終以簡潔的單音結束全曲。這是我國傳統音樂創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作曲手法,叫做“螺螄(si)結頂”。)

4、思考為什麼運用“螺螄結頂”這種創作手法?怎樣演奏才能更準確的表達音樂情感?(“螺螄結頂”可以很形象呈現問答句式;演奏時,一問一答要體現出一強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鮮明的力度對比。整體速度稍快些,這樣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體情感準確的表現出來。)

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得到了哪些啟發?

(三)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同學們瞭解施光南的聲樂作品——請同學們欣賞《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並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同樣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兩個人,為什麼在音樂創作上有着不同的風格呢?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

2、師生共同總結。(兩位作曲家生活於完全不同點歷史時期——解放前和解放後,因此,藝術家的創作與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四)小結作業

1、師生用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結合時代背景欣賞音樂作品,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2、下節課我們以“人民革命音樂家”為主題召開一次音樂賞聽會,同學們在課下整理文本及音響資料,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用優美、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達古拉》

2.能用筷子、身勢律動等參與表現音樂,感受蒙古音樂風格特點。

3.能夠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現歌曲,感受歌曲情緒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優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達古拉》

難點:歌曲中八度大跳音準、切分節奏、長音的聲音控制,把握好蒙古歌曲的韻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言: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上的這幅畫,這一望無際、層層疊疊的綠海把我們帶到了哪裏呢?寧靜寬廣的大草原上有碧綠的小草,湛藍的天空、翱翔的雄鷹和小花般點綴在綠地上的蒙古包,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來自草原的音樂,請你們把我們圍坐的地方當做草原上的蒙古包,聽着音樂圍着蒙古包走一走,請一定合上音樂的節拍。

(設計意圖:語言導入,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感受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感受歌曲

1.初次聆聽歌曲《達古拉》,感受四拍子的韻律和歌曲情緒。

師:請同學們隨着音樂走一走,合上音樂的節奏,並想一想這首歌曲的情緒怎樣?他是三拍子還是四拍子?

2.第二次聆聽歌曲《達古拉》,用雄鷹展翅飛翔的'動作,感受四拍子的強弱以及歌曲悠遠綿長、柔中帶剛的韻律特點。

要求:飛翔的時候腳走恆拍,手的節奏4/4 X - X - 第一拍拍擊臀兩側,第三拍空中振翅,像老師這樣,合上音樂的節拍,飛翔到草原上任何一個地方,飛翔的時候請你文明禮讓,不要和別人相撞。(師適當的數節拍)

3.第三次聆聽歌曲《達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韻律

師導言:剛剛孩子們雄鷹飛翔的動作很優美,草原上的人們能歌善舞,他們的舞蹈來源於生活,在草原上他們會隨着音樂跳起蒙古的筷子舞蹈。下面請你輕輕就近飛到座位處拿起你的筷子,讓我們模仿雄鷹展翅的動作來敲擊筷子。像老師這樣合上音樂的韻律,自由的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美。

4.第四次聆聽歌曲《達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樂句變化

師導言:我彷彿看見了一羣自由的蒙古人在草原上隨音樂起舞,下面請你原地不要動,轉向老師,看看老師做的動作和你們有什麼不一樣?(老師做的四個方向的變化。)這首歌曲分為兩個大的樂句,兩個大的樂句裏面各有兩個小分句,共四個分句,下面請你在小分句處換方向做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四次不一樣的方式聆聽表現音樂、感受音樂,讓學生在表現感受音樂的同時瞭解歌曲情緒、拍子、樂句,並熟悉了歌曲音樂。)

三)、歌曲學唱

1.老師範唱歌曲,解讀歌名《達古拉》。

剛剛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的歌曲名叫《達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下面老師將這首歌曲獻給你們,請你邊聽邊看歌詞,並想一想《達古拉》會是什麼意思呢?“達古拉”是蒙古女孩常見的名字,相當漢語“招弟”“引弟”的意思,是大人希望再生個男孩的意思。這首歌曲的“達古拉”是指很久以前草原上的一位勤勞、善良、勇敢的蒙古女孩。

