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淺談高更繪畫的藝術啟示論文

欄目: 繪畫書法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保羅·高更(1848-1903),法國畫家,與梵高、塞尚三人被稱為後印象主義的代表者。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油畫、雕塑、木刻等作品,其中在油畫方面藝術成就表現最為突出,始終追求着畫面的形式感、平衡性、和諧性等以藝術真理,強調主觀表現,不斷探尋新的藝術表現方式,採用裝飾性的構圖形式,在平面中講求空間的表現手法,探尋畫面色彩之間的單純性與和諧性的統一,色彩在冷暖對比的同時達到和諧統一。就高更繪畫的藝術啟示我將淺談以下幾個觀點:

淺談高更繪畫的藝術啟示論文

一、獨具裝飾特色的形式感

高更早年師從畢沙羅,學習印象派的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在馬奈、塞尚、德加等大師作品的薰陶下,使得自己具備了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傳統的造型功底,曾多次參加印象派的展覽,並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可。由於他對藝術的瘋狂熱愛,來到了原生態的遠行到布列塔尼、塔西提和多明尼克島,在那裏經過大量的寫生創作,在創作中勇於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畫面單純而樸實,作品趨於平面化,形象高度簡潔、概括,形神兼備,畫面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形式感。

其實,現代藝術中更重視畫面的形式感。詹建俊先生曾在發表文章《形式感的探求》中指出:“形式感包括從自然現象的複雜變化中能感到並抽象出本質形式的能力,反過來説也就是包括在抽象的形式中所包括的豐富生活的感覺。”欣賞高更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獨具魅力的形式感。如在《布列塔尼的收穫》中,這是從生活中選取的一個代表性的收穫場景。中景中幾個人在麥垛前勞動,前景儘管畫了一個人牽着牛,而且只是畫了兩頭牛身體的多半部分,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後面是拉着盛滿糧食的車子,豐收的喜悦由景可感。畫面內容生動,結構有序。

高更主張憑藉想象力作畫,強調主觀表現。想象力始終在創作中的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對素材的選取,到構思,再到創作完成,都需要主動地去設想、構思、取捨,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審美以實際表現方法,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去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想象力概括出最具有特徵的部分,給予作品能觸動觀眾內心的精神。大多優秀的作品之所以真摯感人,都是取材於生活,經過藝術家的構思,提煉出本質的能代表主題特徵的因素。高更的創作也是如此,他認真觀察大自然,學習土著習俗、宗教文化、語言,將自己完全土著化,全身心地融入到生活,將體驗與藝術結合,創造出了直接坦率的人與自然融合的藝術形象,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善良、淳樸,達到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翻閲高更的作品,多是以自畫像、土著及其生活為創作題材。自然中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高更像設計師一樣精心設計畫面,對生活中的事物大膽取捨,重新整合,組織畫面,創造出原始部落的藝術形象,流露出人類本性的單純與真摯。通過構圖、鮮豔的色彩,將不同物體組織在一起,形成畫面各元素之間的形式構成關係,達到和諧生動的效果,使畫面具有秩序感、韻律感、節奏性及形式感。

高更對藝術的本質有更深的感悟,認為藝術是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無論在人物造型還是色彩方面,都吸收了古埃及與日本浮世繪的藝術。如在《集市》、《獨木舟》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渾厚結實,多采用古埃及的藝術特徵——頭部呈現正側視的狀態,兩肩不分前後都向前傾斜。而浮世繪是日本版畫的一種,色彩豔麗、線條流暢,表現手法細膩。自然界只是創作時的一個參照,他用線條勾勒物體輪廓,強調內心真實的感受、主觀情緒、畫面形式感較強。

二、在平面中尋找空間

高更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將空間壓縮,在平面之中尋找空間。運用線條對畫面的分割、色彩冷暖、面積大小對比、物體的遮擋等關係在表現物體的,同時整體上給人一種多層次的空間視覺效果,空間感就隨之產生了。

