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音樂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音樂 / 發佈於: / 人氣:8.59K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堂音樂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

音樂教學更離不開情感,音樂教師要把情感藝術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可能枯燥無味學習變的生動、有趣起來,把抽象的音樂變的風家更加形象和具體。

作為音樂教師,情感應是最豐富的。記得有這麼一句話:要想感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以自己豐富的情感體驗去感染學生。比如,在欣賞國中一年級的第二單元《我的中國心》時,由於這個單元的歌曲是以歌頌祖國為主要題材的頌歌類型時,唱歌時候應注意歌曲深沉的情感。使學生深深感受到這類歌曲的風格特點。

課堂上的範唱範奏是發揮音樂藝術感染力,陶冶學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師的範唱範奏是否有感染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是否感情豐富的人的歌聲才是最動聽的”,“只有用心來演奏的東西才是最美好的”。因此演示好範唱對於學生感悟歌曲非常有幫助。

此外,歌曲的練習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對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唱對樂譜,感受節奏的變化等等,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加練習。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2

什麼樣的教學才是優質、有效的呢?隨着高效課程改革的紮實推進,我們驚喜地發現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你問我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合作創新”,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驚歎萬分。然而在活躍和自主的背後,也透出了放任與浮躁,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由偏重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教學中的“雙主體”互動關係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採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來增強體驗,改變學習內容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化傾向,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組織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為學生掌握。那麼,我就針對我的這節音樂課説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樂是一門以聽唱為主的一門藝術形式,首先我讓學生去學會對音樂的感受。藝術的魅力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人們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將生活實例與藝術課程相結合,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聽到的各種聲音,讓他們在課堂中模仿、表現;帶領學生到室外去“尋找聲音”、“蒐集聲音”,然後,將學生“找”到的這些聲音對應相應的節奏,讓學生來拍讀,從中感受長短、強弱、高低的藝術要素,使學生懂得藝術與生活密切相聯。其次,我還讓學生學會參與實踐。音樂課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各種遊戲、討論、表演……都少不了學生。

的身影。在親自的參與實踐中,不僅增進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的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以樂觀和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表現不同動物形象的音樂中做“學動作,猜動物”的遊戲。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作遊戲中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既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鍛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以及肢體表現的能力。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聽唱能力,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認真聽琴聽音樂的狀態,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儘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會有更多的收穫是生活的進一步昇華,從而逐步的增強學生的藝術感覺的能力。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3

在這次支教實習中,我擔任了一、三、四、五年的音樂教學工作,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拿出不同的教學本領,針對性教學,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支教音樂課堂教學反思。在此我對不同年級的教學課例作出了一些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聯想和模仿力較強,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和諧相處與合作。只要善於誘導,啟發他們潛在的能力,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就能讓孩子們融入到歌曲的學習和表演中。因此,在第5課《雁羣飛》的教學中,我以一個“情”字貫穿整個歌曲,以“優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將整節課串起來,一環接一環,採用聽唱教學法使學生首先學會歌曲,再用糾正法改正學生在歌唱中的音準問題。在學生掌握歌曲之後,我用舞蹈加深學生對於歌曲的理解,設計大雁飛的動作,激發學生表現欲。不足的地方是由於學生自控能力差,對於新鮮事物好奇,出現了課堂紀律混亂的現象,以後應在課堂管理方面多加訓練。

到了三年級的課堂,學生好奇心強,但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針對這一點,在教學中,注重營造預約、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自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的學習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教學反思《支教音樂課堂教學反思》。在《大海啊,故鄉》這一課,整堂課同學們表現積極,能按要求來演唱歌曲,得到我的教學目標。通過範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讓學生隨着音樂劃拍哼唱旋律,運用了體態律動法,讓學生隨伴奏身體律動,通過不同的形式,使學生更加熟悉歌曲。在同學熟悉歌曲、韻律的情況下,進行音樂創造活動,但是學生能力欠缺。

四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對於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在面對一種新的樂器時會非常興奮,會迫不及待地想去嘗試。正因為這樣,會出現一個紀律問題,一個人教幾十個學生,如果大家都隨心所欲亂吹一通,那就是噪音四起、嘈雜刺耳。

因此在豎笛教學的第一課要和學生交代清楚吹奏學習的紀律,將這一紀律要求貫徹到底。才能保證豎笛學習正常、高效地進行。豎笛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聆聽的習慣培養,追求輕柔的音色,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吹奏習慣和聽辨能力,進而培養音樂審美的能力。教學時儘量設計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避免機械化的教學。

