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音樂

音樂課後反思彙編15篇

欄目: 音樂 / 發佈於: / 人氣:4.5K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課後反思彙編15篇

音樂課後反思1

昨天,我們帶領小班的孩子們進行了一趟音樂遊戲的課程,這次課程的主題是小老鼠吃米,其中主要的人物是小老鼠和小貓,我們都知道,《小老鼠吃米》這首歌曲是音樂遊戲,非常滑稽和好玩。在活動中,孩子們都會唱歌曲,但是為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複習歌曲時,我採用了幼兒唱,老師繪畫的方法進行,從而引導幼兒説出歌曲中唱到了誰,有什麼特點,由於是小班的幼兒,孩子們對小老鼠的特徵説的不是很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充分的去説,結合圖片讓幼兒去説出老鼠的特徵和引導幼兒去模仿小老鼠走路。

活動一開始的時候我引導孩子們先學習並大膽創編小老鼠的基本動作,引導孩子們大膽表現、大膽回答。接着就是一起理解學習歌曲的內容,孩子們在並遊戲邊學習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內容。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們分批扮演小老鼠和小花貓來進行搶凳子的遊戲,孩子們興趣很高。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孩子們在遊戲中興趣還是十分的高漲的,但是在最後一個環節中,由於幼兒第一次接觸角色遊戲,再加上扮老貓的老師的動作幅度小,所以孩子們沒有感覺到角色遊戲的快樂,孩子們也沒有進行嘗試,這是這節遊戲不出彩的一個方面;想象孩子們會更加喜歡這個音樂遊戲,也可以使整個遊戲更加有樂趣。

反思:通過活動我知道了音樂遊戲多種多樣,有純粹在歌聲中活動的,還有純粹在樂曲聲中活動的,有些是有情節、有角色的音樂遊戲,內容繁簡不一,然而小班幼兒年齡小,一切從興趣出發。興趣能誘發幼兒學習的動機,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另外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音樂遊戲時與同伴交流情感,孩子們在這種耳鬢廝磨的互動中還可以建立信任、瞭解和友誼,形成一個相互學習、開放的學習環境, 因此音樂遊戲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具有特殊作用。

小貓和小老鼠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兩個動物形象,幼兒很喜歡,尤其是出現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孩子們更是對小老鼠的聰明、可愛形象喜歡的不得了,因此我選了這個音樂遊戲《小老鼠吃米》,在這個音樂遊戲中,我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出現遊戲規則,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極高的興趣,掌握遊戲。

音樂課後反思2

小班的音樂活動好久沒有親身體驗了,好久沒有嚐到小班孩子們甜美的聲音了。今天的網上音樂觀摩活動讓我震撼:一首老歌《小蜜蜂》的旋律在嚴雷老師的創編下,變成了一首熟悉簡單好記又贏得大家喜歡的快樂禮貌歌;多次的演唱形式,採取了不一的角色出現,還運用了各種不一的聲音,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特別是那漂亮的課件製作和課件運用的效應,讓我羨慕不已、五體投地。可見,嚴老師她善於挖掘音樂元素,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了如指掌,並在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不但創設音樂環境,還在活動中營造自由、輕鬆的音氛圍,讓孩子在音樂環境下加強音樂的感染力,針對個性積極調動幼兒參與性,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到音樂活動的快樂。

一開始,以一座房子引出,讓幼兒説説覺得會是誰的家,對於孩子們的答案並沒有肯否,而是採用走近點去看看邊慢慢放大房子,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到熊的圖案,從而使他們自己肯定是小熊的家,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也增強了信心。

接着利用課件讓幼兒觀察有誰來小熊家做客,通過小動物來做客的情境,讓孩子們在看看、説説、動動中熟悉了旋律,還調動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在學唱中都是以角色的身份來練習,首先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媽媽,接着熊寶寶,然後是熊爸爸,最後分角色來演唱,孩子們在一次次扮演角色中一遍一遍快樂的學唱着,雖然是反覆演唱,但由於每一次的要求不同,在情境扮演中學唱,所以孩子們至始至終快樂的演唱,最後以一首活潑有趣的音樂律動中結束。

