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彙編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8W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

要使課堂教學能夠開展得順利又有效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語言活動《歡迎春姑娘》的活動方案几經修改,但是在執教的過程中,還是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好。活動中,我把春姑娘做為活動的主線,她伴隨着我和孩子們貫穿始終,從導入部分一直到最後的延伸活動。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彙編15篇)

為了激起孩子們喜歡春姑娘和喜歡春天的情感,我特地設計了一個明顯突出春天特徵的、美麗的春姑娘形象——綠頭髮上夾有各種花朵的髮夾,綠綠的衣服和裙子,一手提漂亮的花籃,一手正在把花撒向空中。因為課前已經讓孩子們瞭解了春天的知識,所以,當春姑娘一出現,就有孩子叫出了春姑娘的名字,而且還有小朋友回答出了喜歡春姑娘的原因:“因為春姑娘漂亮所以喜歡她。”我為我成功地導入而沾沾自喜,輕鬆而自然地進入了第二環節“聽一聽”。

因為我把故事改成了較多重複的語句,加上我班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講述一遍故事後,大部分孩子都已經把故事大致內容記住了,只是沒能完整地複述故事中角色的話語。於是我就帶領孩子們進入了下一環節 “看一看”。引導孩子們邊看圖片邊欣賞故事第二遍,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完整地學説故事中角色説的話語,重點引導孩子們説出“誰在什麼地方種什麼”。在該環節中我最大的失誤就是問題提得比較凌亂,沒有秩序,而且還漏掉了幾個預設的問題,雖然達到了學説故事中角色説的話語的目標,但卻致使了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缺乏了完整性,這又是自己着急的毛病所致。

在第四環節“説一説”中,我主要是要讓孩子們嘗試用“我在什麼地方種什麼”的句式説一句話。以兩種方式展開活動,第一,以孩子們的意願來説一説“我想在什麼地方種什麼”;第二,通過幫助小動物“種”植物,來説一説“我在誰家裏種了什麼”。孩子們“種”應該還不錯,但是説一説就不是很理想了。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參與到操作和語言表達的行列,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有機會表達、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通過對整個活動過程的實踐整理,我感知到了活動的成功和失敗之處,為了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理想,我更要有勇氣面對我的失敗,努力去改正自己的教學失誤,切實自己的教學能力,以達到追求有效教學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2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2、通過圖標、提問,體驗和理解角色之間關愛的情感。

3、能夠大膽地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圖書一本、配套圖標、恐龍偶 。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活動觀察

◎ 出示恐龍偶,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龍?你們知道這是怎樣的恐龍?小翼龍呢? 霸王龍是侏羅紀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他能把獵物的骨頭都啃得乾乾淨淨。如果弱小的翼龍遇到可怕的霸王龍會怎麼樣呢?

幼兒觀察恐龍偶

幼兒先猜測後聽老師描述

初步瞭解了霸王龍和小翼龍後,帶着疑問欣賞故事

◎ 欣賞文學作品

教師:看圖書講述故事

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瞭解故事的基本內容。

◎教師提問,初步體驗關愛的情感

當小翼龍出生後爸爸媽媽是怎麼照顧它的?

當霸王龍遇到困難的時候,小翼龍是怎麼做的呢 ?

◎教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回憶故事內容。

當小翼龍出生的時候爸爸和媽媽是怎麼照顧他的?小翼龍害怕霸王龍嗎?小翼龍怎麼做的呢?下雨了呢?肚子餓了呢?最後霸王龍怎麼做的?

幼兒回憶故事的相關情節並大膽講述。在講述過程中理清故事的基本情節。

通過觀察圖片再次理解故事情節。

◎ 看圖再次回憶故事環節,進一步體驗關愛的情感。

小翼龍為什麼要幫助霸王龍呢?小翼龍的媽媽是怎麼説的?

霸王龍好了嗎?他怎麼做的呢?為什麼這樣做?