五年級學生是我覺得這四個年級中沒那麼吃力的年級。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接受能力也比較強,有一定的表演慾,音樂基礎也比較紮實,但在歌唱方面,氣息、音準還有待提高,在情感表達方面少有欠缺。他們在面對比較新穎的上課形式時,好奇心會增強,更有求知慾,使他們在其中享受到快樂,陶冶情操。因此我選擇了五年級其中一個班上了一堂《青春舞曲》彙報課。整節課是比較完整的,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形式豐富新穎,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時間把控準確。但是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教態方面,教學表情、語言還有點欠缺;在教學設計方面,設計環節要合理,雖然設計豐富是好的,但要適用於整個實際課堂,要把難點解決透,面對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要及時做出調整並處理。

四個月的任教,得到了不同的教學實戰經驗和教學智慧,也總結出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進行反思,使我的教學更快地成長。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4

1、《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反思

五年級音樂課裏有一首歌是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運用京音字調,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西皮流水]的音調模式。在節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節奏形式與唱詞內在節奏規律的吻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唱腔中,對“妙”、“能”、“猜”等字的精心處理,都生動地表現了《紅燈記》中飾演女兒的李鐵梅揣測、觀察時活潑、得意的神態。這個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帶單純、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學這首歌,總會讓我對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之情。而學生在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的同時,也確實地被李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所感染。

2、《春來了》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指導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形式體會歌曲,感受、聽唱歌曲,並使學生能根據歌曲特點,靈活的創作。縱觀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活動注意學習的感悟、體驗,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突破達到教學目標。在導課中,請學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師的範唱,是讓學生對歌曲的提前感受,緊接着讓學生打三拍子的指揮拍,自由表現三拍子和跳華爾茲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內容上。同時,使學生在不止不覺中學習了歌曲,也不會感覺枯燥。

2、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雖然這首歌曲教師沒有教唱旋律,但在導課和教師的範唱以及表現歌曲三拍子節奏、相互問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層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律動中有意識的有目的學習了歌曲。

3、注重了學科的整合,如在導課中,我先讓學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課的特點。緊接着放《春來了》歌曲導課,將學生帶入到》“春天”這個特殊的情景,啟發學生説春天到了,引起周圍變化的願望。最後,請學生用貼春天圖畫、朗誦

春天詩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也將美術、語文學科的相關的內容和音樂課內容融合了起來。

4、注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體驗教學。在創作中,給學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體驗成功的機會,通過用歌曲旋律,創作夏、秋、冬之歌,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歌曲的旋律,(本節課通過學生跳、教師範唱,反覆聽、學生唱和創作時聽歌曲伴奏,學生共聽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讓學生在創作過趁中,鍛鍊了自己交流溝通、合作和觀察的能力,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體的使用也受到了恰當的效果,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考慮到從學生的興趣和認識水平出發,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充分體驗成功的感覺。

3、《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了》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有一個觀點在縈繞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課堂擁有寬鬆的氛圍,給學生以展示的空間,讓課堂成為他們才藝表演的舞台,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在音樂知識降記號教學環節中,針對枯燥的樂理,如何讓學生愛學、樂學呢?我設計了一個音樂遊戲——《找朋友》,把學過的音樂記號製成卡片,掛在學生胸前,我和他們一起表演,讓學生找出好朋友升記號。這個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形成互動的教學環境,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同學們認識了降記號,課堂氣氛活躍。

2、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歌、或舞,或盡情表現音樂,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雙響筒和串鈴來摹仿馬蹄和鈴鐺聲,還有的扮演飛馬在天空中奔跑,課堂猶如一幅鮮活的雪景圖,表現了學生非凡的創造能力。

3、在這節課中,我巧妙設疑,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如:你覺得我們唱得怎麼樣?你對課堂和老師有什麼建議?等等。這些問題激勵了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發表見解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歌曲的藝術處理倉促了些,不精細,學生的演唱情感表達不夠,應在唱好歌的情況下,再進行表演,效果會更好。

2、學生課堂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進行教育,如拿打擊樂器時,學生有搶的現象。

4、《美麗的黃昏》教學反思

《美麗的黃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進行輪唱的歌曲,學生之前未接觸過二部輪唱,是一個新事物,同時如果不具備很高的音樂素質的話,二部輪唱很難施行.唱好輪唱的兩個關鍵:第一,是學生的聽覺要既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部也能聽到另一個聲部的歌聲,另一個關鍵是教師要有準確的動作提示,讓第二聲部進入,當然學生也要知道在何處進入.並且,唱好本歌曲,學生三拍子的節奏感要

