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淺談生態式藝術教育的論文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正當我們跨越通往21世紀的門檻時,世界上出現了兩大生態保護潮流。一是全球自然生態保護潮流,二是世界文化生態保護潮流。越來越多的人己經認識到,如果我們再不採取措施保護地球的自然生態,就會失去物質的家園;同樣,如果我們再不努力保護我們的文化生態,就會失去精神家園。如果説保持自然生態平衡是使地球得到可持續性發展的保證,那麼生態式藝術教育就成為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使人本身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而遺憾的是,人們對後者的認識卻遠遠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

淺談生態式藝術教育的論文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大談生態,大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卻偏偏忽視了社會以及個人(尤其是那些作為精英的個人)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如果一個社會缺少了開放型的或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人,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失去了精神上的蓬勃生氣,必然走向死板和停滯。個人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具有一個接納百川的開放心理和心態,而藝術恰恰是造就這種心態的重要途徑。但並非所有自稱為藝術的東西都能起到這種作用。即使是真正的藝術,也不是對人人有效。對藝術的創造、接受和欣賞,是一種高級的文化的素質。而獲取這種素質的重要途徑,就是健康的藝術教育。健康的藝術教育不只是一種技法的教育,而是一種更全面的文化素質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將在下一個世紀對整個世界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因而,我們必須從此刻起,不斷加強藝術教育,將藝術課程變成學校教學的核心課程。

一、關於藝術教育的回顧

藝術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和經常的精神活動,也是使人類成為人類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藝術促進人類文化的形成,同時也是文化的核心和精華,它不斷向文化的其他領域發射能量,並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深處。正因為藝術如此重要,所以從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了藝術教育。中國早在三皇五帝時代,就己經用音樂培養統治者人選。至周代,周公開創了“制禮作樂”的歷程。在這個最高統治者的推動下,整個社會禮樂並舉,相輔相成,相互加強,為的是造就一種祥和的社會和人的心理世界。這一舉措不僅成為西周的一項根本社會制度,同時還是它的一種主要的教育形式。在西周社會中,音樂與教育幾乎是一種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周禮》規定:學校負責人必須都是搞音樂的,所謂“大司樂”和“樂師”,其實就是負責大學與國小教育的官長。甚至所有教育內容或目標,包括“樂德”、“樂語”、“樂舞”,全部與音樂有關。所謂“樂德”,是受祥和的音樂影響的行為和德行,具體指忠、和、敬、孝等;所謂“樂語”,即具有音樂韻味的語言,包括詩辭等;所謂“樂舞”,即受祥和音樂影響的歌舞。據説,那些掌握了這種歌舞的學生,一般都會具有優雅的神態和舉止。“樂德”、“樂語”、“樂舞”三者合成,就成為當時的“禮”。歸根結底,“禮”就是受到音樂影響和規範的語言和行為,其形式和韻味與音樂同構。音樂不僅是教育的方法或工具,它己經與教育的內容完全融為一體。

到孔子時代,禮樂不僅被列為“六藝”之首,而且成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孔子提出“樂以教和”的主張,並明確指出,藝術化的行為和人格,是社會教育和自我修養的最終目的或最終階段。在它提到的學習內容中,不管是像“書”和“數”這樣抽象的東西,還是像“射”和“御”這樣技能性的東西,都必須服從藝術的原則,不然的話,它們怎會被稱為“藝”丨在西方,古希臘人一直把藝術教育作為公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藝術活動成為普通古希臘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據説,希臘全盛時代的統治者伯里克利本人就十分愛好藝術。有記載説,伯里克利對藝術愛到成“痴”,有一次,在生死搏鬥的前夕,還在與人秉燭夜談詩的理論問題。為了鼓勵人們欣賞藝術他甚至向雅典市民頒發觀劇津貼。很明顯,這些古希臘人之所以被後人讚譽為“不僅在體格上,而且在精神上都接近完人”,與他們注重藝術修養是分不開的。

在近代和現代社會中,由於對科學學科的強調,學校教育逐漸忽視了藝術。這一點在西方尤其明顯。上世紀早期,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國,藝術教育都是與教育的總體目標相脱離的。學校藝術課就是教授學生唱歌畫畫的技巧,藝術課成了地地道道的副科,人們普遍感到,藝術課只是訓練一種手藝,與發展兒童的智慧無關。既然藝術與知識和智慧無關,也就是與總的學校教育目的無關。

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着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的發展,點燃了人們對兒童畫的興趣,人們開始探察兒童畫是怎樣揭示出人的情感和精神的發展的。很多人開始把藝術視為兒童的自我表現和創造性表達,藝術課被視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個性培養的機會。