他在力求平面化的同時,賦予作品一定的空間層次。常用傾斜的樹幹、山坡、人物與地平線作分割,豐富畫面層次。不經意間人的視覺就會由畫面層次的引導向前移動,彷彿有着無限的空間。在繪畫中講求線的運用,所以線既是繪畫的必須的構成元素又被賦予了情緒波動,不同類型的線條的排列與組合,形成了不同的'節奏;在表現物體時,線條可精確的表現出其內在結構,很直接,讓人一目瞭然。高更的畫面,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給人無限的想象和思索的空間。

如在《有孑L雀的風景>中,平面化的縱深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山坡、樹幹、樹叢分割畫面,孔雀、人物做點綴,自然中物體被概括成大的色塊,綠色、紅色、黃色、淡紫色等平塗,既有形狀對比又有冷暖對比。拿斧頭的人與行走的兩個人在面積大小、色彩虛實對比上很明顯的構成了前後關係,而且空間感特別強。人物與孔雀呼應,而他們又與樹幹、山坡等呼應。本來單獨的物體,在高更的畫面中都好像彼此發生着不可言語的某種關係,彼此之間串聯成多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正好位於樹幹與樹叢所形成的拱形下邊的兩個人形成視覺的消失點。孔雀的位置向畫面的對角線方向延伸,打破了畫面前景的單一性,具有張力感,活躍了畫面。整個畫面“平靜”的意味藴含其中,給人一種悠然自得,靜寂、夢幻般的神祕感。另外,他在《交談》中,五個動態各異的人組成一個圓環形,或遮擋或單獨坐着,形成疏密對比,人物之間相互聯繫成為一個整體;左右的樹幹呼應,分割畫面,將人物限定到空間中,畫面緊湊,整體感加強。總之,他在平面之中講求空間構成,前後物體之間的關係,層次有序,使繪畫的空間趨於平面化、形式化,在平面中尋找空間。

三、色彩的對比與和諧之美

色彩自身有着無限的魅力,尤其在土著居住的塔西提島上,幾乎原生態的環境,色彩更是變化多樣。高更以特有的寬闊、豪爽奔放的筆觸去描繪,冷暖色塊相互的銜接,協調統一着整體,善於運用補色,對比鮮明,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他指出:“感受到色彩與瓦格納的音樂之間是如此密切”,“色彩從現代藝術中起着音樂的作用。”色彩在其作品中不再是對自然界的描摹,而是根據主觀感受調和的。“為佈置出裝飾的效果,必須改變物體的色彩”。色彩也是為整體需要服務的,形成對比的同時又遵循色彩和諧的原則。他採用大面積的平塗的方式表現色彩,概括性的用單純的色表現形象,在整體中既有微妙的變化又豐富統一。儘管自然中色彩斑斕,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看到的色彩已經塊面化處理,突出主色調。這説明高更對土著民族原始生態的熱愛以及他對藝術的獨特感悟與理解。

如在《塔西提牧歌》中,以色彩塑造形體,紅色、綠色、墨綠色三大色塊將畫面分割,人物的黃棕色的膚色及白色、藍色的衣裙活躍了畫面。若單純地將高純度的紅色和綠色放在一起,對比就會顯得強烈、跳躍而且不協調。高更大膽地運用飽和的紅、綠作對比,將普蘭色的樹幹置於右側,色彩在對比的同時達到和諧。

總之,高更對現代藝術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作品有着獨具魅力的形式感、裝飾感,注重個人主觀意識和精神的表達。他是一位像塞尚一樣強調發揮主觀表現情感的藝術大家。無論從畫面形式構成還是到色彩的對比表現及油畫語言方面對現代藝術的影響都是功不可沒的。正如莫里斯·德尼曾經寫到;“因為高更,我們瞭解了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一種轉換,一種變形,都是知覺的一種激情表達。”可見,高更在藝術理念和表現形式上,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