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和諧是教學的極致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03W

請問,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或者説教學的極致是什麼?

和諧是教學的極致

是讓被教者老老實實地服從、規規矩矩地被動學習?是讓被教者的意志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是讓具體的學習任務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順利完成?我們以為這絕不是現代教學的最高境界,更不是倡導素質教育的現代教學的極致。

那麼現代教學的最高極致是什麼?是師生間的和諧共振!

怎樣在教學中達到和諧共振呢?

  一、學會“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是指人們在思考問題時,有意識地把自己的位置換到對方的位置,或把對方的位置放到自己的位置來思考。教學雙方,由於生活閲歷、思想意識、文化水平及所處角色位置不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較大的差異,因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較大的懸殊,這就常常成了教學過程中師生正常交流的障礙,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教學欲和諧共振,必須消解交流障礙;而要消解交流障礙,就要“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有利於準確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

首先是“自我對象化”,即教師在分析教材、設計教法和實施教學時嘗試把自己置身於教學對象——學生的位置,感受學生的學習情緒,揣摩學生的學習心理,估測學生學習能力,每教一課,教師都應設身處地地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會如何去分析教材、閲讀課文、思考問題;會遇到什麼思維障礙和學習困難,我最希望老師講授什麼,點撥什麼……第二步是“對象自我化”,即教師把教學對象置身於自己的位置上,設想:假如學生是我,他(們)會如何講解?講解哪些內容?採取什麼教學方法……“換位思考”的第三步是“主客一體化”,即教師在完成上述兩個步驟,明瞭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根據學習實際和教學目的,結合自己的教學水平,設計出最易使師生共鳴、共振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從而將教學計劃付諸實施。

教學中的“換位思考”是伴隨着教學的推進而不斷地變化着的,因為隨着教學時間的推移和學生學習內容的增加以及學習情境的改變,學生學習心理也在不斷變化。只有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教師在實施教學時才能做到師生和諧共振。

  二、巧用“思維暴露”。

“換位思考”是瞭解“學情”的施教前準備,要做到深入的,全面的瞭解“學情”教師還要有意地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誘導學生暴露思維,亮出真實的自我。授課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有意地進行“思維暴露”,使學生不僅瞭解教師的教學動機和教學重點,還可清晰地把握教師教學的思維軌跡和清楚地掌握教師攻克教學難點時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的運用,有助於教學雙方的`相互瞭解和默契配合,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師生和諧共振的必要條件。

暴露思維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暴露作者思維,即教師在授課時向學生顯示教材編寫者或作者的動機,使學生身臨其境似地體驗一番編寫者或作者成文的創作活動。第二是暴露教師思維,要讓學生了解自己鑽研教材、分析疑難、解決問題的實際過程,消減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神祕感,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和能力。第三是暴露學生思維,教師應運用啟發、誘導的方式,使學生大膽地暴露自己的真實思維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教學和諧共振,獲取最佳教學效益,“暴露思維”必須是暴露思維的全部過程。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是一個辯證關係,結果正確往往包含着正確的思維過程,但是正確的結果並不一定等於思維過程正確,結果錯了,思維過程也不一定就錯。那種只重思維結果,不重思維過程的教學,很難達到獲取最佳效益的和諧共振的境界,因為它還掩藏着一些潛在的沒有得到解決的教學問題。教師只重思維結果的講授,常常使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不了實踐能力,從而無法根據學生“學情”對症下藥地進行教學活動。

  三、追求“合力效應”。

任何活動,只要不是個人行為,就存在“合力問題”,“合力效應”是羣體意識在行為上的積極反映。成功的教學活動應使師的教與生的學保持最大的一致性,進而達到和諧共振的最佳效能。

有兩個原則:一是共點力原則,教師作為“主導”,其主要任務就是應想方設法把師生雙方的教學行為統一在教學目標這個共點力上,把掌握方法、訓練思維、培養能力、開發智慧、提高素質作為教與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二是夾角小的原則。教師與學生有着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法,又有着相異的生活閲歷、思想意識,因而在實施教學中,即使雙方“換位思考”“暴露思維”也難免出現矛盾分歧。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或解決得不好,就可能激化,發生“夾角大”的現象,從而使教學雙方的力量產生內耗,這樣形成的合力就有可能等於或小於教與學各自的分力,形不成教學的和諧共振。

總之,教學欲求師生和諧共振,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須充分了解教學對象,明瞭學生實際“學情”,抓住教學規律,因材施教,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淵博的文化知識、獨到的教學方法和傑出的教學才能吸引學生,贏得學生,使學生自覺地配合自己,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創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服務於教學,並及時消除教學隔閡,化解教學矛盾,使消極因素化為積極因素,達到雙方和諧共振的最佳教學境界。納集安津曾説:“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因為人是萬物中最不固定和最複雜的生物。”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生成長的前提。它決定着教學雙邊活動的積極性,影響着教學效果。

有責任心的同行們,讓我們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構建起民主的平等的和諧共振的師生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