到了20世紀20和30年代,西方世界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藝術教育越來越強調培養兒童的個人創造能力和自由表現能力,開始把兒童視為“兒童藝術家”。這種傾向後來在美國心理學家和藝術教育家羅文費爾德的著作中得到了系統闡述和發展,其影響一直延伸到上世紀80年代。與此同時,一種實用主義傾向也在並行發展着。在許多地區,視覺藝術教育集中於學生對各種藝術的構成要素,如線條、色彩、形狀等的把握,目的是為學生以後從事工業製作和設計等工作打好基礎。在上世紀40和50年代,這種傾向進一步發展,藝術教科書中出現了“日常生活藝術”、“做一個好公民的藝術”、“工業設計藝術”等。

上世紀60年代以後,一種綜合性藝術教育思潮得到逐漸發展和壯大,至90年代,己經成為美國乃至世界藝術教育的主流。實際上,它是對下面兩種觀點的綜合和超越。第一種觀點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在於,從藝術中學生可以學到有關我們自身和世界的知識、信仰和價值,這些知識、觀點、體驗和意義是任何其他學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因此,藝術教育是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和關鍵的部分。另一種觀點認為,開展藝術教育,不僅是因為藝術本身值得教和值得學,更重要的是它還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的好處。一方面,藝術為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創造性衝動提供了一個出口使學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過藝術進行的普通教育,是更生動活潑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這種觀點進一步發展,人們又認識到,藝術教育強化了學生的知覺能力和表現能力,進而使其語言交流能力、表現能力、批評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通過對上述兩種觀點的綜合和提煉,加之這一時期許多藝術心理學家和藝術理論家對知覺問題、讀者反應問題、交叉文化問題的系統和精密研究,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藝術不僅有利於兒童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還有利於兒童的認識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兒童的全面的文化素質。在此基礎上,藝術教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綜合式藝術教育。綜合式教育不僅使藝術教育本身成為一種多元交叉學科,還注重藝術精神向其他學科的滲透。例如,早在1977年,美國就出現了一份題為(〈回到我們的感覺:藝術對美國教育的意義》的國情報告,這一報告提出這樣一種思想:只有藝術變為每個學生在校內外和在各個學習階段上個人學習經驗的中心時,美國教育的基本目標才能實現。”1984年美國“蓋悌藝術教育中心”發表了題為《超越創造:藝術在美國學校中的地位》的報告。3年後,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又發佈了另一個報告,題目是《走向文明:關於藝術教育的報告》(1988)。這一報告把藝術教育的總的目標描述為:使學生接觸和學習到人類文明迄今取得的所有富有意義的成就;培育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幫助學生在批判性評價的基礎上做出選擇。1994年,《美國國家藝術教育標準》出台,這一標準制定出每一個美國年輕人最起碼應該掌握的藝術知識和創造能力。它明確指出,任何一個受教育的人,如果缺少基本的藝術技能和藝術知識的教育,就不算是受到完備的教育。標準還確定,今後的藝術教育,決不像過去那樣僅僅是學習畫畫和唱歌的技能,還包括從文化、美學、歷史的角度分析、欣賞、評價作品的能力和智慧。這一標準的出台,標誌着世界藝術教育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從對藝術教育歷史的簡要回顧可以看到,當前教育改革之最健康的趨向,是從各科的無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科之間形成一種生態關係。也就是説,從現在起,必須發展一種生態式教育。生態式教育的關鍵,是找到一種可以連接藝術各科以及藝術與其他非藝術學科的教學主題一一個藝術、語文、外語、數學、倫理、環保等課程都可以使用的主題。在上這種課時,各科各自有不同的偏重,但無一例外地,藝術(包括戲劇、音樂、圖畫、舞蹈等)要在其中發揮一種核心輻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因為藝術的輻射,變得更有趣味,老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因為整個教學過程本身,己經不是死的知識的灌輸,而是智慧的點燃是使整個教學成為一個充滿奇妙的感覺、想象、思考和解決問題(頓悟)的過程。很明顯,這個過程本身己經成為藝術的。本人提出的生態式藝術教育觀,蓋出於此動機。

在這個不同領域的理論和事實相互聯繫和相互啟發的時代,當代教育學從哲學和生態學中得到了大量啟示,一個提倡師生對話和互動、多學科互補的生態式教育觀正逐漸形成。這種新型教育觀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強大的多學科理論基礎,更有事實作為依據。

