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19W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1

真心,真愛,有效,以生為本,這是今天芮老師的課堂給我的最大感受。“真心愛孩子,把孩子看作‘人’。”這是芮瓊老師交流時説的心聲。確實,在她的課堂上,處處體現着這種理念——真心真愛,有效語文,讓我們獲益良多。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

一、真心,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潛移默化地滲透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上課伊始,芮老師帶領着孩子整體鳥瞰,把整個單元的要點和語文的韻味融合在一起,引導孩子整體把握,體驗語文的特點。這種單元預備課,給了我們農村孩子一種新奇的感受,讓他們明白:原來語文需要這樣學。同時,也讓我們教師看到了芮老師的大語文觀,整體把握教材,高度融合,真實地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反思我們平時的語文課堂,總是就一篇課文看一篇課文,即使學習一個新單元,也是帶領學生“跑馬觀花”的看一遍,沒有想芮老師這樣深刻解讀教材,抓住每篇課文之間的聯繫,環環相扣,以學定教。

二、真愛,關注了全體學生,關注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上課之前,芮老師與孩子親切地交流,進行自我介紹,並給孩子分小組,鼓勵孩子多發言,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被一步步拉近了。芮老師還注意瞭解學情,悄悄詢問學生,班裏哪些孩子讀書不好。上課時,芮老師十分關注這些孩子,總是給她們交流展示的'機會。不管是朗讀還是回答問題,芮老師總是適當降低學習高度,微笑着面對學生,對每一個孩子都不拋棄,不放棄。反思我們以往的公開課,老師總是喜歡在上課前打聽班裏哪些學生讀書好,哪些學生髮言好,以便上課時請他“表演”,而芮老師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真正地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真正地讓我們學到了如何真實地上語文課。

三、有效,形成了課堂互動,改變了學生以往單一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芮老師總是在給我們滲透一種意識,一種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這才是真實學習語文的過程。每次出示自主學習要求時,總少不了4位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學生分工明確,不管能力弱與強,每一名學生都要“動”起來,每一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即使説得不好也沒關係,繼續思考,繼續説,芮老師循循善誘地啟發着每一名孩子。兩節課結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們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如何學習語文的意識。

這都源於芮老師如水的智慧,源於芮老師對學生的真愛。反思我們以前的課堂合作,看似熱熱鬧鬧,但都少不了“作秀”的成分,有多少孩子真正合作了?能力強的孩子探究了,學習了,那能力弱的孩子呢?我們總是喜歡一聲令下“小組討論”,學生就忙碌了起來。彙報交流時,我們也喜歡喊那些表達能力強,愛表現的孩子回答。可是,芮老師就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紮實地學語文。課前先給孩子分組編號,課中出示自學要求時,每個孩子都有任務,不管能力弱與強,都有一次機會當組長,組織其他3個組員學習。交流彙報時,芮老師也儘量讓小組中的每個孩子發言,孩子遇到了困難或者不敢説的時候,芮老師總是微笑着靜靜地等待。

“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這就是芮老師的課堂,一個真實學習語文的課堂。“心中有愛就很美。”這樣一個充滿着愛的芮老師,今天讓我們看到了學習語文的真諦。芮老師,今天真的是“千言萬語説不盡”,激動之餘,匯成一句“真誠地謝謝您,辛苦您了,美麗智慧的芮老師!”(寫得比較瑣碎,上午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反思,總覺得未能表達心中所想。)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2

今天,教師培訓中心的四類優秀教師培訓活動在上興舉行,我執教了《黃鶴樓送別》的第一課時。在昨天試教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調整。培訓中心領導和聽課老師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中肯的建議。現摘錄一二:

A老師:

1.課堂情趣盎然,老師幽默風趣的點評,毫不吝嗇的鼓掌激勵,讓學生越上越有激情,學生在輕鬆愉悦中,在玩玩樂樂中學到了知識。

2.在理解詞語上下足了功夫,過渡流暢自然,不留痕跡,方式多樣,尤其是每小節指名讀完後讓學生提出詞語的語言靈動多變,有:“這小節哪些詞引起了你的思考?”“這小節哪些詞不理解?”“這小節哪些詞吸引了你的眼球?”“這小節哪些詞牽動了你的心?”就像一首小詩。

3.課堂節奏明快,效率高,不僅檢讀了課文,理解了詞語,歸納了主要內容,詩文對照初解了詩意,還默寫了生詞,完成了所有生字的描紅和練習冊上的一道練習。

B老師:

1.課堂上關注弱勢羣體,無論是同桌檢讀後對未得“★”同學的詢問:“你為什麼不給他打五角星?你現在能讀好嗎?”還是生詞默寫後對未得100的`同學的關注:“你哪個字錯的,誰能給他些建議和方法?”都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特別關注後進學生。

2.課前師生互動別有用意。領着學生背誦的幾首詩《母親的恩情》《詠華山》《李廣射虎》《每逢佳節倍思親》等都是文包詩的課文,為課堂上的同類遷移複習作了鋪墊。

3.在課堂上,老師抓住了學生的認知起點、知識基礎、已有經驗,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學生學有所得,學友所樂。

C老師:

1.注重了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學生理解“餞行”指設酒宴送行後,並沒有到此停止,而是繼續啟發:那當那個人回來,設酒宴歡迎叫什麼呢?(接風洗塵)。老師並不是就詞語講詞語,而是更拓寬一步,着眼於與這個詞相關的文化知識,使詞語教學有深度,有廣度,有厚度。

2.當堂巧妙默寫,改變了以往光講不寫的弊端,當堂鞏固,當時鞏固。

3.從漢字的構字法的角度教學詞語,還詞語以本真,還文化以本位,學生不僅知道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知道了為什麼有這樣的意思。

4.注重知識的遷移運用。“春天將盡的時候叫暮春,那人的一生將盡的時候呢?(暮年)

D老師:

1.理解詞語後少了回讀課文概括該節內容的環節,問題導讀的設計還可更巧妙些。

2.學生概括出這類課文都屬於文包詩的文體後,應進一步引導:文包詩的課文有什麼共同特點?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3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麼?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 請同學們自讀詩,説説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説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着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麼?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於,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湧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説……(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説……(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捨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湧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敍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台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着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着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覆誦讀、同桌討論。

《黃鶴樓送別》評課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把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文中,通過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於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黃老師的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整體入手,潛心會文。黃老師從整體入手,抓住“依依惜別”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詞句,劃一劃,談談自己的體會。這又讓我想起了這八個字,“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黃老師很好的抓住了這篇課文的領子就是送別,就是體悟這“依依惜別的深情。”

其次,抓住細節,體味真情。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黃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柳依依、佇立、凝視、膾炙人口等,指導學生不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藴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交流討論,相機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議等形式,從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表情語言去體會情感;鼓勵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以課文的情為基調,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上體現了以讀為本,為學生創設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通過有聲有色地讀課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迴歸了語文教學的.本色。

再次,抓住“空白”,引導想象。《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着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麼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説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最後,拓展資料,昇華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於是黃老師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閲讀視野,增加閲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紮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也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的瞭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學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潤物細無聲”般的薰陶中,提升審美趣味,閃現智慧火花,提高語文素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更多送別詩的興趣,將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古詩百花園中,最後作業的設計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聽完了這堂課,我有一點疑惑。這篇課文是文包詩,文章當然是重點,那首詩我覺得在整篇課文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黃老師今天的這堂課中,這首詩只是一帶而過,學生齊讀一遍而已。是不是引出詩歌后,可以通過反覆朗讀、吟誦,然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再講講這首詩的意思,讓學生加深理解。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4

今天,我們有幸聆聽了我校王老師的《黃鶴樓送別》一課,確實是受益匪淺,可以説給我們送來的是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把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文中,通過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於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王老師的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整體入手,潛心會文。教者從整體入手,抓住“依依惜別”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在課文中讀一讀、找一找相關的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這又讓我想起了這八個字,“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教者很好的抓住了這篇課文的領子就是送別,就是體悟這“依依惜別的深情。”

其次,抓住細節,體味真情。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別、楊柳依依、佇立等,指導學生不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藴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交流討論,相機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議等形式,從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表情語言去體會情感;鼓勵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以課文的情為基調,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上體現了以讀為本,為學生創設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通過有聲有色地讀課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迴歸了語文教學的本色。

再次,抓住“空白”,引導想象。《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着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麼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説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最後,拓展資料,昇華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於是教者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閲讀視野,增加閲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紮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也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的瞭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學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潤物細無聲”般的薰陶中,提升審美趣味,閃現智慧火花,提高語文素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更多送別詩的興趣,將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古詩百花園中,最後作業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