2.學習曲譜。

①聆聽歌曲,劃旋律線。

②看圖譜分析歌曲旋律特點,引導學生關注歌曲旋律,用“嗚”音感受旋律。

③用獻哈達的方式參與旋律線的感受。

師:剛剛孩子們捧着雙手,哼唱着歌兒讓老師想起了蒙古人民聖潔的象徵“哈達”,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朋友,他們會拿起象徵着聖潔哈達獻給他們,讓我們也來當一當蒙古人,隨着音樂的起伏獻一獻聖潔的哈達。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畫“旋律線”方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旋律的起伏,從而引導學生唱準音高)

④唱歌譜。

師:我們一起感受了優美的旋律,下面讓我們用連貫優美的聲音唱一唱歌曲的旋律,請你耳朵認真聆聽鋼琴,嘴裏含上一大口草原上的新鮮空氣,用最大的力量説悄悄話的感覺演唱,讓你們的聲音像草原上的清風一樣柔美。(提出聲音的要求,唱出美的感覺,重點解決八度大跳、切分音、長音的時值)

3.學唱歌詞。

①隨琴唱詞。

②解決一字多音的幾處地方。

③第一分句兩個小節的情緒處理。

④兩個長音的地方力度處理。

⑤完整演唱,整首歌曲的情緒。

四)、不同音樂風格參與表現

1.聆聽稍快速度的《達古拉》,師隨樂展示筷子舞。

師導言:我們一起演唱了優美的蒙古族民歌《達古拉》,蒙古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老師為大家帶來一段蒙古特有的筷子舞,看看這段筷子舞蹈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同樣是《達古拉》這首歌曲,聽聽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音樂的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改變,給歌曲情緒意境帶來的變化)

2.小結速度與力度給歌曲的情緒帶來的變化。(歌曲速度變快、力度變強使歌曲情緒由抒情優美變成了歡快活潑,一下彷彿就將我們帶到了草原上熱鬧的那達慕集會。)

3.學生用簡單的筷子舞節奏參與歌曲表現,強調舞蹈的韻律

(多媒體出示節奏:4/4 X - X -)

師導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蒙古的筷子敲擊節奏帶給我們的熱情。請你拿好你的筷子,隨老師用跳筷子舞的感覺一起敲敲節奏。(説明:蒙古的筷子舞蹈是通過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出聲音,請你們敲擊自己喜歡的部位隨着音樂敲起來)

4.完整表現歌曲。(第一遍:用優美的獻哈達的動作參與演唱慢速的《達古拉》;第二遍:用筷子、雙響筒伴奏演唱歡快熱鬧的《達古拉》;第三遍:迴歸原速演唱)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一)欣賞印象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樂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風格特徵。

(二)知道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賞析《大海》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想象思維,把握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音樂風格特徵。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節奏音型等的變化,以此來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

1、交響音畫《大海》

交響音畫《大海》,作於1905年三月,初演於1905年十月。本曲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響音樂作品,由三個不同內容的樂章組成,但每個樂章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繫,集中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現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並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響,極為強烈地表現出"大海"中各種畫面的色彩。樂曲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對海的幻想。新穎的和聲、短小的旋律、豐富的音色、自由的發展,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動畫面。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這一部分順序描寫了:大海的潮水聲;夜幕緩慢地揭開,一絲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輪紅日漸漸升起,天空由紫色變為了青色,逐漸地增加了光輝,一幅開闊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動地描繪出來。

二、《波浪的遊戲》音樂生動地描繪了白色的浪花拍擊海岸時的情景。導入部描寫了可愛的小波浪來回動盪的音響。在音樂的繼續發展中,英國管奏出可愛的第一個主要動機,給人以幽閒的感覺。

三、《風和海的對話》這一部分開始時,定音鼓的震音刻畫出遠方激動、飄浮着的雷聲。之後,音樂描寫了海風吹到海面,引起陣陣騷亂的潮聲,猶如風和海的對話。這部作品不僅描繪出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景物的歌頌和讚美。

2、海上—從黎明到中午

本課重點欣賞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樂曲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大海的畫面:夜幕徐緩地揭去,大海從黑夜中甦醒,黎明的朝霞漸漸從陽光映照的水平線上升起,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美麗動人,充滿生機:它時而是藍,時而是綠,不停地閃爍着詭異的光,湧動着斑斕的色彩。它清澈可見的深處是那樣的神祕,它浩大的聲響,令人難忘它的威力。