從這次觀摩活動中,我感悟到要想上好一次音樂活動,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個性,愛唱愛跳是幼兒一種語言,過去我們的教學活動大部分老師都是以老師教,幼兒以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的演唱,讓孩子機械的練習。在這種情境下孩子們就失去了對音樂的想象、理解,根本不能體驗情感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以後的音樂教學中,不但要創設音樂環境,激發興趣,還要做到融入孩子們的世界,做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

音樂課後反思3

這次音樂活動,教師能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選擇孩子熟悉的汽車開展活動。各種新奇有趣的“怪汽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激發起他們參與和探索的熱情。整個活動的學習內容在音樂和遊戲中融合於故事情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總體説來有一下幾個體會:

1、層次分明,逐步遞進

本次活動一共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説説、唱唱變出的《怪汽車》。第二個是知道汽車的主要特徵,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教師用已有經驗引導孩子們感受音樂,引出故事。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然後,利用情景結合動物圖片,學習歌曲。在這個環節中,用遞進式的提問,幫助孩子們記住歌詞。同時通過動作的模仿,使孩子們理解不同的汽車部位。動作與歌曲結合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此次活動從過程的設計看,教師都能緊緊圍繞目標,創設有趣的情境,一環扣一環,自然展開,豐富的內容貫穿整節課,從而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唱唱、玩玩的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聲音進行表述,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有助於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較好地完成了教學內容。

2、遊戲主導,音樂滲透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用了有趣的多媒體動畫,這個很快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將他們帶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用幫助小動物想辦法,自己開怪汽車等等情景,讓孩子一直參與其中。同時老師不斷的開放性的提問,如“請你們幫小動物們想想有什麼運水果的好辦法”,讓幼兒大膽想象,並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在歡快的音樂旋律中開始,而歌曲《怪汽車》則作為載體,在活動中反覆出現,以此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編唱,調動多種感官表現怪汽車。教師讓孩子在遊戲情景中多聽、多感受音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這對學習歌曲是很有幫助的。感受旋律教師也採取了多種形式,如完整示範,聽音樂示範等等,讓孩子們在感受、思考、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將歌詞填進樂曲中,嘗試演唱。

活動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師課堂上的主導的比較多,在創編階段拓展不夠,如果能在仿編時教師示範把握好度,不能侷限孩子們的思路,阻礙孩子們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或許我們能看到更多的孩子達到哪種水平。我覺得可以再提供部分水果圖片,給予孩子們想象的支撐,或許孩子們的表達會更好。

音樂課後反思4

在這次藝術共同體活動中我上了一節中班音樂活動《雪花和雨滴》。在接到這個歌唱教學的任務時,首先思考:我怎麼樣讓孩子喜歡去唱歌,能從中體會到唱歌的快樂,能夠粗淺的感受到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麼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能夠比較流暢,而沒有刻意教授的痕跡?所以以此為前提,將活動的設計分為了三個部分:導入、展開、結束。

在導入部分,通過冬天的歌曲《聽》作為發聲練習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課,在前面的創編小雪花從天空中飄下來這個環節,既符合活動的目標,又讓孩子能感受到歌曲優美的旋律,通過碰鐘很簡單的區分了樂句,也發揮了想象,變幻了不同的動作,但是在這個環節原先是兩段自由飛舞,但是一時疏忽少聽了一段音樂。

在展開部分,孩子學唱歌的這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我設計了從“?”入手,出示簡單的圖譜,一步步的深入,這也是一個理解歌曲,分部教學的一個過程。接下來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對唱,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分組唱、創編動作演唱等等讓孩子很有興趣的學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礎,小雨滴就比較容易進入。

最後結束部分,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過這次的上課,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掩蓋的。雖然歌唱並不是我的特長,但是課堂是發展孩子能力的場所,不是老師表演的舞台。老師們來聽你上課,不是來聽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師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動中能力發展了,而且還很快樂。在專家老師給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後,雖然對於修改的結果底氣不足,但是心中有一個想法,就是願意去大膽的去嘗試,哪怕失敗也無所謂。這次活動給我帶來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感謝它!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為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讓孩子們學得不到位。