好.針對本課最主要的困難我覺得在我的這節課中完成的還算可以,因為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本身的素質其實並不高,對於三拍子的節奏感也並不很好,當第二聲部進入的時候,兩個聲部很容易相互的帶跑音調,我覺得在這個部分我的引導欠缺,第二組的進入我應該事先請他們看着老師,聽着老師幫助他們一起唱的音高,老師再進行一次示範可能效果會好一點。慶幸的是第一聲部唱的挺好,並沒有受第二聲部的影響而跑調。本課最主要的就是這個二部輪唱了,唱好唱不好是關鍵,前面的所有練習都是為了二部輪唱而準備的,我覺得學生第一次接觸唱成這樣也算不錯,他們最缺的還是練習練習多練習,再多唱幾遍就會好了,這節課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二部輪唱的實踐訓練,在認知上並未要求,所以先給他們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實踐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會好起來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學反思

整堂課的設計意在讓孩子富有興趣,富有情感地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瞭解音樂文化,讓孩子在快樂中有收穫,收穫中有快樂,讓孩子快樂中發展個性、張揚個性,做一個自信、樂觀、善於合作的人。

6、音樂欣賞課《賽馬》教學反思

課堂上,教者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對每個樂段的處理,讓每個學生思考並説一説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意境,再用肢體語言或者樂器加以表現,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7、《春節序曲》教學反思

第一.教學目標設計合理,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得當,教學層次清楚,環環相扣。教師的語言簡練,情感投入,保證了音樂課的質量。

第二.本節課注重了新課標中對欣賞課“聽”的要求,強調在音樂課中以提高聽覺能力為中心。雖然這首樂曲較長,但教師仍然設計了“整體——部分——整體”聽賞的教學步驟,保證了學生充分聆聽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樂曲的情緒,更紮實地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給學生設計創造性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教師設計了“為樂曲取名字”、“即興編歌詞對答演唱”、“用綢棒表現出音樂要素的變化”、“隨音樂自編動作表演過年的熱鬧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四.這首樂曲有四條主題旋律,教師選擇由學生聽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選擇其中一條進行視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識譜負擔,避免了單調、枯燥的知識性的學習。

第五.滲透了由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第六.教學媒體的選擇樸實無華、經濟實用。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5

打造精品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一直以來潛心研究的課題,雖然着力點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穫和見解。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我校特色學校建設的浪潮裏,我做為一名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學習鍛練自己,使我的課堂教學與新課改的要求更加接近,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在音樂的海洋裏享受着快樂。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豐富音樂課堂。在唱歌教學中,我利用上網查尋,讓學生了解詞曲作者、歌曲的創作背景,並有機會欣賞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風格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習歌曲的動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讓學生領略音樂與畫面完美結合的魅力,更深層次地理解歌曲的內涵及感情。在欣賞教學中,我製作簡單的課件將所要欣賞的歌曲與畫面串聯在一起,同學們即有了聽覺的享受又有視覺的感受,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欣賞課以單調、枯燥地聽覺為主的教學方法,使每一堂音樂課都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我在唱歌課《唱臉譜》中,上網蒐集了許多關於臉譜的知識,用課件的形式顯現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去想,產生一種直接感受。在學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揮來引導學生賞析、演唱,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傳統的教學生認識音符、掌握時值要快的多。

其次,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語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音樂雖然是一門副科,學生們不重視,但我一直不放鬆課堂的紀律管理,同學們要和上其它的課一樣遵規守紀,我也總是一副冷麪孔,需要提問回答時方可有人説話,音樂課也沒有讓學生享受它所應該帶來的快樂,所以我也一直讓同學們不敢親近。隨着自己的不斷學習與進步,讓我覺得我給同學們帶來了太多的壓力,我應該還給他們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從自己一天的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説起,給同學們説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從而引出對生活和學習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鼓勵他們珍惜現在,好好學習;然後我會微笑着面對同學們進行課堂教學,即使有的同學違反了紀律,我也會用微笑的眼神會意地一笑,同學的自尊心在受保護的情況下,接受了我的暗示;在語言上,把以往鏗鏘有力地音調降低八度,把語言親切化,這也讓我有了和同學的親和力,讓我的課堂充滿快樂和笑聲。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審美感受,是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打基礎。在《唱臉譜》在節課中我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鑑賞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認識臉譜,瞭解京劇,並區分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這節課中,我不是看學生這首歌唱到什麼程度,而是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等,看他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是否對京劇產生了興趣,是否對臉譜產生了興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臉譜興高采烈地邊演唱歌曲邊手舞足蹈,上完這節課是不是很快樂,餘興未盡,是否真正做到也在樂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學樂,樂中審美,美中提高,我想,這也是每一個音樂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實,最讓我得心應手的還是在備課這個環節,有了更多的資源可利用。在我們特色學校建設的引領下,學科之間的整合就更加緊密而貼切,這對我的備課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指引,每節課我都會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我覺得音樂這個學科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整合起來得心應手。平時我會把其它學校音樂教師的備課蒐集到我的電腦裏,然後結合我的思路,取之長,補已短,既可資源共享又有自己的特色。