媒體策略

充分利用視聽、影像、圖片、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展示,把教學內容、相關資料、過程設計等整合在一起,具有靈活性、實用性和可觀賞性、可操作性;達到強化學生對印象派音樂的理解、感受、體驗的作用,以擴大學生音樂視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的目的。

教學準備

學生:要求在課外從不同渠道查閲有關印象主義音樂的資料(流派的產生、音樂作品與美術作品之間的關係、作曲家德彪西等),並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以備課堂上進行介紹。

教師:收集相關的影像,視頻、視聽、圖片等資料,CAI課件製作。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大海》主題音樂片段,在音樂中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播放《大海》第一樂章音樂片段,並出示思考題;

(1)你能聽出這首作品的音樂主題嗎?

(2)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説出有哪些不同?(旋律、音色、節奏等)

2、學生聆聽音樂後思考問題。

3、結合作品學生交流和討論,並由各小組派代表發言。(記錄各小組代表發言情況,作為學生模塊結束時的評價依據。)

4、教師歸納: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採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祕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法國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術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課題(課件一)

《印象:日出》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被稱為印象主義繪畫

三、作者簡介:

1、學生代表發言,説出你所瞭解的德彪西。(記錄學生髮言情況)

2、教師歸納:視聽作者介紹(課件二)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絃樂《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雲》、《節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義音樂與美術作品的關係

1、展示印象派美術作品,學生講述對畫的理解。

2、老師講述:(課件三)

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法國興起了一個畫派。他們把顏色徹底分離、用顏色的冷暖來交織畫面,是一種藝術的革命。他們採取在陽光下直接作畫的方法,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實際上就是沖淡理性的東西,追求瞬間的感覺。

五、作品賞析

1、分段賞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導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絃樂和豎琴的持續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極輕(ppp)的滾奏,描繪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題:從簡單的雙音音型開始,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調第一主題:

(3)第二主題:由雙簧管、第一豎琴和中音提琴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題:它與第一主題構成對答,逐漸進入發展部分。

(4)結束部:在這一樂章即將結束時,一個平靜的但卻令人難忘的眾讚歌樂句由英國管吹出:它從弱到強,好似整個大海從海底翻滾而起,到達高潮的頂峯結束。

2、展示思考題:

(1)這些片斷分別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2)通過聽賞音樂片斷,請你説説音樂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嗎?

(3)根據你的聽覺感受,請説出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3、根據討論分析歸納: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徵(課件四)

4、完整的欣賞作品:(課件五)

音樂對於德彪西就象繪畫對於莫奈(印象派畫家)、詩歌對於魏爾倫(象徵主義詩人)一樣,首先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絕不是單純的描景音樂。他要捕捉的是詭異的光線和顏色,無常的海面與波濤,水的律動、光的閃爍、影的虛幻、風的空靈,這一切都來自他的體驗,大海究竟給他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一一都從他筆下的.音樂中流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2)展示學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記錄各小組代表發言情況,作為學生模塊結束時的評價依據。)

六、總結:

(用德彪西的一段話)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脱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裏,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誌。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七、教學後記

德彪西的《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難駕馭的教材。這不僅僅是因為作品的創作技法複雜、專業程度艱深,也因為我們過去對印象主義音樂瞭解太少、鑽研不深。然而,作為近現代的一個重要音樂流派,特別是這一流派對當代音樂又有着深刻的影響,我們再不引導學生去認識瞭解它,將會給我們的後代留下多麼巨大的遺憾?因此、即或是再難駕馭的音樂作品,我們也應當引導學生去認識、去理解。

在一般情況下,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要素、音樂表現手段去認識作品的風格特徵是比較容易的。而類似《大海》這樣的作品卻困難得多了。因為它的音樂要素、音樂表現手段並不像常見的音樂作品那樣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總是在辯證地存在與發展着的。具體到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體驗音樂的風格,而後再透過客觀存在的風格去認識、理解其音樂要素及音樂表現手段。這幾乎反而更容易些。這份教案的設計正是從這裏切入進去的。