(一)來自生態學的啟示

1.生態與人

(1)人與自然生態

從社會生態學的闡述中可以看出,整個自然是按照一種大智慧運行,這就是生態智慧。生態智慧既然是宇宙和自然本身的大智慧,理應是世間最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適用於地球,也適用於人。人是自然萬千物種中的一種,如果自然是一個大整體人只是這個大的有機整體的一部分。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有機整體中,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都息息相關,任何支配整體的規律,都支配其部分。這一點越來越為現代科學所證明:人作為一個生物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人不是由自身一層層複雜零件逐級組合成的生物,也不是一種僅僅生活在某一個地區和一個城市的生物,而是生活在整個地球生物圈中的生物,大氣污染和海洋污染會影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

(2)人與文化生態

人不僅是一個生物人,還是一個社會人和文化人。每一個人不僅吸收自然的空氣,而且吸收文化的空氣。人不僅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還生活在與自己的文化相異的其他人和其他文化中。文化圈與文化圈之間密切聯繫,環環相套,形成一種互融、互生關係。舉例説,中華文化就是多種文化融合和共生的產物,漢唐文化如此,宋明文化如此,清代文化同樣如此。中國如此,世界其他文化也如此。例如,希臘文化的鼎盛,就與多種文化的交融和共生有關。希臘本土是由許多文化上比較獨立的小城邦組成的,小城邦各有不同的部族和文化,如愛奧尼亞族、多立安族、伊奧里斯族的文化等。各個部族的文化通過共同的'史詩、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共同抵禦波斯的入侵,形成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構成了希臘文化繁榮的基礎。同樣,在當今世界,比較發達的美國文化也是多種民族和多種文化交流和共生的結果。

但遺憾的是,這種文化的共生和互生關係,在當今世界範圍內日益受到破壞。由於美國和歐洲經濟的強大,世界文化變得越來越歐洲化和西方化,歐洲中心主義成為強大的世界潮流,少數民族和弱小民族的文化正在消失。許多少數民族的年輕人,甚至以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文化為恥辱,從而加快了文化西化的步伐。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文化的物種正日益減少,各種不同文化的共生關係被打破,文化的沙漠日益擴大,文化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文化生態的破壞又進一步導致了人類智慧生態的破壞。

2“生態農業”與“生態式教育”

“生態農業”是當代人把破壞生態的生產方式轉化為有益於生態環境的生產方式的一種努力。“生態農業”的最大特點,是始終貫穿一種系統觀點和整體觀點,把農業同人類羣體及其生活方式聯繫起來,把人視為整個自然的一部分,最終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態系統,使系統內各種生命成分相互補充、互生和共生。與這種“生態農業”相對應的“生態式教育”,則是在克服了以往的灌輸式教育、園丁式教育和融合式教育的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後發展出的新型教育。

在生態式教育看來,灌輸式教育是一種為適應工業化大潮而加速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這種教育的最要害之處,是像工業化農業那樣,把學生看成一種可以開發和榨取的土地,而不是像生態農業那樣,主要培養土壤的自然生育能力。工業化農業大量使用化肥的結果,是土地高產了,土壤的自然結構和肥力卻被破壞了,環境也受到污染。灌輸式教育拼命給學生灌輸知識,希望迅速地培養出具有豐富知識的人。但它帶來的結果卻是災難性的,學生也許學到很多知識,得了高分,但其自身的心理生態結構卻遭到嚴重破壞,不僅失去了創造能力,而且污染了整個學習環境。

生態式教育同樣超越了園丁式教育。園丁式教育借鑑了生態恢復的觀念,認為人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和順從自然。兒童本來就有一種潛在的發展可能,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像一個園丁一樣,為兒童潛能的發展創造條件,使它以預定的程序發揮出來或發展起來,讓兒童像一棵植物那樣自然地成長。生態式教育認為,園丁式教育有其致命之處,即把人的潛力看成一種像海底的石油一樣早己經存在的東西,只要穿破錶層,搬掉障礙,潛力就能自動噴發出來。而事實上,潛力不是現成的和早己經存在的東西,而是在一種不斷的相互作用中生髮出來的。潛力既不處於先天領域,也不處於後天領域,而是處於先天與後天交接處,正是在這一邊緣地區不斷生髮出新智慧。先天領域的“潛力”是固定的和有限的,先天與後天之間的邊緣領域的潛力才是無窮的。由於這種潛力來自於先天與後天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對話和碰撞不斷生髮,因而永遠是動態的和不斷髮展的。它還看到,由於園丁式教育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和自由發展,往往使教師的作用變得形同虛設,教師的能力和潛力不能得到發揮。生態式教育認為,教育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教師的工作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做出整體的和綜合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