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讀後感(2篇)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3.0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讀後感(2篇)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讀後感1

岑孟棒,豬一樣的男人,寫着豬一樣的散文,以為文學是絕色美女,所以一心想愛,雖然懶散卻寫了不少的文字。最近拜讀於他的哲理性小説《禪與摩托車修理》,據説這個豬一樣男人的智商竟然能把測試智商的機器震破,原因是機器超負荷運作,思維的跳躍讓我忽然的覺得我無法按常理思索;或許是我智商太低??但是我的想象力足夠的豐富,以至於某人一直關切地説:不要多想,慢慢來哈!

但是這個豬一樣的男人寫的文章我還真不知道怎麼的悟出他的前因後果,他能把瘋狗羣毆和克林頓在白宮演説歸為一類,説這是因為他們都是用嘴巴幹活的,我滴個神啊,狂冒大汗……但也有區別克林頓現在下崗了,沒機會再去白宮耍嘴皮子了,而瘋狗想什麼時候羣毆就什麼羣毆,這是職業與業餘的關於,不能馬虎。

再來説説這個禪與修摩托車,話説一代禪宗達摩,出家後雲遊四海時騎的就是本田125,汗噠噠地,這哪跟哪啊在我的印象中所謂的雲遊就是騰雲駕霧,這一味的證明我的智商忒低,缺乏想象力罷了。接下來設想一下:某一天一個小後生騎着雅馬哈狂飆,突然交了狗屎運,發動機熄火了。小後生跳下摩托車破口大罵:王八蛋這輪子怎麼不動了呢!這時一邊的一個禿頭(許多年以後才知道他叫達摩)説:非輪不動,實乃施主心不動也。其不知小後生正在氣頭上,衝上去一記右勾拳,乃不知達摩施展凌波微步不及,當場口吐鮮血,幾顆大牙搖搖兮欲墜,達摩修養再好也難招架這個突如其來的一拳:小朋友你怎麼亂打人呢?你打人什麼地方不好打怎麼偏打臉呢?你看這牙……這時小後生説了一句決定達摩一生政治方向甚至影響到後代子孫的話:老頭,不是你的牙在動,而是你的心在動。沒想到的一幕出現了,達摩非但沒生氣,反而一躍而起握住小後生的手説:孩子,前途無量,前途無量啊!!忽見達摩蹲下身,擺弄起他的雅馬哈來。在這裏其實是有一定的關聯的,就是所謂的禪與修摩托車的關聯:1、修理更接近思考。

2、騎只是一種現象,一種對物質的使用;而修,更觸及物質深處,即有精神探索之意味了。

3、這就是所謂的禪悟。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我們平時腦子思索的事情,達摩把雅馬哈給修好了,這個不需要跳躍性的思維,但是在這之後達摩卻情緒不穩定了,看看他的詩;

引擎熄火,心中有魔。

認識蹉跎,後話莫説。

走下摩托,立地成佛。

牙齒脱落,總成正果。

看到此詩就知道達摩是會作詩的,不過後來好像沒看到他的.詩集,或許這就是詩與禪是無緣的。

再看下達摩的感情詩:夢裏尋你千百度,

疑是嫦娥伴玉兔。

徘徊牆邊幾百步,

一生最恨鐵窗户。

此詩的標題竟然是“愛情與國民生產總值”我不知道我是怎樣地笑着打出這些文字的,達摩一味的迴避着愛情,不是愛情有毒,而是……在達摩家附近有一座豪宅,達摩感興趣的不是豪宅,而是豪宅旁邊的一間小屋,達摩是單純的,他一廂情願的認為,小屋中住的是一位千金小姐,因不屑豪宅內的珠光寶氣庸脂俗粉,便另闢一間作為香閨書房。達摩甚至能夠想象在書香漫漫的房內,小姐一個人挑燈夜讀。於是達摩害了相思,整日整夜的在小屋旁溜達,只恨小屋的鐵窗户太高又太牢靠,情愫在心頭繚繞,飄出來就成了上面的這首詩。