1.反覆聽音樂。

這個音樂節選自屠洪剛的《中國功夫》,不過作了很多的修改,音樂的節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唸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歌詞和歌曲的長度,歌詞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較難的部分都修改過了,很適合孩子的學習。我之前也是對這首歌的歌詞不太熟悉,因為磁帶上的歌曲變了以後,我就反覆聽歌曲,分出間奏和幼兒表演的部分,這樣我就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們哪裏做什麼動作,再讓幼兒來分辨。

2.降低動作難度。

我看了書本上的動作以後,我決定自己改動作,並去掉變換動作的環節,因為我覺得孩子們第一次練習,不需要那麼多的內容,只要孩子先掌握這些內容,換動作可以到下午的音樂遊戲中進行。我自己改編了幾個動作,反覆做了幾遍後,能跟上音樂節奏完整的一套下來很順手,就決定這樣教。

3.變換上課的角色。

剛開始看碟片的時候,孩子們是目不轉睛,等到了我練習的時候,就有好動的孩子要跳出來了,我一看,不行,馬上改變上課思路,我就説成自己是師傅,我要選功夫練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們看我演習一套動作很有架勢後,聽我口氣還嚴肅,所以好動的孩子立馬就收住了,個別還在動的,我就馬上表揚幾個能幹的孩子,告訴大家我決定收誰做徒弟,這下一來,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連幾個嗲嗲的女生也開始了她們的花拳繡腿,音樂一放,還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時間把握恰到好處。

時間把握不準一直是我上課的一大弱點,這次的課堂正好把握準了,回顧一下,還真的是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中的靈活機智讓自己體驗了一回成功。

結合這堂課,我反思本週的其他活動,上的比較失敗是健康活動,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隨堂課也要像公開課那麼精心準備,下足功夫,就能相應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保證讓孩子在每堂課上獲得一定的信息量。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實行的。

音樂課後反思5

一、活動取材:

幼兒園音樂遊戲活動具有生動活潑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形式,很容易吸引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們在玩玩樂樂中能夠使他們愉悦身心。喜羊羊這個角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而又熟悉的,用孩子喜歡的動物角色吸引孩子.在環節設置中提高能力。因此,幼兒園音樂遊戲活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次活動《羊村生日會》是由體育遊戲《搶椅子》演變而來,前段音樂愉快、歡暢地去吃蛋糕,當搶椅子時,音樂則是非常非常緊急,兩段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於小班班孩子來説比較容易好掌握,活動設計是我以喜羊羊過生日聚會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小熊來吃蛋糕紐着走路,後來來不及就趕緊跑搶到椅子的才能吃到蛋糕森林,沒有搶到椅子就自己回家,讓孩子在情境中感受音樂遊戲的樂趣。

二、環節設計:

“羊村生日會”這個遊戲就是在搶椅子的基礎上新生成的一個音樂遊戲,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玩搶椅子游戲是用小鈴,小鈴敲得快幼兒跑得快,小鈴敲得慢跑得慢,這次我選取了一段小熊紐的音樂,寶寶們一邊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路,一邊繞圈,音樂節奏快時快快走,慢時慢慢走,當音樂停時迅速地找到一把小椅子坐下。在這個音樂遊戲的過程當中,不僅讓寶寶們掌握了節奏和韻律,也感受到了集體遊戲的樂趣,在搶椅子的遊戲過程中也發展其反應能力和快速動作能力。

三、流程反思:

活動進行後,對自己的活動也有一些思考:

(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反思:我以喜羊羊過生日,喜羊羊買了一隻大蛋糕,小動物都想來吃這塊大蛋糕,播放音樂聽聽有誰來吃蛋糕了?引導幼兒説出是小熊,我準備的小熊頭飾過早地出示,以至於牽引着孩子説出教師所要的答案,課堂上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回答,不要太過牽引。這樣會死板地跟着教師的教案走,課堂就不活了。

(二)第二環節:傾聽理解音樂做動作。

活動中我分了兩段音樂讓幼兒傾聽理解,在讓幼兒模仿小熊紐着去吃蛋糕的時候,孩子們都走到蛋糕那裏堆成一堆吃蛋糕,小班的幼兒對於蛋糕的興趣太有誘惑力,這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以至於第二次讓他們學着紐着,又紐到蛋糕那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三)遊戲:小熊搶椅子。