反思我的課堂教學,有亮點也有瑕疵,比如:

1、在一些不愛好音樂的學生身上我找不出更好的辦法讓他們由喜愛我變得更加喜愛音樂;

2、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還應更多更好,課件的製作水平還有待於提高;

3、備課的思路還不夠寬……

我會在每一節課上認真探索,積累經驗,我相信,有了校領導的指引和自己的不斷努力,我的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6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麼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 怎麼樣才能通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説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

總之,現在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7

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授課前先講一個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然後自然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再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歌曲上來,如教小歌舞劇《小放牛》這課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説故事。然後問:大家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嗎?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課題)

在音樂課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節的,我們還能運用豐富的聯想,續編音樂故事,創造情節,發展思維。如《龜兔賽跑》。在學完以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作曲家、作詞家、創編後傳,還可以來表演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的興致自然被教師激發出出來了。

我在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首先把這首歌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從形象直觀中得到美的感受。我問:什麼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孩子們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會齊聲回答出來“星星”。我肯定這一回答後,接着就説,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美國兒歌《閃爍的小星》。當唱起這首歌時,孩子們的頭腦裏就有一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動。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歌詞。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8

今天(3月30日)早上九點,泉州市國小省級音樂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送教下鄉活動在陳埭求聰中心國小一樓多媒體教室如期舉行!

上午是現場教學觀摩,晉江陳埭求聰中心國小周華華老師、豐澤區第一中心國小黃春琴老師分別為大家提供了兩節精彩的音樂課《月亮月光光》、《採茶燈》。下午,泉州晉光國小王雪紅老師也為大家提供了一節動感十足、激情四射的音樂課《《跳動的音符——〈噢!蘇珊娜〉》。

《月亮月光光》這一課,教學伊始,周老師通過話閩南、看閩南的特色文化讓孩子們感受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接着通過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區的特色童謠,感受祖國文化的多元性。在學唱《月亮月光光》這首閩南童謠時,為了讓孩子們更形象、直觀地理解意思,周老師運用圖像示意法、學生互幫互學的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聽賞、感受、唸誦感受歌曲意境。並通過弱起節奏的認識感受弱拍輕唱的特點,引導孩子們運用優美連貫的歌聲來演唱。最後,通過讓孩子們欣賞融合鼓舞表演、器樂伴奏的新藝術形式的閩南童謠,感受閩南童謠的發展。

《採茶燈》是一首節奏鮮明簡單,情緒歡快跳躍的曲子,表現了春天來了採茶姑娘對豐收的喜悦和讀未來的憧憬。教學中,老師先讓孩子們欣賞現場民樂合奏,初步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特點,也為下一步學唱歌曲做好鋪墊;在教唱歌曲時,通過觀看視頻、講述歌詞、安節奏朗讀歌詞、看歌譜指導孩子認真學唱。並通過自制打擊樂、參與器樂演奏,引導孩子們感知、想象音樂。

《哦!蘇珊娜》這是一首輕快、活潑的美國鄉村歌曲。教學中,王老師手下選用英文原版的《噢!蘇珊娜》給孩子們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音樂氛圍,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然後,在學唱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範唱的形式以及黑鴨子合唱組合的演唱,進一步創設了輕鬆、自如的音樂氛圍。最後觀看美國西部牛仔舞蹈的片段,更直觀的創設和營造了音樂審美氛圍,使學生對美國鄉村音樂有了初步的瞭解。而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老師充分藉助本身的舞蹈優勢,運用節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通過拍手、跺腳的律動表演,以節奏為本設計了簡單的邀請舞的動作,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充分運用聽覺、視覺、肢體律動及歌唱的方式,多位體驗美國鄉村音樂。

不一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音樂課堂,快樂學習的樂園!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9

教研方法:課例分析

教研目的:

1、加強理論學習,正確認識《新教學大綱》中“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的意義。

2、提高音樂教師教學研究和實踐的能力。

3、更新教師觀念,讓音樂課堂教學達到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教研做法:

確立本階段研究課題:如何使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

老師為了針對這一課題而準備的一堂研討課《貝多芬與歡樂頌》。這堂研討課,體現了教師教學觀念的大膽轉變,令整個課堂充滿了樂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整個教學活動更是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具體剖析反思課例,有幾點可取的地方。

一、能根據需要,大膽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調整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音樂課《反覆記號、連線、連音線》。它原來的編寫意圖是:

1、重點學習反覆記號與連音線,與歌曲的學習緊密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2、介紹音樂家貝多芬,瞭解貝多芬的生平,簡單介紹他的作品《歡樂頌》。在這,教材的目的有些偏重於對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把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以及音樂家的瞭解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為了改變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法,老師大膽地把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做了調整,把重心放在對音樂家的認識和對其音樂作品的感受和學習上,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則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二、教學手段靈活多樣。通過音樂遊戲的形式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1、方法:“聽音樂(《歡樂頌》——由老師彈奏)傳遞盒子(該盒子裏藏着關於貝多芬的若干條信息),當音樂停下來時(每兩個樂句停一次),盒子傳到誰手裏,就由誰來把盒子裏的'信息讀給大家聽(如此反覆數次),。接着,老師再把這些信息分別展示在黑板上。”整個過程,不僅令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還享受到了音樂遊戲的樂趣,最重要的是對音樂知識的瞭解、記憶的深刻度大大超乎平時填鴨式教育法的效果。

2、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效。

在教授樂理知識重複記號與連音線時,教師藉助多媒體把這兩個符號擬人化,再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有趣、形象的畫面以及生動地對白頓時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結果,不用老師多費口舌,學生就能很快地把這抽象且枯燥的樂理知識牢牢掌握。

3、寓情於教

在演唱方面: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要做到姿勢正確,能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能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有表情地演唱。

誰都知道,歌唱是一種情感表白的藝術。那麼,如何才能使孩子們的歌聲充滿感情呢?這裏,教師以《歡樂頌》的歌詞內涵為突破口,讓學生明白貝多芬是熱愛和平的人,他希望人民團結起來,驅除黑暗,保衞和平。然後問:“那你們的願望是怎樣的?是不是也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團結成兄弟?”回答十分肯定。接着又問:“你能不能把這種願望在歌曲演唱中表現出來?”學生興致高漲,於是,開始認真地、充滿感情地演唱起來。教師的這種先讓學生“曉之以理”,再讓學生“動之以情”的做法,不僅有助於演唱技能的提高,還突出了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的關係,充分發揮了“音樂主要是表現情感世界”這一重要的美學特徵。當前,我國的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樂觀、堅強、善良等精神品質和高尚的情操。這種通過音樂審美活動,引領學生進入人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在音樂世界中感受並體驗人類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的教學方式將有效地推動音樂教學目的的最終實現。

4、鼓勵學生參與創作實踐

這個環節把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教師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步驟是:邀請部分學生出來表演→談談舞蹈意圖(師:“你們的舞蹈想表現什麼?”生:“……團結”)→創編舞蹈動作(師:“‘團結’除了用這個動作來表現之外,還能用別的什麼動作來表現?”)→自由表演(自由組合,五六人為一小組,表演時,要求把歌曲的內容體現出來,最後的造型一定要有意義。)→老師點評。——這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沒幹涉,也沒有太多指導,只作為一名忠實的觀眾或偶爾當當客串主持靜賞孩子們的表演。……在如此開放、輕鬆和諧、有趣的環境裏,學生的創作天份得到了充分發揮。

5、祕密武器

一台小小的數碼相機為趣味濃濃的課堂,劃下了完滿的句號。學生作為創作的主體,卻欣賞不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多少讓人感到意猶未盡,但是,當老師利用數碼相機播放出早已悄悄攝下的學生的創作、表演過程的鏡頭時,孩子們的表演慾得到了滿足,情緒更加高漲。這種教學手段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致,同時,還促進了今後課堂上的即興創作表演活動的發展,使學生越來越喜歡音樂創作實踐活動,越來越投入地參與音樂知識的學習,越來越樂於上音樂課。

教研總結:

這是一堂普通的音樂綜合課,卻又是值得探討的一節課。儘管它還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就以上幾點來説,它又有值得提倡的地方。——是什麼讓教師和學生得以同樂?是什麼讓原本鬱悶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其實關鍵在於觀念的轉變。教師不再一味地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也不再強調學生一定要聽老師的。只是創造一個歡樂、有趣、輕鬆的氛圍,讓學生學習音樂,掌握音樂,喜愛音樂。這堂課真正體現了“音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這條《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同時,也啟發了我們“如何使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0