◎ 小翼龍怎麼呢?霸王龍想説什麼?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原來霸王龍悄悄地改變了,那麼他們再次遇到會怎麼樣呢?請小朋友將你們想到的內容畫下來。

通過看圖和提問幼兒再次體驗關愛的情感

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念,與同伴講述。

幼兒將想到的內容説一説再畫下來。

《我是霸王龍》“二研”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在“一研”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動,考慮了兩個因素一個是繪本本身的內容和情節相對複雜,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幼兒理解,二是幼兒的年齡特徵,對於中班幼兒來説通過繪本的內容講述能夠從中獲得什麼?所以目標定為初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情節。通過圖標、討論,體驗和理解角色之間關愛的情感。能夠大膽地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本來在試上課的時候發現中班幼兒對恐龍的認識和了解相對比較單一,有的只知道一兩種恐龍的名稱,對於生活習性基本上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在知識經驗的準備方面,主要是讓幼兒熟悉恐龍的名稱和習性。但是借班上課的時候卻發現,這個班的幼兒對恐龍的瞭解比較深刻,在活動的導入部分老師只需要創設問題的情境幼兒就能夠充分發揮了。所以我對“備課強調先要備幼兒”有了更深的認識。

活動過程:

講完故事我先通過籠統的提問讓幼兒走出故事,去回憶故事的情節,並大膽講述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瞭解。然後通過圖片再次幫助幼兒理清故事中關愛的情節。重點觀察兩副圖片,讓幼兒理解“為什麼小翼龍決定幫助霸王龍和霸王龍最後的表現。”重複霸王龍在改變以後説的一段話,再次體驗和理解角色之間關愛的情感。每次和幼兒共同回憶故事內容或者是出示圖標的時候,幼兒都能夠講出和圖書相一致的內容,給我的啟示是:圖標能夠幫助幼兒記住故事的情節,還應該考慮有其他的方式也能夠達到此效果。

活動策略:

圖標的運用,幼兒能夠根據畫面的內容複述故事的情節,還能夠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討論的方式幼兒能夠相互啟發,進一步熟悉故事。重複觀察畫面,使幼兒對故事情節有更細的瞭解。視頻展示只能夠看到單副圖效果不及看圖講述好或者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3

  設計思路: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將來臨,在漫長的暑假裏,孩子們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安全、愉快的暑假,特此設計此活動。 考慮到幼兒未真正懂得暑假的含義,於是,在活動的前端,便設計了讓幼兒瞭解“暑假”這個詞語的含義。以便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讓幼兒對暑假這個詞彙容易理解和接受。由於幼兒大多是在家裏過暑假,這便需要家長對安全知識有深刻的認識,需要家長認真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瞭解暑假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衞生,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 通過討論,激發幼兒嚮往過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兒愉快、合理地過暑假。

3、 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安全圖片;油畫棒,暑假安全警示語;《暑假安全》手冊

  活動過程:

一、 使幼兒瞭解暑假的含義,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過暑假的興趣。

1、 教師:“小朋友們,再過幾天我們幼兒園就要放假了,這個假期叫做暑假。知道為什麼嗎?啟發幼兒動腦筋想問題。

2、 幼兒七嘴八舌地説開了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想法。

3、 教師總結暑假的含義:這個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放的,我們叫它暑假,暑:就是熱的意思。

  二、 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安全、愉快、合理地過暑假,培養幼兒完整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判斷能力。

1、 教師引導幼兒:“暑假裏你們想做些什麼事情呢?”

2、 幼兒互相説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歡做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想像能力。

3、 那麼在暑假裏,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導幼兒説出有關安全知識的內容。同時也鍛鍊幼兒的判斷能

4、 出示《暑假安全寄語》,使幼兒瞭解更多安全知識,並能在生活中學還自我保護。

  三、教師總結暑假裏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 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個人或和小夥伴到河裏去游泳。 (2) 不能玩火、玩電、玩尖鋭的物體。 (3) 夏天的太陽毒辣,不能到太陽底下長時間地玩,要保護自己的皮膚。 (4) 吃冷飲時,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則,會引起肚子痛,影響身體健康。 (5)吃西瓜時,要把瓜洗乾淨,請爸爸媽媽切好西瓜,吃的時候不講話,以免瓜子嗆人,還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亂扔西瓜皮。 (6) 獨自在家時不要讓陌生人進來,不要告訴陌生人只有你一個人在家。 (7)出外與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電話110報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請幼兒看安全圖片,請幼兒在正確的圖片上貼上笑臉,錯的圖片貼上哭臉。

  五、延伸活動:

發給每個幼兒一本《暑假安全》手冊,要求家長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幼兒做手冊中的作業,並帶領幼兒去游泳、旅遊等,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與生活經驗。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4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集體行動。有的三五成羣地在自然角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記錄表前,尋找着自己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閲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説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輕鬆,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輕鬆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集體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集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應該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今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5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充氣的作用。