1.在設計搶椅子時,我想:平時,我們總是告訴孩子要友好謙讓、相互合作。但是平時我們玩搶椅子游戲中的勝利者只有唯一的一位。於是我在讓孩子們玩遊戲時沒搶到椅子的只有一位幼兒,而不是競爭到最後,小班音樂遊戲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如果競爭到最後的話時間太長了。

2.在第一次遊戲時我也參與到了幼兒的遊戲中,讓他們學會遊戲,第二次和第三次遊戲沒有參與只是用鼓勵的語言讓遊戲大膽表現小熊紐的動作。

3.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自己連接的音樂不是很好,快慢兩段音樂中間有空隙,導致幼兒聽好第一段音樂就坐下去搶椅子了。

4.音樂中最後的那個搶到椅子坐下去的點沒有扣住。音樂遊戲中我們較常見的就是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本次活動中小熊出現的那段音樂則是非常有節奏性的,需要孩子按照節奏走路,這點孩子們都會了。但是音樂中最後的那個搶到椅子坐下去的點沒有扣住,後來遊戲時個別幼兒還不會聽坐椅子上的音樂,所以活動的難點沒法突破。所以教師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要及時提出要求,才能圓滿的完成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我深刻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周全,準備工作要充分,包括受場地的侷限的變數。要在活動中本着以幼兒為本的思想,幼兒就一定會在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悦。一節遊戲課看似簡單,但要上出質量上出效果,則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備課和有效的組織。因此,任何活動課只要用心去組織,精心備課,一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6

這節課中涉及的歌曲是早於學生出生時創作的,他們所學唱一些經典唱段也只是通過現如今的電視廣播媒體或長輩們的口傳心授而學會的,因此他們不可能完全體會到當時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創作意圖和創作背景;再就是考慮學生偏愛流行歌曲的程度遠遠超過這些經典的老歌,基於這兩點考慮,我用從選材、設計課堂步驟、提前下達預習、表演任務和教法(採用聆聽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拓展思維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等,使得這節課能夠順利地完成,並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從課堂反饋的結果看,基礎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教學的教學目標也都基本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充分發揮,雙邊配合十分默契;同時課堂教學調動了不同特性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

音樂課後反思7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2.能邊聽音樂邊看指揮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體驗與教師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雷神》音樂、《雷神》圖譜、鈴鼓、碰鈴、響板、沙錘、大鼓。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

師:這首樂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

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感受、表現樂曲。幼兒隨音樂在教師的語言暗示下,完整的用動作表現音樂。

師: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用自己喜歡的身體動作來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

3.分段出示《雷神》節奏圖譜,根據圖譜節奏,引導幼兒邊聽邊用身體動再來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1)師:聽第一段音樂可能發生了什麼,你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來表現?教師依次出示圖譜,幼兒依次用動作來感受、表現不同部分的音樂旋律。

(2)幼兒嘗試跟隨音樂看圖譜用動作表現音樂。

(3)分聲部做身體動作,為打擊樂器做準備。

4.引導幼兒為《雷神》樂曲自主進行配樂。

師:小朋友聽一聽、想一想,你覺得在樂曲的什麼地方適合用什麼樣的樂器來進行演奏。

重點引導幼兒聽樂曲的過渡部分,下雨打雷部分,引導幼兒聽音樂適合用什麼樂器。

5.幼兒嘗試和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1)幼兒初步嘗試用樂器進行演奏。

(2)啟發幼兒討論在合適的地方加入大鼓,突出樂曲中雷神的形象。

(3)加入大鼓,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演奏。

(4)交換樂器。幼兒專注看教師指揮進行集體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的樂趣。

6.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表演區用樂器繼續進行演奏。

《雷神》課後反思

《雷神》這節節奏樂活動的設計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循序漸進中自然的感受理解音樂,然後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到最後的用樂器演奏音樂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在本節的音樂節奏樂活動《雷神》中,樂曲極富感染力,節奏感強。我同時運用故事情境與樂曲相結合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藉助圖譜幫助幼兒更進一步的感受理解音樂的旋律與節奏。當幼兒熟悉樂曲後,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愉悦的身心體驗以及美的享受,從空手演奏到合作演奏再到交換樂器演奏,在多層次中支持幼兒的身體表現。