在準備這一課時,試教了多次,也修改了多次教案,一開始,我都是由老師示範後,再由學生自己嘗試練習,但是這樣的課堂很明顯是不合格的。於是我重新分析了教材、瞭解教材內容,將教材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哪些需要老師示範的、哪些由學生自己去嘗試學習的都標註出來,然後再來設計教學,寫出大概之後,再具體的修改了幾次,最終才去試教,這次試教請了學校的各科老師來聽課,希望從他們的經驗中,從他們當中找到不足。果然,這些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最重要的是他們大部分老師都提出要我寫板書,因為自己在平時習慣性不板書,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都沒有板書過。我吸取他們給我的意見,重新修改教案、試教,最終將教案改成現在這個。

在這次的課堂中,《網絡音樂廳》比試教的時候上的順利一些,學生們也差不多都學會了,接下來是我對自己這堂課的幾點反思:

1、在引入時,我先引導學生説説喜歡的歌,並播放一首他們都喜歡的歌(吉祥三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這個引入是比較成功的,本來我設計着是播放一首兒歌,認為這樣比較適合學生,但是在試教時,感覺學生們沒有什麼激情,因此選擇了播放學生們都喜歡聽的歌來激趣。

2、這堂課主要是有兩個內容:網絡收音機和查找音樂,前者是學生們都沒有接觸過的,所以我在教網絡收音機時,是由我自己示範為主,而在教學查找音樂這個部分是讓學生先嚐試,在讓生嘗試前,我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們用“百度”搜索我規定的一首歌,而且我將找得最快的學生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們就會產生競爭意識,就會更積極的來探索、學習這個內容。但這裏有一個缺點就是有失廣泛性,搜索歌曲的方法並不只有“百度”搜索,學生當中一些能力強的學生還知道很多搜索的方法,這一點,我沒有處理的很好,需要改進。

3、最後一個重點“下載音樂”是比較失敗的,一開始我看到學生們都會下載,所以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來評課老師給我提出了建議,就是我沒有將它的重點性突出來,我回想了一下,的確,下載音樂也屬於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但是我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是一筆帶過的感覺,重點不夠突出。

4、在整堂課中,我很重視能力較弱的學生,因為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就會學會,並不需要你特別的去關注,但是能力弱的學生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是兩、三個人一台電腦,於是在指導他們學習中,我不時的強調讓能力弱的學生多練習、多操作,而且還請能力強的學生在旁邊指導能力弱的學生,這樣能力強的學生在指導的過程中自己也鞏固了學習的內容,而能力弱的學生也學會了如何操作,這樣各個方面的學生都能很好的進行學生。

5、在教態方面我自己認為是比較親切自然的,但是我忘了這一堂課是音樂廳,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可是我自己卻從來沒有表現出激情,讓聽課的人感覺我和學生格格不入,評課老師説的不錯:教師在課堂上要當表演者。只有自己投入了,學生才會更投入到課堂中來。

在上了這堂課後,我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我在今後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並且要不斷深入的鑽研到教學中去,使自己不斷進步,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1

《小事情》這是一首美國童謠,三四拍,結構單純,和聲規整,由兩個樂句構成,流暢起伏的旋律,舒展的節奏,給人純潔、寧靜的美感。

教材中的第二句反覆一次並且加入了二聲部,運用了合唱的形式,很好的表達了歌詞的意境,使人產生“匯合”、“宏大”的感覺。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讓學生知道並且抓住三四拍的韻律感。並且唱準歌曲連音線部分的演唱。六拍的時值要唱準劃準。在演唱的同時要注意強弱的演唱律動感。

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學習了兩種演唱形式,讓他們自己去發覺哪種演唱形式更貼近“小水滴匯聚成大海洋”這句歌詞。三部輪唱與合唱他們更喜歡輪唱這種演唱形式,一節課在他們的歌聲中較完美的結束。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2

《對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國北方廣泛流傳的一種小調。通過讓學生學習歌曲《對花》,學習手絹舞,從中瞭解華北民間音樂的地域風格色彩,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理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來演唱歌曲《對花》。本課的兩個音樂知識(對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學習我放在唱歌的教學中,一方面,我要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活動中去進行對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兩個知識點與對花調的風格形式緊密相關,如:曲調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現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裝飾,演唱是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風格,就必須唱好上滑音。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體會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運用手絹舞這種形式表現歌曲《對花》。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創編歌詞、進行表演。所以在介紹手絹舞時把舞蹈的要求講的清楚,使學生易於接受,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在創編歌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數,瞭解一年四季花開的自然生長規律,瞭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張冠李戴。在示範是還可以提到“反對花”即由冬季對起倒攤到春季。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式想問題。