3、喜歡進行小實驗活動探究空氣的祕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教學難點: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充氣的作用。

三、教學準備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個

2、玻璃杯、蠟燭每組一套。

3、裝有水的玻璃盆 1 個、小玻璃杯、打火機各 1 個,面巾紙、氣球、充氣用具兩個。

四、教學過程

1、播放“豬豬俠”音樂,引起幼兒興趣。豬豬俠為我們送來了包裹,並設計了 3 個“小關卡”,小朋友一起闖關。

2、打開包裹觀察包裹裏有什麼物品,出示透明玻璃杯,探索玻璃杯裏真的有空氣嗎。教師做實驗,請幼兒細心觀察,證明實驗用的杯子裏有空氣。

(1)在玻璃杯裏放入面巾紙,將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過一會兒再將杯子垂直拿出來,杯中的紙沒有濕。如果杯子在水中傾斜。

就會發現有許多水泡從杯子中跑出來,杯中的紙也被水浸濕了。

(2)啟發幼兒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引導幼兒進行猜想和討論,尋求答案。

3、引導幼兒探索實驗,尋找空氣在哪裏,發現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1)幼兒闖第一關,請幼兒拿塑料袋在活動室的各處找空氣。

(2)觀察空氣的顏色,聞聞空氣的味道,摸一摸,啟發幼兒説出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

(3)幼兒闖第二關,請兩名幼兒幼兒為氣球充氣。觀察一大一小的氣球,討論發現氣球充氣越多,氣球越大;氣球充氣越少,氣球越小。

(4)幼兒闖第三關,把點燃的蠟燭用玻璃杯罩住,幼兒觀察看看有什麼現象,討論想想這是為什麼?探索發現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讓蠟燭熄滅。

(5)啟發幼兒説出還有什麼地方有空氣? (皮球、游泳圈、輪胎等等。

4、幼兒闖第四關,雙手捂住口鼻,堅持 10 秒鐘後鬆開手,説説自己的感受,發現生活中是離不開空氣的。幫助幼兒瞭解空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瞭解人和動物都離不開空氣。

5、幼兒討論保護環境、減少空氣污染的辦法,為想出好辦法的幼兒頒發“環保小衞士”勛章。

四、活動延伸

在生活中繼續尋找保護環境、減少空氣污染的辦法。

課後反思

本活動讓幼兒對實驗中發生的現象產生興趣,在實驗中讓幼兒反覆玩,使幼兒在操作、探索的基礎上獲得經驗,玻璃杯中有空氣,水就不會進入到玻璃杯裏,紙巾就會不會濕,玻璃杯中沒有空氣,外面的水壓入杯中紙巾就會濕。同時我在這課設計了用杯子去蓋點燃的蠟燭,一下蠟燭就滅了。空氣可以支持燃燒。這樣吸引幼兒的注意,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建立一個探索、嘗試與交流的平台。,幼兒容易理解。在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幼兒通過闖關卡--尋找空氣--試驗操作的教學環節,讓抽象的自然想象變得具體化了,課堂氣氛很活躍,突出了活動的重難點,通過科學探索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簡單的科學實驗使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也是這次活動的亮點,讓幼兒理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6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裏。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説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説説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説了為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説説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説説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葱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1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裏,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裏,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着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7

活動背景:

兒歌《蟲蟲蟲蟲爬》簡單、有趣,每一幅圖畫聯結起來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陸續出場的角色將兒歌內容一波一波地推進。採用了循環兒歌的形式,有很強的節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於幼兒進行預測。同時在知識經驗方面,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徵,用“爬、飛、跳、遊”等動態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針對同一教學內容,讓教師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調整活動的設計,重新組織重、難點,這對於幼兒教師來説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這一活動設計我們根據兒歌的節奏框架,在難度和重點方面進行了調整,使它更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並根據語言學習領域裏提倡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將這個學習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通過遊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

2.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並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伴奏旋律、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咦,我們一起聽聽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走路的?(老師提醒幼兒用節奏來念)帶領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爬、飛、跳、遊”4種走路方式。

(首先,創設情境,以一首聽上去輕鬆而且節奏感很強的旋律導入,並藉助於問題: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又是怎樣走路的,來調動幼兒最直接的經驗回憶。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雖然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需要幼兒不斷適應新的動作模式,因此老師的示範、鼓勵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誰來了,它是怎樣走路的呀?等等,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了兒歌的節奏型,為後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經驗準備。)

(二)看圖學兒歌,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老師:“剛才你學了哪些小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老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好玩的.遊戲變成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呢?這首兒歌在哪兒呢?就藏在老師帶來的圖片裏,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第一張圖片:

老師:“圖片上有誰?它在幹什麼?它爬到誰的家?”