後面事情的發展和轉變是我們這些思維不跳躍的人士所鄙夷所思的,因為它太有偶然性與喜劇性,有一天達摩無意間聽別人説起那個豪宅旁的小屋,其實是一個精緻的豬圈。這個打擊對他來説是致命的,對我們這些按忽平常思維的人來説只是個笑話而已,因為我的智商忒低了,狂笑一下悟之:達摩看破的不是紅塵,只是那扇窗户而已。

禪説:對紅塵,首先要看破,看不破的話,就忽視它,再不行,就藐視它,還不行,那隻能無視它的存在了。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讀後感2

下午在火車上繼續拿起《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不要被書名誤導,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開始讀起來很吃力,讀了幾頁之後,內心是浮躁的,我強忍着內心的躁動開始重讀,這一次竟然能走進作者的心境了,那些文字似乎開始熟悉和清晰起來,就好像作者在一個圍爐前給我講一些旅遊的奇聞異事,對於一些想法好像也找到了一個導師來給你一些宏觀的指導,宏觀已經足夠。

最近在狂讀歷史,地理,最近又迷上了哲學,這麼一段時間以來的一個收穫就是沒有任何總結的學習都是沒有無效的,就如同我最近學習歷史和地理內容一樣,我只是隱隱記得一些信息,但是完全沒法把這些信息串聯起來,我想複習,但是擺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些零散的信息,我可拿出一堆書來甚至給出一個書單,但是他們就好比一個凌亂的書架一樣擺在我面前,我幾乎無從下手,但是感覺它們確實在。

學習的一個要訣也在與此,光有學習的過程是不夠的,學習的結果也要要重視,我們可以對形式隨意一些,但是大腦需要把這些知識沉澱下來,固化到我們的認知系統裏面。

就如同我在多年以前看《幸福來敲門》,只是印象中感覺生活艱辛不易,但是多年後重温的時候,其實情節我已經基本忘記了。

所以學習的過程裏面我們其實有很多的目標,最後多到好像沒有目標,只要有時間就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沒有想清楚,於是你覺得重要的事情其實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其實才是關鍵,久而久之,回想這個過程,多少是會有些進步,但是展望前程,卻有些茫然,因為到底該走那一條路,這個沒有人告訴我們。

這是一本寫於1968年的書,距今已經有近50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差距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年齡,但是幾十年後讀來卻依然受用,我想這就是思想讀物的一大亮點了。哲學,禪,道,似乎是我們思想中揮之不去的一個未知地帶,我們想搞明白,但是似乎卻難以下手,很多看似簡單到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在書裏都有一個重新的視角來解讀,而這也是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大好機會。

要説這本書的緣由,如果你看到作者的簡介肯定會被吸引住:

羅伯特M.波西格,1928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雙子城。15歲進入明尼蘇達大學主修化學,後又學習哲學,之後在該校攻讀傳播學碩士;他曾到印度伯納雷斯印度大學學習東方哲學,並擔任修辭學教授。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因為西方倡導的二元對立與二分法帶來的分裂而困擾不已,因而一直試圖尋找支離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這些問題長久折磨着他並讓他焦慮又煩躁。1961年他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和臨牀憂鬱症,被多次送進醫院。1963年起接受了多達28次的休克療法,在此期間妻子與他離婚。後來他終於不再執着於自己的理論並且出院,轉而開始潛心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與長子克里斯一起騎着摩托車從雙子城出發,也就有了後來的這本書。

如果我們看到這本書還是無感的話,可以看到很多女孩喜歡的男神胡歌也在讀。我有着一本相似裝幀的書,不太厚但是很耐讀。

所以對於公眾號的文章我始終有兩個問題在反問自己:

1.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要出發,這可能是對我每天寫文的一個反問,我有時候在想,但是對於定位和內容我卻沒法給出一個很確切的定位。

2.到達目的地不如在旅途中,如果我們達到了目的地,隨着而來的必然會是空虛的感覺,所以我必須調整自己,馬上適應下一個目標,同時決定該寫些什麼,做點什麼。

我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寄希望於站在巨人的肩上,讓自己少走一些路,但是我們都會帶有一絲僥倖心理,那就是不勞而獲,至少在技術領域裏面這不是通用而又常犯的錯誤。

而從成長的角度來説,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在各個方面要成長,都是一個修煉的歷程,我們對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其實就和我們對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