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學做為重點,從舞蹈導入歌曲時我啟發學生説説用什麼演唱形式表現愉快的心情,讓學生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而導入表演唱和對唱,層層深入,引入歌曲《對花》。在這個環節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的巧妙設計在上滑音演唱時教師讓學生髮現樂譜上的記號,從而講解上滑音,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演唱加深學生對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動活潑表現出來。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感覺自己對本課的一些設計聽、唱、跳、創編等環節中都與以往設計類似,所以在唱歌環節的設計上,我採用了分句對唱的方法。在設計本課的導入時,我也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遊戲法,情景導入法、師生表演法、等等,最後我採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手絹,讓常見的手絹花出示起來比較新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師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基本動作、學習歌曲、創編歌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課學習河北民歌,讓學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間舞蹈,弘揚了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體現新課標“弘揚了民族音樂”的新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我還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表情還不夠,情緒不夠,沒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不能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太平穩。在語言組織表達上要更親切更有趣,示範時要表情更豐富,表演時要更誇張到位,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出來。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3

新學期一開始,學校裏每個老師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準備制定教研組計劃、帶隊計劃、教學計劃、教案、課件製作等等,我們合唱團更是抓緊時間進行訓練。與此同時,教育局領導的常規督導組第二週就來我校進行了教學工作檢查。

我們音樂組楊舟老師第一節課,上了二年級教材第二單元:《綠色祖國》之《小樹快長高》;在大課間時間,專家們檢查了我校合唱團的訓練節目;第三節課時間,我上的是一年級教材第三單元:《農場的早晨》之《母雞叫咯咯》。在總結會上,專家的評價是學生常規訓練很好,教學準備充分,課件製作合理有效,課堂調控能力不錯,學生音樂素質較好,整體反映出老師們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活動開展有序。同時也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建議課堂上的訓練還可以多增加一些內容。

不久,雨花區教研室又組織音樂老師聽了《奧爾夫教學法》的講座。講座的老師説明,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代世界著名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培養全人格發展和創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得到世界各國同行的高度讚譽和喜愛,更深得兒童的歡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自80年代初,這種學校音樂教育體系被介紹到我國,由中央音樂學院承教發展,迅速傳播開來,對我國音樂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內容有:聽力訓練;節奏訓練(打擊樂器奏法及應用);律動訓練(聲勢、形體、遊戲等訓練及應用);語言學習(作為音樂語言教學訓練及應用);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奧爾夫器樂的練習(節奏、音條樂器、豎笛、鍵盤訓練)。

聽完這次講座,對我觸動很深,由此結合講座的內容,我認真地對低年級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如何在課堂中開展有效地訓練,既能增加學習時間和內容,又能讓孩子們喜愛呢?奧爾夫的教學法給予我很多啟示呀。

我們教師都知道,低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那優美的旋律,羨慕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融合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遊戲等之中,學會“聽”音樂,聽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學習簡譜,就很容易上手。同時還可以利用創編旋律的方法來提高音樂感受能力。

在聽《奧爾夫教學法》課例展示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想到如何讓低年級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動”起來,“綜合式”、“即興式”學習音樂。卡爾·奧爾夫強調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音樂,他還發明瞭一套“元素性”奧爾夫樂器,同時利用人體各部位可以發出的聲音來參與演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全沉沁在一種遊戲般的快樂之中,他們不知不覺地接受着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我的音樂教學生涯已有27年,現在的我對奧爾夫教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它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國小音樂教學採用奧爾夫教學法是十分適用的。堅持此種音樂教學方法,學生們的音樂素質將會得到更好的發揮。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4

本週作為剛剛進入教學階段的第一週,在教學上發現了很多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們對於樂譜知識非常薄弱,之前沒有得到樂理知識的組織性學習。對於樂理知識也非常不感興趣。對此我認為,學習音樂一定要從樂理知識入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學習音階,不練習節奏,不掌握樂譜的唱法,就不能真正的學會如何唱歌。鑑於學生樂理知識比較薄弱,會在每節課或多或少的傳授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

第二、國中學生對於音樂的學習興趣不在課本,而在課本之外的流行音樂。這一點是所有步入青春期後的學生的特點,特別是八年級學生。流行音樂固然是音樂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音樂始終經久不衰,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多年,依然會被人們廣為傳唱。因此在課堂上,我還是會以教材為基本點,以民族歌曲和世界名曲為舞台向大家展示音樂的魅力。