本次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大部分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充分感受了音樂並演奏了樂曲。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幼兒的發展存在着個體差異性,在演奏樂曲活動中,節奏感強的小朋友就會更容易的投入到活動中,但一些開小差的小朋友就更慢的融入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我也應該嘗試讓幼兒來擔任指揮,在後續的活動中,我會充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

音樂課後反思8

遊戲意圖:

對於幼兒來説遊戲就是他們生活和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更是注重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活動,音樂遊戲的開展更加真實的體現了遊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遊戲經驗:

幼兒能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遊戲材料:

鋼琴、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光盤。

區域規模:

設一個區,5至6名幼兒。

遊戲指導:

1、幼兒跟隨鋼琴學唱歌曲,熟悉歌詞。

2、鼓勵幼兒創編動作,進行表演,體會律動的滑稽幽默。

3、做律動時,歌詞可説白。

遊戲過程:

1、第一段:在唱到“大耳朵”時,幼兒將兩手放在頭上做豬耳朵狀。

2、第二段:在唱到“切西瓜”時,幼兒隨節奏做切西瓜的樣子。

3、第三段:在唱到”吃西瓜”時,幼兒將兩手放在嘴邊做吃西瓜狀。

4、第四段:在唱到“哎呦呦”時,幼兒倆手捂肚子做肚子疼狀。

活動反思: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模仿提高幼兒能力,幼兒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遊戲,它藴涵着意味深長的教育內涵,一節好的音樂遊戲活動,是把娛樂、運動、學習融為一體,是有利於促進幼兒的各方面良好發展,讓幼兒玩得健康、玩得快樂、玩得有意義。

音樂課後反思9

今天一年級的第一堂音樂課,我們學的是《你的名字叫什麼》,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我就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在坐得最好的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這一豎,引得其他小朋友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課的一開始,我對孩子們説:“以後,你們的音樂課,就由我來做你們的音樂老師了,你們想認識我嗎?”“想!”,“既然我們上的是音樂課,那麼,老師想通過音樂的方式來介紹我自己,你們可要聽好了,我叫李老師,我叫李老 師!(同時,在黑板上板書節奏:** *下面,我想認識一下我們的小朋友,那麼你能不能學着李老師,用音樂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幾雙小手高高舉了起來,我叫起一個學生,輕輕對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麼?”她高興地拍手説:“我叫** *,我叫** *!”。

於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麼》的最後一句對她説:“你的名字真好聽!”同時,獎了她一個笑臉,這下,孩子們可激動了,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經過一番“開火車”後,孩子們基本上把這首歌曲在無形中學會了,接着,我對學生説:“因為我們上的是音樂課,以後我們就要用音樂的方式來進行上、下課問好,你們想學嗎?”“想!”一聲高過一聲!忽然有個聲音説:“哇,音樂老師好厲害啊!”當我們經過比賽、遊戲等過程學完上、下課問好及“靜坐”音樂後,我們的下課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來了,課後,有幾個孩子跑來對我説:“李老師,你真厲害!”呵呵……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語”,竟讓我一下子有點“飄飄然”了!

今天的音樂教學真得讓我很快樂!

音樂課後反思10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為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置,為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為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置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為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為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為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

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美。

我們都知道,藝術活動須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現機會。《花兒與蝴蝶》中教師按新《綱要》要求,為讓每個孩子都有動腦、動手和表演的機會,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類:剪刀、鉛筆、水彩筆、膠水、固體膠、膠帶、別針

材料類: 白紙、彩紙、亮紙、舊掛曆紙、舊報紙、硬紙板、皺紋紙、舊紗巾、絲巾、圍巾;各種顏色的線等

在進行美工活動時,每個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浩瀚好畫畫,就畫個漂亮的蝴蝶,做個頭飾戴上;小坤就用皺紋紙做個美麗的花環;亞雯呢,就拿紗巾別在兩隻小胳膊上,扇動着“翅膀”飛來飛去;思雨喜歡摺紙,於是就用彩紙折了蝴蝶背在背上......孩子們臉上掛着開心的笑容,專注於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沒有一個孩子在打鬧,沒有一個孩子不歡樂。