(這張圖片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説——“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老師帶領幼兒集體學説。)

2、出示第二張圖片:

“蝴蝶是怎樣走路的?它又會飛到誰的家呢?”

(這張圖片也可以像第一張圖片一樣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説,誰來説説,請幼兒個別講述——“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將第一幅和第二幅圖片放在一起講述因為這兩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問題簡單明瞭,對幼兒來説,圖片兒歌的內容是簡單的,富有節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這個環節我不斷地提醒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兒歌的句式節奏上。通過這一環節,幼兒也會初步感知到這種首尾呼應的句式。)

3.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1)請幼兒比較第一、二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的圖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發現其中的小祕密嗎?”

(2)向幼兒介紹分格線。

老師:“這個分格線有什麼用呢?”

小結:當我們把幾幅小圖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線隔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小動物在做這些事情的連續過程了。

(3)出示第三幅圖片:

老師:“這幅圖片上也有分格線,誰來用一句好聽的話把這幅圖片的內容像前兩幅圖片一樣説出來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魚家。”

(這個環節重點是解決分格線這個難點。分格線對於幼兒來説知識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單獨解決掉,同時也是想讓幼兒帶着初步掌握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在後面的環節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張圖片:

老師:“咦,小青蛙跳到小魚家,它找小魚乾什麼呢?”原來,青蛙要告訴小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在小魚的身邊出現了什麼呀?”———魚網要來網小魚了。

“小青蛙會對小魚説什麼?”

“小魚會害怕嗎?”

“小魚小魚遊,游到誰的家呢?魚網是它的家嗎?它的家又在哪兒?”

“小魚究竟有沒有被抓走?我們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幹什麼?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這兩張圖片的內容和前面圖片的內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問採用了遞進的形式讓幼兒在聯繫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推斷。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5.完整地學説兒歌一遍。

老師:“我們一起來聽着好聽的音樂把兒歌完整地説一説。”

(形象生動的圖片配上韻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間調動起幼兒的視聽感官,培養了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促使幼兒在傾聽和欣賞畫面過程中油然而生一種愉悦感。給了後面創編活動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三)創編兒歌

1.集體創編。

老師:“在這首兒歌中講了4種小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開始的遊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咦,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會爬的、會跳的、會走的小動物編進兒歌中,讓它變成一首會變化的兒歌。我們來試試,好嗎”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圖片,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誰會爬?”

(幼兒説出小動物的名稱,老師相應地貼上圖片。)

幼兒一起把新創編出的兒歌説一説。

2.個別創編

老師:“大家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圖片,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放在圖卡上來創編新的兒歌。

要求:

(1)新兒歌中幾種小動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樣。

(2)貼圖片的時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線後面的圖片應該和後一幅分格線前面的圖片怎麼樣?你的新兒歌能不能連貫地講下去。

幼兒分別操作。

3. 幼兒展示自己的兒歌

(這個大環節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這也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講述遷移更好地幫助幼兒把書本經驗轉化為實踐生活經驗。同伴之間的合作,創編出一個個有趣的兒歌。一個幼兒的表述,有啟發了其他幼兒的想象,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更多的新組合。)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8

新的一年又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聲中來臨了,本學期也將結束,為了檢驗幼兒通過遊戲和活動是否能有所提高,我們在學期末特地制定了此測評標準來進行測評。測評是以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內容為指導,通過對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進行的測試,我針對測評情況作下分析:

健康領域:

中班的幼兒,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理能力,知道一個人在家時,陌生人來了該怎麼辦。他們能夠自己協調地走、跳、跑,也清楚地瞭解,當在生活中遇到但在户外活動進行跳繩時,有的幼兒跳繩的技能有點弱,以後的户外活動將着重對此進行練習。

科學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特別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特別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己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幼兒在計算方面表現得還不錯,多數幼兒能熟練分辨7以內數字並且能以數表示物體的數量,常見的幾何圖形都能夠認識但少數幼兒還不能達到。

音樂領域:

幼兒演唱歌曲時聲音洪亮,但還能夠較有情感的地進行演唱。他們的節奏感也還不錯,但是有的幼兒對曲子的前奏和間奏的把握不好,相關知識相對貧乏,以後還需要在節奏樂、音樂欣賞方面多訓練。舞蹈動作表演方面表現還好,大部分聽到不同性質的曲子會做出不同的動作和反應,此方面應注重加強。

語言領域:

幼兒在老師的要求下,能隨意的朗誦一首已學過的詩歌,朗誦時做動作。中班幼兒對詩歌有點壓卷感,他們比較喜歡富有情趣生動的故事,對看圖講述,特別是看兩幅圖講講一個故事,幼兒還不能將他們很好的連貫起來。還不能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述,可在根據圖片進行講述或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情節內容,語言稍顯貧乏。

美術領域:

大多數幼兒能自己詳細着去畫簡單的物體,在色澤上選擇較鮮豔。對美術作品有美的欣賞。幼兒在多數幼兒會簡單的剪紙,但在做手工上只有少數幼兒能一步一步跟上老師完整地折出個事物。泥塑活動中,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好的幼兒用泥塑塑造的小動物很形象,但有的幼兒只會簡單的物體形象。幼兒的發散思維,自我想象力、創造力還需要提高。

社會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特別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特別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己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9

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開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那麼,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應如何開展呢?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在這裏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週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週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着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為例來説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為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為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國小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0

  一、設計意圖:春遊的時候,一路上每當幼兒看到剛造好的房子,都激動地説:“哇!這些新房子好漂亮啊!好高啊!”但他們不清楚這些新房子是怎麼造成的,更不知道造房子需要許許多多的建築工人辛勤的勞動。因此,我選擇這個活動《會有誰來住》。我通過情景表演引出內容,以翻圖的形式激發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講述圖片,瞭解建造房子需要各工種的建築工人及他們的工作。從而產生對這些建築工人的尊敬、感激之情。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能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講述圖片內容。

2、認真傾聽故事,瞭解建造房子需要哪些勞動者。

3、幼兒對各工種建築工人的工作特點有初步的認識。

三、活動流程:

(一)要蓋新房子啦!

我操作小鴨木偶推開窗户跟小朋友們問好並自我介紹,這樣的情景表演幼兒感到非常地親切,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小鴨加加,為接下來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二)是誰蓋了新房子?

我以翻板的形式出示圖片,使幼兒產生新奇的感覺,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剛開始的對話是由我來説的,因為這個故事的對話都是重複的,所以到後來我引導幼兒看着圖片自己來學説對話。幼兒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學會了故事中的對話,也對整個故事有了初步的瞭解。

(三)會有誰來住?

我完整地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幼兒認真地傾聽故事,為接下來準確地回答問題做好了準備。

(四)造房子真不容易!

1、梳理知識,突破難點。讓幼兒説説造房子需要哪些建築工人,他們分別幹些什麼具體的工作,並能説出各建築工種的名字。如:砌磚牆的是瓦工、做門窗的是木工、拉電線的是電工、種花草的是花匠。

2、讓幼兒給故事取一個好聽的題目。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給故事取了好多合適的題目。有《謝謝叔叔們》《造房子》《大家一起造房子》,最後在大家的意見下選用了《大家一起造房子》作為這個故事的名字。

 四、分析與反思:

本次活動我在教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因為語言課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把圖片直接貼出來讓幼兒觀察、講述。我發現這樣的話,幼兒的興趣不是很高,而且觀察得不怎麼仔細。於是我就想怎樣出示圖片使幼兒的注意力能馬上集中起來。反覆思考,想到了以翻板的形式出示圖片,因為這樣的方式我還沒有嘗試過,幼兒一定會覺得很新奇的,幼兒覺得新奇了,那麼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了。經過我多次嘗試,教具終於做好了。在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幼兒比平時觀察得更仔細了,動腦筋的幼兒也更多了,大多數的小朋友能大膽地講述。

不夠理想的是,由於第一次嘗試做這樣的教具,沒有量好翻板的大小,圖片和鉛絲沒有貼在翻板的正中間。還沒翻過來的時候,翻板之間沒有空隙,遠處看上去就像一大片草地,效果挺好的。可翻板一翻過來就留有較大的空隙,看上去不美觀。經過這次嘗試,我知道了鉛絲和圖片一定要貼在翻板的正中央,這樣翻板翻過來仍會很平整,不會留有較大的空隙,效果會更加好。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1