音樂不光是歌唱,還有欣賞,還有展示。如何鼓勵學生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勇敢的面對觀眾唱出動人的歌聲,是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對此我會鼓勵學生多多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15

《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提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趣味、直觀形象的音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音樂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創設多種情境,調動學生進取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自願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去感受音樂的真諦,體會音樂的魅力。

那麼,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呢?我就粗淺地談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遊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國小生活潑好動,遊戲是他們的重要生活資料,如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到課堂之中,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對所學資料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就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根據這一教學規律,教師可利用教材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進入音樂王國,領略音樂知識的樂趣和奧祕。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用d、r、m、s、l、五個音進行簡單的旋律創作時,設計了一個“小蜜蜂”採蜜的遊戲。請一位學生戴上寫有“d”的蜜蜂頭飾,其他四位學生則戴上寫有“r、m、s、l”音符的頭飾,遊戲開始時,花圍成一圈,“蜜蜂”任意去採花,被採的花跟着“蜜蜂”出來,再由“蜜蜂”供給節奏,如此反覆,構成一個樂句。最終讓學生自我唱一唱,評一評,改一改。實踐證明:富音樂知識於充滿興趣與生機的遊戲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創作不再枯燥,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主動、學有所成。

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造動機。

亞里斯多德説:“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又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構成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誘發創造動機。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請客》時。這首歌有三段歌詞,客人分別是小貓、小狗和小雞,學生很容易唱會。為了鼓勵學生進一步創編,教師隨即問:“小熊過生日還邀請了其他許多的動物,大家猜一猜還有誰呀?”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七嘴八舌地説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個小動物,自我創作一段歌詞,唱出動物歡樂的心境呢?”於是大家一邊唱一邊做動作,興趣高漲。經過這一環節的誘導,設境引情,誘發了學生的創造動機。在這種創編慾望的驅使下,學生的創造力不斷被激發出來,創編得像模像樣。並且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獲得的語言既豐富,又牢固,這是單純的語言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三、創設探索情境,強化學生自主感悟。

音樂課程改革十分重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音樂課堂則是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場所。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更應把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允許他們大膽設想,敢於質疑,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獨特的見解。所以,創設一個個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擊樂器創編不一樣的聲響》這一課中,為了激發學生創編的興趣,增強感受力,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欣賞樂曲的情境:讓學生聽了幾首不一樣風格的打擊樂樂曲,感受不一樣的打擊方法所發出的不一樣音響效果。然後讓學生利用各種塑料空瓶來進行音樂創作,學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躍躍欲試,經過模仿和自我的實踐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種不一樣的方法。之後讓學生自由結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運用不一樣的打擊方法,創編一組音樂來表現一個主題。這時,學生十分活躍: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來表現颳風;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現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來表現下雨;還有用吹、捻、打的方法來表現火車啟動和進站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掘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經過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與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雖然有的同學表現的不太完美,但他們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這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新課的教學從“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轉變為學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羣言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也促進了同學間的合作交流,為學生的創新供給了天地。

四、創設生活情境、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所以,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

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經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並鼓勵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因為溝通音樂與生活的聯繫,不僅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生活中的音樂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音樂是無處不在的,並且學生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動手實踐本事也得到了培養。

例如:在執教《粉刷匠》一課後,我讓學生開展創編其它勞動情境和歌詞的拓展活動。首先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做過那些勞動小能手,學生紛紛訴説:有值日生、掃地、拖地、洗衣服、疊被子……。之後我就鼓勵學生伴着《粉刷匠》的音樂,創編一個自我勞動的情境,學生興致盎然的活動開了,有的模仿掃地、有的模仿拖地、還有的模仿洗衣服、疊被子等,勞動場面真是熱火朝天。有了這些體驗後,我就讓他們把自我的勞動成果唱給大家聽,頓時那些創編好的同學紛紛站起來進行了表演唱。學生在表現和創造活動中得到了豐富的勞動感受,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整個課堂完整而又充滿了生命力。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音樂的無處不在,感受到音樂的樂趣與作用,對音樂產生親切感,體驗到音樂的價值。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能夠結合教材、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創設其它的各種情境。例如:講故事、猜謎、欣賞插圖、舞蹈、多媒體畫面等。但無論怎樣都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使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不斷增強學生理解和應用音樂的信心。

烏申斯基説:“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環境挖掘,給學生創設各種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地走進音樂,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盡情探索,讓課堂充滿魅力、靈性、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