由此看來,美工活動確深受幼兒的喜愛,而且意義重大,對於發展幼兒手、眼、腦的協調性、手的靈活性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須依靠物質材料,與材料的接觸過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感覺經驗,通過改變材料表達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師往往不忽視這一教育契機,不辭辛苦為孩子準備種類眾多,數量夠多的材料,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玩玩做做中,學到知識,開發智力。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表現的機會。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美昭然於眾。教師愛孩子,那就關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好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不同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反思:

《花兒與蝴蝶》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一個“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這許多“美”的畫面之後,卻殘留了一個不能稱之為“美”的場景:

製作完成後,是孩子們的表演,然後整個活動結束,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離開了活動室。室內一下子靜下來。桌上有零亂的物品,地上到處是紙屑、殘頭等,一片狼籍。

看到這個場面,你能説這是美嗎?只是一個小小的忽視,卻在人的心裏留下了一絲陰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卻輕易放過了一個美的教育的良機。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內容應有機聯繫,相互滲透。藝術教育也應與其它各科教學相融合。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契機,不時體驗教育的價值。

如《花兒與蝴蝶》,當活動結束後,可引導孩子收拾整理好用過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讓活動室重歸整潔。這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教育契機:

1、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及愛整潔的習慣。

2、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勞動本身就是美。

3、增強了愛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感受環境的美感。從這裏我們看到,幼兒園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輔,緊密結合。對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侷限在藝術活動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無處不存在,我們要勤于思考,善於挖掘,讓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區別,讓他們喜愛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意識到並彌補不美的事物,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伴隨着他們和諧健康地成長。

音樂課後反思11

音樂活動結束後,我認識到我雖然把整堂課的內容都上了下來,但是在過程中沒有完全投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沒有完全放得開。

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我的教學步驟錯了一步,導致最後幼兒理解這首音樂的效果不是太好。當我將掛圖拿出來,邊放音樂邊解釋故事,一遍結束後,我就急於將動作加入到音樂裏,其實那時候幼兒還沒完全掌握音樂,只有個別音樂感較強的幼兒能夠跟上音樂做動作,知道哪些音樂是表現大象的,哪些音樂是表現蚊子的。所以當我請幼兒來分角色表演的時候,都是我在一旁提醒幼兒什麼時候蚊子的音樂開始,小蚊子應該出來,什麼時候小象音樂開始,小象應該出來。到了快結束的時候,我又將掛圖和音樂結合解釋了一遍,其實這一步驟應該放到前面去,能夠起到加強幼兒對這個音樂的理解,但是我卻把它放在的結尾,導致這一步驟沒起到作用。

總之,這一次的音樂教學活動讓我懂得教學過程不能錯一步,不然會影響全局的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12

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課堂氣氛就會出現冷場,更不用説音樂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來説一説如何有效的識譜:

在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會用今天要學的歌曲的音樂,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一些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並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音樂課後反思13

《啊!朋友》這一課我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上課,反思,再上課,再反思,這看似枯燥的過程,卻使我受益匪淺。按教學的流程,反思應分為三個階段,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我覺得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二次備課。我在拿到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這一課時,首先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並根據新課標精神采用一些適合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並理解歌曲《啊!朋友》,並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開始,我設想了兩套教案,一套是以電影《橋》為線索,讓學生欣賞電影中主題音樂出現的各個片斷,並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體會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第二套教案是讓學生欣賞同一電影片斷,但是一個是沒有音樂的,一個是有音樂的,以此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經過我的反覆思考最後我採用了第一套方案,因為我不但要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還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重要性的同時體會音樂,畢竟音樂課是要以音樂性為主的。經過我自己在教學前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上這一課時,目標更加鮮明瞭,目的也更具體了,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消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

音樂課後反思14

很高興參加鎮江市幼教“藝術教研協作發展共同體”

教師歌唱教學賽課活動,感謝組織者給愛好音樂教學的年輕教師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感謝評委老師給予詳細點評,讓老師在日後教學過程中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感謝丹徒新城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的付出。