活動目標

一、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豐富詞彙:五彩繽紛。

二、 鼓勵幼兒大膽仿編故事情節並講述。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與口語能力。

三、 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變色後的愉悦心情,教育幼兒不挑食。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並學習句式:ⅹⅹ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色。

活動難點:

運用以上句式仿編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一、 知識準備:參觀“蔬菜市場”,引領幼兒認識各種顏色的蔬菜。

二、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能擠出彩色牛奶的奶牛教具一個,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今天啊,有一位神奇的朋友要來這裏做客,想知道她是誰嗎?

(老師出示奶牛教具,引出課題。)

二、記住故事題目,教學故事第一部分;(學習句式: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

1、記住故事題目,

師:她呀,可不是普通的奶牛,是一頭“神奇的奶牛”。

(幼兒複述“神奇的奶牛”2—3遍)

2、教學故事第一部分,學説句子。

(1)老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老師一邊根據故事內容表演“擠牛奶”過程,一邊引導幼兒學説句子“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

三、觀看多媒體課件,教學故事第二部分;(學習句式:ⅹⅹ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ⅹ色。)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第二段至第五段)。

師:還有更神奇的事情呢!小朋友,請看畫面,再聽一聽更神奇的事情是什麼?

2、逐段分析理解故事情節,學習句式:ⅹⅹ給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ⅹ色。

(1)師:哪些小動物喝牛奶變色了?

(老師根據幼兒回答貼出相應圖片)。

(2)師: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白兔變成了什麼兔?

(老師根據回答貼上相應的圖片,並引導幼兒複述故事情節,學説句子。)

(3)師:請大家再看畫面,看看小朋友説錯了小兔怎麼變的沒有。

(全體幼兒觀看故事第二段畫面,複述句子。)

(4)師:小黑貓、小花鹿、灰狐狸又餵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喝了變成了什麼顏色呢?請小朋友再看畫面,

(幼兒觀看故事三到五段故事畫面後,回答老師提問,老師根據回答貼上圖片。)

(5)師:四個小動物給奶牛吃了四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就擠出了四種不同顏色的牛奶,喝了變成了四個不同顏色的新自己。真是太神奇了!大家記住它們是怎麼變的了嗎?請大家看着圖片講我聽聽。

(幼兒看着黑板上的脈絡圖,完整複述故事第二部分內容,學説句子)

四、教學故事第三部分,仿編故事情節;(仿照句式“ⅹⅹ給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ⅹ色。”練習説話。)

1、老師講述故事第六段。

2、出示幼兒熟悉的若干動物形象,引導幼兒仿編故事情節。

師:有了神奇的奶牛,四個小動物不僅可以變自己喜歡的顏色,還能變回自己原來的顏色,真是太有趣了。森林裏其它動物知道了這件事後,許多動物都來了,大家都想變色呢!不過,它們説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出變色的主意,現在請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動物,告訴它餵奶牛吃什麼顏色的什麼菜,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它喝了變什麼色,好嗎?

(點兩名幼兒站前面説後,讓幼兒互相説,老師巡迴指導。)

五、教學故事第四部分,豐富詞彙:五彩繽紛。

1、老師講述故事第七段。

2、學習詞:五彩繽紛。

師:“五彩繽紛”就是説許多好看的顏色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如:春天的草地上有……的花、菜市場有……的蔬菜、過年時天空上有……的煙花。

六、完整欣賞故事,結束活動。

1、師:這個故事有趣嗎?我們一起再聽聽好嗎?

(幼兒完整觀看多媒體課件並聽故事。)

2、贈送奶牛,結束活動。

師:聽完這個故事啊,我也想變色了,我要餵奶牛吃紅紅的辣椒,就擠出紅紅的牛奶,我喝了變成紅紅的我。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變色啊?(想)。那好,我呀把奶牛送給你們,以後你們想變什麼顏色就餵奶牛吃什麼顏色的蔬菜,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你喝了就能變了。

(送奶牛,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2

新年伊始,孩子們在歌聲與笑聲中又回到了幼兒園,我也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火紅、喜慶、熱鬧的環境,拉開了本學期第一個主題《紅彤彤的年》的序幕,瞧!紅紅的燈籠、紅紅的辣椒、紅紅的窗花、紅紅的對聯、紅紅的中國結、紅紅的鞭炮、紅紅的年年有‘魚’……活動室處處透露着‘年’的氣息。