在教學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較的方法以加深學生的認識與理解。在這裏,用德彪西的音樂《海上——從黎明到中午》與莫奈的畫《印象·日出》做比較。儘管這二者分屬於不同門類的藝術,但在藝術思想、創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處。從他們的作品中能夠找出共同的特徵。這就為學生認識、瞭解印象主義音樂的淵源及其基本特徵提供了條件。其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聆聽。僅《海上——從黎明到中午》這段音樂就在一節課中聆聽了三次。初聽時,學生對作品得到一個粗淺的、不完整的印象;復聽時,學生對樂曲的某些片斷做了深入的分析,並且對各音樂表現手段在整體欣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抓住瞬間感受;再次復聽時,要求學生較為精細地、全面地感知、體驗《大海》,進而對印象主義音樂有一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總之,這樣設計本課的教案是比較實際,也比較容易收到實效的。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瞭解、接受多元音樂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2、通過中外爵士樂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體驗爵士樂音樂的風格特徵。

3、激發學生練習爵士樂的興趣,為進一步欣賞和表演爵士樂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爵士樂的風格特徵。

教學難點:

爵士樂節奏練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組織教學。

二、導入——對比欣賞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樂”。

三、新課:

1、請大家談談對“爵士樂”的印象。

2、教師簡介爵士樂的起源,解釋“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3、常見爵士樂器的簡介。

4、欣賞《南部之子》

注意:

a樂器演奏部分以什麼樂器為主奏?(引出迪克西蘭爵士樂)

b伴奏部分強弱有什麼規律(打破傳統強弱規律)

5、欣賞《不知為何》,注意樂曲是否容易唱?(引出連續切分)

6、爵士樂的風格特徵歸納。

7、學生用電子琴彈奏音樂片段,體會爵士樂風格。

8、學生分聲部練習與多聲部練習節奏。

9、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與現狀。

10、學生即興表演舞蹈或律動。

四、爵士樂的價值及影響。

五、小結、下課。

資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並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悦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詞: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瀟灑,平時穿着打扮猶如國王一般,是當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熱愛音樂,把音樂視為生命。人們都把他稱為“南部之子”。

《不知為何》是一收由諾拉·瓊斯演唱的爵士音樂。在以鋼琴和大提琴為主的爵士樂隊伴奏下,歌聲徐緩、纏綿,曲調鬆弛、怡然、略帶憂傷。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民謠的清新韻律。諾拉·瓊斯的演唱音色優美、清新亮麗。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國黑人爵士音樂家,被稱為“爵士樂之父”。表演熱情洋溢、詼諧機智。

諾拉·瓊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稱,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樂、鄉村音樂、流行音樂等多種音樂風格。演唱專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屆格萊美大獎上獲8項提名,並獲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單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樂演唱專集、最佳非古典錄音工程專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項大獎。她史無前列地奪得了格萊美所有的四項最重要的獎項。

爵士樂(jazz)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後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併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爵士樂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音樂。獨特的音樂語言、極具個性的'靈活的音樂演奏,時而低沉憂傷,如泣如訴;時而強勁高亢,激動奔放,給人深刻的精神體驗和心靈的喜悦。

爵士音樂來源於布魯斯。布魯斯是17――18世紀,黑奴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於藍色在美國被看作是憂鬱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稱布魯斯。

拉格泰姆鋼琴音樂是爵士樂的另一個起源。它從非洲民間音樂發展而成。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喬普林被人們譽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蘭爵士樂始於20世紀初,它吸收了“布魯斯”音樂和“拉格泰姆”音樂的成分,形成一種由小號領奏的小樂隊即興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樂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它不同於以往爵士樂,在和聲、旋律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自由、大膽、隨心所欲地發揮。它強調音樂本身的強度與張力,加入大量的不協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樂融合到一起,採用印度的西塔爾琴、塔部拉雙鼓、擴音“拇指鋼琴”,以及大量的電子音響設備和打擊樂器。它一出現,就受到廣大爵士音樂家和爵士迷的喜愛。自由爵士樂隊20世紀爵士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爵士樂在我國的歷史。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現過相當規模的爵士樂演出和一些頗具水準的爵士樂音樂家。那時主要是為舞廳伴舞。80年代末以來,爵士樂在中國復興,並贏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