此次賽課活動倡導“以基礎課程為着落點,注重歌唱教學的學科特點、促教師內涵發展”的理念,我在大班的綜合活動叢書中選擇了歌唱活動《綠色的家》,這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反覆的演唱這首歌曲,從大的框架上歌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主歌和副歌部分。歌曲中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歌曲活潑、輕快,同時歌曲中有兩句話還用了二度模進的寫法,主歌歌詞中述説了大樹和小鳥之間的親密關係,副歌分為兩句話,在輕快的沙沙沙聲中體會兩句不同的旋律走向。通過自己對於歌曲的理解,我的教學目標定了三點:

1、學習用輕快、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準附點節奏、切分節奏。

2、嘗試仿編歌曲。

3、體會小樹和小鳥之間的親密感情,瞭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首先是通過《快樂的小鳥》教師扮演鳥媽媽帶領幼兒進入歌曲的情景,鳥媽媽給鳥寶寶唱歌,引來小樹葉和我們做遊戲導入活動,緊接着就是將歌曲的副歌部分進行前置,提到前面來進行教學,將副歌部分是附點節奏和旋律的音高做為了教學重點,節奏部分通過趣味的圖片,讓孩子們念準節奏。並且用手勢正確的拍打附點節奏。音高部分,通過範唱,指揮手勢讓孩子們看到,聽到音高的走向,並跟老師指揮模唱準音高,我的範唱應該是非常好的,所以幼兒能用輕快地聲音學唱沙沙沙、沙沙沙……沒有出現喊叫現象。

第二部分就是教師示範唱主歌,請幼兒仔細聽,並且請他們回答歌詞內容,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教學出示圖片,讓幼兒熟悉歌曲的內容,在幼兒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感知小樹和小鳥之間的親密關係,體現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唱歌曲中採用了輪唱(教師和幼兒、幼兒與幼兒),齊唱、分角色演唱等演唱方法,讓幼兒多次去演唱歌曲。最後一部分就是讓幼兒進行歌曲的創編,教師給幼兒準備了很多圖片,嘗試幼兒能根據圖片創編歌詞。

在整個上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的配合都很不錯,能夠很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內容,教師在本次課中,請幼兒表演唱時,沒有去引導孩子發揮想象。讓他們能用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現去各種各樣形狀的大樹和小鳥,讓他們敢於表現自己。但是我也很困惑,就是表演唱中如何發揮孩子的想象讓他們能表現自己也能很好的歌唱,因為發現有絕大多數孩子表演就忘記歌唱了,還是就直接讓他們表演,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還有創編環節,我給他們提供了三張圖片,創編了三次,所佔課堂時間過多,當時在設計課的時候是考慮到是大班的歌唱活動,而且這首歌曲比較短小,通過創編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換成別的歌詞也能演唱,還有通過更多的圖片和創編能體會到大自然的生態和諧。可能內容有點偏多,其實公開課,不一定要考慮到很多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看老師是如何引導小朋友的。

藝術活動的教育教學,不僅要求我們教師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更重要的我們要在活動過程中有想法、有教法,利用最適合、孩子們最能夠接受的方法達成目標!

音樂課後反思15

《啄木鳥》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音樂,全曲的結構是ABC,樂曲節奏鮮明,形象具體,特點明顯,易於區分,適合5——6歲的兒童欣賞。《綱要》中明確提出:應為幼兒提供一個寬鬆自由與教育內容相適應的環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體驗。所以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渠道,運用直觀教具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使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樂曲的內涵及旋律的美,同時激發幼兒愛護關心他人的情感,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本次活動重點:能感知樂曲的三段體結構。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採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和方式來感受樂曲的不同節奏,如:A段想象啄木鳥給大樹檢查身體的動作;B段做啄木鳥捉蟲的動作;C段則是大樹恢復健康,快樂跳舞的動作,這樣既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又使幼兒明顯的區分三段音樂的不同,非常容易的理解了樂曲的三段體結構。

在活動中,我充分的重視了幼兒的藝術感受和表現,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優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表現,創編簡單的動作並用肢體表現啄木鳥為蘋果樹捉蟲、治病的一系列過程,讓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通過遊戲的方式輕鬆學習。整個活動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孩子們通過親身參與、主動探索、自我體驗,盡情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充分釋放自己的興趣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