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徵,是中國人心中神聖的形象,舞龍也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眾人皆知,而廣為流傳的民間體育運動。在《紅彤彤的年》主題中有一個活動――《歡騰的龍》,就是讓幼兒邊傾聽音樂邊欣賞舞龍的,由於在編排活動的時候感覺這個活動如果沒有道具的話,可能在實施的時候會比較空洞,如果單純地讓孩子們欣賞裏面的樂曲《金蛇狂舞》,教師再花哨的説教也不可能給孩子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因此想把這個活動刪除,但在園長的建議和努力下,我們向姐妹園――林埭幼兒園借來了舞龍用的道具‘龍’以及‘繡球’,不僅讓幼兒真真切切地體驗了舞龍的樂趣,也讓我們教師感覺到了來自孩子們的快樂。道具的借用為我們完成本次活動創造了很好的最基本的條件。

活動前,我們除了借道具,還利用現代網絡的快捷和方便,從網上選擇並下載了舞龍運動的起源資料和《舞龍》的視頻,供幼兒欣賞,因此活動也由原來的一個活動轉變為半日活動,內容做了極大的調整和豐富。活動一,初步瞭解舞龍運動的起源,讓幼兒欣賞《舞龍》視頻,在欣賞的過程中熟悉《金蛇狂舞》的音樂,為第二個活動做準備。活動二,讓幼兒合作模仿大人舞龍的動作,親手來舞一舞龍,激發幼兒對舞龍活動的興趣,體驗舞龍的樂趣。活動三,延伸活動,讓幼兒將本次活動中最開心的事件畫下來。

在經過了精心地準備後,活動如期進行。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得非常投入,第一個活動中,不僅表現出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渴求,對歡快的音樂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在欣賞舞龍的視頻的時候有好多孩子也都跟着動了起來。特別在第二個活動舞龍的部分更是意猶未盡。我讓所有的幼兒分批都參與到舞龍的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主角,調動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雖然舞龍非常講究團隊的協作意識,必須要大家協調地配合才能將龍舞起來,而孩子們的舞龍動作既不美觀也不協調,那麼的稚嫩,甚至是笨拙,‘繡球’的‘引’、‘逗’也都不是很合適,但孩子們通過親身的體驗,在音樂聲中感受了春節的熱鬧與快樂,這是最重要的。在活動最後,我還讓幼兒回家將今天的活動説給家長聽,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畫下來,以此作為活動的延伸,使孩子們對舞龍活動的興趣保持下去。

反思:

首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為每一個活動做充分地準備,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挖掘活動所藴含的內涵,使活動的內容更加豐滿,活動實施地才會更加得有聲有色、更加得靈動。

其次,在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幼兒的每種感官,如:用耳朵傾聽、用眼睛觀賞、用嘴巴表達、用動作體驗,只有各感官緊密結合,才能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最後,注重活動的延伸,由於借來的道具畢竟有限,所以孩子們在玩的時候時間較長,因此活動延伸只能讓幼兒回家完成,以豐富的聯想讓幼兒將活動用另外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將舞龍活動侷限於單一的動作表現,同時也將幼兒對舞龍活動的興趣進一步地保持下去。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3

《當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這本繪本課我執教了三次,從第一次的嘗試到第二次的修改,再把兩次執教中的困惑向實驗幼兒園的名師西瓜豆豆、朵朵雲請教。請教後我感觸很多,一、分清繪本的主要畫面和次要畫面;二、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到目標;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經驗設計教案;四、對於幼兒的回答及時迴應及提升。

第三次試教後反思,整堂課幼兒比較感興趣,從第一環節觀看封面,讓幼兒大膽猜測狐狸和兔子之間發生的事情,再解讀封面上的繪本題目《當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從生活經驗上來品味互道晚安的含義,這一環節我自己覺得處理的較好。

這本繪本畫面比較多,因此我側重三幅畫面作為重點欣賞。當狐狸張大嘴巴要吃兔子,兔子逃已來不及了,兔子會怎樣做?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適當引導兔子的手是怎樣做的?再與幼兒進行互動角色,老師扮演狐狸要吃兔子,幼兒扮演兔子,學説故事中兔子的話,這句話比較長而且對故事的發展起鋪墊作用,為此我們進行多次的對話。在畫面五中當狐狸講完故事又要吃兔子,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慢着不要吃我”。畫面6、8也是重點畫面,狐狸送兔子回家,它心裏在想什麼?在第一次試教中由於我引導的不夠,因此孩子們都想不出狐狸在幹什麼?這一次,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狐狸送兔子回家,你們想一想,兔子家裏還有誰?在出示狐狸想壞主意的畫面,讓幼兒説説狐狸在想什麼?孩子們一下就想到了狐狸要把兔子爸爸媽媽小兔子一塊蒸了吃了,如果孩子們的想法不符合情理時,我該怎樣引導?畫面8,兔子要求狐狸給它唱歌,狐狸唱歌了嗎?有幾個孩子説:“唱了”我接着問:“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有個孩子説:“從狐狸嘴巴上看出來的”還有個孩子説:“從狐狸的腳上看出來的”,我及時迴應:“對呀!你們看起初狐狸的腳抬得很高,好像在打節奏”,“從上面的字裏看出來的”我也及時提升:“對!這些字叫音符,我們來看前面音符很多,後面越來越少到沒有了”。

總而言之,我覺得從第一次的試教到第二次的修改及研討和請教,第三次比第一次好多了。能抓住重點畫面對此要畫面一句帶過,每一個畫面要考慮目標的有效性,但還是一句老話,應變能力不強,對於孩子的回答沒有隨時捕捉,進行有效迴應。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4

  目標:

1 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過程:

  自由探索

1 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裏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 把土豆片放到水裏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 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裏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引導發現:

1 為什麼這個杯子裏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 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知道的?

3 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裏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裏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裏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 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 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裏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為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 15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詩歌中“祖國”的含義,知道祖國很大、很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詩歌意境美,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嘗試仿編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產生對祖國的自豪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朗誦詩歌,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難點:通過感受詩歌的意境類,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有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鴨子、小牛、小鳥、小猴子及它們生活環境的圖片的教學課件。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的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誰吧(出示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動物的圖片)

提問: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生活在什麼地方?

師: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家,它們在自己的家裏快快樂樂地生活着。

2.出示河流、山坡、泥窩、花朵的圖片,請幼兒説説是什麼地方,分別是誰的家

提問:説説是什麼地方?都是誰的家?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完整感知詩歌內容,嘗試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欣賞、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麼?小白鵝是怎麼説的?小山羊是怎麼説的?小燕子是怎麼説的?小蜜蜂是怎麼説的?小朋友是怎麼説的?誰能用詩歌裏的話來説一説?

2.師幼接龍朗誦詩歌,教師説前半句,幼兒説後半句。

3.請男孩女孩分工合作朗誦詩歌。

4.播放音樂,師幼用輕柔、優美的聲音共同完整的朗誦詩歌。

三、引導幼兒理解詩歌中事物之間的關係,嘗試仿編詩歌。

1.嘗試仿編詩歌

問:為什麼小白鵝説,祖國有清清的河流?

河流還會是誰的家?你能把它放進詩歌裏説一説嗎?

2.嘗試創編詩歌

出示小鳥、小猴等的圖片,讓幼兒説一説它們生活在哪裏?它們會告訴我們祖國有什麼?

結合圖片,共同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仿編、創編的詩歌

四、出示祖國廣大河山視頻,讓幼兒感受祖國的美麗,產生自豪感。

詩歌裏用了一個好聽的詞語,祖國!小朋友,我們的祖國都有什麼?

小結:祖國是我們共有的一個家,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老師在活動區給大家準備了更多的圖片,我們繼續去編一首新的詩歌吧!

反思:

中班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選擇上,選擇了語言豐富、優美的詩歌《美麗的祖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幼兒所熟悉的動物、景物,來引導幼兒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與產生愛國的自豪感。

在活動開始前,出示了詩歌中的小動物的圖片與生活的地方的圖片,通過感受、提問,讓幼兒先初步理解了事物,為之後詩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朗誦詩歌時,通過一遍一遍的重複提問動物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讓幼兒更好地、進一步理解詩歌與感受詩歌的美。在仿編與創編詩歌時,教師為幼兒提供多種動物圖片作為提示,幫助幼兒有目的地進行仿編,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幼兒因祖國的強大而驕傲自豪。

在活動中,我作為老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簡練,容易給幼兒造成混淆。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也是顯得單調,會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